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

2022-08-19

第一篇: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

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

十八大以来四个月已有21位省部级官员及一大批厅局级官员因违纪落马,伴随着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四川省原政协主席李崇禧和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等人的下台,中国的改革道路逐渐向深水区蔓延。与此同时,一系列制度建设已经开始。比如,“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制度化的中央巡视,渐成常态。重拳反腐令外界看到了习近平对澄清吏治的坚定决心。这一轮反腐风暴呈现出处理过程快速、信息公布及时、注重网络监督等特点,取得了显著效果,赢得了民众的肯定与支持。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

——摘自新闻

腐败问题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历史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腐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积极探索惩治腐败的有效道路。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主席的铁腕反腐在中国社会乃至国际上产生了深刻影响,人民热切拥护主席反腐政策,反腐取得了卓越成效。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由来已久,众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腐败一直停留在表面,如何根除腐败,保证中国社会良好有序的运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要想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先要了解腐败产生的原因,现阶段,中国腐败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国的社会环境

A.历史因素

腐败在本质上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难以避免的受到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与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的影响。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国社会官僚思想根深蒂固,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影响甚大。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受到多次冲击,现代文化良莠不齐,导致传统文化的碎片化,造成信仰危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引入使人们价值判断出现偏差,世风日下。

B.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诱发“拜金主

义”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市场经济的自主性易引发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冲淡人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C.政治体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利的高度集中,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权力的滥用;政企不分,权力运作错位;干部人事制度暗箱操作,透明度低。

2.人性弊端

腐败是人类本性的缺陷,自私贪婪的人性是产生腐败的深层次“基因”。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与“为公本质”发生斗争,权力的内在斗争导致了腐败;道德素养是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供职人员的素质及构成关系着国家公职人员队伍的纯洁性,我国历史上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与风俗习惯也对腐败现象的滋生产生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需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反腐道路进行了摸索和尝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要论断,把反腐倡廉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邓小平再次指出:“对我们来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党的十三大提出反腐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总结党内反腐斗争的经验,对党员进行教育,严肃党的纪律。党的十五大把反腐败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反腐倡廉的工作被摆到了稳定党的首要位置。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的实践经验,把握我国新形势新时期反腐倡廉的现状的基础上,加大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了遏制。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的讲话时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概念。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与一定的影响,如礼尚往来。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更是将反腐放在了重要位置。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反腐道路,要将反腐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改革走向深水区,需要我们做出更多努力。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坚持将反腐倡廉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格局。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开辟新型监督渠道,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进行有效反腐。

3.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业工作透明化。建立阳光型政府,明确各机构职责,做到政务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4.建设学习型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官员素质,保证党群组织及队伍的先进性,减少腐败的滋生。

5.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注重人才培养。从源头控制腐败,减少腐败现象。

6.建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升道德素养,在意识层面杜绝腐败。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出真知,走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特色的反腐道路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正直廉洁,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开透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反腐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试论中国反腐败的未来趋势

引言——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腐败分子携款外逃受到关注。监察部部长,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负责人黄树贤表示,不管腐败分子跑到哪里去,跑出去有多久,我们都要一追到底,将其绳之以法。

但观中国近年来历经了数次反腐败的浪潮,现在不过是在新形势下进行的新一轮反腐败罢了,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三反五反,到八十年代也在反官僚主义,现在不过是在新形势下进行的新一轮反腐败罢了。这种事情与最高行政长官的意志有着太大的关联性,换句话说,如果到下一任最高行政长官不提这事了,反腐败也就算结束了,接下来该如何还如何。到再过几十年,新的最高行政长官一看腐败又严重起来了,就再展开新一轮的反腐败,如此下去,周而复始。现在所谓的中央巡视组只能是临时机构,不是常设机构。哪天中央巡视组解散了,难道就意味着腐败就被彻底清楚了么?不可能!要想真正的解决腐败,得看清楚,腐败是怎么产生的。

