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与安全教育论文

2022-07-03

大学教育与安全教育论文 篇1: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索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举措。文章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现状出发,分别从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健全安全教育网络和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关键词]安全教育;网络诈骗;综合素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165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因使用热得快导致火灾,四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暑假期间发生江苏女大学生返家途中被抢劫遇害、济南女大学生搭错车遭囚禁性虐多日、湖北女生在回家途中蹊跷死亡、重庆女大学生坐黑车与司机发生争执遇害等多起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案件;2013年,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接到自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的电话,说她涉嫌贩卖毒品,须查清她的资金来源,被要求去银行办了“电子银行密码器”,并将三张银行卡绑在一起,最后被骗子划走近45万元,堪称学生被骗金额“史上最多”。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发布的《2014年中国网络诈骗研究报告》显示:因虚假兼职被骗的事主中,“90后”占54.2%。以上案件和数据充分显示,作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大学生们,虽然有着较高的智商,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面前非常脆弱,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给大学生上好进入社会的“第一课”十分重要。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校园逐步从单一的、封闭的教学单位逐步转变为融合教学、生活、科研、生产、经营等设施和机构的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校园,甚至不法之徒亦会窜入学校进行盗窃、诈骗、行凶等犯罪活动,有的还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这一切对于初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依然陌生,甚至难以适应,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校园是一片净土,经常出现个人物品保管不善、贵重物品随处乱放、宿舍无人门窗不锁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社会交流时,缺少必要的警惕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陌生人的造访缺少必要的戒备心理,容易遭致犯罪分子的欺诈,更甚至于受到人身伤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案(事)件如火险、事故等,没有处置的经验与方法。作为优秀的大学生来讲,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服务于社会,除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处置安全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地了解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更快地认清社会,帮助大学生们提高综合素质,平安健康地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

2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2.1高校重视不够,教育体制不健全

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项目,轻安全稳定”的问题,忽视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主要通过发放安全知识手册、设置安全提示牌、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亦没有组织专门的教师开设专门的课程,更没有建立起安全教育工作的体制。目前,亦仅有上海市教委制定并下发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辅导员在每学期首日教育和期末总结时给学生讲授,每次1小时,共16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

2.2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素材多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案例,采取的教育方法亦多是案例的讲解,没有一套相对成熟或全面的教材,仅靠保卫干部临时拼凑起来的几个案例是难以应对当前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而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是适应社会进步更好的教学方法。

2.3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形式大于内容

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生报到后上一堂全体新生“一个都不少”的集体式安全教育,殊不知下面的学生睡的睡,倒的倒;学校盗窃或诈骗案件频发,保卫部门就采取广而告之的方式,在宿舍楼、教学楼进出口摆设警情提示,殊不知关注的学生能有几人;“迎评创建·临阵磨枪”,集中开展安全教育,频频报道安全教育成果,待检查过后便万事大吉。这些做法最终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收效甚微,并不能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

2.4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是从事高校保卫工作的保卫干部,而大多数的保卫干部都来自其他部门转岗或专业来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更加没有教师资格证,以NY高校为例,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中仅有2人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他们仅能凭自己工作经验和平时收集的案例,自编教案,匆忙登上大学讲堂,此后便忙于行政事务,无法进一步深入安全教育工作研究,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捕捉新问题的意识,所以,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3.1纳入教学计划,使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

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要能够将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应该编制一套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组织相应的高校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依据大学生不同年纪的特点,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编写科学合理的教学教案,内容应该以人身伤害、财物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为基础,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医疗急救、应急处置能力为拓展,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从新生入校伊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如:针对新生要重点开展防盗、防诈骗、防火、应急演练等大学校园最常见、最多发、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的警示性教育,帮助其认识校园及周边环境,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针对二三年级大学生,要进行信息安全、交友安全等提升大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的安全教育;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则要重点开展就业安全、心理调适等教育。

