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2022-11-11

第一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县地质局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根据市局安排,我局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局里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重点检查重要灾害点有无变异,各乡镇防治责任及监测责任落实情况、信息网络畅通情况,特别是集中性强降雨时期,更是集中力量加强防灾工作,做到领导带班日夜值班,信息畅通,确保灾害点万无一失,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最大努力。通过近阶段的努力工作,我县截止目前为止未增加新的灾害点,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基本平稳。现将我局2008年1—4月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发育比较齐全,主要有崩塌、滑坡、变形斜坡(潜在崩塌或潜在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县内发现地质灾害点545处,其中崩塌(包括潜在崩塌)和滑坡(包括潜在滑坡)分别有309处和204处,占所调查灾害点总数的56.6%和37.4%,为本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经调查发现有隐患点491处,按规模等级分:有大型(泥石流)隐患点2处,小型隐患点489处(小一型崩滑点15处,小二型崩滑点467处,小型泥石流3处,小型地面塌陷点4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5处,近年来,经过整治和搬迁,已有5个重要隐患点消除,另有赤兴、马步等5个重要隐患点的村民已搬迁13户,大大减少了受威胁对象,为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工作措施。 (1)做好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我们围绕“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主题,采取电视字幕、宣传车、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到人人明白。 (2)、加强领导

每年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发布,《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报县政府发布。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XX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地质矿产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县地矿局局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地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 (3)、完善制度

完善了《地质灾害巡查制度》等相关制度建设。经常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要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预区建立相关制度、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了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4)、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把宣传工作做到灾害隐患点农户,把灾害隐患点农户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隐患点险情变化情况,做到有情况变化及时上报,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针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对象发放“二卡”1000多份,制定了地质防灾避险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加大检查力度

在4月初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对地质灾害点是否转移,是否消失做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并整理备案,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都指定专人负责。 (6)、加强山区宅基地地灾评估工作

山区宅基地地灾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与否,直接影响灾害点增减,所以我局拟定和土管一起在审批建房用地时,先要进行地灾评估,确保新建房屋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另外严格控制山区农户切坡建房,以免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 (7)、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对我县滑坡等地质灾害点采取削坡减载、做挡土墙、建排水沟等;针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受灾户实行集体搬迁,重建灾民新村,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年初制定的“一个中心”、“两项活动”、“三项工程”等工作重心,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征管,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党廉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一个中心”,依法组织收入

今年XX县局收入形势依然严峻,税源不确定因素增加,重点税源增长缓慢,以双赢、鸿路、伊利为代表的重点企业税收有所下降。为此,我局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中小税源取得一定增长,实现了税收总量平稳。1-10月份,我局共组织收入10.5亿元,同比增收9000万元,增长9.4%。其中增值税入库7.08亿元,同比增收2000万元,增长2.9%;企业所得税入库3.17亿元,同比增加6900万元,增长27.7%;车购税、消费税、个人利息所得税等有增有减,影响不大。累计完成出口退税1475万元、减免退税3038万元,免抵调累计达743万元。

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构建以收入核算、税源管理、其它相关部门的预测网络,运用市局重点税源预测平台、分局qq群,分层对145户重点企业和960多户中小企业进行测报,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加强月度、季度分析,为征管选定主攻方向。二是强化稽查评估等手段。重点对金融、房地产业的税收稽查,1-10月份共查实入库1641万元。为切实加强纳税评估,针对近两年来基础税源管理薄弱的问题,我们筛选60户企业分批下达评估计划,评估追溯至2012年。三是开展序时考核、督促。从3月份起,将2014年收入总盘子分解到各相关部门,明确到各乡镇,并按序时进度进行考核。同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合作,县财政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都主动配合,发挥综合治税平台机制,开展辖区税户调查,解决漏征漏管等具体问题。

