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罗辑思维更新

2022-08-19

第一篇:罗振宇罗辑思维更新

罗振宇:做罗辑思维一年来得到的感悟

【人物】罗振宇:做罗辑思维一年来得到的感悟 2014-04-22 管理智慧文/罗振宇(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高级讲师,《中国国情报告》制片人、第一财经《决战商场》和《中国经营者》主持人)

【导读】罗振宇在腾讯分享日的演讲,如果说他一切产业皆媒体的文章估值500万的话,那这篇文章可以把这500万兑现了。 【正文】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商业世界的重新想象

我们的想象都不能空穴来风,是基于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我从央视第一财经出来后,2012年底,12月21日,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我们做一件新的事情,外界解读为自媒体,就是罗辑思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视频每期大概100多万的点击率,其实也不是很高。但是我们让市场觉得我们比较新,因为所有人觉得我们很奇怪。就在前两天北京还有几个PV想见我,说想投我,我问他我们是什么商业模式?他说看不懂,但是就是想投。这就对了,这就说明我们不是老物种的变形,我们很可能是一个新物种的胚胎。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把我们过程中,对于罗辑思维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以及对新的商业世界,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射关系,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代。

为什么当时我2012年12月21日突然出来做自己脱口秀的节目,其实这在中国特别早,我当年在一个我现在已经不好意思启齿的单位,叫CCTV,当制片人,我在对话栏目当制片人。但是越干越郁闷,为什么?因为虽然做节目,起早贪黑,都是我带着团队。但是出去,给房地产商剪彩,参加一场活动挣一二十万,都是我们主持人的事,没有我们什么事。我说这很不公平。后来我就明白了,传媒可能正在发生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向,就是价值不再归渠道和产品所有,它直接归人格。当拥有一个核心人格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正在成为商业的枢纽。什么叫互联网?互联网就是连接。连接它就是两部分,一个部分是点,一个部分是线。所以把自己做成一个具体有魅力有价值的点,可能就是未来商业整个逻辑里最重要的一环。

据说乔布斯宣布退休,说我实在病得不行了,然后住院。第二天醒来时,就问身边的人,说苹果的股价跌了多少?大家告诉他跌了多少。乔布斯非常失望。说怎么才能跌这么点。这好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道理,就是苹果的价值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在乔布斯身上。这个人格体现上。其实在5月30日之前,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短暂的享受一段神话,因为中国社会有所谓罗家三宝,罗玉凤、罗振宇,还有一个罗永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发布会,是5月20日,因为作为本家姓,我特别祝愿他好好做。但是就在5月20日之前,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商业现象,当一个公司什么都没有,没有手机,包括上一版展示的标案也特别难看,但是即使这样,你不觉得它的价值仍然很大。只要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往那儿一说,我要做一个产品,价值就已经在。

当然我不是说产品一塌糊涂也能混,我是说价值可以独立地依附于人格存在。这是我两年前决定从电视台出来,做一个基于人格的媒体内容的领域,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创新。前不久,就在一周前,新周刊一直给中国电视界发奖,从去年开始给中国的视频发奖,今年是第二届,给我们发了一个奖,年度最佳自媒体。我去参加会后,最深刻的体会是,所有电视界的人,才在讨论说互联网冲击是对视频内容销售渠道的冲击,大家在谈,是从电视屏幕向手机屏幕的视频内容的销售渠道的切换。然后我说,各位可能把这个事想简单了,我做罗辑思维,实际上是我们行当的一个叛徒。大家要知道,我整个的设备,前期后期灯光等等,所有的装备全部是我们买的,一共多少钱?5万块。就是一个照相机,其实我当年在广州学院读电视系研究生时,我们学的剪辑、镜头的推拉摇移啊,我现在全用不着,我就是一个照相机对着我一大脑,中间没有切换,没有剪辑问题,所以我问那些在场的评委,我说这还是视频吗?这是我问的一个问题。第二,我说我做这个视频之后,最觉得荒唐也经常觉得非常狼狈和尴尬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很多用户,见到我之后,热情的拥抱上来。说我听过你的视频。你琢磨琢磨。

其实你会发现,视频没有用,但是视频没有用,我为什么还要花成本做视频?很简单,所有看似矛盾的逻辑,都统一在一个问题上,我罗辑思维做的好,根本不是内容也是视频,我们终极产品的第一代产品,叫魅力人格体。我是为社会凭空增加了一个虚拟的人物,和Hello Kitty、蜡笔小新、米老鼠、海贼王也没太大区别的一个所谓的罗胖子。这是真正的价值点。

腾讯为什么跟360打架吃亏啊?要知道,邪恶是有魅力的。那就是360牛的原因,它有人格体。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的第一代探索,从2012年12月21日,我们带着清晰的意见,我们不是做内容,我们做人格体。然后就上路,这是我们第一代想法。做着做着,好像影响力有一点了,第二个问题出来了,怎么挣钱?我这个人力资本可以无止境的投,但是团队总是要吃饭的,刚开始有一些小广告,但是总觉得不是个事,这就启动我们第二个项目,怎么挣钱呢?我们发现现代的商业,正在完成一次转型,这个转型往往润物细无声,媒体的广告正在变得没有用,因为我是从传统媒体出来,也在2013年体现特别清晰,基本上都市报的广告下滑30%左右,比较大的媒体集团,像东方卫视、第一财经下滑都是50%,我原来的老东家央视CCTV2,整个广告收入都下滑50%。不是说原来客户流失了,没有流失,客户名单基本都在,但是所有的客户都是以交保护费的心态在做广告。

