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中的作用

2023-05-07

第一篇:游戏在幼儿园中的作用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伟大作用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游戏是智慧的体现,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学习与人交往,动手操作来获得学习经验,真正地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观察者和创设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3-6岁幼儿处于智力萌发时期,对周围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美好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幼儿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都是在游戏着,即使吃饭、睡觉,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着,可见,游戏是幼儿自主而快乐的活动。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能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假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并从中获取经验,健康成长。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甚至对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特别是体育游戏和户外的体能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各系统的发育,也通过体育游戏的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比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奔跑,跳跃,攀爬、钻等让大肌肉动作和多种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其协调性,灵敏度和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在摆弄、操作各种物品材料的游戏中,小肌肉动作和技能的获得了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其他各方面甚至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幼儿期是奠定其智力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操作物品材料,感受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进而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能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概念。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激发他们思考,从而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加以组合,寻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通过玩练习各种本领,比如折纸、穿珠子、骑车、拼图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游戏中交流的需要,幼儿有许多运用语言的机会,从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人语言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3.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幼儿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放松的实现自己的愿望,自然的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物体操作材料,大胆创造,创造的欲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愉快。

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情感,适当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来学习对冲突或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学会放松的技巧,解决情感上的冲突和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害怕打针的幼儿可以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护士给娃娃打针来克服由真正的经历所带来的害怕感;当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用游戏化的场景引导他,孩子改进的效果要好很多。

4.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成员必须自觉遵守集体的规则,学会一些社会行为。如轮流、合作、分享和互相帮助,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习并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孩子在合作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进行协商,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在考虑和接纳他人的观点中学会互相尊重和照顾,从而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过渡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学习社会文化,习得社会行为,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获得自信和满足。它是幼儿的一种独特的,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行为。正是由于游戏这种幼儿个体内在动机激发的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使他们认识世界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组织策略。

1.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

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在

游戏中孩子们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愿参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人,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成长所具有的价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创设者、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伙伴参与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其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孩子们也更愿意与教师亲近,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告诉教师,有利于教师结合幼儿的个体性格以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他们的游戏内容,使得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第一,要善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各方面先进入角色之中,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小朋友吸引过来。

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尊重并且认可他们的发现,多地鼓励、肯定幼儿的活动,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地以角色的身份将其引入游戏之中,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玩耍、学习。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选取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与知识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游戏的选取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思考,反复斟酌,选取难易适中,幼儿能够接受的游戏,同时根据幼儿接受情况适时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活动来进行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模仿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生活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丰富活动的趣味性。

3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情景

3.1激发学习兴趣时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口述,学生被动听讲,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适合幼儿教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是幼儿阶段的显著特点。游戏教学模式在空间环境的布置上,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道具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交流方式上,游戏中的交流是平等的,幼儿没有心理压力,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辨识水果游戏过程中,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味道不同的水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真实性时应用

年龄小的孩子对生活处处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可能带着所有孩子到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去认知,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课堂上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能增加教学的真实性,解答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雪为什么会融化?针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应用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是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一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以幼儿教学中常见的积木游戏为例,指导孩子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样子摆放无形中遏制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引导为主,允许不同事物的存在,为孩子将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打下基础。

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幼儿在常识认知方面大有裨益,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都应科学、合理,从幼儿阶段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5,32(12):99-100.

[2]薛芳.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3]曾丽华.浅析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15(9):144-145.

第二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教育具有明显的年龄和阶段性特点,利用其天性喜好游戏的特征,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游戏教育,抓住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游戏是幼儿童心的体现。在家庭游戏中,幼儿认识了家庭成员,协调了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游戏中,幼儿开始与同学、老师交流,开始认识新事物、接触社会。游戏中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是一种活动。活动的规则性、互动性、集体性是游戏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幼儿在一定游戏规则的制约下,通过角色的扮演、情感的体会,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共同完成游戏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在不断的巩固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达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目标;通过互动交流,加深体验教育,实现角色互换,养成小朋友参与社会社会角色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集体参与,把幼儿从单一的家庭小范围引向一定规模的班级集体甚至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增加幼儿的集体意识。游戏的活动性特点,能培养小朋友的语言交流能力、相互交往能力,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参与、沟通、协调能力。现在的小朋友家长管的比较多,孩子独立活动的能力不足,适应社会、集体的意识相对较差,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能让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增强交流的自信,引导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品尝交流的乐趣,从主动接纳游戏活动开始,接纳游戏伙伴,实现主动交流的目的。