3.2创新方式方法,使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教育方式即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视频案例、分析研讨等方式(而非灌输式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大学生主动思考发生于身边的案例,将课堂讲授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提升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NY高校在2014—2015年先后开展了两届大学生安全教育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开展安全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书签制作、微电影、安全知识竞赛,开设以预防网络诈骗、女子防身术、校园多发案件预防等主题教育讲座,大学生安全协会自编自排的小品《骗子与傻子》在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决赛环节上演,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再现校园诈骗,深受师生好评。NY高校编制《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卷》,对师生认为较好的大学生教育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专职教师开设安全教育课、班级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和开展微电影、小品等创作性校园活动三种教育形式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亦更容易被学生所关注和接受。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微信、QQ等)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寓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将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开辟教育新思路。

3.3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健全安全教育网络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应依据学校的实际,结合大学生特点,制定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并将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要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作用,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人,以服务代管理,以服务促安全。如NY高校组建四支以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普及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大学生自治组织,分别是以校园巡查不安全行为的大学生护校队、以加强校园非机动车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为主要工作的校园安全文明志愿者协会、以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开展丰富多样活动的大学生安全协会和以普及消防知识组织消防演练的消防志愿者协会。为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高校应建立起“上传下达·灵动有效”的安全教育网络,以学院为单位,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负责,学生辅导员为主要教育工作者,班级干部为基层教育工作联络员,将安全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3.4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者素质,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去落实,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保卫干部,都应不断提升自身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力,日积月累不断积累授课经验,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避免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才能改进工作方法,要能够有灵敏的洞察力,敏锐地感知社会形势变化,把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分析和预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适应不断变化地社会新形势,能够结合社会新形势。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信息安全、社交行为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深入透彻地把握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要能够不断地探索如何预防网络成痛、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翠萍,李毅.论新时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凌宏伟.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王正斌.试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4]黄胜泉.大学生安全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谢秉宸

大学教育与安全教育论文 篇2:

中小学安全教育整合实施的内容与途径探析

摘要:本文基于北京市中小学安全教育推进与实施的背景,以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相关学科教材,明确了义教阶段安全教育可整合实施的几方面内容,进而通过不同领域安全教育的目标对比分析,明确了安全教育整合实施的途径,并对以思品课堂为主渠道整合实施安全教育的思路、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进行了阐述,最后简单探讨了安全教育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整合实施;内容;途径

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安全教育始终得到高度重视,北京市教委则将安全教育纳入四大专题(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并通过设立专门的项目组(专题教育项目组)和编写发行专门教材(《中小学专题教育综合教材》)来推动安全教育的实施。为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在各中小学更好地落实安全教育,作为区域专题教育项目负责人,笔者特申请了市规划办课题《义教阶段安全教育课程整合实施研究》(2015)以推进这一工作,本文即为本课题的部分探索成果。

一、安全教育整合实施的内容

近年来,安全教育在北京市得到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编辑下发了各类材料,呈现出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的同时,也略显芜杂。因此,课题组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来确定需整合实施的课程内容,通过对《纲要》的梳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纲要》中将义教阶段的安全教育分为三个学段: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并按模块列出了各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从各模块标题不难看出,《纲要》对安全教育的关注有两个角度,一是预防,二是应对,具体包含6个模块,全学段共有模块为“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5个模块,在后两个学段增加了“网络、信息安全”模块,内容上涉及知识、意识或习惯、技能或方法三个层面。

二、基于课程目标对比与分析明确整合途径

从《纲要》五个模块对教育内容的表述方式来看,对知识、意识和技能层面均较关注;从思品类课程教材来看,对知识和意识层面较为关注,技能层面相对薄弱;从专题课程教材来看,对三个层面均有所关注,但相对而言更关注技能层面;从学校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来看,根据活动形式(专题讲座、实践指导、演习等)的不同,三个层面有不同的侧重;从信息技术课程来看,重在网络安全的意识层面。这些都是由文件或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由来已久的学科教育传统密切相关。