去年有一个中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的总编,跟我讲的一段肝肠寸断的话,他说年底实在不行了,拉下老脸给一老客户打了一电话,说兄弟,帐上太难看,能给一点广告费吗?电话那边说,可以,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一定支持你,你要多少,我不还价。他说了一数,人家说可以,明天就到帐,但是有一个条件,这边说,说什么条件,发什么报,随便讲。他说不是,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千万别给我登广告。他说为啥呢?交了钱为什么不要广告?他说你想,你来要我给,你登了广告,以后其他兄弟再来要,我好意思不给吗?现在广告变成啥了?这就说明一个商业逻辑正在走崩塌的路上。 但是新的现在又开始起来了。在2013年整个市场中,有这么三家奇葩公司,一个雕爷牛腩,第二个是马佳佳,第三个黄太吉,这三家大家都说互联网思维,可是稍微一看,什么叫互联网思维?一个网民都没有,好意思叫互联网公司吗?也没有客户端,也没有网页,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你发现正在由这三家公司呈现出来的一个新逻辑,折现出来。过去工业时代的企业,和用户连接是你的责任,完成连接,我们用什么方法,用广告、推销、地面渠道,任何商业界市场性活动,完成和用户的连接,我们大量的成本用在主动和用户连接上,可是去年这三家奇葩公司,你发现它所有的精力和成本用在哪儿?就是你来跟我连接。马佳佳那家店,到现在说实话都没有什么营业额,但是是中国最著名的情趣用品商店。黄太吉你说什么好吃,这个不好评价,个人有个人的口味,但是它省了多少广告费。雕爷牛腩,花了几千万做风测,实际上把自己从一个无名的,在北京的高档餐厅中,也并不见得就是第一名的一家餐馆跑到第一名。

我打一个特别比方,原来的企业,像开夜总会的,金字招牌,“妈咪”这些,客户到我们这儿来,客官,下回还来。现在更多像一个站街小姐,我打扮好,往街口一站,我是不会拉客人的,是客人来找我,拍肩膀,然后去开房。负责连接的责任的主体,发生了一次倒置,未来的商业有的时候只需要去建立自己的魅力,往十字路口一撮,和你连接的人自动会来,而不是我花成本建立连接。所以连接逻辑和魅力逻辑,决定了未来的媒体生态。过去我们借助媒体,在媒体上花钱做广告,建立连接。未来的企业,更多的方式,可能是把自己干脆变成一家媒体。

过去中国将近20年商业实践中,媒体在产业链中,内置的这个现象从各种角度,被我们的先前那些探路者们都试过了。潘石屹是做房地产公司的,自己掌控媒体性,就像我们腾讯公司,我们办产品家沙龙、腾云杂志等等,企业正在掌控自己的媒体性。反方向,很多具有媒体性的人,比如说很有名的李开复的老师,从谷歌下来,自己长出一个企业。骂完方舟子后,然后他长出一家企业,就是媒体性长出自己的产业。所以很可能在商业价值背景上,会出现这样一种可能,就是媒体作为工业社会的一个前提,就是中心化程度的媒体,作为大规模生产工业化的一个前提,正在发生一次转型,它将内置在产业链中,从媒体和企业产业链的横向协作,变成媒体性和价值链的纵向协作,这个商业的大转换正在到来。 刨去我刚才讲的这些概念,其实回到一条,就是未来也许一切商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

所以很多过去的企业讲,我们不去炒作,我们也不懂营销,我们就踏踏实实的做产品,我觉得这个逻辑可能正在被颠覆。会影响、会说话、会制造势能,可能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核心。罗辑思维在这里面,还是要回答怎么挣钱的问题,我们可能模式就出来了。大量的传统企业不会制造自己的媒体性,我们给大家预制一个媒体性,等待大佬的包养。比如说腾讯帮我们给包养了,从此罗胖子就是腾讯的一张嘴,我觉得这个也划算。我们要的钱也不多。

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对未来商业世界重新想象,我们的一个想法。所以我们一直就苦哈哈的做节目,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给大佬们看。做到去年8月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一些大佬试图跟我们接触,就说白了,我认为即使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认为这个盈利途径是通的。很多媒体人让我给建议,不见得自己做自媒体,其实制造媒体性,然后和企业完成纵向整合,这其实是通的。

再说我们第三步,到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还没挣到钱。我们出了一个歪主意,要么收一点会员费。就是大家讲的众筹,我也没什么回报给大家,大家能不能搞点香油钱,供我和尚念经。结果讲出了这么一个会员费的概念,写了一个文案,现在文案就是生产力,叫史上最无理会员方案。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捐钱,不知道。我们就说先拿5千个试试,刚开始心里没底,去年七夕情人节这一天宣布,以爱的名义。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在微信上发起之后,到中午12点就卖完了。各位很难想象我当时的心情,本来看见一个小门,以为是厕所,结果一推发现是一个草原,就是这种惊讶。突然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我个人也是从那一天开始觉得“妈的,我对这个社会要负起点责任了”,因为那么多人爱你,要付一点责任,就不是一个摆摊的,站在前面街上什么都能说,从那一天开始,我真的把自己给吓到了。 借助这一件事我们就反思,切换到我们讲的第三个话题,就是未来商业的核动力到底是什么?刚才在下面的时候,说要认真研究小米。因为小米提供的用社群,用粉丝经济驱动一个传统行业,这个事情至少作为一个先例,已经成功了。所以罗辑思维,我们突然明白,我们的价值可能不在我身上,所有过去用的粉丝经济的话是不对的。所以我从那一天起,去年的七夕情人节,我在我的团队中立了一个规矩,就是永远不要提粉丝这个词。我们只说用户,会员,朋友、伙伴,没有粉丝。因为粉丝就是中心化,对偶像的这种崇拜,我觉得我长成这个样,实在也走不了那条路。

我们在社群经济驱动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几个领域上的推动,用户量,我们反推过,我们主动和大众进行切磋,我现在在新浪微博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骂走一些人。我们一定要去瞧不起一些人,我们称那些人为脑残、疯子。我根本就不是替你们服务,这种自我骄傲的一小撮人,这就是我们要从社会公众中把自己切割开来。这其实也有我们一个理论思考,大众传播时代,让所有的人混同,这是过去200年的准基调。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刚刚到来时也曾经这么想,有这么便利的交流工具,难道这个社会变成一个大同社会吗?大家充分交流,共享信息后,大家想的应该往一处走,这个社会正在变得无处不均匀,但是互联网社会到来快20年了,它真的把这个社会融合吗?错了。互联网正在把这个社会分割掉。昨天晚上我们吃饭的一桌人,大多70后、80后,我现场调查了一下,有谁知道鹿晗吗?除了我,没一人知道,好像有一个听说过。就在前两天北京成龙大哥60大寿,鹿晗的粉丝体现出来的理性,那种力量,那种维护他们偶像表达出来的行动一致性,让我们这些70后的老头真的惊呆了。 大量的社会社群,他们自我划定疆界,和外界已经开始发生一种分割。韩寒的粉丝和四姑娘的粉丝永远也搞不到一起去,养狗的人和不养狗的人,关于吃狗肉这件事,永远你别指望他达成一致。现在一个中学老师收到班上男同学女同学传的小纸条,压根就看不懂。所以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在文化上是在分裂,而不是在融合。所以我恰恰觉得,未来的商业可能是一个小而美的逻辑,而不是一个用户量支撑的大众逻辑。所以当雷军今年说小米手机要卖1.1亿部的时候,我就觉得他疯了,我很崇拜小米的,但是对雷军这句话,我觉得他的逻辑可能已经错了。

