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会计学论文

2022-07-03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乃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决定一个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兴趣。本文从建设“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出发,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靶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独立学院的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论文 篇1:

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

[摘 要]獨立学院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办学形式,在会计本科专业培养上与我国其他类型的会计本科教育拥有一样的目标,就是培养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但由于学生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在专业能力和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起点低于一本二本的学生,为了在四年的学习之后能同时或是更快的到达终点,应针对其自身特点进行专业建设。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以及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会计学原理》的课程地位和特点,对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原理 教学方法

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相对《中级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特种会计》等等课程,《会计学原理》课似乎是最基础、最容易学的一门课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我在本院的《会计学原理》教学中,我深刻的感觉到要将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顺利传授于学生,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初学者一般普遍难以进入,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的高考分数不高,在高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独立性和优良的学习思维,对于生涩难懂的课程缺少求职欲,从而使得很难跟随老师的步调。然而.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能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立足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这样的观点。是的,会计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会计思维以及将成为会计人才需要的基本素养。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

独立学院的学生虽说之前的学习基础较差,但不代表学习能力差,相反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起一本二本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就要结合这部分的自身实际,因材施教。与其花费大力气让其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追赶名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还不如把教学资源放在提高其对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吸收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把理论完美的结合在实践中的能力,这样才使其并具备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空间。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在初学的很长一段发展时期内可以说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特别是头四章基本都是学习会计的定义、概念以及会计账户和名称,这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做一定的功夫,授课教师不能一味的配合教材的脚步,要把实践穿插到理论中去,例如讲到基本账户名称以及简单的借贷记账法的时候,就可以举例说明,把学生假象成去银行存钱500元,那么就是现金减少了500元,银行存款增加了500元,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账户,从而讲解资产类账户增加和记在借方,减少了记在贷方。生活中的小事,浅显易懂,使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会了原本认为难懂的会计定义。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期望也要求学校提供相关的训练,单位需要的是毕业就能投入工作的,而工作往往不是课本上简单的定义能诠释的,理论知识是给学生插上翅膀,如何飞、飞的技能怎么样才是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因此不能放松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

二、在教学手段上要趋向于更加立体化的教学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在应用型技能的培养上是有相对优势的,特别是教学手段发面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因为新所以快,是因为其没有历史包袱、没有代代相传奉为经典的固定模式。采纳新教学模式的成本小,没有太多的障碍。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采取倾斜性政策。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专业知识要紧扣最新的会计准则发展,能够学以至用,完成基本的业务处理。

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将课堂上针对教材的理论教学、明细账及会计分录等的手工帐与财务软件的操作等手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只针对教材上的例题进行演练,那么学生就只会手工操作,不会使用财务软件操作,适应不了会计实际工作中的电算化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应该将会计原理与计算机操作结合起来,在会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穿插初级手工会计实训和电算化初级实训能使初学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会计的兴趣。笔者认为应采用多媒体教学、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财务软件实际业务模拟操作等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具备一定循环液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解决会计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突发问题。

三、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独立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采用的都是顺序法。从会计基本理论着手,逐步学习会计要素、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论概念太多以致容易混淆,太生涩很难理解。 再加上“填鸭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很多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自顾自的讲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兴趣是学习好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最好的老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第一,在本课程的教学伊始就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该门课程,明确该门课程对以后就业的有用性;第二,利用课堂实践时间带领学生到相关财务部门进行亲身实践和现场观看,形成对财务工作的兴趣;第三,成立学习小组,几名经常在一起的同学一组随时对学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或是进行模拟实习,把每个人想成会计工作中德会计、出纳等等角色;第四,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挺起他们的兴趣,让其认为自己具有会计学习的基本素养。

作者:宋颖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论文 篇2:

针对独立学院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乃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决定一个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兴趣。本文从建设“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出发,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靶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

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它不仅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用以决策的重要信息,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决策依据。“会计学原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会计专业入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高校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效果,也关乎会计功能的实现。目前,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修读该课程时,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非常有限,对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践活动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样的前提,为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

