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讲义

2022-07-13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色彩构成教案讲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色彩构成教案讲义

《色彩构成》教案

一.本课程的渊源

色彩构成在视觉艺术中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作为一门学科的应用得追溯到20世纪包豪斯学校。包豪斯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强调形式和色彩关系的研究,例如研究色彩的温度与形式变化关系;色彩的纯度.明度.色彩的调和关系: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等。通过严格的教学方式进行逐步的引导,是学生完全掌握色彩与形式的理论,并能够得心应手应用在设计上。 二.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和构成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 三.主要教学内容

1.色彩理论 2.色彩的属性与表达方式 3.色彩的混合 4.色彩的设计方案 5.流行色与设计色彩的应用。

第一章 色彩的理论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原理 1 光与色

光:就物理属性而言是一种电池波,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不是所有的光都是色彩,只有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有色彩,成为可见光。其余波长的电磁波是人眼见不到的,长于780纳米的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叫紫外线。七色光普通过三棱镜是不能再分解的,固称为单色光。

注:纳米是长度单位,就是10v-9米(10亿分之一米),即10v-6毫米(100万分之一毫米)。

光源碰到物体的时候,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被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这才使我们看到颜色。

光的物理性质有广博的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决定。波长的长度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相同,而振幅不同,则色相就有明暗的差别。 2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光源色:

所有物体的色彩总是在某种光源下产生的,同时随着光源色以及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中以光源色的影响最大,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 物体色: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视的特性。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大体可分为不透光和透光两种,即透明体和不透明体。

对于不透明的物体,他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色和吸收情况。入股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吗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几乎能吸收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吗该物体是黑色的。 固有色:

由于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对不变的色彩差别,人们习惯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为“固有色”。 第二节 色彩生理原理

1.视觉的胜利构成 2.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当人的大脑皮层在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中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3色彩的心理

第二章 色彩属性与表达方法

一.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溶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 2.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是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为基本色。 二.色彩的属性

在有彩色系中,只要有一块色彩出现,这个色彩就同时具有三种基本属性。 第一个属性是色彩的明暗性质,称为“明度” 第二个属性是区别色彩的面貌,称为“色相” 第三个属性是表示色彩的浓度,称为“纯度”。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光度;对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之外,还可称亮度.深浅程度等。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色相的明暗变化,同一颜色加黑.白以后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每一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色相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使之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色相的面貌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为基本色相,并形成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以色相环的形式体现的,成为纯色色环。 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度,也称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它是表示颜色中所含某一色彩的成分比例。纯色的色感强,即色度强,所以纯度也是色彩感觉强弱的标志。通俗的纯度分法用高.略高.中.略低.低五级来标示。改变纯度有四种方法:加白.加黑.加灰.家互补色。 四.色彩表示方法与体系 牛顿色相环

牛顿将太阳白光分解后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头尾相接,想成一个圆环,并定名为色环,以后人们称为牛顿色环。

三原色中任何一种原色都是其他两种原色之间色的补色;也可以说,三件色中任何一种间色都是其他两种间色的补色。除此以外还有色立体色环.伊顿色环.车氏色环等。 第三章 色彩混合

一.色的混合 1.三原色

所谓的三原色,就是说着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有这三色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或三基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色光混合变亮,被称为加色混合 颜料混合变暗,被称为减色混合。 2.加色混合

从物理光学实验中得出:红.绿.蓝(蓝紫)三种色光是其他色光无法混合而得的。而这三种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所以红.绿.蓝(蓝紫)是加色混合最理想的色光三原色。

加色混合可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紫光=品红光;蓝紫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如果改变三原色的混合比例,还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颜色。 如红光于不同的比例的绿光混合可以得出橙.黄.黄绿等色; 如红光于不同比例的蓝紫光混合可以得出品红.红紫.紫红蓝; 如紫光与不同比例的绿光混合可以得出绿蓝.青.青绿。 3.减色混合

趋近色料混合种类愈多,白光中备件去吸收光愈多,相应的反射光量也愈少,最后将于黑浊色。这就是减色混合。

理想的色料三原色应当是红(明亮的玫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用减色混合法可得出:品红+黄=红;青+黄=绿;青+品红=蓝;品红+青+黄=黑

二.空间的混合

空间混合,也课程并列混合.色彩的并置,其明度是被混合色的平均明度,因此也称为中间混合.中兴混合。 空间混合规律

1.凡互补色关系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 3.有才色系色与无才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

4.色彩在空间混合时所得到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5.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 空间混合的特点

1.仅看色彩丰富,眼看色调统一

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敢,适于表现光感

3.如果变化各种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 三.色彩推移 明度推移

明度推移是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色相推移

色相推移是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到另一色相。 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冷暖推移

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可以选用中性色为中介色进行推移构成,中介色也可以选用与冷暖极限色同明度的中性灰色或金属色。

第四章 色彩的色及方法

色彩原理对色彩实践的理论指导,其实就是在色彩应用时如何组合好色彩,使其产生美感。色彩组合所产生的美感虽然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无非是处理好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第一节 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心理刺激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这种差别越大,对比效果就越明显。色彩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 一.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利用个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1.邻近色

邻近色相差很小,色彩对比非常弱。如红于橙红,绿于黄绿等,虽然是不同色相,但是相似于同一色相的配合。 2.类似色

类似色是红与橙.橙与橙黄.黄与黄绿.绿与蓝绿.蓝与紫蓝.紫与紫红等在二十四色相环中相隔30度至60度左右的色相对比。 3.中差色

中差色是黄与红.红与青紫.青紫与绿等在二十四色相环上色相环上间隔90度左右的色相对比。 4.对比色

对比色是二十四色相环上间隔120度左右的三色对比,如品红——黄——青.橙——红——黄绿——蓝.橙——绿——青紫.黄橙——青绿——紫等。色相环上的品红——黄——青为三原色的对比(或称第一色对比)。色相环上橙——绿——青紫是由第一次色混合而得的间色(或第二次色)的对比。 5.互补色

互补色是在色相环上距离180度左右的色相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与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黄。 二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敏感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总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的等级的明度色标。根据明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明度基调,1为最深,9为最亮。低明度调(暗调)具有沉着.厚重.强硬.压抑的特点;中明度掉具有柔和.含蓄.明确.庄重的特点;高明度调具有明亮.兴奋.高雅.柔美的特点。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中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强的色彩或色组属高调色,色的对比属长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高长调;如果画面主要的色彩书中调色,色的对比属短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中短调。一次类推,便可划分10种明度调子:1高长调,2高中调,3高短调,4中长调,5中中调,6中短调,7低长调,8低中调,9低短调,10最长调。第一个字代表画面中的主要明度调子。 三.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是指教饱和的纯色与含有黑.白.灰的浊色的对比。纯色对比可以是纯色与含灰的色彩的对比 ,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色彩倾向的灰色间的对比,还可以是纯色之间的对比。

我们把一个纯色和一个同明度的无彩色灰色按等差比例相融合,建立一个9个等级的纯度色标,并根据纯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纯度基调,1为最低,9为最纯。

纯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的纯度差别跨度的大小,与明度对比为构成的色调相似,我们暗色界分为。

纯度若对比(低彩对比) 纯度中对比(中彩对比) 纯度强对比(高彩对比) 艳灰对比 (1)纯度若对比(底彩对比)

——是指村纯度间隔3级以内的对比。 (2)纯度中对比(中彩对比)

——是指纯度差间隔4.5级的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温和.稳重.沉静.文雅等特点,但由于视觉力度不太高,容易缺乏生气。 (3)纯度强对比(高彩对比)

——是指纯度差间隔5级以上的对比,是低纯度色与高纯度色的配合,其中以纯色与无彩色黑.白.灰的对比最为强烈。纯度强对比具有色感强.明确.刺激.生动.华丽的特点,有较强的表现力度。 (4)艳灰对比

——如果同一画面中占主体的是最艳的高纯度色,其他色组有接近无彩色的低纯度色组成,即称为艳灰对比。 四。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成为冷暖对比。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我们把红.橙.黄成为暖色,把橙色成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成为冷极。

在五彩色系中,吧白色成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 五.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这是数量的多与少.面积的大与小的对比。色彩感觉与面积对比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

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和构成

虽有色彩调和的结果都要归结为调和。色彩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进行色彩调和的方法:共性调和.面积(比例)调和.秩序调和.主色调调和.隔离调和。 一.共性调和构成 (1)色调统调调和

色调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混入同一色相,是对比色的色相逐步靠拢,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调子。 (2)明度统调调和

明度同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混入白色或黑色,明度都会提高或降低,绝大部分纯度会降低,色相虽然不变但个性被削弱,原来色彩间的过分刺激的对比也被削弱。 (3)纯度统调调和

纯度统调调和就是在对比色各方混入同明度.不同量的灰色。是原来的个对比色在保持明度对比的情况下,纯度相互靠近。 二.面积调和构成(比例调和构成)

他通过对比色之间积增打或缩小来调节色彩对比的强弱,并得到一种色.量的平衡与稳定的效果。

德国色彩学家歌德认为色彩和谐对对比双方成为一种相互烘托的有机整体时的面积与色彩的明度有关。他为纯色定下的明度数字比例如下:

黄:橙:红:紫:蓝:绿=9:8:6:3:4:6 没对互补色的明度平衡比例为: 黄:紫=9:3=3:1=3/4:1/4 橙:蓝=8:4=2:1=2/3:1/3 红:绿=6:6=1:1=1/2:1/2 每对互补色的和谐的面积比例如下: 黄:紫=3/4:1/4 橙:黄=2/3:1/3 红:绿=1/2:1/2 三.秩序调和构成

秩序调和是对比强烈的色彩可采用等差.渐变等有序的.有规则的交替出现,是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方法有叫色彩渐变。

秩序调和构成包括:色相秩序构成.,明度秩序构成.纯度秩序构成。 (1)色相秩序构成

色相秩序构成是指按照光谱序列的构成,其构成形式有类似色相秩序构成.对比色相秩序构成.互补色相秩序构成.全色相秩序构成。 (2)明度秩序构成

就是将某种纯明度秩序构成是指按照明度序列的构成。明度秩序构成是最富有色彩的层次感。色分别混合白或黑制作15级以上明度差均匀的明度色标,然后按照明度高低秩序进行构成。 (3)纯度秩序构成

所谓的主色调,是指色彩形成的气氛和中的倾向性,具体的讲有淡色调.浓色调.蓝色调.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灰色调等等。 五.隔离调和构成

为了协调和缓冲色彩的去强烈对比关系,在色彩构成时,可采用间隔的方法。即在对比色之间插入与各方都不发生厉害关系的无彩色系黑.灰.白或金.银光泽色,或作底色或用作勾勒外轮廓,从而使其色彩边缘因对比引起的尖锐矛盾被缓冲。

第二篇:色彩构成-教案(范文)

色彩构成教案

教学目的: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学习内容,在色彩构成教学环节中,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选用适当的习作为图例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

前言

我们研究色彩不单是认识色彩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人们的主观意识对色彩的反映。装饰色彩并非大自然色彩的展现,即不是写生色彩(不同于画家调色板上的色彩),而是结合生活、生产、经过提炼、夸张,概括出来的,能美化人民生活,是人们心理作用的理想化色彩。

装饰色彩研究的范围比统广,如色彩的要素,各种色彩互相混合的关系,对比、调和的原理,色彩的感性研究,色彩的感觉训练等等,为了系统化、条理化的学习,我们把色彩基础训练分解成若干个以单一因素为主的课题进行训练无凝是必要的。(如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等)。

一、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

二、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叫色彩构成。

造形表现,在总体上应该是指形式和色彩的作用,而不是模仿自然或者通过模仿自然来获得幻觉联想。

色彩一旦脱离了具体的物象,作为一种不依附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某种物件而独立存在的视觉元素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通过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形式、比例、结构的调整——即用纯粹的色彩形式作为语言来表述,„„这,就是色彩构成练习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讲 色彩原理

一、 色彩的形成

1. 光源分析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太阳的光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光线被喜剧性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这种色光再通过三棱镜就不能再分解了。牛顿据此推论:太阳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叫做色散。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常常可以看到,默雨过天晴,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起着三棱镜的作用,使阳光色散,形成美丽的彩虹,由三棱镜分解出来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计测定,就可得出各色光的波长。(如图),因此,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2. 色彩的产生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a、 色彩的适应 b、 色彩的恒常性 c、 色的同化 d、 色彩的易见度 e、 色彩的错觉 3. 构成色彩的因素

一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 二是光源的性质。

二、 色彩的混合

1、 原色、间色和复色 a、 原色

原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也称为一次色。

色光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色料三原色:红(品红或玫瑰红)、黄(柠檬黄)蓝(湖蓝)。

b、 间色

间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在伊顿的十二色相环中,间色处于两种原色之间。间色也称为二次色。

橙色处于黄与红之间,系黄与红的等量混合。 绿色处于黄与蓝之间,系黄与蓝的等量混合。 紫色处于蓝与红之间,系蓝与红的等量混合。 c、 复色 复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复色也称为再间色或三次色。

如:橙与绿混合成橙绿,呈黄灰色;橙一与紫混合成橙紫,呈红灰色;绿与紫混合成绿紫,即蓝灰色。

凡是复色都含有三原色的成份,都呈灰性色。三原色的等量混合即呈中性灰色。三原色的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就能产生出千变万化的色彩来。

2、 色彩的混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称为色彩的混合。

a、 加色混合法

加色混合也称为色光的混合,即将不同的色光混合到一起,产生新的色光。其特点是将相混合的色光的明度相加,混合的色光的成份越多,所得到的新色光的明度越高,将等量的原色色光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灰色;将所有的色光加到一起(三原色色光都为最大值),就可以得到白色。 b、 减色混合法

减色混合也称为颜料混合,即将不同的颜色混合到一起,可以得到新的颜色。其特点是当混合的颜色越多,或者混合的次数越多,所得到的颜色就越灰暗,将所有的颜色混合到一起,就可以产生黑色。 c、 旋转混合

在圆形的转盘上绘制色块,并使其高速旋转,就会产生色彩混合现象,我们称之为旋转混合。 d、 空间混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达成的色彩混合称为空间混合。

旋转混合和空间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过人们先看到的颜色的视觉残留,加载到后看到的颜色上所产生的视觉混合,这两种混合方式不会使色彩的明度变亮或者变暗,而是取参与混合的颜色的明度的中间值,所以也被称为中间混合。

三、 色彩的属性

1、 无彩色学一一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2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谓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O图)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都等于零,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2、 有彩色系(简称彩色系)一一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特征,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a、 色相一一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b、 纯度(饱和度)一一所谓纯度就是色彩鲜浊、饱和和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它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较原来的颜色低。

c、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

3、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a、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b、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c、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系列。 第二讲 色彩的对比

一、 对比的概念

两色并置,有明显的不同称之为对比,当对比达到最大值时,我们称之为直径对比或极地对比。

任何艺术效果都离不开对比,虚与实、明与暗、动与静、高与低、繁与简等,色彩效果同样也是靠对比来增强和减弱的,通过画面和图形探索色彩对比的规律,寻觅色彩对比的特有魅力,是设计和创作的永恒课题。

二、 色彩对比的分类

以色彩自身的特征出发,认识各种对比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以探索色彩对比的构成规律出发,可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距离对比、数量对比等。

1、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对比,正是这一对比,确立了色彩存在的价值,有了色相,色彩的其它一系列对比才得以展开。

色相对比是各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彩在色相环上的距离来表示。

a、 邻近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相邻的颜色为邻近色。 b、 类似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2~3色的颜色为类似色。 c、 中差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4~7色的颜色为中差色。 d、 对比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20°~150°的任一两色互为对比色。

e、 互补色:以某一颜色为基准,与此色相间隔180°的任一两色互为互补色。

邻近色、类似色的对比为色相弱对比; 中差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中对比; 对比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强对比; 互补色之间的对比为色相的极地对比。

色相对比多见于民间艺术作品中,给人以质朴、率真的感觉。

2、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 a、 明度基调

★ 低明度调——由1—3级的暗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沉静、厚重、忧郁、迟钝、沉闷的感觉;

★ 中明度调——由4—6级的中明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柔和、甜美、稳定的感觉;

★ 高明度调——由7—9级的亮色组成的基调,具有优雅、明亮、轻松、寒冷、软弱的感觉。 b、 明度对比的强弱

★ 明度弱对比——相差3级以内的对比,又称为短调,具有含蓄、模糊的特点;

★ 明度中对比——相差4—5级的对比,又称为中调,具有明朗、爽快的特点;

