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人力资本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ibm人力资本范文

联想并购IBM的人力资源问题

一、并购过程:

1. 2003年底,联想着手评估收购IBM PCD的可能性。

a) 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b) 聘请高盛为并购顾问。

c) 聘请安永、普华永道作为财务顾问。

d) 聘请奥美作为公关顾问。

2. 2004年2月,联想成立谈判小组,并展开了与IBM的第一轮谈判

3. 2004年12月8日,联想与IBM签署转让协议。

4. 2005年1月26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对并购

进行调查。

5. 2005年3月9日,联想公司和IBM公司联合宣布,美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已结

束了对并购案的审查,批准联想收购IBM PCD。

6. 2005年5月1日,联想宣布完成对IBM PCD的收购。

此次并购是联想的PC业务规模在原基础上增长4倍,以占全球PC市场份额的7.8%、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跻身PC供应商前三名,位列DELL和HP之后。

二、并购案中HR所面临的问题:

1. 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前IBM高

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高管人事变动对企业的冲击。

2. 并购后整合了大批原IBM PCD的经理人。缺乏具备国际管理经验的人才,并且留住原

人才成为新联想HR所面对的重要挑战。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联想宣布收购IBM PCD起至2005年7月20日,大批原IBM负责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的二线主管离开新联想,人数达40~50人。

3. 2006年8月31日,联想宣布调整两位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联想全球供应链工作的高级

副总裁刘军暂时离开联想的工作岗位一年,接替他的是戴尔原副总裁Gerry P. Smith。而麦大伟加盟联想出任联想亚太区掌门,直接领导他的仍然是老上级阿梅里奥。联想的挖角几乎掏空了戴尔亚太区的管理团队。戴尔六名高管先后“叛逃”联想,戴尔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管培训学校”。联想、IBM、DELL三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磨合的问题。

4. 联想员工多为中国人,而IBM PCD员工多为西方人,中西方文化理念在职场中的差异

产生冲撞。

5. 两家公司不同的薪资福利结构以及员工培训制度的整合。

三、总结:

国内企业跨国并购案越来越多,但企业并购并不是简单的资本融合或制度整合,而是不同企业文化,尤其是在跨国企业中所存在的多地域文化的融合,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的融合。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决定着企业制度、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的不同。通过联想并购IBM PCD的案例可以看出,虽然联想通过并购,是自己成功的走向世界,但是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联想宣布完成了对IBM PCD的并购那天起,这个并购案本身来说是成功了。但是跨文化企业并购中,HR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却决定着新联想今后的发展是否能一帆风顺。针对这些困难总结出以下建议:

1. 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应果断但又谨慎,必须预估到可能存在的高风险。同时应考虑董事

会成员,尤其是公司创始人岗位变动后对公司企业文化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2. 注意员工在并购后的情绪,使用合适的激励措施安抚员工。

3. 注意核心员工的离职可能,对关键岗位进行人才储备。

4. 注意人力资源政策的整合,循序渐进,切莫大刀阔斧。

5. 注意不同企业文化间的融合,为制定新的企业价值观,使两个不同企业的文化趋于一致。

第二篇:基于人力资本特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以及规避

摘要]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不如人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首先界定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投资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人力资本特性角度分析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风险规避

一、人力资本的界定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1.人力资本的内涵界定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1)的涵义可从内容和形成两个方面去界定。从内容角度去界定人力资本涵义的学者比较关注人力资本所包涵内容,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及其所表现出的劳动能力等的总和。其主要代表是舒尔茨(Shuhz,1990),他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从形成角度去界定人力资本涵义的学者比较关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和劳动力流动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而其中的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其主要代表是贝克尔(Becker,1993),他指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通过有意识地投资活动所形成的,由知识、技能、体力或健康及其所表现出的劳动能力等组成的,能实现价值增值的,依附于某个人身上的存量资本。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以人为投资对象、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的企业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主要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力流动、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实现。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这部分投资往往是由政府支持的,其投资的效果与政府教育政策、教育重点有关。在进行教育投资时,企业主要是支持员工进行在职的继续教育。培训投资是直接服务于现实的人力资源,增加人力资源的技能存量的投资,包括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劳动力流动投资指劳动力流动是现代经济社会普遍现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动态中不断地组合,形成最优配置,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卫生保健投资主要是为了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使员工保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

