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2022-10-27

第一篇:对比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浅谈英汉对比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写作教学;英汉对比;母语

摘 要:概述了教育教学领域对于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英汉对比法的研究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英汉对比法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研究,分析了英汉对比的内容范围和对比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引言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的重要一项,是一种语言输出技能,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是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运用英汉对比法教写作,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浓厚,写作能力提高快。

二、运用对比法教写作的理论依据

在教育教学领域,关于对比法的研究是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在语言学科已经出现了“对比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非常肯定对比学习法,在其《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曾强调,“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性、词义、词语范畴和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境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王力先生1985年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全体会上指出“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

当然也有些人对于英汉对比教学的方法提出了质疑,担心利用汉语进行对比会产生负面效应,会使学生过于依赖汉语而干扰英语学习。其实这种担心是可以避免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母语即汉语已经或基本掌握,这样在写作时必定或多或少受到母语的影响,对正面的影响应保持并扩大,而对负面的影响要尽量避免。教师可利用母语对英语影响中有利的一面,对母语和外语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异同,发现其中的规律。经过教师的描述、讲解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反而会培养和增强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有意识的排除母语的负面干扰,尽量减少、杜绝表达失误,从而得体地用英语表达思想。

目前国内有关英汉对比研究的论文、著作很多,但具体涉及将对比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并不多。我利用前人对于英汉对比法教学利弊的研究,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去粗取精,在写作教学中积极采用英汉对比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英汉对比法教写作的实践运用

在初中英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英汉对比法主要适用于词汇、句子、篇章和文化四个方面。

1、英汉词汇对比

词汇不论是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在初中英文写作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连词都是使用最频繁的。掌握这些词汇并不仅仅意味着知道该词的汉语意思,它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例如动词,它是构成英语句子的核心部分,在英语中非常重要,也是中国初中学生写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一种词。在汉语中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词形本身也不表达语法意义。而英语中,动词有语法形态变化,表示各种语法意义。在初中课本范围内,英语动词的语法形态变化主要有:原形、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例如下面例(1)--(5)中, 汉语的“吃”和英语中的“eat”。 例:(1). 我经常吃苹果。 I often eat apples. (2). 他经常吃苹果。 He often eats apples. (3). 他昨天吃苹果了。 He ate apples yesterday. (4). 他已经吃了一个苹果了。 He has eaten an apple. (5). 他正在吃一个苹果。 He is eating an apple.

2、英汉句子对比

初中阶段学生在句子方面发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句子的时态和结构上。在句子的时态上,英语句子的时态通常体现在动词形态的变化上,上文已涉及。在句子结构上,英汉语序基本是一致的,即按主—谓—宾—补的顺序排列,但英语的语序要灵活多变些,例如状语,状语中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使用时常会出现错误的词类。英语和汉语在状语位置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汉语中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常放在动词前,而英语中状语通常被放在句首或句尾。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态或地点状语时,通常其顺序为:英语---从小到大,汉语---从大到小。而且如果句中既有时间状语又有地点状语时,英语中通常先写地点状语后写时间状语。例如下面例(6)--(10) 例:(6). 他每天读英语。

He reads English every day. Every day he reads English. (7). 我在商店里买了一辆自行车。

In the shop I bought a bike. I bought a bike in the shop. (8). 他出生于2003年九月八号。

He was born on September 8,2003. (9).他住在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

He lives in Qinhuangdao city of Heibei Province in China. (10).我昨天在会上遇到了汤姆。

I met Tom in the meeting yesterday.

3、英汉篇章对比

在初中阶段英语与汉语的篇章对比应侧重于突出二者的相同点。因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英语作文的难度要求不高。《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毕业时写作应达到的程度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的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英语和汉语不论在文体上还是文章的结构、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上都有很多的相同点。汉语在文体上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是初中生常写的文体,英语中也包含这些文体。在文章结构上,英语和汉语都要求做到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紧凑连贯,上下文逻辑思维严密,中心思想突出。

4、英汉文化对比

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不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就不会真正掌握该门语言。而运用对比法学习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在两种文化的对比过程中,学生会加深拓宽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又会对外民族文化产生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这种对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所输入的其他语言知识,从而把外在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语言知识,在学生写作时这些内在的语言知识就会自然的运用出来。

初中的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些文化知识在写作中也经常涉及,如饮食、节日、体育、礼仪、价值观、信仰等。这些文化既有与我国相似的,也有相互存在很大差异的。通过对比更能突出差异,引起学生关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了解外国文化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四、英汉对比法用于写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英汉对比要明显。只有明显的对比才能突出两者的差异,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要注意对比内容的难易。有些知识虽然有可比性,但分析起来过于复杂,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母语。