★ 明度强对比——相差6级以上的对比,又称为长调,具有强烈、刺激的特点;

c、 明度调性的延展 ★ 高长调 ★ 高短调 ★ 高中调 ★ 中长调 ★ 中中调 ★ 高短调 ★ 低长调 ★ 低短调 ★ 低中调 ★ 最长调

3、 纯度对比

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因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鲜艳的颜色更鲜艳,浑浊的颜色更浑浊的色彩对比现象,称为色彩的纯度对比。 a、 改变色彩纯度的方法 ★ 掺合黑色降低纯度 ★ 掺合白色降低纯度 ★ 掺合灰色降低纯度 ★ 掺合互补色降低纯度 b、 纯度基调

将纯色与同明度的灰色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等级的纯度推移,并以此来划分纯度的基调:

★ 低纯度调——由1—3级的低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容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的感觉;

★ 中纯度调——由4—6级的中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 高纯度调——由7—9级的高纯度色组成的基调,具有强烈、鲜明欢快、拥挤、忙碌的感觉; c、 对比 ★ 纯度弱对比 ★ 纯度中对比 ★ 纯度强对比

纯度对比通过色彩饱和度的中和,可以使过分跳跃的色彩得到抑制,调整画面的主次关系,低纯度调的色彩搭配容易沉闷、暗淡,但如果把握得当,可以得到非常优雅的画面。

4、 补色对比

互补色的对比会使互补的色彩双方更加鲜明,光彩夺目。

在光谱六色中的三对互补色,在互补色对比的过程中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对比价值:

★ 黄——紫:在明度的极地对比中展开; ★ 橙——蓝:在冷暖的极地对比中展开; ★ 红——绿:在同明度色相的强对比中展开。

5、 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感觉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a、 不同色相的冷暖差别:

★ 暖色系:黄、黄橙、橙、红、红橙、红紫等,暖色给人以前进感。 ★ 冷色系: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等,冷色给人以后退感。 b、 同色相的冷暖差别:

★ 同一色相的颜色,加白色越多。色彩越明亮,同时也越冷; ★ 同一色相的颜色,加黑色越多。色彩越暗,同时也越暖。 c、 纯度对色彩冷暖的影响:

★ 纯度越高的颜色冷暖的感觉越强烈; ★ 纯度越低的颜色冷暖的感觉越微弱。 d、 对比

色彩的冷暖感是通过对比产生的,同属于冷色系或同属于暖色系的颜色放在一起,同样可以对比出冷暖的差异。

6、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a、同时对比

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所看到的色彩对比现象叫同时对比,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的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同时对比的动人效果可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扩大或抑制,重要的是,要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同时对比可以发生,以及怎样能将它们中和。 ★、同时对比中,两邻接的色彩彼此影响显著,尤其是边缘; ★、两对比色彩为补色关系时,两色纯度增高显得更为鲜艳;

★、高纯度的色与低纯度的色彩相邻接时,使高纯度的色显得更鲜,低纯度的色显得更灰;

★、高明度与低明度的色彩相邻接时,使明度高的色显得更高,明度低的色显得更低;

★、两不同的色相相邻接,分别把各自的补色残像加给对方;

★、两色面积,纯度相差悬殊时,面积小的,纯度低的色彩将处于被诱导的地位,所受对方的影响大。而面积大、纯度高的色彩除在邻湖边缘有点影响外,其它基本不受影响。

★、无彩色与有色彩之间的对比,有色彩的色相不受影响。而无彩色(黑、白、灰)有较大的变化,使无彩色向有彩色的补色变化。 b、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的特征:

★、把先看色彩的残像加到后看色彩面,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色彩影响力强。 如先看色彩与后看色彩恰好是互补色,则会增加色彩的纯度使之更鲜艳,其影响力以红与绿为最大。 因为眼睛把先看色彩的补色残像加到后看物体色彩上面的缘故。就是因为这种前后对比的关系,这种色彩对比的方式我们称为连续对比。

7、 面积与色彩对比

无论是色调的形成还是色彩主次关系的调整,色彩的面积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种色彩或以这种色彩为主构成的色调在画面中占有最大面积时,画面的色调就随之形成。要改变一幅作品的色调,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改变色彩占有的面积。

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块的相对色域,恰当的说面积对比就是一种比例对比。 a、 面积与色调

★ 以色相面积差别形成的色调(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等);

★ 以明度面积差别形成的不同明度调(高明度调、中明度调、低明度调等); ★ 以纯度面积差别形成的不同纯度调; ★ 冷暖调。

b、 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 相同色彩的面积对比: 面积相同,对比效果弱 面积差别越大,对比效果越强 ★ 不同色彩的面积对比: 面积相同,对比效果强烈 面积差别越大,对比效果越弱

8、 形状与色彩对比

在心理学上,把由一种感觉引起的另一种感觉,称为共感或副感觉。如:当见到某种色彩时,会联想到某种味觉感觉。 色彩的形状感也是色彩的副感觉之一。

伊顿认为红、黄、蓝三原色恰好与正方形、三角形和正圆形符合。 正方形象征着物体的稳定与重量,有一种实在感,红色饱满、浓郁的视觉特征符合正方形的安定、重量与充实,红色具有扩张感,正方形的四个内角就象指向四方的箭头一样,正方形同样具有扩张性。

三角形在这三个形体中明显的瘦削、锐利、份量最轻、富有刺激性;黄色的特征是明亮醒目、锐利快速,在三原色中,黄色是最富有刺激性的颜色。

圆形在所有形状中最为详和,使人感到轻快、流畅、飘浮,并且没有紧张感;蓝色使人想到天空、大海、空气和水,这与轻快流畅、轻松飘浮的圆形相吻合。

三原色的形状共感一经确定,作为间色的橙、绿、紫的形状也就应运而生:

橙色为介于正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梯形;绿色为圆与三角形之间的球面三角形;紫色为介于正方形与圆形间的椭圆形。

形与色原是无法分离的统一体。当明白了色彩与形状的关系,我们就知道当色彩和形状在画面中相一致时,画面的效果就会加强。

9、 位置与色彩对比

★、色彩本身的份量感和运动感决定其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果;

★、颜色相互之间的关系(距离)不同,色彩效果不同;差异越大的颜色,距离越近,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张力,对比效果越强;差异越小的颜色,距离越近,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亲和力,对比效果弱。

10、 数量与色彩对比

数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为同一画面上究竟有多少种颜色 二为同一颜色究竟有多少类形体; 三为同一颜色、同一形体有多少数量

第三讲 色彩的调和

人们把“和谐”作为美的基本原则,视变化中的秩序和统一为“美的方程式”。 色彩调和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环节,掌握好各种调和的构成法则,缩小、缓解某些色彩的过量对立与差异,理清画面的主次关系,保持色调的和谐统一,才能显示出色彩构成的表现力,把握色彩表达的技巧,归结到最终就在于协调好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关系。

一、色彩调和的原理

1、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

因为人在看到某一色彩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种生理现象,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2、 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

配色就好象谱曲,没有起伏的节奏,则平板单调;一味高昂紧张,则杂乱反常。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过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紧张和烦躁不安。

3、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就成为人视觉色彩的审美习惯和经验。

自然界中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等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规律,其变化是有秩序、有节奏,非常和谐的。

4、 配色调和与色相、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有关。

二、色彩调和的类型

1、 同类调和

同类调和是在同类色相的色彩中,通过明度或纯度的变化来构成画面。同类调和也是最基本的调和法则,凡是同类色的配色都很容易达成调和。

2、 近似调和

近似调和是指色彩对比在相邻的色相范围内进行,就能获得色彩调和。与同类调和相比,近似调和除了明度、纯度的变化外,还有小范围的色相变化。

同类色虽然容易达成调和,但掌握得不好,会有单调平淡之感,近似调和有色相的变化,可以丰富画面,又因这种变化只在近似色中产生,不会造成过分的视觉跳跃。用近似调和对色彩进行归纳、调整,对治理画面色彩的散乱和把握画面中的非主题对比是比较有效的。

3、 同一调和

同一调和是一种弱对比调和。同一调和使色彩调和的范围从同类色、近似色扩展到包括互补色在内的所有色彩,同一调和法的运用,使互不相容的对比色彩有可能协调到一起。 同一调和的方法:

同一调和法就是在相互对立的两色中共同添加某一颜色作为媒介色,来减弱原有色彩的对比强度,达成调和的目的。

a、 加白色调和:在强烈刺激的色彩双方混入白色,使其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刺激力减弱,混入的白色越多调和感越强。 b、 加黑色调和: c、 加同一灰色调和 d、 混入同一原色调和 e、 混入同一间色调和 f、 互混调和

4、 分割调和

分割调和有称为间隔调和,是在两种对立的色彩之间建立起一个中间地带,来缓冲色彩的过度对立。 同一调和和分割调和都可以在所有的色彩之间运用,不同的是同一调和需要在相互对立的色彩中混入媒介色,从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原有色彩的纯度和特性,以对立色彩双方各自作出让步来达成和谐,这一调和法处理不当,容易失去画面原有的力度;而分割调和可以不改变色彩的任何属性,因而处理得当既可以加强,又可以减弱画面原有的强度、力度、个性,也利于控制画面的色调。

5、 面积调和

通过增减对立色各自占有的面积,造成一方的较大优势,以它为主色调来控制画面,达成调和,因而面积调和也称为优势调和。 a、 在同纯度情况下,大面积处主导,小面积处诱导。 b、 大面积灰色,其小面积纯色处主导,因为灰色无色相。 c、 面积等量时,其色相应向同类色靠拢。 d、 面积等量时,其纯度差应加大。

e、 采用补色时,应用一间色来缓解其冲突,或降低其中一色的纯度,使其处于被诱导的地位。

6、 秩序调和

a、 渐变的秩序 b、 重复的秩序 c、 方向的秩序

第四讲 色彩的象征及色彩构成的表现力

一、色彩的心理

我们观看色彩时,除了直接地受到色彩的视觉的刺激外,在思维方面也可能产生对生活经验,环境事物的联想,进而左右我们的心理情绪,这种反应称为(色彩的心理感觉)。

色彩的心理感觉,按照观者之不同而显现出个别的差异,尤其是爱好,厌恶„„等之感觉,这些感觉方式也随着性别、年龄、教育、职业的差异各有不同,因此,对这种情绪性的感觉方式,很难下一个统一的结论。 如让许多人去观看同一色彩,将所得的感觉可以得到许多共同的感觉,我们虽然不能据此认定(这种色彩一定会引起某种感觉L但可大略了解这种色彩感觉倾向。另一方面而言,有些感觉方式则比较不带情绪性反应。如冷暖感、轻重感、膨胀收缩感„„等。则是属于机能性的感觉方式,也是较大多数人共同的感觉倾向。不管是情绪的感觉方式,或是机能性的感觉倾向,都是色彩在我们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力。

1、 冷暖感:

色彩的感觉大都与联想有关,有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天空,流水、雪景、冰块,会引起这种印象的叫冷色或寒色,(灰色、蓝色、绿色、白色)等。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血等暖烘烘的感觉的色彩称暖色。如红、橙、黄等色。

色彩的冷暖感会因其明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例如:红色系中的粉红色,其温暖感较鲜红色大为降低,并有转趋凉快的倾向,而暗

蓝色则寒冷感比鲜蓝减少,浅蓝比深蓝更具寒意感。色彩的冷暖也常受配色的影响;如小面积的绿色,搭配暖色,则整体感还是暖色调。小面积的绿色搭配冷色,则整体感还是冷色调。

2、 进退感:

同一背景、面积相同的物体,由于其色彩的不同有些予人有突出向前的感觉。有的则给人后退深远的感觉。当两种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在相同无彩系的背景衬托下,我们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如黑与白,我们感到白色大,黑色小,红与兰,我们感到红色大,兰色小。

高纯度与低纯度,高纯度大,低纯度小。大的我们称前进色、膨胀色;小的后退色、收缩色。其结果暖色前进、膨胀。冷色后退、收缩。从明 度上讲,明度高前进、膨胀,低的后退、收缩。纯度高的前进、膨胀,低的后退、收缩。

3、 轻重、软硬

色彩能使人看起来有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暖色系的色彩感觉较重。冷色系的色彩感觉较轻。但造成轻重感的最大因素,还是明度高低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感觉柔和的色彩,通常是明度较高、纯度较轻的颜色,相反的,使人感觉坚硬的色彩,通常都是明度较低、纯度较高的颜色。

在无彩色中,黑白具有坚硬感,灰色是有柔和感,有彩色的冷色有坚硬感,暖色则有柔和感。

总括来讲: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从色相方面色彩给人的轻重感觉为暖色黄 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冷色蓝、蓝绿、紫等给人的感觉重。

物体的质感给色彩的轻重感觉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物质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物体表面结构松、软,给人感觉就轻。

同祥,色彩的软硬感觉为,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硬而有收缩的感觉。

4、 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使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能使人感觉鼓舞的色彩称积极兴奋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伤的色彩称之为消极的沉静色彩。 影响感情最历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

会引起观者兴奋感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称为(兴奋色);而使人有沉静感的颜色,如蓝、蓝绿„„等色,称为(沉静色)

大致来说,亮暖色属于兴奋色,而冷色属于沉静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颜色富极积性,为兴奋色,深的颜色较消极,属于沉静色。纯度方面,则纯度越高越富极积性,纯度越底则富消极性;因此,高纯度的色彩为兴奋色,而低纯度的色彩为沉静色。

5、 爽朗与阴忧感:

明度越高的色彩越具有爽朗感,明度低的色彩则往往会有阴郁感。 无彩色中的白色具有爽朗感,黑色则具有阴郁性。灰色为中性色,暖色较有爽朗感,冷色则偏向阴忧性质,当中若加上明度与纯度的变化,则更加强爽朗感与阴忧感的效果。

6、 华丽与朴素感:

色彩也有华丽与朴素感的区别,这种感觉主要与纯度有关,纯度越高则鲜艳,华丽的感觉越强。明度对华丽的影响虽然较小,不过高明度的色彩还是比低明度的色彩显得较为华丽。

就色调而言,活泼、高明度、强烈的色调,具有鲜艳、华丽的感觉与效果,而低明度的灰暗色调与纯色调,则使人有朴素的感觉。

从色相讲:暖色给人的感觉华丽,而冷色给人的感觉朴素。

从明度讲: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而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 从纯度讲: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而纯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 从质感上看:质地细密而有光泽的给人以华丽的感觉,而质地酥松、无光泽的给人以朴素感。

7、 色彩的音感:

据说牛顿能听音辨色,从do到so的部分,正好与红一紫的光谱色顺序相同。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明度表示出来,声音越高,则明度越高,声音的感情也用色彩来表示,如红色表示热情的声音,黄色表示快乐的声音,黄色一一绿色表示悠闲的声调;蓝色则表示悲伤的音符。

绘画大师康丁斯基认为:强烈的黄色给人的感觉就像尖锐的小喇叭声音,浅蓝色的感觉像长笛声,深蓝色随着明度的降低,就像低音提琴到大提琴的音响效果。音感作画。也就是利用色彩的音感为依据所创作的绘画。

8、 色彩的味觉感

色彩具有味觉感,这种味觉感大都由人们生活中所接触过的事物联想而来,在过去的经验中,我们所食用过的食物、蔬果等色彩,对味觉形成了一种概念性的形式。因此对于我们未曾食用过的食物,往往会先以它拥有的外表色彩,来判断其味道。

酸:使人联想到未成熟的果实,因此酸色即以绿色为主,从果实的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情形得到概念。因此,黄、橙黄、蓝等色彩,都带有些微酸味的感觉。 甜:暖色系的黄色、橙色最能表现甜的味道感。另外,明度、纯度较高且清色者亦有此感觉,如粉红色、象牙色的冰淇淋比较具有甜味感。

苦:以低明度、低纯度带灰色的浊色为主,如灰、黑、黑褐等色,这些色易让人联想到咖啡或者中药。

辣:由辣椒及其他刺激性的食品联想到辣味。因此,以红、黄为主。其他如绿色、黄绿的芥菜色、生姜色也是辣味感的色调。

涩:从未成熟的果子得到了涩味的联想,所以,带浊色的灰绿、蓝绿、橙黄等色都能表示涩味感。

9、 季节感:

我们从四个季节来阐述;就意味我们要在色彩球体表面和内部为每一个季节找到那样一些色彩和特点,它们在同整个有色彩世界的关系中是明显地属于表现那个季节的。

春天自然界中的青春焕发、蓬蓬勃勃的生机是用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的。黄色是最接近于白光的色彩,黄绿色则是它的强化色。浅的粉红色和 浅蓝色调子扩大并丰富了这种和谐色。黄色、粉红色和淡紫色是在植物的蓓蕾中常见的。

