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读后感4000字

2022-09-21

第一篇:芳华读后感4000字

《钝感力》读后感4000字

吉凤来

近来偶读到渡边淳一先生撰写的《钝感力》一书,渡边先生是位医学博士,行医多年。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本书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就是想告诉大家:并非只有灵活和敏感是才能。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全书只有10万余字,花了一个晚上看完全文,受益匪浅。这本书中关于在工作、生活、家庭以及健康方面所提出的见解,我认为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作者据此分章论述了在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和作用,并从医学角度出发,阐述其合理性。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化、冷漠化的时代,学会降低敏感度,保持宽容、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将是化解各种人际危机、矛盾和冲突,建立和谐人生状态的重要法则。我在本文中从身体、工作和生活三方面详述钝感力的作用。

一、身体方面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的夏天,天气炎热,我经常和哥哥在户外乘凉,露出的胳膊和小腿被文字叮了,我会慌忙拍打,赶走了蚊子,之后还是感觉痒,于是开始抓挠,结果被叮的地方很快红肿起来。有的时候抓挠多的地方,皮肤就会糜烂,变成湿疹。相反我的哥哥只是轻轻拍打一下赶走蚊子,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种情况下,很明显敏感的我,钝感的哥哥,谁都能看得出,在应对蚊子叮咬的瘙痒时,哥哥的皮肤更健康,而我的皮肤则太敏感,容易受伤。皮肤过于敏感的人,在被蚊虫叮咬之后,如果一直抓挠患处,很有可能造成皮肤溃烂、发炎。而此时,反应迟钝的皮肤就显现出了优越性。

现在各种各样防治疾病的报道不绝于耳,其实没必要想的过于复杂,对健康最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全身的血液总是能顺畅地流淌。为此,需要让全身的血管一直处于舒张状态,控制血管的神经叫做自律神经。尽量避免刺激自律神经,让其总是保持一种放松的状态。这对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极为关键。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控制,两者作用相反。交感精神随着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的加剧,会使血管变窄,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反,可以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放松情绪。所以,要想让血液循环畅通,就需要努力使交感神经安静,让副交感神经活跃。一般来说,精神紧张、不安、焦躁,以及情绪上的愤怒、憎恨甚至处于寒冷环境等,都能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而高兴、舒服的时候,神清气爽、开怀大笑,或处于温暖的环境,交感神经处于平和、松弛的状态,能使血管舒张。不仅如此,医学发现,胃溃疡的形成原因除了暴食暴饮之外,精神上持久的压力及慢性疲劳也是重要原因。加拿大医学家赛里埃通过实验证实了胃溃疡与精神压力的关系,并提出了精神压力学说,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增加自律神经的负担。有钝感力的人,其自律神经不会时常陷入异常的刺激当中,能够让血管一直保持舒张状态,从而使血液可以畅通无阻地流遍全身。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过于敏感的话,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会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关于这方面的钝感力,我不得不说说我的奶奶,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六岁啦,每天依然神采奕奕,生活中不需劳烦儿女照顾,在我的印象中,她做事缓慢而有序,至今我从未发现她发过一次火,依然可以把家里家外大大小小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她自己在家前后院子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每年回家她都拉着我们一家逛逛的她的菜园子,而且还可以品尝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

由此看来,对于身体来说比起敏感,“迟钝”更好、更胜一筹,这一点不言自明。

二、工作方面

书中描述渡边先生在初出茅庐时,曾经加入了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结实了一位O先生。沙龙的成员有三十多名,经常聚会交流。后来,这些作家中产生了五六位获得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的功成名就的作家。那时的O先生,被作者认为最有才华。作为刚入道的作家,约稿少,经常被编辑退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很多作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少都会受到打击。但和其他作家比起来,O先生高于他人的才华,以及极强的自尊心,使他受到的伤害更大,于是便没有那么容易振作起来。即使偶然接到编辑的约稿电话,当别的作家都试图抓住机会,不惜以夸大其词的方式显示其积极进取的印象时,O先生则显得非常消极,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就这样,由于创作没有新进展,编辑很难再打电话询问,慢慢形成恶性循环。最终,O先生慢慢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后,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从此销声匿迹于文坛。为什么会这样?像O先生这种性格的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处于周围掌声不断的境遇中,他的才华也许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没准儿已经成为大作家。相反,风向一旦发生变化,O先生恐怕就难以及时调整好心态,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太漫长,结果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书中渡边先生又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他曾在札幌大学附属医院当过多年的整形外科医生,遇到了一位特别喜爱在手术中斥责下属的主任教授。日本的医院,严格实行论资排辈,上司拥有绝对权威,下属被提点、训斥是家常便饭。这位主任教授更是严厉。每当在手术中被主任没完没了的训斥,很多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沮丧、委屈和畏缩。但作者很快发现,主任教授的第一助手S医生,虽然被训斥的最多。但是每次都跟没事一样,除了回答“是,是”,手中的事情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手术中经常的情况是,一边是主任喋喋不休的斥责,一边是助手貌似唯唯诺诺的应答。不仅如此,这位助手更厉害的一点是,在手术中被主任那样斥责,一旦手术结束,他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舒舒服服地泡澡、喝酒,和同事谈笑风生,以惊人的速度把一切不快抛之脑后。相反,也有那种稍稍受到斥责就备受打击的医生。尤其是那些出生良好,在溺爱中长大,没有习惯被人斥责的医生,一两次的斥责,便失魂落魄,一脸阴沉,甚至有喝了闷酒在外边闹事的。就这样,S医生在训斥中依然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不断近距离地掌握主任教授手术中的要点,后来成为医疗部最出色的外科医生。再后来,S医生当上了札幌一家大医院的院长,如今是名誉董事长。在一次同门聚会闲聊中,作者发现S医生依然还是那种风格,不论别人说什么,他还是“是,是”点头而已。那种轻声细气的样子,和过去如出一辙。作者突然恍然大悟,原来,S医生根本就没有怎么认真听人讲话,对方怎么说,他并没有一字一句听进去。如今,S医生已经75岁高龄,却无病无灾,神采奕奕。