我们在自我设陷,所以我们当时把这一点想明白后,我们立即宣布,逻辑思维未来的会员,最多我们发展10万个。而且我们立即明白,这不是商业模式。所以我们第一次只发5千个号,第二次我们征收会员的时候,就是开放24小时,然后只许用微信支付。为什么呢?很多人解读,你就会拍腾讯马屁,有点。真的不是全是这个意图,我们真正意图是什么?用三个手段把人挑出来。首先什么都不会,就愿意给我们捐点钱的人,这是真爱我们的人,这是我活了41岁最重要的人生心得,就是爱,就拿钱说话,否则别扯。在座这么多美女们,如果有人追你们,买冰淇淋要跟你AA制,肯定不是真心的。爱就拿钱给我们,这是第一条。真爱我们的人,我们定的会员费是200,上线是1200,这两个数是怎么定出来的,200就是任何有钱人,都不会随便仍掉的钱。然后1200是什么?是我问过京东的人,我说什么数就算大价?他认为是1200,所以我们定了两级会员。一般的会员200,铁杆会员1200。所以用钱来证明爱,实际上本质背后的逻辑,是把人找到,把我们需要的人找到。

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微信支付?除了拍腾讯马屁外,最重要的一个意涵,是我需要你为我行动一次。因为当时绝大部分的人,是没有微信支付,既然你愿意为了加入我们,你既心疼钱,而且愿意做出一个虽然不太困难,但是毕竟有麻烦的一项举动,这就能把人筛出来。第三,我们为什么只开放24小时,说白了,我们只要一直跟着我们走,你听我的微信语音,你是攒十天一次听的,那可能会错过,这样的人我们先不玩,我要的就是天天跟着我们走的人。所以我们二级会员招的质量就提高,他们自发形成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实际上会员费,不是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如果这是商业模式,我绝对不会给它设置这么多限制,而是我们自觉地明白,用社群的方法挑对的人,然后期待他产生奇妙的结果。

我刚才用的这个词叫“期待”,很多我们招收第二次会员后,很多人说你们应该做怎么样的会员服务?我说我们没有会员服务,因为提前就说好,没有什么服务。然后我们就期待用一系列我们的设置,他们自己去找出。有一个人直接做了罗辑思维的葡萄干,一些小吃,在淘宝店上开始卖,也有一些姑娘在家有罗辑思维的饼干,有的青年旅社,直接挂出来逻辑思维的旅社,包括餐馆,包括一些读书会,包括一夜咖啡馆,按过去的工业时代思维,这都是对我品牌的侵权,但是我们的策略就是让他们去弄吧。官方,我们只保留一个,如果你骗人的一个谴责是什么。事实上我们正在等,就是这个花园里长出什么东西,我们能不能扶持它去长。 今年过年前,我们做了一个逻辑思维希望会员相亲大会,线上的相亲大会,用微信公众号做的,最后好像我们连做了八天,成了十几对。我们借鉴这个,马上我们可能会推出一个新的东西,就是推出逻辑思维的“天使小雏苗”,如果你有本事做一桌美极了的饭,我们帮你众筹这一桌饭。就10个人,一个人500块钱。我们形成中国餐饮的另外一个玩法,只要你能做饭,就靠给大家做一桌经验的饭,一笔挣到几千甚至几万块钱。接下来我们可不可以帮那些,我能够在深圳陪游,我带你玩这个城市,甚至我家里可以做沙发客,帮助一些有手艺的个人完成互联网时代的微创作。有的人我能在街上教你怎么搭讪、泡妞,事实上有这样的培训师,我们就可以帮他众筹他的客户,到最后逻辑思维的演化是什么?可能就不是一个企业,可能变成一个社会化企业,就是作为平台本身它并不盈利,但是它在帮所有接入这个平台的人,完成个人的创业,个人禀赋资源的汇集也好,到最后,逻辑思维很可能演化成一个新时代的小型交易所。

就是大家到我这儿,项目在我这儿弄,然后赢得从资金到品牌到人格到初始用户,所有资源在我这儿融合,变成这样一个东西。这当然是我的一个个例,我想跟大家讲的是,未来的商业,靠社区去驱动,让每一个个人绽放出来,而不是用组织的价值,也就是我们今天念念不忘,老是决定要解决企业的问题。

前不久一帮原来老媒体当中做新媒体的那些编辑们,腾讯公关部召集的,让我跟他们讲一次,怎么做新媒体。我讲完后,他们觉得说你这些对我们都没有参考价值,因为你不可复制。我说对,他说那我们怎么办?我说办法很简单,我给你们一句心法口诀。叫“临行喝妈一口奶”。

他们所置身的那些大组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都在风雨飘摇中。那身处其中的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立身呢?你既不应该妄谈什么大的创业规划然后跳走,也不应该玩什么阴暗的办公室政治,更不应该怀着一颗焦虑的心,又怀着对未来的恐惧原地踏步。你最应该做的是,利用现在的组织给你提供的资源去做一件让整个市场都看见的事儿,完成个人在原组织中的崛起,这就是我讲的,临行喝妈一口奶。这不仅是对你个人成长最有好处,也是对你现任老板最负责的做法。所以我们这一代人都有一个使命,为未来出现的个人化、以魅力人格体为核心的传播责任的媒体内置,以社群力量推动的全新的商业景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并为之做好准备。这就是罗辑思维一年多来得到的领悟。

第二篇:《罗辑思维》_1-31期推荐书目_罗振宇

第1期 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处女秀有点羞羞,没有荐书撒~

第2期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美)凯文・凯利

《闲看水浒》十年砍柴

《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

第3期 中日贸易 如何爱国

《贸易造就和平》李子旸

《帝国的回忆》郑曦原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依勒

第4期 回应质疑 罗胖的歪理和歪嘴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董磊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陆铭