一、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完整、信息量大。传统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沿着会计循环的程序,在阐述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核算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讲述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可是,在“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下,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应该由简单核算转向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使用。从这个目的出发,教学内容应首先简单介绍会计报表,强调会计核算最终形成的会计报表有何重要价值。在学生认识到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之后,循序渐进地地介绍会计报表要素(会计报表的构成)、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报表中数字项目的来源)、复式记账(会计科目的运用和记账原理)、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的依据)和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所反映交易事项的汇总)。这样的顺序调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地対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即会计报表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以此为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

其次,“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扩充。一方面是建议在学习之初补充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活动和资金运动过程等内容,让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实践一片空白的初学者对经济活动的发生环境、交易过程等有一个感性认识,在今后会计知识的学习中能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建议补充关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和渗透,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潜移默化地将职业道德记在心中,而不是为考资格证或应付工作单位而临时抱佛脚,流于形式。

二、教学方法建设

由于会计专业是文理兼收的专业,学生们在知识背景、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对待学生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课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将学生划分成几大类不同的类型,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要求进行柔性教学。

对于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多设计小故事,循循善诱引出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充满趣味地听课。课中注意多发问,让学生边思考,边理解,便掌握,同时尽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爱好会计学科,不满足就教材内容浅尝辄止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老师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事件编制一些生动的案例,通过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甚至可以用一些小型的个体经营的案例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地进行会计核算;对于授课过程,要力争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课件制作力求生动有趣,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对于会计凭证或账簿的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各类凭证、账簿等真实再现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多媒体教学的得当使用,可以改善“会计学原理”较为枯燥繁琐的学习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将传统“会计学原理”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尽量转变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真实度高,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入其中,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协作来解决问题,灵活地掌握知识。如以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活动为问题情境,选取其中代表性业务设计案例,让学生分别担任会计部门中的出纳,会计和会计主管等角色,完成从填制凭证、建

账、记账、错账更正,直到月末编制报表这样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互相讨论,教师在其中可以设计问题、给予适当的解决疑难的帮助,最终力求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学懂、学好、学活会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建设

在以往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经调研发现独立学院多采用国家规范教材,参考“会计学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知识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深厚,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对历届财务管理及会计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调研后发现,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定位,很多学生更渴望看到一本“重理论,更重实践”、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的教材。笔者建议独立学院可考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骨干力量,参考国内优秀教材和国外经典会计学教材,在完善教案讲义的基础上着手编写一本适合独立学院特色和定位的《会计学原理》教材。

同时,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会计学原理纸质教材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偏窄的局面,打造立体化教材建设。在编写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在获得人力物力支持的情况下,丰富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学习指导书)、电子、网络出版物(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资料库)等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并期望可以进一步建设课程支撑网站,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其他教师参考。

四、实践教学建设

“会计学原理”的教学长久以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比如一般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都是用文字来描述经济业务,学生据此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看到的只是发票、支票、商业汇票等一张张原始凭证,他们要能根据原始凭证判断出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才能进行会计记录。这个思维的转换对于习惯了理论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同样,如何将会计分录在记账凭证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也常常让学生们不知所措。因此,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首先,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该课程的学时,进行理论与手工模拟试验同步教学。在学生对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等内容学习之后,适时开展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讓学生身临其境地从数字的书写、凭证的登记和装订到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进行一次实践操作,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的方式加以解决,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其次,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课内课外的诸多方面,如课堂上的模拟实验,会计实训环节,课外的会计技能实践和实习基地的观摩、实习等,还可以利用会计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

五、师资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独立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的,从校园到校园的模式使大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缺乏,实践教学能力有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学历、职称、实践经验等方面合理搭配,互相取长补短。

基于此现状,教师既应该重视教师系列的职称,也要努力取得会计系列的职称,努力转变成一支既能当理论导师,又能当实践师傅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该鼓励甚至创造机会让会计专业教师去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其课堂教学的素材,最终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是一项与时俱进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实务工作的不断完善,该课程的建设过程需要不断在内容上推陈出新、方法上日益精进、师资力量上不断提高。