(二)开展“两项活动”,促进作风转变 1.有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省、市局和地方党委要求,按部就班、切合实际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编排工作计划安排表,明确工作任务41项,参与活动党员78名,并将活动内容细化落实到每个周,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将集中组织学与分散分头学相结合,研读所有必学篇目。其中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五天,开展集中研讨;普通党员集中时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了入心入脑、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习笔记本、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等内容详实,学习签到、讨论发言记录等齐全,市局督导组全程参加县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作讨论发言并留存书面发言提纲,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国还做了专题党课。三是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既定的征求意见工作方案,采用不同方式,面向纳税人、基层一线干部、地方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县局通过不同方式征求意见建议86条,并坚持把学习教育与查摆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边学边查,边查边改80条。 2.扎实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踏上税收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年,也是加强基层建设的启动年。为此,XX县局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局深化征管改革要求,结合长丰实际,实行工作人员岗位双向选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结合机关党委换届,根据征管改革需要,对所属支部进行调整组合,优化了党的基层组织,选优配强了支部负责人,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加强业务基础建设。根据年度教育培训工作安排,有序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开展每周一考、每季一赛等活动,在XX市国防教育基地举办的所得税业务知识培训班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机关党委及基层党支部换届中,结合群教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活动,推动领导班子建设。

(三)实施“三项工程”,推动效能建设

1.实施“扎根工程”。一是开展“意见大走访”:县局班子成员深入企业、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广发征求意见表等,对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及时反馈给责任单位。二是开展“换位大体验”:注重角色转变,局领导亲自深入办税服务厅受理涉税事项,税务干部们主动进行角色互换,切身体验纳税人的感受,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三是开展“落实大检查”:县局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各部门对上级部署的检查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列出检查清单,对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积极抓好建章立制。四是开展“作风大扫除”:在全系统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全面排查税务人员在行政执法、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破“四风之害”,立为民之制,固服务之基。 2.实施“绩效工程”。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县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绩效办,分管领导兼任绩效办主任,办公室、人事教育科、政策法规和征收管理科、监察室、纳税服务科、机关党办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为绩效办成员。二是学习文件,吃透精神。安排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总局和省市局关于绩效管理的相关文件,使全体干部职工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支持和参与绩效管理工作地主动性。三是草拟方案,制订计划。县局活动办对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县局工作实际,着手草拟县局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订2014年绩效管理工作计划,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四是分解任务,落实指标。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如何进一步细化分解市局下发的绩效考核指标,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任务分解到位,指标落到实处。

3.实施“通电工程”。按照总局王军局长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关于“纪律是高压线,关键要通电”的要求,实施“通电工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方面结合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2014年县局宣传教育总体规划,更新宣教展板,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依托群教活动,巩固廉政教育成果;另一方面不折不扣完成税收执法考核、四个专项执法督察以及“红包风、吃喝风”专项整治等阶段性工作任务。通过抽调人员集中精力开展注销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代开和委托代征税款四个专项执法督察,全面自查,积极整改,规范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工作也得以加强。上半年通过各级明察暗访,机关效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12345热线办理回复率100%,“执法回访”和“涉企检查备案”等工作均规范到位。

(四)推行“春风行动”,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落地方案,优化便民举措,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便民办税措施落地生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周密部署,以办税服务厅为活动开展主要阵地,各税源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春风行动”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同时,积极开展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马上行动,增强做好便民办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纳税人送去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二是细化落地方案。坚持“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与群众路线教育相结合,牢固树立“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工作理念,将推进征管改革与优化纳税服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行政审批、办税效率、税收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紧密的工作落实内控机制和持续改进长效机制,使制度安排更加优化,办税流程更加简化,服务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平台更加完善,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春风行动深入开展。三是优化便民举措。结合市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方案,深入基层调研,统筹谋划,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岗责体系和业务规程,全面整理公开“行政审批、执法权力、当场办结业务、涉税业务资料、纳税人信用状况、纳税服务渠道”等六个清单,落实首问责任,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切实保障纳税人权益。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各项措施纳入绩效管理,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和监督落实,并及时反馈纳税人的满意度调查,根据纳税人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工作改进。通过定期督查,建立便民办税长效机制,确保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取得实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今年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控制度需要完善。群教活动征求意见阶段发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整改落实,对应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的风险防控机制还需改进和完善。二是征管基础有待加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少事多,征管力量不足,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等环节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对征管改革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个别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有待提高。三是组织收入任务艰巨。税源匮乏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很突出,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的大幅减收对整体税收收入影响较大,新增税源难以弥补减收缺口。

