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师工作计划

2022-07-30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有年度工作任务,季度工作任务,月度工作任务,每周工作任务,甚至每日工作任务。在进行工作任务之前,我们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权威医师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权威医师工作计划

权威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新亮点

一条红线 九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改革发展“路线图”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张旭东、刘铮、罗博)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并令人瞩目提出了做好工作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正在审议和讨论报告的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清晰勾勒出中国改革发展“路线图”。

释放动力:一条“深化改革”红线贯穿九大任务

“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报告中的众多改革举措令人振奋,这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说,这凸显出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也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这在九项重点工作中排名第一位,其中的“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这五大类改革举措,可谓力度空前。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报告中发出了这样清晰信号。从报告第二项至第九项,“改革”二字也始终贯穿其中。

从“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到“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从“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到“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些囊括政府、产业、企业、个人等不同领域的系列改革举措在报告中明确,一幅清晰的“改革任务图”也由此清晰凸显。

设定区间:一个“合理区间”确保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复杂背景下,改革和发展如何共同推进引人关注。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第二大原则和政策取向,提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根据报告安排的今年预期目标:经济增长为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物价控制在3.5%左右,并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由此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大框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设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也就是划定了经济发展预期调节的预警线。这意味着,只要处在合理区间内,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举措仍然是推动改革创新。

代表们认为,合理区间的明确提出,消除了市场上一度出现的对政策底线的猜测,发出明确的预期信号。

“宏观政策要把握好‘度’,合理区间就是对‘度’比较好的把握,不能对下行压力坐视不管,但过于频繁地调整宏观政策,反而会干扰市场信号,扰乱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是企业所担心的。未来的宏观政策,要继续把握好这个区间和原则。”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说。

明确方向: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双目标”齐头并进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这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这分别指明了经济发展中两个不同层面的努力方向,这将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经济社会发展是漫无止境的长跑,比的不是短期速度,而是耐力,是可持续发展,真正惠及民生。”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这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

“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两项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对老百姓最期盼的民生改革领域进行了部署。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这些沉甸甸的改善民生举措令人期待。

“明确房地产调控新思路、提出向污染宣战、部署精准扶贫„„这一系列百姓关切的焦点、难点民生问题,报告中都一一给予回应,彰显了政府工作的民生情怀。”杨子强代表说。

从六大指标看2014中国经济走向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刘铮、张辛欣、刘美子、叶前)在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指标,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指标一】增速7.5%: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7.5%左右——尽管面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三年设定在7.5%左右。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取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韶春说。

“稳”既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谋略。在中国经济已经初步探索出新的合理区间、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面对下行压力,稳定增速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发展。

【指标二】CPI控制在3.5%:物价涨幅有望保持温和

既要守住稳增长的下限,又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也与上年目标保持不变,而上年的实际涨幅是2.6%。

“今年物价应当不会出现较快上涨,涨幅总体温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都有利于稳定物价。

【指标三】13500亿元赤字:支持经济发展防范债务风险

赤字高低,既体现财政政策力度,又关系风险管控。今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不变。

“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仍然比较困难,所以还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搭把手’‘加把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民生支出。赤字率保持不动,有利于防范风险。

【指标四】M2增速13%左右: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广义货币M2代表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今年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与上年目标持平,比上年实际增速低0.6个百分点。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关键是要把货币存量的一池活水用好。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紧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尽快推出新的民营银行,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指标五】进出口增长7.5%:贸易大国稳外需防波动

刚跻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年外贸走势将如何?报告提出,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而去年实际增长了7.6%。

“对今年外贸形势总体持谨慎乐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提醒,新兴市场出现减速,一些国家出现动荡,中国出口仍可能会遇到一些波动。

【指标六】新增就业1000万:就业“加码”有利民生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今年在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不变的同时,就业目标比上年“加码”100万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大高于第二产业。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实现更多新增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77次出现“改革”说明了什么?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史卫燕、周畅、王建、曹国厂)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梳理发现,“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

“总理所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心书。”听完报告的谢子龙代表说。

许多人大代表都表示,报告中77次出现的“改革”,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方向:改革路线已明晰

“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啃下“硬骨头”的方向明确、任务艰巨。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教育公平的学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清晰而明确,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解决中国当前问题仍要向改革要出路。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已经掀起,正在汇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再次明确,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报告对改革创新做出了总体部署,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切中要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鹏煤化竖炉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增其说。 ——决心:深化改革不动摇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铿锵有力,体现的是深化改革毫不动摇的决心。

“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改革的决心之大,震撼人心。

“77次出现的‘改革’,凸显的是想干事的信念、能干事的信心,更宣誓了干成事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说,报告中不仅强调“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而且特别指出“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这种力求规范政府行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做法,体现了要改变部分行政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的巨大决心,必将使广大老百姓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把经济的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表明了中央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下行压力,但有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经济有能力克服困难和保持平稳增长。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希望:改革红利百姓享

“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朴实有力的话,指明了今年推进改革的重要导向,也深深说进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赵治海说:“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让老百姓心里有了底、让老百姓清楚地看到了希望。”

很多人大代表都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把群众期盼作为改革方向,突出了以破解民生问题为导向,回应了百姓诉求,顺应了人民期待。民之所望就是改革所向。

“就业是重要民生,报告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要比上年‘加码’100万人,这让我们感受到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之大。”全国人大代表杨淑娣说。

“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改革,都是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领域改起,实实在在列出了‘红利’分享清单。”谢子龙代表说,“我们相信,改革必然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必然会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参与采写朱峰、李建平、刘美子)

房价·股价·汇价——2014走向如何?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王宇、李延霞、罗博、李建平)房价、股价、汇价,涉及百姓和企业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大价格有何新表述?三大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表现?参加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的新信号,对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

房价:从“一刀切”转向分类调控

报告指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发出的重要信号。

“目前我国各地房地产市场明显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局面,一线城市房价高企,而三四线城市房价处于停涨甚至下跌的状态。”王殿贵代表认为,过去的楼市调控政策基本是“一刀切”模式,如今报告提出分类调控,更符合当前实际情况,防止误伤刚需。

报告提出,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对房地产税立法工作的再度提及。报告还提出要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加快立法进程将有助于房产税的推开,最终有利于稳定房价。”郑功成代表认为,相比征收二手房交易税,房地产税是在保有环节征收,这将对未来房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股市:注册制改革鼓舞市场信心

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再次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向和思路都是正确的。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下,市场将更加重视价值投资,配套退市制度将会起作用,这将改变当前股市中无退出机制现象。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让好企业不用再担心无条件上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将会改善。”全国人大代表、齐鲁证券董事长李伟认为,这一改革的推进,将鼓舞市场信心,有利于改变股市现状。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股市持续低迷,专家认为,原因之一是由于等待IPO上市发行的企业越积越多,形成了IPO堰塞湖,市场因而换上了“融资恐惧症”。市场呼唤解压,注册制改革势在必行。

不过,当前股市低迷并不反映我国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股市前景依然看好。

代表认为,注册制股票发行制度作为资本市场制度中一个重要制度,要与整个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相结合。除发行制度外,还有其他诸多配套制度亟须改革。

