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发热出疹性疾病

2022-08-08

第一篇:儿科发热出疹性疾病

小儿发热引发的常见疾病

一、 什么是发热,如何认识发热?

发热为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对锡疫系统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不认为是有病。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当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时,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小婴儿更易受以上条件影响;相反,若饥饿、低热量、尤其体弱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暖条件不佳则体温可降为35℃以上,临床上称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测体温的方法亦影响所测真实体温数值,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出得体温数值有差异,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测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试表的时间(分别为

5、

3、

2、分钟),则三种试表方法所测得的数值所似。测腋温应以5分钟为准,不宜超过10分钟以上,过久所测体温有渐增趋势。若口腔、肛门内有局部炎症时测得数值较高,而在寒冷环境中用腋表所测得数值可偏低,因此,对可疑发热的病儿,应认真核对体渐测量的准确性。

发热可分为四类热型(均以腋下体温为标准):①低热:小于38℃。②中热:38℃-39℃。③高热:39℃-41℃。④极热:大于41℃。小儿年龄越小,体温调节越差原因是中枢神经功能差,体表现积相对大,皮肤汗腺发育不良,尤其新生儿、早产儿皮下脂肪较薄,肌肉不发达,活动力弱,体温极易引起波动。由于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而表现反应不多,如小婴儿感冒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左右,而小儿表现的一般情况可较好,热退后恢复亦较快。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突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往往反映有较长严重疾病发生,若发热2周以上或反复体温升高时,则要求家长到医院认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二、 为什么人体可以保持较恒定的体温?

人体可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主要是由于体内有产热和散热的内调节系统即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以及采用防御寒冷或炎热的措施,如适时更换衣服、使用空调设备、取暖装置、通风设备等。这种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系统,与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密切相关,而其中主要是受体温调节中枢(位于皮质和丘脑下部)的支配。为了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新陈代谢和皮肤、呼吸、循环、泌尿及内分泌系统的均参与此种生理活动。年龄幼小,尤其新生儿、发育营养低下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1、 物于性调节 主要是散热和保温,可通过以下途径:①皮肤:皮肤毛细血管的收缩或扩张可以减少或增加皮肤循环流量,而血流量的多少可调节散热和保温。汗派对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出汗可大量散热,无汗则可保持体内热量。如天气炎热出汗,即汗腺对散热产生的调节作用。②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厚薄对体温保持颇有影响。消瘦的小儿。,体表现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室温过低时不易保持正常体温而致体温不升。相反新生儿包裹太厚,体温各升高就明显,即所谓“包裹综合症”。③呼吸和心搏频率代偿性增快:可加速散热。

2、 化学性调节 主要是体内产热的调节。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等产热性营养物质,以氧化产生热量。此外肌肉运动增强时,代谢活跃,从而产热亦增加。如小儿哭闹,运动、喂奶后体温可有些升高,尤其小婴儿摄取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后体温也可升高,而当小儿饥饿时处于低热能状态体温较低。

三、 发热有那些原因?

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方面:

1、 感染性 一般认为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发热而刺激 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增强白细胞内本科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以抵抗疾病对人体侵袭,促进康复。但体质虚弱的早产儿,营养不良的患儿,虽有严重感染,可无发热反应,说明防御力较差。

2、 非感染性 除感染外,下列情况也可引起高热或低热:①组织破坏或坏死时,体内蛋白代谢异常增加而产热过多;或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物可成为“致热物质”(致热原),如癌肿,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胸腔或腹腔血液的吸收,均可引致发热。②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又可因见体温过低。③肌肉运动过强如剧烈运动、严重惊厥或癫痫大发作后,体温可升高。一般在下午活动后,正常儿童肛温可达38℃,并不少见。④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可致发热,见于体温中枢尚未完善的弱小婴儿,颅内损伤(如出血或肿物)的患儿以及中暑的儿童。⑤生物制品如血清、菌苗等均为高分子异体蛋白也可致发热。⑥内分泌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也可致体温增高。

从发热的病理生理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成为患儿健康的威胁。高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热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也大大增加。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高13%。高热时还能影响消化功能主要是降低消化酶活力,可致婴幼儿腹泻、脱水,而进一步发生代谢障碍。②由于氧消耗增加,产热过多,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心搏加速约12次/分,表皮血管扩张,而加重心血管负担。③高热可增高颅内压,每升高1℃,颅内血流量增多8%,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出现烦躁、头痛或热惊厥或高度掏出现谵语、昏睡、昏迷等。尤其婴幼儿多见。④高热时消化道高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缓慢,故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⑤持续高热可使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恢复健康。因此,对高热及极热应适时采取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等措施。