由此看来面对工作中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在这方面人们的感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才能开朗、大度地工作下去。只有拥有这种钝感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出人头地。

三、生活方面

所谓结婚,婚姻生活就是意味着“一对男女被一时的热情驱使走到一起,在狭小的房间里共同生活”。

一对结婚多年的模范夫妇,吵架原因竟是牙膏管。丈夫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习惯每天挤完牙膏从后面卷起一点牙膏往前挤,消除按压留下的凹痕。可他太太对这种事满不在乎,爱怎么挤就怎么挤,总会在牙膏管上留下好几处凹痕。他对这些凹痕挺在意,为了消除太太在牙膏管上留下的凹痕,他每天都要做一番修补。然而一天早上,这位丈夫终于不堪忍受,对太太爆发了:“我说你呀,挤过牙膏之后,要像我那样好好从后面卷起来,去掉凹痕!我讨厌你这种马虎劲,用完牙膏后牙膏总是!”太太一听,反而瞪着他说:“你这个让人讨厌的人……”一口气发泄出来的指责竟是他的三倍,于是两人大吵一架。男女双方无论成长环境、兴趣爱好,还是个人教养、价值观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同一屋檐下,各种不满和琴瑟失和的情况肯定难以避免。争吵一定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此时,钝感力就十分重要了。拥有钝感力的人,是不太会去计较像挤牙膏这样的小事的。而且不管哪一方拥有钝感力,对另一方的抱怨、计较都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对方说不定也会慢慢变得随和、不拘小节。当然,过于钝感也令人棘手,关键是夫妻双方的钝感恰到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讲,结婚生活其实就是一条漫长的容忍之路,拥有钝感力才能使婚姻生活幸福。

融入环境才能开心生活,针对种种外界变化,很快适应环境能力,拥有这种能力,不仅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去了别的城市也能马上融入其中,生活下去。即使去了外国,在自然环境、人种和文化都不一样的世界里,也能开心积极地生活。在现今的国际化时代,不论到哪个国际,在哪种自然条件下,吃了当地的任何食物都能保持健康。没有比这样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好更强了。拥有正面的钝感力,在任何环境下与任何让人打交道能生存下去。记得今年一月份在拉萨的第七天,由于高反感觉头部还是昏昏沉沉,从拉萨暖心公司到宾馆,进入电梯后,按上3层按钮,只听“咚”一声,电梯里的灯忽然熄灭了,眼前一片漆黑,以前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中看到这种困境,现在居然让我实际经历了,昏沉的大脑顿时清醒过来,脑袋一片空白,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恐惧,试着按铃、拍打电梯门无果后,脑袋上不时的炸出几颗汗珠,怎么办怎么办?打开手机也无信号!现在能做的事只能是等待,当时还真不知道此行能不能走出这个电梯?想的更多的是对家人亲人们深深的歉意,后悔没给自己多买几份保险,想着来拉萨的两年多遇见的人做过事情等等的胡乱思绪,想想看如果当初看过《钝感力》一书,身上有着这样钝感力,在一个人被困在电梯里的三十多分钟也许不会那么孤独无助了,但这三十多钟的电梯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今后的生活及对未来的思考。

总之,通过对渡边先生《钝感力》一书的研读,让我们明白不必事事都神经质,应该带着积极的钝感力,抱着好奇心面对今后一切事物。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钝感力是一种生活智慧、一种处世态度、一种生存技巧。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钝感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人值得拥有的能力。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读后感4000字

