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经济开发区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宁波经济开发区范文

宁波大榭开发区条例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大榭开发区条例〉的决定》已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5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6月14日

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对《宁波大榭开发区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务院批准大榭岛成片开发,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

二、将第六条修改为:“开发区设立宁波大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代表市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权。”

三、将第七条第三项和第四项修改为:

(三)按规定权限对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或者核准、备案;

(四)负责开发区的财政、税收、城市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交通、安全生产、口岸、港口、海洋、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项修改为:“

(十三)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四、将第十条第二项和第三项修改为:

(二)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海洋经济、能源开发等其他工业交通企业;

(三)金融、商贸、物流、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宾馆、娱乐等产业。”

五、将第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鼓励投资者在开发区内设立外贸企业。”

六、删去第二十九条。

此外,对部分文字作了必要修改,对条文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宁波大榭开发区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宁波大榭开发区条例

(1994年6月30日宁波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4年8月31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根据2002年5月30日宁波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02年9月3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大榭开发区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3年4月26日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13年5月29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大榭开发区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促进大榭岛的开发建设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务院批准大榭岛成片开发,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在大榭本岛及附近相关岛屿设立宁波大榭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

第三条 开发区遵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式,建成一个以港口为依托,以工业为基础,以出口加工、内外贸易、仓储运输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良的港口经济贸易区。

第四条 开发区内的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境内外投资者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

第五条 开发区内投资者的资产、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保护。

开发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第六条 开发区设立宁波大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代表市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权。

第七条 开发区管委会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编制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按审批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定开发区的行政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三)按规定权限对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或者核准、备案;

(四)负责开发区的财政、税收、城市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交通、安全生产、口岸、港口、海洋、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五)管理开发区内的土地和房地产业;

(六)保障开发区内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

(七)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其他涉外经济活动;

(八)处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

(九)统一规划、管理开发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十)负责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

(十一)兴办和管理开发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

(十二)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内的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的工作;

(十三)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开发区管委会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职能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各项行政管理事务。

第九条 开发区的工商行政、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国家税务、质量技术监督、边防、国家安全等管理工作,可以由有关部门或其设在开发区内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办理。

第十条 开发区鼓励国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开发区内投资建设或兴办以下项目或企业:

(一)港口、码头、仓储、桥梁、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

(二)产品出口企业、技术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海洋经济、能源开发等其他工业交通企业;

(三)金融、商贸、物流、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宾馆、娱乐服务等产业。

第十一条 开发区内不得举办下列企业:

(一)技术落后或设备陈旧的;

(二)污染环境又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不允许的。

第十二条 在开发区投资经营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中外合资经营;

(二)中外合作经营;

(三)外商独资经营;

(四)国内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独立经营或联合经营;

(五)补偿贸易;

(六)租赁经营;

(七)购买开发区内企业的股票和债券;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经营方式。

以前款

(一)、

(二)、

(三)项方式投资经营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

第十三条 开发区的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第十四条 在开发区内投资兴办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者应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依法办理土地使用、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手续。

第十五条 经海关批准,开发区可以设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

第十六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帐簿,进行独立核算,按有关规定报送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依法接受监督。

外商投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验证并出具证明。

第十七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行确定生产经营计划,筹措、运用资金,采购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自行确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制度、分配形式、人才培训,聘用和辞退职工。

第十八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为职工提供文明、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九条 鼓励投资者在开发区内设立外贸企业。

鼓励开发区外的外贸企业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经营进出口贸易。

第二十条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在开发区设立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第二十一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歇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清算企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并办理有关歇业手续和注销登记手续;办理注销登记后,投资者的资产可以转让,外商的资金可以按有关规定汇出境外。

第二十二条 开发区的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并享受省、市人民政府在权限范围内给予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二十三条 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待遇。

第二十四条 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依法以自有财产或以自有外汇作抵押,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外汇抵押贷款。

