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2022-07-11

第一篇: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汇报

南五十家子镇

2012年农业特色产业工作落实情况

汇报

按照县农工委关于对半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工作落实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现将我镇上半年农业产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2年农业产业工作的目标任务

1、食用菌:2012年我镇食用菌生产的目标任务要求实现新增200万盘(袋),总量达到1800万盘(袋)。

2、设施园艺暖棚要求新增200亩,其中设施菜和设施花卉各100亩。

3、大田作物调整要求落实3000亩。

4、设施农业园区要求新增面积500亩。

二、任务落实情况

1、食用菌:生产总量已落实 1963.76万袋,其中新增349.76万袋,新增数量中架式香菇占12.1万,地载香菇占291.12万,滑子菇占43.94万,草腐菌占2.6万。

2、设施园艺暖棚:目前已完成130.99亩,主要以马杖子和西南沟建设的蔬菜园区为主。正在计划筹建的还有102亩,主要地点集中在杨杖子和南五十家子村。

3、大田作物调整:目前已完成6036亩,其中杨杖子品牌红薯2046亩,露地花卉1627 亩,出口蔬菜1200 亩,苗

木698 亩,谷子、草莓、药材、西瓜465亩。

4、设施农业园区:目前已经完成824.2亩,其中包括食用菌、设施园艺和畜禽养殖园区(68亩)。

三、存在问题

1、受南城区总体规划的限制,我镇下片基础条件较好的几个村发展设施农业产业直接受到制约。

2、上片各村虽然能避开南城区规划限制,但地理条件受限,水源不足,发展潜力不大。

3、农业方面的项目太少,缺乏必要的项目支撑。

南五十家子镇人民政府2012年6月6日

第二篇:甘肃农业特色产业之路

提起甘肃或甘肃的产业,人们容易同“劣势”、“欠发达”等概念相联系,细一梳理,则发现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甘肃还是培育了许多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具体分析,又发现有的产业有优势但缺乏特色,如石化、冶金、有色;有的产业有特色却无优势,如医药、旅游、文化产业;既有特色又有优势的产业就屈指可数了。总的思路和正确做法是:在劣势中找出特色,把特色发展成优势,用优势去占领市场。这是既适用于工业发展,也适用于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就甘肃农业发展而言,起点仍在特色,出路仍在市场,而把特色培育成优势离不开产业化路。甘肃农业的真正特色何在?在“有机”。有机农业以“纯自然、无污染、高安全、高品质、高营养”等为其核心内涵。发展有机农业在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其一,甘肃地处青藏、黄土、蒙新高原交汇地带,多样化气候类型为多样化生态类型和生物种类创造了条件,发展有机农业潜力巨大;其二,四季分明、旱寒交替的气候,形成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屏障和生产条件;同时,甘肃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和一定的有机耕作和种植基础,有机蔬菜、水果、杂粮、畜产品、良种、药材、茶叶等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这些都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

如何将特色农产品做成农业特色产业、做成知名品牌、做成区域产业优势,需要从内外两大方面创造产业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除了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外,甘肃省从“十五”期间就开始发展有机农业的研究、宣传、试点和推广,可以说政策环境日趋成熟。从产业内部来看,农户+公司+基地+协会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已不陌生,供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也逐步形成,现在的问题就是通过强化技术与管理,对产业成长的要素进行整合,使特色尽快转化成优势,使优势尽快变成在市场上知名度和美誉度俱佳的品牌和实力。例如,要充分利用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专业机构的力量,研发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实用产品,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力争把甘肃省建设成为全国有名的有机农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作者:王河)

第三篇:如何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几乎如影相随。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蹒跚学步的新兴产业,还是久经历炼的传统产业,始终要面对市场风险这道坎。农民处于生产的初始环节,是最弱势群体,他们最承受不起市场风险,一旦农民被市场风险击垮,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就无从延伸,特色产业也就无从发展,也谈不上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如何增强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如何提高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能力?如何增强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扩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如何让市场的负面效应对农民的冲击最小化?是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做以粗浅探析。