三、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狠抓组织收入。抓紧、抓实组织收入工作,重点是加强税收调研,统筹任务分配,严格进度考核,确保年度计划顺利完成。 二是优化纳税服务。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完善服务考核标准,梳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加大网上办税一体化平台推广力度,扩大网上办税覆盖面,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推广纳税服务qq群建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三是加强后续管理。在做好纳税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后续管理,提升征管水平,堵塞管理漏洞,尽力挖潜增收,充分运用信息管理,不断夯实税源基础,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稳定持续增长。 四是严格执法行为。依托税收执法考核和执法管理辅助系统、税收执法督查等,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肃责任追究,规范税务人员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加强税收法制宣传,营造诚信纳税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公平、公正税收市场秩序。

五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增强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反腐倡廉各项制度措施,坚决杜绝不廉洁行为发生,促进国税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四、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建议

我局全体人员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并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确保政令的畅通和坚决的贯彻执行。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对领导班子充满信心和期待。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局提出了如下建议: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县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县委、县政府应继续坚持既定方针、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园区建设应从扩大规模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方面转变,凭借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增强产业集聚程度和发展趋势,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打响长丰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县工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继续关心与支持国税工作。望县委、县政府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我局工作,以税收促进XX县的发展。 以上报告,请审阅。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确保我乡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巩固我县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在地质灾害来临时,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结合我乡实际,特将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项强调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地灾防治工作意识。

1、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发展大局出发,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2、组织广大干群学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通过召开会议、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干群地灾防治意识,提高广大干群地灾防范能力。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3、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劳动安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二、开展地灾评估,健全地灾防治监测机制。

1、开展地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

2、制定地灾防治预案和突发性地灾应急预案。

3、建立健全地灾监测网络,落实地灾汛期值班、速报、巡视、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

4、重要地灾要设置警示牌。

三、加大防范力度,严禁人为诱发地灾行为。

1、组织地灾危险点的广大干群开展地灾防治的可行性治理工作。

2、严禁在地灾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或其它危险性的建设施工。

3、严禁无合法手续开采矿产等违法开采行为。

4、严禁持有合法开采手续的违规开采行为。

四、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地的地灾防治工作负总责,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地灾防治工作担负直接责任。

2、要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人命关天”的高度,切实把地灾监测机制、地灾预防措施以及地灾防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层层要有责任人。

3、确保通信畅通,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和蹲村领导干部在汛期要保持通信工具24小时畅通。

4、开展经常性的地灾监测、巡查及其督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灾情、研究灾情和排除灾情,防患未然,切实把地灾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对因地灾防治工作抓得不力、不实而导致人民生命遭受重大伤亡或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

罗平县市政公司干龙泉砂石料场2011年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公司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罗国土资「2011」12号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公司砂石料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制定本方案。

一、2010年度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干龙泉砂石料场地处罗平县城西郊,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010年全年无进入统计范围的地质灾害事件发生。

二、我公司砂石料场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

根据我砂石料场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及构造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确定干龙泉砂石料场为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崩塌、滑坡。

三、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及威胁对象

(一) 干龙泉砂石料场

1.基本特征:料场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石灰岩。由于危岩、不稳定斜坡,山体崩滑有可能发生。

2.威胁对象及范围:该不稳定斜坡的下方居住有公司砂场值班人员2人,民房1间,威胁砂石料场范围内的施工、道路、人员安全。1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地区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主汛期一般为每年的5—10月份。因此,依据降水的气候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

5、

6、

7、

8、

9、10六个月。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安排专人负责。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抓好落实。工程、质检部门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职能延伸到全公司。各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预防

安全会同工程、质检等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设立警示牌,并将灾害监测任务落实到其他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尽快组织编写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请主管部门同意后印发实施,并报镇国土资源分局备案。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包括监测、预警预报、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认真组织实施。

公司各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巡查,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

建设单位要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

(三)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建立完善的公司、各部门、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预警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在地质灾害防范期内,各部门、基层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速报。

