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数学教学论真题

2022-10-07

第一篇:安师大数学教学论真题

哈师大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一.名词(27分) 1国文(国语)教学法 2文选读本 3自主作文训练 4语文课程标准 5助读系统 6口语交际教学 7语文素养

二.简答(48分) 1语文定名事件述评。

2简述制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3举例说明何谓字理识字教学法。 4简述感知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内容。 5精读与略读辨析。

6结合新课标谈谈你对作文讲评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45分,3个)

四.教材分析(30分,1个)(孔乙己) 2011 名词(27)

1、大语文教育

2.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3.语文课程资源 4.口语交际 5.朗读 6.语文素养 7.三百千 简答:

1写作的能力

2.教师的专业能力 3.编写校本教材的原则 4.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特点 6.谈谈语文课程实践

7.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文本互动 三案例分析 四教材分析 2013 名词 1.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2. 语文教学目标 3. 范文系统 4. 语文课程目标 5. 语文课程现象 6. 课程 7. 写作教学 简答

1.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使用语文教材的科学与艺术 3. 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4.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 5. 韵语识字教学实验法述评 6. 讨论法的实施要求 三案例分析

四教材分析(故乡)

第二篇:2010年北师大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分析下列句子所反映的现象。(共8题,不全)

1下面的句子反映了什么现象?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富国强兵”保留了我国古代什么语法现象? 7雕凋碉鲷调 桃洮逃 反映了我国古代语音的什么现象? 8“甚已,汝之不惠。”反映了什么文字现象?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共10题,不全)

1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 2族庖月更刀,折也。(族)

三、指明下列虚词的词性,并说明在表达上的用法。(共10题,不全)

1齐军即已过而西矣。(而)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

四、给下面的文章加注标点,并翻译。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期行乎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何乐也对曰吾乐多矣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生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于襁褓者吾既已过行且九十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

乎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五、我国汉字有哪几种造字法,将下面的汉子按造字法分类(每组三个)。

寇、集、气、服、亦、甘、颖、瓜、寸、首、问、涉、

六、下面这些汉字简化用了三种不同的简化方法,将这些汉字按不同的简化方法分类,并

简述每种简化方法的利弊。

兰、谷、汉、鸡、东、钱、曲、习、长、区、龟、

七、给下面这些词语分类(按构词法),并写出构词类型的名称。(4分) 推广、筛选、民主、注意、体制、改革、笔直、压缩、自动、美容、肉麻

八、改正错别字,并说明改正的原因。

一愁莫展

为虎作帐 搬门弄斧

九、辨析同义词 解散——解体 打扰——打乱 慌张——恐慌

十、填空题(共20题,不全)

1、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鲁迅开创了中国________现代两大文体。

2、郭沫若的诗歌_______,歌颂中华民族“在死灰中复生”。

3、周作人的散文风格集合了中国的_______、英国的随笔、日本的俳句。

4、茅盾善于塑造民族资产阶级和_______的形象,其中《蚀》中的孙舞阳就是属于后者。

5、巴金1946年的长篇小说________描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黑暗、混乱社会下无

助挣扎的生活。

6、萧红的《生死场》描述了________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的故事。

7、沈从文一贯以“_______人”自居。

8、废名的文章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带有浪漫而又浓郁的田园风味和乡土气息。

9、曹禺的《日出》塑造了“有余者”和_________两类形象。

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句诗出自汉园三诗人之一_______的

名作《断章》。

11、鸡出于埘,_________,牛羊下山。是诗经中描写暮色的句子。

12、“诗中有画”是唐

代诗人_______山水诗的主要特色。

13、杜甫的“三吏”有《新安吏》、《石壕吏》和________。

14、《临川四梦》中汤显祖最得意的作品是________。

15、鲁迅在谈到中国小说发展概略时,说到______的问世使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写作手法都

被打破了。

十一、简答题(20分)

1、分析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

2、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点?