毛概课后我花一段时间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读本》,这对我认清今后的个人发展方向,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它也在很多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注意到人民掌握政权以后的发展课题,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和斯大林多次指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要加紧经济建设,否则,“落后要被挨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凝聚着几代共产党人的心血,又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因此,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都与抓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人类社会正在飞速发展,各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全球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历史一再表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抓住战略机遇,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建国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偏离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出现“短缺经济”。改革开放的年月,邓小平同志强调“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有力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关键课题,使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时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以及周围的新兴发展的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拉开差距的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聚精会神,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实践证明,我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是有效的。然而,当我们的经济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以后,新的情况出现了,非均衡发展以后的不平衡情况出现了,城乡、地区、人群收入差距扩大了,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经济有长足的发展,而社会事业的滞后,社会问题的凸现,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经济的大力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明显产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出现不和谐的情况;我国加入wto组织后,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急剧增长,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绩,然而,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多了,等等,都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发展观重新审视,重新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党与时俱进的思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必须坚持,而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大力发展经济要继续进行,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有“四位一体”的思想,还要大力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类追求自己的文明发展向纵深推进,然而,我们还得考虑地球的承受力,这里有当代的资源环境的平衡,更有与后代的“代际平衡”,要求我们资源用得更为合理,环境保护得更好。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更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在《科学发展观读本》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好与快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成为有机统一整体。以好为前提,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片面追求一时高速发展。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就是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其深刻含义;其次,我们应该将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开拓眼界,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同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而且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更要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切实发挥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思想上,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报纸、刊物、上网等形式,学习党内知识,时刻关注当前国家时事,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在行动中认真去践行。

在学习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把握机会学习,努力提高素质,就有被淘汰的危机。我们应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充实文化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真正做一个有用的知识分子,努力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工作中,团结合作,尊重领导,努力工作,积极创新、进取。关心同学,要把广大同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提高了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应对挑战,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国一定能够持续地、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卡夫卡《审判》读后感4000字

《审判》读后感

小说作者弗兰茨•卡夫卡被称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对现代人及现代社会的巨大的洞察力,那源于犹太血统、**年代和炎凉世态的无家可归感,那对人类苦难的战栗的眺望,他那对人生的崩溃的现场目击,都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现代启示录,构成现代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小说突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批判。

在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史上,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堪称首屈一指的奠基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卡夫卡的创作就引起了西方文坛的关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20世纪作家所能创作出的最振聋发聩的作品,从而形成了持续的“卡夫卡热”。美国女作家欧茨称“卡夫卡是本世纪最佳作家之一,时至今日,且已成为传奇英雄和圣徒式人物”。卡夫卡也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第一人,欧美各种权威书评杂志在评选20世纪现代主义大师时,都无一例外地把卡夫卡排在第一位。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可以说是最早感受到时代的复杂和痛苦,并揭示了人类异化的处境和现实的作家,也是最早传达出20世纪人类精神的作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20世纪文学的先知、时代的先知与人类的先知。

不得不承认,卡夫卡是个伟大的人物,个人认为他的伟大就在于他的阴暗和冷静,颓废与堕落的深渊里,他孤独并享受着,但他的黑暗是在影响了太多人,作为世界现代文学的先躯,他有的,是彻头彻尾的暗色,但就是这种暗色,才成就了卡夫卡其人,也才让我拜伏在此。

卡夫卡借小说写出了他的孤独和绝望,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他的孤独一方面是无人理解,一方面是得不到爱情的安慰。绝望一方面来自于他的悲观主义,一方面是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与生活现实的矛盾。至于他的恐惧,应该是形而上的深邃让他找不到答案,和他父亲没有多大关系。有人经常拿鲁迅和卡夫卡相比较,我认为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对这个世界极度地悲观,但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当然这种悲观是洞察了生活和人性的本质之后才产生的。他们之所以要去写作,是因为世俗生活的丑陋让他们难以忍受,他们必须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顺便表达一下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就是他们的思想)。他们还常常以某种幽默的方式来嘲讽,嘲讽政治,权威,法律,腐朽的道德,甚至他们自己内心的那种苦闷。

