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与心理学管理论文

2022-07-03

〔关键词〕学生素质;管理;培养〔〔文献标识码〕C〔 12(B)—0007—01 目前,有些职业中专的领导已经认识到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但没有认识到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管理效果不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德育学与心理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德育学与心理学管理论文 篇1:

试论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古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还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所以教师在课下备课的过程中就要在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乐趣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计划,以让学生能夠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可以很快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古诗教学;具体策略

古诗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有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古诗传统文化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是由于古诗词的产生年代比较久远,以及古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背景已经大不相同,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比较吃力。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学习的,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给学生古诗知识时,应该注重改变教学策略,并把课本教材内容中的抽象内容以更加形象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呢?这也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启发学生语文思维,增强学生想象力

古诗由于具备短小精炼的特点,是诗人利用文字来描写一定内容进而抒发情感的工具,而且诗中所要表达的诗人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而体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光靠教师的讲解时不够的,还要需要学生自己借助想象力来加深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在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空间的基础上来让学生自行想象诗中的情节以及画面,进而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并做到与诗人情感的互通。

例如,在教授《题西林壁》时,我会在讲解这首意境深远的古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来听我讲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以让学生在听我朗读以及讲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诗人所描写的的诗歌意境和诗歌内容,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想象诗中的景色时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在看到这些景色时所产生的深切情感,以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这种让学生结合想象来体悟情感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文字的魅力。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其实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古诗内容其实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古诗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现在是非常久远的,所以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内容。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讨和改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不仅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还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把课本教材中的抽象古诗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提升学生的古诗理解能力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例如,在进行《出塞》的古诗教学时,我会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程,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从课下的嬉笑玩闹中吸引过来。然后我再结合图片为学生进行古诗内容的逐句逐字的讲解,这样既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记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审美鉴赏能力,对于学生之后更加深入的理解诗人通过诗歌内容所表达的情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三、从实际出发,通过兴趣激发,提高阅读能力

虽然处于小学阶段,但学生对于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有一部分学生是乐于朗诵的,那么针对这部分同学教师要着重规范他们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更好的体验阅读古诗词的乐趣。而对于尚未对其产生兴趣的学生,教师则要充分激发他们对于古诗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古诗,感受到阅读古诗的魅力,在这个前提下,古诗教学才能够顺利展开,教学效率才能够得以提升。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古诗也是如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注意就是学生生活性的引入,通过对素材的整理,取自于生活,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十分熟悉,教师抓住这一点,在培养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时候,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必然会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于古诗兴趣,久而久之,古诗鉴赏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例如,在教授《雪梅》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吟诵阅读,让学生充分联想出了“墙角”和“梅花”通过深入理解到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在把寒冷冬天开放举例为生活中某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通过这种不抽象的实际引入,在加之兴趣引导,通过这种情境带入法,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不仅为学生理解古诗课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活跃了古诗课程教学气氛,提升了古诗教学有效性。

总之,而且教师对于朗读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研究,应该不仅仅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课文的能力,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过程中的语文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计划,还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而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结合想象力来体会作者所写的意境以及陶冶自己的情操,进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林.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创新策略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2(04):109.

[2]孙让梨.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Z1):50.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六小学 刘丽红

作者:刘丽红

德育学与心理学管理论文 篇2: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学生素质;管理;培养

〔文献标识码〕 C

12(B)—0007—01

目前,有些职业中专的领导已经认识到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但没有认识到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管理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让学生学会管理,是实现职业中专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学会管理呢?关键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入手。

l.让学生具有作为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百育德为首”,要让学生学会管理,并且用实际行动参与学校

管理,就必须让学生具备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管理实践,让学生明白管人必先正己,并且要给学生传授一些管理方面的德育理论知识。在管理实践中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如让学生担任管理学生就餐纪律、监督学生节约粮食的餐长等,学生在以身作则的过程中,就能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习惯,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学会管理从学习管理道德开始,从自我修养开始。如树立学生的公仆意识、服务思想、民主意识。

在管理活动中,要赏识学生的宽容、诚信、乐观、自信、顽强等优良品德,并不断强化和内化。设定道德管理目标,让学生主动去实现这个目标。

2.让学生具有作为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学生学习必要的管理知识应该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公共管理知识等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全面发展。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些知识,如举办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竞赛活动、演讲比赛、团体讲座等。可以分专业、分年级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学生学习管理知识后,紧接着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卫生、纪律、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中,使学校的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3.让学生具备作为管理者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的成败与质量。当代中专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其在学校中的角色定位有很大关系。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当一个问题学生被任命为班干部时,表现会比以前好得多,甚至判若两人。对这种学生,如果把道德管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可能会有较大的进步。中专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长期处于被约束、受压抑的状态,个性得不到发展,自信心不能树立,自卑感就会在心里扎下根。因此,让学生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大有益处。

