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起,课程群网络教学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使其有了突破性的转变。JAVA相关技术成为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同时,JAVA相关技术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好的选择之一,其具备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管理论文 篇1:

研究生“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建设初探

摘 要:以将研究生“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网络化为主线,从课程设计思路、内容特点、栏目设置、开发工具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探讨网络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阐述研究生网络课程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研究生“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的建设,为其它研究生课程的网络化提供思路,也为拓宽研究生的眼界,方便教师和研究生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研究生 纳米技术 能源化学 网络课程 建设

20世纪末,网络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广域网的数据传输已有效地突破了带宽瓶颈,这为开发基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网络课程奠定了基础。目前,开发网络课程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或培训,或开发出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管理教学,开发各种工具组织教学活动等。但是,当前国内的网络课程开发机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网络技术人员不懂课程设计,教育专家不懂网络技术,使得大多数网站缺乏灵魂、松散、混乱,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设计脱节的现象十分普遍[1]。

研究生课程内容具有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如果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通过网络快速、有效地传授给研究生,将更有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方便他们自主学习,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方便的交流窗口。因此,将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化显得尤为重要。

1 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网络已经成为了目前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特点在于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使教师在采用面对面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将“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中关于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参考文献,教学视频等内容置于网络,通过搜索引擎,友情链接等方式进行推广,方便学生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进行下载、浏览和学习,为研究生的课余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而网络与多媒体的结合,将会进一步加强教与学的交互性、课程的开放性和学习的协作性等。

2 网络内容的设置

基本内容设置将以“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为本,全面整合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高等无机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绿色能源化学、化学工程和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拓展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另外,在编写制作过程中注重课程资源的新颖性、先进性,手段注重交互性、开放性;以不断扩充的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立足点,以网络技术为依托,通过课内外、人机、网络等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2]。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建设一门集文字、图像、动画与一体的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使学习者能够自我评价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 网络课程的制作

“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参考国内外该领域众多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教师自身的积累和教学经验,结合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习背景等制作课件内容,形成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的网络课程体系。主要分七部分内容。

3.1 网络课程的设计

“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设计的总思路:(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不仅要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内容体系的逻辑结构纳入考虑范围,而且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所学专业、兴趣、需求、经验和背景等。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上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程,教师仅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可以将设计重点放在完善教学内容和丰富相关资源上,尽力做到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取的信息资源来支持他们进行自主学习。(2)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作为完整的网络课程,应具有通常所要求的一般模块和栏目。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加强课程衔接,减少内容重复,优化课时资源[3]。根据该网络课程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突出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在绿色能源化学的应用范围。(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课程内容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4-5],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划分时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同时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是开放和可扩充的。网络课程中涉及到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关的文献资料链接,以使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体系。所设计的网络课程Web页面应该具有良好的导航结构,同时每一个教学单元模块都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参考文献,教学视频等内容包含在内。(4)按照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将每一个教学模块划分成若干个栏目,并规划好它们在屏幕上的具体位置。(5)收集内容资料:根据具体情况,详细说明每一屏幕的呈现方式和链接关系,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和素材。(6)选择编写网站工具:选择网络课程的开发语言和编著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议修改:设计教学应用方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后进行评议修改[6]。

3.2 网络课程栏目设置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纳“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栏目(图1)[7]:

(1)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特色、课程地位和课程建设规划。(2)师资队伍:下设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两个栏目,分别介绍主讲该门课程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领域、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等,以及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将若干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建设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并增强创新意识。(3)在线教学:该模块主要将课堂讲课录像与授课PPT结合起来,以合理的章节安排,结合各种多媒体资源,使学生通过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都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分割,建立课程知识点导航图,使学习者可以了解学习知识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实现各知识单元的访问。(4)教学指导: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主要介绍课程教学大纲、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主要授课方法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5)教学资源:该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电子书籍和前沿论文,使学生能够在线扩展阅读。并且提供各种学术规范要求和研究者的个人介绍,方便学生查阅学习。(6)参考文献:针对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提供与该课程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可下载,以便于研究生更深入学习。(7)提问答疑:提供课程负责老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师生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予解答。(8)课程自测:该模块设有各章节的自测练习和综合测试,试题由老师管理,主要用于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9)教学管理:该功能为教师提供一个管理窗口,教师通过二次登陆,可以进行注册学生的添加和删除,进行课程自测试题的添加、修改和删除,还可以对在线讨论进行管理等。