第二十五条 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水、电、运输条件和通讯设备,应当优先提供。

第二十六条 有关部门对开发区内各单位的境外人员和派出境外联系业务人员应当简化出入境审批手续,给予方便。

第二十七条 开发区的企业、机构、个人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管委会的有关行政管理职能机构或者工商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罚。

第二十八条 华侨、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及其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宁波大学,低碳经济,作业(定稿)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20 13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 110A23A00课程名称: 低碳经济与中国未来改卷教师:学号:姓名:得分:

低碳经济对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与其发展对策

【摘要】:如今在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道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 研究低碳经济的基本机理与内涵,在运输业发展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道路运输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根据模型研究成果提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 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指明方向并提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大踏步向前走。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 低碳经济 发展对策 创新技术

一、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原理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过程中需要得到循环可持续利用,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为: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资源要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源头要考虑节约资源,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既定的生产及消费目的。这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减少浪费,从生产源头就开始注意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实现

节能减排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在此机理上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

二、对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通常运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专家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考虑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性,难于准确计量,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更有意义。

1.评价目标

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价。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现了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资源化,而低碳经济恰恰将二者统一起来。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1)评价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达到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水平,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能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行业提供发展经验的目的。

(2)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能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的分析整理,通过评价可以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3)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依据以上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相关决策原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

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评价指标计算

(1)减量化指标

减量化指标即为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资源的产值,包括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等。各指标数值越小越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越好。

(1)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

(2)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

(3)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直接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4)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

(5)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以上计算指标中,占地面积为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总和,固定资产以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科目所列资产总值计,直接生产资源包括汽车、轮胎等,能源包括燃料、电等能源,辅助生产资源包括维修、安检、清洁设备等。

(2)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

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相关计算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3)无害化指标

无害化指标反映着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状况,评价指标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相关计算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数量/载运工具数量。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越好。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建立标评价体系后,便可根据层次分析法,运用专家调查法、标度法等来确定各层次以及各元素的权重并建立判断矩阵,最终评价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并实现评价目标。

在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时,考虑到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特质不尽相同,可以结合企业独特的特点设计相关指标,修正完善上面的指标体系以及层级结构,对自身发展低碳

经济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所设的的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点内容。在道路运输企业采用评价指标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应用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节约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建设时注重经济效用,保证企业收益,对可通过改造作为其他用途的基础设施,可合理使用将其资源化。

(2)车辆的选择及使用方面:选取节能环保的车辆,使用过滤装置或配备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以减少尾气污染,使用清洁燃料车来节约能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及运输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选用大型运输车辆,陈旧车辆可改做其他用途。

(3)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有新技术、新科技产品投入市场。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进与使用。在运营过程中做好统计预测工作,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并对车辆、能源的使用成本、办公设备、清洗清洁设备使用成本等进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增加企业收入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4)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实施资源计划建设,提高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水平与服务能力,加强可视化管理技术、集成化管理技术、智能技术在运输车辆方面的应用,延长运输资源使用年限并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性。

(5)生产经营方面:应多学习借鉴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如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或运输企业联营模式,运用先进的的车辆调度制度保证车辆利用效率最大化等。

四、总结

在道路运输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车辆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生产经营这些方面考虑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对策,而且要根据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运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决策以提高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洁,马俊.《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评价的研究》

[2]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

[3]裴莹莹,吕连,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4]李国庆,李少佩,董蕊妮.《发展低碳经济 践行低碳生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5]聂育仁.《公路水路交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6]邢敏.《城市社区低碳化转型》

[7]曹小华,欧国立.《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交通建设路径选择》

[8]刘世锦.《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

[9]赵涛,徐凤君.《低碳经济概论》

第三篇:浅析宁波市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波市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楼宇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城市商务写字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培植税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地中心城区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举措,积极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准确揭示楼宇经济发展特征,自觉正视存在的问题,促进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楼宇经济发展特征

1.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第三产业面临挑战,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作为我市城区面临大量土地被征用后所带来的资源问题,必须以发展楼宇经济为重点,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增强产业的凝聚能力和辅助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档次和水平。