一、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成因分析。

1、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一个产业从投资到获得回报,短的需要半年,长的甚至需要2-3年。由于群众非常担心将来的产品销售问题,造成对新产业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任何产业都具有周期性和波动性,发展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的风险,由于群众资金来源少,“栽倒了再爬起来”的能力也小,再加之群众搞传统农业,收益虽小但风险也小,传统求稳的思想束缚,也制约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2、群众经济实力薄弱。大部分群众没有能力全程请“专家”入园指导。如发展冬枣、红提葡萄的农户,虽请过周围一些“土专家”入园指导,但大部分是在果树修剪阶段,到中后期管理时,由于各种原因(自己的科技意识、 “土专家”指导服务报酬标准、经济原因等),并未再请“专家”入园指导。而主要是自己摸索着干,其做务技术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比较差,特色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规模扩张不快。

3、农民群众接受新产业技术能力差。目前,我们搞新产业引进推广,前期主要采用聘请专家讲课、印发资料、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由于农民群众文化层次低,加上专家讲课主要是“事”前培训,时间短,有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群众在生产中还没有遇到,重视不够,就形成培训参观时似懂非懂,培训后资料看不懂,想问专家,又没有机会。掌握、应用作务技术的能力自然低。如官道冬枣发展初期,专家讲解冬枣的环剥技术是先取枣树粗皮,再取一圈5mm内皮(直达木质部,又不能伤了木质)。实际检查中发现,有的群众仅取了粗皮未取内皮;有的群众虽取了内皮,但未全取一圈,造成枣树挂果难。有的群众不按标准取内皮,致使树势衰弱。究其原因,是群众没有弄明白技术的关键所在。

4、群众实践应用差。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专家讲了下一步要怎么怎么办,资料上也写着每一步的操作要领,但群众就是不按规定来。如有些群众听课时,也弄明白了冬枣早、中、晚期的用药要求,但实际检查中我们发现,到目前,还有群众颠倒用药次序,不按操作规程管理,导致冬枣树病虫害发生严重;再如发酵床养猪法要求随着生猪的成长,要给猪圈内补充拌好菌种的植物秸秆,但养殖户为省事、节约成本,不给猪圈内补充植物秸秆,造成了生猪生长后期体重下降(采食内容变了)、成本增加(因为增加了饲料)、经济效益低的现实。特色产业增收效益怎能明显发挥?

5、组织者管理职能不到位。表现为:组织者在新产业发展初期,为了扩张规模,制定了许多利于发展的措施,但随着这些新产业规模的扩张,原有的配套措施明显不适应发展需求。如在推广初期,由于应用规模小,组织者提供的资金、技术、宣传、销售支持还能到位,但随着规模的扩张,采取的各项措施,特别是销售措施就跟不上了。如近几年出现的“农产品难卖”问题,就是由于组织者的指导、组织、管理职能不到位,造成了某一个时期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现象。

二、搞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信息搜集和宣传,正确引导群众发展产业。

1、多渠道搜集各类产业致富信息,重点是搜集哪些适合本地资源优势发挥的产业信息,通过组织渠道,传递给群众,以期引起群众思想共鸣。

2、走支部+农户发展道路,即动员有条件的党员干部先行一步,由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导群众发展优势产业,发家致富。

3、农民群众得实惠是发展特色产业工作的最好动力。选准项目后,可采取组织群众代表赴产业引进地观摩和本地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交流等形式,宣传产业发展优势,让群众真正看到实惠,提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多措并举,抓农民技术应用能力提高。

1、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群众实践能力。在聘请专家培训前,由组织者入户多方搜寻群众在生产中确需解决的问题,交专家按病开方。或培训会前,由组织者结合日常做务要求,提前向群众讲解培训中需要把握好的各个环节,便与群众抓住重点,掌握要领。

2、注重培养发展典型,抓能人示范带动。培训会后,组织专家现场入园指导当地“能人”,把当地的“能人”,发展成当地的 “土专家”,由这些人为群众直接入园现场服务。同时,适时组织当地“能人”赴技术引进地现场观摩交流、解答本地疑问,开阔视野,增加经验,提高他们的技术作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3、加强检查指导,提高科技落实水平。成立“土专家”巡回指导组织,分阶段入园入圈检查指导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提高广大群众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的能力。