从上述文件或课程的学段目标设置来看,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和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的安全教育主题或内容重复出现的情况较少,因而对比性不强。就《纲要》和《专题教材》中有所重合的教育内容而言,小学低段更多强调知识和意识层面(“了解”“认识”“学习”“初步学会”),中段更为强调基于知识的方法层面(“学会”“了解……方法”),初中更多强调具体技能和自律、自立意识(“学会……技能”“自律意识”“解决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以《纲要》中规定的具体教学内容模块为基础,结合北京市地方课程教材《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以下简称《专题教材》)和中小学德育类国家课程、学校常规德育教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梳理和对照。①

三、以思品课堂为主渠道整合实施安全教育

这类整合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形式,主要完成知识教学及对教师和场地无特殊要求的安全意识及技能教学内容。课题组将《纲要》与专题教材及思品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对应性② 以表格形式进行了梳理,通过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探索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三类内容相对比,专题教材内容最为丰富,思品教材次之,《纲要》内容最为简略,在教学内容对应性梳理的基础上,需呈现三类内容整合实施的安排;

2.在整合不同内容时,作为整合实施载体的思品课教学内容负重不均,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

(1)一项主题只承担某一模块的某一维度,同时仅对应专题教材内容的某一课,因此无论从设计还是实施来看,难度不大:

(2)一项主题承担某几个模块的几个维度,同时对应专题教材内容的某几课,在整合实施过程中,需考慮课时安排及目标的精细化设计;

(3)几项主题承担某几个模块的几个维度,同时对应专题教材内容的某几课,在实施过程中需进行课程化的系统设计。

此外,《纲要》各模块及专题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很难通过整合课堂教学得以深入实施,因此还需通过与学校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整合实施加以补充和完善。

四、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课程整合

整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目的在于,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体验式教学,同时落实网络安全教育中涉及实践操作性的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教材中,这几部分内容或偏重于保障网络安全的技术能力教学,或偏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在与专题教育整合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主题化设计,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信息安全、人身安全、健康上网习惯的培养,并通过模拟实践、主题性安全教育宣传作品的设计与展示深化这一教育内容。

以《纲要》为基准,安全教育的部分内容可与综合实践类课程整合,主要方式是利用课前或课中安全教育环节完成与公共场所及特殊实践有关的教育内容。此外,在研究过程中,也可引导教师通过将安全教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整合,关注运动伤害的预防与适当处理;③以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整合户外活动安全的教育内容;或在小学科学及中学理化生等带有实验内容的学科课程中整合实验操作安全教育等。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上述整合途径均有其合理性及可行性,学校及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继续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竺彩珍.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三步曲——以一次“安全教育”主题教研活动为例. 上海教育科研[J].2009(10).

[2]王茜. 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探究[D].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 2014.

[3]李晓芸.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开展[J]. 教育与管理. 2014(6).

注释:

①也有教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参竺彩珍《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三步曲——以一次“安全教育”主题教研活动为例》,载《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10月。

②有论者从初中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提出,初中思品课的安全教育应包括青春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法律常识教育、防灾安全教育和日常行为安全教育,可惜未能考虑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参王茜《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探究》,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14年。

③也有教师将求生训练整合至体育课中,参李晓芸《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开展》,载《教育与管理》,2014年6月。

本文为北京市2015年规划办立项课题《义教阶段安全教育课程整合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BB15088。

作者:王荣珍

大学教育与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基于课程分析的大学教育教管结合新思路

[摘要]对学生的教与管是大学教育中两大相辅相成的主题,如何做到二者的结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现今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无疑是反映学生学习行为的宝贵信息。建立学生课程信息大数据,适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将有助于学生的分类管理,架设大学教育教与管的桥梁,有效提高大学教育的效能。研究基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203名学生的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评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9类,提出“由点带面”的管理方略,初步构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教管结合”新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课程分析;教管结合