第三篇:游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淅川县教体局幼儿园庞文彬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数学教师,我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旧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将数学教学与游戏、运动结合起来,幼儿园的数学课堂一定充满生命的活力。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普遍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活动的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因此,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就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活动中学数学。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效果更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为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所以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很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除了希望老师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外,更关注的

1 是幼儿的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是幼儿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有时,我还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所吃剩下的部分饼干像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像游戏卡、像月亮,像小鸟等。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这样不仅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脑筋的习惯,也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来说,注意力更是难以集中。有一次,刚上中班的小外甥在我家里看动画片,他妈妈来接他回家,这时,小外甥正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西游记》呢,我一连喊了他几声,他都没有觉察。这说明,年龄小的幼儿不是不能相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将认识颜色和巩固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利用充足的教具,使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复习效果特别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

2 原因,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 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5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5下” 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五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跟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结合“远近”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请你跳过来》等。

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

3 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这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到探究数学。

第四篇: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数学教师,我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旧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将数学教学与游戏、运动结合起来,幼儿园的数学课堂一定充满生命的活力。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普遍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活动的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因此,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就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活动中学数学。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效果更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为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所以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很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除了希望老师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外,更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是幼儿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1

因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有时,我还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所吃剩下的部分饼干像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像游戏卡、像月亮,像小鸟等。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这样不仅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脑筋的习惯,也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来说,注意力更是难以集中。有一次,刚上中班的小外甥在我家里看动画片,他妈妈来接他回家,这时,小外甥正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西游记》呢,我一连喊了他几声,他都没有觉察。这说明,年龄小的幼儿不是不能相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将认识颜色和巩固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利用充足的教具,使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复习效果特别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 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

2

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5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5下” 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五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跟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结合“远近”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请你跳过来》等。

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这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到探究数学。

第五篇:浅议棋类游戏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科技幼儿园沈珏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游戏首先使孩子感到好奇、愉悦,而这种感觉,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理解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幼儿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甚或在成人的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就是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就是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补充新的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知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情绪愉快、态度积极、兴致极高、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体验成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体验上的共鸣,产生与道德行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产生肯定性、积极性的情绪,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

一、在下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下棋是一种手脑并用的益智类活动,幼儿学棋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发展,而且还能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棋局的千变万化,又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心理,只要老师引导得当,下棋必将成为开发孩子潜能的极佳工具。中班的时候,幼儿对益智类的游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班级适时的添加了一些棋类,如飞行棋、跳棋、五子棋、围棋等等。 起初,教孩子们学习下棋时,还有点担心,怕幼儿兴趣不大,会是三两天的新鲜劲,然后不了了之。可是现在一个学期下来了,幼儿的兴趣还是日益聚增,,到了大班以后,孩子对五子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级了涌现出众多的小棋迷。在区域活动中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在聚精会神的下棋,还能听到我赢了的欢呼声。但有时我也会听到一些和谐的声音。--------我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我问道:“我们在下棋的时候有哪些规则?”“如果大家觉得原来的规则不好,我们可以改变它。你们觉得应该有哪些规则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议论起来:“不用争抢谁先走,可以用黑白配的方式。”也可以规定谁赢谁先走,或规定输者先走,“下飞行棋的时候可以掷到“5”也能 出飞机场„„”

我又继续追问:“如果大家都想下这个棋,该怎么办?”