3、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主张?

4、《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十二、现代人要不要学习古代诗词?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议论文。千字左右。(10分)

考完了,趁着还有点印象,把真题发到网上先。古代汉语部分的句子很多,一时难以想起来,文学史部分因为原题都比较长,我只是稍微带过,但考点都列出来了。接下来的慢慢回忆起来后我会陆续补充上来,也希望大家都能帮帮忙,让它尽量成为完整版。以前在论坛里得到过不少的帮助,虽然考得不太好,但也来给后来人们栽栽树,要考的同学们,好

好加油啊~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真题答案汇集

精品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答案汇集

一、2010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真题答案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二、全国2009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A.多尔 B.麦克尼尔C.博比特 D.阿普尔 2.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 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 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 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3.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C.展示D.口述

4.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 ) A.活动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隐性课程

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A.古德莱德B.帕里斯C.斯金纳 D.兰德

6.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 D.课程评价范式

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8.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A.经济大萧条 B.泰罗主义C.八年研究 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10.“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整合性 D.顺序性 11.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 13.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1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15.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16.功利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是( )A.巴格莱 B.狄尔泰 C.斯宾塞 D.皮特斯

17.“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8.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20.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轮形课程 B.STS课程 C.经验课程 D.选修课程 21.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专家是( ) A.斯克里文 B.斯太克 C.普罗沃斯 D.莱斯 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A.小步子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23.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24.《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这种教育宗旨反应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25.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 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逐步深入课程 D.直线式课程

26.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并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27.“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 )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8.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场合驱动评价 D.内在评价 29.“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是( )

A.《大教学论》 B.《教育过程》 C.《班级生活》 D.《普通教育学》

30.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 A.个性原则 B.合作原则 C.自然原则 D.兴趣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P6 3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320 3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P164 3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P97-98 3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P70-73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P303-304 3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P207-209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以下是一则有关“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教师通过播放关于“绿色革命”的录像,提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而创设问题情境。随后,引出课题,用投影片或多媒体将本节课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打在屏幕上,包括:叶绿体是怎样把CO2和H2O转变为C6H12O6的?又是怎样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C6H12O6中的?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看光合作用过程的录像;有的通过课本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讨论光合作用的部位时,有的说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的说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因为其上有色素;有的补充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因为光合酶在基质中,等等。再如,通过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还不甚明白。这时,教师可播放关于光合作用中H218O放出18O2的标记演示实验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后再进一步分析讨论,终于认识到C6H12O6中的氧不是来自H2O的氧,而是来自CO2中的氧,从而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偏差,树立学习信心。

强化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从这则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p353-355 情境教学(或抛锚式教学)。(3分) 主要特征:学习者中心;(2分)情境中心;(2分)问题中心。(2分)

三、全国2008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2.“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 ( )

A.塔巴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B.惠勒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C.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D.坦纳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3.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

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4.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 )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5.“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 ) A.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6.B.对“普遍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C.对“实践理性”的追求D.对“科技理性”的追求

6.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 )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

B.学校课程的价值问题

C.社会生活的价值问题

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问题

7.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D.提问

8.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是课程评价专家 ( )A.斯克里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D.莱斯

9.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其中“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是( )A.差别模式

B.回应模式

C.外貌模式

D.目标达成模式

1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 ) A.总结性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场合驱动评价

D.内在评价

11.美国80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 )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

C.精英主义教育理念

D.主体教育观

12.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 )A.实例式教学B.非指导性教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

13.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 ( )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 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

14.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内容的取向发生了重要转变,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研究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 ) A.如何设计课程

B.如何实施课程

C.如何理解课程

D.如何评价课程

15.美国课程论专家查特斯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

A.活动分析

B.工作分析

C.目标分析

D.过程分析

16.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 ) A.斯金纳B.拉伊C.格拉泽D.加涅

17.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编制》

18.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理念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19.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 ( ) A.课程专家