二、基于人力资本特性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所谓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人力资源,但由于被开发主体的原因而导致企业经营后果与经营目标相偏离的潜在可能性,即经营后果的不确定性。

1.人力资本与其承载者的不可分性及其流动性

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主要表现为蕴藏在人体内的一种劳动能力,其投资形成的资本形态与其承载的主体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作为生物形态的人力资本主体由于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会出现年老、疾病、死亡等生物现象,因而所投资的人力资本会因为被投资者的年龄、健康、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人力资本的损失,从而使投资者减少或丧失投资收益。既然人力资本依附在人身上,那么它必然会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人的自利性决定着他时时刻刻要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一旦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单位)内不能实现该目的,他就会在流动中寻找自身价值转换以及匹配环境和机遇。近几年落后地区人才向发达地区,落后企业向发达企业转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3.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是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不同的主体,由于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同样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使相同性别、年龄和身体素质相同的人,在进行同样的投资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若外部环境条件比较差,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则很难调动人力资本载体的积极性,其努力程度就很低。二是人力资本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力资本在受到激励的时候能够做出积极的反应,从而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在受到不利环境和负面影响时,又能够减少或者丧失投资的收益。同时投资是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产出成果如产品研发及管理改革成效的取得都有一个时间差,同时,其成果也不可能像其他物质产品那样可通过市场调查来判断其销售情况及相应的绩效。衡量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时,很难把其它要素的贡献剥离出来,因此我们很难从最终产出中判断出具体某个人的贡献是多少,这就存在“偷懒”或“搭便车”的现象。因此人力资本产出成果质量和数量及其产出时间是很难确定的。

4.人力资本形成的长期性和投资者主体的多元性

一般来说,一方面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短期内难以收回;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本的收益期限也较长,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可以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为企业创造财富。人力资本是多方面、长时期投资的结果,投资各方都要得到收益。企业所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是这样,员工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承载者和投资参与者,享有所有权、使用权和一定的收益权;企业投资只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部分,享有一定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人力资本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多元化,导致人力资本在使用和收益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三、基于人力资本特性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规避

1.确立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产权

确立员工的人力资本产权,就是一方面承认职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当期收入,另一方面更要承认广大职工在利润积累中的贡献,这实质上触及了收入分配的问题。职工参与企业分配的方式,一是依据按劳分配分得一定的工资和奖金,二是职工作为企业价值增值的创造者之一应当按比例形成他们在本企业的股份。职工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事实上就是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回报的一种方式,而这个风险是企业和职工双方承担的。比如我国的内部职工股,“持股人” 既不是单纯的股东持有,又不是单纯的“管理者”持有,而是包含工人在内的“员工”持有。资本所有者让渡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消除“持股人”、“管理者”、“工人”在所有权上严格的鸿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样,“资本”、“管理”和“劳动”这三者之间,存在的是交融、协作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企业形成长期人力资本投资的保征。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感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则会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使企业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客体是人,而人又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所有影响人力行为的因素都可能影响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作为社会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客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人格特性,在思想、感情、经历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时,在投资角度来看是最佳的投资项目时,也可能由于个人的偏好认为该项投资不符合其个人意愿,所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使得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相一致,从而尽量地缩小企业与员工之间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分歧,进而使投资收益能达到最大化。企业文化的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目标之一,应当渗透到每一次个体的投资过程之中。同时,通过企

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劳动者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率,进而减少人力资投资风险。

3.实施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具有长期性,投资收益不可能当时获得,因此投资周期长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的成分多,投资风险大,为了将不确定的因素降到最少,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将员工在投资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到最小。作为企业首先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综合计划,并把它纳入企业总的战略发展计划。其次,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通过日常绩效考评及专门的人才评估活动,了解员工现有的才能、特长、绩效、经历和志趣,评估他们在专业技术、管理和创新开拓诸方面的潜力,确定他们目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道路,作为制定具体的培养、使用计划的依据。其三,企业鼓励和帮助员工,尤其是对骨干和潜力较大者,要做好自我分析,妥善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其四,企业根据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人力资源档案,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的需求,便可确定具体的培养与开发目标和计划,通过培训已有员工或在必要时招聘新人,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4.正确处理人力资本外流