《野蛮生长》冯仑

第5期 石油永远用不完? 欠抽的歪理邪说

《看不见的心》(美)罗塞尔·罗伯茨

《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刘慈欣

《第一本经济学》(美)罗伯特·墨菲

《三体》刘慈欣

《增长的极限》(美)丹尼斯·米都斯

《煤炭问题》(英)杰文斯

第6期 治不好的地域歧视

《信任论》郑也夫

《西铭》张载

《1934扬州案中的歧视》章敬平

《丧钟为谁而鸣》(美)海明威

第7期 夹缝中的80后

《专业主义》(日)大前研一

《冬吴相对论》吴伯凡 梁冬

《失控》(美)凯文·凯利

第8期 房产税与地沟油

《房产税不符合当前国情》许善达

《个税政治成本最高对社会公平毫无帮助》李稻葵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夜狼啸西风

第9期 慈善的善与恶

《白人的负担》(美)威廉•伊斯特利

《协和医院的诞生和成长》李子旸

《十个人的德意志》孙世龙

第10期 成名的代价

《新闻抄袭历史》宋燕

《鲁达拳下的郑屠和法庭上的王三》十年砍柴

《道德经》老子

第11期 权力之下无真相

《苏联大清洗70周年祭》黄章晋

《逆臣录》明太祖

《大数据》徐子沛

第12期 民意真的可信吗

《乌合之众》(法)勒庞

《1941:民意斩杀富二代》章敬平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詹姆斯·M·布坎南 戈登·塔洛克 合著

第13期 剩女照亮未来

《神似祖先》郑也夫

《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

《迎男而上》燕公子 薛好大 合著

第14期 我和左派谈谈心

文章《教科书之外的圣西门》阿忆

《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专题》秦晖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

第15期 大国不能认死理

《脆弱的崛起》徐弃郁

《一战秘史》(美)梅尔

《八月炮火》(美)巴巴拉·W·塔奇曼

第16期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

《神似祖先》郑也夫

《进化!进化?达尔文背后的战争》史钧

《生命的壮阔》(美)古尔德

第17期 反腐的曙光

《守卫底线》孙立平

《重建社会》孙立平

《大数据》徐子沛

第18期 腐败黑箱必被砸爆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打造美国》(美)詹姆斯·西蒙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第19期 在一起 有后代

《顾准文集》顾准

《趣味生活简史》(英)比尔·布莱森

《哥伦布大交换》(美)克罗斯比

第20期 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 《后望书》朱幼棣

《牛奶可乐经济学》(美)罗伯特·弗兰克

第21期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传》邓广铭

《岳飞新传》王曾瑜

《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吴思

第22期 奸臣指南

三篇文章

《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何忠礼

《论秦桧久相与高宗朝的政局制衡》董喜宁

《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张宏杰

第23期 击溃牛顿的钟表匠

《经度》 戴瓦·索贝尔

《经度之战》 土摩托

《地图的发现》杨浪

第24期 南北战争:这场架不白打

《美国内战》 (美)乔弗里·瓦德

《美国人民》 (美)纳什

《我也有一个梦想》 林达

第25期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与机器赛跑》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安德鲁·麦卡菲

《伦敦底层社会》托马斯·霍姆斯

《背包十年》 小鹏

第26期 一个被吃掉的少年

《洞穴奇案》 (美) 彼得·萨伯

《公正:该如何是好》 迈克尔·桑德尔

《莫斯科日记》 罗曼·罗兰

第27期 说英雄 谁是英雄

《从会党到会匪:被遮蔽的革命史》 刘永峰 (来自《看历史》的文章) 《重说中国近代史》 张鸣

《千年悖论》 张宏杰

第28期 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

《国运1909》雪珥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 马勇

第29期 慈禧:这个婆娘咋疯的

《戊戌纪略》袁世凯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马勇

第30期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与机器赛跑》[美]埃里克·布林约尔松/ [美]安德鲁·麦卡菲 《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汪丁丁

第31期 你的女神你不懂

《魔鬼搭讪学》魔鬼咨询师

《勾搭宝典》电子书 魔鬼咨询师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 姜奇平

第三篇:罗振宇、罗胖、逻辑思维经典语录

罗胖语录、罗振宇语录

你面前有三个政治家,我告诉你他们的基本情况。 第一个人有点儿迷信,决策的时候经常要请教一些算命先生,而且这个人有婚外情,自己还是个老酒鬼,抽烟也没有什么节制。

第二个人上大学的时候吸过鸦片,被他的老板开除过两次,自己是个老烟鬼,还是个酒鬼。

而第三个人是个战斗英雄,平生不近女色,也不蓄私产。就这么三个人,你说你选谁?我告诉你谜底:第一个人是罗斯福,第二个人是丘吉尔,而第三个人是希特勒。

有三种类型的能力可以决定你的未来,第一种是让自己变得牛逼的能力,第二种是有让周围人都愿意来帮助自己的能力,第三种是混不好也无所谓,想得开的能力。这三种能力,练成任何一种,人生就有奔头。

他妻子非常爱他,也是他的表姐,在嫁给他之前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非常爱你,但是你这套理论把上帝算是彻底给得罪了,我嫁给你之后,我们相爱一生之后在天堂还能重逢吗?”达尔文后来在日记里也写道,他说:“每到深夜的时候,我经常抱着这封信把它贴在脸上沉痛地哭泣,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在天堂,我和我的妻子能不能相逢。”

自由主义的人生观,无非两句话。第一,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第二,我们尽可能不让别人强制我们。换种说法,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北上广深的房子太贵,在这个地方长安居大不易,还是回老家吧。这个口号前两年很流行的呦,可这两年怎么样?这些年轻人都蔫不出溜地回来了,为什么? 他们发现老家更没机会。相反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相对来说制度建设比较规范,不需要认识熟人或投亲靠友,就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是最大的区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和人的协作变得更加自由,那么衡量一个节点价值的方式,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在一个组织内部,无论是政府机关组织,还是一个公司的组织内部,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是什么?是领导啊。一个人干得好不好,讨不讨领导喜欢这是关键。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个人的偏好,都对一个人的市场价值产生致命的影响。而个人喜好这个标准的不确定性恰恰非常大。也许他就是看你不顺眼,那你这一辈子可能有几年就要被蹉跎掉。

一方面,剩女不是缺男人,而是根本看不上那些男性而已,所以很多父母会劝她们不要太挑剔。可是另一方面,凭什么不挑剔?从哺乳动物开始一直到人类,雌性动物扮演的角色就是挑剔,就是去寻找那些在斗争中胜利的雄性,然后传承后代。

在一个组织内部„„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是什么?是领导啊„„而个人喜好这个标准的不确定性恰恰非常大。也许他就是看你不顺眼,那你这一辈子可能有纪念就要被蹉跎掉。 互联网带来了便利,改变了生活娱乐方式、信息传播方式等等。但这扁平化的虚拟真实交杂的世界,却也带来了恐怖。

人们从未如此空前地乐意展示自我,而其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当有人说通过我的名字查到了我的各种信息,着实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这就是互联网!