B.教材专家D.教师

C.由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成的课程集体 20.以下不属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课程专家是 ( )A.派纳B.阿普尔C.韦克斯勒D.哈罗普

2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并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 )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22.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 A.艾斯纳

B.斯宾塞

C.韦迪

D.布劳迪

2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 ) A.学科B.目标 C.计划 D.经验

24.“学习层级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布拉梅尔德

25.“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首倡者是 ( )A.威斯特迈B.斯腾豪斯C.奥利 D.塞勒

26.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27.以下涉及隐性课程问题的是 ( ) A.主学习

B.副学习

C.相关学习

D.附带学习

28.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 )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改造主义

D.自然主义

29.美国60年代进行的“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课程实施模式是( )

A.SBCD模式

B.RD&D模式

C.兰德模式D.情境模式

30.“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施瓦布

D.泰勒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p97-98

3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价值?P198

33.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征?P304

34.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P54-56

35.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有哪几种形态,并简述之。P234-237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在每一来源的确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P170-176

37.论述学科课程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P219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古巴和林肯曾就评价的过程开出了这样一份程序单:

第一步,在评价开始时,各有关方面订立协议,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步,做好深入现场、获得信息的安排;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第三步,确定优先协商的问题;

第四步,协商;

第五步,形成报告。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古巴和林肯的这份程序单反映了第几代评价的基本思想?并结合材料分析这一代评价的基本内涵和特点。P320

四、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2.“中间语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加涅 B.布鲁纳

C.施瓦布 D.奥苏伯尔

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 )

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

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

4.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学术性,科学性,范例性

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 D.创造性,主动性,范例性

5.“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这是指( )

A.课程与教学目标 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6.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

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

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

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

7.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

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8.“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 )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9.“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0.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游离性评价

1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 )

12.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12.“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是( )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外貌模式 D.回应模式

13.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选修制”、“经验课程”、“综合课程”,这种重视实际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 )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 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

14.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 )

A.初级学习 B.中级学习

C.高级学习 D.以上都适合

15.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问题、择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筹措问题等都反映了人们已开始自觉追求( )A.教育质量 B.教育地位 C.教育公平 D.受教育权 16.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是( ) A.独立性、序列性和整合性 B.连续性、层次性和整合性 C.连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 D.连续性、序列性和复杂性

17.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18.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19.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20.“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这句话说明( )

A.教不同于学 B.学不同于教 C.教与学是相互独立的两项活动 D.教与学是相互依赖、对立统一的

21.泰勒模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实践理性

2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康德

C.斯宾塞 D.杜威

23.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 )

A.经验 B.活动 C.做中学 D.主动作业

2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

C.卢梭出版《爱弥儿》

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

25.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26.“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整合性 D.顺序性

27.“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B.孔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8.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 )

A.“因素课程”说 B.“泛智课程”说 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 D.功利主义课程论

29.“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 )

A.斯宾塞 B.吉鲁

C.阿普尔 D.威利斯 30.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布拉梅尔德提出了( )

A.STS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轮形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4个特征P97-100

3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P14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P177

33.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 P194-195

34.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P358-359

35.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P135-136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P274-284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37.比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示。P321-323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P238-241 答: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 怎样落实综合课程?p240

五、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 ( )A.洛克 A.确定教育目标 B.斯宾塞

C.杜威

D.克伯屈

D.评价教育计划 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 B.选择教育经验

C.组织教育经验

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 ) A.“经验论”思想 B.“兴趣论”思想 C.“文化论”思想 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

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

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 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

( )A.相关课程

D.轮形课程

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

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A.哲学取向

值得下载

D.“泛智论”思想想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 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 D.背离取向

精品文档

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 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 )A.活动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 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普遍性目标取向

A.及时反馈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

D.合作学习

D.发展性评价 13.帕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计划主要包括三种措施,分别是作业安排、实验室和( ) B.个别指导 C.成绩记录