2.经济地位更加突出。据上海有关部门对陆家嘴、外高桥等地105幢楼宇调查统计,去年每幢楼平均营业额收入超过16亿元,人均上缴税收5万元,每幢大楼确实与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没什么两样。我市海曙区提出“新建一批,盘活一批,转入一批”发展楼宇经济的总体思路以来,1至7月份,在海曙区35栋楼宇注册企业221户,总注册资金2.3亿元,已成为海曙区域经济中一个重要增长点。

3.自身需求较高。从入驻大楼企业经营性服务需求来看,有信息服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和后勤服务需求。从入驻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需求来看,有“充电”求学、文化消费、社 1

交娱乐、交通方便等需求。

二、宁波市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现状

1.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海曙、江东是我市楼宇经济最集中的区域,两区主要商务写字楼共有63幢,商用面积达105.8万平方米。据统计80%左右分布在中山路、药行街及百丈路两侧。

2.楼宇企业数量多,行业散,档次不高。从海曙、江东两区商务楼看,出租使用率达70%以上。在63幢楼里共有2544家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36%,分支机构占55%,个体工商户占10%,独资企业占5%,外资企业办事处占4%,其他类型企业占9%。显示出都市型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大企业少,新兴服务、高新技术开发、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和核心机构凤毛麟角。

3.楼宇软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薄弱。

在硬件上,目前宁波写字楼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项目规模及立面。现有商务楼鲜有超过3万平方米办公空间的,且外立面装修上显得过于“小气”,难以显示整个商务楼的恢弘气势,也就难以提高物业本身的档次。二是电梯严重不足。绝大部分商务楼仅有两部电梯供企业使用,所以造成员工上下班苦等电梯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在车位配置上。宁波绝大部分商务楼的汽车位置都达不到80%,有的甚至仅为30%左右,车位严重短缺。四是物业的层高及实际使用率不高。宁波目前的商务楼层高较低,空间层次感十分压抑,另外目前市场上商务楼的得房率也不高,一般在65%左右。

在软件服务上,更存在着严重不足,主要有:一是物业管

理不到位。目前宁波商务楼的物业管理大都停留在保安、公共卫生打扫、收发报纸信件、日常维修等,没有更多的附加功能,未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的物业服务。二是对入住企业的专业化商务服务不够。如卫星会议、活动策划、会展中心等服务在宁波的商务楼服务中极为少见。三是中央空调的开放时间及办公时间未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四是智能化弱电系统配置缺乏,一般商务楼仅配置电话、宽带、烟感、安保监控等,而鲜有达到办公通信自动化、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智能化、安保监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星级标准配置的商务楼。

4.还存在不少困扰楼宇经济发展的行政障碍。

政府部门主动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招数不多,在思想上认为政策文件发了,审批项目少了,楼宇经济就发展了,但事实上问题还很多,一些政策至今有相当多企业不知道,还有一部分政策难实施或没执行。还在楼宇内办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门槛有所提高。又如宁波的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主力地位,我们抓新型楼宇经济的手段方法还需要新思路;再如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成立了许许多多行业协会,如何在楼宇经济中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也是一个问题。

三、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对策思路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政府要主动协调楼宇经济方和供电、气、水、交通运输、银行、税务、海关等方面关系,运用价格、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杠杆进行调节,形成支持楼宇经济的政策导向,清理削减一切阻碍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要改变工作作风,将过去“重管理、轻服务”转变为“依法管理、注重服务”。

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据各自特点,主动考虑怎样更好地为“楼宇经济”服务,在企业注册登记过程中实行“一站式”服务、零收费服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减少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楼宇建设过程中要主动参与,全程服务,逐步建立政府对企业、项目全过程服务的长效机制。

2.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组合行业特色。在建设好现有商务楼为载体的楼宇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统筹整合资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手段,有组织、有计划的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造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出楼宇项目,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垄断型、管制型和限制型行业,逐步实行市场化、产业化。大力引进一些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集团入住,并以这些“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吸引一批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广告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企业,通过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群,逐步形成一批区域性金融楼、外运楼、科研楼、中介服务楼等特色楼。

