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旅游业发展状况

2022-08-21

第一篇:平遥旅游业发展状况

平遥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平遥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二○○四年十二月)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平遥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平遥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平遥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平遥先后出台了《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平遥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

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平遥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平遥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外围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平遥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四是绿化亮化取得进展。近几年投资300多万元,对古城内的主要街道安装了仿古路灯,古城内的部分民俗宾馆、饭店、商店自已投资安装了高档的宫灯和风景灯,现在整座古城夜间灯火通明。先后对高速公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顺城路等新城主要道路实施了标准较高的亮化工程,别是高速公路引线和康宁街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大夜景。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绿化事业,建成了北门外广场、峰岩广场、柳根路小游园等10余处绿地,30余个单位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县城绿化面积由1998年的人均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5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旅游厕所建设取得突破。平遥古城旅游厕所少、标准低,是游客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04年,平遥县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7处星级厕所,改造了500余处居民旱厕,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多年来,平遥县在处理古城保护、管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保护了平遥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了汉民族文化,促进了以旅游为龙头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对全市、全省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平遥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 一是古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耐火等级低,而且古城内没有消防站,供水管网压力不够,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消除隐患。 二是古城内道路急需改造。尽管近几年来,古城内主要街道得到全部硬化,部分已经缆化,但古城内还有近120条中小街巷未实施改造,严重影响到平遥古城的旅游环境。 三是古城内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古城内目前仍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尚未外迁,其中柴油机厂、第二针织厂、泉永棉织集团、农机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包袱过重,改制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搬迁进程。法院、公安局等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无力新建,搬迁也面临很大困难。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需要尽快搬迁。 四是旅游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尽管平遥县目前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但多数游客反映,平遥古城缺少娱乐项目,缺少大规模、系列化的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省政府从保护平遥古城不仅仅是平遥人民的责任,也是全省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角度出发,举全省之力,保护平遥古城。具体应集中研究帮助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配套政策问题。一是古城保护费征收政策。建议将古城保护费纳入古城旅游门票之内,通过适当提高古城门票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古城保护费标准。古城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用于古城的保护,其正体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二是招商引资政策。对凡到平遥投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省发改委、国土、工商、经贸、环保、金融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倾斜照顾,简化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促使平遥尽快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县份,平遥在城维费提取比例上,应该享受地市级标准和政策。四是仿照地市级政府所在地的模式,在平遥城内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市民的教育管理。

2、综合支持问题。建议在今后三到五年内,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支持平遥实施一揽子工程项目。旅游部门重点加强对平遥旅游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帮助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文物部门倾斜文保项目资金,帮助平遥对县境内双林寺、镇国寺、文庙、慈相寺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建设;建设部门逐年加大对平遥县城市维护费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等部门对柴油机厂、棉织厂、二针等古城内企业批准执行计划内破产,享受计划内破产政策补贴;劳动部门对上述企业的职工采取失业基金补贴政策或者下岗工人出再就业中心给予补贴政策,帮助平遥完成这些企业的搬迁改造;交通部门对平遥城区乃至城周交通要道的建设与养护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水利部门把平遥古城防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是对平遥县柳根河综合整治工程每年给予300——5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林业部门每年倾斜支持平遥300万元的绿化项目资金,以加快平遥古城及新城绿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善平遥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对平遥古城内中小街巷缆化硬化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

第二篇:平遥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二○○四年十二月)

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平遥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平遥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平遥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平遥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平遥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平遥古城旅游业项目和平遥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平遥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平遥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平遥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平遥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平遥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平遥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平遥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平遥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平遥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平遥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平遥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平遥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平遥先后出台了《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平遥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平遥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平遥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平遥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平遥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平遥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方法,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03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04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05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平遥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04年年底,平遥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平遥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平遥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发展旅游业,平遥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02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遥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企业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问题。

