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的重难点

2022-07-11

第一篇:拼音教学的重难点

突破拼音教学难点的策略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的有效工具,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等要求。

迈入新世纪的大门,面对五彩缤纷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交流,就意味着落后。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因此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确、规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笔者从事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结合彝语及彝语区汉语方言特点,反思当前的汉语拼音教学,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方言环境的影响。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由于孩子在入学前在家庭、社会上听到的都是地道的彝语及汉语方言,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天长日久,其听觉神经就会对这种方言比较熟悉和固定。这对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势必造成很大的干扰。比如,彝语区汉语方言发音前后鼻韵分不清、声调混乱等不利特点,对学习拼音和普通话的消极影响就很严重。这是彝语区孩子学习汉语拼音最难跨越的一个障碍。

其次是汉语拼音本身的复杂性。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加上内容多而且枯燥,要在约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学会,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又要有一定的速度,对一年级新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再次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众所周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制能力弱。他们学习动机受兴趣支配,无意注意相对占优势。孩子们一入小学就要学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讲更是枯燥单调乏味。而留给一年级学生集中学习拼音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月。在这样短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这是件不容易的事。

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不高也是固有的不利因素。尽管我们的愿望是小学语文教师都像播音员一般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但事实是彝语区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发音不准,难以形成良好的示范,这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加之传统的拼音教学,把拼音教学和语言学习割裂开来,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无奈”,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依据上述实际情况,如何提高彝语区拼音教学的实效?笔者尝试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授其方法、引导参与、创设氛围等几个方面对汉语拼音教学作了如下一些探索和尝试。

策略

一、注重趣味性,以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持久的内驱力。由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和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易集中的心理特点,要求拼音教学要特别注意形象性和趣味性,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学习单韵母和声母就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进行“手舞足蹈”,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字母。如在学习声调和复韵母时可以组织“找朋友”游戏加以巩固,“拼音宝宝找朋友”把写了字的头饰带给学生,音乐一响,就去找相应的音节朋友,找到后两个站在一起大声读两遍,其他的同学跟读这些游戏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起来,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变化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激情,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在游戏中变得轻松和愉快,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氛围和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孔子又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方言区学生学拼音有难度,但不能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单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寓教于乐,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例如声母中形近的字母比较多,如“b—d 、p—q”等。低年级小学生特别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点,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手势或课堂上的实物进行演示,充分让他们展示自我,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智慧的火花四溅,在教学“b—d p—q”这两对最容易混淆的形近声母时,没想到学生的小小的脑袋里竟然闪现着那么多智慧的火花,小小的躯体里竟然蕴藏着那么丰富的表现力!他们用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与左右手掌配合,根据的圆形的不同位置表示“b-d p-q”。 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孩子们的表现欲就会得到完美的体现,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笔者还让学生自己编歌诀来辅助记忆。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于是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就出来了,如:斧子斧子fff,特别特别ttt,白云白云 ün ün ün ,月亮月亮 üe üe üe ,安家落户ɑn ɑn ɑn”。孩子们把顺口溜写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有的同学还画些花草,有的还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有的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从而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效率。

二、针对方言特点,切实突破发音关

在语文教学中,单单教学生学会知识还不够,最主要的还是教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利于学生终生学习。

彝语区方言常常前鼻韵和后鼻韵不分、第二声、第三声不分,如何高效地学习,突破这两个难点呢?笔者采取观察、比较等方法结合游戏进行教学:

观察法。教师先做发音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口形、舌位,体会发音方

法,并结合口腔图清晰讲解。让学生依照图解反复尝试体验。如教“an-ang”时,教师告诉学生“an”发音时,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关闭口腔通道,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从鼻腔冲出成声。舌尖顶上齿龈;口形较闭;音色:尖细清亮;发“ang”时,舌根抵软腭;口形较开;音色浑厚响亮。

比较法。 “an-ang”的比较发音,语音示范、手势配合为指导。发“an”时,左手掌平伸,右手顶着左手掌心手指根部,帮助学生形象认识发音器官的位置,发“ang”时,左手掌平伸,右手顶着左手腕部,帮助学生形象认识发音器官的位置。 “en-eng”“in-ing”等几组彝语区方言极易混淆的拼音都可采取反复比较区分的方法进行教学。

