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

2022-10-01

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知识归纳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知识归纳 8.《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9.《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10.《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

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 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

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 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五、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

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说课稿

单县一中 李香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敬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十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研究伴性遗传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应用和深化.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还可为今后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设计理念

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及课前预习案

(2)搜集查阅有关人类红绿色盲的资料。

七、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我市大班额、课时紧的情况下,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具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分组讨论法

2、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倾听故事 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媒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获得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

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2、盲图体验 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3、问题探讨 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

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

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

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 [二] 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

1、资料对比 突出关键

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 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

介绍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 有,或Y有X没有。

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

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

2、资料分析 确认位置

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

提出问题:(1)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引导探索:用问题做导引,利用性染色体的结构做知识基础,处理系谱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维链条。

形成结论:参考答案:(1)患病都为男性,并代代相传。

(2)3号和5号。 (3)没有。X染色体。

(4)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

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质疑过渡: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3、继续探索 挖掘根源

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问题引导:

(1)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 (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

(3)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完成图解:利用分离定律知识迁移引导理解色盲遗传其实质就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运用。然后由教师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再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 [三] 师生互动 总结归纳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 (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女--女、女--男、男--女)

(2) 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随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

(3)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 (4)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性多于女性)

3 (5)从社会调查也是这样,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提示: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

归纳特点:归纳出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并扩展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上。

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交叉遗传(3)女病儿子必病,男正女儿必正等。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6) 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女多于男)

(7) 那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表现为女多于男,则该病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如何?(X显性遗传)

归纳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遗传(3)男病女儿必病,女正儿必正等。 [四]深化理解 拓展运用

1、问题探索 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

课堂交流: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

2、回归实践 学有所用

阅读体会:让学生自读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它。

[五]小结知识 回馈聚焦

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

(1) 伴性遗传概念 (2) 伴性遗传特点 (3) 实践中的意义

[六]课堂练习 当堂反馈(略) [七]作业布置 学习继续

色盲调查:调查周围有色盲或其它遗传病的人及其家系。

九、板书设计

第3节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3、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4、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照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时间把握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第三篇:高中化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练习 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九章 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1~6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8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中,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A.沼气 B.天然气 C.水煤气 D.坑气

2.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16%。爆炸最剧烈时空气中含甲烷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为( ) A.86% B.95% C.105% D.333%

3.立方烷(C8H8)、棱晶烷(C6H6)和盆烯(C6H6)是近年来运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备的具有如下所示立体结构的环状有机物。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中的一类有机物(如月桂烯、柠檬烯),是由若干个含5个碳原子的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对上述有机物有如下说法:①盆烯、月桂烯、柠檬烯都能使溴水褪色;②棱晶烷、盆烯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③月桂烯、柠檬烯互为同分异构体。④立方烷、棱晶烷是烷烃的同系物。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4.有四种烷烃:①3,3,一二甲基戊烷、②正庚烷、③2一甲基己烷、④正丁烷。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5.有一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CH

4、NH

3、H

2、CO、CO2和HCl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②再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体积减少。③把剩余气体在供氧的情况下燃烧,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原混合气体含有( ) A.CO和HCl B.CH4和NH3 C.CH4和HCl D.H2和CO2

6.将04 mol 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全部缓慢通入1 L 2 mol/L NaOH溶液中,生成的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2 B.2∶3 C.2∶1 D.1∶3

7.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完全燃烧得到704 g CO2和36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用心

爱心

专心

8.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SiO2和H2O C.甲硅烷的密度小于甲烷 D.甲硅烷的热稳定性强于甲烷

二、非选择题

9.把1体积CH4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饱和NaCl溶液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__,试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__出现,水槽中还观察到- 。

10.重氮甲烷(CH2—N≡N)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应用,它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氮原子之间以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单方面提供)相连接。 (1)重氮甲烷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2)重氮甲烷在受热或光照时,容易分解放出N2,同时生成一个极活泼的缺电子基团碳烯,碳烯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碳烯很容易以它的一对未成键电子对与不饱和的烯、炔发生加成形成三元环状化合物,它与丙烯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重氮甲烷的CCl4溶液用紫外线照射时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分子量为210的有机物和N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1.分子中含有34个氢原子的烷烃是_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为液态的分子中含碳原子数最少的烷烃的俗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沸点最低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

12.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要求填空:

用心

爱心

专心

(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 (2)设V(Cl2)/V(CH4)=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x值应____________。 (3)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E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____。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编号)。A.CH4 B.CH3Cl C.CH4Cl2 D.CHCl3 E.CCl4