14.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A.课程变革

A.主体 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15. “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 ) B.课程采用C.课程计划

C.脚手架

D.课程实施 D.意义建构

C.平行论

D.超越论

D.《隐性课程论》 1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 B.资源

17. 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独立论

A.《老师,再见!》

A.学习准备

B.统一论

1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 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

19.“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 B.学科结构C.中间语言

D.发现学习

D.《爱弥儿》的出版 D.斯皮伯格 20.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B.《实验教学论》的出版C.《大教学论》的出版 21.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 ) A.皮特斯 B.麦克尼尔

C.斯腾豪斯

22.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A.随机性 B.活动性C.连续性D.积极性 23. 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示范B.呈 C.展 D.口述 2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D.选修课程 25. 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学科课程

B.STS课程 C.经验课程

D.裴斯泰洛齐 D.兴趣原则 26.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的教育家是( ) A.布里格斯 B.麦克尼尔C.维果茨基

A.个性原则

A.自我完善

值得下载 27. 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 )

B.合作原则

C.自然原则

2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 B.兴趣发展C.德性养成

D.持续生长

29.“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课程是一系列事件”;“课程是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西”;“课

精品文档

程是由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以上观点强调课程是一种( ) A.制度课程 B.体验课程C.理想课程

B.《爱的教育》

D.正式课程

D.《理想国》 30.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 ( ) A.《爱弥儿》

C.《教育漫话》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P18 32.简述科学、艺术、道德整合的基本内涵。P182 33.列出三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及其代表人物。P325-329 34.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P218 3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大原则的基本内涵。P105-106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班级授课组织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P259 37.结合实际论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P357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以下是一则“荷花淀”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学生自读《荷花淀》全文,总体了解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步,学生读后思考:本文哪些方面可作为学习主题?本节课又可以哪一方面为学习主题?自己定向后,交给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只作组织者和倾听者。全班形成的共识是:本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值得学习,其中形式更突出一些,所以本节课以艺术特色为学习主题。艺术特色中,又以景物描写、语言描写为研读主题。学生中个性化的研读主题则有细节描写、选材构思、全文风格等。

第三步,引导。由于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学习小说,所以教师作些研读方法上的引导:1.研读时要找一些典型的句段,深入地品味欣赏,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2.欣赏后要能表达出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要能用散文化的情感性语言表达,而不能用“这说明”之类的理性化语言抽象地分析。使得自己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人家听了你的赏析也是一种享受,能激起听者阅读《荷花淀》的兴趣,也想一读为快。

第四步,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和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进行探索。课堂上给他们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品味欣赏。

第五步,每位同学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然后相互讨论补充。各组同时进行。 第六步,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每位代表发言结束后,班里任何一位同学都可自由发言,或点评,或补充,或纠正。教师只作为认真的倾听者,对任何发言都表现出鼓励和赞赏的神情,以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在学生比较充分地对《荷花淀》一文的艺术特色研读讨论的基础上(有十之七八乃至十之八九),教师作最后的引导。这引导不是下结论,更不是发布标准答案(文学欣赏没有标准答案),而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员,谈谈自己对《荷花淀》艺术特色的研读感受,让学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这则教学设计反映了什么教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及教师的作用。 (p205 自主型教学方法,反映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也可以说是非指导性教学,特征P142教师是促进者)

六、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的教育家是( ) A.泰罗 B.博比特C.查特斯 D.坦纳

2.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 )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 D.远景发展区 3.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4.课程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连续性 B.顺序性C.阶段性 D.整合性

5.以陷入“价值中立性”误区的科学技术盲目发展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异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A.STS课程 B.轮形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环境教育课程

6.支配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是(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7.以下"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8.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 )A.理性教育学 B.思辨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 D.活动教育学

9."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布卢姆 B.麦克尼尔C.马斯洛 D.奥苏伯尔 10.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 )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A.学习准备 B.学科结构C.中间语言 D.发现学习