汇价:扩大双向浮动区间可有效规避人民币急升急贬行情

报告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

“扩大浮动区间,将有利于规避人民币汇率急涨急跌局面的出现。”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高斯贝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潭爱说,这相当于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缓冲带,大大降低人民币骤升骤贬单边行情的出现,对汇率水平的整体平稳和企业经营而言是个利好。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超过35%。进入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6.09快速贬值至6.12附近,贬值幅度约为0.4%,为近期罕见。对此金融专家指出,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渐退出,人民币急涨急跌现象或愈发明显,此时扩大双向浮动区间十分必要。

对人民币汇率近期下跌趋势,有个别人担心人民币会出现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的趋势。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人民币汇率市场上的波动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解读,未来汇率市场上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经过两次扩容,目前交易价浮动幅度为百分之一。

郭新双代表认为,加大双向浮动区间,还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7.5%:增速目标不变释放怎样的信号?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刘铮、李延霞、刘美子)7.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这不仅与去年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而且连续第三年设置在 7.5%左右。

“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认为。

刘树成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稳定了预期,企业才会有信心去投资和扩大生产,银行才会有信心去放贷,居民才会有信心去消费,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进入增速换挡、转型升级新阶段的中国经济,正在探索新的合理区间和新的宏观调控方式。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较大压力,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宏观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全年经济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下较好基础。

今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有所回落,虽有春节因素,但也提醒我们,经济内生动力仍待增强。此外,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财政金融风险值得警惕。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对风险和挑战,要积极化解但不必恐慌。总体看,今年中国经济外需可能好转,内需保持基本稳定,而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

经济增速目标看似与百姓距离遥远,但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来自湖南省宁乡县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潘润兰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年轻人出去打工才能找到工作,他们家里的收入来源才有保证。 “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完全能够实现,而且在全球范围看是比较高的。关键是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王一鸣认为。

中国“水陆空”三位一体向污染宣战

新华社记者 刘羊旸 于文静 徐硙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报告还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

空气:治理雾霾以PM2.5和PM10为突破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雾霾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消除不会一蹴而就。”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说,大气治理单靠某一个城市来解决是不行的,需要深化区域联手、联动、联治。同时要认真分析各区域雾霾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科学合理地进行治理。

报告提出,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 水源: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一段时期,往往会从水量型危机转向水质型危机,水污染事件进入高发期。

“水生态治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旦放松管制或者治理力度降低,水环境的状况就可能出现反复。我们要树立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理念,通过法律政策、市场机制、科学技术,解决水安全问题。”仇保兴说。 土壤: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没有清洁的土壤,何来健康的食物。”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说,土壤污染是综合性的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过量化肥农药污染和大气沉降物污染等。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为了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加快实施土壤修复工程,为大地“排毒”。

“三公”经费:公开不留死角 规模只减不增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韩洁、吉哲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谈到“三公”经费,通常是指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三公”经费。今年报告中强调的“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让不少代表委员及业内专家眼前一亮。

晒细账:犄角旮旯的支出都要见阳光

“今年‘三公’经费公开的范围和力度超过往年。”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对记者说,报告提出要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意味着除了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三公”经费,还包括中央转移支付到地方资金中,在具体科目里安排的“三公”经费。

白景明说,与以前相比,今年“三公”经费的公开力度更大,哪怕是犄角旮旯的“三公”经费都要晒出来见太阳,公开不留死角,谁也别想钻空子。

“‘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

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逐年加大。根据国务院部署,2015年之前,力争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部公开。

压经费:政府要继续过紧日子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单位统一按5%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各地也相应压减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中央“三公”经费减少了35%,31个省份减少了26%。

“2014年中央‘三公’经费规模将只减不增。”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伴随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厉行勤俭节约举措,将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事实上,不仅是中央,压缩“三公”经费也成为今年地方预算安排的关键词。从各地公布的今年政府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看,“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都有所下降,其中北京压缩了12.7%,上海压缩11.2%,广东、湖北、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浙江降幅为30%。

花好钱:省下的钱将统筹使用

今年广东地方两会上,代表围绕“三公”经费省下的钱去了哪里展开热议。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也关注,全国

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省下的钱用到了哪里。

“建议把省下来的‘三公’经费用于扩大社会保障、改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用在能够提高老百姓生活幸福度的地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啸说。

根据5日公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2013年,中央单位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转入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留待以后经费安排使用。

而对于今年压减下的经费,戴柏华表示,这些资金将统筹使用。

第二篇:最新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权威解读

2020

5

22

日上午

9

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都有哪些亮点?

XXXX

为您逐个解读。

关键词: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报告原文: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

是今年“六稳”

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

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经观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

2020

年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

8%。在

2020

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当前国际疫情蔓延的态势以及当前全球经济的表现,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进行大幅度下调,预计全球经济今年下降

3%,中国增长

1.

2%,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预计为正增长的国家之一。同时还注意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

2021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

9.

2%。毛盛勇的理解是,今年和明年如果平均起来,应该在

5%以上,或者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影响带来一些损失,一些经济活动被压抑,可能会在明年更好地释放出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不可抗力影响,经济增速目标定起来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如果要定目标,是定今年二季度到明年二季度的增速目标还是定今年全年的增速目标?这其中都会涉及到一季度-6.

8%的

GDP

增速,这会把

2020

年全年的

GDP

增速拉的很低,因此不定目标是一个实事求是、客观合理的选择。但不定目标不等于失去方向,因为接下来三个季度

GDP

的增长国内外都在看着,同时增速目标本身也只是预期指标。”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则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是突出了

“六保”

的重要性。“六保”

是今年“六稳”

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

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政策工具的突出了底线思维,没必要探讨如何采用刺激政策去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要达到多少,而是要有限的政策工具去保就业和保民生。

关键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报告原文: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经观说:在今年就业方面的具体预期目标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期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

5.

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

5%左右。

对比来看,

2019

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

1352

万人,各月均保持在

5%-5.

3%之间、

3.

62%、

2.

9%。此前,因此疫情等因素影响,就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今年以来失业率上升明显。

1

4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5.

3%、

6.

2%、

5.

9%、

6.