3、升华对比的目的。在英汉对比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对比法只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而要使之成为学生的写作学习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结束语

对比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对比法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说,更具有优势。而且对比法不仅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可以运用,在听说读方面也有很大的运用空间。以上我对于在初中运用英汉对比法教写作的研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使这一方法更加完善,在初中阶段更加可行,我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冒国安. 实用英汉对比教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董桂荣. 英语作文常见问题对教学的启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程晓棠等,《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梁承锋,张丹,《新课程教学方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化简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学生在写作文在有两大通病:一是空发议论,说空话,说大话;二是题目大,内容写得大,不具体。针对这些问题,用化简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使作文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化简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方法,用于作文训练也有异曲同工的妙处。所谓化简,就是把抽象化为具体,化大为小,把难做写的作文化为好写的作文。这种方法有别于数学中化简法的是,数学中的化简法是把多余的项消掉,而作文训练中的化简是通过添加题目内容的因素,把难写的题目变为好写的题目。

怎么化简?如以话题“理想”来写一篇文章,“理想”本身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无从下手,亦或是漫天阐释一番,写出不理想的作文来。把“理想”化简就容易写好了。“理想”可化简为“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可以化简为“我的理想是当医生”, “我的理想是当医生”可以再化简为“因为爸爸被庸医误诊,我的理想是当医生”。这样比起刚开始的“理想”要好写得多,避免了写出大而空的文章来。化简要直到把抽象化为最具体为止,这样我们写作起来就具体生动了。

以上是把抽象化为具体,那怎样化大为小呢?如《我的初中生活》这个题目很大,要化小才好写。“我的初中生活”可以化简为“我的初中生活是难忘的”,可以再把“我的初中生活是难忘的”化简为“我的初中生活是难忘的,难忘的有三件事”。这样吧他们涉及的范围缩小了,从细微处入手,就更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来了。化简法解决了学生作文中大而空的难题,是值得一试

第三篇:间歇法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

间歇法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不断加深,间歇训练作为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之一,在中长跑项目成绩的提高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 对于间歇训练法的界定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1 次(组)练习之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1 次练习的训练方法。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 世纪40 年代共同创造的。原捷克斯洛伐克素有“人类火车头”之称的埃·扎托皮克运用此方法创造了18 项世界纪录。由于战争原因,当时间歇训练法的运用并不广泛,但它标志着中长跑跨入了“速度”时代。

通过严格的间歇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肌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现今间歇训练有2 种形式。

1 种是慢速间歇训练,即用低于比赛速度的速度和不使其完全恢复的短暂休息间歇,重复跑一定的段落。另1 种是快速间歇训练,它同慢速间歇训练的主要差别是间歇时间较长,恢复较好,段落跑的速度较快。此训练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交替进行规定速度的平地跑及短暂休息,使心脏功能得到加强,其精髓在于对训练的每1 段距离都进行精确的测量。间歇训练法能培养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能力,还可以增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在离比赛时间很短的情况下,采用间歇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间歇训练在中长跑训练中,通常也采用以距离长短来发展中长跑运动员所需的不同竞技能力。按距离长短可分为短距离间歇、中距离间歇和长距离间歇3 种。不同的中长跑项目所需的专项能力不一样,在训练中采用的训练距离也不一样,相同距离不同强度不同间歇时间对训练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2 不同中长跑项目所采用的间歇距离

中长跑的各个项目所应具备的竞技能力具有显著的专项性。间歇训练法适用于中长跑各个项目上的指标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这些指标包括:训练距离、训练强度、间歇时间等

表l 不同项目间歇训练通常采用的训练距离 ------- 项目

采用的距离

作用

400m 50~600m

发展速度及速度耐力

800m 100~2 000m

发展速度、速度耐力、混氧供能能力、 乳酸供能能力及消除乳酸的能力 1500m 600~2000m 发展混氧供能能力、乳酸供能能力及消除乳酸的能力 5000m 1000~3200m 发展专项耐力、混氧供能能力 10000m 1000~3200m 发展专项耐力、混氧供能能力 3 不同间歇训练法对于不同中长跑项目竞技能力的具体要求

下面仅就短距离、中长距离间歇训练、变换间歇距离训练法在中长跑项目中具体运用进行分析

表2 3 种间歇训练法对于不同中长跑项目竞技能力的具体要求

方法与分类 作 用 要 求 备 注

------------ Ⅰ型短距离间歇训练 发展速度能力 一般采用100~250m 的训练距离,12~18 次,强度在85~95%,心率180~190 次 b1 最大乳酸训练 发展速度耐力 训练距离为300~500m,4~5 次,强度