2004年12月份,平遥县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目前,平遥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平遥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03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平遥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平遥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外围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平遥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四是绿化亮化取得进展。近几年投资300多万元,对古城内的主要街道安装了仿古路灯,古城内的部分民俗宾馆、饭店、商店自已投资安装了高档的宫灯和风景灯,现在整座古城夜间灯火通明。先后对高速公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顺城路等新城主要道路实施了标准较高的亮化工程,别是高速公路引线和康宁街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大夜景。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绿化事业,建成了北门外广场、峰岩广场、柳根路小游园等10余处绿地,30余个单位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县城绿化面积由1998年的人均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5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旅游厕所建设取得突破。平遥古城旅游厕所少、标准低,是游客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04年,平遥县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7处星级厕所,改造了500余处居民旱厕,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多年来,平遥县在处理古城保护、管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保护了平遥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了汉民族文化,促进了以旅游为龙头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对全市、全省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平遥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

一是古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耐火等级低,而且古城内没有消防站,供水管网压力不够,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消除隐患。

二是古城内道路急需改造。尽管近几年来,古城内主要街道得到全部硬化,部分已经缆化,但古城内还有近120条中小街巷未实施改造,严重影响到平遥古城的旅游环境。

三是古城内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古城内目前仍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尚未外迁,其中柴油机厂、第二针织厂、泉永棉织集团、农机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包袱过重,改制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搬迁进程。法院、公安局等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无力新建,搬迁也面临很大困难。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需要尽快搬迁。

四是旅游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尽管平遥县目前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但多数游客反映,平遥古城缺少娱乐项目,缺少大规模、系列化的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省政府从保护平遥古城不仅仅是平遥人民的责任,也是全省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角度出发,举全省之力,保护平遥古城。具体应集中研究帮助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配套政策问题。一是古城保护费征收政策。建议将古城保护费纳入古城旅游门票之内,通过适当提高古城门票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古城保护费标准。古城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用于古城的保护,其正体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二是招商引资政策。对凡到平遥投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省发改委、国土、工商、经贸、环保、金融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倾斜照顾,简化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促使平遥尽快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县份,平遥在城维费提取比例上,应该享受地市级标准和政策。四是仿照地市级政府所在地的模式,在平遥城内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市民的教育管理。

2、综合支持问题。建议在今后三到五年内,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支持平遥实施一揽子工程项目。旅游部门重点加强对平遥旅游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帮助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文物部门倾斜文保项目资金,帮助平遥对县境内双林寺、镇国寺、文庙、慈相寺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建设;建设部门逐年加大对平遥县城市维护费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等部门对柴油机厂、棉织厂、二针等古城内企业批准执行计划内破产,享受计划内破产政策补贴;劳动部门对上述企业的职工采取失业基金补贴政策或者下岗工人出再就业中心给予补贴政策,帮助平遥完成这些企业的搬迁改造;交通部门对平遥城区乃至城周交通要道的建设与养护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水利部门把平遥古城防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是对平遥县柳根河综合整治工程每年给予300——5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林业部门每年倾斜支持平遥300万元的绿化项目资金,以加快平遥古城及新城绿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善平遥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对平遥古城内中小街巷缆化硬化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帮助平遥在2——3年内全部对中小街巷进行硬化改造,对电力、电信、电视等三电线路全部完成地埋,上下水全部配套,切实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条件。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平遥县目前在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方面的现实状况,今后,平遥县将以“一城、一山、一水、一线”作为发展平遥大旅游的总框架,致力培育完善。“一城”就是继续抓好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规范发展,“一山”就是利用平遥县境内孟山良好的植被优势和怡人的自然风光,开发好孟山森林旅游资源,“一水”就是依托穿境而过的汾河,开发包括地热、垂钓等在内的水乡旅游资源,“一线”就是将县境内东部依靠旅游公路自北向南连接起来的镇国寺、慈祥寺、金庄文庙等文物景点连线开发、捆绑开发,形成平遥文物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新增点。

目前,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古城消防安全问题得到了张宝顺省长和梁滨副省长的支持,正在研究帮助解决。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平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平遥古城一定会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真正建设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业大县、强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平遥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

平遥,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中部,离太原108公里,国土面积1260平方公里,县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人口49万。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平遥象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开始了旅游接待。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从1997年的5万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92万人次,增长了21.5倍,旅游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862.92万元,增长了69.9倍;旅游综合收入从19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45亿元,增长了66.6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0.96%增长到2009年的58.5%。平遥古城旅游业对平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凸现,正在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与龙头,正在成为拉动平遥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业成为平遥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观念与市场观念对接与联系的纽带,对当地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的思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动。