0%。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疫情之下,今年上半年就业问题和困难异常突出,积极稳定就业,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是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期快速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调整、探索和创造新机制、新举措是应对就业困境,解决就业难题的必由之路。”

4

17

日,在此前“六稳”

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就业被再次放在首位。

智联招聘校园及国际业务事业部高级总监齐放向经济观察网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

2020

年以来,餐饮、旅游、贸易等行业的招聘需求都在大幅下滑,其中中小企业的招聘下滑的最为明显。但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和受到疫情利好影响的行业如在线教育也在扩大招聘。

关键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报告原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经观说:相比临床实践,公共卫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等短板,疫情更是暴露了这种不足。今后不管是政府的公共卫生部门,还是医院院感等公卫工作,都将得到重视和加强,大数据、数字化等新技术也将应用到其中。

关键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报告原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经观说:当前中国境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过仍有一些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防控需要加强,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也明确了常态化防控、促进消费和经济加快回升的重要措施,例如,重点要加强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查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快补齐社区防控、医院感染防范、核酸检测能力等方面短板等。继续做好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工作,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无症状感染者除严格落实医学管理措施外,一旦出现症状要立即转归确诊病例,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等等。在复产复工复学过程中,全社会都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报告原文: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

30

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

经观说:疫情期间,公立医疗机构几乎全部投入新冠肺炎的救治,非公立医疗机构或者投入救治,或者关门,所有医疗机构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尤其是口腔等专科医疗机构,现金流承压不小,急需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关键词: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报告原文: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

经观说: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监管部门在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药品监管工作,确保有效、安全。

关键词: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

1000

亿元

报告原文: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

1000

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经观说:与往年政府工作报告直接给出全年投资计划目标数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铁路投资方面提供了一个增量,即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

1000

亿元。如何理解这一变化?直接给出总量目标含有“设上限”

的意味,而给出增量则更多有“扩大”

的意味,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本金具有一定的杠杆效应,此前的相关政策明确铁路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

20%,实际工作中,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约

45%左右,无论以哪一个数值计算,能撬动的总投资增量可能都远不止

1000

亿。

按照交通运输部年初披露的数据,

2020

年铁路投资计划安排

8000

亿元,而按照后续媒体统计,实际的安排已经有增加的迹象,超过了

8200

亿。那么今年铁路投资实际的数量会不会进一步增加,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左大杰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在资本金之外,企业可以充分使用融资手段,所以总投资增量应该不止

2000

亿,

2019

年铁路投资是

8200多亿,也就是说

2020

年铁路投资极可能超过

10200

亿。

关键词:保障能源安全

报告原文: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经观说: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强调了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去年则更为着重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风、光、水电的消纳问题。而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健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工作仍将继续推进。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2019

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

5

亿吨,同比增长

19.

6%,再创历史新高;同时,

2019

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

5%。建立合理足够的战略储备,有效应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的重要性凸显。

目前我国商业和战略原油储备量可支撑天数均为

80

天,距离安全性仍有一段距离。根据《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到

2020

年前我国要形成相当于

100

天净进口量的储备量。

原油储备能力直接影响进口量和战略主动性。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江寿林认为,今年是完成石油战略储备目标的关键一年,国际油价的下跌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战略储备窗口,需抓住有利时机,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江寿林建议,可利用国家储备、商业储备、大型油轮、炼厂库容等设施,通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订购现货等方式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上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原油的储备能力;继续扩大在石油储备、管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已规划国内石油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措施调动大型企业、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鼓励“储油于商”,提高储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效率;拓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范畴,重视加强石油和天然气(LNG)应急储备建设,合理开展内陆石油、天然气(LNG)应急储备布点,建立国家、区域及企业等多层级的应急能源储备机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期间的能源市场波动,发挥储备对能源市场的调节平抑作用,保障特殊时期能源供给。

关键词: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报告原文: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社会办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唾弃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观说:

5

22

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期许,印证了监管层对于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信心。

面临既往国企国资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监管层期望通过这份时间轴横跨三年的行动方案,打通补短板、强弱项的窗口,更好地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表示,未来三年的国企改革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已经比较清晰,三年改革行动的推行,有利于相关企业更好地落实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下一步,还应通过资本化、证券化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

关键词: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报告原文: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

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

经观说: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方面,在连续两年降低

10%一般工商业电价基础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工商业电价

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一般工商业企业用电成本持续降低。

这是今年

2

2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一级巡视员张满英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提出的在

2

1

日至

6

30

日阶段性执行降低企业用电价格政策的延续,覆盖范围为除高耗能以外的大工业企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国家电网方面预计将减免电费约

926

亿元:减免非高耗能大工业企业电费的

5%,将惠及电力客户超过

40

万户,其中

7

1

日起到

2020

年底,将减免电费

276

亿元;减免非高耗能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的

5%,将惠及电力客户超过

4200万户,其中

7

1

日起到

2020

年底,将减免电费

161

亿元。

关键词:谁能干就让谁干

报告原文: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经观说:与

2019

500

字浓墨重彩的工作任务不同的是,

2020

年在科研领域、知识产权领域的描述仅有百字左右。尽管字数虽有减少,但在一些词组的表述上却更见力度,特别是“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一句。

项目申报、经费管理、科研人员的管理和评价是近年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内容,

2019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较多的着力于后两点,比如“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

改革试点”,今年的报告则着力于第一点。

在此前的文件中已经可以见到相关迹象,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份是

2019

年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及“优化项目形成和资源配置方式,根据不同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建立稳定支持、竞争申报、定向委托等资源配置方式

以及“改革科技项目申请制度,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让最合适的单位和人员承担科研任务。”

可以预见,接下来,在重点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上,将会迎来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近年两会中,有关科研体制改革的内容始终占据了一定篇幅,高层级的政策也不断的释出,其目的也正如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所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关键词: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报告原文: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

“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经观说: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产出三大出口中的投资项指标,其中又以制造业的投资占比最高。回顾从

2016

年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

2019

年,四年中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幅分别为

8.

1%、7.

2%、

5.

9%、

5.

4%

,同期制造业投资同比增幅则分别为

4.

2%、4.

8%、

9.

5%、

3.

1%。能够看到,除了

2018

年制造业同比增速有一个明显的回升之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固投增速。加大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权重,一直是政府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而调整信贷结构调整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金融手段。围绕着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政府同样没有少做。本次会议提出

“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进一步明确了信贷对制造业的长远支持。

不过,这一说法也并非首次出现。例如,

2019

7

月29

日,央行就曾专门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提出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落实有扶有控差异化信贷政策,合理安排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此后,当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在今年年初介绍,

2019

年,

2019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14.

9%,比上年末高

4.

4

个百分点,是

2012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新增是

5021

亿元,同比多增

1804

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40.

9%,比上年末高

7.

8

个百分点。

关键词: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报告原文: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经观说: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法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此次报告提出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方面,今年在报告中突出“外资”,提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全球经济受疫情拖累,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之际,中国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各项政策如期落地,也向世界宣告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给想要投

资中国的全球资本吃下定心丸。

另一方面,今年同样强调外贸,因为全球需求大幅萎缩,二季度中国经济受外贸形势拖累将会比较严重。今年的报告中特别强调对外贸企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出口合规成本等多项利好,以缓冲外部带来的冲击,也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多信心。

从当下和长远来看,中国还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扩大进口构成了中国的开放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进博会作为一个长期的、常态化、高规格的宣传窗口,以进博会为契机,中国将会进一步扩大进口。

当下全球经济处于一个相对疲软的状态,增长热点缺乏,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凸显,中国在这一大环境下选择主动打开市场,实际上是选择承担了摆脱这一状态的驱动力的角色。这样做的原因是多面而复杂的。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时代,通过进口,进一步打牢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无疑能够提升中国自身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同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也是重要基础和必要的一步。以扩大进口为重要体现,中国市场会继续向世界敞开。

关键词: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报告原文: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

3

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

1

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经观说:此前,官方层面多次强调能够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2019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提出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等措施,

2020

2

月,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提出,除湖北外各省份,从

2

月到

6

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从

2

月到

4

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两项社保降费政策下,意味着应收的社保额里减去了一部分,这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养老金长期足额发放的担忧。为了保障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此前,政策层面也采取了多项举措,包括实行中央调剂金制度、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等措施。

在养老金上涨方面,从

2005

7

1

日开始上涨退休养老金起,此前养老金已经历

15

连涨。不过,从

2016

年起,养老金上涨幅度成下滑趋势,此前四年,养老金上涨幅度分别为

2016

年的

6.