4、给于适当的补贴,提高“能人”工作积极性。即先由组织者制定 “土专家”资格标准,再组织群众认定当地“土专家” 人选,然后,设立一定的技术扶持基金,对当地“土专家”入园调查、指导和难点讲解实行签字补贴制度。就是根据新技术、新产业生产发展规律,由当地“土专家”分阶段一对一入园指导群众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群众明白满意后签回执单,由 “土专家”执回执单找技术扶持部门报销补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力。

1、要科学规划辖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配臵资源,提高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力。

2、要组织专业班子,动员一切力量,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及时获取项目信息,搞好项目策划、编报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支持。

3、要按照“三高一超”原则,抓紧抓好已落户本地的建设项目,促使这些好项目早日发挥作用。(“三高一超”即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和超常规)

(四)、多轮驱动,解决群众卖难之忧。

1、加强新闻推介,提高本地产品知名度。可采取在销售市场设立窗口,新闻、报纸、网络宣传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提高本地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解决群众卖难之忧,增强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

2、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缩小农民与市场的距离。大力引导本地“能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引导农户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实现特色产业的企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抓销售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损农坑商行为。要成立基层专业组织,专门抓客商与农户关系协调,确保农不欺商、不扰商、不怕商,商不坑农、不损农。形成良好的客商、农户和谐促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在冬枣等产业方面,主要是努力消除买青摘青问题;在奶牛发展方面,主要是消除奶款兑现不及时问题。

(五)、抓基层班子建设,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要引导基层班子自觉做到三坚持(坚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三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理清发展思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思广益,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定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着力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管理和搞好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和作用。

2、要积极开展强基行动。要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三级联创”、“党员科技共富奔小康”和“双培双带双示范”等主题党建活动为载体,以“升级进档,科学发展”活动为抓手,以“五个好”为标准,采取思想、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狠抓各村软硬实力的提高。

3、要做好大学生“村官”和乡机关干部驻村工作的落实,为基层党员干部做表率,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要积极探索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设立党组织,创新党组织设臵形式,提高农民合作化组织服务水平。

4、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组织保障,彻底消除两头热中间凉现象。

第四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桂花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 精神,进一步加快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特制定《桂花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 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受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 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乡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瓶颈。多年的实践证明,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专业 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推动产前、产中、 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 链条延伸,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 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之路的有 效形式和必然选择。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 农业产业 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 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 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优势产 区域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 素的合理集聚,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等 潜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农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发挥比较优势、 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 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增强农业 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特色农 业产业,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 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 准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和 档次,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增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夯实产业基础、 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 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在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 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 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集聚提升特色优势产 业,可以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 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 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和州第八次、县第十三次、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突破产业瓶颈 制约,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 能力,加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为发展桂花特色 农业产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县内市场,积极开拓州内 外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扩量、提质、 增效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合理增长,全面提升特色 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 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 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 带。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加速主导产业发展,兼顾发展一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 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乡域经济发展。统 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统筹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强化 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 紧盯做大做强做精特色农业产业, 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 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产加销、农工 贸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 坚持农民自主原则 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 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 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20112015 年)努力,全乡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累计新增 2.3 万亩,总规模稳定在 19 万亩以上,基本实现最佳 适宜区全覆盖;对现有种植业基地加强综合管理措施,提高基 地产能,使一半以上面积实现提质增效。畜牧产业中,牛存栏 6486 头、出栏达 1590 头,猪存栏 12794 头、出栏 13615 头, 羊存栏 29580 只、 出栏 11124 只, 家禽存笼 35176 只, 出笼 56666 只。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16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 特色农业产业的收入达到 1500 元以上。

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点

(一)核桃产业

核桃产业

1、发展现状:到 2010 年底,全乡适宜核桃种植地块已全 发展现状: 部种植有核桃,全乡核桃面积达 15.77 万亩,产量 1975 吨,人 均有核桃树 147 株,人均核桃收入达 4474 元。全乡 3131 户农 户中,核桃收入在 13 万元的有 1535 户,35 万元的有 437 户,5 万元以上的有 56 户。核桃已成为桂花群众增收致富的支 柱产业。

2、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到 2015 年全乡共争 发展目标:

取实施核桃中低产林改造 1.5 万亩, 实施集约化管理 5000 亩以 上,实施核桃配水 5000 亩,新建核桃烘烤房 500 座,核桃总面 积达到 16.5 万亩以上,产量 264.3 万公斤,产值 6850 万元, 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 5980 元以上。