3、 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发热原因

新生长时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而且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常见发热原因如下:①非感染性发热:如室温超过30℃时,可有体温升高;包裹过厚可致“包裹综合征”,此时体温可达38℃-40℃。人工喂养者牛奶过稠,而水份总入量较少,可致高蛋白脱水热;有时母乳不足,水入量又过少亦可见脱水热。脱水热时体温甚至可高达39℃-40℃。②感染性发热:多种细菌(大肠杆菌、肮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鼠伤寒杆菌及其它沙门氏杆菌等)或多种病毒(肠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均可致高热;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腕性脑膜炎、肮炎、及早炎、乳腺炎、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脓疱病、天疱疮及削脱性皮炎等。但应注意在严重全身性感染中毒时亦可不发热,反而体温不升。

有些患儿长时间发热而查不明原因,应及时作详细的检查。如有的小儿患了耳源泉性颅内脓肿、骨髓炎或深部隐匿性感染灶等,无论如何发热患儿均应仔细他析,到医院查明病因。

四、 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

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症等。(在新生儿或经过免疫掏治疗的患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如脾大、中性血细胸增高)以及霉菌病等。幼儿长期发热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引起。

此外,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往往引起长期低热,应加注意;在流行地区,应考虑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等。

长期发热的少见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还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五、 小儿高热降温方法有哪些?

退热的方法有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常用的退热药有阿斯匹林、阿鲁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孩子用退热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阿鲁片是阿斯匹林和鲁米那的合剂,适合于高热有惊厥史的孩子,用量:每次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安乃近点鼻子,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25%的安乃近稀释1倍后滴鼻,如2-6个月小儿每次可滴5-10滴。对于高热持续不退者,也可用中药紫雪散。最近,常用的退热药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用量0。25-0。5ml/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般2-3岁用5毫升/次。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用量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孩子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有些孩子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

在家庭中也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头部冷敷;用冰帽、冰枕;温水擦浴、电扇吹风等方法使病儿体温下降。

1、 冷敷 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开始时局部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方法:用橡皮布、塑料薄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可将冰块放入水盒中摇晃,使其磨去棱角。将盛有冰块的小代放在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小儿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小儿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

2、 电扇吹风 电扇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但不能对准小儿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小儿的某一局部受风。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

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小儿。

3、 环境降温 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小儿散热。小婴儿还可以采取解开放服或打开包被散热的方法。

4、 温水擦浴及温浴法 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小儿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方法是:用32℃-36℃的水(也可用毛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小儿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小儿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小儿的头及肩部,要将小儿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孩子拒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

另外,发热的孩子应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肠道消化功能降低,应多食清淡的流食或半流汁饮食,如:牛奶、鸡蛋汤、面汤等最重要的是多饮水,以利于降温。

家长还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第二篇:湖北省2016年下半年公卫医师:其他发热性疾病试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2.降低肾素活性最强的药物是

A.可乐定

B.卡托普利

C.普萘洛尔

D.硝苯地平

E.肼屈嗪

正确答案:C

3.土壤有机物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不能称为

A.无害化过程 B.无机化过程

C.自净过程

D.腐殖质化过程

E.生物氧化过程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腐殖质是有机物。是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又重新合成的一种新的有机物

4.下列哪项属于概率抽样( B )

A 偶遇抽样 B 系统抽样 C 立意抽样 D 雪球抽样

5. 出厂水采样进行全分析每年至少( b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6.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7. 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是: ( D )

A 生理状态 B 心理状态 C 社会交往及主观满意度 D以上都包括

8. DNA复制时,不需要

A.DNA连接酶

B.DNA聚合酶

C.拓扑异物酶

D.引物酶

E.限制性内切酶

9. 原形从肾脏排泄率最高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氧沙星

B.环丙沙星

C.氟罗沙星

D.氧氟沙星

E.依诺沙星

正确答案:D

10. 关于万古霉素,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B.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C.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D.属于快速杀菌药

E.与其他抗生素间无交叉耐药性

正确答案:B

11. 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宜选用

A.头孢唑林

B.头孢他啶

C.拉氧头孢

D.克拉维酸

E.氨曲南

正确答案:E

12. 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诺氟沙星

B.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洛美沙星

E.司帕沙星

正确答案:C

13. 以下哪项不是定量研究的特点 ( C )

A 标准化程度较高 B 可检验性强 C 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 D 精确化较高

14. 关于随机应答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随机应答技术通常是涉及隐私性问题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B 通过随机化处理可以估计出所有被调查者中属于某种情况的比例

C 随机化装置中的黑白球的比例要正好等于1:1

D 它是根据概率理论进行推算的

15. 生命质量评价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不包括 ( D)

A、人群健康状况的测定与评价

B、慢性病患者健康评价与治疗决策

C、药效评价和卫生管理决策

D、基础病理研究

16. 关于DNA聚合酶Ⅲ的性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起催化作用的酶

B.a,ε,0组成该酶的核心酶

C.含有Klenow大片段

D.ε亚基是复制保真性必需的

E.b亚基起夹稳模板链并使酶沿模板链滑动的作用

17. 观察法的缺点或局限性在于它的( D ):