游戏法。“猜一猜”游戏训练学生,教师发“an、ang”两个拼音,让学生根据唇形的变化猜出是哪一个音。

绕口令。根据训练的要求,让学生练习“安全与昂首”绕口令,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舌头就灵活了,说普通话自然就流畅了。强化学生的发音方法,找准发音器官的位置。

三、创设拼音氛围,勤于练习,反复巩固

汉语拼音教学一直面临着“低年级学,中年级忘,高年级丢精光”的“回生”问题。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拼音并不能立竿见影,必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才能掌握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毕竟是抽象的,再加上方言区学生平常一般讲本地话,不经常使用普通话,要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回生现象,因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勤练。很多老师的方法也不错:有的用拼音字母布置教室,孩子们走进教室,就像进入了一个“拼音王国”;有的给可爱的小动物身上贴着拼音,有的在一朵朵小红花里面用拼音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让孩子们上完新课就会争着去找,去读„„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拼音和识字、阅读的关系极为密切。第一册教材集中学习了汉语拼音的二十三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声调和拼音方法,学会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随后会依靠汉语拼音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汉语拼音得到巩固。到了二年级汉语拼音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学生就能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识字,在以后各年级语文教材中,也都注意安排汉语拼音复习巩固,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让学生在利用汉语拼音识字、阅读的过程中,使所学的汉语拼音日臻熟练,把汉语拼音的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

彝语区汉语拼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在汉语拼音帮助下是能说好普通话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改进教学,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勤学,那么汉语拼音这种工具,就会成为学生手中的“金钥匙”,帮助学生尽早尽快的叩开语文殿堂的大门。同时,笔者期望广大彝语区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勤学苦练,当好良师,为彝家孩子学好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打造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

2.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拼音教学中重难点与易错点

一、音节的拼写规则:

﹙1﹚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y、w当成一个音素。

如:ia—ya ie—ye iao iou—yao you ian iang iong— yan yang yong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如果i和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即充当韵腹独立成为音节﹚,就在i和u前面加y和u,y和u不能算一个音素。 如:i in ing—yi yin ying u—wu 撮口呼韵ü独立成的音节则一律在前加y, ü上两点要去掉,加y后y不能算一个音素。 如: ü

üe üan ün—yu yue yuan yun 注:y和w不是声母,也不是辅音,只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daii—daiyi大衣

二省写

1 韵母iou uei uen的省写。

《汉语拼音方案》在“韵母表”后的说明中做了这样的规定,iou uei uen前面加辅音声母时,写成iu ui un。如x—iou—xiu修。若iou uei uen 独立成音节时,则改写成 you wei wen 2 ü跟n 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写两点,因为j q x不能跟合口呼韵母(u开头)相拼,j q x跟ü相拼时两点省去,避免混淆。 拼写规律

1、在教学ü上省略两点规律,就可用故事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小鱼儿很尊敬三位朋友j q x,每次见到它们都有礼貌的脱下帽子行礼。瞧,小鱼儿站到他们身边成了ju qu xu,j q x也不逊色,总是亲切的叫他ü.他们成了好朋友,齐拼ju qu xu。

2、有一天,小i要出去旅游,大y很乐意为她当向导(出示yi),她们走着走着,看见小ü在哭,大y心疼了,带上小ü一起去旅游,小ü高兴的擦干了眼泪跟后头(出示yu)。再出现顺口溜:小i去旅游,大y走前头,小ü擦干眼泪跟后头。

2.j q x 真希奇,见了a o e,小i 来联系。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生拼写时漏掉介音,如jia 写成ja . 而o e没什么用,只是为了顺口) ü与jqxy相拼规则

1 小ü真懂礼,见了jqx,就把墨镜取

小ü没父母,大y来帮助,小ü擦去泪,乐得笑呵呵

3、早晨,小ü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走进校门口,看见值勤的老师,他连忙脱下帽子,说声老师早,老师说小朋友早,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小ü听了一蹦一跳地进了教室。

4、“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脱帽敬个礼”,

5、“小u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

6、“小u碰见j、q、x,脱去帽子行个礼”“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面帽子就摘去”

7、“小u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

8、“小u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

游戏名称:火眼金睛

适用范围:音节的标调,特别是复韵母ui和iu的标调,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以及一些形近字。

游戏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卡片等。

游戏过程:

师出示标调有错误的音节。(标调可移动)。 师:在这些音节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

生齐:小小孙悟空,眼睛亮晶晶,快来找一找,问题在哪里?

