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绿色建筑标准

2022-08-09

第一篇:福建省绿色建筑标准

福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 2

“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节约建筑能耗和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省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题,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编制本专项规划。

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福建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4范,围绕绿色住宅小区、绿色保障性住房、绿色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路灯节能改造、村镇太阳能应用和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八个方面开展示范, 累计示范面积1950万m2,完成投资460亿元。建成福建省绿色与低能耗建筑综合示范楼等一批高水平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完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厦门、莆田、龙岩等地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容积率奖励等方面对绿色建筑项目赋予优惠政策。出台加强绿色建筑管理系列文件,发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评价等技术标准,建立绿色建筑规划审查、设计专篇、施工图审查等三项基本制度。

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成效明显。发布福建省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等应用技术规程,大力推广应用地表水地源热泵技术。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财政部、住建部示范市县9个,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15亿元,其中福州、武平、连城、华安、永安、将乐于2015年通过示范验收。建成福州东部新城办公楼、贵安新天地等一批成规模、有影响的地源热泵示范项目。完成省建科院闽候铁岭办公楼等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示范工程9 个,装机容量9MWp,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434万元。累计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016万m2,其中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690万m

2、地源热泵建筑应用303万m2,超额完成十二五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3000万m2的目标。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突破。编制发布福建省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技术标准。2012年启动三明、南平、宁德- 6模拟优化设计等十大类节能技术;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备案工作,加气混凝土砌块等401项节能材料得到规模化应用。

6.宣传培训得到加强。举办2011年全国绿色建筑工作交流会、第四届热带及亚热带绿色建筑联盟大会,连续举办四届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发布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536项。开展同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活动,推进国际合作。召开全省绿色公共建筑现场观摩会、建筑信息模型研讨会,在福建日报刊登绿色建筑专版,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不定期举办了多场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达2万多人。

(二)主要存在问题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建筑能效提升、绿色建筑发展任务艰巨,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除福州、厦门外,其余地市绿色建筑在人才、技术、政策扶持、工程示范、产业培育方面比较薄弱。

二是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进展较慢,省、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市未启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氛围还未形成。

三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建设工程各方主体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8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设计阶段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和运营阶段降低建筑能耗并重,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总目标:到2020年,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5亿m2,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00万m2,节约标准煤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76万吨。具体目标:

1.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新颁布的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贯彻落实省政府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七条措施;总结“十二五”示范经验,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

2.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和评价标准,实现低星普及化、高星示范化。到2020年,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增绿色建筑1.5亿m2。

3.培育绿色节能产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厦门创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推动福州、泉州成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推广建筑节能产品和绿色建材,促进节能门窗、节能墙体材料、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LED照明等绿色产业发展。

4.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到2020年,基本- 10能系统和建筑外窗。2016年,率先启动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高校医院及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办公建筑示范改造,推动福州、厦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国家试点工作。到2020年,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00万m2。

4.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福建省太阳能、风能、海水源、污水源、生物质能等建筑应用可行性研究。鼓励新建建筑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条件、适用类型、应用规模专项论证,对具备应用条件的项目应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研究不同建筑类型、不同用户类型等建筑项目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形式和运营维护机制,在医院病房、酒店、学校宿舍和农村住宅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广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技术,鼓励住宅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支持太阳能光电应用新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降低太阳能光电上网转换或蓄电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实现太阳能光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在沿江、邻河、近海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应用地表水地源热泵技术,解决采暖、制冷的部分需求。

(二)加快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1.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范围。加快绿色建筑常态化、普及化发展,除“四类项目”继续按绿色建筑标准规划建设外,其他建筑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实施。到2017年,福州、厦门市辖区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到2018年,其它设区市市辖区新- 12

(三)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

1. 完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深入我省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以被动式技术为主、主动式技术为辅,本土化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推广天然采光与照明系统结合、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结合、遮阳与建筑构件结合、景观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结合等具有福建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

2.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编制《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建筑节能相关标准,逐步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编制《福建省绿色建筑施工验收规范》、《福建省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修订《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等绿色建筑相关标准,逐步将一些常规、适宜的评价指标或技术列为控制项和强制性条文,强化对绿色建筑项目的把控。编制《福建省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设计标准》、《福建省节能门窗系统定额标准》等促进适宜性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应用的标准,因地制宜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与计价体系,及时发布投资估算概算指标、造价指数。