3、优势区域:全乡 9 个村委会 64 个村民小组所有适宜种 优势区域: 植核桃的地块,新修村组公路道路两侧,通过实施中低产林改 造后坡台地内种植核桃。

4、主要任务:依托**县中国核桃之乡全国经济林 主要任务: 建设示范县****核桃的资源和市场品牌优势,倾全 、 乡之力,加快核桃产业化、规模化步伐,把桂花建设成为** 县的重点核桃产业区。一是 一是加强工程治理。对水土流失严重的 一是 核桃河箐,采取打拦砂坝、筑反坡台、实施坡改台、砌围埂等 措施,加强水土流失管理,强化保水保肥功能,维护核桃树生 长环境。二是 二是强化经营管理。加强经营管理,是改善土壤结构 二是 和土壤养分状况,确保核桃树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可通过 实施中耕管理(主要以松土、除草为主,每年耕翻土壤 2 次, 分别在春季和晚秋进行) 、科学施肥(如果缺少核桃所需的营养 素,将会影响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这就需要施肥补充) 、适 时灌水和排水(如果雨季来得迟出现干旱,需要及时灌水,在 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每月灌水 2 次;同时为减少水份蒸发,可 以在冬春季浇水后盖上地膜和树干涂白,预防霜冻和干旱,保 水保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林粮间作(可间作其它果树、 各种农作物、药材等,适宜间作的作物主要是薯类、豆类、乔籽等矮杆作物,它们能增加土壤肥力和土质梳松,有利于核桃 树生长) 、修剪和更新复状(可采用梳枝、缓放、回缩的方式培 养树体,对进入衰老期的老树采取主干更新、主枝更新、侧枝 更新的方式做好更新工作,促使幼树早挂果、老树常挂果) 三 。三 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核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 响,经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生长不良,树势衰弱, 产量降低,甚至导致树体死亡。因此,必须积极进行核桃病虫 害的综合防治,才能保障核桃的正常生长及高产、稳产。在我 乡,危害核桃的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刺蛾、天牛、木蠹蛾(核 桃虫)等,主要病害有根腐、干腐病、炭疽病、褐斑病、霜冻 等,要加强虫害、病害监测防治,确保核桃树健康成长。四是 四是 提高核桃品质。引导农户成熟采收,约有 1/4~1/3 的青皮果在 树上自然开裂的为成熟,如采收过早种仁不饱满,出仁率低。 采收后要及时脱皮、漂白、晾晒。对漂白后的核桃要充分干燥, 以核桃烘烤房烘干为主,逐步消除烟熏火燎的传统方法烘干, 加快水分散发和干燥速度。推行分级包装,将充分干燥后的核 桃按果大小及质量好坏分级包装,以级销售,提高销售单价, 增加农户收入。( 二)畜牧产业 畜牧产业

1、发展现状:2010 年全乡猪存栏 10580 头,出栏 13900 发展现状: 头,同比增 4250 头;牛存栏 5250 头,出栏 1400 头,同比增 150 头;羊存栏 26836 只,出栏 8240 只,同比增 110 只;家禽 存栏 35080 羽,出栏 78490 羽,同比增 32908 羽。猪、牛、羊出栏率分别为 131%、26%、32%。猪、牛、羊出栏率同比分别增 45.3%、3.3%、1.7%。完成猪种改良 2223 胎,其中人工受精 286 。 胎,本交 1846 胎。肉牛冻精改良 62 胎。其中黄牛 43 胎、水牛 19 胎。组织农户饲料套种 4150 亩,推广猪饲料熟改生喂 778 户,4016 头;推广青贮饲料 2500 吨、氨化饲料 1000 吨,全乡 种植黑麦草 270 亩;仔猪补饲 947 窝、8897 头,畜牧科技培训 36 期、1000 人次。2010 年内分别出栏猪 20 头,牛 3 头,羊 25 只,鸡 10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农户达 22 户。

2、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 发展目标: 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 步增强,全乡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4874 万元,年均增长 15%;肉 类总产量达到 1925 吨,年均增长 8%;猪出栏 13615 头,年均增 长 5.0%;牛出栏 1590 头,年均增长 5.4%;羊出栏 11124 只,年 均增长 5.3%;禽出栏 56666 只,年均增长 1.9%。良种繁育、动 物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生态保护 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 好型转变。