3.立足长远,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要重视发展楼宇经济的理论研究,运用专家咨询、高层论坛和外聘专家、知名人士实地指导等途径。构筑楼宇经济理论研究高地;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尤其是业内专业人才的引进,制订创业的服务方案、政策措施,建立针对企业事业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资源库,随时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服务;要引进培育政府高层次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楼宇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互动机制。

4.提高物业品质,优化商务环境。

一是要从物业的品质入手,狠抓硬件设施。物业品质包涵

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交通便利率、停车场的设计、物业建筑立面、建筑品质、大堂的华丽程度、电梯质量与配置状况、空调、卫生间、间隔布局、实用率、层高、灯光、景观、消防以及室内四个立面用料品质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一座写字楼的定位与档次,写字楼定位越高,对这些指标的要求就越高。在宁波写字楼市场的高端走向方面,目前已有部分写字楼在朝这个方向迈进。如总投资逾10亿元的宁波波特曼中心(该项目集超五星级酒店、国际甲级写字楼、大型酒店公寓及顶级商铺于一体)。

二是跟上软件配套。一流的硬件设施,只有匹配一流的软件,才能更加焕发光彩。随着宁波国际化进程的大大加快以及大量省内外大型企业的迅速入驻,宁波应极力打造现代商务港形象。在软件配套设施方面着重抓好信息化配置和智能化配置,力求达到星级标准。三是物业服务力创一流。要真正实现高效的物业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引入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品牌和口碑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写字楼进行管理。在具体的服务上尽可能的为客户着想,如为客户代订机车船票、对客户的办公空间进行每天的清洁、全天候的空调开放及24小时不清场的办公制度安排等,并能对入住企业提供专业化商务服务,如卫生会议、活动策划、会展中心等服务。宁波波特曼中心与华宏国际中心率先在宁波将四星级酒店物业管理理念引入写字楼,可以说较好的诠释了软性服务的内涵。

第四篇:宁波市鄞州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文件

鄞外[2008]58号

关于2008年鄞州区外商投资研发中心

设立认定及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镇乡(街道)、园区:

为鼓励引进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根据鄞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鄞州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甬鄞党〔2008〕1号)文件精神,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认定及奖励办法通知如下:

一、形式及范围

(一)外资研发中心是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机构。

(二)研发中心成立形式包括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商投资设立的投资性公司)依法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

(三)研发中心研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产品应用研究、高科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研发科目不包括《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项目,也不得从事非本研发技术成果的其他技术贸易和除中试外的生产活动。

(四)研发中心可以转让自己的研发成果,可以委托或联 1

合开发的形式与国内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研发中心不包括培训中心。

二、设立条件及程序

(一)研发中心设立总投资不低于2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不低于140万美元。有明确的研究开发领域和具体的研发项目,固定的场所、科研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其它必需的科研条件。

(二)研发中心应配备专职管理和研发人员,其中具有相当本科以上学历的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占研发中心总人数比例不低于80%。

(三)外商以合资、合作、独资形式投资设立研发中心,须由该企业提出申报,由区外经贸局审核,报市外经贸局审批。

三、奖励办法

对经市外经贸局批准新设立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根据甬鄞党〔2008〕1号文件要求,给予每家企业不高于5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四、其他要求

(一)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应依法开展研发经营活动,设立研发中心的投资必须用于从事研发经营活动。

(二)以独立部门或分公司形式设立的研发中心所需经费应在设立该中心的企业财务预算中单独列帐,单独核算。

(三)同一研发机构在区内不重复奖励。

宁波市鄞州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二○○八年九月十八日

主题词:外资奖励办法通知

鄞州区外经贸局办公室2008年9月18日印发

第五篇:2005年度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1:

2005年度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指南

一、宁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1、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研究