(四)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四项制度”,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积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2.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罗国土资〔2009〕30号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速报工作。速报内容:负责报告的部门应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防治工作建议。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速报时间:主管部门接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并在1小时内报上级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局,同时可直接报县人民政府;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并在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报县人民政府。

3.汛期值班制度。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在汛期要安排专门人员

全日值班,值班电话要保持畅通。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电话白天:0874-8227139;夜间:0874-8227229。

4.险情巡查制度。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地质灾害易发时的各有关部门要对本区地质灾害进行检查。要密切关注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雨预报、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对可能发生强降雨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安全部门要指导、协助其他部门组织做好隐患点巡查、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向公司或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要认真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巡查,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要及时采取措施。

(五)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在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要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六)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

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公司财务预算,确保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置落到实处。对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根据相关要求,逐步进行治理。对人为引起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七)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及经验,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罗平县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四篇: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提高认识、未雨绸缪,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沂源县国土资源局

单吉成)

沂源县位于淄博市南端,地处鲁中腹地,是沂河、大汶河、弥河的发源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地质复杂多样,全县总面积163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6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森林覆盖率为26.2%,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由于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低,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环境十分复杂。随着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和其它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对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县境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这些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有利于采取科学方法及时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减少损失,加快推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程,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县地质灾害的现状及成因

沂源县是山东省8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县之一,是淄博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3个乡镇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有27处,其中滑坡10处、崩塌13处、泥石流2处、地面

1 沉陷2处、往年发生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7.5万元,威胁人口共计2800多人。其中较为严重的有西里镇唐庄村山体滑坡、鲁村镇政府及丁家庄采空塌陷、西里镇、东里镇岱崮地貌山体崩塌等。特别是西里镇唐庄村山体滑坡尤为严重。。鲁村镇政府及丁家庄采空塌陷位于鲁村镇镇政府驻地和丁家庄。鲁村镇政府驻地及附近供销社大楼和鲁村二村等房屋的墙面、地面出现大面积裂缝;丁家庄河北侧的150多户民房墙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开裂,裂缝长1000-4000mm,宽10-50mm,墙面倾斜达10-30mm,丁家庄小学经有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一旦发生灾害,后果不堪设想。石桥乡关河峪滑坡危险区位于关河峪村中居民集中地段,滑坡体长23米,宽200米,厚5米,体积约20000立方米。滑坡表面呈现阶梯状,滑坡上民房分三个台阶展布。2001年7月,由于连降暴雨,中间台阶边沿塌落约50立方米,将下一台阶民房破坏。该滑坡为坡冲积物被河流切割成陡坡,其基底为花岗片麻岩风化带。目前仍存在严重隐患,如遇连续降雨或降水强度较大,滑落的可能性较大。三岔乡泥石流易发区位于山沟谷,由于岩体破碎、风化残积物较多,植被稀少,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如遇暴雨易产生泥石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2005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设立地质灾害防治机构,

2 层层落实防灾工作责任制,加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严格实行灾害预警预报、灾情速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等各项工作制度,全县未发生较大的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因季节性常发暴雨,雨水渗透,我县也发生过小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2005年7月2日晚,强暴雨过后,土门镇龙泉村北部一户院墙因地基下滑倒塌,砸毁前一户的平棚,并危及下面几户民房的安全;2005年6月17日,西里镇太平官庄村、桑树峪村两处发生小规模崩塌;2005年7月,三岔乡毛台村西北、文坦河西岸降雨两个多小时又出现了较大滑坡。由于各级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避免了灾害损失,但这些灾害点的存在仍然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纵观沂源县地质灾害现状和变形发展,沂源县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的成因主要与岩性结构、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强度、地下水活动状况、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所致。即一是地形、地质构造与岩性的不利组合,县境内的山谷和斜坡地形绝大多数位于软质斜坡地带,而软质岩体抗风化能力弱、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其上形成较厚的松散土体,其透水性大于基层泥页岩,在接触部位易形成软弱带,而导致滑坡。二是县境内的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产生的大量地表水无法排泄,地质蠕变会导致滑坡,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降雨后,会变形加剧。三是河水对边岸淹没或冲刷,造成斜坡受浮托力和动、静水压力的严重影响,斜坡易失稳下滑。四是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所致,据初