假如你要办一件事必须要经过十个甚至更多个职权平等的人,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板块,但每个人又都不可或缺,这十个人不存在任何利益关链和职权压迫,你会分别请这十个人吃饭喝酒泡妞塞钱么?你一定不会的,因为首先十个人兴趣爱好不一样、贪婪程度不一样、价值观标准不一样,你无法同时搞定十个人,或者你能搞定但所花费的代价是你无法承受的。但现实情况是,中国仍然是家长式的官僚体系,名义上有各种各样的部门和流程,但这些部门和流程事实上都是为所在地或所办事的最高行政长官服务。一个市委书记说你能当乡长,那组织上总能让你当上乡长。一个市长说这个工程给你了,那就算有再多的流程,也不影响你最终拿下一个工程。 所以,权利导致腐败。 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总的来看,中国反腐败的未来发展趋势或者说反腐败斗争总的形势“比较好”,当然不是说腐败现象越来越少了,而是说整个反腐败斗争趋势正在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成效明显:反腐败成为国家治理战略重要内容;打“老虎”“苍蝇”毫不手软;纠正不正之风丝毫不松懈;以全面改革清除腐败土壤;关权利的“笼子”越织越密;反腐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中国的反腐就一定能形成长久有效的反腐败体系。

第三篇: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自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尽管国有企业只剩下银行,电信,能源,铁路,航空,邮电等行业由国家控制,其余领域几乎都由私营企业主导。换句话说,私有经济已逐步成为主体,也就是我们已变成了我们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要打倒的资本主义。但共产党还在继续说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在国际上,更多人相信中国在搞“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内越来越多人相信后者。

事实上,我们的“特色”并不明显,我们正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逐步转入垄断资本主义,各行业巨头已经出现,如房地产的万科,恒大,碧桂园等,牛奶伊利,蒙牛,三元等,它们开始联合起来垄断市场价格,今年农产品价格飞涨,如绿豆,生姜,大蒜,棉花价格突然暴涨就是资本垄断市场价格突出的例证。

更甚者,利益集团的形成左右国家政策,绑架政府施政,中央及地方第

一、第二代领导人的后代已经形成强大的“官二代”,他们开始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富豪集团联合起来,官商勾结,形成利益集团,他们足以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并控制政府所有施政。

无处不在的贪腐使物价火上加油,比如,房地产价格,无论政府不断出招打压,所谓“组合拳”后依然不断上升,先是二套首付提高到50%,三套禁止银行贷款,后来又出台每人只可买一套,外地人要住满一年才在当地可买房等等,招数层出不穷,就差完全“禁买房”这一招没出。然而房价依然坚挺,有升无降。是政府无能吗?还是国家管治失控?

非也。事实上,政府依靠卖地和的房产税收支撑其庞大开支,所以,政府和房产商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加上更重要一点,大部分房产商有官方背景或直接由高干子弟或其亲朋好友经营,他们的利益完全一致,因此,地价和房价越高他们利益就越大,这种情形之下,好像地方政府被房地产商“绑架”,其实是串通一起,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表面上做一下宣传所谓“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结果房价越打压越高。

我们可以展望,不久的将来,当国家主要政策都由各大利益集团控制的时候,我们国家本质上跟美、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完全一样了,“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所谓“和平演变”就最后成功了。

真正的殊途同归啊!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取决于追逐自身利益的动力,人的自私本性使然。建立公平和谐社会只能成为改革家和革命家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第四篇:反腐倡廉论文: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作 者:李京京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各个时期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渐走出了一条以被动的应对腐败问题到主动的惩处腐败的发展,建设“拒腐防变”的体系,从仅仅依靠群众运动反腐倡廉、到建立健全防腐制度体系的建设,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将反腐推向了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指导思想、方针、目标、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 体系建设 指导思想方针

腐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众多社会都存在,因此反腐败是整个人类社会和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历史课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各项工作调整部署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在我国经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历史时期,社会深刻变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社会物质形态中腐败现象的滋生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败思想,侵蚀着劳动群众创造的社会价值,威胁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清醒的意识到反腐败斗争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建设工程。而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腐败问题在长期斗争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这条道路所包含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并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一、以思想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运动为主要方式的反腐倡廉理论的探索