2、宁波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研究

3、宁波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阶段、特征判断及对策研究

4、宁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内涵与任务要求研究

5、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与政府作用研究

6、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整合社会关系,综合协调社会利益的机制研究

8、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与法制保障研究

9、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研究

10、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调节作用研究

11、和谐社会与宁波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研究

12、发挥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快形成宁波社会管理整体合力研究

13、宁波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体系与转化机制研究

14、宁波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研究

15、宁波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研究

16、建立健全维护宁波公共安全有效机制研究

17、在把握“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层次研究

二、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本专题中的市域经济指以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市域规划,强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它是国家整体经济中介于县域经济和省域经济之间,具有规划、发展相对独立性和政治、经济、社会功能相对完备健全的经济单元,是更具有开放性、协调性、共享性等特点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层次之一,处于沟通上下、统筹城乡、总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

此专题的具体选题如下:

1、市域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市域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发展市域经济的理论依据;市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趋势。

2、市域经济的空间视角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市域经济与域内域外的关系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的空间性与开放性;市域经济与域内经济如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等的关系;市域经济与域外经济如都市圈经济等的关系;市域经济与全球经济。

3、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背景、意义和条件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阐明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条件和基础;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4、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论述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对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与传统的行政区经济的根本区别;发展市域经济对宁波区域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在发展市域经济过程中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5、市域经济发展与宁波经济圈构造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市域经济在构造宁波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都市经济圈的基本概念、内涵;构造宁波经济圈的必然性;构造宁波经济圈面临的主要障碍;发展市域经济对构造宁波经济圈的主要作用;构造宁波经济圈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6、宁波市域经济与上海都市圈经济关系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宁波市域经济发展与上海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市域经济与上海都市圈经济的关系;宁波市域经济在上海都市圈经济中的功能与地位;宁波市域经济与上海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宁波与上海都市圈内的要素流动。

7、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路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基本指导原则;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主要动力;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重点领域;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分阶段突破口。

8、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政府职能作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一级政府在发展市域经济中的主要职能;县(市)、

区政府在发展市域经济中的主要职能;市级政府和县(市)、区政府的协调、沟通。

9、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宁波发展市域经济需要着力构建的相关体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市域经济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市域经济与规划体制改革与创新;市域经济与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市域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0、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基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实现水、电、土地、资金四类基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和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我市基础要素资源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我市基础要素资源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基础要素资源大市统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市域经济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的有利条件;发展市域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和抓手。

11、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重点区域开发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重点区域开发对发展市域经济的客观要求;余慈区域统筹开发研究;象山港区域统筹开发研究;北仑港区统筹开发研究。

12、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重大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宁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现状;重大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的必要性;立足市域深化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实现市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的对策建议。

13、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与城镇体系建设的关系;立足大市统筹规划城镇体系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中心镇特色功能的培育。

14、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产业布局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明确发展市域经济实现我市主要产业合理布局的主要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我市产业布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市域构建重要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立足大市实现我市产业合理布局的可选择模式。

15、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系;宁波市域内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分析;宁波市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宁波市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16、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三农”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市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宁波“三农”问题的现状;大市统筹解决宁波“三农”问题的思路。

17、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个案研究

选取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中的一个重点领域展开具体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该领域作为发展市域经济重点领域的主要依据;发展该领域进而促进宁波市域经济向前迈进的可行方案及其实施步骤。

18、宁波市域经济发展与相关城市比较研究

研究国内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或长三角主要城市发展市域经济或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情况,通过宁波和这些城市在发展市域经济的基础、路径、经验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对宁波市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发展速度、发展条件进行基本判断,分析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19、发展市域经济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研究国内外城市发展市域经济或推进区域内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经验,结合宁波发展市域经济进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和比较中得出这些先进经验对宁波发展市域经济的主要启示。

三、自选课题

围绕“黄金发展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下宁波经济社会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把握“两期”中不断提升政府工作层次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展开研究。要求申报者有比较系统的前期研究,在课题成果中要提出具体的政策意见。

上一篇:每周一星发言稿范文下一篇:农村党组织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