《审判》是部非常抽象、离奇、纯粹卡夫卡式的作品,主人公卡夫卡也是生活在矛盾之中的:一方面他是个善良风趣、外表讨人喜欢的职业公民;另一方面他却内心孤独,是个生活上的失败者,这两方面的矛盾造就了他的这种“卡夫卡式的写作风格。”主人公约瑟夫•K是一名银行职员,一向为人正直,对工作认真并且充满上进心。但在他三十岁生日的那天早上,一个奇怪的执法组织无端宣布他被捕了。没有任何的指控的证明,而且前来逮捕他的人也没有任何的证件的呈示,一切都来得十分的莫名奇妙。经过审查,这个执法机构允许他继续照常的上班,像往常一样生活,但随后又通知他,审讯时必须到场,而且审讯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使他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刚开始他并没有寻找律师的帮助,但在叔叔的坚持下,他意识到自己的无名的指控将会对家庭造成影响,这使他不能不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案件。但他慢慢地意识到在如今的法律制度下,律师的地位是极其的低,除了那些与高等法官甚有交情的,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多方打听,他才得知是一个极为秘密的法庭在审理他的案件。他始终也见不到法官,许多可疑的迹象使他终日惶惑不宁、心绪不宁。他决心反抗,并在一次审讯时当众抨击了司法机构诬陷好人、草菅人命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他四处申诉,并试图再次寻找帮助,他找过画家和谷物商等,但他们对他的案子不以为然:他们有的本身就是法院的人,有的则用自己对律师和司法人员卑躬屈膝的例子开导他。他跟法院整整周旋了一年,终于明白尽管自己无罪,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被法庭起诉,想摆脱是难乎其难的事,他斗不过这个庞大的机构,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种徒然的挣扎。在他三十一岁的生日前夕,他被两个男人带到采石场用刀秘密刺死。

小说的表述充满了荒诞和悖谬的色彩,“卡夫卡风格”及其显著。读完后回味,发现小说的情节又是那样合情合理,甚至和自己内心中对现实社会的感悟产生共鸣。卡夫卡描写的人物是跳跃的,读其文字眼前就会浮现西方现代荒诞舞台剧的表演,人物困惑于矛盾和危机中,在现代社会同样也普遍存在人生存的陌生、孤独、苦闷、分裂、异化和绝望,从其荒诞中我们体会到他对时弊如此一针见血地抨击,对人性的描绘如此准确,当共鸣产生时内心会爆发出强烈的冲击。

法庭审判约瑟夫•K,其实就是强者欺凌弱者的形象写照。“《审判》是对无罪的审判,也是对有罪的审判,同时又是对审判的审判。”人人都得面对“最后的审判”,不管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罪还是无罪。在卡夫卡的观念里,负罪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人人都有份的。显然,卡夫卡所谓的罪是相对于社会正义而言的,个人如果不能为社会进步从

自身一点点做起,那么他就当然地成为对人的进化和社会进步无益的障碍。《审判》的主要情节是对卡夫卡上述负罪感的阐释。从世俗法律的观点来看,约瑟夫•K作为一个正派公民,的确无罪;但是作为银行的高级职员,他又确曾对向银行求助的人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他意识到,在世俗法庭面前自己固然算得上清白,而在永恒正义的法庭面前,他能洗清自己么?他沉默了,放弃了任何挣扎的念头,等待那冰冷的刀扎进自己的身体。卡夫卡期待着人人都在正义的法庭面前来检讨自己的罪过。

《审判》第九章《法的门前》的寓言故事充分显示了卡夫卡对上述问题的积极探索。故事讲乡下人来到法的门前求见法,但守门人不让他进去,至少现在不行,因为法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就连它的门警也一个比一个有权,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乡下人试图闯进门去,结果被守门人的告诫所震慑,以至老死在法的门前,终未如愿。在一定意义上看,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地方是关键,一是法作为一种神秘力量,对常人既具威慑力,又有诱惑力,这是人们在探索永恒真理时必然要面对的,是接受诱惑呢,还是慑于法的威力而退缩? 在乡下人身上,这两种因素都有。这反映了人类的不成熟。另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乡下人缺少足够的勇气。当乡下人向法的门里探进身子的时候,守门人不无玩笑地对他说:“你既然这么感兴趣,不妨试试在没有得到我许可的情况下进去。不过⋯⋯就是那第三个守门人摆出的那副模样,连我也不敢看一眼。”于是,乡下人知难而退了。这一退缩,就使自己永远成为法(真理) 的门外汉了。

审判每一章看似独立,其实暗藏联系。读的时候我有一种读加缪的《局外人》的感觉。从一开始开门见山的一句话 “K被逮捕了 准是有人诬陷他” 开始 《局外人》中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卡老就给读者编制了一张密网,由浅入深地,读者就像K一样在密网中踟蹰、张望、探索。焦躁、无奈、反复的情绪交织。直到K被莫名的处死。

在作品中,卡夫卡对乡下人的不褒不贬态度,他只是提出问题,即法因为神秘,故才诱使人类去不断地探求它;信仰难寻,所以人可以终其一生为之奋斗不已。卡夫卡自称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在作品中也从来不提上帝。他认为,上帝只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上帝,自己的保护者,我们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信仰。《法的门前》中的乡下人就是卡夫卡派去寻找真理和信仰的精神使者。不过,从故事所反映的关于法不可企及,道也不可企及的思想来看,卡夫卡对信仰的探索是失败的。这正应了作家本人的一句名言: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作路的,不过是彷徨而已。