很多大组织都在考虑互联网怎么转型,转型的第一件先把自己做小,小到一个人格或者一个人格体,因此在未来的世界做自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我每天早上发微信的语音都坚持60秒,每次录十多次才能录成。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这是极苦的事情,这种死磕是为了唤醒尊重。

互联网时代一旦去中心化之后没有所谓的粉丝经济,只有所谓的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底层密码就是让一群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抓住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

2013年出来一个词,叫“互联网思维”,它的代表性公司是皇太极、雕爷牛腩。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时代结束了。以黄太吉、雕爷牛腩,包括我的罗辑思维在内,一个点的样式崛起。

2012年的12月21日,世界末日那一天,罗辑思维出现的条件被凑齐。它们分别是,第一优酷、土豆合并,中国最大的免费开放平台建设起来。第二,佳能公司推出5D Mark3摄像设备。第三,终于有了听得懂我话的人,叫申音,我可以在上面完成一种匠人式的生存。

什么是匠人精神

2013年罗辑思维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实验,今天告诉大家,怎么打造一个匠人的精神。

一、轻薄。罗辑思维的逻辑是组织不重要,内容不重要,产品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制造一个叫罗胖的人格最重要,因为这是所有价值的积累点。

中国市场用30年的经验演示了整个价值链前进的方式,首先是产品为王,再过渡到渠道为王,然后再过渡到内容为王,很快过渡到社区为王。很多大组织都在考虑互联网怎么转型,转型的第一件先把自己做小,小到一个人格或者一个人格体,因此在未来的世界做自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二、牛逼。罗辑思维找到了一个特别牛逼的切入点,《信息简史》一书中讲到,人类从口语文化的荷马史诗时代转人类文明,经历了500多年的艰难转型期,但现在另外一个进程开启了。

人类从纯粹的书写文明要变成口语文明。罗辑思维的定位非常简单:我替大家读书,作为人类从文字文明到口语文明的缓冲器,我作为有阅读能力的人,可以用口语的方式翻译给大家听,并作出相对优质的产品。

三、死磕。我每天早上发微信的语音都坚持60秒,为了做到形式上的统一化一,我每天比别的发语音自媒体的人大概要多录好几倍,每次录十多次才能录成,这就是一种死磕精神。

选择早上6点半发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我要抢上全国人民上厕所的时间,我希望争取到第一个你开始需要阅读,需要内容的时间。第二个,绝大部分媒体记者做不到像我这样连续一年,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这是极苦的事情,这种死磕是为了唤醒尊重。前三个关键词的本质都是一个:为了连接而生。

四、自恋。传统社会所有东西的本质都叫最大公约数,你必须被所有人能够包容,但互联网造就了一个全新的逻辑,就是社群,人和人之间正在迅速的无法沟通,在这样的社群时代里必须通过自恋才能构建社群。

罗辑思维本就是一个缺陷的产品,我不接受任何改进性意见,我只接受我们一起怎么进一步往下玩儿的建设性意见,这就是自恋。我们正在通过自我缺陷的设定,得到社群里的人对罗辑思维这个产品的认同。

五、分享。罗辑思维招会员并不只是一种盈利方式的创新,而是为了找到人,第一会员分两档,200元和1200元,我需要确保人们购买这个会员是认真的。这次招会员,罗辑思维要求一定用微信支付,其他支付工具一律不许可,所有招进来的会员都有几个特征:对知识性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会员是为了彼此的信任;会员有行动的意愿,且真能付出行动。

互联网就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互联网做的事情就是让交易成本越来越便宜; 世界上新冒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作威胁,用最热情的眼神,温暖的怀抱,拥抱这个世界的变化;

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助;

互联网真正的贡献就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互动;

罗振宇,逻辑思维创始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传播专家专家。

关于个人,

他倡导一种“U盘化生存”的生存状态,个人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基于兴趣,打磨专能,与其他人进行时时协作,在市场中找到个人定价,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关于媒体的未来,

他认为互联网必然给对媒体业带来根本性的冲击。由于传播介质的互联网化,受众人群和信息消费模式都将碎片化,未来的传媒将不再以信息为核心,而代之以人格。

而关于这篇《一切产业皆媒体》,是罗振宇在传媒梦工厂的一次演讲长文,有人说它价值500万,

他把新媒体比作“传统媒体门口的野蛮人“强制强拆,异地重建; 他指出了互联网的真正贡献——突破时间跟空间实现互动; 他说出了群岛时代互联网思维应该有的逻辑 … 从不像是媒体人的媒体人角度,探究传媒到产业的秘密给我们讲了一个我们从未听过的故事...... • 传统媒体进入“寒冬”?

• 互联网诞生了什么新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好像都不是 • 互动? 那是电话时代开始带给我们的体验吧

• 所以...其实是把传统媒体承载的信息搬到新平台上来,击破所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无限制的互动

• 想想也就干了这么这一件事

• 一件足以颠覆你我生活、周边的事 产业背后的道理:

“一个小女孩平时从百度音乐免费下载音乐去听,然后她会在一次演唱会去花五千块钱的门票,其中包括飞到外地的机票,一次性把它还给音乐。” 音乐没变,变的是吸引力——稀缺就是魅力!

因此,大众传播时代,自媒体声音的出现,新鲜的足够引人注目 他们具备什么条件?

郎咸平、郭德纲、周立波...... 他们是粉丝达人,是大V,是舆论风向标,其实就是社群运用的主角!

所以传统媒体不应苦于缺乏新媒体的功能,而应该苦于缺乏新媒体(自媒体)的社群体验!