通过办专题墙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掌握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有经验的管理者举办管理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也可以让学生以展示手抄报的形式逐步掌握管理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逐步学会应用。

4.让学生具有作为管理者的礼仪素养。当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时候,必须对他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有一定的要求,并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关于礼仪,学生虽然知道怎样做,但缺少的是提醒,只要提醒到位,学生就会做得很好。当学生成为管理者后,他要提醒其他学生注意仪容仪表,自己会以身作则。因此,提高学生作为管理者的礼仪素养关键是要养成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管理礼仪方面的培训,美化校园环境也非常重要,注重环境的熏陶作用来美化学生的心灵和学生的语言。倡导环境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才有可靠的保障。让学生管理环境、管理心灵、管理语言、管理行为,在管理中感悟礼仪。

5.发展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必须以学生愿意为基本前提。如爱好体育的同学及在体育运动方面有特长的同学,可以让他参加管理学校体育方面的工作,组织体育兴趣活动小组。还可以再细分,爱好羽毛球的同学组织羽毛球活动小组,爱好兵乓球的同学组织兵乓球活动小组,在组织中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如让爱好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同学管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爱好网络的同学管理网络等。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包括学会管理。

作者:马 林

德育学与心理学管理论文 篇3: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实现和谐学校的构建,从而增强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文章针对现阶段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增强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途径,希望有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学校;管理;有效性;提升策略

小学是学生一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学校必须认识到学校管理对小学生的影响,对学校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途径不断增强学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构建和谐学校。

一、现阶段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

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部分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比较滞后,缺乏先进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主干学科教学十分重视,而对于一些素质类学科教学缺乏关注,经常出现主干学科教学取代素质学科教学的情况,这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第二,多数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的观念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往往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开展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观念,从而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常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现在学校都存在校长全权管理的情况,校长享有多项管理权力,致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不利。权力过于集中在校长一人身上,很容易出现滥用权力的情况。一些学校的校长作为学校管理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不作为或者过度干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除此之外,常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致使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被架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非常不利。

(三)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學校未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管理人员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无章可循、无据可依,致使管理工作的实施不够规范,毫无目的性。尤其是针对小学的管理工作缺乏一个良好的氛围,各学科教师也很难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会对小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学校的声望。

(四)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从现阶段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在学校管理模式上存在问题,而且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比较年轻,虽然教学理念比较新颖,并且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部分教师很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计划,致使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很少进行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未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会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增强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途径

(一)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着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十分关键。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角色的重要作用,对小学生的思想行为等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导[1]。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其管理的主体为小学生、教师与家长,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处理好小学生、教师与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和谐学校的构建。另外,学校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收集小学生、教师与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采纳其中合理的意见,及时对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关注每一名小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尽可能地帮助其解决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关注小学生和教师心理方面的需求。这样不仅有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有助于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将校长的管理职能分散给各个职能部门

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级管理人员,很多学校的管理权力都集中在校长一人身上。为了有效开展“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应该将校长的权力分散给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2]。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削弱了校长的权力,实质上却是将校长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去规划学校的发展并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三)注重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促使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规范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并随着学校的发展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以确保学校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实施。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的行为。为了促使管理工作人员和教师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学校还应该积极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管理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四)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不单单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学校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

首先,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促使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掌握最前沿的教学技巧,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够对自身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正和完善。再次,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促使小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五)加强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

学校应该积极为广大师生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可以将预习任务和微课视频上传到这一平台中,促使小学生在课前自主展开预习[4]。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通过线上考试的形式掌握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動。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收集学生对各学科教师的评价和意见,以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学校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

(六)加强新型校际关系的建立

在增强学校管理有效性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和和谐学校的构建十分重要。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校管理氛围,需要加强新型校际关系的建立,协调好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5]。

首先,一改以往小学生见到教师就十分害怕,如同老鼠见到猫一样的局面。教师要学会放下威严的教师形象,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微笑面对。这样小学生也会更加喜欢和教师交流和沟通。

其次,学校管理者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尽可能避免校园安全事件的出现。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多和身边的同学交流,构建良好的同学关系。

再次,各学科教师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都是同等的,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不可以按照学科的主次而区别对待,并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促使教师和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同事关系,这样更加有助于对小学生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在增强管理工作有效性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和谐校园的构建,将校长的权力分散给各个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并加强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建立起新型的校际关系,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而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冯江华.以校为本,有效管理——浅谈学校管理的困境及突破[J].求知导刊,2020(21):72-73.

陈晓慧.关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及深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201-202.

韦小丹.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9(43):2-3.

苗刚.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学校强化管理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9):7-8.

魏昌禄.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校长管理能力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75.

作者:童增宇

上一篇:创新改革下建筑管理论文下一篇:闸门监控数字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