3、优势区域:在立新、马茨、皮左黑、大河等村委会重点 优势区域: 发展**羊养殖,在大村、小河、桂花等重点区域发展肉牛养 殖;在树皮厂、乌**等村委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全乡辖 区内发动群众养殖土鸡;在十四林新建一个年出栏生猪 300 头 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7

4、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转变 要任务:一是 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 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 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 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扶持 有条件的养殖户实施规模养殖,在养殖方式上逐步实现由个体 散养向养殖小区转变,并按两统两分的原则规范建设。抓 好现有的规模养殖户的跟踪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帮助规模养 殖户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其做大做强,在全乡范围 内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二是 二是着力推进良种化进程。推广畜禽标 二是 准化节能降耗养殖技术,扩大畜禽人工授精等杂交改良技术覆 盖面,对全乡种畜户要进行跟踪指导,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品 种,积极引进高性能、优质的品种。全面推广饲草饲料加工、 农作物秸秆调制、 畜禽养殖场环境控制和动物免疫程序等技术, 以集成科技支撑现代畜牧业。依托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措施, 认真搞好品种改良站(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着力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 三是 体系,完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致力形成 政府主导、职能部门主抓、成员单位协助、技术人员把关、各 方联合行动,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工作机制。建立动物疫 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重点抓好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工作和强制 免疫工作,做好补防和查漏补缺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 急预案》 ,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随时掌握疫情动态,科

8 学指导防控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能把疫情控 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四是 四是着力抓好实用科 四是 技推广。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转化能力。 针对新任的村级防疫员和规模养殖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 和造就一批技术硬、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畜牧业从业人员, 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 高畜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 料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指导服务,不断提高畜牧业 生产管理水平,乡、村两级畜牧科技人员都要入户入场,对养 殖户进行科技示范指导。 五是着力强化动物及其产品安全监管。 五是 加强饲料、兽药行业监管,依法查处三无饲料和在养殖环 节添加违禁物品的非法行为。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整 顿和规范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市场,严格清查过期、假劣、 违禁添加和兽药标签不规范产品。 加强畜产品的监测, 瘦 严查 肉精和注水肉等违法行为,防止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全面开展养殖场建档备案工作, 大力倡导畜产品经营台帐制度, 并以此为契机,以落实养殖档案、防疫档案为重点,通过标识 佩戴、生产和防疫信息录入、全力推进标识、档案信息化管理 进程,实现畜禽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畜产品安 全可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苦荞产业

1、发展现状:近年来,我乡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 发展现状: 乡农业总体上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的新阶段,但

9 是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比还有较大差距,突出 表现为资源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产业链条短、加工率低、 竞争力弱、农民增收困难,农业仍处于爬坡上坎阶段。因此, 着力优先发展苦荞产业,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大的现 实作用。 2010 年, 到 全乡每年种植苦荞 7000 亩左右, 产量 500 吨。目前,我乡已成立了 1 家小型苦荞加工厂,对荞籽、荞壳 进行了初加工。但由于乡内缺乏苦荞加工企业支撑消化,大部 分苦荞主要用于兑换大米、饲喂畜禽等,苦荞的食用意义和经 济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2、发展目标:通过 5 年的努力,使桂花苦荞种植面积、产 发展目标: 量、产值等综合实力迈入全县之首。到 2015 年,全乡苦荞种植 面积达 12000 亩,产量达 1200 吨以上,实现 1000 万元以上, 农民人均苦荞收入达 500 元以上。

3、优势区域:以立新、马茨、桂花、大河等高海拔区域为 优势区域: 重点,向大村、乌**等其它 5 个村委会推广种植。

4、主要任务:一是加快苦荞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定 要任务:一是 向培育、集约经济的原则,充分挖掘利用坡耕地、轮作地、退 耕还林地,建立规模化苦荞种植基地,以立新、马茨、桂花等 区域为重点,从2011年起每年发展苦荞8000亩以上,至2015年 全乡苦荞种植面积达12000亩以上。二是 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 二是 乡招商分团为主,适时借助县招商团的力量,通过招商引资等 途径, 力争在2015年前引进1家苦荞精深加工企业在乡内或县城 安家落户,并在土地、用工、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全力做好