5%,

2017

年的

5.

5%、

2018

年的

5%、

2019年的

5%。

2020

4

17

日,人社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

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提出

2020

年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

2019

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

5%。

关键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报告原文: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经观说:此次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在获取融资等方面获得更加公平的对待。而且,报告中也提出了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公信力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良性长久发展。总体而言,今年将继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推动消费回升

报告原文: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经观说: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推动消费回升。从消费稳定增长到推动消费回升?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称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各类生活场景受限,使得不少居民放弃或推迟了原本的消费计划,短期经济面临消费不足的局面,整体消费还没有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政府工作报告回顾

2019

年时提到,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

40

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消费一直以来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提振消费者信心、推进消费转型升级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推动消费回升呢?盘和林认为一方面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敏锐发现市场变化,优化供给,一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服务全覆盖,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增加服务业的韧性。

关键词:激发新消费需求

报告原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

“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经观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激发新消费需求”,进而在谈及推动消费回升时还强调,“要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什么是新消费需求?哪些又是适应新消费需求的新业态?政府工作报告亦有提及,

“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对记者称,新消费主要表现为:形式新、技术新、平台新、内容新。用技术进步去挖掘消费需求,比如中国的电商平台的技术升级;用形式创新去带动消费提升,比如最近的直播带货;用平台创新去实现消费增长,比如各种电商平台现在出现的社交与电商的融合;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用内容创新去满足需求端的变化,比如各种在线教育的爆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进一步解读称,疫情也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线上消费和医疗健康消费支出增长,

“宅经济”

等非接触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始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更多元化的方向靠拢。新消费产业目前自身正处于上升通道,对经济转型更有益处。

盘和林进而表示,激发新消费需求,发展新业态,首先要把握消费导向,即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敏锐发现市场变化,优化供给。另一方面,也要能引导消费者需求。此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其次,互联网+社会服务是新的着力点,完善社会服务生产要素市场,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社会服务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出更加规范、更加贴心、覆盖面更广的社会服务,构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对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造新的消费增长机会和发展动能至关重要。

储殷称,促进新消费离不开政府的助力,政府和电商平台要做更紧密的合作,比如扶持成立支持基金、支持中小微电商企业的运作、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设立新消费的专项等。

关键词:

“两新一重”

建设

报告原文: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

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经观说:在今年被列入新基建的七大行业中,报告重点提及了

5G、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5G

作为新一代网络技术,能带来更快速、更广泛连接、更高效的使用体验,短期内

5G正在拉动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消新一波需求,而各行各业通过接入

5G

而拥有了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基础,这些企业将在未来成为

5G

的消费者。但真正带动消费,需要

5G

产品进一步平民化,

5G

供应链的加速成熟。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当下

5G的应用的发展还取决于基站建设的速度,所以落地到今年的工作会重点推

5G

基站建设。

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两者需要相辅相成发展,也正受到油价、新能源汽车市场本身的问题的影响。当下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正把该类汽车视为拉动消费的一个重点,对此,盘和林表示,新能源需求也是非常刚性的,相比其他科技创新领域,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的产业发展也相对成熟,在消费者偏好改变等因素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会是未来汽车消费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报告原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

规划目标任务。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

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观说:与往年不同的是,

2020

年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份,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环保“十三五”

规划目标、“水十条”、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都要在今年交出成绩单,整个生态环保工作面临一次大考。但同时,也意味着环境治理需求将实现极大释放,这必将为环境产业带来新的市场发展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保工作方面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比如明确要求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这在此前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提及。这对如何搞好生态环保、避免“一刀切”

有着极强的意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近三年大气治污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出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针对垃圾分类强制实施后面临的末端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程会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提出了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善待动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征之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程会强认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可以实现共赢,也必须实现共赢。总体来看,疫情对生态环保的影响是短暂的、有限的,没有改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态势。现在国内抗疫斗争已取得初步胜利,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关键在于打赢“蓝天、碧水、净土”

三大保卫战,加速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这对于环境产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其实在此前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相关提及,

2019

年提出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

2017

年提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再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环境商会会长、董事长赵笠钧认为,今年围绕相关目标,垃圾焚烧、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领域将会提速补短板,这些处在相对确定的需求上升通道中。疫情之后,医废处理市场将迎来一波平滑增长,带动产业查缺补漏和整合提升。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新时代呼唤高质量发展等也将持续作用。

在赵笠钧看来,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不少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产业短期波动明显,但长期看,环境产业基本面依然持续向好。环保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经营更趋高质量发展,企业的集约化大发展时期已然来临。

关键词: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报告原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经观说:与上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的表述相比,此次报告强调了

“灵活适度”

四个字。

2018

年至

2020

4

月,央行已经

10

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

8.

4

万亿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由

2018

年初的

14.

9%降至

9.

4%;从

2020

年已出台的政策来看,一季度央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2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

7.

1

万亿元。

另外,与上一次提到的“广义货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相比,此次报告的表述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2019

年末,广义货币

M

余额为

198.

6

万亿元,同比增长

8.

7%;

2019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251.

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

7%;社融规模是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今年对货币供应量和社融规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增速目标。

关键词: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报告原文: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经观说:此次报告中,提到了

“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2018

年以来,央行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重点倾向于调整信贷结构,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还创设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定向工具;并在

2019

8

月进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引导贷款利率市场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针对实体经济融资,央行实施一系列政策,但仍有很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的获得感不强,货币传导机制依然需要疏通。尤其针对防疫期间,全球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持续使用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美联储提出一些政策“创新”,直接贷款给中小企业,不过也引发不少争议。目前,央行潜在的货币政策工具诸如增加现有工具操作频率和期限、增加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敏性、扩大抵押品范围以及减少质押量等,如何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值得期待。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报告原文: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

40%。

经观说:今年对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求再上一个台阶,相比上一年政府报告中提到的,

2019

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30%以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再降一个百分点。对于国务院公布的2019

年的落实结果显示,截至

2019

年末,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

6

万亿元,增幅

53.

1%,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

1.

35

个百分点。今年对贷款增速要求高于去年,但是对具体的融资成本降低程度未作出具体要求。如果国有大行可以延续

2019

年对小微企业的放贷节奏,也许

40%的目标非难事。银保监会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也有“两增两控”

的目标,

“两增”

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

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两控”

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如果高于40%,并延续

2019

53.