秋季的色彩同春季的色彩对比最为强烈。在秋季,草木的绿色已消失,即将衰败而变为阴暗的褐色和紫色。

春季的锦绣景色在夏季的成熟中得到完满实现。

夏天的自然界由于大大向外推进而形成极其丰富的形状与色彩,所以达到最浓密的程度,获得生动、充实的造型力量。暖调的、饱和的和积极的色彩,都是些只有在色彩球体的一个特殊区域里才能找到其最高点的色彩,在这里表现了夏季。为了同它们进行对比并扩大这些主要色彩,它们的补色当然也是必要的。 冬季是通过大地力量的收缩性内向运动,显示自然界典型的消极无为的季节;要表现它,我们需要的色彩就要能暗示退缩、寒冷和内向的光辉、透明和稀薄。 自然界以四个季节来完成的规模宏大的呼吸循环,就可以这样用色彩清楚而客观地表现出来。

二、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常常把这种色彩和我们生活环境,或生活经验中有关的事物联想在一起,这种思维倾向称为(色彩的联想L色彩联 想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取得的。

例如一般人见到红色;会想到血、火、消防车或红苹果,看到绿色可能会想到草皮、树木、绿色的蔬菜、水果等。这种色彩的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过去的经验、知识,以及化意所影响,也会因年龄、性别、性格、教育、环境、职业、时代与国民性之差异而有所不同。

色彩的联想有时是有形象的具体事物,有时则是抽象性的事物;一般来说,幼年时期所联想的以具体事物为多,随着年龄增长、教育的提高, 抽象性的联想即有增加的趋势,这种抽象胜的联想,称为(色彩的象征)它是属于比较感性的思维层面,也偏向心理上的感觉效果。

这些色彩的联想经多次反复,几乎固定了它们专有的表情。于是该色就变成了该事物的象征。

1、 红色

红色表示生命,热情、精神充沛,使人兴奋、引人注民快活的,充满青春气息,最能引起情结活动的颜色,也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效色, 它勾画着人生的悲喜剧。

12色环中。红既不象黄,又不象蓝。红色不如黄色,光泽容易消失,具有强度和弹力。红色带黄调时暖感增加,带蓝调时编冷,感情上冷静。红橙色浓,不透明,充满厚和暖的感觉。蓝色调的红紫兼有高贵的精神和小家碧玉的姿态。红色放在柠檬黄上面时发暗、无力。如果放在黄绿上面,红色有中了邪的感觉,显得嘈杂而粗俗。红橙和黑色对比时,刺激太大,令人不决,有狂热、恶魔般战栗的感觉。红色和黄色不同。亮、淡则冷,沉则暖。冷暖的幅度广,中间色和清色的变化大,明暗的等级多,红色保持红本身的表现特征,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化。

2、 橙色

一般说的桔色,又称橙色,充满了暖色感,是一种红色中带有黄色的色彩。 看到橙色,就会令人想到炎炎夏日。使人有强烈的印象。而橙黄色给人的感觉也一样,就像盛夏炎炎的阳光。

黄和红的混合色橙色最活泼、有光泽。具有明快的特色;但加白或黑时立刻夫去这一特征。加黑时呈现闷的褐色。褐色明度增加则得米色。米色作为室内的颜色,具有柔和温暖的气氛。

3、 黄色

黄色的种类繁多,充满明亮给人以阳光和煦的柔情,黄色意美着太阳、温暖、舒心。黄色象征日光。

明黄在中国帝王时期是禁忌的颜色;尤其是清朝;是天子专用色,表示至高无尚的威严。臣民乱用则定欺君犯上之罪。可造殊深杀九族之灾。 在古罗马也被作为高贵的色彩。现代僧侣的袈裟也用黄色。在自然界秋天的色彩是黄色。因此。黄色又代表着金秋,而基督教却作为犹大衣服的色,所以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把黄色以为是最下等色。 淡黄色系列,容易使人联想到香味可口的食品,故食品包装设计以此为色调。 黄色经常使用在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如信号灯、施工中的符号,安全服等,因而称之为安全色。

4、 绿色

绿色是大自然草木的颜色,所以意味着自然生命和生长,象征和平、安祥、平静、温和。因此给人的印象就是安全、自然,带给我们内心的平安。在交通信号中又象征着前进与安全。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春天萌芽的绿草,充满了朝气、希望、新鲜,到秋天,面临着冬天的M#到来,

绿色就逐渐较为深暗。在西方绿色又意味着嫉妒、恶魔。

5、 蓝色(蓝色又称青色)

蓝色给人最直接的联想便是清澈深造的大空,一望无际的大海,闪动着深远而神秘的蓝色彩。蓝色具有吸引人的题力,并予人寂静、透明的感觉,可展现无限的空间感。

蓝色表示希望,在西方表示名门血统,因此蓝色是身份高贵的表示。不过相反,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表示”。 在美国的恳荒时代,蓝色是劳动服的基本颜色。19世纪时,掌据海权的英国,船员的服装以蓝色为主,因此,蓝色又被称为海军色。世界各国的海军,选择蓝白条纹的海魂衫做军服雅致、和谐、威武、肃穆。是海洋中视觉感受的最佳选择。

6、 紫色

紫色是19世纪中叶,英国制造疟疾特效药奎宁的合成色。后来变成合成的染料。当时,维多利亚女王穿着这种颜色的服装,出席万国博览会的盛会,而引发热门话题。格调高雅的紫色系,因此成为英国王室的传统色系。

在西方希腊时代,紫色作为国王的服装色使用,表示着尊贵。过去我国和日本作为表示等级的服色。紫色系在欧洲流传很广,其华丽、高贵 的特性别具一格。

优雅、华丽的紫色系,可提高周遭的气氛;而在正式的场合或宴会中,也属于非常引人注目的颜色。其特点娇柔、安祥、高尚、艳丽、优雅。

大自然中的紫色并不是很多,但它的出现都是那么大然、巧妙、均衡,给人以清新,谈稚之感。服装上紫色和粉红色、白色、金色、银色等色相相互搭配时,最能引发人们的梦幻般的憧憬。

三、配色的源泉

从创造的原则上说,原表象与新画面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东西。前者为后者提供素材,素材给创作构思提供依托;后者将是前者的再创造,它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之消失在新的气氛中,达到自身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这种再创造的过程,可以说是主、客观融合的过程,也是具象与抽象自身转换的过程。

配色素材的来源非常广阔:一方面可乞灵于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传统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祈求灵感;另一方面可从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以及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各类文化艺术和艺术流派中猎取素材。

(一)、色彩的再创造

1、 采集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在他的创作理论中谈道:“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仓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文化修养是多么的重要。“万物静观皆得”,只有对世界充满热爱、专注和探索精神,才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妙的色彩关系和美好的形式,从而揭示美的色彩规律。 a、 写生

写生是收集色彩素材、积极地咀嚼和充分地消化色彩对象的最好方法。它在采集自然色彩时用得较多。作为写生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作深人细致地观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感知对象,分辨各种色彩的复杂变化。写生的过程,是深人理解、认识色彩关系和概括、提炼色彩要素的过程。因为写生的目的不能只满足于视觉的直观再现,而应是通过采集者的审美情趣对对象加以改造和变化,从而发现美。

b、 摄影

彩色摄影是现代艺术家常用的采集手法。它简便、快速、完整、真实、准确,能把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凝固于瞬间。从艺术史看,整个艺术史也是视觉方式的历史。变换一种观察方法,就会革新一种观念,宏观与微观所获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具有现代科学手段的摄影技术,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的肉眼和观察能力,特别是相机上可以更换的镜头,使同一个物象可获得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摄影采集需要的是敏锐的感觉和相机镜头二者完美的结合。旅加画家、摄影家程子然说过:“相机不是帮助我去拍作品照抄(我最瞧不起没有创作能力用相机拍了回来照抄的‘所谓画家’,我只是用相机去拍摄自然的色回来作参考而已”。在某些方面,摄影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写生概念,使收集素材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国际色彩权威》、《启隆》等发布的流行色,多是通过摄影资料为依据来预测和发布的。另外,利用特技摄影,如显微摄影、旋转、微动摄影、叠影、罩影等手法加以再创造,其色彩的变化更是奇幻无比。

c、 临摹

临摹是学习和采集传统色彩、民间色彩、少数民族色彩时多用的手法。这种临摹应算是记录性临摹,即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做局部色彩和图形的临摹,从具体的调色中、颜色的对比中、图形的变化中。用笔的力度中去体会该作品的特征与风貌,从而准确地把握对象的原始色彩风格。

d、 剪贴

剪贴指收集图片和标本。看杂志或画报时,我们经常会被里面精彩图片的美妙色组所打动,这时,不妨将它们剪贴收集起来,作为自己未来配色设计的依据。像火花泅票、各种绘画和摄影作品等。艺术院校的学生经常爱买过了期的旧画报,其目的也是想从普通的图片中寻找灵感,取得意想不到的美的启示。采集标本是指采集那些力所能及的小的实物,如红叶、杏叶、树皮、贝壳、鹅卵石、蝴蝶等。标本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真切、动人,犹如身临其境。当然,标本的收集非常不易,也很有限,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不要错过机会,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 抽象

抽象,可理解为对事物“高度”的概括。它是从采集到重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步骤。面对采集来的素材,我们只有掌握了美的抽象能力,才有可能对事物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形式美”的艺术品,也才有可能使美感得以“高级”的升华。当然,抽象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为它不仅是在创作,而且更多的是在进行美的探索。这中间不但包含着创作者对美的愿望,对美的理解,同时也包含着创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是情感性的,还是理智性的,不同的态度导致出不同的创作过程,不同的过程所获得的结果也将是不同的。情感性带来热抽象艺术,理智性带来冷抽象艺术。 a、 热抽象艺术 客体一情感性体验一简洁化(形、色、质)一较自由的成型一一情意的直觉表现。

热抽象艺术的创作过程,需将自己投人到或融化到客观物象中去,神情是凝视的、专注的。然后将其形。色简洁化,方法可采取集中、概括、夸张、变形等加工手段。因为我们主要研究的是色彩,所以形。色。质的完善主要是色彩的完善。形可舍弃,但不可忽视形对色面积、色对比产生的作用。另外,不同材质的肌理所反映出的颜色变化也要考虑进去,如绿色的苔薛、绿色的芭蕉叶、绿色的鹦鹉羽毛一总之,形和质是为色服务,应根据色的效果进行取舍。接着就是进人以情绪、节奏为动力的较自由的成型阶段。夭家知道,任何结构体都有它的自律性,无论是热抽象艺术还是冷抽象艺术,到了成型阶段就要按某种

规律进行发展了。热抽象的最后目的是情意的直觉表现。也就是说,此创作过程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往往含有创作者很大成份的感情因素,从结果的面貌仍能感受到原表象的痕迹和意义。

热抽象艺术的例子很多,像花卉变形、动物图案、风景图案、归纳色等基本上都属热抽象艺术。我国国画的大写意、西方的抽象行动主义等,画家用笔的力和动作节奏,以及画面最后的形态、用色,都与当时酝酿的情绪有关。热抽象艺术能比较容易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b、 冷抽象艺术

冷抽象艺术的创作过程属纯粹的理性思维。面对客观物象,运用立体几何的分析方法将对象的造型要素。色彩关系、张力空间、结构方式等进行剖析、提取(或截取X加强和组合。剖析对象最有特征的形色关系,提取对象本质的部分,将对象简化为或还原为单纯的基本形和基本色,或截取对象最有特征的形。色部分,然后,根据其张力空间的大小、强弱,再将基本形、色有重点地加强和组合。画面的构成多为平面化的几何形,或者是客体的抽象符号,通过点、线、面与颜色的形态、张力及方向等的完满交织,加上心理联想与艺术通感的作用,从而唤起人们的主观精神。尽管冷抽象的结果大多是点、线、面、颜色的组织关系,没有任何的具象形,看似简单,但“以少胜多”正是抽象艺术的特征。这些点、线、色各自都有着独立的表现价值,它们的外在特性都是由绘画语言的内在价值所决定的,而内在价值即表现为精神的价值。与感性的创作过程相比,理性的创作过程更内在,也更抽象,更偏重意念的表现。当然,这种表现一定是直觉的,如果让人一点感受不到也是不成功的。像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许多作品,在冷抽象艺术中都很具代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热抽象和冷抽象是没有绝对界线的,有的作品偏重理性,有的则偏重感性。是以情动人,还是以理服人,这是成功的艺术家所要考虑的两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艺术创作离不开抽象的方法,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才能进行主动的判断、认识以至再创造。这也是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关键。高更曾说过:艺术就是抽象。

3、 重构

重构的意义是将原物象美的、新鲜的色彩元素注人到新的结构体、新的环境中,使之产生新的生命。这里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讲重构:一是画面中的重构,指根据采集对象的形色特征,经抽象过程,在画面中进行重新组织的构成。色彩构成课中的练习多用这种方法,作业名称叫“采集重构”,在正方形或长方形构图中完成。此练习考虑更多的是原物象与画面,以及画面自身的完善程度。二是按不同门类的设计需要去重构,它多在专业色彩学习中出现。此时关注更多的应是抽象出来的色彩怎样与设计形式达成和谐,也就是说,重构时不但要考虑和体现原物象的色彩特征,更重要的是要看其设计作品的形态、结构、材质、风格、功能等是否与采集来的色彩相协调。 a、 整体色按比例重构

将色彩对象较完整地采集下来,抽出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色彩,按原色彩关系和色面积比例,做出相应的色标,整体地运用在作品中。特点是能充分体现和保持原物象的色彩面貌。 b、 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

将抽象出的几种主要色彩等比例地做出色标,根据画面要求有选择地应用。特点是运用灵活。由于不受原色面积比例的限制,所以就有可能进行多种色调的变化。重构的结果仍能保留原物象的色彩感觉。 c、 部分色的重构

从抽象后的色彩中任意选择所需的色,可以是一组色,也可以是一个色。特点是运用更加自由,更加主动,原物象只给我们以色彩启示,并不受原配色关系的约束。

d、 形、色同时重构

在重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如果与原物象的形同时进行考虑,效果可能会更好,更能充分显示其美的实质,突出整体特征。因为许多物象色的表现是建立在特定形和形式之上的,尤其是自然色彩。反过来,原物象的色和色关系往往还能给画面的结构、产品形态等带来启示。 e、 色彩情调的重构

依据原物象的色彩感情、色彩风格做‘神似”的重构。重构后的色彩和色彩关系可能与原物象很接近,也可能有所出人,但始终保持其原色彩意境、情趣的方向不变。此方法较之以上几种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创作者拥有对色彩的深刻感受和理解,不然,重构色彩就会缺乏感染力,很难与观者产生共鸣。 在采集、抽象、重构之间,采集相对独立一些,而抽象、重构有时则是同步进行的。重构的过程是个再创造的过程。面对同一素材,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修养、不同的表达技巧,最后所呈现的重构面貌也各不相同。

色彩再创造的过程,可谓是一把打开色彩新领域大门的钥匙,它教会我们如何发现美,直至最终创作出表现美的作品,并能锻炼和培养每个人尽量去寻找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和属于自己的原创力。因为艺术中最有冲击力的就是原创性。毕加索常说:我不知下张画是什么。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强大而震撼的原创力。

(二)、色彩的源泉

1、自然色

2、传统色

3、民间色

4、绘画色

第三篇:色彩构成设计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第一章

人类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认识,便是从色彩开始的。

色彩是世间万物存在形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存在丰富了世界视觉感受的层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设计艺术中,它也是我们必然要研究和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因为有了色彩,世界才会精彩纷呈;因为有了色彩感觉,人类才能准确、完整地接受这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不断影响着人们,色彩完全融合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设计的诸要素中,色彩被认为是商品上一大价值,对于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运用的优劣,美的色彩具有美化和装饰性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够感知色彩;但是后天的教育、感染、熏陶、训练在相当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环节,靠严格的科学训练,从对色彩的理性认识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色彩感悟力。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真正去触摸身边的色彩,用情感区体会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受,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分析每种色彩的特点及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色彩的性质、特征出发,研究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从而达到熟练组织各种色彩构成并显示色彩的表现力。 2. 通过一系列写生和练习,掌握运用色彩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增强色彩的敏感度,丰富自己的色彩层次,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品位,并养成用色彩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观察习惯。 3. 明确本课程对色彩的学习是基于为设计而服务的目的。

学习方法:

1.色彩来自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层次与搭配规律。

2.色彩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商品的用色,观察画册以及各种设计作品如何搭配色彩,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觉得好看不好看,思考为什么。 3.课堂记笔记,会记笔记(并非一字一句记笔记);生活中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第一章 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 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2)孟赛尔色立体

二、何为设计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色彩构成与包豪斯

第二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1. 原色、间色、复色 2. 补色

3. 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二、色彩的属性 1. 色相 2. 明度 3. 纯度

第一章 色彩与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 色彩对设计的基本意义

一、何为色彩

1.色彩的产生——光的作用

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的作用,它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的感受。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对于色彩的感知,必须具备光源、物体、人眼和脑等基础条件。