A 有效性 B 可靠性 C 说服力 D 时间弹性

18. 调查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进行医学检查时,被查人群应该是

A.年幼人群

B.年老人群

C.残疾人群

D.敏感人群

E.病人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要了解居民健康是否受到环境影响,则被调查对象应该选敏感人群。因为敏感人群出现健康影响比较早,表现也比较明显。

19. 下列哪项不是卫生费用的评价指标( D )

20. 伴有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宜用

A.硝苯地平

B.维拉帕米

C.尼莫地平

D.尼群地平

E.非洛地平

正确答案:C

21. 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的

A.二氢叶酸合成酶

B.四氢叶酸合成酶

C.二氢叶酸还原酶

D.DNA回旋酶

E.RNA聚合酶

正确答案:C

22.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B )

A 潜伏期长 B 敏感性弱 C 联合作用 D 广泛存在

23. 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治疗心绞痛共同的药理学基础是

A.扩张血管

B.防止反射性心率加快

C.抑制心肌收缩力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减小心室容积

正确答案:D

24.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通过产生哪种物质发挥舒张血管的药理作用

A.前列腺素

B.缓激肽

C.氢离子

D.一氧化氮

E.组胺

正确答案:D

25. 生命质量评价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不包括 ( D)

A、人群健康状况的测定与评价

B、慢性病患者健康评价与治疗决策

C、药效评价和卫生管理决策

D、基础病理研究

26.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2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在实际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

B 定量研究资料可以用统计方法处理和分析,定性研究资料则不能

C 定量研究适用于大样本,定性研究适用于小样本

D 定量研究适用于任何研究,而定性研究只适用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

28.可引起致死性肺毒性和肝毒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普萘洛尔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奎尼丁

E.利多卡因

正确答案:B

29.关于DNA指导的RNA合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RNA聚合酶只有在DNA存在时,才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B.转录过程也需要引物

C.RNA的延长方向是5’-3’

D.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条DNA链充当模板

E.转录形成的RNA分子总是嘌呤核昔酸处于5’端

答案:ADCDE ACEBB

二、突发公卫事件

30. 原生环境是指( )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31. 伴有心绞痛的高血压宜选用

A.甲基多巴

B.可乐定

C.硝苯地平

D.哌唑嗪

E.硝普钠

正确答案:C

32. 非概率抽样包括( D )

A 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分层抽样

B 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系统抽样

C 方便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分层抽样

D 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33. 下列哪项不是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指标( B )

A 产前检查覆盖率 B 住院率 C 住院分娩率 D 儿童有接种卡率

34. 以下哪种现场调查是最为常用的方式 ( B )

A 面谈法 B 信函调查法 C 电话调查法 D 集中调查法

35. 下列哪种强心苷在静脉给药时起效最快

A.地高辛

B.洋地黄毒苷

C.铃兰毒苷

D.毛花苷C

E.毒毛花苷K

正确答案:E

36. 下列哪项不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A )

A 定性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概率统计分析 B 定性研究需要较长时间与研究对象接触

C 定性研究注重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D 定性研究结果一般不能外推

37. 对区域全市性大气进行监测时,一般常采用的指标是( b )。

A.Pb、CO、NO2

B.SO

2、IP、TSP

C.SO

2、NOX、CO

D.SO

2、BaP、NOX

E.CI、SO

2、BaP

38. 关于健康危险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健康危险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中对人群健康不利的因素

B 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慢性病自然史的第三个阶段即致病因素出现时进行干预的

C 人们一般就医的习惯是在慢性病自然史的第四个阶段即症状出现

D 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一般只用于对个体进行评价

39. 下列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d )。

A.土壤成分仅能吸附重金属和农药

B.污染土壤的所有有机物都最终变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

C.进入土壤的所有病原体由于环境不利,全部很快死亡

D.土壤有机物的腐殖质化是土壤自净的重要过程

E.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后都很局限,不致影响周围环境

40. 下列关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叙述正确的是( D )

A 信度不高,效度不一定不高 B 信度高,效度也高

C 效度不高,信度也不高 D 效度高,信度也高

41.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42. 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3. 主要用于疟疾病因性预防的药物是

A.乙胺嘧啶

B.奎宁

C.氯喹

D.青蒿素

E.伯氨喹

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抗疟药的临床应用。乙胺嘧啶对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病因性预防首选药

44. 关于概率抽样方法的误差大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C )

A 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B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C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45. 目前认为,不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的是( E )

A.冠心病

B.支气管哮喘

C.溃疡病

D.恶性肿瘤

E.病毒性肝炎

46. 硝酸甘油控制心绞痛急性发作的给药方法

A.口服给药

B.肌内注射

C.舌下含服

D.静脉注射

E.皮下注射

正确答案:C

47. 根据收集资料时具体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问卷访谈法和自填问卷法。在自填法中,最常用的是 ( B )