一、旅游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

文物作为遗存和见证,承载着人们成为历史的过去。从平遥县这些年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来看,旅游开发经营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平遥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国家文物资金拨付有限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平遥县政府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古城保护中。近几年,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积极借助平遥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古城保护中。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再就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为平遥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效应和经济效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由此人们对于古城保护的意识也就更加强烈,更具危机感,促使所有的人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古城的行列中来。

另一方面来看,旅游业发展与文物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业的发展,商业人口及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古城也承受着一定的环境压力、生态压力。污水、生活垃圾、汽车尾气等已经平遥古城最大的污染源,也对古城文物古迹的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文物保护中,过于标本化、死板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古城

的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发展与传统民俗文化保护

平遥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明清金融都市的地位积淀着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平遥方言、服饰、民俗、节庆等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进行了系统的抢救、整理与传承、保护,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统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有力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春节、元宵节期间,各种各类多姿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来了天南海北的各路游客。

旅游开发使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得到整理挖掘。积极利用文物旧址,开设博物馆、展览馆,增加文化遗产内涵。利用城墙陈列古代兵器展览;利用店铺旧址和遗物开设票号,钱庄、当铺、镖局等博物馆和展览馆;利用县衙旧址设立古代监狱展览馆等等。挖掘整理出城墙古战场文化、双林寺彩塑艺术文化、日升昌票号文化、清虚观道教文化、城隍庙道教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县衙礼制文化、高跷、秧歌等地方风俗民情文化等等,都使游客在观光旅游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受和体验。其次是各类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发扬。近年来,平遥县先后开发并提升了平遥大戏堂《晋商乡音》和云锦成演艺中心《一把酸枣》两大节目,填补了古城旅游文化娱乐项目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县太爷升堂、状元祭孔、镖局走镖、县太爷迎宾等娱乐表演项目;利用摄影大展这一平台举办“漆文化艺术节”、推出了“平遥中国年”系列活动等文化娱乐项目。

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但平遥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商业人口的比例提高,平遥原住居民的大量减少,必然对古城原有的民俗、民风文化等造成严重的冲击。失去原生态文化生生不息传承的土壤,脱离原有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也造成一定程度文化内涵的缺失。

三、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传统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是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的基础和卖点,越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旅游地越能吸引游客的目光。

旅游业直接促进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平遥“永隆号”漆器店店主原是国有漆器厂职工,随着现代漆艺的兴起,平遥原有漆器厂全部倒闭,推光漆器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正是随着平遥旅游业的兴起,平遥漆器作为非物质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才重新进入市场,这一技术才避免失传于世。目前,平遥已经建立了平遥漆器博物馆,有匠人现场演示漆器的做法,而且镇上的小作坊主也在出售着自己加工的各种漆器工艺品。正是靠旅游业为纽带,类似平遥漆器这样的文化遗产才保留下来,并不断融入旅游获得新生。剪纸、盲书等民间艺术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复活和光大;手工布鞋、黄酒酿造、银器加工等传统手工艺产业获得了新生,推光漆髹饰技术、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纱阁戏人制作技艺等四个项目正在申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力构建旅游服务体系,实现了以市场化、商业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原南大街、西大街等传统商业旧街,开设古玩,民间工艺品和乡土特产商店,将平遥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全县各类宾馆、酒店和民俗客栈达到130余家,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粉、手工布鞋、佛像雕塑、平遥火柴、剪纸等数10种极具平遥特色的旅游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刺绣、根雕、泥塑、古刀剑制作、黄酒酿造等民间传统工艺类项目,也大量占领市场,让游客消费感觉,体验文化差异。

能够从旅游中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的多是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定生产能力和广泛市场消费特征的品牌或项目,部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整理和挖掘的、市场效益不高的民俗传统文化

项目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得到保护。

四、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文化

社会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动。平遥这些年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以及商业人口,不同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给平遥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价值观念冲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封闭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被逐步打破,推动了平遥现代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遥人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小农意识,思想更加开放,价值道德观念也趋于多元化。旅游经济是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环境的改善,而这又依赖于古城环境秩序和居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平遥这些年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一点。尤其是随着“爱古城、讲诚信、争做文明平遥人”和“家家是景点、人人是形象”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古城居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在朝着文明、和谐、诚信的方向不断发展,平遥古城逐步塑立起了环境整洁、服务规范、秩序井然、和谐文明的国际型旅游城市新形象。