10 开工建设前的协调服务工作,使新建企业年加工苦荞能力达 1000吨以上,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三是 三是努力提高亩均产量。 三是 以优质特色品种为核心,以高产高效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农业 技术水平为目的,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行良 种统供、技术统训、肥料统配,开展苦荞高产创建活动。同时, 要加大与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的年间轮作力度,加强 病虫害防治。通过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有效推进苦荞种植和经 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升我乡苦荞麦的综合生产能 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乡苦荞亩产达100公斤以 上。四是 四是加快专合组织建设。由政府组织倡导,党员、干部领 四是 办创办,按照自愿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诚合作、共 谋发展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把具有苦荞生产、加工、销售能 力的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统一领导、互相扶持、互利互 惠、共同发展的格局。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乡内组建1 个以上苦荞专业生产销售加工协会,成立9个苦荞专业合作社, 发挥专合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 五是 加快乡村市场工程建设,确保以苦荞为主的农产品正常流通、 交易。同时,要加强对流通过程的全程监督,确保总体价格基 本保持稳定,防止价格差异大而影响农民种植苦荞的积极性。( 四)中药材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乡共推广种植中药材 200

1、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亩,目前所种药材长势良好,待采收后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1 充分利用林地、耕地套种中药材,进行林地、土地集约节约化 开发,提高林地、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林地、土地增 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快彝药之乡建设对推动我乡农村 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围绕彝族药业之乡建

2、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 设,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基地建设。建设 300 亩以上标准 化试验基地 1 个,建设 30 亩以上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 3 个, 重点培植中药材种植专业户 20 户,发展专业村 3 个。到十二 五末,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5000 亩以上,产值 2000 万 以上。

3、优势区域:以大村、桂花等村委会为重点,通过招商引 优势区域: 资等途径吸引规模企业试种示范,发挥基地规模效应,带动农 户种植。

4、主要任务: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我乡山区面积 要任务:一是 大、适宜种植面积广的优势,按照海拔地区不同进行因地制宜 规划布局,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实现土地林地增值,在 适宜地区开展林下间作种植中药材,形成核桃产业与中药材产 业共同发展、以短养长的双赢格局。以重点发展我乡地道药材 为中心,重点种植喜荫凉、湿润、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高的 中药材,初步确定发展种植的药材有:黄芩、桔梗、重篓、当 归、茯苓、红花、牛蒡子等品种。二是 二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按 二是 照 GAP 的要求,健全完善种苗繁育基地(含菌种的培育),实施 良种工程,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地道中药

12 材,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强名优地道中药材的选育与改良, 加强对无公害中药材品种的培育。三是 三是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按 三是 照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 化服务的原则,实现大宗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提高中药材 的产量和质量。建立中药材优良新品种种植试验基地,通过引 进、驯化、试验,培育适宜我乡种植的优良品种,为农户提供 优质中药材籽种、种苗。筛选一批有一定种植规模、发展潜力、 品种特色的基地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成为中药材示范基地,利 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功能,大力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技术, 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引导农户种植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 四是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 四是 范(GAP)》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种植过程,保证药材质量安 全,充分发挥我乡地道药材如桔梗、木香、牛蒡子、黄芩等生 产历史久远、质量优良、产量较高、市场畅销的优势品种,采 取规范化种植为主,分散种植为辅,结合中药材生产现状,因 地制宜地推广种植,形成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 药材种植区和种植带,把 GAP 中药材生产基地变成中成药生产 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五是 五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基本形成以 五是 企业(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运作模式,采取市场带动 型、中介组织型、主导产业型、农科组织带动型等适应市场要 求、灵活多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各村要抓住实施 GAP 的 契机,着力引进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药材 种植和产品深加工、销售企业,有力推进我乡中药材产业的集

13 约化、现代化进程和产业链的延伸。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 强与各产业化组织形式相适的订单农业的引导、指导和服务, 推动中药材订单生产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农 民和企业等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加大药材产 业专业协会和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各专业 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与制度,真正做到民办、民管、 民受益,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链接农户与大市场 的中间纽带作用。六是 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加强与县内外 六是 生产企业、研发单位、销售企业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在与大 企业集团的合作中发展壮大我乡中药材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围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招商。通 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发展、壮大 1-2 家中药材种植龙头企 业,有效带动农户种植,推进我乡中药材产业发展。