A 面谈法 B 信函调查法 C 电话调查法 D 集中调查法

48. 能干扰DNA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从而抑制DNA合成的药物是

A.长春碱

B.喜树碱 C.丝裂霉素

D.羟基脲

E.阿糖胞苷

正确答案:B

49. 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血压升高

B.恶心、呕吐

C.脱发

D.骨髓抑制

E.出血性膀胱炎

正确答案:A

50. 下列何种抗高血压药久用突然停药,可出现血压反跳现象

A.肼屈嗪

B.可乐定

C.甲基多巴

D.利舍平

E.引达帕胺

正确答案:B

第三篇:儿科疾病教学查房

儿科败血症疾病教学查房

时间:

主讲:

地点: 参加人员:

查房目标:了解败血症的概念,发病机制,掌握疾病的临床变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宣教。

重点内容及拟题问题:

1、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败血症的治疗及预防

3、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4、败血症的健康宣教

简要病史:患儿×××男。6岁6月,住院号××××.因“流涕10天,发热1天”入院。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流涕,1天前出现头晕,无畏寒、寒战,无抽搐,无皮疹,门诊检查血常规后,拟“发热待查:败血症收住入院。入院后,体查T:36.6摄氏度. P:96次/分R:22次/分BP:83/49mmHg,神志清,精神可,无皮疹,右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3个,大小约0.5-1.0cm,光滑,稍粘连,无压痛,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肿大,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0×10⒐/L L4%,N88%, Hb122g/L,PCT483×10⒐/L,急诊生化全套:无明显异常。入院后,予Ⅱ级护理,败血症护理常规,予青霉素针针,头孢唑鹜针静滴抗炎等对症处理。

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体侵入血循环,得到繁殖与播散,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可诱发细胞因子引起严重毒血症和全身感染。

病因机制: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是革兰阴性杆菌。

临床表现:无一定的潜伏期。主要症状高热,寒战,多呈驰张热,全身软弱乏力,烦躁不安,头痛,盗汗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包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0.8以上。

2、细菌培养:为确诊的唯一“黄金标准”

败血症的治疗:

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和迁延性损害,以杜绝病原菌的来源

2、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尽快消灭血液中所有细菌

3、及早发现新的迁徒性病灶,随时予以彻底清除

4、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支持疗法

5、对症治疗提问过高时给予退热药并采取物理降温

护理诊断:

1、提问过高:与疾病的炎症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多饮水,温水擦浴等来降温,超过39.0摄氏度,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降温处理后30分钟复测体温1次并记录。

2、清除局部病灶:及时处理局部病灶,促进病灶早日愈合,防止感染蔓延扩散,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并保证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同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保证营养的供给:遵循少量多餐,循序渐进的原则,多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可按医嘱给予维生素及铁锌等制剂。对于病情危重者,根据医嘱酌情给予水解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高营养液。

4、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积极控制感染,按医嘱给予抗生素,因静脉用药时间长者,应注意静脉保护,有计划的更换穿刺部位,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颅内压增高。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布鲁津斯基征阳性,凯尔尼格征阳性时,提示可能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时报告医生。

健康宣教:讲解有关败血症的知识,说明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长,树立家长对患儿的信心,向家长介绍预防疾病感染的方法。指导家长配合诊疗,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

第四篇: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 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一、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4、给予患儿富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呛咳患儿喂奶时应夹紧奶头;人工喂养儿用小孔奶头,喂奶时抬高头部或抱起哺乳。无力吸吮者用小匙或滴管喂奶。重症不能自行进食

2 者,可鼻饲或给予静脉营养。

5、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及时吸氧,痰粘稠不易咳出时,作超声雾化吸入。

6、 密切观察患儿T、P、R、BP、HR、神志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8、有高热惊厥、烦躁、腹胀的患儿对症处理。对心力衰竭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

三、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3、调整饮食。停止进食不易消化及脂肪类食物。除呕吐严重者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禁食停止后,逐渐恢复饮食。

4、严格执行补液计划,保证输液量的准确,掌握好输液速度和补液原则。

5、 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及量。

6、加强患儿皮肤护理,保持肛周清洁,勤换尿布,防止臀红和尿道感染。

7、密切观察患儿T、P、R、BP;注意有无腹痛、腹胀;观

3 察脱水、酸中毒纠正情况及有无低钾、低钠、低钙的表现。

8、 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

四、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饮食调整的原则: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4、加强患儿口腔护理,防止并发口腔溃疡或鹅口疮。双眼干燥不能闭合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疡。

5、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III度营养不良患儿要随时观察面色、呼吸、脉搏、意识等变化。清晨3~5时,患儿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加强巡视及督促喂奶。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8、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者遵医嘱记出入水量。