3 步调查,县域内7个地质灾害点均与不合理的前缘切坡和后部建筑加载因素密切相关,这充分说明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使地质环境条件更加恶化,成为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二、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长期以来,沂源县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减缓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对此,县委、县人民政府已引起了高度重视,2002年聘请了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对全县范围的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以及破坏程度等进行详细调查,编制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为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编制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制订防灾预案,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先后筹措近60万元资金对土门镇龙泉滑坡区进行有效治理,对15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实施了搬迁避让,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将损失压缩到最小程度,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乡镇和基层组织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二是基层防治管理体系薄弱,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防治工作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基础设施建设没有

4 充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按操作程序施工。四是地方财力匮乏,专项治理经费不足,就连上级立项治理的地质灾害的匹配资金亦难以落实到位等。因此,县、乡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务求实效,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使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全县地质灾害面临的严峻形势,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显现出十分重要和迫切。为此,结合沂源实际,现提出如下对策:

(一)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不留后患。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同步,注重实际,务求实效,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乡、村、组及相关部门要层层组建防灾减灾领导机构,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职能部门主动抓,干部群众配合抓,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确保领导认识到位,责任明确

5 到位,措施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二)认真制订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制度建设

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应立足于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制订出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和重灾区,进行分类管理,会同县直有关部门组建并建立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动员、监测信息、灾害调查、人员疏散、医疗救护、搬迁安置、秩序维护、抢险调度等工作小组,落实各工作小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逐一明确各工作小组的职责任务,以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展开,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监测信息工作要做到灾害易发期日测日报、定人定岗监测,随时洞察灾害变形发展态势,保持上下左右的信息联系,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灾害调查组及时对辖区内险情明显的区域或已发生灾害的范围、成因、危害程度及发展态势展开全面的调查,从而有利于人员物资疏散组织力量动员、疏散灾区或危险区的人员和财产,按预定路线疏散到安全地带。医疗救护组、秩序维护组、搬迁安置组和抢险救灾调度组,分别承担灾害发生后的伤病员施救、维护灾民正常生活秩序、临时安置灾民和调度因抢险救灾急需的人、财、物,确保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各工作小组人员可因实际情况确定,既要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又要相互联动,通力协作。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如报告制度、值班制

6 度、岗位纪律等,以保证防灾减灾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格尽职守,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三)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行为,使地质灾害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不按规划设计方案操作,不作灾害风险性评估,不作地质勘查的施工队伍或个人,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引发地质灾害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对破坏环境或擅自在松散岩土体或建筑物体上增加荷载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处罚。今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寓地质灾害防治于其中,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把好关,守好门,坚决遏制不合理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有效地规范地质灾害治理行为。

(四)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县、乡政府应把必要的专项治理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树立“花钱买安全”的思想,结合县、乡财力匮乏实际,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县、乡政府要以避让为主、治理为辅,能避让的要尽量避让,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那些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地质灾害治理上去,对20万元以内地质灾害的治理经费,县、乡要共同承担;20万元以上的灾害治理,县、乡除要及时足额匹配本级财政应承担的部分治理经费外,应组织专门人员,加大跑上争取治理资金的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对县境内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投入,力求多方筹

7 集资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后患。

(五)统一认识,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性工程,事关社会稳定和千家万户安全的大事 ,是实践“三个代表”中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落脚点。因此,全县各族人民要自觉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再认识,发扬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涌跃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行列中来,按照当地政府制订的防灾预案,主动提供灾害信息,协助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要适时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会议、传单等形式,并辅以设置咨询服务点,开设热线电话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支持配合并积极投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广大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基干民兵要站在与地质灾害作斗争的前列,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打一场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民战争。各有关部门要绝对服从统一指挥,既要主动出击,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六日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

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范围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市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4、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许多与人为因素有关。如有的些方随着采矿的延伸,长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设的大面积开挖,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上一篇:电子商务业务知识培训下一篇:电子信息铁通生产实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