孩子们这下说出了很多办法:“可以轮流下各种不同的棋。”“我们可以轮流玩,互相谦让。”“还可以两个两个一起玩。”“我们还可以用抽签的方法,抽到谁就谁玩。”

这就是孩子们自己的规则。原以为只有教师能做的事,竟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轻松的谈话中完成。我也体会到尊重幼儿应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应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同时,通过教育使孩子懂得了 任何棋类活动都是有规则的,只有在规则范围内的活动,才是公平的。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制定。做到孩子们都满意和认可的规则。在之后的下棋过程中,发现孩子们争抢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少了很多。幼儿的规则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孩子们不仅要求自己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和提醒一些规则意识较差的孩子去引导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在棋类活动中幼儿乱跑乱串、乱抢材料的现象消失了,行为逐渐变得规范、有条理了。幼儿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能够友好协商、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了自觉执行规则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下棋活动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幼儿在和谐、有序的活动中,各种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在下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诚实品质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幼儿是人生的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有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所以我们肩负着幼儿诚实教育的重任,因此幼儿诚实教育,是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次自由活动下棋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小朋友们都在三五成群的下棋玩,我也参与到嘉嘉和豪豪他们的活动中,今天他们是在玩五子棋,眼看着豪豪就要输了,这时正好有小朋友和嘉嘉说话,豪豪趁嘉嘉不注意,就把棋盘上的黑子和白子调换了一下,这情景却给我和旁观的孩子看见了,马上有小朋友对我说“老师豪豪耍赖”可豪豪听了却一口否认说没有,同伴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活动结束后,我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吕元膺,他非常喜欢下棋,他请了一个部下专门陪他下棋。有一次,吕元膺正和部下下棋时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放下棋子离开了,那位棋友趁机挪动了一颗棋子,导致吕元膺回来的时候输掉棋子。其实吕元膺早就看出来,他只是没有说破而已,那位部下以为吕元膺没有发现,不料不久后,他就被吕元膺辞退了,让他另谋生路。有些人认为吕元膺未免太小题大做,挪动棋子其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有人认为吕元膺太小气,输了棋子就报复他人;也有人支持吕元膺,考察一个人就得从小事着眼。故事讲完以后,我请小朋友开展了讨论,虽然有些孩子对这个故事还有点似懂非懂,但孩子还是明白了那个棋友的行为是不好的,是不诚实的表现,这时我把眼光转到了豪豪的身上,只见他脸红红的,慢慢的站了起来,低着头,小声的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不这样了”。我笑着对他说,你真棒,希望你

以后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好吗?他用力的点了点头。我为豪豪现在的表现鼓掌,小朋友也跟着我鼓起掌来

三、在下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关系到其一生成败与否,快乐与否的基础。棋类活动很像人生的模拟,有时逆水行舟,有时一帆风顺。即使一次或几次输了,没事,找出不足,下次还可以东山再起。如今的独生子女往往平时被家长娇生惯养,缺少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修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不,我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和同伴玩棋输了几次之后就嚷嚷着再也不玩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老是输,没劲”我又问:“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吗?”有了输棋的经历,有的幼儿从开始的懊丧,哭泣到逐渐适应,对失败的承受力和对挫折的自制力不断增强。总之下棋对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十分有利。

中国自古就有用“琴棋书画”来评价一个人的修养。教育幼儿懂得下棋的要求及规则,“落棋无悔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使幼儿树立良好的棋风和棋德。培养幼儿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要树立必胜的信念,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次下棋,还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游戏,很需要动脑筋的。飞行棋相对比较简单,孩子们一学就会了。而五子棋虽然规则也很简单,排成5个就行,但在下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观察、动脑,两个人是在斗智的。每次棋子的走法都不同,但孩子们还是喜欢这种动脑的游戏的,而在这过程中,对孩子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一种锻炼。

再次,下棋是一种相对比较安静,需要专注的游戏。有些孩子,以前一到课间活动的时候,就喜欢在教室四处跑,但下棋之后,却能够安坐下来。因此对于那些缺乏耐心、坐不住的孩子来说,下棋也是一种可以训练其安静、培养注意力的途径。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然而如何下好一盘棋,如何赢一盘棋,是一门高深,复杂,微妙的艺术,少则15分钟,多达半小时以上,再这段时间里每位幼儿必须市全神贯注的,安静的,专心的。自从迷上下棋后,班级里的“活跃分子”安静多了。有时活动时,他们还会小声阻止同伴的说笑打闹。同时个别幼儿还表现出以往少有的克服困难的毅力。老师们经常风趣地说:“下棋还能治好‘多动症’呢!”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善于抓住锲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

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上一篇:银行业务收费自查报告下一篇:银行员工纪律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