9、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方法及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2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明显、高血压、尿少时给予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尿素氮增高时给低蛋白饮食;患儿无尿素氮增高时应给予优质高蛋白饮食。

4、正确收集尿标本并及时送检。

5、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尿量及颜色。

6、 加强患儿口腔、皮肤护理。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并用50%硫酸镁湿敷,皮肤破损可涂碘伏。

7、 密切观察患儿T、P、R、BP。如有高血压脑病(头痛、目眩、意识模糊、昏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时,及时报告医师。

六、 肾病综合症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需卧床休息,一般患儿不需要严格限制活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时给高蛋白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在激素治疗过程中,要协助患儿调整饭量,避免暴食,鼓励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4、遵医嘱记录出入量,注意尿量及颜色。

5、 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以防药液外渗。

6、加强皮肤护理。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并用50%硫酸镁湿敷,皮肤破损可涂碘伏。

7、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血压、浮肿程度、有无胸水、

5 腹水,有无发热、腹胀、呕吐及抽搐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观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血尿及电解质失衡等。

9、出院时要交代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七、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卧床休息,注意安全,预防外伤。

3、给予患儿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暂禁食。

4、遵医嘱做好血型、交叉合血及输血准备。

5、凡穿刺后局部应加压,防止渗血。

6、高热者一般用物理降温(但禁用醇浴)。

7、化疗进行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保护好患儿的血管,防止药物外渗,一旦外渗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如发现剧烈头痛、便血、呕血、皮肤粘膜及鼻腔出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9、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八、脑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3、给患儿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昏迷者鼻饲饮食。

4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

5、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及镇静剂,脱水剂等。

6、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T、P、R、BP的变化,发现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的早期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注意患儿皮肤和口腔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8、患儿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

9、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能力训练。

九、休克护理常规

(1) 执行儿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 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患儿皮肤温度、颜色,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情况等,并详细记录。

(3) 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及搬动。

(4) 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5)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或补充血容量。给予升压药时注意其浓度和液速,防止药物外溢而造成组织坏死。

7 (6) 严格记录出入量,观察并记录尿量。

(7) 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和安慰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五、呕吐护理常规

(1) 执行儿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 给予头高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吸人呼吸道引起窒息。

(3) 遵医嘱给予禁食或少量多餐喂养。

(4) 严密观察呕吐出现的时间与饮食的关系、伴随症状,记录呕吐量、气味、颜色、性质、次数及出入量,注意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 保证人量,遵医嘱安排输液顺序及液速,并观察补液效果。

(6) 注意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呕吐后清洁口腔,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

第五篇: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 病 护 理 常 规

2014

年 10 月

1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3 第二节

新生儿黄疸................................................................................................ 3 第三节

新生儿肺炎................................................................................................ 5 第四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6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四章

新生儿溶血病............................................................................................ 7 新生儿鹅口疮............................................................................................ 9 新生儿窒息.............................................................................................. 10 新生儿败血症.......................................................................................... 11 新生儿颅内出血...................................................................................... 12 新生儿脐炎..............................................................................................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4

新生儿硬肿症...................................................................................... 1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6 早产儿护理常规.................................................................................... 18

第一节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 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 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 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 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 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

新生儿黄疸

【概念】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

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

1. 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 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 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与反腐胆红素脑病

(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及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 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

(3) 给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 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

(1) 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缺氧时给予吸氧,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2) 如有心衰表现,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随时调整剂量以防中毒。

(3) 密切观察小儿面色表现、精神状态及皮肤完整性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肝脾肿大情况,做好眼部护理。

3. 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已取得家长配合。 【出院指导】

1. 用药:出院时根据黄疸情况指导应用退黄药物。

2. 复查:按时来院复查黄疸消退情况。3~5天复查皮肤黄疸情况,肝功未恢复者一周后复查肝功。

第三节

新生儿肺炎

【概念】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 【评估要点】

1. 询问母亲有无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感染史,有无早破水、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生后有无感染接触史。

2. 评估是否反应差、体温不升,有无口吐白沫、青紫,有无呼吸急促、暂停、三凹征或胸式呼吸等。 3. 评估家长有无焦虑和恐惧, 【护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抬高头肩部,取侧卧位。

(2) 分泌物粘稠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分泌物排出。

(3) 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并改善受压部位的肺扩张。呼吸道分泌物多者轻轻拍击患儿胸、背部促其排出。

(4) 对痰液过多、无力排出者及时吸痰,但应注意勿损伤黏膜及引起小儿疲劳。 2. 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1) 有低氧血症者,根据病情和血氧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经常翻身,减少肺部淤血。 (3)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吧,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

3. 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高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体温过低给予保暖。 4. 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哺时防止窒息。重症予以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与液体。

5.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等变化,若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量和补液速度。