(四)推广绿色建材,培育节能产业

1.加快发展绿色建材。贯彻执行《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加快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重点推广预拌砂浆、自保温墙体、节能门窗,优先选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加强绿色建筑适宜性技术和产品推广,适时发布产品目录。探索建立绿色建材标识制度,开展评价- 142.加快关键技术研究。结合试点项目和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组织开展BIM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建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应用体系,完善部品部件模型族库,提升标准化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提高基于BIM的模拟分析水平,提升绿色建筑在通风、日照、噪声、节能方面的分析和优化能力。

3.建立应用标准体系。根据国家BIM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编制适合福建省实际的技术应用、协同设计、数据传递、交付验收等技术标准、应用指南或导则。制定满足BIM应用的招投和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基于BIM的城市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对现有二维城建档案和数据库数据的整理和挖掘,逐步实现向BIM档案转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县(区)政府是绿色建筑行动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要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节能考核重要内容。将绿色建筑行动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评选相结合,在“鲁班奖”、“广厦奖”、“华夏奖”等评优活动中,优先推荐绿色建筑项目。

(二)强化法制建设

认真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组织赴江苏、浙江开展立法- 16

第二篇: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 中 小】 2010-09-01 11:12:43

来源: 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是需要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给与监督和指导,这势必会增加部分管理成本,或咨询费用,虽然良好的节能设计会对最终的运行维护带来较大的利益空间,但一般的开发商是无法分享到这部分利益的。增加的部分成本既然无法从后期的运行中回收,那就只有在一次性的销售中消化。当然对于那些真正具有高品质的绿色建筑,购买者肯定会受益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开发商能够从开发真正的绿色建筑中获益时,市场才可能形成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转型。

在这方面,美国的LEED做得比较成功。美国人现在研究的,不仅仅是LEED本身怎么再去完善,还包括怎么改变资本市场的评估方法,让LEED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大家可以去查阅LEED的资料,他的很多公开的资料都在讲一个问题:LEED认证不一定会带来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通常会在一定的额度内),即使增加,也会通过他们的房产估值这个环节,将通过LEED认证的建筑的价值给与更高的价值评估,也就是说,同样的建筑,有LEED认证的会比没有LEED认证的更值钱。开发商当然有积极性去获得这个认证。不过,LEED认证这样的地位的得来,与它长久以来保持自己的市场开放性和公正性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问题是住户如何受益?

绿色建筑当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这话说起来容易,可目前老百姓关注更多的是什么呢?绿色建筑只有让最终的消费者体会到好处时,才会真正的接受它,进而形成需求,促使发展商按照某个标准开发更多的绿色建筑,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终端用户关注的,最直接的当然是买房时候的成本效益比,不是说房价越便宜越好,也不是说越贵越好,而是最符合"我"的需求最好:住着安全、方便、舒适、健康。另一方面,也是绿色建筑目前最容易打动老百姓的地方,就是节能。目前普通百姓对建筑能耗的理解还不深,但这正是绿色建筑较为本质的一个特征,可以通过"节能",慢慢的让老百姓接受"绿色"这个概念。 第三个问题是绿色建筑相关的产业链如何受益?

比如材料供应商、产品供应商,甚至设计院,从我们公司的作绿色建筑的一些项目经验来看,要实现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协调,这其中就包括开发商、产品供应商、和设计院。在这方面,LEED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制定LEED标准的人员中,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其中各个行业协会起了较大的作用。而我们国家目前的标准太多学术研究的东西,市场化方面,或者说运行机制方面考虑的还是不够。

以上几个问题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我谈谈对绿色建筑评估、认证的一些肤浅的理解和认识,其实更多的是提出了一些疑问:

1、绿色建筑评估、认证的实质(以LEED为例)