1%的增幅,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或许仍要需要努力。

关键词: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报告原文: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

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经观说:此次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有利于企业合理融资补充经营周转,使企业能够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高效合理的配置,进一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此外,报告也明确指出,防止资金“空转”

套利。去年以来,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不断,各类金融机构的影子信贷产品和杠杆机制成为监管的重点。因此防止资金“空转”

有利于资金进一步流入实体经济。

关键词: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报告原文: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经观说:此次报告中提到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并强调了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

2019

年资本市场改革工作的重点,并初步探出一条注册制改革之路。

2020

年,创业板的改革成为了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增量和存量改革推进的“深水区”。随着科创板制度的不断优化、完善,以及新三板、创业板改革的落地,注册制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实现更大发展,也将在经济动能转换中,为支持服务创新成长型企业、传统企业升级转型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报告原文: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经观说:报告中提到,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其中提出“强化保险保障功能”。新冠疫情使得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社会风险保障功能是否得到发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保险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扩展相关产品保险责任、推出了专属新冠肺炎保险保障计划产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风险保障,但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预防等方面,保险上有很大的空间。在财产保险方面,企财险、营业中断险的覆盖面还有待提升。从人身保险方面看,虽然行业疾病、医疗保险产品不少,但与我国

14

亿人口基数相比,真正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人数占比依然很低,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上,保险业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些保障缺口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关键词: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报告原文: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经观说:在过去的

2019

年里,我国跨境电商零售的进出口额达到

1862.

1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高达

49.

5%。而步入

2020

年因疫情黑天鹅突袭,消费者“宅”

家消费,网购成为主要渠道之一,这也让跨境电商迎来机遇点。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在已经设立的

59

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新增

46

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一举措也从侧面反映出跨境电商市场的规模将再次扩大。综合来看,我国对综试区内跨境电商零售等业态,正推出相关税收的支持政策。而这也是在海外疫情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予以中小电商企业以及急需转型的传统外贸企业的扶植。如今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运货能力,于以拓展海外市场为重要渠道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关键词:全面推进“互联网+”

报告原文: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经观说:一场疫情,让原本不太习惯在线服务的政府、医疗、教育、零售行业短时间内启动了数字化。在全民宅家的时刻,人们通过数字网络在家用手机填报健康信息,在线问诊,在线上网课,在线面试,在线办公,在线购物,减少了路途上行走的时间,推动了线下服务的线上化,这是一场新业态的普及。

其实,早在

2015

年,

“互联网+”

就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则更加明确了在线服务的概念。国内在线服务存在已久,但之前始终不温不火。疫情期间,在线服务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人们看到了在线服务的力量,也亲身感受体验到了效率的提高。在线服务可以视作互联网的衍生服务,当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在线上也能完成线下的效果,就可以真正实现“互联网+”

了。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会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全面推进“互联网+”。当疫情结束后,这种数字经济新优势还会体现出什么力量,值得继续关注。

关键词:推动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

报告原文: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经观说:生活服务业如今正面临一次大考,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加强,生活服务业也在开始恢复,如OTA

企业也在领头、用直播电商等实际行动让行业复苏。五一期间生活服务业市场也终于迎来消费小高峰。而免征生活服务业增值税,无疑是给该行业打入一剂强心针,给该行业的企业增强快速复苏的信心。但现在还是危与机同行,还要继续对餐馆、住宿、旅游景区等场所有效防控,配合有效的市场营销措施,稳中求进打赢疫情攻坚战。

关键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报告原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经观说:再一次强调房地产的调控主线,一城一策的调控仍将继续,从近一段时间各个地方政府的做法看,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兼顾人才引进和城市活力营造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减免租金

报告原文: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

经观说:受疫情影响,实体商业普遍面临遭遇客流断崖式下滑,销售难以为继,而人力和房租是实体商业最大的两部分成本,鼓励减免租金是雪中送炭之举。此前已有减免国有房产租金的政策出台,而市场上的民营或个体业主同样面临压力,鼓励他们减免或缓收租金,明确给予政策支持,考虑到了不同市场主体特点,有助于政策的落实。

关键词:高职扩招

200

万人

报告原文: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

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

200

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经观说:继去年高职院校扩招

100

万人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将数字扩大至

200

万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视对手工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政策对于职业教育的着力也往往具有“逆周期”

的特征。一方面,可以让更多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需求、劳动力素质以及就业服务有了新的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去年职业教育扩招实施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没有时间到校进行培训。如果今年继续扩招,各级政府要关注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尽快出台细则,做好落实工作。

关键词: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报告原文:今年高校毕业生达

874

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经观说: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达到了

874

万人,需要拓宽多种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除已知政策中,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招录在向毕业生倾斜的同时,以往作为吸纳就业主力的民营企业仍然要承担起这一主要任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今年这种特殊的就业情况,促使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教育部在年初提出了将通过在重点领域扩招、拓展招聘渠道等多方面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应的,地方政府也要提供更多岗位、机会和帮扶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就业问题。

关键词: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报告原文: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经观说:受到疫情影响,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面临巨大挑战。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即意味着一系列帮扶措施将围绕民办幼儿园展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由于民办幼儿园是按月收费,疫情中几个月不能开课也使其面临房租、教师、运营等支出压力,各地政府确实应拿出具体措施为民办幼儿园纾困解难。

关键词: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

报告原文: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经观说: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缩小贫困地区与城市基础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此前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计划”

扩大贫困地区招生规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出,意在鼓励相关部门和高校通过定向招收、扩大招收比列等不断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渠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从

2010

年开始,国家已经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扩大贫困地区招生规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很多政策多以计划的方式下发到县一级政府,难以惠及到学生个人;比如贫困地区与一线城市考试分数是不等值的等。基于此,他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妨将计划方式应与专业方式相结合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

报告原文:推动消费回升。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经观说:在疫情期间,线下实体餐饮、零售、文旅、服务等活动皆受到明显影响,也催生了这些行业企业线上化、数字化的自救行动,现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生活逐渐恢复,而人们回到线下的同时,在疫情期间形成的线上消费习惯还会延续,线上+线下两栖行走会成为商业和消费者的共识。

关键词:步行街

报告原文:改造提升步行街。

经观说:步行街是城市和商业活力的一种体现,

2019

年,商务部便提出利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点培育

30-50

条全国示范步行街,推动步行街客流量和营业额累计增长

30%以上,今年,提升步行街更是首次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无疑对各地的步行街运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词: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报告原文: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经观说:

2019

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60%,农民工进入县城就业安家是其中重要的力量,这一趋势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县城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有必要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进化。

关键词: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报告原文: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3.