对学生的教与管是大学教育中两大相辅相成的主题,分别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具体负责,然而教师和辅导员所属的系和学生工作中心两大职能部门往往缺少充分的沟通,导致大学教育中教与管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教育的效能。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辅导员+班主任”的双重模式以弥补教管之间的衔接问题,但事实上“辅导员+班主任”这种双重模式并未体现出“1+1>2”的价值。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的职权过大,可支配的资金、可调用的资源远大于班主任,而且还经常出现越位、错位等现象。而班主任更多的是扮演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效率不高,有时还会出现缺位现象,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能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业务特长。大学教育如何开展教管结合,一直以来备受高等教育学家的关注,他们对如何开展教管结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前人关于教管结合的探索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医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以广州医学院为例,1997年春季学期以来其全面启动了由部系参与管理的教管结合管理模式,即临床医学本科前期属学院基础部管理,后期根据专业方向分别划归临床一系、临床二系、社科部等部系管理,形成了部、系及学生处双重领导下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由年级办、学生处、教务处管理的模式。广州医学院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形成了教师不仅教得好,而且管得好,寓管于教的氛围,并提出了以育人為导向的教管结合理念,以及具体的教管结合措施,即基础学部与年级办相结合、年级办与教研室相结合、任课教师与教学班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

21世纪以来,有关教管结合的探索仍主要集中于医学和职业技术院校,但在时间上较为分散。具有部队背景的白求恩军医学院于2008年前后开展了通过实施教管结合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实践,所实施的教管结合措施更为具体,包括:教员评学、学员评教、课堂管理、四个教育、教学辅导、第二课堂等活动,这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学的质量;无锡市积业技术学院教师陆晓俊则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师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出现了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辅导员的新形势,指出具有双重角色的辅导员可以将学生的教与管结合起来;厦门兴才学院则通过综合评定、课堂管理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教学辅导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定期交流活动及实习跟踪活动等,增进教管结合,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以上有关教管结合的实践表现出两大共同的特点:其一,教管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见于以教学为主且纪律性强的普通医学院、军队医学院及高职院校,鲜见有教学科研并重的大学;其二,教管结合的思路相同,主要表现在增加专业教师或辅导员的角色功能、设置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参加的交流活动等,以期增进教与管的沟通。

既然教管结合对于大学教育那么重要,为何教研并重的大学反而鲜见相关探索?现有的教管结合的思路与措施能否为大学教育所借鉴呢?笔者认为,教研并重的大学之所以鲜见教管结合的相关探索,是因为难以实施,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已经非常繁重,辅导员队伍人员偏少且事务繁多,以增加角色功能或增设交流活动的方式在大学开展教管结合,会进一步增加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负担,不适合在大学推广。那么,是否存在某种既能增进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间的沟通又不增加他们负担的方法呢?在大数据时代下,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6.95亿,学生群体占比为25%,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95.1%。移动互联网拓展了网络的疆界和应用领域,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人们也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大学教育的效能。然而,目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辅导员,认为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执行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力量,其工作任务繁重,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高校大数据具有数据主体身份确定、数据体量相对不大、数据结构相对标准和数据价值量大的特征。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高校大数据平台规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流程,升华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构建运用移动互联网高校大数据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服务。但现有的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大学教育探讨鲜见有关教管结合的报道。

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无疑是反映学生学习行为的宝贵信息,如能建立学生课程信息大数据,适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将有助于学生的分类管理,架设大学教育教与管的桥梁,有效提高大学教育的效能。本文基于203名学生的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评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分类管理,以期构建一种基于课程分析的大学教育教管结合新思路。

一、课程选择

课程中和结束后的考核结果蕴含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力的信息,是开展课程分析的信息基础。课程中的作业、实验及小型测验,能反映学生平时的课程学习投入,更能代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是学生最为紧张的,多数学生都会在考前一周突击,该结果则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进行课程分析的必要条件。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为地质工程专业203名2009级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构造地质学,课程中安排6次实验作业,课程结束后安排闭卷考试,符合开展课程分析的要求。

二、课程分析

分别用6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分和期终考试成绩代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203名学生的实验成绩平均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93分和73分,以最低分为起始,2分为间隔分别统计各区间内学生人次并绘制分布图(见图1),可见(83,851区间内的人数最多,为60人,分布图整体表现为以该区间为中心的近似正态分布,结合实验作业具体批改情况,将实验平均成绩高于87分的59名学生视为学习主动性强,低于或等于81分的25名学生视为主动性差,其余119名学生视为主动性中等。

