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学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家庭是儿童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数强劳力到城里务工。留守孩子在农村非常普遍,在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看护。

第一篇:农村学生论文范文

关爱学生,弥补农村小学生德育缺失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东西方经济水平不平衡,造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现状,而农村教学资源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关爱留守儿童,弥补农村小学生的德育缺失成为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又一份教育重任。对此,本文论述了农村小学品德发展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弥补措施——以关爱为前提,渗透德育。

关键词:关爱学生;德育;农村;小学生

一、农村小学生品德发展现状

1、敏感自卑

农村小学生由于对世界的认知是狭窄的,而部分父亲或者母亲不在身边的学生更是因为缺乏关爱、归属感和情感的呵护,更是变得十分敏感自卑。而在这种性情中,部分学生由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也不会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导致了该部分学生的思想变得十分极端。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这部分极端的学生往往不敢、不善言谈,不敢融入交往圈,即便是與其他学生交往时,也是十分小心翼翼、唯恐触碰到他人的交往准则。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敢袒露自己的心声,更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所交的朋友不多、并且难以真正在朋友之间倾情倾述。在这种心理和交往现状下,也就形成了心理和交往能力发展的恶性循环。

2、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律性较差,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对孩子的监督和辅导也就相应较少,甚至部分家长并没有科学管理和合理规范孩子的认识,任由孩子的自由发展。所以,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而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一旦在小学阶段养成,随着其成长过程再进行更正也就变得十分困难。对此,改变农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方式方法,还是要以关爱和呵护为前提,避免批评和惩罚等方式。

3.道德意志薄弱,缺乏自制性和自律性

寒门难再出贵子,折射出了当前农村教育的又一种现状。在我国经济发展分化尚不是十分严重的时期,农村学子由于粗粝的农村生活的磨炼,造就了更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果敢坚毅的个性。但是,时至今日,客观环境上,造成了农村和城市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家庭环境中,父母由于往往感到物质上的匮乏而产生歉疚等心理,也就在物质水平上尽可能“富养”孩子、溺爱孩子,造成了农村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其自治性和自律性较差。即便是学生出自寒门,也难以体验到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也就造成了农村小学生意志力塑造和锤炼难度较大这一现状。

二、关爱学生,弥补农村小学生德育缺失

1.情感教育,渗透关爱与呵护

语文教学有这样一个特点:以工具性的文字传递信息时,往往伴随更多的情感触动,这种触动犹如酒后的醇香,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情感教育,渗透关爱和呵护,对学生的道德塑造是深远持久的,对其言行举止的塑造更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强化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应当发挥情感这一重要因素、发挥情感触动的最大效果,让情感成为改观学生品行的最佳源动力。例如,在《一封信》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多数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当你们的父母不在家时,你们是不是十分想念他们?你们尝试着给爸爸妈妈写过信吗?信中都是怎样向他们描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念的呢?随即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唤起学生情感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本情境中学会代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深化学生的体验。在此情感基调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在文中向爸爸写的两封信,分析两封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会转变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给爸爸写的信呢?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分析这两封信。最后,通过学生的情感代入和分析,学生能够得出,两封信都是在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思念,而其中最大的不同则是第二封信则是露西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状态,在信中分享了自己快乐的事情,并把这件事情与爸爸分享,减弱了爸爸对“我”的担忧。在本文学习完毕后,教师也可以渗透情感教育和关系:其实,即便是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和关爱着我们。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始终被关爱和呵护包围,而短暂的离别也是为了更好的抚育我们成长。在这种情感教育下,学生必然逐渐变得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2.激励呵护,塑造良好习惯

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要比城市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由于过度敏感脆弱,教师更要慎用批评和惩罚,而更多的应当采用激励与呵护。例如,在《亡羊补牢》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一则语言故事渗透激励性教育,改观学生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文章思想分析完毕后,教师可以设置“畅谈收获”这一教学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告知学生:同学们,当老师在阅读完这一篇文章之后,收获和启发十分丰富,老师先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吧!也许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有过不良的学习认知和习惯,但是在任何时候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者想要改变不良习惯,都不算晚,都来得及!关于这篇文章,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呢?随后,引导学生畅谈、

三、总结

农村小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状态,要求教师要以更加艺术性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品德发展现状、分析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要通过情感教育和激励呵护等措施,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强化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永贤,李虎,曹杏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探索――基于对T市的调研分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02):9-12+33.

[2] 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黑河学刊,2010,154(6):116-118

[3] 杨维靖.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2.

作者:苏谷

第二篇:关注农村家庭教育 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

家庭是儿童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数强劳力到城里务工。留守孩子在农村非常普遍,在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看护。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较大、身体差、文化程度不高,从而使得现在的农村教育在家庭这个环节上出现了很大的失误或者可以说是空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出于对这个社会现象的强烈关注,我进行了以下调查。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农村学生父母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56%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缺位及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自身素质太低,造成农村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部分留守孩子沾染上了逃学厌学、网络、电子游戏、暴力等。

2. 漠视家庭教育,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农村隔代抚养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只管供给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

在被调查的100个家庭中,有些家长闲暇之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不避孩子忙于看电视肥皂剧、上网聊天、赌博、发微信等,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直接影响。有些孩子学习不好,聊电视剧情却是“活字典”“全剧通”。在访谈中一位妇女说:“我看电视,她(这个孩子只有11岁,上四年级)作业不做也跟着看,我也没办法……”像此等家庭,教育从何而谈起?