此外,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充网络教学资源,如更多的视频材料和图片资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研究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综合能力。

3.3 网络课程的开发工具

网站设计运用Dreamweaver制作网站主体,用Flash等软件制作网页中的图形及动画片,以增强网页的生动性,并美化网页。此外,使用Origin、Photoshop、Illustrator、Chemoffice、Chemwin等绘图软件制作一些精美的图片,这些图形可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拆分和组合,可分层次或逐一组合成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相关内容如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师简介、网络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资源等可以通过网站阅读和下载。

4 结语

将网络课程融合到“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以多媒体手段代替传统的填鸭教学,以全部教室面授改为部分面授加网络课程,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为相关院校的研究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其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及时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最前沿领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希望通过对本课程进行网络建设,使“纳米技术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课程在更新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2001,11(1):55-59.

[2] 单美贤,李艺.网络课程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1(7):32-35.

[3] 苏金树,彭伟.研究生阶段网络系列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92-93.

[4] 王冬青,张从善,徐霞.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62-65.

[5] 余胜泉,王耀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1(9):25-26.

[6] 温露,陈钢,高君森,等.波谱解析研究生网络课程建设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10):1400-1403.

[7] 陈启卷,乔亮亮,陈璨.研究生网络课程设计与实践-《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39-41.

作者:秦利霞 李向清 康诗钊 穆劲

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管理论文 篇2:

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摘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起,课程群网络教学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使其有了突破性的转变。JAVA 相关技术成为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同时,JAVA 相关技术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好的选择之一,其具备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程序依托JAVA 软件编程技术所实现,将与JAVA相关的课程资源整合管理;该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主要包括了学生及教师信息的增删改查、资料的上传与下载的权限功能。该平台的构建不仅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在线学习、在线答疑、资源共享,更有助于课堂课后的联系,提高学生对JAVA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享

1 概述

目前,很多学生愿意选择网络教学系统,该课程群网络的学生或者教师具有自主性、不受空间和时间等因素所限制的特点。课程群网络的平台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供网络视频教学等功能,JAVA的课程群网络在互联网上进行授课与解答,网络课程群在大多数高校中比较受欢迎,很多从事软件教学的机构也对其产生青睐。在高校中,很多学校都开设与JAVA相关的课程,其中:JAVA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HTML5编程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大数据程序设计、云计算分布式设计、移动程序开发与设计、JAVA嵌入式开发设计等课程。由于很多学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能亲自到课堂听课,信息化为课程群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带来了革新,关键的是网络课程群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和用户体验都很好,学生或者教师无需按部就班的上课或者授课,只需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完成在校的学习或者授课即可,在后续网络教学中,使得网络课程教学更加深入人心。

因此,对整个系统采取B/S架构的方式构建课程群网络教学,与My SQL数据库相结合搭建网络教学平台,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需要其实际需求,通过对课程群的现状分析,实践基于信息化完成课程群网络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课程群网络教学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系统需求分析设计

2.1 总体需求分析设计

实现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最初的开发步骤是完成该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设计。该网络课程群应用程序依托JAVA 软件编程技术所实现,将与JAVA相关的课程资源整合管理,下面的章节将详细介绍JAVA 课程群网络教学资源从远程网络课程教材上传与下载管理,到学生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教务管理,这个过程无需预约。该网络教学系统从而达到“远程教学管理、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的效果。该网络教学系统不仅为教学管理提高了效率,更有助于教学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对JAVA相关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2.2 系统详细功能性需求分析与设计