作者写这部小说是想通过描绘当时奥匈帝国的司法制度的内幕,讽刺了法的荒诞,揭露了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腐败,但对我们如今的司法制度也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程序正确的重要性,缺少了程序,一切的司法活动不免显得有些慌乱无章。从我们熟悉的辛普森案件中,尤其看出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辛普森杀妻案被人们评为“世纪大案”的案件,因为其案件的特殊性被人们广泛关注,而在此案件中,美国的程序正义也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于还带了一点闹剧。然而K的司法困境不只局限于辛普森案,他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人惶恐。佘祥林案就是这样。背负杀妻之罪,入狱11年,就在即将刑满释放的时候,他的妻子突然活着出现了。又一桩冤案大白于天下。之所以判错,是司法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先入为主,没有遵守无罪推定原则。还有就是刑讯逼供问题,佘祥林被屈打成招。“佘案”很直观地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问题:正因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法是一柄双刃剑,用之得当,则个人与社会两受益;用之不当,则社会与个人两受其害。一味强调打击犯罪,而不对国家的刑罚权加以限制,就有可能冤枉好人,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伤害;过分强调保障人权,又可能会导致放纵罪犯,使犯人漏网。要想完全做到不枉不纵,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两者兼而得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一个法的悖论,就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过去强调打击犯罪,现在,我们要把人权保障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刑事法治所追求的理念,是一个社会法治文明程度的体现。当然,这一理念让公众接受起来,目前还有一定困难。“佘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对社会公众有生动的教育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过多的时候很容易凭借自己的感情来判断事情,做出一些错误或无效的行为,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理智的判断与冷静的头脑,我们往往认为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需要时间来接受事实、重获理智,但在这段时间内思维可能更加混乱,就像约塞夫•K起初认为他那无中生有的案件是个朋友对他所开的玩笑那样荒谬无比,更何况在很多事件里拖延意味着临近毁灭。但很多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与不同,认识事件的程序也有所不同,做出的反应同样会有千差万别,而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尽量让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更加机敏,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本身是我们无力左右的时候,凭借我们成熟、理智的头脑来调节我们的心态,在冷静的状态下做出有效的行动。

《审判》是一部抽象的小说,这种抽象就表现在卡夫卡对理想的“法”的探索上。当他把社会人际关系抽象成纯粹法的关系的时候,他也就同时陷入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泥潭

中。可同时,社会历史的滚滚车轮依然在轰轰地辗过,生动具体的历史过程在不断证明了人类的成熟和进步。终有一天,人类会寻找到卡夫卡心目中那个理想的法!

如果你在某年的生日那天突然被捕,而且在你自认无罪并极力加以证明后仍于事无补,最终你在下一个生日前夕被处死,你会有何想法呢?

我所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不是在现实生活中,而实在卡夫卡的小说《审判》里。主人公约瑟夫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假如这个过程在我身上重演,假如我就是约瑟夫,我想我所采取的办法于书中的主人公也别无二致了--从因自认无罪而对案件采取不懈与忽视的态度,到认识到事情的麻烦后全力摆脱干系,再到因在法律面前势单力薄而无能为力,最后释然般地面对迟早会到来的死亡--这或许也是唯一的选择吧。

在这样的经历中,无论约瑟夫或是我们怎样地清白无辜、怎样地心存不公,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因为,那样的国家机器是残酷和腐朽的,那种社会中的人们无不面临着无处逃避的荒诞和恐惧。正如书中的约瑟夫被人无端冠上罪名一般。而约瑟夫只是一名银行高级职员,与政治、法律毫无牵连,平凡的他的经历自然平凡,可见这种荒诞的罪恶和强加的恐惧甚至也趋于普遍了。这样,除了做出上文中那种选择以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好在那种做法是积极的,至少证明我们努力过、挣扎过,无奈这份徒劳之后仍要血染江河。

《审判》这部小说给人描述的是这样一个已成定局、毫无悬念的故事,正如生活中其他让我们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改变的事情一样。作者并未借这部小说来提醒或暗示人们在这样的境况下应该如何去做、去想,他只是叙述了整个故事而已,这就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而不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里。那么我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了。

关于面对生活中已成定局的事情,无论是我们经历过的还是将要经历的,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对于经历过的事情,我们通常会有满意、欣慰、幸福或是后悔、后怕、痛苦这样的情感;而对还未经历的事,因为我们对他仍处于未知状态,我们通常会有期待、渴望或是焦虑、恐惧等预感。由此可见对于经历而言--假定它们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们通常会有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些态度都是我们快速做出的反应,它们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即对事件本身又何帮助。约瑟夫在他的经历中往往根据这样的情