6. 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及时让家长了解患儿病

情,指导家长阅读有关育儿知识。 【出院指导】

1. 环境:患儿出院后保持室内环境清新,阳光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

2. 用药:服药时不宜与奶同服,用药要根据医嘱的嘱咐,不宜随意增减。 3. 喂养:耐心喂养,以少量多餐为宜,奶后轻拍小孩背部,排出咽下空气,避免溢奶,容易吐奶的患儿,抬高肩部。

4. 复查:出院时根据随访卡上的要求按时来院复查。 5. 注意保暖,随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

第四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概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又称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儿在生后1小时,即出现呼吸窘迫、鼻煽、三凹征、呼气性呻吟和发绀,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评估要点】

1. 健康史:询问出生史,了解孕周,出生后几小时出现症状。母亲分娩前的用药史,有无窒息抢救史,母亲有无糖尿病病病史。

2. 症状、体征皮肤胎龄,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状况,是否存在气促、鼻煽和青紫。胸廓运动,是否有矛盾呼吸(相邻的多根肋骨多处骨折时,可造成胸壁浮动。吸气时浮动的胸壁塌陷,呼气时则向外隆起,这种现象恰与正常呼吸运动相反,称之为反常呼吸或矛盾呼吸)等。

3. 社会心理:评估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和对患儿的关注程度,评估家庭紧急状况。

4. 辅助检查:了解血气、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胸片等。

【护理措施】

1、保持环境安静,加强保暖,减少氧耗量。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呼吸方式、节律、有无三凹征及心率、肤色、四肢肌张力、呻吟等,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病情记录。

3、遵医嘱决定给氧方式和氧流量,监测氧浓度。

4、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或者头高侧卧位。

5、保证营养,遵医嘱给予营养。 【出院指导】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2. 保持皮肤清洁。

3. 耐心喂养,逐渐增加奶量,鼓励母乳喂养。 4. 根据医嘱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5. 定期随访,曾用氧者,在生后4周内或胎龄32周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

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病

【概念】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评估要点】

1. 了解患儿母亲既往有无不明原因流产、早产及死胎、死产史、患儿的兄弟姐妹在新生儿期死亡或者明确有新生儿溶血病者均应警惕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发生。

2. 评估黄疸程度范围,有无贫血、水肿、肝脾肿大情况,对Rh溶血症更要注意有无心衰、核黄疸的表现。

3. 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护理措施】

1.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有无拒食、嗜睡、及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2. 观察面色、呼吸、心率、尿量、肝脏大小情况,判断有无心衰。

3.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给予血浆、蛋白和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稀释至5%静脉输注,输注4小时。有心衰表现时应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并观察反应,防止中毒。输液应注意输液速度。保持安静,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4. 做好光疗和换血疗法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光疗时做好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换学时严格无菌操作。

5. 与感染患儿分开,预防交叉感染,保持臀部及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出院指导】

1. 用药:出院时黄疸轻,日龄已大,可不必再服退黄药。出院时黄疸明显,可能需要服药3~6天。强调铁剂的应用。

2. 复查:怀疑有胆红素脑病或已确诊的患儿应加强神经系统方面的随访。新生儿溶血病的小儿,一般生后2~3月内没1~2周复查一次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将至8g以下,应输血纠正贫血。 3. 喂养:提倡母乳喂养。

4. 促进孩子康复的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受寒和饥饿。

5. 母再次妊娠,须做好产前监测与处理。

第六节

新生儿鹅口疮

【概念】

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口腔炎症。可发生于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表现为颊粘膜、齿龈、舌、上鄂及咽部出现白色点状或融合成片的乳凝块状物。 【评估要点】

1. 询问家长有无不适当给小孩擦拭口腔,有无奶具消毒习惯。患儿有无全身疾病,如营养不良、长期腹泻等病史。有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史。

2. 评估口腔出现乳白斑的时间与范围及伴随症状。 3. 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护理方法的了解程度。 【护理措施】

1. 每日常规口腔护理:喂奶1~2小时后,用1%~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涂鹅口疮擦剂(如制霉菌素甘油)。

2. 奶具隔离,用“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煮沸消毒。 3. 注意观察局部反应。

4. 护理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5. 无鹅口疮患儿,口腔护理每日3次,用1%~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预防感染。 【出院指导】

1. 出院时仍有鹅口疮的用制霉菌素涂口患处每日2~3次至完全消失。尽量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2. 提倡母乳喂养,喂奶前应洗净双手及乳头,奶具严格消毒。

第七节

新生儿窒息

【概念】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估要点】

1. 详细询问孕母身体情况,产前胎心胎动以及破膜时间、胎盘脐带情况、胎位、产程长短、羊水情况。

2. 评估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四肢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等。了解家长对患儿治疗预后的担忧及焦虑,后遗症康复锻炼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措施】 1. 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 畅通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理呼吸道 B 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 回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 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的应用。 E 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 保暖:可将患儿放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肛温36.5℃~37.7℃。

3.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 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出院指导】