9

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经观说:老旧小区改造为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安全、拉动经济增长带来想象空间,市场研判老旧小区改造将创造10

万亿的商机,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面的参与和利益,方法和路径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

报告原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经观说: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中心城市会大型化,在中国,至少一线城市和一些准一线的城市要跟周边连线发展成都市圈,城市的规模和密度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尤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创新型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报告原文: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经观说:这是对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的进一步明确,对房地产来说,这也是未来城市布局的方向性指引。

关键词: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报告原文: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经观说:这一点与发展城市群的政策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发展城市群和补足短板缺一不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报告原文: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

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经观说:从去年

6

月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连续负增长,发展面临极大压力。今年

4

月,新能源汽车宣布补贴延迟

2

年退出,但这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目前,在多个地方政府所出台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也都被规划为重点方向,一些地方也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但总体来说规模不大力度不强,效果有限,新能源汽车目前正进入攻坚环节。

充电桩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存在强相关关系,其发展甚至在很多时候这也被认为是“鸡生蛋,蛋生鸡”

的矛盾综合体。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充电难直接制约了消费热情,但使用频率低、一直亏损也让资本望而止步。因而两个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两者放在同等地位,一块提出。从

2019

年充电桩被认为是未来智慧交通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之后,伴随着“新基建”

投资方向的确定,充电桩也在十年之后又一次站在了风口上。

但是毫无疑问,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充电桩行业,都面临着新变革的要求,在报告中提出了

“两新一重”

的产业概念,但这个概念中的产业都有自己的目标,这在报告中的原文是“激发新消费需求,同助力产业升级”,这意味着这些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制造本身都需要改变。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尽快拿出新一代的产品,并改变产品形式。

第三篇:014年北京高考最新命题工作布置会(北京考试院权威发布)

2014年北京高考最新命题工作布置会(北京考试院权威发布)

2014年高三工作布置会

北京考试院命题一处:张鹏

语文:

命题原则: 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的魄力,深化对祖国的情感,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发挥文学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关系,要有利不同风格学生的发挥。注意防止套作、速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工作目标:

1.调整形式和内容,体现内容、形式向宽的方面拓展的改革尝试。增加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与语言情境,在生活中、接触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

2.提升命题精细化水平,调整试卷结构,提高试卷的区分能力。 3.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写作能力。 调整重点:

1.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

①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 ,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②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③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3.设置差别赋分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赋分,提升区别度。 4.分层设问,以提升试卷的区分能力。

1

数学:

命题原则: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强调通性通法。注重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应用数学概念、原理、方法、结合数据分析、数表观察、图像解析等内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规避只能靠技巧求解的竞赛类的试题。

工作目标:

1. 数学要考查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数学基础的覆盖面要宽泛,不出偏题、怪题,不出现类似奥数类题目,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2. 考查学生综合思想,和方法解决在相关学科、生活、生产中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作用、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 考查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学能力,试卷中保持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的能力。 调整重点:

1.数学学科命题继续坚持与课程、教学互动的指导思想。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对身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的思考。

2.理科数学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理科学生必修的全部内容,为理科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满足未来公民的数学需求,提高未来公展所必备的数学素养,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系列4,如平面几何和不等式个别内容是对必修内容的补充和必要的基础,对理科学生掌握必修内容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只限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并降低考查难度。

3.文科数学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生未来人生规划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习惯的养成。文科数学试题要降低试题难度,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减少文理科试题姊妹题所占的分值。注重考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突出试题的应用性,引导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英语:

命题原则:体现高中英语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标根本目标,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引导基础教育育人为本,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突出外语学习非功利化的导向,积极引导外语学习回归其应有的位置。 工作目标:

1. 高考英语命题与中考命题要整体设计,给社会以落实英语减负目标的明确信号和明确导向,实现考查重心逐渐回归课程目标规定的目标要求。

2. 2.注重学以致用,着重考查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调整重点:

1.考查词汇由目前的3480减少400—500个,考试说明中的考查词汇上限为3080个。

2.去掉开放作文,仍保持两篇作文,分值不变。第一篇为用英语做事情(15分),考查方向为重实用、交际、基础;第二篇定位为用英语记事(20分),考查形式和目标参照原来的情景作文。

3.英语试卷在2013年难度基础上进一步降低。 文综:

命题原则:文科综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入思考。以人类历史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题,培养学生鉴别批判能力、正确的意识形态和民族的自豪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形成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开放的世界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认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其成因、原理及规律,重视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以综合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面对现实,促进正确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工作目标:

1.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程度,考查内容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发展和人类面临的环境和发展的等问题拓展。使学生养成面向世界的意识和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

3 2.考查内容向义务阶段的学习积累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拓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

3.关注学生能力提知,考查内容发发现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使学生面向现代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同时面向未来,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拓展。有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调整重点:

基本保持2013年命题难度和区分度。着重在考查内容、试题材料加工方面落实上述的工作目标。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考查的力度。政治学科依据十八大精神更新部分考试内容。

理综:

命题原则: 理综综合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实验探究实际接触实际事物和科学现象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方法解决实际。从生活生产真实情境和实验观察、自然体验,考查学生联实实际、深化应用知识的能力。 工作目标:

1.配合减负要求,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作为考查的重点。试题知识的覆盖范围要更加宽泛,同时避免对生辟知识的考查,以利于转变学生不良的复习模式,减轻学生因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带来的课业负担。

2.紧密联系实际,注意命题素材和考查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生产实际的联系,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增强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各项学科能力,突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4.创设学生易懂的情景,用学生易于理解和用学生熟悉的表述方式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4. 关注高考全局,把握理科学科间的平衡,把握好理综卷与其它学科间的平衡,有利于理科学生选拔。

调整重点:

4 坚持以往命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理综卷与其它学科间的平衡,难度在2013年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作为考查的重点。试题知识的覆盖范围要更加宽泛,同时避免对生辟知识的考查。注意命题素材和考查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生产实际的联系。运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各项学科能力,突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创设学生易懂的情景,用学生易于理解和用学生熟悉的表述方式考查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试卷的区分度。

北京考试院副院长 臧铁军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和总的高考改革方向“均衡、减负、公平”。明年高考是将来高考改革的是部分,实现高考改革的软着陆。坚持能力立意,考查学生进入高考学习的潜能。有利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内容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核心能力的考查,强调试题知识的覆盖,有利于学生身生健康发展。要考查学生十二年学习的积累,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强调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受试题的平和、亲切,最大限度发挥北京学生的特长和优势,用高考的试卷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的平台。试题照顾全体学生,试题熟悉,不太难,但也有很强思维深度。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让学生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北京基教研中心主任 贾美华

1. 关注学生的心理准备和实践操作。教研部分和学校要制定出详尽的复习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让学生明确明年高考的变化,做好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2. 关注教学与辅导调整的方向。突出学科本质,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关注学生学科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情景化的融合。加强跨学科问题整合的研究。

3. 关注模拟考试的功能,加强命题的科学性、正确引导学科教学。特别是调整的重点,做好新题题的试题研制。

5 北京教委委员 李奕

1.正确认确本次工作布置的背景和意义,深入学习研究。

2.高度重视2014年高考复习工作。关注和主导好2014年模拟考试。关注和主导好学生的复习和辅导工作,要深入基层,到学校指导改变学校的惯性做法。把握好分析会,主导好家长、学校相关工作,向家长解释清楚高考改革的背景、意义、方向,让家长放心。主导好报名环节辅导,关注平行志愿的填报的指导。