如何评价一个评价标准?大而全就好么?越准确越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于绿色建筑是什么这个概念问题都争论了很久,始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概念含义太广,很难把握,往往顾此失彼。直到去年仇部长的发言,将这个概念作了很好的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四节一环保",目前6.1颁布实施的这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这个风格:他甚至没有一个权重体系。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他的不足,相反为他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铺垫。我记得去年10月份有一家开发商就用这套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自评。也就是说,评价本身已经变成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通过评价来指导设计、保证施工品质。 (1) 全生命周期的评价(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

由于绿色建筑的实现需要从很早的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入手,直到建筑运行一年以后看实际的运行效果,因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一个过程管理,而不是最终的一个标签而已,另一方面,他还体现在对建筑物全年能耗模拟的重视上,LEED规定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和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在新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有所体现。但在价值评估方面还不是很具体。 (2)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过程

所以绿色建筑评价更多的体现为一个质量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刚才讲的过程管理。对于做绿色建筑评价的第三方咨询机构而言,这是其工作中工作量最大部分。不仅要求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过程绿色节能部分工作的监督和落实,还要求对产品性能、调试、运行维护计划等进行密切的跟踪,甚至要求去现场察看。这部分在LEED中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施工期间的室内空气品质管理,水土保持及泥沙淤积控制等得分点,都要求现场的照片作为证明文件的一部分。 (3) 整合设计(Integrated Design)的过程

在我们的项目中,整合设计的思想贯穿始终。也就是说,评估除了在最终的认证,给与绿色的牌子以外,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具体地说,就是不断和设计院的建筑师、工程师,甲方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对设计院的方案进行在采光、照明、通风、围护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否定和肯定。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对于真正热爱绿色建筑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想象力的过程。

(4) 一套证明(Verification System)系统

LEED关注点并不完全在于分数,而是如何证明在实践中确实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所以,LEED体系的最终的认证,特别看重这些证明文件,比如施工现场的照片、体现整合设计的设计研讨会现场照片,对于屋顶花园,不仅需要设计图纸,详细的面积计算比例,还需要实物照片;对于能源消耗,需要能源模拟的计算报告书,生命周期的价值评估报告,以体现节能技术的效果,只有这些材料齐备,才能获得节能那个得分点的分值。当然,USGBC(LEED认证实际的执行机构)不会一个一个得分点全部看过,他采取的方式是抽查部分容易出问题的得分点进行非常详细的检查。

这个工作,对于咨询或认证机构而言,往往是枯燥而乏味的,而且,这些证明材料的收集几乎涵盖了开发商、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甚至物业管理每一个与项目相关的每一个专业工程师,其沟通的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5) 市场推动(Market Promotion)原则

客户价值!客户价值!!这就回到我最初的发言,也是任何评估体系生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到底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而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动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可以说,目前这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一个政治任务,因而我们今天的沙龙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评价体系的市场运行机制上,而不要放在内容和结构上,其实在内容和结构方面,这个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LEED,但LEED的成功并不在于它的内容有多么严谨、结构有多么完善,而在于它以市场为中心的开放性原则!这才是LEED获得世界范围内成功的核心因素。

2、LEED成功的原因

接下来我想花几分钟的时间简单说说我个人对LEED这套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遭受过大量批评,但依然大受欢迎的原因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1) 传播机制

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肯定有特别深的感触,在google上搜索LEED,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搜索出很多的结果。LEED可以在网上注册项目和会员,在网上提交认证材料,他的Rating

System电子版都是向社会公开的,甚至他的一些得分点的审核也是通过公开招募专家来完成的。LEED首先让大家都谈论他,而后大家自然都会去应用它。反观国内的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之后,就出版正式的标准了,前几天刚买到,没有正式的电子版,topenergy论坛一向反应很快,不过这次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影印版出来。这主要限制了人们对他的了解的途径。 (2) 评价机制(Assessment System)透明公正

LEED的得分点所引用的标准很明确,采用清单(Check List)的形式,很容易上手。其评价过程也是透明公开的,这保证了LEED的声誉。虽然目前国内一些项目在LEED认证上采用了一些手段,为了认证而认证,USGBC对国人的这种炒作的心态也没有办法。橘生淮南则为枳,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了。 (3) 层次性(Understanding Hierarchy)