1676年,牛顿在实验室里用三棱镜证明了色彩的客观存在,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的。由此可见,光和色是分不开的,光是色的先决条件,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根据牛顿的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汤麦斯经过研究又得出一个结论: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每一种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

以物体对光的作用而言,对于不透明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对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它就是白色的;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色光,那么该物体是黑色的;如果物体只反射波长520纳米左右的光,而吸收其他波长的光,那么该物体则呈绿色。

因此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如红色玻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透过红色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的缘故。

色彩像音乐一样,是一种感觉。音乐需要依赖音阶来保持秩序,而形成一个体系。同样的,色彩的三属性就如同音乐中的音阶一般,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多色彩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则所有的色可排成一个环形。这种色相的环状配列,叫做色相环。

2.色环

1)伊登十二色相环

伊登十二色相环是由原色(primary hues),二次色(secondary hues)和三次色(tertiary hues)组合而成。色相环中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色,彼此势均力敌,在环中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2)孟赛尔色立体

孟赛尔(Albert H·MumseIU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赛尔颜色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以三维空问的近似球状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孟赛尔色立体对色彩的分类和标定符和人的逻辑心理及色彩视觉特征易干理解。

3)奥斯特瓦尔德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

二、何为设计

设,设想,设定;计,计划,策划。所谓“设计”,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而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行为活动。

因此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不仅仅是设想,需要将设想具体化、物化,用实体实现,它有着严谨而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三、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除了对该商品的质量、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它的外形或外包装也成为了人们参考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感觉的外观设计会赋予商品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和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而色彩在商品的外观设计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它是设计传播的首要印象,是产品外观美的一个重要元素。

2.更加快捷地传达产品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消费者更快更准确地捕捉产品的设计定位。 3.能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传达不同商品的时代或文化背景。

四、色彩构成与包豪斯

1. 色彩构成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2. 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建筑、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工业革命);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为大众服务);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 “ 基础课程 ” 的教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它的设计教育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至今,三大构成的基础课程已更加完善,并被全世界艺术院校所采纳,成为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第二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1. 原色、间色、复色

原色(一次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

间色(二次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如黄色+蓝色=绿色,那么绿色就是间色。

复色(三次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

二次色橙、紫、绿色,处在三原色之间,形成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和红紫六色为三次色。三次色是由原色和二次色混合而成。

井然有序的色相环让使用的人能清楚地看出色彩平衡、调和后的结果。

2.补色

在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互称为补色。补色对比是最强烈鲜明的对比。

在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中,补色对比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相应的补色。

3. 条件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条件色,是特定条件下的色光关系,即什么色的物体在怎样的光照下与周边什么样的色彩产生的相互关系。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都是由条件色体系派生出的把握色彩关系的重要因素。

光源色,就是光源的颜色,光照物体本身的颜色,如窗外漫射的白光没有显著的色感,但会微微偏冷;家里的台灯带暖色;晚上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等等。不同的色光照在物体上,会使物体的亮部收到光线色的影响。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物体本来的色彩。

固有色,即物体本身原有的颜色。固有色也是在阳光的投射下产生的,它反映出来的色彩比较全面而纯正,因此称它为概念上的固有色。

环境色,是指物体在不同环境里,其固有色会受到环境色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环境的色彩反射到物体上,及物体色彩与环境色彩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变化,这变化的色彩称为环境色,一般绘画色彩,都着重研究环境色的色彩规律与色彩效果。

二、色彩的属性

首先,色彩大致分为两类:无彩色和有彩色。

无彩色,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两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的有彩色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任何有彩色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是极为重要的。

1. 色相

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辩别色彩的差异,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排列,就像音乐中的音阶顺序。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色相的种类很多,可以识别的色相可达160个左右。如孟赛尔色相环和奥斯特瓦尔德的色相环等。

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光谱中的色相构成了色彩体系。

2. 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来说可以称为光度。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考虑,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两种情况:

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比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

相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在某种颜色中加白,亮度就会逐渐提高,相反,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

3. 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

思考:

1.一个色彩加黑会怎样改变它的纯度?加白呢?

2.黑色和白色哪个的纯度更高?

在七种基本色中,除各自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红色纯度最高,而绿色纯度相对低些,其余色居中。

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关系:

任何色彩(色相)在纯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变了,纯度就会下降。

a、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时也提高或降低了该色相的明度

b、 高纯度的色相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该色相的纯度,同

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近

c、 高纯度的色相如果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

同纯度的系列。

(观察明度表和纯度表的区别)

思考:

1.是否存在只有色相而没有纯度和明度的色?

2.是否存在只有纯度而没有色相和明度的色?

作业:

一、临摹“伊登十二色环”一幅

要求: 1.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色环为直径13cm的圆形

3.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

二、选择一种颜色,分别临摹其明度表和纯度表上的变化

要求:1. 作业绘于A4(16开)大小素描纸上

2. 色带每格为1.5×2cm,至少12格以上

3. 工整干净,色彩准确,右下角标明姓名、学号、日期

色彩构成教案 第二章 色彩的心理性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反之亦然。

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液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寻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关。

第二章 色彩的心理性

第一节 色彩心里与年龄 第二节 色彩的心里错觉 第三节 色彩表情

第二节 色彩心理与年龄

根据实验室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有人做过统计,不同年龄的人群喜爱的色彩也不同,

婴儿:红色、黄色

4 — 9岁儿童:红色

9岁儿童:绿色

7 — 15岁男生:绿、红、青、黄、白、黑

7 — 15岁女生:绿、红、白、青、黄、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度,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越近成熟,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

第二节 色彩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映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处在蓝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做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与暖:

冷色与暖色便是依据心理错觉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颜色冷暖特性的例子吗?

此外,冷色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不同的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他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如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来说,由于冷色有后退感,暖色有前进感,因此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

当然,既然是心理感受,那么色彩给人的感觉就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会不同。所以即便是冷暖,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冷色也没有绝对的暖色。

轻重、软硬 :

色彩能使人看起来有轻重感,一般来说,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暖色系的色彩感觉较重。冷色系的色彩感觉较轻。但造成轻重感的最大因素,还是明度高低的影响最大。

总括来讲: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物体的质感给色彩的轻重感觉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物质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物体表面结构松、软,给人感觉就轻。

同祥,色彩的软硬感觉为,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软而有膨胀的感觉。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硬而有收缩的感觉。

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使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射,能使人感觉鼓舞的色彩称积极兴奋的色彩。而反之,使人消沉或感伤的色彩称之为消极的沉静色彩。

影响感情最历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

会引起观者兴奋感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称为(兴奋色);而使人有沉静感的颜色,如蓝、蓝绿……等色,称为(沉静色)

大致来说,亮暖色属于兴奋色,而冷色属于沉静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颜色富极积性,为兴奋色,深的颜色较消极,属于沉静色。纯度方面,则纯度越高越富极积性,纯度越底则富消极性;因此,高纯度的色彩为兴奋色,而低纯度的色彩为沉静色。

爽朗与阴忧感、华丽与朴素感 、色彩的音感 、色彩的味觉感 、季节感

第三节 色彩的表情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无论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当其属性(明度、色相、纯度)发生变化时,颜色的表情也随之变化。因此,要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想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做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红色: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

“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绿色底子

上, 红色就像炽热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子上,红色变长了一个冒失的、莽撞的闯入者,激烈而不寻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红色似乎都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了似的。”

——约翰·伊顿

橙色:

橙色的波长仅次于红色,因此它也具有长波长的特征:使人脉搏加速,并有温度升高的感受。橙色是十分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它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此是一种富足的、快乐而幸福的色彩。

黄色: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颜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它象征着光芒、希望、智慧、财富或权利等。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公主一样将骄傲的黄色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这两个颜色只要稍微的掺入,黄色即刻失去光辉。

绿色:

说到绿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宁静、平和、新鲜、单纯、青涩、宽容……

蓝色:

说到蓝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限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

蓝色又是绝望的同义语,所谓“蓝色的音乐”实质就是“悲伤的表示”。

紫色:

说到紫色,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娇柔、安祥、高尚、艳丽、优雅 、华丽、高贵 、梦幻

”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的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

———约翰·伊顿

黑色:

灰色:

白色:

视觉形象是靠协调的色彩来体现的,色彩的搭配不仅体现着美学的诉求,而且是一种可以强化的识别信号。色彩是记忆、象征、情感的集合。可以说,色彩是一种艺术,它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引发心理上的连锁反应。

第三章

色彩的混合

第一节 色的混合

一、三原色

二、加色混合

三、减色混合

第二节 空间混合

一、定义

二、空间混合规律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第三节 色彩推移

一、明度推移

二、色相推移

三、纯度推移

四、冷暖推移

第一节 色的混合

一、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二、加色混合

从物理光学试验中得出,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几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如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紫光﹦品红光

蓝紫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随着不同色光的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在逐渐加强,所以叫加色混合,当全色光混合时,则可趋于白光,它较任何色光都明亮。加色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是一种视觉混合。彩色电视的色彩影像就是应用加色混合的原理设计的。

三、减色混合

有色物体(包括颜料)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色谱中的色光选择吸收和反射所致。“反射”的部分色光被我们看到,“吸收”的部分色光,也就是“减去”的部分色光。当两种以上的色料相混合或重叠时,相当于照在上面的白光中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剩余反射部分就是色料混合或者重叠的颜色,所以又称减色混合。混合的颜色越多,吸收光越多,反射光越少,最后呈现出的颜色趋近于黑色。

第二节 空间混合

一、定义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在人的视觉内达成的色彩混合称为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过人们先看到的颜色的视觉残留,加载到后看到的颜色上所产生的视觉混合,这种混合方式不会使色彩本身改变,而是取参与混合的颜色的三属性的中间值,所以也被称为中间混合。点彩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原理。

二、空间混合规律

1.补色关系: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

2.非补色关系:得到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得到红紫、青紫等。 3.有彩色与无彩色:也产生二色中间色。如红与白。 4.所得新色彩的明度,相当于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三、空间混合的特点

1. 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 2. 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感,适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惯用这种手法。

作业:

自选一张彩色图片,构成一幅完整的空间混合作品。

要求:

1. 作业绘于四开大小水分纸上。

2. 以网格形式进行空间混合,网格大小均匀,网格不少于

30×30。 3. 突出“空间混合”的概念,准确把握图片色彩,抓住空间混合的色彩规律,避免出现生硬的形或线,应以色块为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4. 画面干净整洁,并附上所选原始图片,右下角注明作业名称、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日期。

图片的选择:

1.选择画面前后层次相对较少的图片 2.选择细节较少的图片,如局部或特写 3.选择色彩层次丰富的图片 4.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第三节

色彩推移

色彩推移是一种有规律、有联系、有秩序的运动构成。在进行色彩推移构成的时候,一个色阶连着一个色阶,每一个色阶都含有上一个色阶的色彩成分,部分的反复,有节奏的变化,使画面充满联系,形成一种秩序美。

一、明度推移

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所造成的色彩构成。

明度推移一般不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那样容易使人感到有明显的纯度变化,所以明度推移通常选用一种明度与纯度都较低的色彩,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

二、色相推移

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种色相。在进行纯度推移时,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畅。

三、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是指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差悬殊,会因受明度变化的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素。

四、冷暖推移

冷暖是人们对色彩的主观联想,冷色极限为蓝色,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

作业:

明度推移、色相推移、纯度推移各一张。

要求:

1. 绘于八开水粉纸或卡纸上,尺寸为22×22cm 2. 画面避免出现具象的形象,主要以色彩的排列变化为主

3. 三张推移作业,每张的色彩均限制在两种以内(不包含白色) 4. 画面干净、整洁,色彩交界处流畅、分明。

第四篇:色彩构成教案(修订)

《色彩构成》 教案及讲稿

教师:杨丽丽(助教) 咸宁学院 艺术设计系 05美术学(设计教育3班)

2006年11月20日

第一讲 色彩概论(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使学生了解色彩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和体系。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5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属性

1.光与色 2.物体与色彩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属性

1.色彩的分类 2.色彩的三属性

第三节 色彩的表现方法与体系

1.孟塞尔色立体 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3.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色彩概论(讲稿)

一、色彩概论

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是人感知首先作出反映的“第一印象”。

人对色彩感觉的完成要有四个条件:光线、对象、眼睛、大脑。其中光到达眼睛是物理学知识范畴;光进入眼睛至大脑引起感觉作用是生理学知识范畴。从感觉再到知觉以及色彩联想,色彩象征等是心理学知识范畴。

研究颜料,染料的工艺是化学知识范畴,理论上研究构成色彩美的原理与法则是美学知识范畴。由此可见,色彩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科学。

二、色彩及色彩构成

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

任何造型艺术都离不开色彩,研究色彩问题又不能脱离形态、空间。所以,设计中色彩与造型不能分割。

色彩构成含义: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目的的组合、搭配,构成整体美的明度、纯度、色相关系叫色彩构成。

构成目的:为了色彩的广泛应用,应用色彩的关键在于色彩搭配,使色彩搭配达到最佳的状态,包括色彩之间的调和、对比、整体感等等。

三、色彩构成的工具准备及学习方法

1、工具准备

除平面构成中各类工具继续使用以外,水粉颜料必须备好。色彩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解决色彩应用问题,要求色彩明确,明度、纯度、色相要具体,不能含糊不清,因此,色彩一定要饱和,色块要涂匀。

2、学习方法

1、关于理论:用心感觉

2、关于来源:大自然与生活

3、借鉴:

A、借鉴经验:借鉴中外色彩学家的研究成果。 B、仿生设计:借鉴自然界中自然色彩的启发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属性

1. 光 与 色

有光才有色,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触光的主要来源。

光源(直光)---物(反射光,透视光)---眼(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色感应(知觉)。

按照波长长短,光线由短到长的排列为:

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光线---红外线---雷达---电波无线---交流电。

一、可见光:光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它与宇宙射线... 交流电等并存与宇宙中,由于辐射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的,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

二、光谱色:光谱色以红,橙,黄,绿,蓝,紫 排列组合可以组成白光。

色对同一物体的折射率与其有光:如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则折射率最大。

1)单色光、复色光及全色光

光是以波浪形式向前传播的微粒子,称光子。波长就是两个波峰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全色光包括所有可见光的波长。

1、单色光:只含某一波长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原色)

2、复色光: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光叫复色光。(可分解的光)

3、全色光: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光叫全色光。(日光) 2)光源与光源色

1、光源:宇宙中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色:各种光源发出的光,由于波长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 3)三原色光

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朱红光+翠绿光=柠檬黄

蓝紫光+翠绿光=湖兰

蓝紫光+朱红光=品红(桃红)

白=色彩三原色相加(光的复色) 2. 光与物体色

有光才会有色,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光的波长不同决定色相的不同,物体色又称固有色。 1)颜料色

在白纸上涂上红颜料就可看到红色,涂黑颜料就可看到黑色,是什麽原因呢?和电灯的 色一样,从光源射来的光直接进入眼睛是看不到颜色的,从光源来的光若碰到纸或颜料等不 透明的物体,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反射入眼睛,这才可以见到色。太阳光的白色光 遇到纸,纸完全不吸收光,全部反射,于是,纸也等比例的包含各种波长的光而可以看到白色。灰色也是反射着等比例的各种波长的光,但是白色是全部反射照射光,而灰色则是把各种波长的光全部少量的吸收,剩下的再反射出去,所以看着比白色暗。再一张纸上涂上黑颜色,由于光全部吸收而不再反射,结果就看到了黑色。那么红颜料只反射所照射的白色光中的红单色光,吸收了剩余的光才可以红紫这样的光谱表示,可是黄捎带着绿和蓝的色消失了。

这就是说,红颜料是反射以红色为中心的光谱色,吸收所剩的光色。这样,类似颜料的物体色虽同样是红色,但并不同于单光色,而是产生以几个单光色混合为一个色的感觉,故而把 这样的色叫做复合光的色。

其次,色玻璃等透明物体的色,是由玻璃吸收一部分光源来的光,透过所剩的光后进入眼 后所见到的色,它也是一种复合光的色。 2)物体色

这样我们看到的色,无论是动植物的色、服饰的色还是建筑和器物的色,几乎都是取决于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的复合色光。把这样的色特别命名为物体色,以与自己发光的光源色相区别。但是物体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光源色的改变也会使物体色发生变化。 3)固有色

任何物体都有选择吸收光的能力(既它固有的某种反射光的能力),这样在人的意识中就有对某一种物体有一个对它的固有色。

第二节 色彩的心理属性

1.色彩的分类 (1)有彩色

有纯度的色叫有彩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相。 (2)无彩色 是指没有纯度的黑、白、灰(无色彩倾向)。黑、白、灰从物理角度讲,是属于无彩色,因为可视光谱中没有黑白灰,所以他们没有纯度属性,只有明度属性。 2.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三属性又称色彩三要素。生活中的丰富色彩,我们用眼睛和科学观测方法,能够看清和辨别的色彩多达750万种以上,尽管这些色彩深浅、鲜灰不同,颜色各异,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素:除无彩色只有明度的特性之外,任何一个色彩都有它特定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因此,我们把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三属性。