12.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C.展示 D.口述

13.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 ) A.泰罗主义 B.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C.泰勒原理 D.惠勒原理 14.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 ) A.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B.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C.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15.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是(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16.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 17.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 A.先知者 B.管理者C.促进者 D.指导者

18.泰勒认为,"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是( )A.学习经验 B.学习环境C.学习条件 D.学习目的

19."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0.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概念是( )A.STS课程B.隐性课程C.附带学习 D.副学习 2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 A.主体 B.资源C.脚手架 D.意义建构 22.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 D.轮形课程

23.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这种评估方法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C.场合驱动评价 D.内在评价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A.古德莱德 B.帕里斯C.斯金纳 D.兰德

2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 )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 D.课程评价范式 26.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 A.上课 B.训练C.主动作业 D.被动作业

27."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 )A.决策 B.审议C.建构 D.协商 28.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类型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C.质的评价 D.效果评价 29.由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旨在"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的课程实施原则是( )A.目标原则 B.过程原则C.量力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30.最早以心理学为科目本位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C. 福禄倍尔 D.哈尔尼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P49 32.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P114 33.简述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P345 3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因素?P289 35.“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P40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为什么说它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模式?P329 答:回应模式是斯太克首先于1974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成。(2分)斯太克认为,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多关心的问题。(2分)古巴和林肯进一步指出,所谓回应模式,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厉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2分)

一些评价专家认为,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模式,其理由有二:首先,„„见书p329 (2分),其次,„„见书p329 (2分)它更适合于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客观世界的现实和处于不同地位、持不同观点的评价听众的需要,它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弹性和应变性。(2分)

37.综合课程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P239-241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以下是有关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

(1)用15分钟以内的时间,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图上,以百分百的正确度,填出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人民政府驻地。

(2)理解《西厢记》中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以上两种表述方式反映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哪两种取向?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的课程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不同的目标取向? 答案要点:第一种表述是行为目标取向。(2分)

第二种表述是 表现性目标取向。(2分) 判断依据:

第一种表述非常精确、具体、可操作性,既指出了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填出”),又指出了行为发生的条件(“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图”、“15分钟内”),同时也指出了行为标准(“百分百的正确度”)。(3分)

第二种表述描述了一种教育中的“际遇”,即指明了学生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是什么(理解人物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形象的典型意义),但是,它显然没有预期学生在参加这一教育活动后将获得什么。事实上,它期望的是学生反应的多样些和个体性,期望学生在此教育活动中获得其个人意义。(4分)

运用:根据回答情况的酌情给分,满分为5分。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2004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答案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第四篇: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真题 1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有哪些?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15分) 2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基础教育?(15分)

3如何贯彻概念教学及概念教学的特点(20分)

4你认为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给出你的看法?(20分) 5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哪些?(20分)

6什么是物理创造性思维?如何激发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分)

7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有哪些?如何进行物理规律的教学?(分)

8简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以及高中物理课程结构。(20分)

回忆版,不完全。相比之前几年的题型有较大变化。书本为主。 2020

第五篇:安师大微电影制作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办单位及赞助单位

主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校团委、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学生会信息部 赞助单位:XXX单位

二:活动主题

青春印记,梦想足迹

三:活动对象

安徽师范大学大

一、大二年级学生

四:活动背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拍摄微电影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只需要一台DV或是手机,就可以将自己的一点梦想一点创意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1

五:活动意义及目的

通过“微电影”的准备、拍摄、剪辑等一系列过程,使同学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同时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可以加深对于摄影相关的知识掌握。

六:作品要求

1.作品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生动、重点突出。 2.作品必须为原创,鼓励观点新颖、寓意深刻、拍摄难度较大的作品。