由于每个人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各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本外流的风险是不能完全避免的。风险控制就是要做到:一旦发生人力资本的外流,便把其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由于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样性,其完整性的产权归属无法确定,因此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本产权“割裂”,当人力资本外流时,企业就可以对属于它的那部分人力资本产权进行追偿。其具体做法是:企业将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各种投资分别处理,单独做账,并对这部分投资要求一个比企业平均收益率稍高的回报率,一旦人力资本流失风险发生,企业就可以根据初始投资和所要求的回报率计算出应追偿值,据此向人力资本投资对象追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管理和其他风险管理一样,应由专门成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和风险经理负责,在会计和人事等部门的配合下共同管理。

第三篇:人力资本理论

第4章人力资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

1、人力资源管理之父是()

A、亚当斯密B、马歇尔 C、舒尔茨D、贝克尔

2、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

A、亚当斯密B、马歇尔 C、舒尔茨D、贝克尔

3、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

A、泰勒B、德鲁克C、欧文D、舒尔茨

4、下列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构成要素相同

B、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具有宏观和微观的含义

C、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体

D、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属性

二、多项选择

1、属于当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有()

A、卢卡斯B、罗默尔C、丹尼尔D、马克思

2、属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B、马歇尔 C、舒尔茨D、贝克尔

3、属于古典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B、马歇尔 C、舒尔茨D、贝克尔

4、古典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代表人物有()

A、马歇尔B、丹尼森C、贝克尔D、亚当·斯密

5、人力资本的特征有()

A、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天然不可分B、人力资本的价值信息难以测度

C、花费同样的投资所获得的回报相同D、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这个定义至少可理解和延伸如下六层意思:

一是人力资本是依赖于人们的体力能力和脑力能力,因而的有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具有人力资本的依附基础;这不只是企业的所有职工,而是全社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人力资本,在拥有量上有多与少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因而人才也是人力资本依附基础较优秀者;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具有更为优秀与难得的人力资本依附基础;研究人力资本不只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更不限于企业“两种人”,而是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

二是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是由于营养、保健、医疗和教育、培训、自学等形成的,需要花费资金,即投资形成的。而投资者应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工作单位。所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都是通过这种投资获得的。优秀运动员是在体力上投资较多的人,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是在智力上投资较多者,因而他们有不同的技术业务专长。

三是人力资本是通过人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的,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或不参加劳动的人,因为不能创造价值,因而也就失去了人力资本。如果一个人一生的劳动价值能超过对他的投资成本,则他具有的人力资本产生了剩余价值,即人力资本收益,否则人力资本亏损;人们在劳动中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和经验,使人力资本增值,否则人力资本贬值。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就是人力资本的收益与增值特别大的人。

四是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谁投资谁受益,因而人力资本创造的经济效益,应按投资比例分配给个人、国家和工作单位。那些创造较高人力资本收益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较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荣誉。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大大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因而人们一般地更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

五是所有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社会给予的平均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至少要等价于他们个人的平均投资成本,才能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得以维持。否则,社会劳动能力不能维持并逐步下降,直到社会劳动力枯竭。在实践中劳动者这种获得应大大高于(一般要高于15%以上)个人平均投资成本,才有利于鼓励个人投资于人力资本(主要是智力投资),提高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拥有量,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毫无疑问是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拥有量的最佳战略。

六是人力资本对于个人是从小到大直到老年,从投资、产出直到分配,从获得、增长直到降低、消失的全过程。对于社会人力资本则是食宿、教育、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投资、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生活的系统工程。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就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是研究涉及到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理论和实践,所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和关心。特别是受到企业界人士的重视和关心。

2、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了题目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讲。他指出,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然而,他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提高重要的多。而人力资本是对人投资形成的。他把人力资本定义为,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及就业迁移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也就是说,人力资本首先它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这种人力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另一种是后天获得的,由个人努力经过学习而形成的。

(2)论证了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关键投资

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的关键投资是教育。他认为,不仅发达国家的发展关键是应该大力发展教育,即使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不是物质资本的形成,而在于人的生产技能的提高,在于对教育的投资、人口质量的提高等等。

(3)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过分析,他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

3、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贝克尔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是他运用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的偏好等经济分析法,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效应。这就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分析基础。

贝克尔认为,人们对自己或为了孩子所支出的各项费用,不仅是为了现在获得效用和满足,而是也考虑了未来获得效用和满足。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或大于支出的现值时,人们才愿意作出这种支出。这种支出就是人们为了未来满足而做的投资。

同时,他对家庭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应用研究。他把家庭视作一个人类自身的生产单位,把孩子视作“耐用消费品”。他相信,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会在孩子身上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或在自己身上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此外,他在《人力资本》一书中对培训进行了分析。他把培训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培训。这种培训对接受培训的员工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其他企业同样有用,企业对这种培训一般不支付开支。因为这种员工容易流动,一旦经过培训的员工离开该企业,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另一类培训是特殊培训。接受这类培训的员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其他企业没什么作用,所以这类培训费用应该由受培训的员工和企业共同支付。

4、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观是什么?