(一)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等每个字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属于色相差别。在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用色相环来表示色彩系列。处于可见光谱的两个极端红色与紫色在色环上联结起来,使色相系列呈循环的秩序。最简单的色环由光谱上的6个色相环绕而成。如果在这6色相之间增加一个过渡色相,这样就在红与橙之间增加了红橙色;红与紫之间增加了紫红色,以次类推,还可以增加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各色,构成了12色环,12色相是很容易分清的色相。如果在12色相间再增加一个过渡色相,如在黄绿与黄之间增加一个绿味黄在黄绿与绿之间增加一个黄味绿,以此类推,就会组成一个24色的色相环。24色相环更加微妙柔和。色相涉及的是色彩“质”方面的特征。

(二)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而光的明暗程度一般成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还可以称亮度、深浅程度。)任何色彩都有自己的明暗特征(包括有彩色与无彩色)。从光谱上可以看到最明亮的颜色是黄色,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最暗的是紫色,处于光谱的边缘。一个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的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因此明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特征。明不可以说是色彩的骨架,对色彩的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度在色彩三要素中可以不依赖于其他性质而单独存在,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考虑,例如黑白摄影及素描都体现的是明度关系,明度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黑白之间可以形成许多明度台阶,人的最大明度层次辨别能力可达200个台阶左右,普通使用的明度标准大都为9级左右。

(三)纯度

纯度又称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度。也就是色相感觉的明确度及鲜灰的程度,因此,又有浓度、鲜灰度、艳丽度等叫法。颜料中任何一个色彩加白、加黑、加灰或加入其它的任何颜色都会降低它的纯度。如果加入它的补色,纯度降低最明显,随着加入等量的补色,该色将变为无彩色的灰,即纯度消失变为零。

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人眼能辨别的有单色光特征的色,都具有一定的鲜艳度。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例如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橙、黄、紫等色在颜料中纯度也较高,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在日常的视觉范围内,眼睛看到的色彩绝大多数是含灰的色,也就是不饱和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世界上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按照美国色彩家孟谢尔色立体的规定,色相的明度,彩度关系如下:

色相 明度 彩度

4 14 红橙 6 12 黄

8 12 黄绿 7 10 绿

5 8 蓝绿 5 6 蓝

4 8 蓝紫 3 12 紫

4 12 紫红 4 12

第三节 色彩的表现方法与体系

由于工业的发展,在印染、涂料、装饰材料、印刷等许多门类的工业中都需要更多种类的颜色。

面对如此发展的色彩需求,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色彩表示方法,以求使用中对色彩便利的选择和正确的应用。其中有适用于艺术家与设计师使用的通过用三维空间来表示明度、色相与纯度的色立体。色立体的科学性在于它所标示颜色,它是以精密的测色仪所测定的标准色样,可供印刷、印染、造纸、美术设计等各行业为配色的参照。在艺用色彩学中,色立体的用途不仅限于配色方面,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有色立体所显示出的色彩体系结构,有助于对色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为方便艺术家、设计师、印刷技术人员使用,后又发展为色立体图册。

1.孟塞尔色立体 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 3.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

一、色立体

色立体是由无彩色中心轴明度序列、纯度序列以及色相环构成。

1、明度序列:把不同明度的黑、白、灰按上白、下黑、中间为不同明度的灰,等差次序列排列起来,构成明度序列。

2、色相环:把不同色相的高纯度色彩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差环列起来构成色相环。

3、纯度序列:把每个色相中不同纯度的色彩,按外面的纯色向内纯度降低,按等差纯度排列起来构成色相的纯度序列。

以无彩色黑、白、灰明度序列为中心轴,以色相环,环列于中轴,以纯色与中轴构成纯度序列,使色彩有明度、色相、纯度三种关系组织在一起,把所有的色彩组成一个立体,这就是色立体。

二、色立体的用途

1、色立体提供了全部的色彩体系。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标准性、实用性等特点。

2、色立体形象地表示了色相、明度、纯度间地相互关系,有助于色彩地科学分类、研究和应用,便于掌握色彩的色彩对比、调和规律。

3、色立体使色彩地标准有了依据,对色彩地使用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印刷设计、工业设计、颜料制造等提供了配色地标准。

4、根据色立体,艺术家、设计师可以任意改变绘画、设计作品地色调,并能保留原作品地某些关系,充分发挥色彩地联想,以适应不同地用色要求。

总之,色立体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色彩地科学理论知识,使复杂的色彩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简单地立体概念,为色彩地搭配及应用提供方便。

1. 孟赛尔色立体

孟赛尔色立体:是由美国色彩学家、教育学家、美术家孟赛尔在1950年创立地色彩表示法。是基于色彩三要素,并结合人的色彩视觉心理因素而制定的色彩规律体系。

孟赛尔色立体表示法:色相简写为H,明度简写为V,纯度简写为C、色彩记号是HV/C(即色相·明度/纯度)。如5R4/14表示为红色相5号,明度4,纯度14。N5表示明度5的无彩色灰。

孟赛尔色立体的特征是色相、明度、纯度具有视觉等步的限制,垂直轴是明度,周围的圆周是色相。自垂直轴中心延伸的放射线纯度,中心轴是明度,从白到黑分为11个等级。

孟赛尔色相环以心理五原色:红(R)、黄(Y)、绿(G)、蓝(B)、紫(P)为基础, 再加上他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GY)、蓝绿(BG)、紫绿(PB)、红紫(RP)形成十色相,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把每个色相细分为10等分,以各色相中央5号为各色相代表,(如:5R、5Y、5YR)10个主要色相又各分为2.5、

5、7.5、10四个色相编号。在色相环的直径两端相对应的两色相为互补关系,互补色相混合可产生灰色。

2.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由德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色彩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德创造得。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垂直轴为明度系列。共分为8个阶段,从顶端的白到底部的黑分别以字母A、C、E、G、I、L、N、P表示。每个字母均表示一定的含白量和含黑量,A含白量最高,含黑量最低,P含黑量最高,含白量最低。Pa表示纯色。W表纯白,BL表纯黑,外角用黑表纯色。W—BL为无彩色轴。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以生理四原色黄、 红、蓝、绿为基础将四色分别放在圆周的四个等分点上,成为两对补色,然后在中间依次加橙、紫、蓝绿、黄绿四色相,共计八色,再将每一色相分为三色相等差过渡,成为24色相环。 3.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 此体系的特点是:

①平面展示24个色相9组不同的明度、纯度关系。简称9组色调系列。

②每组色调均有独特面貌的色彩意象及调性特征。

无论哪种体系都是以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把各种色彩系统而严密的组织成一个色彩体系的。

色相:以红,橙,黄,绿,蓝,紫6个主要色相为基础,调配成24色相环 明度:是把黑定为10,白定为20 其中有9个阶段的灰色系列,共11个阶段。 彩度:与孟塞尔色立体相似。

作业:

1、一张24色相环。尺寸:25 ×25CM

2、一张色彩的明度推移,色彩自定义。 (以一种色为标准)尺寸:25 × 25CM

3、一张色彩的纯度推移,色彩自定义。(以一种色为标准)尺寸:25 × 25CM

第二讲 色彩混合(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色彩的知觉,掌握色彩混合的方式和混合效果。 教学重点:色彩的混合

教学难点:色彩的适应性、恒常性、色错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4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知觉

1.视觉的适应性 2.色彩的恒常性 3.色彩的易见度 4.色彩的错觉 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

1.加色混合 2.减色混合 3.中性混合

教学内容:

第二章 色彩混合

第一节 色彩的知觉

1. 视觉的适应性

视觉的适应分三种适应:

a. 明适应:从黑房子里走到强光下,从眼睛一片白芒芒到恢复正常。 b. 暗适应:从明亮的室外到暗室,从看不见到看见世面

c. 色适应:一块鲜艳的颜色刚看到很夺目,但不一会就暗淡了。 2. 色彩的恒常性

它主要来自于人们头脑中旧经验对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印象。

* 一旦某事物的色彩被认可,即使客观的条件有所变化,而相应的知觉却恒常不变。 * 色的恒常性一方面给色彩训练带来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色彩的表现带来更为广阔的,多样的变化。 3. 色的易见度

色彩的属性越大,注目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明度差是决定视觉认度的主要因素。 * 如图形色与底色是两个不同的色相,但明度相似,那么形象肯定是模糊的,相反,即使它们的色相一致,但明度变化强烈,那么视觉的易见度也是高的

* 各种纯色用白色做背景注目力没有黑色强 4.色的错觉

在视觉活动中,常常会出现知觉的对象与客观事物的不一致的现象,似乎眼睛看错了,我们将这类知觉称为错觉。也就是说,一个颜色几乎从未以它的物理真实面貌被我们看到过,色的错觉由色彩对比造成的,没有对比,就没有错觉,对比加强了,错觉也就加强了,因此,只要对比存在,错觉就不能消除。

色的错觉一般分为边缘错觉和包围错觉两个方面:

a. 错觉最显眼的地方在对比色交界线的两侧,称为边缘错觉。

如:白,灰,黑三个不同明度的色阶并列相排,注意观察中间灰度的明暗变化,会发现白色交界处的这个边缘显得暗淡些,而与黑色交界的这个边缘看起来明亮一些。 b. 包围错觉也称为全面错觉,它比边缘错觉带来的错觉更强烈,也更重要。在同样光的作用下反射同样光的物体,对比的作用常常使我们改变对色光的感觉。

* 错觉的一般规律:对比可以造成对比双方向着互为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错觉,不同明度的色彩在一起,明的更明,暗的更暗,不同色相的两色对比,将顺着色轮向各自两边发展,直到补色,彩度对比将扩大色彩的彩度间隔

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

色彩混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某种方式合成一种新的色彩,称色彩混合。

色彩的混合的方式分:加光混合、减光混合、中性混合三种。

前两种混合方式是在色彩进入人的眼睛前进行混合;后一种混合方式是色彩进入人的视觉系统后进行的混合。 1.加色混合

加法混合指的是色光的混合 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的总和,因此叫加法混合。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种色光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而产生。朱红+翠绿=黄、翠绿+蓝紫=蓝、蓝紫+朱红=品红。当三原色光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时,所得到光是无彩色的白色光。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相混就产生白光,那麽这两种色光就是互补关系。如:朱红+蓝、翠绿+紫红、蓝紫+黄都是互补关系。 2.减色混合

指的是颜料、染料的混合,透过重叠的彩色玻璃纸或色玻璃所映现的混合色。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品红、蓝紫补色淡黄、朱红的补色天蓝色,这三原色,是不能用任何颜色混合出来的,用两种原色混合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如:红+蓝=紫、黄+红=橙、黄+蓝=绿。如果两种颜色能混合出黑色或灰色,那麽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用三种原色相混会产生含灰的复色如棕色、橄榄绿色等,当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可以产生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下降。

在颜料三原色中,若将两种色彩等量混合即可产生间色(又叫二次色,指两种原色相加而产生的颜色),其明度比两个原色都低。若将三个原色等量混合,可成为黑色。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原色混合,产生的间色与另一种原色间的关系是互补色的关系;在色环上,处于相对应的180度上的两个色彩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色的关系。互补色相混合而成灰黑色。这种类型的混合,混合的色数、次数越多,形成的色彩越污浊,并且明度、纯度也相应地降低,色相也随着相应地改变。

水彩颜料、油墨、彩色玻璃纸,透明度较高的彩料,有机玻璃等,被称为透明色料,它们的叠置,如同色料的直接混合,可以得到新的色彩感。

和色料直接混合一样,叠置三原色的品红、黄与青,主要三间色是橙、绿、紫。与原色相对的间色为与原色互为互补色。

黄与青叠置出中绿,黄与品红只能叠置出大红,叠不出桔黄。青与品红叠置出紫色,这紫色比青与品红的明度要低得多。一旦品红改成大红,或青色稍稍偏深,叠置色就不再偏紫,而是偏黑了。例如普蓝与大红叠置,叠出的红就是黑色。

互补色叠置,本彩色的明度高时,可叠出灰色或含灰色;本来色的明度偏低时,可叠出深灰色或黑色。

叠置时,色彩有纸面之分。一般来说,叠置色受面色的影响较大,例如大红与翠绿叠置出黑色。大红为面色时,黑色有红味;翠绿为面色时,黑色倾向绿。面色的色层越厚,透明度越低,这种色的倾向就越明显。

印刷油墨叠印时,从生产的方便和叠印的效果看,叠色中明度偏高的最好作底色,不应作面色。

装潢设计人员如果能准确而熟练地应用油墨叠色,可以使印刷品的用色和印次减少,而产生色彩丰富,色层匀实,光泽感强,印刷方便,印刷费用可能节省的效果。问题在于叠出色的效果很难预计,需要苦心研究,一旦预计错误,效果可能更差。 3.中性混合

无论是色光的混合还是色料的混合,都是色彩未进入眼睛之前以在视觉外混合好了,再由眼睛看到。这种视觉外的混色为物理的混色。另一种情况是颜色在进入视觉前没有混合,而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眼睛的作用将色彩混合起来。这种发生在视觉内的混色为生理混色。由于视觉混色效果在知觉中没有变亮也没有变暗的感觉,它所得到的亮度感觉为相混各色的平均值,因此叫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的方式:

①平均混合(颜色旋转混合),这是由于转动的色盘使眼睛的视网膜在同一位置上不断快速更换色彩刺激的缘故。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②空间混合,是指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不同色的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混合受空间距离的影响,称为空间混合。空间混合属中性混合,即不加光也不减光。用空间混合的方法达到的混色效果比用颜料直接混合的效果要明亮。

纺织品中经纱纬纱交叉的混色现象,如一块布料的经纱是黄色,纬纱是蓝色,交织成的布料远看即使一块绿色。运用色彩油墨进行的四色印刷,也是利用了并置混色原理。

近代和现代胶版印刷就是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疏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空间混合在美术表现中应用十分普遍,如:马赛克镶嵌壁画,绘画艺术上的点彩风格的方法增加色彩的明度与刺激性。

我们站在铁路上,可以看见眼前的两根铁轨伸向远方,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的一点。如果两根铁轨各有各的色彩,经过一定的距离,离轨“合一”之后,两种色彩也会合成一种新的色彩。形的合一称为形体透视缩减,色的合一称为色的空间视觉混合。

把不同色彩的以点、线、网、小块面等形状交错杂陈地画在纸上,离开一段距离就能看 到空间混合出来的新色

若空间混合的原色与减光的原色相同,那空间混合间色、复色等和色盘混合的间色复色接近。并且混出的色彩活跃,明亮,有闪动感,与减光混合的色彩很不相同。

空间里都有形的透视缩减,同样都有色的空间混合,这是由眼睛的感觉方法所决定的。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这些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

装饰色彩也可以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以此来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古代的镶嵌画便是先例。

作业

一张色彩表达 25cm×25cm 要求:以一部电影为对象进行色彩创作.