(五)魔芋产业

1、发展现状:2011 年我乡试点为引种种植魔芋 3 片 6 亩, 发展现状: 全乡本地魔芋种植 210 亩。

2、发展目标:计划用 5 年时间,通过试点种植,在取得成 发展目标: 功的基础上,我乡将引导农户种植,力争到 2015 年种植面积达 2000 亩。到 2015 年,计划年产商品芋 1 万吨、魔芋系列产品 1000 吨,魔芋产业实现产值 2000 万元,完成增加值 500 万元。 从事魔芋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2500 元, 魔芋产业的收入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 10%。

3、优势区域:以桂花、马茨等村委会为重点,通过引进大 优势区域:

14 过口乡魔芋品种试种,待试种成功后向全乡 9 个村委会推广种 植。

4、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发展规划。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 要任务:一是 原则,在试点成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根据魔芋生长对光照、土壤、温度、海拨、水分等外部环境及 耕作技术要求, 魔芋种植重点区域是海拔 10002200 米的浅中 山区的旱坡地。将 9 个村委会适宜地块逐一规划纳入种植 计划。二是 二是建立服务体系。建立乡级魔芋技术服务机构,充实 二是 专业技术人才,配套相关设备,具体负责制订魔芋产业发展规 划、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 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 9 个村委会,配备 12 名技术 专干,主要从事魔芋技术指导工作;在 45 个重点村民小组每组 选定 35 名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员或种植大户,充分发 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户带多户、一村带一乡、一乡带一 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发展。三是 三是强化科技 三是支撑。在品种选择上,主要选择优质、丰产的魔芋品种为全乡 主推品种。开展科技培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抓 好魔芋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让农户逐步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加 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采用现代组培快繁技术,破解 软腐病防治的技术难题。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标准化魔芋栽培 技术,提高魔芋规范化种植水平。采取合理轮作,选用健康种 芋,合理间作,加强田间管理,确保魔芋产业健康发展。四是 四是 建立产销关系。支持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户建立稳定的生

15 产、收购合作关系,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促进企业 发展、农民增收,提升产业化水平。以魔芋基地村委会为重点, 引导、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 、标准化生产,与 基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积极搭建信 息平台,乡党委、政府及各级各单位要从多方面、广渠道发布 商品信息,获取市场信息后及时反馈给广大农户,并推荐收购 商家,让农户选择价位高的商家出售,争取获得最高的经济效 益,促进农民增收。五是 五是实施项目带动。建立魔芋产业发展基 五是 金,主要用于优质抗病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宣传培训、 专业合作社扶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优质种芋繁殖基地建 设、龙头企业扶持、基地建设和培育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整 合项目资金,加强魔芋产业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符合产业政策、带动性强的重 大产业化促进项目。

(六)花椒产业

1、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林业部门 发展现状: 的关心支持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花椒产业发展,将花椒 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后续产 业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建设政策,大 力发展花产业椒。全乡已规模化种植花椒3618亩,其中挂果面 积为1010亩,主要分布在树皮厂、桂花、立新等村委会,2010 年全乡花椒产量达44.1吨,产值达150万元。

2、发展目标:到 2015 年,新发展花椒 3000 亩以上,全乡 发展目标:

16 花椒种植面积达 7000 亩,把花椒产业培育成为继核桃、畜牧、 苦荞之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到 2015 年花椒产量达 100 吨,产 值达到 500 万元;花椒种植区农民人均增收 500 元左右。

3、优势区域:以树皮厂、桂花、立新等村委会为重点,在 优势区域: 乌**、大河等其它村委会推广种植,并不断强化良种引进工 程。鼓励农户有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空地种植。