• “有一些报纸死掉也是必然的”“大家忽略了一 点,新媒体死得更多。”

• 纸媒还是要坚持做核心的、有质感的报道。

• 我更担心纸媒最核心的价值丧失。当你不能提供

最有价值的、有厚度的内容,在全民皆记者的时代,你跟所有拥有手机的人有什么区别?

——媒体人白岩松

案例心得:

在 “内容为王”时代,报业集团不应该丢掉所有的自信,相反应该看到自己仍保有的闪光点,正如媒体人白岩松所说的,比起报业份额的减少,我更担心纸媒最核心的价值丧失。当你不能提供 最有价值的、有厚度的内容,在全民皆记者的时代,你跟所有拥有手机的人有什么区别? 因此还是还是这句感触,纸媒还是要坚持做核心的、有质感的报道。大家忽略了一点,或许有一些报纸死掉也是必然的,新媒体创新也需要科学的引领,而关键就在于谁的变革更“俘获”用户的“芳心”。

而另一方面,从社会现实来看,媒体其实拼的是“魅力人格体”。现在真正稀缺的已经不是内容,而是人们的“注意力”,也就是说,有本事你就让我喜欢你,我去主动找你看,或者有本事你就把东西天天放在我的眼前让我躲不掉,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去看你的内容。

因此,从今天的媒体战略来看,所有痴迷于内容为王的媒体,就应该思考什么样是好的内容,如何把好的内容加上“稀缺效应”所致的注意力,那你的战略在今天就赢了,正所谓“眼球效应”的经济社会,报业也不例外。未来的穷人不是吃不上,是心态上的穷人,或许未来住房和吃饭都不成问题,但是当丰腴时代到来的时候——体验经济,传达的信息、意义、情感就变得很重要,而这就是媒体该做的事——传达情感,沟通社会。一切产业都应该在未来增长的空间中抓住体验经济的规律,媒体需要占据的是变革的思维,与时俱进的创新态度。

罗振宇讲的有一点没错,新媒体本身并不是传统媒体的劲敌,而真正的对手是处在瞬息变化中的社会用户——我们,是我们在要求着这个社会更好,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相信。

第四篇:罗振宇-逻辑思维第一期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01文字版本

文章来源:淘视屋电影网http:///

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0

1我们罗辑思维选在今天开播,其实已经给了一个末日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绝对不相信末日。当然最近经过媒体的传播,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信,都觉得这是鬼扯。只不过是商家找一个理由卖东西,我们找一个理由欢乐一把,仅此而已。

但是我倒有一个体会,就是其实每一个文明,甚至在它的不同阶段,对于末日的这种看法,对于死亡的看法,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今天,大家会觉得生活太美好了,太精彩了了。比如我个人就有一句话:“我之所以舍不得死,不是因为还没活够,是因为后面我死了之后,拍出来的电影我就看不着了。好吃的东西我也吃得差不多了。我就是对电影我实在有点舍不得。我一闭眼,李安再拍一好电影怎么办呢?”

确实现在生活太美好了,但是我读历史的感觉,我会发现,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里面,对死亡的那个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历史阶段,人好像觉得人死了就死了吧。派对上刑场,

也没想过什么挣扎反抗。有的生命,有的历史阶段,有的文明甚至对死亡抱有一种热切的渴望。

我还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去埃及旅游。我就觉得特别奇怪我问我们导游一个问题:我说你发现没有,在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迹,都是为死人准备的,没有一个是为活人准备的。你看中国,你到北京第一要看故宫,皇上住的。第二看长城,这是为了防备北方民族。都是为活人用的。可是到埃及所有东西,要不就是金字塔,要不就是神殿,总而言之都是死人住的东西。我就问导游,这个活人的古迹有没有。导游说你还真是问到一个点上了。说埃及古代人,就不觉得活着有什么重要的,这乱糟糟的世界有什么可活的。抓紧时间为死后攒点东西,比如现在赞点钱,赶紧找点人给自己做一个木乃伊。攒那笔钱,觉得这事太重要。然后上至法老,下至小民都觉得为死后的世界去营造一个天国。因为那个时间长嘛!这一世活不活就那么回事。可以潦草一点,既然潦草一点,所以当时所有的居室、宫殿、建筑物就都没有留下来。

所以你看死是不是可怕,如果你真觉得可怕,那么末日就会成为商人去炒作的一个话题,成为恐吓你的一个话题。

但是末日是什么,如果它成为一个迷信你信了,我相信它的本质就在于四个字,叫模棱两可,其实对于任何命中注定的说法,我建议大家都不要太信。其实算命、测字都是这么回事。

历史上关于算命的小故事其实很多。比如说李闯王已经攻下了潼关之后,其时京师大震。崇祯皇帝已经觉得明王朝的日子不多了呀。到底前路如何?要问问神仙。

所以有一天青衣小帽溜出皇宫,在街上找了一个测字摊。旁边看半天,觉得这个测字摊还可以。前面说的都挺准的。然后皇帝就上去了。说我测个字,算命先生说,说吧,哪个字?说,有没有的有吧!先生问:问国事还是问家事呢?崇祯皇帝说:问国事!先生一看说这字不好,为什么?你看这个有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这意味着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说这国事能好吗?

崇祯皇帝一咬牙说:不对。我说的不是这个有,我说的是朋友的友。测字先生看了半天,说:问国事问家事?还问国事是吧?我告诉你,更不好。你看这个朋友的友,是反贼的反字出头。反出头不是朋友的友嘛。更不好。

崇祯皇帝一咬牙一跺脚说:我问的不是这个友。问的是申酉戌亥的那个酉,(就是西,

东西南北的西多一小横那个酉).测字先生看半天,说:问国事问家事?还问国事?更不好!为啥?你看这个酉是九五至尊的那个尊字,砍头砍脚,皇帝都没了。你说这个国家还能好吗?所以你看,这个笑话!当然这个笑话不是我编的。好像我记得是刘宝瑞先生单口相声里说的。其实迷信都是这么回事,所以胡适呀对于这种模棱两可的文本的猜测,他有一个说法。说这叫猜笨谜。他说谁呢?说蔡元培。虽然他俩在北大,一个是教授一个是校长。蔡元培这个人虽然对教育很有功劳。但是呢,他经常就干这个事。猜笨谜。