第三讲 色彩对比和调和(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对比,掌握色彩调和合的方式,掌握色彩的秩序构成。 教学重点: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教学难点:色彩的调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8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1.明度对比 2.色相对比 3.纯度对比

4.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对比 5.色彩的冷暖对比 6.色彩的调和 第二节 色彩的秩序构成

1.色相的秩序构成 2.明度的秩序构成 3.纯度的秩序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色彩对比和调和

第一节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每个色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必须具备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等四种方式。如果把几种颜色并置在一起时,色与色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对比的作用,而产生明暗、冷暖、鲜灰等视觉效果。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而显现出明显差异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被称为色彩对比。

色彩间差别的大小,决定着对比的强弱,因此差别是对比的关键。 A、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是指两种以上色彩,在同在统一时间、同一空间下,所形成的色彩对比。如:红比绿是同色对比中的色相补色对比。同种灰色,在黒底色上显得亮,在白底色上显得暗,这是同时对比中的明度对比。 B、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是指先看一种色彩,一段时间后,紧接着再看另一种色彩,会在第二种色彩上面有第一中色彩的补色味道呈现出来,这一现象叫连续对比。如:先看红色一段时间,再看另一黄色,会发现在黄色上面会有绿色的味道呈现出来,看到的色彩是带绿味的黄色。造成这一现象的发生是错视,在色彩构成学中称为色残像。

一、 明度对比 1. 明度对比的特征

明度对比就是将不同明度的两色并列在一起,明的更明,暗的更暗的现象。

明度对比的效果是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觉导致的,明度的差别可能是一色的明暗对比也可能是多彩色的明暗对比 2. 明度调子

1)以黑,白,灰系列的9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以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

靠近白的3级(7.8.9)称为高调色

靠近黑的3级(1.2.3)称为低调色

中间3级(4.5.6)称为中调色

* 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着明度对比的强弱

三个阶梯以内为短调对比

五个阶梯以外的为长调对比

三个阶梯以内,五个阶梯以外为中调对比。

*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强的色彩或色组为高调色,色的对比属长调,那么整组对比就属高长调。

如果主要色彩属于中调色,色的对比属于短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为中短调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分为:

高长调:反差大,对比强,形象的清晰度高,有积极,活波,刺激,明快之感。

高短调:高调的弱对比效果,形象分辨力差,其特点优雅,柔和,高贵,柔软,设计中常用来作女性色彩。

高中调:以高调色为主中强度对比,效果明亮,愉快,辉煌。

中长调:以中调色为主,采取高调色和低调色进行对比,此调稳静而坚实,给人以强健的男性色彩效果。

中短调:中调的弱对比效果,这种画面犹如薄暮一般,朦胧,含蓄,模糊,同时又显得平板。

中中调:属于不强或者不弱中调对比,有丰富饱满的感觉。

低长调:低调的对比效果强烈,它具有强烈的,爆发性的,深沉的,压抑的,苦闷的感觉。 低短调:低调的弱对比效果,它阴暗,低沉,有分量,画面常常显得迟钝,抑郁,使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低中调:低调的中对比效果,这种对比朴素,厚重,有力度,设计重常认为是男性色调。 最长调:最明色和最暗色各占一半的配色,其效果强烈,锐利,简洁,适合远距离设计 但是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空洞,生硬,眩目的感觉。

以上十个调子是明度对比中最基本的调子,在实际中也会出现一些更细的对比关系。 2)强调整体节奏的明度调式

这种调式不注重面积之间的对比,而是强调多种明度之间的连续对比,所造成的节奏效果。 还以黑白灰系列的 9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明度5以上的色阶组合在一起,形成高1/2明度列,有种朦胧,晨曦的色彩感觉,明度5以下的色阶组合在一起,形成低1/2明度列,沉闷而抑郁,明度3~9色阶组合形成高3/4明度列,激昂而奋进。

明度1~7的色阶组合形成低3/4明度列,雄浑,有力 明度1~9的色阶组合形成全明度列,丰富,跳动。

3)有彩色系的明暗对比

明度对比不仅指无彩色的黑,白.灰,它更多的存在于有彩色系列中.在光谱色中,黄最亮.紫最暗,橙,绿,红,蓝,处于中间。

在一个高调画面中如果想选用紫颜色,那只能将它加入大量的白,使明度提高,将黄色变为低调色要加黑或其他深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变这些原色的同时,它们的原有色性也改变了,深沉而恐怖的紫色变成了柔和、雅致、富有女人味的的淡紫色,透明发光的黄色,变成了深暗的绿色,因此可以看出,任何颜色只有在它原有明度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二、色相对比

1. 色彩对比的特征

将色相环上的任意两色或者三色并置在一起,因它们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现象,称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给人类带来色彩知觉的重要手段,它充满了力量和欢乐,色彩的对比有着强大的表现力,既可以描绘尘世万物,又可以表达神圣复杂的精神。

2. 色彩对比的强弱效果

色彩对比的强弱取决与色相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从色环上看,任何一个色彩都可以以自我为主,组成同类,类似,邻近,对比,和互补色相对比关系。

1)同色相对比:指色相距离在15度以内的对比,是色相中最弱的对比,由于对比的两色相距太近,色相模糊,一般看作是同一色里不同明度的彩度的对比。说它是色相对比,不如说它是色相调和更贴切,因为色彩间统一的因素远远超出了,对比的因素,它的对比效果,单纯,稳静,雅致,但也容易出现单调,呆板的效果,这时应通过拉开明度距离和彩度关系来调整。

2)类似色相对比:指色相距离在30度左右,是色相对比中较弱的对比,类似色相对比的几个色同属一个大的色相范畴,但能区别出冷暖来,如玫红,大红,朱红,黄绿,绿,蓝绿.此对比的特点仍然统一,和谐,与同类色相比效果要丰富得多。 3)邻近色相对比::指色相距离50度~60度左右(90度以内)的对比,属色的中对比,邻近色的配色效果显得丰满,活泼,保持了统一的优点,又克服了视觉不满的缺点,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常常采用这种配色手法。

4)对比色相对比:亦称大跨度色域对比,指色相距离120左右的对比关系,属性相的中强对比,这种对比有着鲜明的色相感。效果强烈,兴奋,但是易使视觉疲劳,处理不当会有烦躁,不安定之感,这是极富运动感的最佳配色。

5)互补色对比:指色相距离180度的对比,是色相中最强的对比关系,是色相对比的归宿,它比对比色更完整,更充实更富有刺激性,其长处是饱满,活跃,生动,刺激;短处是不含蓄,不雅致,过分刺激,有种幼稚,原始的感觉。

它适合于较远距离的设计,使你在短短的距离时间内获得一种色彩的印象,如街头广告,标志,橱窗,商品包装等,补色调在色相对比中最难处理,它需要较高的配色技能。

正如黑白是明度对比两个极端那样,红,黄,蓝是色相对比的极端,三个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间色橙,绿,紫组成互补关系,构成了补色对比的的三个极端,也就是说有彩色对比的三个极端,黄,紫是明度对比的极端,红绿彩度对比的极端,橙,蓝是冷暧对比的极端。

6)有彩色与无彩色形成的对比:其对比形成的色调有黑白彩调、灰白彩调、黒灰彩调、黑白灰调等。

7)色相全调式对比:即色相对比色调含色相环上的所有色相构成,由于色相众多,对比类型比较复杂,在组调时必须注意形态构图的主次、虚实、冷暖、明暗与各色相的面积位置的处理。

三、纯度对比

1. 纯度对比的特征

将不同纯度的两色并列在一起,因彩度差而形成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色彩对比现象,称纯度对比。

一般来说,鲜色的色相明确,注目,视觉兴趣强,色相的心理作用明显,但容易使人疲倦,不能持久注视。含灰色等低纯度的色相则较含蓄,且不容易分清楚,视觉兴趣弱,注目程度低,能持久注视,但因平淡乏味,久看容易厌倦。

纯度对比较之明度对比,色相对比更柔和,更储蓄,它的作用是潜在的,其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强色相的明确性,彩色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就越鲜明,从而也增强了配色的艳丽,活泼及感情倾向,彩度对比弱时,往往会出现配色的粉,灰,脏,闷,单调等感觉,这也是初学者常常碰到的问题。

2. 纯度调子

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纯度值,要想规定一个划分高,中,底纯度的统一标准是很困难的。 纯度对比强弱取决于对比色彩纯度差的大小。

纯度对比可以分为纯度强对比,纯度中对比,纯度弱对比,而相差几个阶段为什么对比,是根据各彩度值不同的。

要降低一个纯色相的纯度,可掺入白或黑,也可以掺入同等明度的灰,或者混入相对补色,降低后的色彩个性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的改变,自然,色彩间色量的多少也会相应改变,无彩色系的黑,白,灰可使周围任何一个颜色富有纯度感。

从对比规律上看,纯度的鲜与浊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暗淡与生动的对比效果是相对的,同一种色彩在暗淡色调的旁边可能显得生动,而在一种更加生动的色调旁则又显得暗淡了,”同时性对比带来的视觉感受无不影响着我们,因此在运用纯度色彩时,一要考虑画面的整体纯度倾向是高,还是低,二是要考虑纯度的对比度,请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对比效果。

四、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对比

色彩总是通过一定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肌理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一块颜色或一笔颜色,总是伴随着面积的大小,形的轮廓与方向,色的分布等因素被我们所认识。 1. 面积与色

1)优势与抗衡

色彩的面积的大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力最大:当对比色彩的面积相当的时候,互相之间产生平衡,对比效果强,也称抗衡调和法,当面积大小悬殊时,则产生烘托,强调的效果。也称优势调和法。

另外,同一色彩面积大的往往比面积小的感觉明亮,画出的点,线看起来也比面的明度低。 2)色面积与平衡

配色中怎么的色量才显得更美,更平衡呢?以纯色的色面积为例。纯色色彩的力量均衡,纯色的色彩面积均衡取决于两种因素:明度和面积。

为了保持平衡,上述面积比应与明度一定的比例:

如:黄色较紫色明度高三倍,为取得和谐色域,黄色只要有紫色面积的三分之一即可,其实若是改变了其中任何一色彩度,那平衡的面积比就会随之改变,纯色和谐的比例关系只能作为选色的基点,因为大量的配色效果并不是只是考虑纯色的应用。

3)色面积的对比效果

通常大面积色彩设计多选用明度高,彩度低,对比弱的色彩,给人带来明快,持久和谐的舒适感,如建筑,室内天花板等。中等面积的色彩多用中等程度的对比,如服装配色中,邻近色组及明度中调对比就得较多,即能引起视觉兴趣,又没有过分的刺激,小面积色彩常用鲜色和明色以及强对比,如小商品,小标志等,目的是让人充分注意。 2. 形状与色

1)单纯形与复杂形

形状是色彩存在的形象之一;一个颜色的出现总是伴随一定的形,同时被我们所感受,而对比着的色彩也会因形状的变化而受其影响。

形状会产生色对比的强弱,形状越完整越单一,外轮廓简单者,对比效果越强,形状分散外轮廓复杂者,对比效果就相对减弱,接近中间混合,通常个体形单纯,组合后的形亦相对单纯,加上单纯的色形成了对比的最强效果,外形简单 可用复杂的色来增强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显得丰富;复杂的形则忌用复杂的色,否则会显得过于杂乱无章,呈现零对比效果。 2)色形态与色表现

将造型要素中的三种基本形(方形,三角形,圆形)同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作了比较,分析,结果为:

红与直线的正方形关联,黄与斜线的正三角形关联,蓝与曲线的圆形关联更具有相似的表现性。正方形的形是4个内角都是直角而4等边都是直角交叉,被用来象征物体感,重量感,稳定感及确定感。红色的重量,安定,硬性和不透明现象同正方形或正方体形的静止和庄重一致,所有以横向和垂直为特点的形状都可以正方形相类似,如十字形,长方形等。

三角形本质是3条相交的线形成的尖锐内角,产生了一种积极,活泼,好斗和进取的效果,它与重量的,明澈的黄色相对应,三角形代表的所有带有斜边的形,如菱形,梯形,锯齿形等类似形态。

圆是由圆心作一定距离移动的轨迹,与正方形的感觉恰好相反,使人有一种漫和,圆滑,轻快,极富流动的感觉,圆形同透明的蓝色相适应。

概括的说:正方形象征着静止的事物,三角形象征着思想,圆形则代表着处于不停运动的精神,如果要寻求同色相适应的形的话,可为橙色找到不等边的梯形,为绿色找到一个曲边的三角形,为紫色找到一个椭圆形。在一副作品中,形状和色彩的表现特性应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形状和色彩的表现力应该是相辅相成,从特定的色彩同相应形状的类似关系中得出:

当色彩和形状在表现中相一致时,它们的效果就是加法,当然这种一致性只是相对而言,如果一副作品是由色彩来决定表现力的话,就应该从色彩上着手去发展它的开形状,而一幅强调形状,结构的作品,则应该从形状中引申出来。 3. 位置与色

1)位置与对比效果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比较才能称为对比,由于对比着的色彩在平面和空间中都是处于某一位置的,因此,对比效果不可避免地要与色彩位置发生关联,这种位置关系可分为上下,左右,远离,邻近,接触,切入,包围等。在保持双方色彩一切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位置远时对比弱,接触时对比强,切入时更强些,一色包围一色时最强。

2)色位置的选定

从正常的平视角度来看,以视点为中心,左右大于上下的椭圆形范称为人眼的有效范围,在有效范围的中心偏右上这一点,可看作是视域最活跃的位置,即视中心,这个位置对视觉来讲最稳定,最有生气,是色彩对比最强有力的地带。

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涡”。同样显示出生命力量:如对服装来说,领子和胸前处于视域中心,因此服装重大的变化,和装饰,大多是在领子和胸部,人们习惯于将标志戴在左胸前大概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从构图的上下关系看,红色位于上部显得压抑沉闷,位于下部稳重,紧固,黄色在上则飘,在下则浮,蓝色在上显得轻,在下显得重,从左右关系看,一个色放在左边有紧凑感,放在右边有分离感,这里包含着人体本身的体验,因为一般左边被动,右边灵活,总是习惯从左看到右,从上看到下,这样,视觉常常要求在画面的右边或下边形成有分量。分量的停顿感,给心理带来完整,平衡的感觉,如果将画面主题有意安排在左边,则会带来一种发展,延续的效果 。

五、色彩的冷暖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来考虑,我们把桔红的纯色定为最暖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为暖极,把天蓝的纯色定为最冷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冷极,并用冷暖两极的关系来划分色立体其余各色的冷暖程度与冷暖差别。接近暖极的称暖色;接近冷极的称冷色。与冷极距离相等的各色,冷的程度相等;与暖极距离相等的各色,暖的程度相等;凡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各色,称为冷暖的中性色。由此可知,红、橙、黄等属暖色,蓝绿、蓝、蓝紫等属冷色,黑、白、灰、绿、紫等色都属中性色。

如果根据冷暖关系把色立体划分为十几个阶段,那么,凡差别十个阶段以上的称冷暖强对比,差别三个阶段以内的称冷暖弱对比,其余的称中等程度的冷暖对比,两极色的对比称冷暖最强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来说,还有一组冷暖概念。那就是白冷黑暖的概念。因此,在色立体上接近白的色块有冷的印象,接近黑的色块有暖的印象。一般的色彩混入白色会倾向冷,加黑会倾向暖。

平常说的色彩冷暖,一般并非指单一的橙蓝之冷暖,也非指单一的黑白之冷暖,而是二者的综合。但是,二者的综合不是均等的,是以橙蓝之冷暖为主导。因此冷暖对比的对比越弱,冷暖的倾向越平缓,对比越强,刺激力量愈强。

六、色彩的调和

1、调和的概念

色彩调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强烈刺激的、无序的、不调和或无调性的色彩,经过处理,能使之统一和谐的组织在一起,其色调能使人愉悦,并能满足人的视觉的需求和心理平衡的色彩搭配。

不调和的色彩组合常常表现为:

多个面积相似,又无主次的色相组合;色相既不明确,色彩纯度又很低的色彩组合;或几种毫无内在联系的色相的组合。

调和色彩一般要求有变化但不过分刺激,统一但不能单调,某些方面统一了,在其他方面就要保持对比;完全一致的色彩或全部不具备任何相同要素的色彩,通常被认为是不调和的色彩。 学习色彩调和的目的:

合理的组织选择色彩搭配,使其调整构成和谐而统一的完美整体。

调和色彩:指具有某种秩序的色彩组合,它不单单指同一,类似给予的舒服,美好的调和感觉,而是多方位追求具有不同特征、不同价值的色彩表现。

就配色而言,和谐只是相对的,只要符合人的追求,符合目的需要,即使以往普遍认为不调和的关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也会成为调和的关系。

色彩的组合方式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统一中求变化,称为“统一调和”; 第二类:是在变化中求统一,称为“对比性调和”。

2、统一性调和

寻求统一,可以说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愿望,统一,相当于色彩间同一或类似的色相关系,明度关系,彩度关系。也就是说,相类似者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美的,舒服的,如果说色彩的差别是色彩对比的本质,则共性就是达到调和的根据,在三属性中尽量消除不统一因素,统一的要素越多,就越融合。

(一)、同一调和

1、同明度的调和

同明度关系下有纯不纯的彩度变化,不同色相的变化。

2、同色相调和

同色相关系中变化明度,彩度。

3、同彩度调和

在同彩度关系中变化明度。

(二)、类似调和

类似调和是类似要素的结合,与同一调和相比它具有稍多的变化,但没有脱离统一为主的配色原则。

1、类似色相的调和

这种调和实际上是以色相来决定效果,用明度,彩度关系辅助搭配为更为协调的色彩效果,如红色的低中调,黄色的中高调。

2、类似明度的调和

此种调和范围较广,在类似明度的调子中可适当选择有对比的色彩或补色色相来丰富画面的效果,但要避免过与强的色相变化与明度变化相冲突。

3、类以彩度的调和

这种调和主要是突出彩度的变化,其明度,色相关系要尽可能地减弱,此类配色效果优美,雅致,柔和。

3、对比性调和

基于变化的基础之上,属于异质要素的组合,此色彩效果强烈,富于变化,活泼,生动,但调和的难度也比较大,对比性调和的关键是要赋予变化以一定的秩序,使之统一起来,因此在对比调和中,秩序调和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一)、秩序调和