感反应来采取办事的方法,这似乎并无益处甚至还对事件有反面作用。

然而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些反应面前停留一阵而不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无疑很多人不具备对突发事件做出理智的判断并当即付诸行动的能力,他们需要时间来接受事实、重获理智,但在这段时间内思维可能更加混乱,就象约瑟夫起初认为他那无中生有的案件是个玩笑那样荒谬无比,更何况在很多事件里拖延意味着临近毁灭。可惜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却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事件本身不同,人们的反应也不同。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尽量让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更加机敏,毕竟这些突发事件本身是我们无力左右的,我们只能训练并使用我们的大脑来调节我们的心态,虽然这很困难但不失为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除非你想彻底放弃。

《审判》中的那种“命中注定”的事件几乎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因此对那些事件的态度也许就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这个态度也许会是无奈或是哀伤,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因为我们不会放弃。在无奈的事实中接受一切,用思想和心态来改变自己而不是对事件本身做徒劳的反抗,也许会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一点,约瑟夫不明白,很多人也不明白,所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面对生活的审判,我们,真的能够宣战吗?

第四篇:读《芳华》原著有感3000字

大鹏

上月18日晚上,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电影院,去看那部一时间风靡全国的文艺片《芳华》。两个小时电影,一个接一个鲜活的人物、不同的场景和事件、符合那个时代的气息和画面,让我印象深刻,深有感慨。在看完电影后,我也随即发了朋友圈,表达我的情感和感受。

朋友圈发了一条还不够,第二天晚上又发了一条,对电影最后刘峰和何小萍拥抱那一幕难以忘怀:"这个拥抱等了二十年。看着小萍温柔地依偎在刘峰怀里,脸上那幸福的笑容,刘峰望向远方,用那左手紧紧地揽着小萍,不愿再放开……"虽然电影只看了一遍,但大部分情节都还记在脑子里。看完电影后去回想整部电影,无疑男女主人公分别是刘峰和何小萍。刘峰是学雷锋标兵,是文工团里的好人模范。食堂里的菜有很多煮烂的饺子皮,别人不愿吃,他自己吃;帮炊事班抓猪;时常给各种灯具、器件修修补补;炊事班马班长结婚,他不余遗力帮着弄了一对沙发;把进修、晋升的机会让给其他人;不嫌弃何小萍,主动和她练习舞蹈动作等等。然而这么一个好人,却并没有得到多好的待见,他喜欢林丁丁,那晚情不自禁拥抱了她,但林丁丁强烈反对,同时被文工团里其他人看见,而被处理下放到连队。何小萍从进入文工团开始就军装照事件、乳罩事件等等被团里其她女性歧视和嘲笑,后来连团里的男同胞也看不起她。而只有刘峰不嫌弃何小萍体味重,并且知道她的不易,很帮她。当刘峰被下放到连队之后,何小萍对文工团彻底死了心,去到高原军区表演时故意装作发烧,然后被调去医院当护士。她也一直在追随和寻找刘峰。电影后半部分场景、事件和年份切换比较多,最后结束在拥抱的那个画面。

这样的结尾很温情、很美好,而且电影的画面很精致,那些人物个个也很漂亮,以致于我在思考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内涵的时候常常会受到一些影响,搞不明白背后想表达的内容,莫名的感觉。但自从看了严歌苓《芳华》原著之后,才发现原来原著作者所写的更深刻、更复杂,电影把许多人物故事以及原著的内涵都简单化了,而且许多情节、桥段也并非如此。电影是带有冯小刚自己的理解,并且割掉了许多东西。