斯密在《国富论 》中认为,如果某种劳动需要非凡的技能和智能,那么为尊重具有这种投资的人,对于他的生产物自然要给予较高的价值,即超过他劳动时间应得的价值。这种技能的获得,常需经过多年苦练,对有技能的人的生产物给予较高的价值,只不过是对获得技能所需费去的劳动与时间,给以合理的报酬。 在这里,斯密把人的劳动看作是资本,人为获得技能和智能,需较长的时间去学习和支付费用,因而获得的报酬当然要大得多。正如机器的购买使用一样,不仅要在适当的时间收回成本,而且还要赚取利润。因此,一种需要费去许多工夫和时间才学会的需要特殊技巧和熟练的职业,除获得普通劳动工资外,还要收回全部学费,并至少获得普通利润。此外,获得这种技能的人,对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而且他属于社会,也是社会财产的一部分。实际上,斯密在这里已经论证了人力资源的获得来源于投资,并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的关系。

此外,斯密还较早的提出了人力资本产权的维护问题,他指出,劳动所有权是一切其他所有权的主要基础,所以,这种所有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个穷人所有的世袭财产,就是他的体力和技巧。不让他以他认为正当的方式,在不侵犯他邻人的条件下,使用他们的体力与技巧,那明显地是侵犯这最神圣的财产。也就是说,人力资本财产属于个人所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资本资产。

5、简述马歇尔的教育投资观?

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真正高级的普通教育,使人能在业务上使用最好的才能,并能使用业务本身作为增进教育的一种手段。工业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对特殊职业有用的,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少适当地学到的工艺技能和知识以及研究的方法。教育是物质财富生产上的一个重要手段,即使它是被看作是为了本身的目的,它也不比物质财富的生产所能助成的任何事情低劣。他认为,把公私资金用于教育是否明智,不能单以它的直接

结果来衡量。教育仅仅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有比他们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

马歇尔认为教育的投资是最有价值的,他指出,一切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投在人身上面的资本。同时他还分析了教育投资的风险性。他指出,培养和训练有工作能力的劳动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这种训练所产生的报酬也是很慢的。当然,父母培养孩子所花费的教育费用,有别于引诱资本家购置机器的动机。如果从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来看,教育的投资的报酬具有不可确定性和难以预见性,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8、简述人力资源会计学

在人力资源研究和管理的方法性、工具性学科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力资源会计学(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简称HRA)的兴起。

所谓人力资源会计学,按照美国会计师联合会内所设的人力资源会计学会所下的定义,指的是:"确定并具体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和数据,并将此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方面的过程。"具体地讲,人力资源会计学要对企业及各类组织用于招募、挑选、录用、培训、以及开发自己的人力资产所花费的成本进行计量;还要计量自己所雇用的员工对本组织的经济价值。简言之,就是利用会计学的概念和方法,为管理和财务核算这样两个目的,全面地评价和计量作为一种组织资源的人。

第四篇:人力资本

在课本上的概念有: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人力资本是非物质资本,体现为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包括精神道德修养,其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也能改善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益。贝克尔指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书中总结:人力资本是指特定的行为主体通过投入一定费用可以获得的并能实现价值增值的。依随于某个人身上的价值存量的总和,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简单说,人力资本是依附于人的身上的具有投资性,增值性的价值存量,以及并以此分享收益价值总和。

接下来是个人看法:于人力资本对应的是物质资本,相对是静态的资本,主要表现为产品,建筑,大自然存在的实体资源,而人力资本相对而言就复杂得多,相对动态发展,积累,它表现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作用总和。往往社会的发展是依靠人类的主观性改造客观存在而取得不断发展前进的。有历史长河看:我们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根本上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背后是靠人为力量推进的。虽然物质资本的概念先产生,因为大家看到产品的日新月异,变化得太快了,当科技水平和全球化的影响,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性,我们的眼光转移到创造这些伟大成就的人类身上,竞争优势也会转移到人才积累上。