秩序调和的关键在与整体与部分之间是否有共同的因素。

1、赋予节奏的调和

无论是色相,明度,还是彩度,只要使画面上的色彩成为一种渐变系列,如等差或等比,那肯定是和谐的,另外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也可进行面积变化,形成有节奏序列的调和效果。

2、赋予同质要素

将对比的两色(或几色)同时混入或带入第三色,使双方同时都具有相同因素,成为中间色,使之调和统一起来,或将对比的两色按一种均衡的规律,把各自的成分放置在对方色中进行对比,或者双方色彩按一定量互相混入。对方的成分,都可因增添了同质要素得以调和。

3、几何形秩序的调和

主要指依色相环上的位置变化来确实的调和效果。

三色调和:指在色相环上呈现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三要素构成东西是安定的,立体的,又富有变化的,因此,三角调和应用最广泛,最有效。

四色调和:称为补色双开叉调和,这种调和色相变化丰富,但要避免杂乱。

多色调和:在色相环上呈现为五角形,六角形色彩位置关系,这种调和色相变化丰富,但要避免杂乱。

(二)、统一调调和

这种调和强调的是色调的作用,其色调的色系统主要指色相。如黄昏之所以美,是因为整个暮色给金黄色的日辉染过一层。

(三)、失去平衡的调和

这种调和往往是反规律的,无统一因素,或者是夸张的,目的是寻求心理的一种震动。

第二节 色彩的秩序构成

一、色相的秩序构成

是以24色色相环为基础做色相间的渐变构成;

二、明度的秩序构成

明度对比是以明度序列为基础做几种色相不同明度的渐变构成;

三、纯度的秩序构成

纯度对比是以纯度序列为基础做几种色相的不同纯度的渐变构成。

作业:

1)色彩对比

明度对比一张

分9小张每小张10cm×10cm 2)色彩调和

互补色调和一张

25cm×25cm

第四讲 色调构成及色彩心理(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色调的构成,掌握对自然色彩的运用,同时了解色彩的心理效应,可以熟练运用色彩的基本规律,进行色彩的组合与表现。

教学重点:色调构成,色彩的采集、归纳和重构 教学难点:色彩归纳与重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讲课12课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 色调构成

1.基本色调构成 2.复合色调构成 3.单色调与黑白 第二节 自然色彩的运用

1.色彩的归纳与管理 2.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3.色彩关系的转移 4.色彩与质感 第三节 色彩心理

1.色彩的情态表现 2.色彩间的心理差异 3.色彩与通感

教学内容:

第四章 色调构成及色彩心理

第一节 色调构成

在每个色相中,都存在共同的亮暗、浓淡、鲜浊的色状态,这种色状态称为“调子”。调子是建立在色相基础上,由造成不同明暗的明度和产生不同鲜浊的彩度综合在一起构成。

一、基本色调构成

国际上将有彩色的调子分为13个,但由于“鲜明的”和“强烈的”调子感觉上极难区分,所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强烈的”,按12个调子统计。由基本色相和12个调子作排列组合,就完成了一个色相调子的体系。用这个二次元的色系来捕捉色,较之用色相、明度、彩度的三次元来捕捉要简单得多。再将有彩色的调子整理成“鲜艳、明亮、幽暗、朴素”四组,来研究不同色相组成基本色调的表情。

1、明亮的色调构成 包含极淡的Vp、淡雅的P、明亮的B调子。

Vp调,是在白种加入极少色味的色。除象牙和珍珠外,在婴儿用品、贴身衣物中也常常看到。虽是蛋白的,却有柔软精美的感觉。

P调,在化妆品或雪糕等的包装中经常看到,是为了显示可爱、甜美或梦幻气氛的调子。 B调,又称珠宝调。是明亮而清澈并酿成辉煌、发光的调子。

2、鲜艳的色调构成

包含鲜艳的V调、强烈的S调。

V调,由于鲜艳而强有力,容易引人注意,故主要用于企业色彩。例如:体育用品、游园地的游具、玩具及室外符号。

S调,由于带浊色味,即使在体育用品中也仅用于成人体育用品。但室外的建筑物或作业机械的色彩却以这种调子为多。

3、朴素的调子

含亮微色Lgr、暗微色Gr、柔和的L、文静的DI调子。

Lgr调,较极淡的调子发暗,常见于稻草、瓷器或自然材料中,是静态的、简单朴素的调子。

Gr调,是色味少、有枯干感的调子。木材因历经岁月就变成了这种调子。 L调,是温和调,常在服色、树皮色或面包色等近身处可以看到。

DI调,常在不挂釉的陶器和花插、砖等中看到,是稳重的调子,也有寂寞、老练等古风感。

4、幽暗的色调构成

包含极暗的Dgr、幽暗的Dk、深得Dp调子。

Dp调有黑味,经常在染过的布料上看到,家具中也很多,是有深味的调子,与S调相比增加了充实感,所以常用在有趣的物品上。

Dk调虽暗却又让人感到色味,是色相产生的微妙变化。因格调高,既华丽时髦又有沉着的雅趣,使绅士用品的主流调子。

Dgr调接近于黑,但与黑不同有颜色的妙趣组合。厚重且严肃,又致密感。多见于重机械,汽车或古典的道具上。

二、复合色调构成

复合色调体系的特点之一是将简单的明度尺细化为“浓淡和明暗”互相交叉的两种线性变化;特点之二是“鲜浊”变化本身就包含着明度变化。

1. 强调亮暗调子的构成

与无彩色的明暗调式相比有色味,且有明亮的B、柔和的L、温静的DI、极暗的Dgr调子构成,不含淡雅的P、极淡的Vp、深得Dp、幽暗的Dk调子。色味最强的色是B调,并作为这个体系的重点色,其表情为辉煌、灿烂的效果。

2. 强调浓淡调子的构成

与无彩色的明暗调式相比有色味,且由极淡的Vp、柔和的L、稳静的DI、深的Dp调子构成,不含极暗的Dgr、幽暗的Dk、淡雅的P、明亮的B调子。色味最强的色是Dp调,并作为这个体系的重点色,其表情为浓郁、坚实的效果。

3. 强调鲜浊调子的构成

包含亮微色Lgr、暗微色Gr、柔和的L、稳静的DI、强烈的S、鲜艳的V调子。 最大的特点是同时有明度变化。

三、单色调与黑白

第二节 自然色彩的运用

一、色彩的归纳与管理

将人工色彩或自然色彩进行分析、归纳、解题,以有限的几个色来表现丰富对象的表情,并达到色彩单纯明快、简洁强烈的效果。 归纳色彩的关键:

1. 捕捉主要的个性色彩,省略次要色彩; 2. 强调固有色,合并同类色;

3. 检讨与对照色调印象,加强色彩感觉(主观色); 4. 最好用方格填色,以便计算色彩面积。

二、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将归纳的色彩,按照面积大小(决定主次关系)顺序排列,以作为色谱。再利用色谱,重新构建一个画面,组织色彩形象。该色彩形象是原配色关系的内摹仿。

三、色彩关系的转移

利用色彩归纳原理所归纳的色谱关系,在色相环上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即可得到另一套色谱。利用这套色谱再构成另一个画面,即可得到另一副构成画面。这就是色彩关系的转移。

四、色彩与质感

不同的材质使色彩表现有不同的感受。因材质不同,可表现出柔软、刚烈、眩目、冰冷、平质… …等等,故在色彩的计划中,要加以实质材质色的配置,而非单纯的色票配色,就如同布鞋柔质的绿色与油漆光亮的绿色给予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要作好色彩的质感配色计划,就要了解不同的材质搭配色彩是的差异,结合材质和色彩的的双重优点,才能搭配出合适的色彩。

第三节 色彩心理

一、色彩的情态表现

1、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照射任何色都会产生暖和感。相反,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冷色和暖色除去温度不同的感觉外,还会有其它感受,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密度强,冷色稀薄;冷色透明感强,暖色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在退远感,暖色有迫近感。

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重,明色轻。纯度与明度的变化还会给人色彩软硬的印象,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2、 颜色的表情: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剌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高度的庄严肃穆。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色的底上,红色就像炽烈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上,红色变成一促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在橙色的底上,红色似乎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象焦干了似的。

橙色:是十分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

橙色稍稍混入黑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黑色,就会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橙色与蓝色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保持很强的纯度。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财富和权力,是骄傲的色彩。黑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稍微渗入,黄色即刻会失去光辉。

绿色: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或黄色渗入,仍旧十分美丽。黄绿色单纯,年青;蓝绿色青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是永恒的象征。蓝色是最冷的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只不过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真正令人情感冷酷悲哀的色,是被弄混浊的蓝色。

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当紫色以色域出现时便可能明显产生恐怖感,在倾向于紫红色时更是如此。

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紫色深化暗化时又是蒙昧迷信的象征。一旦紫色被淡化,当光明与理解照亮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我们心醉。

用紫色表现混乱、死亡和兴奋,用蓝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红紫色表现神圣和爱和精神的统辖领域——简而言之,这就是紫色色带的一些表现价值。

黑、白、灰色:无彩色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价值。黑和白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的阴极和阳极。

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康丁斯基认为,黑色意味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然而有时又令人感到它们之间有难以言状的共性。白色和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与无限的精神。

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是最被动的色彩,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一旦靠近鲜艳的暖色,就会显出冷静的品格;若靠近冷色,则变为温和的暖灰色。

3、色彩的象征性:色彩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在于它能深刻地表达人的观念和信仰,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意义。

4、 对颜色的喜爱:有多种动机影响着人们对颜色的喜爱。A 社会背景;B 年龄差异;C 心理的需求;D 场合的差异;E 用途的差异;F 流行色。

二、色彩间的心理差异

1、色彩的进退与胀缩感觉

色彩有两大系别:一是有彩色,二是无彩色。色彩有明度差别、纯度差别、色相差别。除此之外,色彩还有冷暖之分。色彩的冷暖首先是靠比较来认识的,一般情况下,红色、黄色、橙色等是暖色;绿色、蓝色等是冷色。

在色彩的比较中,感觉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叫前进色;感觉比实际距离远的色彩叫后退色;感觉有扩张感的色彩叫膨胀色;感觉有缩小感的色彩叫收缩色。 不同色彩的感觉分析:

纯度高的色彩刺激强,对视网膜的兴奋作用大,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纯度低的色彩刺激弱,对视网膜的兴奋作用小,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明度高的色彩色光量多,色刺激大,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纯度低的色彩光量少,色刺激小,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色相红、橙、黄长波长的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色相蓝、蓝绿、蓝紫等短波长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暖色有前进感,膨胀感。冷色有后退感、收缩感。

背景的衬托:与大面积背景成强对比的色彩有前进感、膨胀感。而与背景成弱对比或接近的色彩有后退感、收缩感。

2、色彩的冷暖感觉

色彩中的冷暖问题与物理温度无关,色彩冷暖只是指心理对色彩的感觉。色彩在人们心理产生冷色与暖色两组明确的分类,产生不同的反应。其区别是通过我们积累的视觉经验得到的,并加以联想成为感知色彩的知觉力。如红色看作火焰、血液等,蓝色看作水或冰等。这些联想包含着明确的观念,导致感情的反应。

冷色给人以“静”感,如感觉寒冷、清爽、远的、方直、潮湿的、理智的、空气感、透明的、镇静的、轻的等感觉。

暖色给人以“动”感,如感觉热情、刺激、喜庆、流动感、阳光、近的、重的、感情的、圆滑的、干燥的等感觉。

以心理五原色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为条件,可变化其明度、纯度关系,表现冷、暖色调对比效果。

根据孟赛尔色相环的十个主要色相由暖色到冷色划分六个区,图表如下: 橙为暖极,是最暖色 红、黄是暖色

红紫、黄绿是中性偏暖色 紫、绿是中性偏冷色 蓝紫、蓝绿是冷色 蓝为冷极,是最冷色

3、色彩的轻重与软硬感觉

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对物体色与视觉经验形成以下重量感:

明度方面,明度低的色彩显得重,有硬感、收缩感。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轻,有软感、膨胀感。

纯度方面,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感觉软,有膨胀感。纯度低的色彩感觉重、感觉硬、有收缩感。

色相方面,暖色黄、橙、红等给人感觉轻,有软感、膨胀感。冷色蓝、蓝绿、蓝紫等给人感觉重,有硬感、收缩感。

4、华丽的色彩与朴素的色彩

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而纯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 明度高的色彩给人感觉华丽,而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 色相方面,暖色给人的感觉华丽,而冷色给人的感觉朴素。

5、积极的色彩与消极的色彩

影响色彩感情最明显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再次是明度。

色相方面,红、橙、黄等暖色是最令人兴奋、鼓舞的积极色彩。而蓝、蓝绿、蓝紫等给人的感觉沉静、忧郁、消极。

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积极,而纯度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消极。

高明度的色彩(同纯度、同色相)给人的感觉积极。而低明度的色彩(同纯度、同色相)给人的感觉沉静、稳重、较消极。但明度高低与色彩的积极、消极的关系比较复杂,常伴随着具体的纯度、色相的不同而不同。

6、色彩的庄重与活泼感

色彩的庄重感:冷色相,暗色,灰色,冷暖中性色,对比适中的色彩,有稳重感、庄重感。 色彩的活泼感:暖色调的色彩,高纯度色彩,明度较高的色彩,色相对比强烈的色彩,有动感、活泼感。

三、色彩与通感

1、声音与色

很久以前,人们就研究色彩与听觉特别是与音乐的关系,并建立了音波与光波振动之间的定量关系,通常低音具有深沉感,代表底明度色彩,高音具有明亮感,代表高明度色彩,清楚的声音是单纯而鲜明的,混杂的声音具有混浊感,声音的感情可以由色相来传达。 激昂的音乐表示红色,一段欢乐的乐曲表示黄色,庄重的音乐表示黑色,柔和的音乐表示浅蓝色。 其实就是将声音表达出的一种情感和颜色表达出的情感联系起来。

2、触觉与色

色彩与触觉关系也是同一个道理,如红色与蓝色的物体虽然同质,但用手去摸,会给人造成红色坚硬而温暖,蓝色物体柔软而冰凉的错觉,同样,明亮的色彩比暗的色彩使人感到洁净。

3、味觉,嗅觉与色彩

1)色彩与味觉的关系也非常受人重视,因为适当的色彩可以增进人的食欲。明色调的食物一般比暗色调的食物容易下口,而暖色系的食物与冷色系列的食物则对人的胃口影响不大,如按色相来分,红色通常代表辣的感觉,橙色代表香甜,黄色代表甜酸,绿色代表酸涩味,咖啡色代表苦味,紫色代表甜,白色代表平淡无味,带灰色代表的色调是不好吃的感觉,黑色和深色色调是味浓的表示。

色彩的味觉感受,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对酸、甜、苦、辣不同味道的色彩感觉之表达。根据酸、甜、苦、辣不同形象联想,以抽象形为主,结合具象形特征以及色彩的冷暖和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等属性,表现出酸甜苦辣不同的味觉感受。

2)色彩还可以对嗅觉产生作用,最常见的是由某一种色彩联想到某一种花香,如白色使人联想到百合花或夜来香的气味,桃红使人联想到挑花的芬芳,茶褐色会使人联想到含糊的气味,深色使人联想到腐败的气味,最能发出芳香的色相是黄色绿色。

虽然每个人的感受经验、记忆、知识、职业、民族、性格、年龄、性别不同,对“味觉”的色彩感受有所不同,但是,由于色彩性质的制约,联想到的内容也必然会有共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共性,色彩的情感表现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是完全可能的。

4、表情与色彩

喜,怒,哀,乐是最常见接触到的情感词汇,其色彩有着明显的表现特征。

喜:暖的色调可考虑为喜庆,热闹,高兴等感觉,高彩度的暖色调,以红为主,适当配以绿或黄色。

怒:冷的色调可以考虑为愤怒,怒火,冲突等感觉;明度的低长调,以中高度暖紫色为主,配上黑白,以加强对比。

哀:可以考虑为悲伤,死亡等感觉,低彩度冷色调,无彩色系黑,白,灰,配上适当的蓝。 乐:色调比喜柔和,可考虑为甜美,愉快等感觉,明快的高调,暖色系的粉彩色 四个不同的色调如果再结合四个不同的构图,将色和形两种语言有机的结合,效果更佳。