在《芳华》电影轰动全国之后,大家都掀起了对像刘峰这种"中国式好人"的一番讨论,讨论分成两派,一派是要学习和推崇像刘峰这样的好人,另一派是绝对不要做刘峰,否则结局就像刘峰这样,好人被人欺,什么官位、财富也没有。我并不想过多讨论究竟要不要做好人这个问题,但我想说在原著里让我感到十分震惊的事情。刘峰实际上为文工团这些女子做了很多事情,并且嘴巴很严实,没有透露她们的秘密。主要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是郝淑雯勾引萧穗子的纸上男朋友,并有段时间夜夜跑去和他上床,最后一天晚上在一阵翻云覆雨之后郝淑雯轻手轻脚下来,却被刘峰撞见,而刘峰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打报告,只是一番习惯的善良说教;第二件是林丁丁骂文工团强主任叫"强奸主任",这事被主任知道,到文工团里一个一个询问,主任要刘峰这个标兵做榜样,供出是谁做的事,但他一直咬紧牙关,什么都没说,而那时林丁丁还在害怕当中。可是后来,刘峰出了"触摸事件",郝淑雯让林丁丁不要供出刘峰,但林丁丁还是供出来了。在批斗大会上,这些曾经被刘峰帮助过许多次的人,却像疯子一样,开口大骂、越骂越厉害,郝淑雯、林丁丁还有炊事团马团长等等,唯独何小曼、萧穗子没有。人性在那一刻,竟变得如此荒唐、黑暗,反而觉得很正义。用原著里郝淑雯的话来说:"我们那时候可真够操蛋的,把背叛当正义。我们每个人都背叛了刘峰。"刘峰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善良,即使后来经历的林丁丁的背叛之后,下连队去了越战前线,严重受伤的时候遇到了送弹药的驾驶员,驾驶员想开车把他送到包扎所,但刘峰在生命至危的时刻还是默默给驾驶员指了去部队某团的路。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林丁丁事件之后,感觉人生无意义,一心想求死。后来退役转业去了海南,遇到了发廊小姐,也是无怨无悔地养了她两年,希望她走上正路,虽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何小萍,在原著中叫何小曼。电影里的设定是她的父亲活着但因为斗争而被关押,但在原著里可以看到何小曼更复杂的身世。小曼的父亲在她四岁的时候因受不了众人的政治迫害而吞药自杀,当时连她的母亲也站出来指责父亲。而后小曼跟随母亲嫁到了继父家,连保姆都看不起她。母亲在新家里低声下气,对小曼也是冷冰冰的语气,只有那么一次她发烧的时候才感觉到母亲的爱,当她的弟弟妹妹出生之后,在家里就更没有地位了,连弟弟妹妹也嫌弃她。她每次吃的都是夹剩下的烂菜,偶尔吃点好的都会被保姆盯着。所以当母亲夹给她大块肉的时候总是先把它藏在碗底,等到最后大家都散去的时候再吃,零食也是偷偷藏起来,慢慢吃,身上穿的也都是缝缝补补过的。小曼从小就这样被嫌弃,甚至她自己都嫌弃自己。终于有了个机会,文工团来上海招生,被舞蹈教员杨老师看中,获得了进入文工团的资格,离开了那个让她心寒的家。

记忆中在电影里,突出小曼和团里其他成员矛盾的情节主要有几个:军装照事件、乳罩事件和舞蹈事件。第一个军装照事件是虚构的,第二个乳罩事件电影里刻画地不错,第三个舞蹈事件也灵活再现了。"杨老师,我跟朱克换位置吧","咱俩练几遍,下次排练就走熟了".文工团男队员这么多,只有刘峰不嫌弃小曼,不觉得小曼"馊".而当他把小曼高举,也就是在那一刻,小曼爱上了他。当他因触摸事件而被下方连队的前一天晚上,小曼并不顾其他人的看法,直接去他宿舍,为他送行。当时书里的一句话被原封不动地搬上了荧幕:"也许小曼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个真正识得刘峰善良的人,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小曼其实结过婚,正好是在越战前线的时候,但是结完婚的第二年丈夫就牺牲了,而她知道这个消息还是在丈夫去世的一年之后,因为当时她正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她得了精神分裂症,曾经的她从来不招人待见,也习惯了孤独、唾弃和冷漠,然而突然她却成为了英雄、楷模,她救人的事迹被大肆宣传,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掌声和鲜花,连她的母亲对她的态度也不一样了,还亲自前来看她。但是这样的转变太过虚幻、太过强烈,她想起她的父亲也曾是这样被一群人围着、追着,又想起刘峰在经历荣誉之后被一堆人辱骂,差距太大,她受不了,觉得现在的她不是她自己,因此精神崩溃。原著书写的这个故事回答了我对电影的疑问,当我看书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难受,不是滋味。小曼真的太苦了!

刘峰也是那么苦,断了右手,退役后辗转生活,娶了个老婆,却跟人家跑了,有个女儿。到海南贩卖盗版书,好不容易有个女人过日子,但最后还是分开了。步入老年,女儿逐渐长大,也有侄子照顾,却不幸患上了肠癌,需要不断化疗,但最终还是因癌去世。唯一让我觉得温暖的,是小曼陪他走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刘峰最后的追悼会也很简单,就三个人,小曼、萧穗子还有刘峰的女儿刘倩。最后要提一下书里其她两个重要人物,林丁丁和郝淑雯。此时我想起书里提到的一句话,"丁丁做着大多数文工团女兵共同的梦:给一个首长当儿媳。"我本来以为就如电影那样,只有那个摄影干事追她,但事实是追她的有两个人,除了摄影干事,还有个内科医生,而且是丁丁默许他俩同时追的。她柜子里有两只表,是两个人分别送的。这一点让我觉得匪夷所思,她还同时享受着刘峰对她默默的殷勤,呵呵。郝淑雯是军人世家出身,但她干的坏事也不少,勾引萧穗子男朋友,并让他去揭发萧穗子。而萧穗子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她应该是作者的化身。林、郝、萧三人的婚姻生活都经历了失败,尤其以林丁丁的最为曲折,连续两次的婚姻都失败了。

整篇读后感写完了,此时的天外正在经历着月全食,温度是那么地冷,感觉我的咳嗽好了一些,也可能是太专注于写文章而忘记了咳嗽。

人生不易,请珍惜善良的人!