1. 加强早期干预,尤其是视、听、触觉的干预。 2. 定期复诊。

第八节

新生儿败血症

【概念】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评估要点】

1. 评估患儿是否有感染史。 2. 评估患儿出生体重,是否为早产。

3. 评估面色、肤色及反应情况,有无感染灶,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4. 评估家长有无焦虑及对该病的认知度,护理新生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生活卫生习惯等。 【护理措施】 1. 维持体温稳定

(1)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是青霉素药物,一定要现冲现配现用,确保疗效;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注意药物稀释浓度计对肾脏的影响,按时检查尿液。

(2)患儿体温易波动,处感染因素外,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体温偏低或低温不升

(3)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与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与医生取得联系,病情严重者需专人护理。

2. 清除局部病灶:如脐炎、鹅口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早日愈合,防止感染蔓延扩散。

3. 保证营养供给:细心喂养。不能进食时可行鼻饲或通过静脉补充能量和水,必要时输注鲜血和血浆,以改善营养,增加抗病能力。

4. 密切观察病情:如患儿面色出现青灰、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提示脑膜炎的可能;如患儿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等应考虑感染性休克或DIC,应立即和医生取得联系。必要时专人护理。 5.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清洁卫生。 【出院指导】

1. 出院后根据医嘱嘱咐用药,不宜随便停药。

2. 出院时若有特殊问题存在应告诉家长具体护理方法,如脐炎应每日用3%双氧水清洗脐部,再涂5%聚维酮碘至脐部完全愈合。

3. 要观察患儿有无异常症状的发生,如精神症状有无欠佳、嗜睡、面色有无灰白或苍灰,肢端厥冷、皮肤发花等,若有应立即就诊。

4. 做好日常护理,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接触婴儿前洗手,避免患病者接触婴儿。

第九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概念】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因多为缺氧、产后伤,预后较差。临床表现为脑性尖叫、拒奶、呕吐、嗜睡或烦躁,肌张力增加或抽搐等症状,预后差的幸存者常有后遗症。 【评估要点】

1. 了解患儿母亲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有无缺氧或产伤的病史,患儿生后有无输入高渗液体或机械通气不当等。

2. 评估患儿出生后不久是否出现兴奋或抑制或兴奋与抑制交替的症状与体征,如烦躁、脑性尖叫、抽搐、呼吸增快或昏迷、肌张力低下、呼吸抑制等症状。评估前囟紧张与否。

3. 评估家长有无紧张、恐惧等。 【护理措施】

1. 保持安静,头肩抬高,防止出血加重,减少头部搬动,避免患儿烦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 颅内出血易出现硬肿症,必要时置入暖箱。缺氧可加重出血,应保证供氧。 3. 可滴入10%葡萄糖60~80ml/kg.d,满足基础代谢的需要,病情稳定后,现加喂糖水再喂奶。 4. 与感染患儿隔离。

5. 肢体瘫患者应保持功能位,病情稳定后加强功能锻炼。 【出院指导】

1. 加强早期对患儿视听触觉的干预。 2. 定期复查,一般出院后每月复查一次。

第十节

新生儿脐炎

【概念】

新生儿脐炎是指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 【评估要点】

1. 询问家长断脐方式、脐部护理方法、次数及使用药品、敷料等情况。 2. 评估脐部红肿,脐凹脓性渗液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情况及伴随症状。有无腹胀、腹肌紧张、腹部触痛、少吃、少哭、少动等。

3. 评估家长对该病病因、对小儿健康的影响、脐部护理方法的了解程度。 【护理措施】

1. 入院后在脐部护理及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脐部分泌物作培养和药敏。 2. 脐部护理

(1)轻症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涤后,再用5%聚维酮碘液消毒,一天2次。

(2)重症则辅以抗生素局部湿敷,常用红霉素或头孢唑啉。若有波动感应及时

切排。

(3)慢性肉芽肿可予以电灼或硝酸银烧灼。

(4)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脐部,沐浴后及时做脐部护理。 3. 观察病情 (1)监测体温

(2)观察脐部红肿、脓性分泌物好转与进展情况。

(3)如出现体温异常、少吃、少哭、少动等可能为败血症;腹胀、腹肌紧张、腹部触痛为腹膜炎。 【出院指导】

1. 脐部护理:护理前洗净双手,用3%双氧水清洗脐部再涂5%聚维酮碘溶液,如有脓液再涂百多邦软膏,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尿布不能遮盖脐部以防尿液污染。

2. 小的肉芽肿通过脐部护理科治愈,如久治不愈或肉芽肿比较大应每周或隔周去外科随访,必要时用10%硝酸银溶液涂擦或电灼、激光或手术切除。

第十一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概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及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评估要点】

1. 询问孕母产前产时身体情况及胎儿胎心胎动情况。

2. 评估患儿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及抽搐情况。 3. 评估家长对该病预后及后遗症的认知程度。 【护理措施】