请一位学生上来做孙悟空找一找。找对了,学生就说:“小眼睛亮亮亮。”找错了,就说:“小马虎没分清。”

第三篇:教学中的重难点的定义及其教学难点

1. 2.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要想攻克教学难点,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m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攀登,而泰山高1524m,一般的人都爬得上去,就是因为泰山开凿了一般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可见,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 相对于形成重点的三个方面,重点可分为知识重点、育人重点和问题重点。而按重点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点分为全书重点、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还有课时重点。全书重点一般是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是重点的最高层次,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就是高中数学的重点,这是由于“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之中,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支撑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是贯穿于全章节或单元的主干知识、技能与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如全书重点大,属于中等层次;课时重点是指课堂教学时的重点。课时重点可以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也可以不是。如,对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教学时就会专门拿一节补救课(或称为纠错课)来解决。这时如何消除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即课时重点,但问题解决后,若它在后面的学习中又不起支撑和奠基作用,则它就不再是重点了。对这类只限于该节课的重点(一旦该节课学习结束后它就不再是重点了),我们称其为“暂时重点”。

数学教学重点(简称为“数学重点” )是由其在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育人系统(又可称为数学德育系统或数学文化教育系统)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决定的。它是数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精神和方法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数学重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和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后继学习的基础性和育人性。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全书重点层次最高,它主导着整个数学教学;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次之,它只主导本章节与单元教学,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是最低层次的重点。由此可知,不同层次的重点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与特性。全书重点和章节重点在本书、全章节或单元的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贯穿于全书或该章节或单元教学的始终,具有持续的稳定性。而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则具有暂时性,它的地位和作用只限于该节课本身。

“数学重点”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对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即重点在教学中应具有突出的地位。教学设计时不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交流讨论与巩固练习等),学生练习题的设计都应围绕重点进行。例如,对重点内容练习的设计,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要有单项练习还要有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对重点内容的巩固、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2. 教学难点的意义与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该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

在教学中,难点如果属于第一种,教学中则应通过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得以突破;若属于第二种教学中则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用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数学归纳法原理”就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教学时教师可列举多米诺骨牌试验、放鞭炮等实例,将抽象的归纳法原理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看得见,从而可帮助学生突破、化解归纳法原理理解的难点;如果难点属于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如果难点属于第四种,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因此,突破难点,关键在于对造成难点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找准了,对症下药就不难了。

3.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不同的性质。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难点内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难点的暂时性。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学生(一般学校)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学校)就可能不是难点,这就是难点的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如暂时重点)。它并不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它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于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如,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整合的思想、划归转化的思想等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是一直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又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内容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而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三角函数中的二倍角余弦公式及其变形的运用就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方面它是三角函数式变换中起着支撑作用的重要公式,在高考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因此它是三角函数部分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它的变形较多,运用的灵活性较大,而且还要众多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掌握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它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二、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种方法:地位作用分析法、课题分析法、例习题推断法、理论分析法(学习心理学原理分析)、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根据重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例如,“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在各种函数的研究中都会涉及到,而且它也是比较函数值大小、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以及证明不等式等的重要工具,所以,尽管大纲和考纲都只把它列为了解层次,但由其在函数的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地位作用可知,它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基本函数的图像,它既是初等数学中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向量,由于其具有数与形的双重特征,利用它处理数学中许多问题,如长度、角度、平行和垂直等问题比传统方法更快捷、方便和有效,从而它是数学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重点都是根据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确定的。

2、课题分析法

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反函数的概念,“大纲”和“考纲”都只要求了解,因此,它不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但在学习“反函数的概念”一节课时,由于本节的标题就是“反函数的概念”,所以,“反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就是本节课的课时重点。教学时为了突出理解反函数概念这一重点,可根据反函数概念的内涵特征把它分解为四个学习目标(反函数概念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能举例说明反函数存在的条件;知道反函数与原来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能说出求反函数的步骤;能正确地求出一个函数的反函数。这四个学习目标达到了,对反函数的概念也就真正理解了,从而本节课的重点也就突出了。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却把“求反函数的步骤”确定为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只局限于工具性理解,不能上升到关系性理解,进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导致求解反函数问题时经常出错,双基教学不扎实。