4、主要任务:一是加快花椒基地建设。本着适地适树、定 要任务:一是 向培育、集约经济的原则,以树皮厂、乌**、大河等片区为 重点,发展优质花椒3000亩以上。其中:2012年新植700亩, 2013-2015年新植2300亩。二是 二是加快育苗基地建设。2012年,在 二是 乡内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方便的地方新建花椒育苗圃1个,育苗 面积5亩以上,每年繁育花椒苗5万株以上。三是 三是引进花椒精深 三是 加工企业。力争在2015年前,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引进花椒精 深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把加快集聚提升特色农业产 加强组织领导。 业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要事,突出规划目标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强力推进。要按照乡 党委、政府总体规划及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本村的特色 农业产业和产区,抓紧制定和细化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目标责 任制,加强督查考核。要按照相关产业区域布局,以主产区为 主持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建设中的困难和 问题,加强区域协调,实现整体推进。乡农业、畜牧、林业、

17 财政、科技、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 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积极做 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形成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 合力。各村要立足各自职责,认真制定各产业单项规划和实施 方案。乡党委、政府将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调整充实 考核内容,改进优化考核办法,认真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罚, 促进工作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积极筛选、论证、申报一批争取 加大资金投入。 州县投资的项目,特别要抢抓县委、政府加大对核桃、畜牧、 中药材、花椒等产业专项扶持的机遇,加大争取力度。要用好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乡财政每年都要安排特色农业产业发 展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且确保逐年增加。要管好用好特色 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加大信贷投入, 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逐步形成政府 扶持、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投资机制。要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的原 则,对财政支农、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向特色农 业产业聚集。

(三)提升产业化水平。立足产业整体开发,进一步完善 提升产业化水平。 扶持政策,确定发展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技术改 造、新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支持力度,扶持壮大 一批龙头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力引导、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围绕产

18 业链开展多元化、多形式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 展订单农业 ,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为 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全方位 服务。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企 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强化科技支撑。引导、鼓励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到 强化科技支撑。 基层从事科技承包或创办、领办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实体, 并对其在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关心,充分调动其积极 性和创造性。要高度重视对各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在充 分发挥乡内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县内外企业的联 系与合作,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我乡进行讲授,进行技术指导, 破解发展难题,开展人员培训,研发特色产品,借助外力提高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惠农政策。要全面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经合组 落实惠农政策。 织发展的用水、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认真落实良种 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有关收 费项目,严禁向龙头企业、经合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收取其 它费用。

(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深化农村改革。 鼓励农民以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加快土 地流转步伐,促使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严格遵守集体林权制 度改革程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及时有效地解决林改过程中 的突出问题。围绕行政管理、农业执法、技术支撑,健全基层

19 农技服务体系、畜牧兽医体制、农经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 管体系,理顺关系,强化职能。

(七)优化发展环境。各村、各部门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 优化发展环境。 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削减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 全力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搞好服务。 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 大造舆论,积极推介我乡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和优势产品, 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聚集区水、电、路、通讯和梯 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要抓好退 耕还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防灾减灾体 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 色 农 业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 2

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菊苣1000亩。

4、高产粮。种植高产小麦、玉米55000亩。

5、养殖业。建设连片经营养殖小区1-3处。

六、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苑庄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瞄准现实和潜- 4

七、总体布局

根据庙安乡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全镇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特色农业产业带。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

1、规划发展107杨树种植3000亩,主要分布在毕村、演马、尹村、田村等村。

2、规划发展花卉、苗木种植1000亩,在大秦村、白西、小秦村、前苑村实施。

(二)特色种植业产业带。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构,以庙安乡前小秦2000亩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以辣椒、黄瓜、西红柿、脱毒马铃薯、红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1、全镇规划辣椒种植2000亩,在小秦村、官庄村实施。

2、规划黄瓜种植2000亩,分布在前小秦村、官庄、王庄村。

3、规划西红柿种植3000亩,2012年起每年种植1000亩,分布在前小秦、后小秦、王庄村。

4、规划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在王庄村、中演马实施。

5、规划脱毒马铃薯种植2000亩,2012-2015年实施,主要分- 6

(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辣椒、黄瓜、西红柿等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坚持土地承包期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扩大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作用,通过 “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企业+协会+基地”模式,积极扶持宣汉县新丰苑蔬菜有限公司、宣汉县圣苑蔬菜种植合作社、苑丰蔬菜种植合作社,发展庙安乡中药材种植加工协会,在规模生产中提高科学种殖水平,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全套服务体系,建设产品产—加—销产业化服- 8910 -

上一篇:农业项目建设规划下一篇: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