90~98%,心率控制在190 次/min 以上。次

间歇时间有2 种方式,(1)基础较好运动

员,采用逐渐缩短间歇时间;(2)一般

运动员采用等时间间歇,为3~5min,心率

恢复到140次/min 左右,组间歇时20min。 b2 乳酸耐受训练 发展乳酸耐受能力 采用1min 左右的用力跑4~5 次,使血乳酸

值达12mmol/L 水平,然后采用4~5min 的

休息间歇使乳酸从骨骼肌转运至血液。在

休息期中又可消除一部分乳酸,从而使骨

骼肌能维持重复运动。如休息时间不足,

就会因乳酸积累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b3 固定时间间歇训练 发展速度耐力和乳酸供能能力 训练距离在400~500m 之间,运

动时间在60~90s 之间,对于 400、800、1 500m 运动员来

说,采用80~95%强度进行90s 跑3~5 次,3~8 组。

高混氧代谢能力训练 发展800、1500m 采用600~2 000m 的训练距离,85~92%的

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训练强度,心率在175~185 次/min 之

间,间歇时间一般采用等时间?2~18 次,强度在85~95%,心率180~190 次 b1 最大乳酸训练 发展速度耐力 训练距离为300~500m,4~5 次,强度

90~98%,心率控制在190 次/min 以上。次

间歇时间有2 种方式,(1)基础较好运动

员,采用逐渐缩短间歇时间;(2)一般 运动员采用等时间间歇,为3~5min,心率

恢复到140次/min 左右,组间歇时20min。 b2 乳酸耐受训练 发展乳酸耐受能力 采用1min 左右的用力跑4~5 次,使血乳酸

值达12mmol/L 水平,然后采用4~5min 的

休息间歇使乳酸从骨骼肌转运至血液。在

休息期中又可消除一部分乳酸,从而使骨

骼肌能维持重复运动。如休息时间不足,

就会因乳酸积累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b3 固定时间间歇训练 发展速度耐力和乳酸供能能力 训练距离在400~500m 之间,运

动时间在60~90s 之间,对于 400、800、1 500m 运动员来

说,采用80~95%强度进行90s 跑3~5 次,3~8 组。

高混氧代谢能力训练 发展800、1500m 采用600~2 000m 的训练距离,85~92%的

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训练强度,心率在175~185 次/min 之

间,间歇时间一般采用等时间间歇,心

率恢复到130 次/min,再进行下1 组 低混氧代谢能力训练 发展5 000、10 采用1 000~3 200m 的训练强度,80~90% 000m 跑运动员 的训练强度,心率在175~185 次/min 之

的专项耐力 间,间歇时间一般采用等时间间歇,心

率恢复到130 次/min 再进行下1 组 -------------- Ⅰ型 发展运动员的 采用(300m 快+300m快+300m 慢+300m快

快速消除乳酸 +400m 中),3~8 组

的能力

Ⅱ型 发展运动员的 把专项分成若干段的距离,最后进行400 最后冲刺能力 或800m 的冲刺跑,如为了发展1500m 运

动员的冲刺能力,可采用300m 中+300m 中+400m 快+500m 快

Ⅲ型 发展5 000m专 采用400m 快+400m 快+400m 中+1 200m 项能力 快+400m 中+2 000m 快

4 结 语

间歇训练法对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训练距离上进行分类:短距离间歇跑能有效发展中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及冲刺能力;中距离的间歇跑对发展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提高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长距离的间歇跑能提高长跑的专项耐力和混氧供能能力;变换距离的间歇跑,根据不同的需要能发展运动员的多项竞技能力。

第四篇:演示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演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

上学期我担任幼师班的游戏课教学。幼儿游戏主要包括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具有:图片、录音机、挂图、自制教具、实物等配合讲解动作进行表演和示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运用演示法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上音乐游戏课时,课前准备了“数高楼”的图片及录音机。当讲到音乐游戏的教学步骤时,先板书:1,听律动进教室。

然后放录音,让同学们当小朋友听音乐进教室。

2. 教音乐游戏(板书)

@出示图片。

我边板书,边以幼儿园老师的口吻:“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漂亮的图片,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学生回答:白云、马路、高楼、小朋友、、、、、)

“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层楼?”

、、、、、、、、、、、、、、、

然后进入下一步骤:@教学歌词。

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老师与小朋友的情景角色贯穿教学。 比如,智力游戏:奇妙的口袋。主要运用实物皮球、积木、小汽车等进行演示,开始老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的理论知识,再用皮球、积木、小汽车等实物进行演示,边讲解边演示,把整个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贯穿在“奇妙的口袋”的实例中,使学生直接看到了知识点在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此外,配合练习法,讲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上来演示直观教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直观演示和情景教学,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许多学生一开始胆小,不敢说,不敢上来练习,经过几次课的锻炼,她们都能比较自如地讲解,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运用老师与小朋友这种情景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名幼儿教师应怎样组织游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探索演示法的新技能,使这些技能充分地为教学服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赵国英

2009.3.25.