3、例习题分析法

重点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习题的安排和配制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下)§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教材在推导了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后,安排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倒用公式(例3),一个是顺用公式和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关系解题(例6).随后的课堂练习和习题分别配有大小共18个顺用、逆用和变用公式的习题.在复习参考题四中又有四个顺用和逆用公式解题的习题.教材这样配备例习题的目的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但要能推导公式,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形成熟练运用公式解题的技能,提高运用公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能力,达到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目的。从例习题的配备的数量、层次分析可以看出“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重要性,这就说明了“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4、理论分析法

这是指根据数学学习理论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数学学习理论,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意义,才能真正感悟和体会到数学的精髓和实质,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本身和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所以,概念教学和公式定理法则教学的第一节课都应把对概念涵义的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结构特征以及相互联系作为教学重点。例如,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而只是机械的运用两个步骤证明数学题,是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魅力和作用的。只有对数学归纳原理真正理解后,才会发出“数学归纳法只用有限的两步就解决了无穷步的验证问题,真是太奇妙了!”的感慨。因此,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就不是真正掌握了数学归纳法。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就理应确定为教学重点。

5、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教学难点。具体可根据难点形成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确定。例如,集合就是高一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由于集合为原始概念,它不是由已有的其它概念来定义的,因此学生头脑中没有可帮助其理解集合的已有概念,从而造成学生不易理解集合概念;二是集合涉及的知识面广,它涉及到所有初中数学知识,而许多初中数学知识学生已经生疏和遗忘;三是集合有关的新概念及相应新符号和术语较多,这些新概念、新符号还容易混淆,学生接受和理解都较困难。所以,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就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确定教学重难点除了掌握以上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否则即使掌握了以上方法也不一定能准确准定教学重点。例如,有些教师都把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或“数学归纳法的概念”。这里的错误是把数学中概念的“定义”和“名称”混淆。定义是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概括,它是对数学概念而言的。名称则是数学事实(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思想、方法、规律等)的名字或称呼。例如,“圆”是圆这一概念的名称,而“圆是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这一概念的定义,它是对“圆”的本质属性:“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概括。数学归纳法不是一个数学概念,而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的名称。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的说明。教材中明确指出:“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而方法的教学属于规则学习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它与概念学习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学中对这种知识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也就迥然不同。由于对概念的涵义没有弄清,因此,导致在谈如何突出重点时有的老师就这样说:“本节课突出重点的方法为,认真分析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剖析清楚其内涵与外延并对关键词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垂直于弦的直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都分析的很透彻,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在探究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言,还能起到对学生科学教育。教学重难点分的清楚、透彻,做到重难点分清,讲课时,才能有侧重点,有的放矢,学生掌握起来也容易接受。

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两种新的判定方法,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平行线两种的判定方法及推理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正确的书写出推理过程。

第五篇:圆锥曲线的教学重难点

圆锥曲线与方程重难点分析

用一个不垂直于圆锥的轴的平面截圆锥,当截面与圆锥的轴夹角不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截口曲线,他们分别是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我们通常把园、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研究圆锥曲线就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探究圆锥曲线几何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它们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们的简单性质,并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1) 圆锥曲线

① 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

用。

② 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③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④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⑤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 曲线和方程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1) 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a,b,c,e,p五个参数的求解。

(2)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应用。

(3) 动点轨迹方程或轨迹图形。

(4) 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的关系问题。

(5)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参数或参数范围问题也是学生遇到的难点。

【注意的问题】

(1) 重视定义,这是学好圆锥曲线最重要的思想方法;重视数形结合,既熟练掌握方程

组理论,又关注图形的几何性质。

(2) 着力抓好运算关,提高运算与变形的能力,解析几何问题一般涉及的变量多,计算

量大,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出来以后,往往因为计算不过关导致半途而废,因此要寻求合理的运算方案,探究简化运算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提高运算能力。

(3) 突出主体内容,要紧紧围绕解析几何的两大任务来学习:一是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

方程,其中待定系数法是重要方法;二是通过方程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往往通过数形结合来体现,应引起重视。

(4) 重视对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归纳提炼,达到优化解题

思维、简化解题过程的效果。

(5)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研究是通

过它们的方程展开的,这体现了解析几何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特点,也就是坐标法,这一思想应该贯穿于整个解析几何的教学当中。坐标法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重复,通过坐标法,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

上一篇:汽车销售人员须知下一篇:汽车销售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