203名学生的期终考试成绩平均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93分和15分,以45分为起始,5分为间隔分别统计各区间内学生人次并绘制分布图(见图2)。可见,60分至85分的各区间人数在30人上下浮动,结合实验作业具体批改情况,将期终考试成绩高于80分的50名学生视为学习能力强,低于或等于60分的37名学生视为学习能力差,其余116名学生视为学习能力中等。

三、学生划分

依照主动性和学生能力的三级划分,可将学生划分为9类(见图3),59名主动性强的学生,学习能力以强和中为主,人数分别为23人和31人,只有5人学习能力为差,比重仅为8.5%;126名主动性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分异明显,表现为以中为主,强与差相当,人数比重为60.3%、19.1%和20.6%;18位主动性差的学生,学习能力以中和差为主,强次之,人数比重分别为50%、33.3%和16.7%。

四、分类管理

针对以上学生的划分,拟采用“由点带面”的方针开展分类管理。所谓点,是“异常点”和“突出点”,前者包括主动性强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和主动性差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后者包括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强或差的学生,其特点是在学生中为小众,但却具备较强的影响力,有些是好的影響,有些是坏的影响。所谓面,是各方面或单方面表现为中的学生,其特点是人数众多,但容易受周围环境左右,却能因人多而改变环境。“由点带面”的方针,即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异常点”和“突出点”实施不同的方案治之,以加强好的影响,减弱或消除坏的影响,带动多数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异常点”是小众中的小众,人数只有3-5人,应优先施教,分而治之。主动性强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智力太差的可能性不大,不然也上不了大学,其原因可能是学习不得法,或是受某种特殊因素困扰,致使无论如可努力都考不好。对此,可以直接找相应的学生及其同学了解情况,针对性地解开其心结,这样能让该类学生学习能力大为提高。主动性差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头脑是极为聪明的,相比其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他们只需花费较少的精力,这类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不够,考前突击亦能考得好成绩。同时,该类学生在学生中往往具有强的影响力,若能将其主动性调动起来,并能帮扶其他同学,定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至于如何调动其主动性,可以通过师生一对一交谈,并安排其承担一定职务的方式,这样义务和责任双管齐下,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突出点”亦为小众,但均在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施教应扬抑结合。对于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均强的学生,应鼓励其承担一定的学生工作,让其去帮扶和带动其他学生,尤其是帮扶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于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均差的学生,只靠环境的带动还不够,须采用一定的约束性措施。可以指定指导教师定期检查谈话,并指定好学生帮扶的方案,在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抑制其对学习氛围的坏影响,这样也可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五、基于课程分析开展教管结合的设想

在大学开展基于课程分析的教管结合探索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层的重视、教务部和学院的具体实施、广大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积极参与,以及设立课程大数据分析中心专门负责课程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处理分析、结果精准推送及实施效果适时自动调研和系统功能改进与完善。

其中,大数据分析中心是实现设想的关键,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能否提供简单而有效的信息呈现给学校管理部门及广大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这关乎教管结合的成败。当大家看到效果时,会主动地支持并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而大数据分析中心功能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前者其实已经具备。目前,大学各课程考核结果均已上网,需要做的仅是数据对接的实现。而后者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针对不同类课程或课程组的分析方法、处理分析及结果推送的策略(处理何时何种课程、何时推送给何类用户)等,这不仅是大数据技术问题,更需要广大管理者、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积极参与。针对此问题,学校可以设立教改专项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显然,系统的建立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一旦实现,必能架起大学教育教与管的沟通桥梁,而且不会增加师生的负担,从而有效增进大学教育的效能。

六、结论

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2009级203名学生的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及期末考试成绩为数据源,统计分析评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9类,并提出了“由点带面”的分类管理方略,针对主动性强但学习能力差和主动性差但学习能力强的“异常点”,与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强或差的“突出点”实施不同的教管方案,从而加强好的影响,减弱或消除坏的影响,带动多数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大学开展基于课程分析的教管结合的思路。

作者: 屈争辉 姜波 汪吉林 李明 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