3. 农村家长没有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因为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买书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家长闲暇时,不是上网,就是打麻将、看电视。

二、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 加强家长教育,让孩子有人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针对许多农村家长对教育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学校(包括幼儿园)承担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组织工作是最为合适的。国家对此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国务院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因而,学校利用学习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等有利条件,通过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及开放日、家教咨询等面对面地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还可通过家校联系册、家长学校网站、QQ群、微信、组织看家教录像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2. 拓宽书源渠道,让孩子有书看

(1)宣传发动,争取家长配合。“少喝一杯酒,让孩子拥有知识的海洋。”“少抽一包烟,给孩子一本好书。”“今天给孩子一本好书,明天还你美好人生。”“学好语文——三分师教好,七分靠看书。”“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宣传入心、入脑,很多家长心甘情愿到书店为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到邮局为他们订阅优秀报刊,使孩子有好书、好报看。

(2)图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我不但发动学生买书,而且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带一本好书到校与其他同学交流。图书交流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生与生的协作、交往等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此外,每隔一段时间,由教师牵头,孩子参与,我们班主动跟学校其他班联合举办“换书看”活动。

(3)网上浏览,捡漏废弃旧书。农村家庭储书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阅读量。针对各个孩子的不同,我向已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同学介绍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创新作文网、读写天地、童话网、佳佳图书网、红泥巴村、书香缘……鼓励他们课外上网阅读,广采博闻,扩大阅读量。同时,我带领有兴趣上废品站淘旧书的同学去捡漏。废品站的书往往是按斤论价的,价格比书店新出的书便宜好多倍,里面内容却照样丰富多彩,不亚于新书。如《三字经》《呐喊》《日本沉没》《吹小号的天鹅》《格列佛游记》《冰心全集》以及各种早期出版的作文书,它们带给我们的惊喜不亚于新书。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啊,只要是好的文章,别人读过的书旧点何妨;只要是好的书,偶尔充充破烂王,倒也其乐融融。

3. 立足农村生活,让孩子有话说

语文,源自生活。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由于农村人际关系良好,相互间不太设防,家里的鸡鸭、猫狗自由出入。小孩子也常串东家走西家,自由自在。所以农村孩子虽然见大世面不多,但与人交往却不少,农村生活为孩子搭设了良好的口语实践的平台。结合农村孩子词汇量贫乏(限指方言外的语言),我们除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求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而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学过的词语表达农村生活,甚至创设情境让孩子乐说、想说、会说。网络中贴近农村好的口语片断、视频甚至远在他方的网友,都可供农村孩子揣摩、模仿、学习……我常常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角色。如教《找春天》一课,上课伊始,我先利用网络找到具有鲜明图画、生动活泼的课文情境朗读软件,让孩子闭着眼睛美美倾听课文朗读N遍(以孩子要求为准),再把软件中的声音隐去,让孩子观看播过的无声视频,并衬上流水潺潺、百鸟欢歌、花红柳绿、绿草如茵的背景……课堂上将农村生活情境再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教师适时地要求学生复述刚才的画面,活学活用课文朗读中的优美词语。这样的“揣一揣,模一模,学一学”的教法,既减缓了农村孩子口语表达的难度,也使口语交际任务更有实际意义。

4. 亲近乡土文化,让孩子有料写

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既有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有恬静闲适的农家生活情趣。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间传说……这些都可以作为孩子习作的素材。如孩子从小就目睹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如播种、插秧、耕耘、收割、种菜、施肥、浇水、治虫;采摘蔬菜、水果……养猪、喂鸡、放羊……孩子稍大就跟着父母学着做,再大点的孩子理所当然成了父母的帮手。农村孩子的劳动实践,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分析、利用,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感悟淳朴的乡情,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平时,我们通过访农户、读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艺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浓浓的“农”字氛围中,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从农村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写出的文章“接地气”、动人。如“中午,几只小螃蟹在热得发烫的沙滩上比赛吹泡泡。噗噜噗噜,噗噜噗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学生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农村家庭教育的特征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全面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沙堤中心小学)

作者:张凤兰

第三篇: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加大信息教育的开展,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旋律。于是,农村学校作为教育中的一大阵地,也在为培养信息基础人才努力着。可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总是处于弱势,普及科技的能力相对较低。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教育者,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工程。

加大信息教育力度,努力创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目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无论在设备上还是在师资配置上,无论是在课程课时设置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主体性质上,都是处于限制性状态,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加大力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在当代的社会形态的大背景下,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科学技术要从娃娃抓起,科学技术要从学校抓起,这是一条不可抹杀的真理。作为育树成木,育人成才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多增加信息课时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寻求机会让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与技能、知识与素质、知识与道德的重要性,让认知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在学校这种教育格局中完善和组合知识结构框架,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带来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大信息教育力度,努力创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是有效的完善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一种挑战。在现代技术教育中,学生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解决问题,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新的过程。同时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用信息技术与多种学科进行优势互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形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可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变得更为直观,由形象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永远停滞不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与多种学科的有机整合。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用以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是一块滞后的土地,无论是教育、文化等都处于滞后状态,信息技术更是一片空白。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中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就要努力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技术提高自己。并在学习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能通过有效的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达到使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综合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的第一责任。

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城县杨梅乡中学

作者:谢周龙

上一篇:冬季房屋建筑论文下一篇:工程估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