宣传普及工作做的很好,易于入门,上手。Reference Guide的操作性很强。 (4) 强调实践性(Practice)

承认自身的不完善,但更强调其操作性。

(5) 电子化(Electronics)、网络化(Web Based Service)

易于传播,复制,为人引用、讨论。

(6) 基础资料获取(Data Access)

网络传播,基础资料免费。

(说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

第三篇: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 韩继红 曾捷 杨建荣 方天 培汪维 王静霞 秦佑国 毛志兵 马眷荣 陈立 叶青 徐文龙 林海燕 郎四维 程志军 安宇 张蓓红 范宏武 王玮华 林波荣 赵平 于震平 郭兴芳 涂英时 刘景立

目 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基本要求……………………………………………………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3 4住宅建筑………………………………………………………5 4.1节地与室外环境……………………………………………5 4.2节能与能源利用……………………………………………6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 4.5室内环境质量………………………………………………9 4.6运营管理……………………………………………………11 5公共建筑………………………………………………………12 5.1节地与室外环境……………………………………………1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13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4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5 5.5室内环境质量………………………………………………16 5.6运营管理……………………………………………………17

1总 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1.0.3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评价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

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5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

3基本规定

3.1基本要求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3.1.2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应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并提交相应分析报告。

3.1.4申请评价方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与施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关文档。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

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绿色建筑应满足本标准第4章住宅建筑或第5章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3.2.2-

1、表3.2.2-2确定。

等级

★ ★★ ★★★

等 级

★ ★★ ★★★

表3.2.2-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一般项数(共40项)

优选项数

节地与 节能与 节水与水 节材与材 室内环 运营

(共9项)

室外环境 能源利用 资源利用 料资源利用 境质量 管理 (共8项) (共6项) (共6项) (共7项) (共6项) (共7项)

- 4 2 3 3 2 4

5 3 4 4 3 5 3 6 4 5 5 4 6 5

表3.2.2-2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一般项数(共43项)

节地与室 节能与能 节水与水 节材与材 室内环 运营 优选项数 外环境 源利用 资源利用 料资源利用 境质量 管理 (共14项) (共6项) (共10项) (共6项) (共8项) (共6项) (共7项)

3 4 3 5 3 4

4 6 4 6 4 5 6 5 8 5 7 5 6 10

当本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3.2.3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

4住宅建筑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 m

2、多层不高于28 m

2、中高层不高于24 m

2、高层不高于15 m2。

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lm2。 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 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4.1.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4.1.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优选项

4.1.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1.18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4.2.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一般项

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4.2.6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

4.2.8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优选项

4.2.10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4.2.11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4.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3.3采用节水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4.3.4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项

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4.3.8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4.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4.3.10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畜及利用方案。 4.3.1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优选项

4.3.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4.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4.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一般项

4.4.3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4.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4.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4.4.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4.4.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4.4.9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优选项

4.4.10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4.4.11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4.5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4.5.1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4.5.2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

4.5.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ri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

4.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 4。5.5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

4.5.6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4.5.7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

4.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4.5.9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4.5.10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4.5.1l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优选项

4.5.12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4.6运营管理 控制项

4.6.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4.6.2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4.6.3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4.6.4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 一般项

4.6.5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4.6.6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

4.6.7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6.8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4.6.9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6.10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 4·6.1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优选项

4·6·12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5公共建筑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5.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5.1.6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5.1.7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5.1.8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5.1·9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5.1·10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11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问。 优选项

5.1.12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5.1.13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5.1.14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

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

5.2.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一般项

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5.2.7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5·2.8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

5.2.9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5.2.10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5.2.11全空气调节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5.2.12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5.2.13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5.3.