1. 加强监护,控制感染:给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前囟张力及肌张力、抽搐等症状,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 早期康复干预:对疑有功能障碍者,将其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早期给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 3. 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病情,取得同意与配合。 【出院指导】

1. 加强出院后康复干预,加强视听感知觉、触觉训练。 2. 定期复查:一般每月复查一次。

3. 告知家长若发生抽搐应取平卧位,松开衣服,头偏向一侧并迅速送往医院。

第十二节

新生儿硬肿症

【概念】

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早产婴居多,严重感染、产伤、窒息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不吃、不哭、体温不升、广泛血管内凝血,甚至并发脑出血而死亡。 【评估要点】

1. 评估患儿胎龄、日龄、体重、分娩史记Apgar评分情况,患儿有无感染史,分娩时环境温度及生后保暖情况。 2. 评估患儿反应是否低下。

3. 评估全身硬肿范围及程度,注意有无心衰及脏器出血情况。

4. 评估家长育儿知识及保暖措施,对疾病认识及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 复温:切记过快,轻者可用温暖棉被包裹,置于24~26℃室温中,逐渐复温,身旁置热水袋;重者先放在26~28℃室温中,1小时候连包被置于27~28℃暖箱中,每1小时提高暖箱1℃,逐渐调温至30~32℃,使皮肤温度达到36℃左右。

2. 喂养:尽量喂牛乳或母乳,重者伴呕吐者,可暂时不喂奶。

3. 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体应加温至35℃左右。 4. 给氧:给充足的氧气吸入,利于棕色脂肪产热。 5. 药物治疗,预防感染。 【出院指导】

1. 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热量。

2. 注意保暖,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防止受凉,维持正常体温。 3. 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定期接种。

第十三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概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见于早产儿,目前认为与肠道发育不成熟,围产期缺氧、缺血、感染、高浓度配方奶等因素有关,以胃肠道缺血坏死及常并发肠穿孔为其特征,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估要点】

1. 了解围生期缺氧史,新生儿期感染史及喂养史。

2. 评估腹胀程度,听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对有围生期缺氧史,早期鼻饲史,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询问出现拒食、呕吐胆汁样物或腹胀时间。 3. 社会、心理,评估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和对患儿的关注程度,家庭经济情况。

4. 辅助检查大便潜血,腹部X先平片的改变。 【护理措施】

1. 监测体温:将患儿安置在适宜的床单元,根据检测的体温结果给予相应的处理,早产儿常表现体温不升,应注意保暖。

2. 减轻腹胀、、;如腹胀明显应立即禁食,行胃肠减压,做好胃肠减压护理。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 3. 密切观察病情

(1)当患者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等中毒性休克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应迅速补充有效循环量,改善微循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补充热量及营养。

(2)当发现有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如考虑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宣教。

(3)观察大便情况:仔细观察、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 臀部涂油膏等,减少大便对皮肤的刺激,保持臀部皮肤的完整性。

(4)观察呕吐情况:如患儿呕吐,头应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皮肤及床单元清洁。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

4. 补液护理:保持药物及液体进入,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合理安排药物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 饮食护理 (1)立即禁食。

(2)肠胀气明显者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3)回复喂养:从糖水开始,再用稀释奶,逐渐增加奶量与浓度。切忌喂奶过早,增奶过快,否则易复发或至病情恶化。禁食较久者在控制败血症的基础上,给予静脉高营养液。在调整饮食期间继续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 17

理。

6. 对疑有某种暴发流行有传染性的病因,短期内发生数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将患儿隔离,并对其余接触婴儿进行连续评估。

7. 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饮食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有关饮食控制的方法,急性期应严格禁食,恢复喂养后应循序渐进的进行,从稀到浓,从少到多,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奶方,有围生期窒息、感染、红细胞增多症、脐动脉插管、换血治疗的新生儿应延迟开奶。 【出院指导】

1. 知识宣教:提倡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2. 喂养指导:对极小的或患病早产儿应延迟数日或数周鼻饲喂养,并在数周的时间内缓慢增加肠道喂养,避免肌张力过高的配方奶喂养。

3. 异常情况观察:指导家长观察婴儿奶后的腹部及大便情况,如有不明原因的哭吵应考虑是否为腹痛引起的。如有拒奶、腹胀、呕吐、便血时及时就诊。 4. 预防细菌感染: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臀红。

第十四章

早产儿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密切观察早产儿病情变化,有无呼吸暂停。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 [护理措施]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

2、维持体温恒定。体重小于2000克者,置暖箱保暖。体重大于2000克在箱外保暖者,应给予戴帽保暖。暴露操作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3、在输液过程中,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巡回记录。

4、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吸允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间隙鼻饲喂养。

5、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教育] 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生活,指导父母冲调奶粉、沐浴、预防接种、门诊随访等,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上一篇: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下一篇:党组织关系转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