参考答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解析:A、B、D三项中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只有C项水煤气的成分为CO和H2。

答案:C

2.解析:爆炸最剧烈时,即是CH4与O2恰好按体积比1∶2完全反应生成CO2和H2O。设参加反应的CH4体积为V,则O2的体积应为2V,O2由空气提供,所需空气的体积即为 2V/21%,所以CH4的体积分数即为V/(V+2V/21%)×100%=9.5%。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B

3.解析:盆烯、月桂烯、柠檬烯都有碳碳双键,所以都能使溴水褪色,①对;棱晶烷,盆烯、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②对;月桂烯、柠檬烯分子式同,而结构不同,③对;立方烷,棱晶烷与烷烃的通式不同,结构也不相似,④错。

答案:A

4.解析:据烷烃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可知,①、②、③的沸点都高于④,①②③又是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②>③>①。

答案:A

5.解析:由操作①可知混合气体无NH3,由②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Cl,才能有未见浑浊,气体体积减少。由③可知燃烧产物无H2O生成,所以一定含有CO、综上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和HCl。

答案:A

6.解析:0.4 mol 丁烷燃烧生成0.4 mol×4=1.6 mol 的CO2, n(NaOH)=2 mol,n(CO2)∶n(NaOH)=1.6 mol/2 mol=4/5,所以溶液既有Na2CO3又有NaHCO3,设Na2CO3的物质的量为4,NaHCO3的为y,由碳、钠元素守恒可知

x=0.4 mol

y=1.2 mol 答案:D

7.解析:n(CO2)=7.04 g/44 g·mol-1=0.16 mol;n(H2O)=3.6 g/18 g·mol-1=0.2 mol,n(C)=0.16 mol,n(H)=0.4 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1.6H4。因此一定含有CH4,另一种烃可以为C2H4或C3H

4、C4H4,一定没有乙烷。

答案:AC

用心

爱心

专心 8.解析:碳、硅同主族,结构相似,硅烷的通式跟烷烃的相似,所以A对,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碳比硅活泼,所以甲烷更稳定。

答案:CD

9.解析: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所以颜色变浅,总体积减少,又生成易溶于水的HCl,所以液面上升,Cl2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NaCl溶液又是饱和的,Cl浓度增大,所以有固体析出。 答案:变浅上升黄色油珠白色沉淀

-

10.(1)

(2) (3)

(4)

11.解析:由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可推出n=16,因此该烷烃为十六烷,化学式为C16H34。含碳原子最少的液态烷烃应为戊烷,它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沸点最低的就是含支链最多的。

答案:十六烷C16H34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C(CH3)4

12.解析:(1)浓H2SO4吸水,可干燥混合气体;(2)CH4和Cl2在漫射光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用心

爱心

专心 CH4+Cl2CH4+3Cl2 CH3Cl+HCl;CH4+2Cl2 CHCl3+3HCl;CH4+4Cl2

CH2Cl2HCl;

CCl4+4HCl。所以V(Cl2)/V(CH4)≥4时生成

2+氯化氢最多,故x≥4。 (3)过量的氯气进入D装置,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所以D装置可以吸收过量的Cl2。 (4)E为防倒吸装置,烧杯中含H2O,可吸收HCl。 (5)盐酸与有机物不互溶,故可用分液法,尾气为气体,故尾气成分是多余的CH4和产物CH3Cl。 答案:(1)干燥混合气体(2)大于或等于4(3)吸收过量的氯气(4)CD(5)分液AB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

编写:2012学年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

2.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学习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预备知识】

1、列举一些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或日常生活中有关化学反应快慢的例子。

2、物理课本上是怎样衡量宏观物体的运动快慢的呢?化学反应快慢又应该怎样衡量呢?

【基本知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来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的物理量。 3.数学表达式:v=。 4.常用单位:或。 注意:

(1)在同一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但表示的意义,故在反应时应指明用哪种物质来表示。

(2)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值,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某一时间段内的速率,而非速率(填平均或瞬时)。

(3)在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之比。

(4)固体或气体反应中的液体物质,反应在其表面进行,它们的“浓度”是变的, 因此一般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课堂练习1】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mol/(L·min)B.1mol/(L·min)C.2mol/(L·min)D.3mol/(L·min) 【课堂练习2】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A表示

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 其中正确的是()

A.B.C.D. 转化率=反应中消耗的量/反应开始时投入的该物质的总量

二、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1.对于反应:mA+nB=pC+qD,υ(A):υ(B):υ(C):υ(D)=。

2.比较相同条件或不同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应把用不同物质或不同单位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后,才能比较。