另一方面,旅游经济对原有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快速市场化、商品化,原有的传统文化逐步丧失,道德价值观念更加趋于市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平遥旅游业的勃兴,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促进了文物古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是一种互不相容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共存共荣的关系。旅游发展改变着平遥文化的原生态,如何在保持平遥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以促进文化传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平遥县旅游局对本文亦有贡献)

第四篇:平遥旅游

平遥古城

乐途为大家介绍平遥古城景区

中国镖局 财神庙 华北第一镖局 协同庆钱庄博物馆 文庙大成殿 蔚泰厚票号 古民居博览苑 同兴公镖局

在平遙周圍晃了4天,並不是告訴大家來吃燒餅,住招待所來省,而事發現一些性價比很高的住宿、交通..提供大家參考,如有不足希望大家補充:住:建議住西大街,交通便利,並且比較的安靜;明清街的住宿都是很老外和有錢人住的,而且人多,太吵;南大街交通不方便,空氣污染嚴重。推薦:西大街94號,貞君泉客棧還有對面的侯家也很不錯。基本雙人土炕50-70,沒有早餐.

吃:在平遙吃早餐是件比較困難的事,飯店一般在中午11才基本開門,所以早上準備

6、7點起床,逛一下清晨的古城的話,就最好去西大門和北門的小攤,還有網上流傳已久的西北清真拉麵。要想品嘗平遙特色的小吃,完全沒有必要去環境差,或者跑出古城去縣城吃,在明清街也有環境很棒,菜也不錯,並且價錢合理。

推薦:在西大街的最西頭,有一家買老豆腐的店,很早開門,5毛一個的火燒非常的香,裏面加了孜然,當地人把火燒掰碎,泡在老豆腐裏。順著西大街頭往北走,200米,左手處有個西北清真拉麵,6張桌子,物美價廉,就是沒有平遙特色全是西北麵食。昌頤豐,環境和雲錦城有得一拼,也是老外的聚集地,強烈建議大家在這品嘗平遙的特色小吃,麵食在8-12左右,平遙牛肉25,在古城內也算合理。有一次點了栲栳栳,三色面魚,撥亂則,28才,跟那些小門面差不多的價錢。

行:我們這次是以平遙為中心,去王家,雙林寺,鎮國寺,最後喬家大院,直接去太原。

去王家大院,很多驢友推薦去靈石換車,我對比了下去介休換車,發現去介休換車更方便實惠;先在平遙火車站,買一張平遙到介休的火車票,3塊5,20分鐘到達介休,在火車站廣場等去王家大院的11路中巴公車,車票3塊,40分鐘到。

去雙林寺,鎮國寺,推薦租一天自行車,自己騎過去,如果時間緊,那就只能放棄這非常有意思的嘗試。

去鎮國寺,在火車站南,可以坐公車,票價2塊;去雙林寺,N種方式,根據自己情況定,包摩托車30塊左右;步行一小時,完全免費;坐從王家大院會平遙的車順便下車,還有就是騎自行車。

去喬家大院,在客運站外,攔去太原方向的客車,沒必要進去買公家的票,去太原的客車從早上7點開始發第一班車,20分鐘一班,自己根據客車上的客座率降價,如果空的座不多,最多10塊,如果空一半,

7、8塊完全可以搞定。從喬家大院去太原,客座率肯定不會太高,一般一個人10-13差不多也就搞定。

特產:平遙牛肉,漆器,繡花鞋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買,那些都是糊弄旅遊團的,我只是給家人帶了一桶3斤的8年老陳醋,順明清街往東走,過了市樓,左手邊有個小店專門是賣醋的,自己釀的,帶回來媽媽說還不錯。給自己是在找不出有什麼可以留下來紀念的,乾脆什麼也不買,留個郵戳就好,大贊平遙郵局的工作人員,看上去態度不是很好,但是蓋戳的時候超級仔細,蓋完慢慢的地給你,大贊。