通过对网络课程群管理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将系统的需求分析转化为系统的功能结构菜单结构,通过功能将其划分不同功能模块。下面为网络课程群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列表:系统基本数据管理、学生数据管理、远程的网络课程群教学资源管理、在职教师数据管理、网络课程群在线教学与线下辅导和答疑功能、网络课程远程资源下载管理和网络教学在线交流共享管理。

1) 系统基本数据管理

在网络课程群管理系统中,实现对学生数据、课程关系、教师数据管理、网络课程群管理和教学资源下载等基本数据综合管理功能。

2) 学生数据管理

在网络课程群管理系统中,实现对系统的学生用户动态管理操作,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群系统实现自主注册,自主管理本人基本信息的功能等。

3) 远程的网络课程群教学资源管理

系统中的教师角色负责发布JAVA 课程群教学资源等数据。将与JAVA相关的课程群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成在互联网中发布的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在网络课程群教学系统中,教师将课程分为章或者节,在上传网络教学教材选择性的进行加密操作,充分保护教师产权信息,学生通过互联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想要学习的网络课程名称。

4) 在职教师数据管理

基本功能是針对教师数据进行管理,其他功能是教师数据管理功能完成上传网络课程群教学资源管理。

5) 网络课程群在线教学与线下辅导和答疑功能

网络课程群在线教学与线下辅导和答疑功能是该系统较为特色的功能之一。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对象进行选择,或针对系统中的某个用户单独提问,被提问的远程教师上线后方可以给予问题的解答。

6) 网络教学在线交流共享管理

网络教学在线交流共享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群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功能,远程教学教务管理能够完成的各种事项,其中包括:远程网络教学课程排课、网络教学课程设置、网络教学课程管理以及网络教学课程操作。

7) 网络课程远程资源下载管理

网络课程远程资源下载管理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的远程教学数据资源下载管理功能,远程资源下载功能主要包括:上传远程教学资源文件、直播教学资源视频、下载远程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功能等。

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设计

1) 整体功能界面要求,设计要求达到与网络课程群的界面风格一致,图、文、像、声等控件布局合理,做到保持界面友好。

2) 系统采取异步扩展功能要求,通过远程服务器端升级课程群网络管理系统版本,异步更新扩展。

3) 响应性速度需求,课程群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要求响应时间不超过10s即可。

4) 并发查询需求,系统要求多任务、多用户同时访问。同时,系统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的权限不同,从而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与操作导向,确保每个用户根据自身角色权限满足自身需求。

5) 安全性能要求,优于考虑系统的数据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将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3 系统的总体设计

课程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多种功能模块,其中的主要业务有:学生数据管理、在职教师数据管理、网络课程群在线教学与线下辅导和答疑功能、远程的网络课程群教学资源管理、网络课程远程资源下载管理和网络教学在线交流共享管理。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功能设计

JAVA課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学生、老师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线上线下的教学辅导、提问、答疑,教学资源的上传与下载、打印等功能。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1.2 系统登录设计

注册、登录模块是辨识身份和进行权限管理的前提条件,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辨别,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管理员将会判断是浏览平台者还是学生、教师或者管理员,从而对不同身份的用户指引不同的操作步骤达到目的。

3.1.3 学生模块设计

1) 基本信息的浏览:在学生注册信息中锁定学生的基本信息,供学生及老师浏览。

2) 信息查询、修改:学生信息一旦录入,将要使用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验证身份。此时,就可以对想要修改的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完善自己的基本信息。

3) 线上线下教学提问:对教师的视频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后续内容中,进行疑惑的提问,等待老师的答疑。

4) 自我测试: 是平台提供检验学生在线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组合配套相关的习题测试,从理论应用到实践创新两个方面,用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5) 资源的下载、打印:对该平台上的共享教学视频资源进行下载,对教学作业和课堂笔记打印。

3.1.4 教师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主要是教学资源的上传、共享,对学生在接受课程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 课程管理:是老师对不同课程的发布与上传进行的课程管理模块,添加章节、课件和知识点,对不同的课程,配以不同的授课方式,方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接受不同的知识点。并对课程的进度和选择加以权限,让学生在选择听课的同时完成相应的课程才能往深层次的课程发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完成授课内容。