我们可以看到找到物质产品组合的原理和发生条件,是有科学规律的,而研究人力资本是很难量化的。我们可以测量身高体重,力气有多大,但是脑力方面如知识结构等就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来研究人力资本的组成。

我认同人力资本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作用总和这个概念(微观个人层面),比较好理解。我们通过锻炼学习,体力和脑力水平会随着上升。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如何分配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本是要投资,有成本和取得收益的。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转化成人力资本。在企业里表现为培训,学生表现为教育。在宏观上,学者会研究人口分布,迁移,教育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微观上现在更多是以教育程度衡量一个人的人力资本。而在一个企业,要考虑个人的资本还要权衡计量企业全体的人力资本,这时不是简单的相加减,因为其中平衡的时候会有能力的重叠,或者互补创造的资本可能更多,谁也说不定。

人力资本的计量可以根据科学规律寻找更好的方法,但是对于人的潜力我觉得真的很难预计和测量。不能说1+1就等于2,有时学到的知识对以前的知识汇总系统特别是在人力资本中智力资本或者说知识资本是非常核心的。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培训,人生阅历得到积累,在现今社会就是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本的优势差异明显表现在知识层次上,各国加大教育投资,希望吸引培养更多科技人才,或者说专业性人力资本的积累。还有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的积累。

最下面的是劳动力资本,越上层的人力资本的人才储量越少,可是他们创造的财富越多。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的增值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认为现在个人的道德品性,企业的文化也可以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就是能力,价值的体现。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所以要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对于现在的人才竞争市场激烈趋势做好准备,注意人力资本的储量变化,提升其量和质。利用人力资本,知识要用到实处发挥作用,取得收益,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篇:人力资本产权

一人力资本产权概述

(一)产权

产权是介于经济学和法学之间的一个概念,尽管多数的学者对产权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全面的看来产权的涵义应包括五个层次:

1.产权是某个行为主体对某个经济物品、某种稀缺资源或某种可交易对象物的一种排他性权利,即财产权。

2.就某一种财产,产权不是单项权利,而是一组(束)权利,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处置权等。

3.产权是有主体的,而且有相应的权能及利益,可称为利益主体。对财产的各项权利和职能都是通过利益主体来实现的。产权的利益主体既包括产权的归属主体,也包括产权的各种权利在分解条件下的承担者。产权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4.产权是有限的,即产权的外部影响使得产权必须有一个界限。

5.产权是被法律认可的行为关系,即产权主体要通过行使财产权力和职能的行为来实现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这种行为既体现产权主体的意志和相应的行为能力,同时也是产权主体获得利益的根据和保障。

(二)人力资本产权

人力资本就其本质而言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智力、知识、经验、技能和健康状况等等。人力资本天然与人本身合而为一,天然的“只能不可分的属于其载体”,人力资本在法权上只能归属私人。

人力资本产权, 也就是人力资本这种资本品的受损或受益的权利,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本产权是人们之间关于人力资本这个资本品在投资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在人力资本产权上存在的关系,主要是投资与消费过程中的关系。国内的学者大多将人力资本产权的结构分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 处置权、转让权和收益权等。李建民在他的书中写到:“所谓人力资本产权就是人力资本的所有关系、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利得关系及处置关系。”

二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是基于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稀缺性,同时与其人身依附性(私人性)和交易性密切相关。人力资本是投资的结果,显然具有经济价值。其稀缺性表现在投资大、周期长、形成途径少,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多等问题。高级的、具有稀缺性的劳动力才具有人力资本的价值,初级、劳动力的劳动只是一种体力的消耗。

1.人力资本产权必须与交易相联系,并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得以体现

2.人力资本产权是反映人与人之问社会经济关系的范畴。是对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关系进行界定和调整的制度规范

3.人力资本产权所涵盖的所有权只能作用于依附在劳动者身上的无形资源

这里的无形资源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智力、知识、经验、技能和健康状况等。不能作用于劳动者本人;对人力资本的处置权,也是对这些无形资源的处置权,而不是对劳动者即人力资本承载者本人的处置权。

4.人力资本产权主体是多元的

人力资本承载者本人是人力资本必然的所有者之一。这是由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人力资本承载者是人力资本“天然”投资者所决定的。