5、季节与色彩

春夏秋冬四季,可用一组色彩根据个人的不同心理感受,以色相特征为主,结合明度、纯度属性表现出春的生机、希望;夏的炎热、强烈;秋的收获、成熟;冬的寒冷、素雅等特征。

春:黄绿色是强调春天特征的色,因为它能让人联想到植物的发牙,黄色是最接近于阳光的色,也是迎春花,油菜花的色.白色的玉兰花,粉红,淡紫的挑花,杏花,牡丹和各种明亮的粉彩色,都含有表现春天自然色的次序与客观性,春天的空气有云霞,有水分进入人眼睛的多是经过空气层调节过的中间色。 夏:阳光灿烂,强烈,一切充满了生机和力量,此时的自然界,无论是形状还是色彩都是最豪华的,色彩用高彩度的色对比,再以明度的长调对比,补色对比作为自然次序的表示,光线与阴影的强烈对比是夏天的特征。

秋:空气清澈而透明,是收获的季节,色彩多为柿子,橘子色,苹果色,梨色,山里红色,葡萄色等,秋天很少有绿色,除常绿树要外,其他树木都变成,红,橙,黄,和彩度低的棕褐色,落叶后的树木将收获色强烈地映衬在清澄(暖蓝色)秋天背景中,辉耀而又和谐,饱满而又丰富。

冬:受雪与冰所支配的冬季自然界,非常消极,色味少,到处布满灰色,但冬天的梅花,水仙花,兰花,雪松,冰花树挂,枯枝等也会使我们流连忘返,得到美的享受,透明而稀薄,略带蓝味或灰味的色彩是冬季(主要指北方) 色彩的特征。

6、 时间与色彩

人的心理时间与色彩有关,在长波系的色彩环境中,能感到经过时间很长,在短波系的色环境中,时间就感到很短, 例:快餐店为了周转快采用红色和橙色家具为宜,而机关和病房最好用冷色调,使人忘记时间的长短。

一天中的联想:

早:黎明,清晨的色彩以淡淡的冷色调为主,如中高明度的蓝紫灰,黄灰等。 中午:用明度的高长调和黄,黄橘色来表现此时间段阳光强刺激和温暖的感觉。 傍晚:以晚霞的色彩情调为标志,明度选用中中调,色相用橘色、橘褐色。 夜: 以低明度的蓝调来表现,点缀少量黄橘色的灯光。

作业:

1) 早晨、中午、傍晚、晚上的心理感受(分4小张)10cm×10cm 2) 兴奋、沮丧、权利、神秘的心理感受(分4小张)10cm×10cm

第五篇: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

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

教 案

授课专业: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数:98 课程学分:

考核方式:知识点考试与课程作业相结合

授课教师:潘雪梅、余江、羊黎、何宇(兼职)、古大治等 课程背景与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种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初年级学生所开的“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对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得失,我们没有必要(或权力)苛求前人,但对其在现代设计发展上的历史功绩,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格罗佩筚路蓝缕身体力行地开拓了设计教育这个领域;二是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训练课程体系的确立。而后者则应归于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和约瑟夫.阿伯斯Josef Albers三人的势力。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德国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因为包豪斯就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高潮和尾声);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固然,最引人注目的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其本质是技术层面的,但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课程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而当时欧洲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课程仅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没有任何理论支持,也没有理论依据。但在包豪斯参加基础课程(Vorkurs)教学的,除了前面指出的三位以外,还有那个时代的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和克利等,他们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持力量,而且有非常明确和执着的目的性。作为包豪斯基础课教学体系开创者的伊顿,他一开始就将学生置入一个理性的视觉训练的教学环境之中,犹如一个洗脑的过程,把学生入校以前形成的非专业视觉习惯完全洗掉。代之以崭新的、理性的观察习惯和视觉规律,由此来启发学生的视觉潜能和想象力。他把色彩、平面与立体形式,材质肌理综合在一起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艺术家任意的、自由的个人表现。并明确强调他训练的终极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本身当目的。对他说来,基础课始终只是基础,不能当做目的。这就明确了构成课是通向设计的桥梁,它在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只能如此,故这个基础课教学的目的不是构成自身,构成只是开拓设计的一个造型观念。

我校设计类专业的构成基础这个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课程组的骨干教师五年多来作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综合了多种背景与经历的教师的教学经验,而形成了现在这套教学大纲和执行这个大纲的基础教学方案。这套大纲和方案不仅有充分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支持,而且课时主体的后两大部分是以比较详实的作业体系构成的,从而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第一部分的三章内容为全课的理论基础,支持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是本课程负责人编著的《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关于看的艺术与科学》一书,该书已于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业体系部分,每类作业都有丰富的图文资料以作教学参考,并对其理论支持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课程组

2006年5月11日

说 明:

1、本教案为课程教学大纲具体执行基本方案;

2、《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一课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基础课,开课面大,班级多,由多位教师分担执行,各位教师在承担与执行本课教学任务时应参照课程教学大纲与这份共同性教案,并结合所教学班级的专业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3、课程,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执行教学的方案,都是动态展的,本课的教学也将不断总结教学得失。加强教研活动,引进新思维与新内容,使之不断充实、提高,与时俱进。

《构成基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组

一、课程单元、章节

绪论: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对学生讲时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问题皆出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四、教学进度:

学时不多,但一定要简明扼要地说清课程,确立概念。并引介必的事例与形象资料。

五、课时数:2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讲解与电子课件

七、参考书:

1、Howard Dearstyne, Inside The Bauhaus,Rizzoli,New York(1986).

2、王受之著《扫描与透析——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学设计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腾守尧、聂振斌等著《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南京出版社(2006)

4、<美>盖尔.格里特.汉娜著《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与视觉构成关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基本原理

第一章 造型与构成法则——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 1-1视觉要素与构成概念

1-2作为视觉形态的点、线、面、体 1-3设计要素与构成法则 1-4形与造型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建立“构成”概念;

2、转换视觉习惯,养成新的理性观察方式;

3、使学生认识抽象造形的意义——从具体事物抽取形式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4、要求学生牢固建立从设计要素与构成法则出发的分析思维模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大量通过动手做作业来教学,若缺乏理论支持便达不到转换学生视觉习惯和形象思维模式的目的,理论性强,需厘清的概念较多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与学术见解。

四、教学进度:

一开始宜慢一些,许多内容对于初年级的学生都会显得太专业化,尤其新概念与思维的导入都需要一个过程。

五、课时数:8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课堂讲解,电子课件,绘图演示(黑板)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思考题:

1、什么是视觉要素?什么是设计要素?

2、谈谈你所理解的“构成概念”?

3、作为视觉形态的点、线面与几何学上的点线面有何区别与联系?

4、构成意义上的视觉习惯是怎么一回事?

5、构成上的视觉形态动力学是何含义?

八、参考书:

1、<俄>瓦.康定斯基著《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2、<英>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基本设计:视觉形态动力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3、古大治等编著《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关于看的艺术与科学》科学出版社(2000)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二章 色彩设计原理 2-1色彩与色彩视觉现象 2-2色彩有空间与色彩构成 2-3色彩心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转换视觉习惯就是要形成按视觉要素理性的分析精神去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而色彩便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要素。本章从色彩学理论的角度去认识色彩这个视觉要素。当一个搞纯艺术的画家,色彩学理论也许并不重要,但干现代设计这一行,严格的色彩学理论知识则必不可少。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色彩知识,并掌握做设计所必需的色彩学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色彩构成是很理性化的,它要求有序地认识色彩与有序地使用色彩。而这些要求在现阶段的沿龚展绘画的色彩课教学是很难达到的。最坏的时候还会被灌输一些错误的色彩概念。此外,色彩学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如何让学艺术的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也是难点之一。

四、教学进度: 内容精炼,稳步推进

五、课时数:8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课堂讲授,电子课件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建立严格的色彩心理学维度——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觉经验;

2、加法(色光)与减法(色素物质)色彩混合的原色是什么?相互关系是什么?何为互补色?

3、心理学色空间与色度学色空间是怎样构成的?二者有无联系?

4、如何从色空间的秩序去分析和认识色彩构成的类型与规律?

八、参考书:

1、古大治等编著,《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科学出版社(2000)

2、Harald Kuppers, Farbe, Gallway Verlay Munchen.(1977)

3、Hideaki Chijiiwa, COLOR HARMONY,a Gnide to Creative Color Conbinations’, Rockport Publishers, Massachusetts(1987)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三章 图形知觉心理学 3-1图形知觉的完形心理学原理 3-2空间知觉 3-3质感与纹理模式 3-4视错觉与无理图形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由各种视觉要素集合而得的构成,终将在人的视知觉中被认知为一个图形,图形知觉的心理结构对于构成途径与效果的理解十分相关。图形知觉心理学是破解与开拓图形创意的知识宝库。本章讲授图形知觉的完形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与此相关的深度知觉,材质视觉和视错觉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带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包含丰富的知觉经验内涵。难度虽不是很深,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知识与构成作业的每个特殊方法和途径相联系,将其转化及图形创意的思路,从而尽可能使作业体系条理化、逻辑化。

四、教学进度:

稳定推进

五、课时数:6学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课堂教学讲授,黑板绘图演示与电子课件。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理解从视觉要素——完整图形的完形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2、从完形心理学的图形知觉原理对平面构成有哪些方面的启示?

3、何谓“纹理梯度”?如何将其用于分析平面构成的深度感?

4、试述“无理图形”的知觉特征及其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

八、参考书:

1、古大治等编著,《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科学出版社(2000)

2、<英>E.H.贡布里希著《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3、R.D.沃尔克,H.L.小波克主编《知觉与经验》,科学出版社(1986)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二部分 媒介与技法

第四章 色彩材料、纸张与表面、绘图工具、制作工具与材料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的教学70%以上的课时是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各种类型的构成练习作业,媒介与技法的介绍必不可少,本章教学通过媒介实物(商品)及技法示范让学生对基础性设计媒介与使用技巧有所认识和了解,以便在后续的作业实践中去体验,发挥与创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接触与使用媒介,以不懈的努力去掌握媒介的使用技法与特性。

四、教学进度:

从讲解、引介、示范与尝试性使用,购买与准备,逐步向作业体系的实践性教学过渡。

五、课时数:

灵活掌握,但至少应有6学时势课堂教学与操作示范。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讲解、媒介实物介绍、技法示范,媒介与技法特性及效果的作品示例。

七、参考书:

1、Tom Porter and Sue Goodman, MANUAL OF GRAPHIC TECHNIQUES Vol-1-4, For Architects. Graphic Designers, Artists, Chales Scribuer’s Sons,New York(1983)(该书中相关内容可在本院古大治编校内印行的《设计专业英文读本》(2003年)一书中可见到)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三部分 课程作业体系

第五章 基本色彩练习作业(A-1—A6)6项作业 第六章 黑白平面构成作业(B1—B20)20项作业 第七章 综合平面构成作业(C1——C8)8项作业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见教学大纲对各项作业的说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每项作业解释清楚其构成原理及理论内涵。

四、教学进度:

后附每章作业课中某些特殊作业的进一步解释与说明。

五、课时数:68学时—78学时

第五章 基本色彩练习作业(A)

平面与色彩构成课的作业训练基本上借用绘画手段来完成,但基础绘画中的工具性知识常停留在经验与感性的水准之上;色彩学理论知识理性严谨,体系完备,又常与工具性实践脱节。本章作业体系训练的目便是通过有目的的使用色彩媒介与技法,通过在此阶段学生尚未能意识的构成手段,将物质层面的色彩——颜料,与视觉要素的色彩——色彩学知识结合起来,将手中的商品颜料物质的色彩特性与色彩学的心理学维度结合起来,达到在技法实践中有序认识色彩与有序使用色彩的目的。以为后续作业奠定技术基础。

A-1与A-2:

通过建立知觉经验,巩固两种色彩混合——例如CAD显示器或TV上的色光混合,与喷墨打印机和印刷工艺中色素物质的色彩混合——的三原色的正确、严谨的概念,弄明白两组三原色RGB和MCY之间的色相秩序与互补关系。作业本身也是一种色相推移的构成范例。

在做作业的操作层面上,电脑调色板的应用最为理想,尤其是色光混合与两组三原色的准确再现。用颜料的手绘操作,色光混合只能 用大红(R),正绿(G),偏紫的蓝(B)以空间混合(平均混合)的方式来替代。而减法混合的三原色则在MCY三个色的颜料选择上难于准确实现,例如大多数商品颜料都无品红(M)这个色彩。而青这个色各在通俗概念上难于在每个人的知觉经验上取得统一,青色(C)是偏绿的蓝,颜料中的湖兰较为接近。黄色当然没有问题,有色相准确的黄色颜料。

此外,给学生讲清楚色光混合何以称之为加法混合,色素物质(颜料)的混合何以称之为减法混合,便能说明R-C,G-M,B-Y何以形成补色关系的道理——即色相在频谱(波谱)关系上“互补”的道理。 这两个作业貌似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色彩学最基本的知识,而且是在现代色彩处理与还原技术中最具应用价值的知识。

A-3:商品颜料的色相排序

商品颜料——水彩画颜料,水粉画颜料,丙烯颜料或油画颜料等,都包括三大类色彩。

1、色相纯度高的颜料(如,玫瑰红、大红、朱红、橙黄、草绿、中绿、翠绿、湖蓝、群青、钴蓝、钴紫等);

2、色相纯度较低的颜料(如土黄、土红、棕、赭、褐等;

3、非彩色系颜料(如黑、白、培思灰)有序使用色彩建立在有序认识色彩的基础之上,这一作业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颜料的色彩在色空间的位置,弄清其在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心理学维度上的秩序。

A-4:Wohnfibel六角色盘原色混合与纯度演色作业(限定手工完成)

这是在前西德设计界采用的一种独创的混配色彩的方法。它通过纯色与非彩色系颜料的有序混配,能推演出一系列秩序井然、明度与纯度有规律变化的色块。作法大致步骤如下:

1、用圆规与直尺作一内部形成蜂巢状网格的正六边形,并在其网格节点上用圆规划上等半径的圆(中心点上不划);

2、在最内一圈六角形的六个圆内按色相关系填绘R-Y-G-C-B-M六个原色;

3、在第二圈六角形的12个圆内按内圈的六个原色作色相环推演,即 R Y G C B M R Y G C B R + Y + G + C + B + M Y G C B M (M+C)

4、依次向外层层混色推演,并在每层次推演时加入固定比例的黑、白或灰。MH 此形成的色盘则具有如下特点: (1)层层外推所产生的色块纯度依次递减,但在每层次的正六边形上的一圈色块在色相秩序上保持不变; (2)随着每层次的演色和无彩系黑、白、灰的加入,其明度与纯度是呈规律的变化;

(30能呈现出许许多多漂亮的,有一定色相倾向的灰色(低纯度)色样,而每个色块的混色过程都是可以追溯的。 (具体操作作备电子刘件或图片示例进行讲解)

A-5:彩色人像照片的马赛克图像手绘

本作业训练的目的是双重的。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各种商品颜料都是化学物品(或更认真地应算作化学药品),不同颜料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再加上不同颜料的配方与制作工艺,又赋予颜料以性态与胶体化学特征。从而使每种颜料都具有不同的技法特性与表现效果。对于艺术与工艺地使用颜料而言,颜料的以下几种技法特性是必须了解的:

1、颜料的色相与明度,以及不同颜料调色混合后的色相变化,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有何规律性;

2、颜料的着色能力(或污染能力)这会影响调色上各色在量与比例上的控制难度,例如普蓝、翠绿青莲与煤墨等就是着色力特别强的颜料,少许加入便有很大的影响力;

3、颜料的透明程度与覆盖力;

4、颜料的着色附着力(牢度)等。 这些性能的了解都影响到能否有效地,一步到位地准确调配出预期的色彩来,这是色彩技法的根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本作业则有助于这一目的实现。首先,一幅马赛克人像的色块数量巨大,一张作业就要求上千次色彩调配。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一幅色彩效果上乘的人像照片,每一个小方格内的色彩都不相同,只有细心地观察比较,反复地调配色彩才能在作业上将一幅人像在色彩上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此外人像上的色彩都不是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色彩简单能调配出来的。故这一作业价值极大。

此外,“马赛克”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一种基本模式。一种平面像素概念,其中所包含的数学含义(或图像处理底层技术)是:随着定义域的离散化——分成一个一个细小的区域,原本在整个定义域(大范围)内的非线性(复杂变化关系)函数,在每个小范围内便可以用线性(简单变化关系)函数来替代——即每一个小方格内都是一个均匀的色块。故这一作业便是一张手绘的数值化图像。小格分得越细小,远距离上看去它就越平滑逼真。

可见,这一作业又是对作业赋予意义的一个例证,一张盲目的,任意表现性的马赛克作业是无以与之伦比的。

A-6利用色彩联觉与联想的抽象表现性色彩构成(手绘与CAD皆可)

这一作业与第一部分第二章第3节的课程内容相对应。相对于前5项作业的限制与严谨,这个作业是一种释放。这一类作业也是伊顿开创的,参见:<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上一篇:宋城千古情观后感下一篇:宋词唐诗名句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