2) 题库、作业管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管理,创建、删除、更新题库和作业,用来检验学生听课情况。

3) 教学数据的导入、导出:将对课程有用的表格、文件进行导入和导出。

4) 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和打印:对课程需要的教学视频等进行上传、对其他教师的共享资源进行下载、打印。

5) 线上线下教学辅导、答疑: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对象进行选择,或针对系统中的某个用户单独提问,被提问的远程教师上线后方可以给予问题的解答。

3.1.5 管理员模块设计

系统的管理员实现对课程群网络系统的全体用户进行管理。主要是对用户身份进行管理划分权限,审核上传的内容发布是否符合该平台中心思想的需求。

3.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与设计,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据表的概念结构设计,系统存在的全部数据表设计内容等,重点设计表与表之间的关联结构设计。

1) 用户数据表结构设计,其数据表的字段包括:序号、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其他的表的字段。

2) 学生数据表结构设计,学生数据表主要的字段属性:系统分配的账号、登录昵称、所在位置、联系方式等字段。

3) 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资源管理数据表结构设计,根据该表字段概念设计内容:序号、网络课程名称、课程资源文件类型、文件大小、文件上传时间、文件上传人、文件最后修改时间等字段。

4) 教师数据表字段属性设计,包括:系统自动为教师分配的编号、教师登录昵称、所在地理位置、课程序号、课时费用等字段。

5) 网络教学在线辅导与答疑管理数据表结构设计,根据该概念实体字段主要包括:序号、主题、提问时间、提问人、回复人、回复时间、是否满意等字段。

6) 教学资源下载管理数据表字段属性结构设计,在数据库中字段包括:序号、资源名称、下载时间、使用人、文件类型、是否付费、是否需要格式转换等字段。

7) 网络教学交流共享管理数据表结构设计,根据概念设计网络教学交流共享管理实体字段主要包括:序号、交流主题、参与人数、共享文件名称、共享时间、共享人等字段。

3.3 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基于B/S架构设计网络课程群应用软件系统需要遵循JAVA EE 四层应用程序开发模型,主要包括:显示层、数据业务逻辑加工层、数据业务存储层和数据库层。

1) 显示层:是应用软件平台的人机界面,显示用户与系统的信息交互。

2) 数据业务逻辑加工层:主要是注册登录模块、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之间的业务层管理,将有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响应数据业务存储层。

3) 数据业务存储层:对数据业务逻辑加工层信息的保存和加载,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4) 数据库层:该平台的数据库层是用My SQL数据库系统来实现的,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表,为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有力数据信息保障。

4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关于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研发工作,并实现各个功能。总结为:

1) 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已真正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2) 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界面友好、操作便捷。

3) 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融合性有待完善。

4) 预留部分待扩展的功能性接口。

对于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这一教学模式,十分适用于软件实践开发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实现分层次个性化教学,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相信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还需要开发人员不断地进行维护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彦. Java网络课程群教学平台的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1).

[2] 赵彦. 基于Java EE技术的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2).

[3] 唐琳,李彤,肖大薇. 基于翻转课堂的Java开发实践课程教学设计[J]. 计算机教育, 2015(4)

[4] 刘艳梅 . 基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Java系列课程群教学研究与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14)

[5] 刘艳梅 . Java课程群辅助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 软件导刊, 2015(2).

[6] 卢冶,刘永良,张小立.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va课程群研究与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1).

作者:林思敏

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管理论文 篇3:

疫情下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的电机类课程教学思索

摘    要:为改善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的教学效果,围绕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总体目标,面向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文章对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的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归纳了电机类课程网络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给出了改善电机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应对措施,可为电机类课程网络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疫情;网络教学;电机类课程;教学效果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国家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规范,力图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

电机类课程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电机学”和“电机拖动基础”两门电工领域专业课,具有基础性、专业性、独立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电机类课程教学方法,多数以课堂面对面教学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通常以板书和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讲授,辅以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报告和考试等方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