第五篇:游戏法在小班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小班孩子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其绘画发展水平也正处于“涂鸦期”。由于他们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又没有一定的技能做基础,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幼儿园小班美术数学难度较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占独特的地位,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内心冲动得以体现,使幼儿兴奋、愉快幸福和内心的满足,在游戏中最能体现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游戏法就是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所以我们在绘画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在娱乐中获得绘画知识和技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求得发展。

一、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的教学内容,使之游戏化。

新纲要组织与实施第六条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更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之中”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我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教材时注意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玩具和好吃的食物等,我就设计成具有游戏情节的游戏内容如“给小兔喂青草”、“螃蟹吹泡泡”、“小鸭游泳”、“小猫玩线团”、“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画糖葫芦”、“彩色的糖果等等。

二、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游戏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的教育资源,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与课程的价值取向,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

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小班孩子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条让幼儿揉成纸团进行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水彩笔让幼儿进行点画还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手指点画等,幼儿被这些丰富有趣的材料所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如在滚画活动“小猫咪”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玻璃弹珠、皮鞋盒子,幼儿只需将弹珠滚上颜料放到盒子里滚几下,小猫咪的身上就穿上了漂亮的彩条服。

又如在印章画“水果”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的印章(香蕉、苹果、桔子)等等,幼儿用这些印章蘸上各种颜色的颜料印在“果树”上,不一会儿,“果树”上就结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水果。看到自己的成果,他们别提多兴奋了。到活动结束时,还有很多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果树印水果,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他们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们认为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兴趣使活动过程成为一种享受。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利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方法如猜谜、故事、儿歌、音乐等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猜谜激趣。

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以猜谜的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如在绘画活动“太阳”中我让幼儿

猜谜:“一个勤劳小娃娃,天亮它就来上班,要是一天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

2、故事激趣。

故事对幼儿的吸引力特别大,所以我经常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如在涂色活动“彩色的蜗牛”中,一开始,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小蜗牛出去参加舞会,突然听到水塘里传来救命的声音,它赶紧跑过去跳下水塘救起了小蚂蚁,可它的衣服弄脏了,不能参加舞会了,怎么办呢?”这样就引起了幼儿对小蜗牛的同情,纷纷表示要用蜡笔宝宝为小蜗牛“穿新衣服”。

3、音乐激趣。

如在绘画“小金鱼”活动时,我先弹奏歌曲:“小金鱼”,幼儿马上随着琴声唱起来“小金鱼呀,眼睛大呀,游来游去不说话呀,看见了小鱼虫,啊唔一口吃掉它,欢欢喜喜抿起了小嘴巴。”,一下子就激发了幼儿学画小金鱼的兴趣和愿望。

四、运用游戏的语言指导幼儿绘画活动。

我在传授绘画技能和指导时,还注意到了语言的游戏性,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使用幼儿喜欢的趣味、形象及拟人化的语言。如把竖线比喻成小棒站立,横线比喻成小棒睡觉,弧线比喻成小棒弯弯腰。讲时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因此,在讲形象特征时多采用重叠词,如鸭子,圆圆的头,扁扁的嘴巴;苹果,圆圆的苹果;熊猫的身体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叠词,就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特征的印象。又如在教幼儿握笔时,我让他们先伸出大拇指爸爸和食指妈妈,变成一把小手枪,然后捏住蜡笔宝宝,在请中指哥哥来帮忙,这样,在游戏中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握笔方法,又如练习画直线,我说成“开火车”,让幼儿用蜡笔在纸上开火车等等。

简单、短小,琅琅上口的儿歌是小班孩子比较喜欢的,所以,我在教幼儿学画简单物体时,常常运用儿歌进行教学,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易懂易接受。如绘画活动“大树妈妈”,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用两条直线和弧线画出树的外形特征,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分析教材

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儿歌教学的方法。儿歌是这样的: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小脚碰小脚,跳个圆圈舞。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画,画画变成了非常愉快的事情。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有一次在绘画活动“把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徐嘉俊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嘉嘉,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他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高弈晨随手拿起一支黑蜡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拉肚子会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一边唱苹果歌,一边带劲地涂了起来。又如在涂色活动中,如果幼儿涂的不均匀,我就以游戏的口吻夸张的说:“呀,小动物的衣服没穿好,真冷呀!快帮它们穿穿好。”幼儿听了马上会很认真的将没涂到的地方细心地涂满。

经过一年的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幼儿通过各种有趣的绘画游戏,愉快地学习各种技能,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绘画活动,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画教学游戏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一篇:大班体育趣味平衡游戏下一篇:对标先进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