26、5.3.27条的规定。

5·2·14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5·2·15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优选项 5·2·16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5·2·17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8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lo%,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5.2.19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5.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5.3.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5.3.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5.3.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项

5.3.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5.3.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5.3.8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5.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5.3.10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5.3.11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优选项

5.3.12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5.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5.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一般项

5.4.3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5.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5.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5.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5.4.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5.4.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5.4.9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5.4.10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优选项

5.4.1l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5.4.12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5.5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5.5.1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5.5.2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5.5.3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设计要求。 5.5.4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的有关规定。

5.5.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

5·5·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一般项

5.5.7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5.5.8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的一级要求。

5.5.10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问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5.11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

5.5.12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优选项

5.5.13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

5·5·14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5·15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5.6运营管理 控制项

5.6.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5.6.2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5.6.3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一般项

5.6.4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5·6·5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6.6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5.6.7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 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 5.6.8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5.6.9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5·6·10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优选项

5.6.11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应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第四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2019年9月17、18两天时间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宣贯培训班的学习,深深体会到了绿色建筑是一门跨科学、跨行业、综合性和营运性很强的技术。

学习了绿色建筑技术,了解和认识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将来大力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家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实践当中,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贡献力量,要充实专业知识,学习绿色建筑理念,顺势更新自我。

第五篇:福建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补充标准

附件

福建省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补充标准 主体 行为 类别 行为代码 不良行为 法律依据 处罚依据 建设单位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三十八条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非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取得建设用地的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三十八条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

非法转让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

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使用性质的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五条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

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核样,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四十一条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三款

委托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发包代理单位代理发包的 《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十条

《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第

(一)项

不办理工程项目报建手续的

《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八条

《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

(一)项

施工图设计文件修改未报原审批部门批准,擅自用于施工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九条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未委托设计单位对外挂物和构筑物进行统一设计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

(一)项

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时擅自变动建筑原设计立面、色彩、外观格式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

(二)项

依法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邀请招标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条第一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八条

应当履行招标范围、方式和组织形式核准手续而未履行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一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一)项

不按照经核准的招标范围、方式和组织形式进行招标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一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二)项

未按照规定通过比选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招标代理机构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四)项

未按照规定使用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二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六)项

同一招标项目在不同媒体上发布的招标公告或者对不同的潜在投标人发出的投标邀请书内容不一致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八)项

未按照国家规定在招标文件中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九)项

非法干预评标委员会评标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八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二)项

对开标过程不记录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三)项

未按照中标候选人排序确定中标人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四)项

未按照规定公示中标结果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四十九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五)项

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书面合同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五

十、五十一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十六)项

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或破坏其密封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福建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项 《福建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对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新建筑物或对结构安全隐患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装修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

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的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第

(二)项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一项

自行拆卸、改装管道燃气设施的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第

(四)项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二项

将未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的建筑物交付使用的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交付使用统一装修的商品住宅时,未向购房人提供装修竣工图、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合格报告或者包含装修内容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的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条 设计单位

无工程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设计单位未依法向施工现场派驻设计代表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七条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使用不符合室内环境质量标准的材料进行装修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投标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三十八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七十一条

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他人的,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八条

投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六十条

非因不可抗力原因放弃中标、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履约保证金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七十二条

未按照防水标准进行施工或者做闭水试验的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十条

《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九条 监理单位

工程监理人员出具不真实的监理文件资料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一款

工程监理人员出具虚假监理报告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二款

工程监理单位出具不真实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三款

工程监理单位出具虚假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第四款

未对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等重要的工程部位的重要工序和影响安全的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理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 招标代理单位

接受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咨询服务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三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五项

未按照规定使用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二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六)项

不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七)项

同一招标项目在不同媒体上发布的招标公告或者对不同的潜在投标人发出的投标邀请书内容不一致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八)项

未按照国家规定在招标文件中编制工程价款结算办法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九)项

自招标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时间少于五日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三十一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项

评标委员会的组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四十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一)项

非法干预评标委员会评标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十八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二)项

对开标过程不记录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三)项

未按照中标候选人排序确定中标人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四)项

未按照规定公示中标结果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四十九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

(十五)项

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招标投标报告或者书面合同的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五

十、五十一条

《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第六十九条第(十六)项

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或破坏其密封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福建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项 《福建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对接受委托编制标底的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标底、参与编制与其招标项目有关的投标文件的 《福建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 《福建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出具错误的检测结论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第一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出具虚假的检测结论的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第一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接受与其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的送检单位和供应商的检测业务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二款

上一篇:砥砺奋进是什么意思下一篇:放飞中国梦电子小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