3.作品提交格式为avi、rmvb、mkv、wmv、mpeg格式。 4.参赛作品时间不得低于三分钟,不得超过二十分钟。 5.参赛作品提交时间为XX号至XX号,比赛日期为XX号,比赛地点暂定为赭山校区学生会多功能厅。

七:报名及作品提交方式

报名地点为赭山校区食堂门口大赛宣传处,作品可在食堂宣传处提交,也可将作品发送到指定邮箱(邮箱为

2

XXX@XX.com),提交作品时必须附上参赛者姓名、专业、年级和联系方式。

八:活动具体安排

1.前期准备工作

①由学生会负责联系大

一、大二年级各班班长及各社团协会负责人,说明此次活动具体情况,鼓励各负责人动员各位同学踊跃参与活动,告知作品范围、提交时间等具体内容。 ②到达截止时间后,各负责人将作品提交给学生会,学生会进行初步审核,将作品时间未达最低标准、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进行剔除,并对作品进行编号、核对参赛者是否与作品对应等工作。

③主办方负责准备好比赛当天场地,在活动开始前三小时进行场地布置工作,信息部负责调试好话筒、灯光等问题。主持人由信息部负责联系(可以学生会内部出人也可以从各学院寻找主持人),主持词由信息部写好后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星期交给主持人,主持人可做适当修改。 ④赞助商由主办方在赛前解决。

⑤学生会联系大艺团进行一到两个节目的表演,在比赛中途休息阶段进行节目表演。其余节目可由学生会进行表演。 2.宣传工作

3

①在作品提交日期前15天开始比赛宣传,在赭山校区校区各宣传栏张贴海报(宣传部负责),在食堂门口设立宣传报名处,并由各班班长、社团协会负责人鼓励同学参与活动。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团委网站、微博、微信同时开展比赛的宣传。截止日期到达后宣传工作停止。

②海报制作经费由赞助单位提供,信息部负责制作,宣传活动开始前一天完成海报制作和张贴。网络方面由信息部联系负责团委、学生会网站微博微信维护更新的人,并将宣传稿写好交给负责人进行宣传。 3.大赛流程

①比赛开始前一小时工作人员必须到场,比赛开始前参赛选手及观众必须到场。到场后学生会安排人手进行签到(签到人选在比赛前商议完毕,签到表由办公室制作)。设置两名礼仪小姐站在场地门口进行接待工作。信息部对设备灯光进行检查。选手到齐后工作人员告知选手进行抽签,根据抽签顺序进行作品展示,并且工作人员告知选手在作品放映完毕后有最多三分钟时间对作品进行概括宣传。比赛开始前

1、2号作品选手提前进入后场等待,作品放映完毕后一号选手下台返回观众席,二号选手上台,此时3号选手进入后台等待,随后以此类推。

②比赛开始主持人上台宣读开幕词,介绍出席老师、各社团主席,宣读选手比赛顺序,并宣布比赛开始。随后在每部视

4

频放映完毕后主持人上台总结并请下一位选手进行作品展示。在每部作品参赛者做完视频宣传后,评委进行打分。在后五部作品展示完毕的阶段,主持人宣读前五部作品的分数。在比赛作品展示中途休息阶段,大艺团进行表演。在参赛作品展示完毕后进行表演。在表演时将评委打分进行比对,选出一二三等奖,在表演结束后进行颁奖。(礼仪小姐由女生部负责)比赛结束后学生会委员留下清理场地。 ③评选标准: 1.演员表演灵活,不死板,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活特点,镜头衔接顺畅不突兀,时间长短合理,要求紧扣主题,立意鲜明,富有感染力。(3.5分)

2.画面清晰,构图美观,镜头稳定。(2.5分)

3.剧本设计,摆设编辑等方面具有新颖的角度和手法。(2分) 4.结构流畅,配乐得当,字幕规范。(2分)

奖项设有

一、

二、三等奖,优秀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编剧及最佳男女演员奖。

5

上一篇:保安全攻坚战实施方案下一篇:安置军转干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