比如说他研究《红楼梦》,他就叫索引派。他那研究成果,我们今天读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他说:其实《红楼梦》说的是什么?就是满汉相争,你看这个贾宝玉不说了一句话嘛。女孩是水做的骨肉,男孩是泥做的骨肉。水说的就是汉人的汉(带三点水吧),泥做的就是说的满人,满人古称叫鞑靼,鞑靼的鞑字,上面第一笔就是一个土字。所以你看泥做的骨肉。所以男儿女儿之争,说的就是满汉之争。这是一个谜。你说这个谜猜的笨不笨。

然后就说贾府就是满清的朝廷,比如说李纨,李纨就是礼部,你看她姓李嘛;对吧(老大)贾赦,是刑部。为什么呢?因为他夫人就是邢夫人嘛。然后贾琏,贾琏就是户部。你看在家王熙凤管银子,而且叫琏二爷。(在清代那个部的排名当,户部又排名老二。)所以这是户部等等。所以整个蔡元培那本书里,红楼梦考证里面都充满了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所以胡适给他俩字叫笨谜。你猜的是笨谜。我们今天如果你相信末日,我告诉你,你猜的就是一个笨谜。

第五篇:罗振宇《终身学习》读书笔记

第一章:知识的游牧民族

这一代人的学习:第一:人格。跟人学的效率更高。第二:概念。通过不断搜集概念高效地学习。第三:缝合。把知识合起来。第四:碎片(现代人不得已,但作者认为其实没什么)。第五:目标。人间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世界里是三个词:立场、感受、意见。第二种人世界里也是三个词:目标、方法、行动。

一只眼死,两只眼活&两种人生策略。同时拥有超过别人75%的技能比只掌握一个超过99%的技能的人更厉害。知识的农耕民族:找一个学科,像种地一样,精耕细作,最后熬成专家教授。知识的游牧民族:不断激发兴趣,四处寻找自己可能感兴趣的领域。哪里水草丰美,就像哪里迁徙。一旦觉得这个领域了解的差不多了,就又收拾行囊,专场更新的领域。

博物学精神的回归。最初的哲学包含了科学。物理、化学,在这些问题保准化后,独立出来自立门户。博物学就是认识世界的像素越来越高。孵化出了地质学和生物学。博物学不是对知识科普,二是知识的发现者和管理者。

第二章:升级

40年黑洞:要终身学习。

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美国:固化。我国:分阶层,但还没固化。

认识升级的四个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定义了一个问题。找到好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难);知道自己知道(知道所拥有东西在认知版图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知道。 升级

认知升级的三个途径:第一:心态:不断的自我否定,假设自己无知。第二:行动。明白道理到行动,其实很难。认知升级、付诸行动的重要心法,就是坚信大趋势。一定要相信行业领头人。他们拿到的信息比较多。第三:加入一个最牛的团队。管理的本质是认知管理。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所谓的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构建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用大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如果认知错了,忙得鸡飞狗跳,也做不到真正有效的管理。大公司里,因为层级太多,好的、真正核心的认知你可能接触不到。小的创业公司,虽然更有机会独当一面,但是老板的认知水平也可能不高。所以职场里赚大钱的人,多数情况下,都是认知提高的结果,这是要长时间之后才能兑换的东西。

谈资比名牌包贵的社会。谈资的本质是凝结在一个人身上的“文化资本”的体现。财富资本可以快速积累。但文化资本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极费时间,而且必须由投资者亲力亲为才能获得。在传统社会,经济资本是基础,文化资本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东西,所以经济资本是根本性的。但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名牌包更贵的社会。也就是文化资本反客为主,编委更基础、更重要的东西。这是网络效应的结果。在一个开放性社会,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人际网络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人际网络对人的赋能效应也大大提高。一个人财富的状况,是他社交圈的平均数。即使暂时达不到,大概率上也终将会达到。

富人的思维:概率权。穷人思维,倾向于拿到确定的东西,他不要概率权。富人思维刚好像相反,每次选择的时候都愿意根据成功的概率下注,不管每一次的成败、输赢,他都一直坚持这么下注。

第三章:自律方得自由

属于你的王阳明时刻。所有对世道人心有起码智慧的人,他的人生当中都会有一个“王阳明时刻”,就是突然意识到,我要想过得更好,达到更高的人格和事业目标,那么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就是一切的根源,不管是困难还是不如意,根源都在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认知模式,他跟世界的关系,是跟他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有关系的,和他占用资源没关系。所以:

一、把心学的精神内核阉割掉。心学和儒家追逐的圣贤君子的道德目标,先放到一边。(现代社会,没道德本来就无法生存。价值观也多元。)钱钟书:上帝想要惩罚人类,大概有几个方法:饥荒、瘟疫、战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降临一个道德家。如果那个人的道德目标一般人达不到,而且他还有强大的煽动力,这个人就很危险,是人类的灾难。罗素:我从来不敢说,我为理想献身。为啥?因为我没有把握它是对的。(追逐单一的道德目标非常可怕);

二、提升认知,驱动更正确的行为。从知到行,叫选择。现在面临的选择太多,容易打架。原来选择少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靠着血缘关系、社会层级这些确定的东西往前走。当一切都烟消云散,除了自己的内心,自己的认知升级,没有什么能靠得住。

你因挣钱而伟大。富兰克林,让我们看到商人身上的光明特质。勤勉。对未来充满好奇心。只算账,不管终极目标,就是一点一点的挣钱。所以:

一、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二、多正当地挣钱。

三、用有趣的方式获得自己的社交生活。

四、多做一些具体的事,不空谈道理。

查理芒格的智慧。我有价值,配得上你的合作,我虽然不主动找合作,但是潜在的合作者会主动找过来。找机会,不如修炼自己。

杜月笙的代价。永远对自己不满意。最关键的时刻,在几乎看不见亮光的时刻,他们仍然肯付出。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为了当技术造就了繁荣,匮乏成为历史的时候,真正划分阶层的不是任何外在的资源,而是如何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如何通过自律达成体面。

第四章:和本能作战

为什么相信阴谋论。

一、进化的结果(基因里带有听风就是用的特质)。

二、需要对外在环境的控制感(这不是真正的控制)。

三、我们需要一个一致性认知系统。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需要逻辑自洽。但是现代社会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果我们继续按照这本能生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在老祖宗那里,谁轻信、谁追求控制感和一致性,谁就有生存优势。在我们这儿,谁有怀疑精神、谁能独立思考和自我批判,谁才有生存优势。现代文明是一个180度转弯。