传统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随时接收学生对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等肢体语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具有较为便捷的面对面交流条件,为答疑和辅导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授课和远程教学等手段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传统的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具有网络教学的便捷性,已初显力不从心。尤其是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情况下,网络课堂成为了全国在校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之一。网络教学的方式虽然具有优质资源共享和灵活快捷的优点,学习环境也较为宽松,但是教学平台受网络的影响严重,无法保证师生之间随时“面对面交流”,既不利于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新型的网络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师生信息互馈系统,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系统掌握的同时,培养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的高校毕业生,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一、疫情下网络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针对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网络授课成为国内不同类型学校的主要选择。疫情下网络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已有部分研究人员开展了“疫情下网络教学平台”方面的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3]。

但当前的教研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平台与硬件的优化、通信技术支撑、家庭学习环境、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负责人、网络教学的准备和实施、高校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等不同方面,给出了疫情下分层次、多样化教学的建议,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疫情下网络教学的重视[4]。

此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也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实际工程应用情况,立足于工学、法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的专业角度,从实际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出发,对疫情下的教学任务进行了解读,立足于各自的专业角度,给出针对疫情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5]。

但上述研究成果要么重点论述疫情下网络教学的紧迫性并从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要么从系统层面对网络教学进行初步讨论,缺乏对网络教学体系的详细构建和师生信息互馈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围绕工程教育认证这一新教育背景下的网络教学进行详细论述。

目前,国内各高校各专业纷纷开启工程教育认证的进程,这一情况已充分表明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均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形势下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需要围绕着工程教育认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

综上,虽然当前一些高校对疫情下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没有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目标和教学体系构建系统性不足等弊端。因此,在新冠疫情下,寻找一条有助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疫情下电机类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针对新冠疫情下教育认证这一整体背景,电气工程专业应以改善并提高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总体目标。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建立针对电机类课程教学的完整有效的新型网络授课教学体系,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下,实时、高效、畅通的师生信息互馈系统,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标,电机类课程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还应该重点关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师生互馈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等方面。

第一,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建立面向疫情的新型网络平台的教学体系。面对新冠疫情下网络授课的新形势,结合电机类课程的专业性和基础性特点,考虑到网络授课对学习态度监控不利的不足,建立电机类课程教学完整有效的授课体系,利用已有的网络教学经验,不断深入探索,构建一个主动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客观的科学体系至关重要。依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能力提高目标,建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网络授课体系是电机类课程教师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探讨网络教学平台下,师生教学信息互馈系统的构建和检验方法。构建网络授课平台下师生信息互馈系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方法和性格特点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能够基于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绩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工具,还是关系到网络授课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障的必要手段。考虑到QQ、微信等软件信息传递实时性较差,而且无法保证师生间肢体语言的准确接收,从而影响到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综合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平台,建立一个实时、高效、畅通的信息交流系统,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是电机类课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达到工程教育认证中的能力培养目标,需要在网络教学中重点突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并辅以教学大纲的精心制定、教学重点的有机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等多种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是电机类课程能否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电机类课程教师必须要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因此,信息化网络授课体系的科学构建,师生教学信息交流系统平台的设置和高效运转,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问题。这三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电机类课程网络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也直接影响到疫情下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对电气类专业能否达到教育部所提倡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同样关系重大,应该得到授课教师的重点关注。

在网络授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下,如何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认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基于教学过程信息的精准把控,进而在网络教学中有目的性地设定相关教学训练环节,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确保总体能力的提高,涉及问题的准备、教学中的有序引导和成绩的科学评价等各个部分的有机组合,是提高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朱顯辉,师楠,苏勋文,等.如何在工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质教育——以变压器绕组识别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1-2.

[2]师楠,朱显辉,桑林,等.基本概念在三主式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65-66.

[3]王秀君.疫情之下,教育至上——标志设计课程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8):1-2.

[4]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50-52.

[5]梁林梅,蔡建东,耿倩倩.疫情之下的中小学在线教学:现实、改进策略与未来重构——基于学习视角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5):5-11.

编辑∕丁俊玲

作者:朱显辉 苏勋文 师楠

上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论文下一篇: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