3.做好综合复习指导,要求会议信息的完整传递。今年高考改革是近几年改革的延伸,是未来改革的过渡,要确保安全和稳定。

北京市委常委 苟仲文

1.要求各区县踏上改革的节奏,积极跟进。核心的节奏是“减负”,努力做到“教考一致”“课标与考试尽量一致”。

2.转变观念,转变考试的定位,服务学生,用公平的方式服务全体学生。变原来考试是淘汰学生的办法为展示学生的办法,让各层学生均有发挥。不能把学生当对手,应该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考查学生十二年学习的积累,不是考学生在高三复习备考的内容,也不是考学生在选修内容学习的多少。要加强命题的研究,要通过优质的试题让学生展示,尊重学生学习过程。阅卷过程要加大中小学教师参与阅卷的比例,增加阅卷过程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增加阅卷教师的数量,加强过程管理,对学生负责。各级部分要在服务学生上下功夫。

3.对高考的想法。

① 高考考试的内容应该限于为一下阶段(高等教育)学习打好基础。不应该搞超前教育,防止学习内部下移。不能搞“抢跑现象”,不能拿大学的内容、选修内容来考查学生。要做好教学回归,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回归基础。

② 高考考试为学生下一步工作、走向社会提供方法基础。要考知识、考方法、考认知。不考解题、死记硬背,降低通过机械训练和培训能顺利求解的试题。

③ 英语学科。要进一步降低难度,高考控制在7级、中考控制在5级、小学毕业达2级,小学1-2年级不开英语。下一步加强英语教师的口语培训。高考的单词量要不断减少,总量要减少1000个。高考英语要体现“说”的考查,可以在作文中结合情景的翻译来体现。英语的学习总体要增加“听、说”,学生要能对话,增强英语的实用性。 6 英语难度还要下降,2013年高考英语平均分有大幅度提高,希望英语平均分再提高。

④ 语文学科。文言文、古诗词要重欣赏,不能注重应用和技法。要面向现代化,语文发展很快,要注重古文与现代文的结合。以往语文基础与阅读联系不紧密,现在要求语文基础知识要与阅读相结合,阅读不再是碎片化,可能以某篇文章为背景综合考查语文基础,如字、词、成语等。俗语和对联也可在小处考查一下,占1—2分,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北京文化,也可是12学习中学习过的。作文拆成一大一小,增加应用文的写作,写作要能与日常生活结合。要通过加强语文学习增加民众的语文素养。

⑤ 数学学科。总体要求降低难度,严格区分文科、理科数学,考试内容严格按课标和考试说明规定,以必修为主,不要太宽泛,因为有些学校部分选修内容教学开展不了。文科数学要按文科学生以后发展对数学的需要来命题,加大文科特有的试题。数学、英语两科难度要下降,文科的尖子生应该语文和文综最好,两科作为配衬。理科生英语就是达标。

希望我们一起做好教育改革,把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发挥好,真正让教育改革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谢谢!

第四篇:权威期刊

第一类:权威期刊,包括:

SCI研究类文章

管理世界

会计研究经济研究

金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第二类:A类期刊,包括: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A类管理重要期刊,包括: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管理科学

系统管理学报

南开管理评论

公共管理学报

运筹与管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系统工程学报

管理评论

科研管理

管理科学

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

农业经济问题

管理工程学报

情报学报

预测

中国工业经济

2.985高校学报,包括:

北京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南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重庆大学学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理工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浙江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

中南大学学报

厦门大学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

中山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理工版)

天津大学学报(理工版)

同济大学学报(理工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理工版)复旦大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

东南大学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理工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理工版)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理工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理工版)

3.期刊EI检索 4.SCI评论类文章

第三类:B类期刊,包括: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B类管理重要期刊,包括:

管理学报

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农村经济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CSCD核心版 3.CSSCI核心版

4.国际期刊(未检索) 5.会议论文EI检索 6.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7.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权威期刊及A类期刊增刊 第四类:C类期刊,包括: 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2.CSCD扩展版 3.CSSCI扩展版

4.会议论文ISTP检索 5.B类期刊增刊

第五类:D类期刊,包括: 1.有CN刊号的期刊 2.公开出版的论文集 3.C类期刊增刊

第五篇:权威政府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同时处于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时期,建立一个权威政府,维护政府的权威,不仅已经成为一个理论问题,也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权威政府的必要性

当前转轨与转型事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日益向现代化发展。政府对经济、社会等管理职能由过去大包大揽和直接管理为主向社会放开的间接宏观调控为主,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多种职能正逐步交由社会承担,“有限政府”正在建构,“小政府,大社会”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总结。然而,小政府并不等于软政府,相反,处于当前阶段,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政府来保证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平稳运行和有序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加以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外生型的发展中国家里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自发生成的,其发展的向度、方式、速度必须而且只能与政府来加以培养并主导其生成,政府是经济、政治、社会的组织者,秩序的生成者和保证者,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只有建立权威的中央政府,才能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才能统筹规划,协助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企业买卖市场,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才能规范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管理,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只有建立了权威的地方政府,才能保障地区政治局面的稳定,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生成和完善,才能保证国家的法律、政令自上而下的实施和生效。中央政府权威和地方政府权威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建构二者的权威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只要建构一个权威政府,才能保障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度、快速、持续的进行,才能保证政治温度。所谓政治稳定是指社会政治体现在运行过程中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动态平衡。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处于攻坚阶段,各项经济、政治、社会等体制改革处于一个十分紧要的关头,体制改革本身就意味着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涉及到强制性的对以往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和对未来领域的开拓和探索,这就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变动,可能会造成某些冲突、对立,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改革造成损害。因此,要求有一个强劲的政治权力作为体制改革的坚强后盾,并为改革的前进和深化作“开路先锋”,要用政府的权威来保证各项改革政令的有效实施。“他们(权威政府)常常帮助发展中国家,至少是在发展的早期,通过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而达到高的增长率。’,同时,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它只是给人民提供了规则面前的平等或者是形式下的平等,因而有效率的市场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政府通过在公民之中重新分配财富和其他资源以弘扬社会正义是必须的。-; z}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消灭剥削、消除贫富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种制度本身的内生规定性要求国家必须利用政治权力去克服上述矛盾,以政府的有效性去克服市场的无效性来保证稳定。还有,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关系加速变革,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更新趋快,这种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的失衡趋向,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一定的非秩序行为和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平衡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要用政府的力量来控制这些不利因素,尽量减少它们的负面影响。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邓小平认为实行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由此可见,现阶段乃至今后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一个权威政府是必需的,一个有保障的平稳局势是现代化发展之必须。

再次,中国面临的当前国内外环境需要一个权威政府。国内,由于转型时期的变革,利益的重新划分,各类不同意识的泛起,由过去铁板一块的同质社会向多元化转变;同时地方分裂主义,各类邪教推波助澜,更兼我国人多地大,贫富差距在地区、行业上加大,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外,由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处于低潮,我国成为外国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对象,某些国家坚持“冷战思维”,不断在比如人权、西藏、新疆等问题上挑起事端。台独势力、**、“东突”等分裂势力常常造势,而且境内外势力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时时给我国现代化建设造成破坏和构成一定的威胁。同时,我国处于世界上几个有战争危险的地区的包围之中,北有中亚的宗教极端势力,东有南北朝鲜的对峙,南有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印度两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对立,而且,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有南海争端,与日本有钓鱼岛之争,与韩国有东海大陆架之争,与印度有涉及12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不论是周边有事还是直接卷入冲突,都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一个权威政府来对敌对势力加强专政,构成威慑,令其不敢轻举妄动,也需要一个权威政府来领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我国的根本利益。可见,一个能保证秩序、维护稳定、打击分裂、促进经济发展的权威政府是现实所必需的。当前,建构一个权威政府起到强有力的作用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应成