5.并非所有的人力资本投资者都追索对人力资本的产权

如社会或政府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更注重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益和整体经济效益,着眼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属于福利性质的投资;而家庭对于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其“应获”产

权自然转移给人力资本承载者本人,至于人力资本承载者对其家庭的贡献则属于道德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范畴。

三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关系

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资产归属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从理论上讲是明晰的,即归人力资本投资者所有,但这种资产关系及其实现却由于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独特性质而变得非常复杂和特殊。

1.人力资本“承载所有者”与其他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一般是以多元形式存在的,即社会组织、他人、家庭、人力本身都可能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者。这就决定了“形成和存在于某人身上的人力资本可能属于多个所有者”这种资产归属关系。但是,无论由谁进行这种投资,都至少需要人力资本的承载者本人付出其体力、精力和时间,或者放弃某些收入和机会。因此,人力资本承载所有者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其与人力资本其他所有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从而使人力资本产权关系复杂化。

2.资本产权关系的内涵除了所有权以外还包括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交换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权利关系。人力资本产权也同样包含着这些权利关系。但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区别:由于人力资本蕴藏于人身上,因而人力资本承载者的意志和行为会对人力资本的支配与使用方式、人力资本的使用与交换条件、人力资本实际运行的时间与地点的选择、人力资本流动方式与方向、人力资本效能发挥的程度等人力资本产权的各自关系及其实现过程产生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人力资本产权关系的之一特性,不仅使人力资本产权关系的规范及其运行与实现过程变得更为复杂,而且还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效能的实现程度。

3.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多元化决定了人力资本产权分割的困难,而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积累与形成的阶段性,进一步增加了人力资本产权分割的难度。如一名博士生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既有研究生院的投资,也有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阶段的投资;既有国家的投资,也有家庭的投资,或许还有友人的资助,其人力资本的所有权该归属于哪所学校、哪个人呢?

4.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多元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阶段性同时也导致了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分配上的困难与矛盾。一方面,可能出现由甲单位投资培养的人才,为没有付出投资的乙单位所用;另一方面,由国家投资培养的人才,其发明创造惠及众生,使与投资完全无关的其他人获益。

四人力资本产权的构成

如前所述,人力资本产权首先是一种行为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其人力资本的拥有者享有的一种特殊产权, 它是在一定的企业合约和国家法规限制条件内, 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使用其拥有的人力资本而引起的受损(承担违约责任)或受益(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和配置)的权利,体现的是人们之间对相互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反映, 同时也是制人们行使权利的一种规则。因此,人力资本产权应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人力资本产权权能、人力资本产权权益和人力资本产权权责。三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共同构成了人力资产权的完整概念。

1.人力资本产权权能

所谓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人力资本的权力或职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使用权、运用权和支配权,其二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对资源的配置职能。

人力资本所有权是指人力资本的载体对自身“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等资本享有占有权及控制权,即法律意义上的物权,仅指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载体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归谁,谁就拥有了实际的支配权、运用权、以及使用权,从而保证和实现他的人力资本的主体地位。

人力资本使用权是指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在权利允许范围内以各种方式使用人力资本。使用权和所有权既可以统一于同一主体,也可分属于不同主体。

人力资本运用权是针对人力资本在应用过程中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概念,它是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权能。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载体以外的其他主体需要将合用的人力资本投入其经济或非经济过程中,通常需要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进行交易,按质按需论价,出资购买约定时期内的使用权。但是,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发挥出多少和多高质量的效用的权利,仍然掌握在载体个人手中。

人力资本支配权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对人力资本加以利用的权利, 即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在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以实现劳动力的市场化均衡定价。

而人力资本产权权能的另一方面内容即人力资本所有者对资源的配置职能,则相对单纯一些, 主要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活动范围内的经济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其他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的权利。

2.人力资本产权权益

所谓人力资本产权权益是指人力资本产权对其产权主体的效用或带来的好处,具体表现为实物的或货币的收入享有,或劳务的直接享用,或其他方面的满足,即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束中的收益权,它是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束的重心。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只是手段, 取得相应的人力资本收益即人力资本产权权益才是目的,承认人力资本收益权能对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可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细分的话,人力资本产权权益应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对劳动消耗的补偿,即工资部分;其二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是人力资本收益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产权不同于物质资本产权。现代公司中,物质资本投资者投入资本后,由经营者行使控制、操纵权,所有者不直接实施控制,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人力资本不能脱离其载体而独立存在,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应拥有上述两项混合权益,即工资及剩余索取权,而且拥有剩余索取权才是人力资本收益权的本质所在。