1942年我们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当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这是我党开展的较早的以思想教育为主发动人民群众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针对建国初期出现的“贪污浪费狂澜和官僚主义”的问题,1953年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依靠人民群众运动的“新三反”“新五反”。1963年开始的“四清”运动使群众运动反腐的模式日渐成熟。

毛泽东同志始终认为如果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就难免产生腐败体系,要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和廉洁,防止党员干部蜕化变质,思想教育和主观自觉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强调通过整党整风的形式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并明确提出了民主反腐防变的思路,认为民主是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胜利和实现廉洁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为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地探索指明了方向。这种反腐模式适应了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既有预防和惩治官员腐败、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功能,更有净化社会风气、形成社会崇廉氛围的社会文化功能。然而,随着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不仅最终导致了国家反腐体系的全面崩溃,而且引起了严重的社会**。

二、思想教育和法制融合形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框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原有干部作风问题进一步演变成为了“拉关系”,“走后门”,等新的不正之风开始盛行。另一方面,贪污受贿现象更加严重,“官倒”,“官商”、索贿、走私、套汇、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等经济性腐败不断蔓延,在群众运动反腐模式不适应新出现的腐败问题,防止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应通过法制保障人民民主,走依法制腐的新路子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并指出了反腐败过程的长期性观点“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框架。

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的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发展完善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提出了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政策,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路子。

这一历史时期中,查办了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为代表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查办了湛江特大走私案,厦门特大走私案,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与实效,对反腐败分子产生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江泽民在总结党的历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坚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一起抓;依靠法治方式进行反腐败斗争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减少消除产生腐败的条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健全遏制腐败的机制;要继续和发扬党风廉政建设的好传统、好作风,引导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在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形成了全面防治腐败思路和策略。形成了由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理论,作出了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正确论断;制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工作思路由单纯的亡羊补牢,调整到未雨绸缪上,由被动的应对腐败问题到到严惩腐败问题,实现由浅层面到深层次的结合和转变,强化对腐败现象的源头治理工作,着力解决腐败深层次的问题,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四、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把反腐败工作引深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防腐败建设的理论成果。自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又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的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维护党章,以党的执政路线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为实现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基本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工作目标

经过今后5年的扎实工作,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形成了对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布局。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相继出台,形成了反腐倡廉工作由单项工作到综合治理的结合和转变,由应急抓到经常抓的结合转变,由被动反腐到主动反腐的结合和转变,由自发拒腐到自觉拒腐的结合和转变。形成了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解决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坚持系统治理和整体推进的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建设。

五、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的发展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反腐倡廉建设毕竟是一个充满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一个过程,使得反腐倡廉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保障民生,兼顾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田湘波 顾 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载《检查日报》2009年9月29日。

[2]《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变与不变》,载《检查日报》2009年9月29日。

[3]何 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开放30年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求是》杂志2008.24期19-22页。

[4]胡 杨:《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5] 徐喜林:《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主要构成》,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11月24日。

第五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研究生学院13班应用化学王云20101307

160多年来,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三次伟大飞跃,即:《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学说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的飞跃;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第二次飞跃;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三次飞跃。这三次伟大飞跃中,从苏联的演变解体和东欧国家剧变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就中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从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各阶段具体现实的深刻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解决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大刀阔斧的进行体制改革、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使中国社会主义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就出现了一派生机和活力,并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突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大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完整地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了在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过程中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并坚持党的阶级性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统一起来,依靠党和人民,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由此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方面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一以贯之地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导新的实践;另一方面,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真分析并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由此证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已引起世界一些国家的经济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与曾经流行一时的所谓“华盛顿共识”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所谓的“共识”,完全无视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主张所有国家都要采纳这种统一的模式,认为这是解决所有国家经济困境、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事实证明,这种“华盛顿共识”并没有带来他们预期的效果。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没有简单地接受所谓“华盛顿共识”,没有简单地照搬任何外国模式,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的要求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我们才在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保持了较大的主动性,没有完全被这场金融危机所左右。由此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我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一个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根本之所在。中国社会主义没有步苏联、东欧的后尘,反而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日益发展,我们的宏伟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就能巍然屹立于世界,以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进。

上一篇:廉政警示教育会心得下一篇:旅游局规划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