第五篇:实习总结4000字

前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了理论后没有应用于实际中,那就等于没有学,再好的理论知识没有应用于实际,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打开视野,增长见识。现在即将面临毕业,实习是为我们进入社会最后的一道关卡,是为了让我们毕业后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还处于进行时的这段实习时间可以说是我大学三年来最辛苦也是最充实的一段时间。辛苦是因为刚踏上工作岗位,有很多方面不能很快适应;而充实则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在校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实习也给了我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将来谋求一份好职业打下了基础。现在我为期十周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十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那现在我将就对这十周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通过这次水利工程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老一辈的水利工程专家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现将实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水利水电工程

专业知识。大学三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

其次,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或监理工作,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这次施工实习的工程局,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工程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

本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

工人交流等。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经历,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做的是我在学校里没有做过的,感受到的也是学校里面无法感受的,很多时候有不懂的东西就要问在职人员,这让我互让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是书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另外,在这里好多时候自己需要做什么是没有人给你安排的,不像学校,因为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在这里,你必须自觉去做,而且要负责任尽力做到最好。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兢兢业业,想一想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这让我感受到一种压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而我们要做是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个学习的场所总少不了那份纯真,与真正的社会还是有所不同,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步入社会,接触同事上司面对从未面对过的一切也是一种与学习书本知识有本质区别的体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点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有时却

又是片面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这不得不靠实践来补充。这样我们也许会有更广阔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工作上的各种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工作学习上发生的各种问题,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实习结束之后,我们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拓宽知识面,不断地从各方面充实自已,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这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各部门.科室人员在闲暇时就来我们办公室,和我们交流经验,无论是专业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涉猎到。平时大家一有空就在办公室讨论图纸上,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避免个人识图产生歧义,使得管理更高效,尺度更加统一。我有时间也多看看施工图,熟悉图纸的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团队的作用。我和师傅们通力合作,使得原本一两个人很难完成的检查任务提前完成。大家也丝毫不因为我是实习生而冷眼相待,反而非常热情的提供帮助,介绍工作常识,让我很快进入了角色。我刚到工地的时候,师傅就让我熟悉图纸和及水土保持规划,经过几天的一月的学习我已经能够独立的下乡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在以后的下乡工作中,师傅把很大一部分任务都交给我独自完成,在此我也非常感谢师傅给我这

样的机会,我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还学会了如何去尊重劳动人民。我的师傅是个年轻但经验比较丰富的水土保持员,他一直告诫我,当工人们的劳动成果出现偏差时,我们并不是直接去指责,而是反映问题,善意提醒,这样有利于缓和矛盾,不挫伤工人劳动积极性,对于稳定施工质量很有帮助。但是对于供货商商恶意偷工减料,不顾质量的行为,就不能包庇,应及时要求整改,并向领导反映。我在工作中,学会了融入团队中来,依靠团队的力量,解决困难的问题。热情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人。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尊重人,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项目经理,都要谦逊对待,其次是自己要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能第一时间纠正自己错误的理解,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情况,更扎实的打好专业基础。同时我在工作实践中,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每天坚持写实习日记,记录了很多资料,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新鲜经历的感想,这些日记也作为了本实习报告的一个部分,侧面表达我对实习工作端正态度和对实习工作更深层面的思考。 领导总是对我们说,咱们这个职位很有前途责任重大,希望大家不要固守自己的专业,毫不涉猎其他方面,俗话说,技多不压人。趁现在年轻,多学点,多做点,成为一个全面一点的人才,更适合以后的发展。的知识。我觉得领导的话是正确的,现在还年轻,谁知道自己以后真的从事什么呢,在精

通自己专业的同时,要有宽广的视野,这是个人职业生涯提升的一个关键。因此我在实习期间也向师傅学习了许多有关土建的知识。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走在路上特别喜欢和老老少少的刚认识的朋好打招呼,大家也都非常热情,经常在休息的时候随便和大家聊聊天,感觉他们在工作上有着说不完的趣事,其实大家都挺好相处的,而且感觉大家虽然苦,但是心态都很好。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较长时间的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老一辈水利工程专家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首先,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大学三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 其次,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施工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些天的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水利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老师和工程师所说:“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

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水利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在这次毕业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

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水利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由于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从事水利工程的前辈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回顾十周的实习以来,作为一名实习技术员,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顶岗实习,也顺利完成了实习期间的各项任务,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在

实习期间苦连着甜,痛并着快乐,这样的生活是我人生中宝贵的历程,使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充满信心。

上一篇:读教父有感5000字下一篇:感恩作文4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