作者:张帆

独立学院的会计学论文 篇3:

构建以应用能力为本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会计学专业应用性强,就业好,市场需求看好,因此,几乎所有独立学院都将其作为主要专业。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探索合适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院会计学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此加以总结介绍。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专业 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院会计学专业成为学院发展的主要专业之一,将这些学生培养成有竞争力的会计人才,就必须有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难点不仅仅在于理论的取舍和实践的创新,而且在于学科的系统性和职业的导向性,在于如何将目标具体化。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4)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5)教师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学生毕业实行双证制(毕业证和职业技术资格证等);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这类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我院会计学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指导思想,我院会计系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教师到企业、事务所调研信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专业岗位要求,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改革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发挥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作用,加强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会计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和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会计专业标准,规范专业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依次施教。

三、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应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每一门会计的主干或核心课程的教学活动均包括理论与实践内容,且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事实上,会计学专业课程如果不借助实习操作,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枯燥的理论知识。因此,我院形成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发展方向及能力训练模块+选修模块”的课程结构,突出专业实践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思想政治课改革。除教育部门规定的思政必修课外,改革思政课内容,让思政课纳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明确学习目标。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学校可通过安排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组织学生下企业参观,到就业招聘会观摩等多种途径,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二)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敬业精神、专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教学内容应讲究“实用”,对所开设的课程要删繁就简,削枝强干。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重点应放在与实践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上。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中学,做到学做合一。

(四)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打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脱离的模式,把专业教学的环境突破到企业现场。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财务公司、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实际参观,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五)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30%以上。实践课程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体,自编教材,制定课程标准与实验、实习指导书,采用单项技能至综合能力、手工模拟到会计电算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根据教学资源灵活地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实验质量与实验、实习设施的利用率。实验课程教学能与职业技能考证有机结合,并且做到每个专业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

(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每一位专业任职教师都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模式改革,选择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改变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推进项目教学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推进研究性学习;逐步形成并推行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1.模拟(仿真)教学法: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随着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七)改革课程体系,制订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围绕日后实际应用,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专业课为主体、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侧重于基本理论实践的指导和应用。

(八)构建“企业财务会计案例库”和真账实操的框架体系,力破实践性教学难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强化实践性教学,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到企业去实习面临种种困难。经过协商,我院提出与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合作,将事务所、财务公司的代理记账的真实公司业务,按照不同行业、企业,分别制成从业务发生-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到报表-交税整个流程的真账实操的案例,学生可在实验室模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来实操,这样就破解了实践性教学的难题,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务训练。

四、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推进研究性学习

(一)校企合作,创新校内实验基地管理模式。学校共享企业资源,会计学应有稳定的校外实验基地,这些企业与学校在会计专业方向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不仅按企业要求设计课程,开展教学,做到课程内容的“四新”,还引入企业文化,将企业会计环节落实到校内实验基地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即员工的理念,推进研究性学习。

(二)校企合作,全面实行“双证制”,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制度。学校与行业部门、考证机关合作,对校内采用本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与考级考证相结合的模式,非本专业学生选修学习与考证相结合模式,学习时间安排符合学生实际,为学生个人特长发展创造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就业、择业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加强应用型本科教材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规划是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会计学专业制订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材建设。会计学的校本教材编写以课程的综合优化为手段,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横向穿插,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体现多元的智力理论、扬长避短的加强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来组织教材内容。如注重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注重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具有财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目前,我系在用的教材有《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审计学》、《新编成本会计》等,下一步将引入《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会计基础模拟实验教材》等具有我院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材。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或挂职,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同时从企业中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总之,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今后,我院会计专业将进一步创新观点,破解难题,总结经验,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努力开拓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永祥,宋轶君.从会计人才供求矛盾论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圈,2007,(2).

2.周凤.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Z].学海网,2007-02-21.

作者:凌辉贤

上一篇:内部审计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审计发展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