第五篇:山西旅游攻略---平遥、大同

驴行山西

3月30日晚21时23分K865次硬卧【天津——平遥】 。车票179元。

3月31日早9时10分到达平遥。

平遥景区内裕丰恒客栈(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司机免费接站,9时30分到达客栈。标间130元(含双早)。

安放好行李之后开始游平遥古城,在客栈拿一张平遥景区图,然后从住的地方走到城隍庙买票。通票150元(学生半价)。

平遥古城里有很多景点,包括县衙、城隍庙、清虚观、镖局、票号、钱庄等。个人偏爱报纸博物馆,内容很丰富。听导游讲也好,走马观花也好,随心所欲才是旅行的境界。

古城墙是一定要爬的,而且最好提前做些功课,否则你不会了解到古人的军事智慧。

中午在景区内一家小馆吃的特色小吃碗秃则、栲栳栳和牛肉面、桃花面。旁边桌用餐的是几个外国人,老板可以用几句不太熟练但确实有用的英语去交流,很有意思。费用53元(双人)。

晚上回客栈休息。平遥的自来水确实不太美味,不过还好客栈很贴心地为远方的客人准备了饮水机,而且洗澡间是有浴霸的,所以住宿条件还是很舒适的。

4月1日早上吃了客栈准备的早餐,不丰盛但还算可口。8点半出发去王家大院。坐客栈的面包车,往返每人50元。

大约10点左右到达王家大院。门票66元(学生半价)。

之前去过石家大院,自认为对于明清时期的民居已经有所了解,所以也没抱太大希望,但王家大院还是给了我惊喜,院落之宏伟,雕刻之精美实在是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游览王家大院一定要听导游讲解,不让别说了解民居文化了,恐怕连路都找不到。不过倒不用自己花钱去请,跟着别人的导游走就好了。

12点往回返,下午1点半左右回到古城。

中午在网上看到的清云饭庄用餐,饭菜实在是一般,油的味道不好,而且老板娘还很不厚道地把我骗去一个收费的卫生间,虽然只有一块钱,不过这种先热情地带去,出来之后再要钱的做法确实太不厚道。费用56+1元(双人)。

下午继续在古城逛,因为昨天已经把古城的景点逛了大半,所以下午只是在街上走走,逛逛一些特色店铺,推荐两家店,一家是“一朵一果”,还没进门就被张国荣的歌吸引了,这才想起原来今天是哥哥的忌日。在这家店里你可以挑选一张喜欢的明信片然后选定未来的一个时点,无论是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时光慢递员都会在准确的时间将这张明信片送到指定地点,而这份来自过去的也许你已忘记的记忆又会重新浮现出来。还有一家店是卖摇滚CD的,很小的店面里放满了CD。老板不像是做生意的,更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可惜我对摇滚不在行,建议喜欢音乐的朋友去看看。慢递费用5元。

晚上在裕丰恒客栈吃饭,拨烂子、炒莜面、猫耳朵,揪片,味道非常好。费用36元(双人)。 晚上8点客栈免费送我们一行人去火车站,这一接一送确实方便,而且说到做到,很讲信誉。 大同

晚上20时50分2464次硬卧【平遥——大同】。车费119元。

4月2日早4点28分到大同。

因为太早还没有公交车就暂时在车站附近酒店的大堂里和三个来自上海和南京的朋友看《大闹天宫》,顺便研究一下路线,说到这里要顺便表扬一下来自上海的那位兄台,热情、幽默,一点都不想传闻中的那样,上海男人还是不错的,对伐~

早上7点半到酒店,住在汉庭儿童公园店,门口有26路、4路、11路,去景区和火车站都很方便,离新开里也不远,那里有直达云冈石窟的3路公交车。标间双床169元(含双早)。

早点吃了很地道的东西,不过恐怕要忽略卫生不卫生这个问题了,哈~费用11元(双人)。

上午坐26路车去了大同博物馆。大同这城市跟天津比起来实在不起眼,不过去它的博物馆看看就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了。不愧是古都,历史之久远,文物之丰富,天津在这方面与之相比就逊色了。所以我建议想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坐26路、11路都可到,在魏都大道清远街口下车即到。免费。