另外,人力资本收益权还表现在收入水平上。在人力资本所有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时,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获得的收益应该是不同的,低人力资本存量只能获得低收益,高人力资本存量获得高收益。这一是由于不同人力资本存量的稀缺程度不同,稀缺程度越大,就越能获得高收益; 二是由于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不同, 一般来说,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其贡献就越大。

3.人力资本产权权责

所谓人力资本产权权责是指人力资本产权主体除了享有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权益,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产权权责。一方面,这是由产权作为人们之间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行为权特性决定的,也体现了激励相容的原则;另一方面,如果人力资本产权的行使不受任何制度约束, 那么产权主体行为会对其他经济个体造成损害, 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

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必须遵守这种与他人之间相互认可的关系或合约关系,并需要承担不遵守这种合约关系的成本。正如科斯(1937)所说,即使我们对某项财产拥有所有权,但由于对产权对象的占有、支配和使用造成他人权利的受损,我们同样要支付相应的成本。即作为一种产权关系,人力资本产权主体需要承担与一定行为关系对应的权责支付, 这样才能体现出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一种行为权应体现的责、权、利对等的行为关系。

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权益和权责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同构成人力资本产权的完整体系, 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将导致人力资本产权的不完整或不规范,造成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此外,要想保证人力资本产权完整,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外部制度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约束过多或对其基本权利缺乏必要的保障,都很容易造成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

五人力资本产权化的意义

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实质,是赋予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权能、权益和权责,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来说,就是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1.人力资本产权有利于实现和保障劳动者主体地位

人力资本产权的确立为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激发了劳动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了劳动者的责任感。有利于实现有效的利益激励,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劳动者的人力力资本作为企业的投资并赋予产权,劳动者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企业的主人之一。

2.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监控机制

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消除代理人侵蚀所有者现象,使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监控机制更加规范和完善。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整体意义上的劳动者,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必须借助于委托代理制,即通过一系列多层次的代理机构或它们的职员来实施。这样就使国有资产的产权权能发生了多层分离,确立人力资本产权的地位,使劳动者以所有者的资格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可以弥补所有者缺位的缺陷。一方面,它能制止代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另一方面,它又能以其人力资本产权抗衡代理者的官僚主义行为,完善企业的监控机制。

3.有利于抗衡物质资本所有者对劳动者权益的剥夺

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物质资本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的有机结合和平等合作,有利于抗衡物质资本所有者对劳动者权益的剥夺。在人力资本产权确立的制度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再仅仅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雇佣者,而是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享有资本投入的权益。区别不过在于前者是人力资本投资,而后者是物质资本投资。

4.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有利于人力资源充分流动、经济价值的充分实现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刚性就业体制,劳动力配置强调的是计划和数量而不是质量与实际。同时,劳动者没有择业的权利,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这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是完全主观主义和盲目的,不可能做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使劳动力资源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之下,每个劳动者都必然会选择一个能最大化地实现自己才干和劳动力收益最大化的的企业和岗位。

5.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

人力资本产权的诞生,是产权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它打破了产权关系变化长期以来局限于物化劳动方面的格局,开辟了产权关系的新领域。人力资本产权出现后,客观上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种产权形态系列。它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分别以不同形式得到体现,并据此来实现各自对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正是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分解和人力资本产权的产生,才使国有企业发展为具有独立法人所有权的现代企业制度,才使劳动者在国有企业得到重新定位。以法人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有机结合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企业制度,为增强企业活力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六关于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现实思考

首先,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确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由于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提出,促使人们不得不考虑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人力资本权利的归属,从而,开始注意尊重人力资本的权益,考虑确立有利于人力资本效用发挥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原来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要指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融合,推动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价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向。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价正如前文所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以往的讨论,至少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人力资本是因为后天的投资而形成的,其价值应该得到体现,而且,随着现代

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应该获得的回报也应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复杂劳动等于成倍的简单劳动。但是,人力资本的价值到底应该如何确定才能真正反映其价值,这确实是我们未来必须继续加强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未来的收入分配中如何合理拉开差距,从而建立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

上一篇:abc分析案例范文下一篇:100字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