【课堂练习3】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υ(H2)=0.1 mol/(L·min)B.υ(NH3)=0.3 mol/(L·min)C.υ(N 2)=0.2mol/(L·min)D.υ(H2)=0.3 mol/(L·min)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由反应物的决定

2、外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⑴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反应速率;降底温度,可反应速率。 ⑵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能化学反应速率。

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除了、,还有:①固体的表面积。一般说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反应速率。②反应物的状态。③溶液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课堂练习4】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 20mL 3mol/L的X溶液B.20℃ 30mL 2molL的X溶液 C.10℃ 10mL 4mol/L的X溶液D.10℃ 10mL 2mol/L的X溶液

【课堂练习5】铁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五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归纳小结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 + O2 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离子方程式:2Na + 2H2O = 2Na+2OH + H2↑ 3.钠与硫酸反应:2Na +H2SO4= Na2SO4+H2↑ 4.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O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 =4NaOH+O2↑

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CO2= Na2CO3+H2O 离子方程式:2OH+CO2= CO3+H2O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NaOH+CO2= NaHCO3

离子方程式: OH+CO2= HCO3 8.①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向稀盐酸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Na2CO3 + H2O +CO2 =2NaHCO3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 NaHCO3+HCl=NaCl+H2O+CO2↑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NaHCO3+ Ca(OH)2 =CaCO3↓ + NaOH+ H2O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2NaHCO3+ Ca(OH)2 =CaCO3↓ + Na2CO3 + 2H2O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NaHCO3 + NaOH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2NaHCO3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4Al + 3O2

2Al2O3

高温 -

-

-

2-+

-+

-

Na2O2

Na2CO3 + H2O

Na2CO3 + H2O +CO2 ↑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Na2CO3 + CaCl2 =CaCO3↓ + 2NaCl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2O3

2Fe + Al2O3

+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离子方程式:2Al + 6H = 2Al + 3H2↑ 4.铝和NaOH溶液: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5.氧化铝和稀硫酸:Al2O3+3H2SO4=Al2(SO4)3+3H2O_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H2O 6.氧化铝和NaOH溶液:Al2O3 + 2NaO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NaAlO2 +H2O 离子方程式:Al2O3 + 2O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AlO2+H2O

7.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 = AlCl3+3H2O离子方程式:Al(OH)3+3H = Al+3H2O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Al(OH)3 +NaO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aAlO2+2H2O 离子方程式:Al(OH)3 +O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lO2+2H2O

1 -

-

+

3+-

-

+

3+-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

3Al2O3 +3H2O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NH3·H2O=Al(OH)3↓+3NH4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Cl3 + 4NaOH = NaAlO2 + 3NaCl+2H2O 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AlO2+3H2O+CO2 =2Al(OH)3↓+Na2CO3 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NaAlO2+2H2O+CO2 =Al(OH)3↓+NaHCO3 13.电解氧化铝: 2Al2O3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2 铁与硫反应:Fe + S

Fe3O4 4Al+3O2↑ 3+

+ FeS

+

2+

2+

2+2.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离子方程式:Fe + 2H = Fe + H2↑_ 铁与CuSO4溶液:Fe+CuSO4=FeSO4+Cu离子方程式:Fe+Cu=Fe+Cu_ 3.铁和水蒸气:_3Fe + 4H2O(g)

高温 Fe3O4 + 4H2_

+

2+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2HCl=FeCl2+H2O 离子方程式:FeO+2H=Fe+H2O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H2O_ 6.CO还原氧化铁:Fe2O3 + 3CO高温 +

3+

2Fe + 3CO2

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FeCl3+3NaOH = Fe(OH)3↓+3NaCl 离子方程式:Fe+3OH= Fe(OH)3↓

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FeSO4+2NaOH=Fe(OH)2↓+Na2SO4 离子方程式:Fe+2OH= Fe(OH)2↓ 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3H2O

3+

2+2+-3+-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_ 11.除去FeCl2中的FeCl3:2FeCl3 + Fe = 3FeCl2 离子方程式:2Fe + Fe = 3Fe_ 12.FeCl2和Cl2反应:2FeCl2 + Cl2 = 2FeCl3离子方程式:2Fe + Cl2 = 2Fe+2Cl 13.FeCl3和Cu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离子方程式:2Fe+Cu=2Fe+Cu 14.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Fe + 3SCN = Fe(SCN)3

3+

-

3+

2+

2+

2+

3+

- 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12-08

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04-21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08-01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10-01

高中英语必修2说课稿10-01

高中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翻译04-13

上一篇:计生年终工作总结3篇下一篇:两学一做党课讲稿3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