中午在酒店对面的“一削面”吃了午饭,两碗很超值的牛肉面。费用11元(双人)。

因为早晨起得太早体力实在不支于是就回酒店睡了一觉,结果就睡到了快3点,只好取消了去云冈石窟的计划,转而坐26路车去了华严寺和九龙壁。

因为大同博物馆、大同规划馆、红旗广场、华严寺、九龙壁彼此相距很近,步行可到,所以也可以安排到一起。大同也有古城墙,因为登过平遥的了,就没有去,想去的朋友坐4路车应该可以去。 去大同自助游的话呢,最好把功课做足,因为大同当地人对于公交线路可能还没有你清楚,就算他知道你也不一定能听懂他的方言,而且网上提供的线路和地图上的线路貌似都没有更新,很难查,这是一个挺郁闷的事儿。

到华严寺去听听佛音我觉得是不错的选择,逛寺庙不一定非要去求些什么,就像史铁生说的,如果你去送给神灵些供品,再去卑微地索取些什么,那如果神灵真的许给了你,那和受贿又有什么区别呢?心中有神灵是为了能让你在困难的时候也能有信心,不至于失去生的希望。换句话说,如果你如此相信神灵,那你凭什么去怀疑神灵的安排而去要求它为你而改变呢?去华严寺看看古老的建筑,精彩的壁画,更要去瞻仰一下佛像,找寻内心的那份宁静。门票80元(学生半价)。

沿着华严寺一直走就能到九龙壁。九龙壁始建于明洪武25年,是中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五彩琉璃照壁。这个景点除了这座龙壁什么都没有,不过既然到了不妨就进去看一看,留个影,欣赏一下那欲飞的金龙。门票10元(学生半价)。

晚上在小馆里吃的小笼包和抿豆面,依旧是面食。费用13元(双人)。

4月3日早上坐26路或者11路在供排水公司下车再坐从大同开往浑源的长途车到悬空寺。车费每人31元(含1元保险)。车程1到2个小时(不堵车的情况)。

上午10半左右到达悬空寺。门票130元(学生半价)。

去山西那边的话一定要戴帽子,而且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风沙不是一般的大呀!

悬空寺有必要去看看,且不说它历史久远,就说一个悬字就非去不可了,这个建在峭壁上的寺庙虽说不大却也五脏俱全,我实在无法想象这座寺庙是如何建成的,又是如何在保持美感的同时又如此坚固! 悬空寺不建议在节假日去,因为寺实在太小,人太多的话只能排着队参观,不太尽兴。而且最好是早上去,据说下午那里就没有阳光了,不利于拍照。

下午不太顺利,本来跟长途车司机说好每人加5元上山接我们走的,结果他嫌人少不拉了,只好拦了一辆上山送人的长途车拉我们去浑源长途站。费用每人10元。

12点半左右到了浑源车站,结果被告知最早一班车13点45才发车,因为下午还想去云冈石窟,就跟另外两个北京的朋友拼车回大同。车费140元。

路上堵车很厉害,结果1个多小时的路开了将近3个小时,算了算时间来不及去云冈了,于是便在大同市内转了转,结果发现从华严寺一带走到酒店大概也就半个小时,看着地图上貌似很远的样子才知道大同市区确实不算大。

晚上在万人商厦旁边吃的凉粉,我说不要辣子结果老板还给放了一勺,而说要辣子的话就会放两勺。味道不错,不过现在天气还是有点凉,肠胃不好的还是算了吧。费用8元(双人)。据说浑源县的小媳妇凉粉很不错,从悬空寺打车十几块钱可以过去吃。

晚上7点半从酒店对面坐4路车去火车站。大同晚上没什么夜景可看,很少的一些霓虹灯还常是残缺不全的,而且商店关门很早,公交大部分也7点左右就不发车了。

现在的大同到处在拆拆改改,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天津,不知道多年之后再去大同会不会很不一样了呢?想到这里突然有些遗憾,其实应该去大同规划馆看看的。

天津

晚上22时33分K606次硬卧【大同——天津】。车费131元。

4月4日早7时25分下车回到天津。

上一篇:青白宋瓷的艺术评论下一篇:汽车买卖合同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