不知道和全知道。农耕文明是就地解决生存资料,而工商业文明是跨空间解决生存资料。全世界古代文明都是已经把所有知识告诉你,从宇宙的诞生,一直到未来怎么样;从人心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到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全部知识无一遗漏。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载,那就是不重要,你不需要知道。可是欧洲人很奇怪,他们从古希腊开始,搞出了另外一套非常奇怪的知识观念系统。就是“不知道”。我们知道的东西非常有限,未知是非常宽广的。这是人类文明当中的一个异数。并发展了“大学”。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它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它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它只能帮你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然后你再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科学的气质。什么东西只有当它可以被证明不正确的时候,也就是具备可证伪性的时候,科学才会研究它。我们永远无法证明世界上没有上帝,这叫不可证伪。科学:

一、傲慢与冷漠;如果要推动成长,它必须是苛刻的。

二、具有封闭性。科学并不是追求真理。科学界的道理是别无分店,只此一家,如果不是在我的逻辑脉络上长出来的,你就什么都不是。我也不批评你,但你肯定不是科学。(如果倒退二三百年,有人孤立地做出科技发明,那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这棵树已经长成今天这个样子了,如果有人声称在物理学领域有一项新发明,而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么基本上可以百分之百判断,这人不靠谱。)(科学原本是一个非常安静的、闭塞的,傲慢的、不讲人情的小乐园。现在的情况是媒体打扰了科学的安静,而不是科学本身出了问题。科学被打扰的情况根据科学的层级不同而不同。最底层的数学,那是完全逻辑推导构成的,所以完全不受影响。网上是物理、化学、电子工程。进一步提高是医学。更复杂是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我们到底该信谁。人类面对越来越大的知识负担,甚至穷其医生的精力,也没有办法在任何一个小点上爬到高峰。所以有“科技黑箱”。整个现代社会到处是黑箱,它的前提是你必须信任专业人员。但是到了医学(如转基因)这些领域,专业人员居然不可信了。怎么办?——贝叶斯原理。真正信和不信的含义是什么?我要把它转化为我的认知,然后用于决策。对任何事,都是在100%的信和100%的不信中间,取一个中间值,说明了就是一个主观概率的问题。特征:

一、听劝。不执著,随着新事实的出现,我愿意调整我自己的认知。第

二、绝不听风就是雨。(举例,中医治好绝症,所以信中医。VS鹰派科普不信中医,认为科学家从实验室拿出来的成果,发表在顶级杂志上,一定是对的。)综上总结:只有复杂才能对抗复杂。

警惕绝对真理。学会了一句话:刚才听完某某的发言,我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成为高手的方法。

提问比答案更重要。(背景:相对于一堆细胞,器官是更高级的结构;相对于人类个体,组织是一种更高级的结构。新的层级结构会酝酿出新的事物,发生低层级不可能出现的行为。如同器官能做细胞完成不了的事。对于任意一条知识,很容易找到反对观点。任何一个事实,都有反事实。确定性自身不像从前那样确定了。科学主要增长了无知,而不是知识。科学悖论:每个答案都会孕育至少两个新问题。我们甚至说不出自己不知道什么。)知识呈指数增长,却不断发现更大的位置领域。答案很廉价,问题很值钱。“计算机是无用的,它们只能给你答案。”

二元学习法。作为一个初学的外行,了解一个领域的两座对立的高峰,就是最好的入学途径。

怎样成为高手。

一、刻意练习的练习。练习的基本功的本质是“套路”。从最开始的人类文明,一直到今天如此复杂的知识,都是知识罐头。把前人已经搞明白的东西抽象为一个非常简洁的东西,然后拿来就用,这就是套路。套路有两种:

1、找这行的“老司机”。

2、概念。反对的是所谓的基础练习。真正的练习是把大的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知识罐头,然后分头练。

二、重复。形成脑回路。

三、刻意练习的刻意。就是持续做你不会的事情。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想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那就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被动地脱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好的学习环境就是能够即时提供反馈的环境。

怎样成为一个高手

(二)。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的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它甚至在一点一点摧毁我们这一代人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面对海量知识,进入一种沉重的决策负担。高手的特点是:他看到任何新的东西,马上就和自己脑子当中长期存储的那些记忆,迅速同时激活。高手的记忆库存是长出来的一个活体结构。信息是一堆碎的东西,信息形成结构,互相形成关联后,才叫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把新东西和自己原来的结构缝在一起。笔记是大脑的外挂。但是,不是互联网让人变得浅薄。互联网是工具,关键责任在我们自己。那些有钱的、在事业上发展得比较好的人,按理说最该享受文明成果,但是恰恰是有钱人越忙,越没有休息时间。新工具把人分为两类:大部分人躺在舒适区享受;总有一小部分人带着满身的伤痛,龇牙咧嘴、痛苦不堪的向非舒适区,也就是学习区进发。智商是正态分布,但认知是幂律分布。认知是可以学习来的,通过不断练习,不断正确的反馈,认知不断提高。

经济的底层是知识。真正的经济发展就是每个人有无穷尽的眼光,有很广的知识视野,激发出内心大量的需求。其他人才能够开动马力,满足需求,经济才能上升。为什么不搞计划经济,因为中央政府即使爱民如子,但往往知识不足。它可能知道人们需要多少天冰箱,但它不知道需要多少台银色的冰箱。所以只好交给自由市场,用价格这个唯一的信号来调整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什么是经济战争?什么是国家的博弈,不是货币战争,那是浅表的逻辑。还是知识。国家博弈打的是不同国家的知识思维方式、知识具体成果和知识运用体系带来的国家战略优势。知识的生产是极难的:

一、生产不可预测。再多的投入都未必有产出。钱钟书: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

二、知识生产出来,你不认得它,无法评判。(现代西方经济不行了,与学生运动有关。评价知识,要用客观标准——论文。)所以,目前中国还会持续经济增长,学习美国的知识,人均生活水平的改善。但是等到人均收入是美国的60%,我们的创新体制,还没有破题。

后记:第一性原理。

就是回到这件事情的根本,它作为一个航灯永远在那儿亮着,所有参与这个协作的人都记着是奔着这个去的。从那里开始,到今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就有机会修复。得到APP的第一性原理:用当前技术和方式,把此前人类历史上所有积累下来的知识,再次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