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必须突出其位置。

二、权威政府的建构

权威是权力和威望的统一,以对一定价值的认同为基础,政府的权威来源有以下几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宪法的授予,大众的认同,法律的规定,国家暴力机器的维护等,这些因素是构成一个系统的权威基础,宪法的规定将一定的权力授予政府行使,作为宪法的保障,是政府的法理权威的来源.是它合法化的基础,.‘较低层次的合法性可能降低政治组织(权威)、还致使公共政策失败。”再由法律规定具体行使的各项政府职能,由国家机器强制执行,以此引得民众的认同和遵守。但是仅仅有此还不够,民众的

认同感并非仅仅因为行使的权力来自法律的授予.还应该正当、合法的行使,同时,行使的各种权力可能遇到各类不法分子的抵抗,这就需要各类国家的暴力机器来保障执行,使国家机器顺利运行。

权威政府的权威归根到底来自于民众对政府行使其职权能力认同和信赖,因此建构权威政府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源,在此基础上建构权威政府的基本框架,完善其组织体系,建立其制度体系,确立起牢固的根基,形成组织权威,制度权威。政治制度上的首要问题是政治制度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因此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规范党和国家的权限,党政分开,以法律来规范党和政府各自的权力,避免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权威政府才会确立起真正的权威。1.政府权威的确立有赖于对各类资源有效、合理、高质的利用。一个国家的权力资源的结构大体分为宪法性资源,物理性资源和操作性资源。宪法性资源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宪法所规定和赋予政府的公共权力;物理性资源指的是为保障公共政治权力的顺利行使而建立的带有强制性的组织和机构,如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暴力机器。操作性资源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规范、政治人事、国家财政等方面的权力。一个国家利用本身具有的资源总量必须产出最大的效益,使其最大限度的实现出来,需要对起进行合理的培植。横向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必须统一协调又相互制约。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其形成发展的时间短,许多方面仍有待完善,必须在现实中加强权力的制约,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使之更为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纵向上,必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资源配置。权力过分集中会导致专制,从而使地方失去积极性;地方权力过人会出现地方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造成中央政府权威的弱化。我国历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曾有过几次地方分权的尝试,但一直未获得很大的成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认为:“在较晚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中,政策创制的采用而非提出就成了关键。在这些社会中,抵制现代化改革的势力,无论在数目和力量上都跟美国不同,传统的社会势力、利益、习惯和制度在这些社会根深蒂固,要改变或摧毁这些传统势力,须将权力集中在现代化的推行者手中。”[6]为了维护全国的统一和稳定,维护稳定的秩序和法律的平稳执行,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必须的。在此前提下适当的权力下放,使中央与地方权力统分集合,集分平衡,保持适度的平衡,既发挥中央集权的长处,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政府高效运转。

2.政府权威的确立有赖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职权,政府本身的行为合法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化。要求政府在行使其职能时应当依法行政,一切以法律为准绳,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维护行政执法中的严肃性,同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执法水平。当前我国依法行政从总体上来看是好的,但有部分的局部的不良现象,这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要求我们在健全行政体系的同时,加强行政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人员和公务员的素质和水平,强化他们的依法行政意识,使人民群众满意。

3.政府权威的确立必须坚持不懈的反腐败。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不仅损害干群关系,危及政府权威,而且造成各类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提高政府运作成本。“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腐败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一套反腐倡廉机制,同腐败做长期的斗争,净化自身,而达到强化自身。当前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权力监督机关的组织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完善反腐败的法律建设:在重视事后追惩的同时加强具有防范功能的法规建设。三是搞好人事管理,第一,选好,用好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本身的清正廉 洁,以身作则,不仅能够对部属起方法作用,而且即使本单位出现腐败行为有容易得到解决;第二,实行考试招聘制度,保证公务员素质。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机关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控制,折射反腐败的必要条件。五是在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多发部门引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智,如对土地使用权,工程承包权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公开招标,杜绝钱权交易和黑箱操作,从而刹住腐败的泛滥之势。[8〕

4.政府权威的确立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社会的转型期间,市场经济的大潮激起了不同价值追求和取向,对同一社会现象由于其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利益归宿,不同的社会经历而表现出不同价值评判准则和不同的价值目标追求,表现出不同乃至对立的心态和行为,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和矛盾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对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承受力和适应感,而且更加深刻的影响到人们对权威的认同。从而在广泛的层面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协调程度。“某种程度的 意见一致是所有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因此,政府必须运用手中的各种舆论工具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适应转轨时期的新情况、新变化,就要用新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新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当前,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我们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以此来强化政府权威,获得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想上的保证。

5.权威政府的建构在于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决策并有能力执行和落实决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基础在于经济,也就是一个政府的财力。有充足的财力支持才会有能力来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才会使宏观调控政策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而有效贯彻和执行。目前,健全税收制度是增加政府财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开辟新税种,打击偷税、漏税、骗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在强大经济的支持下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并将其落实到位,令法规和政策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才有利于维护和增强政府权威,反之则会降低政府权威。

6.权威政府的建构必须维护和开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加强政府的权威就必须加强党的权威,加强党的权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制度建设、领导体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维护和开发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组织制度权威,以及在领导体制上对中央的绝对服从、对上级领导权威的服从和对下级领导权威的尊重,维护和强化党的组织权威,坚持反对腐败,才能维护和增强党的权威,从而通过党的领导地位来维护和加强政府的权威,建构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7.建构权威政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本国政府在外交,国际风云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本国的根本里,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很显然,一个丧权辱国,对外随意妥协退让的政府是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必须由政府来代表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主导市场经济建设,使本国利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否则,民族利益将受到损害。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而且日趋一体化的国际大舞台,我国只有加强内功,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准则,独立自主的发展我国同外国的关系,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反击对我国的无端攻击和挑衅,树立起与我国实力相当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才会赢得民众的认同和归依,才会强化政府的权威。政府权威的建构并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权威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是实现权威的手段也是目的。转型时期各种不同利益分化,各类不同的利益要求涌现,作为一种能够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政治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的权威认同,该政治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政治体系,表现为通向掌握和执行各级政府权力的职位在更大范围内向新兴阶级、阶层和利益集体开放,把在现代化转变社会下所产生的并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社会力量纳人自己的体系之内,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活力。也就是亨廷顿所说的“参与扩大化”,接纳不同背景的代表人物从而融合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要求是建构政府权威的必经之途。

三、建构权威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

建构一个权威政府对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国家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持稳定,保障秩序,在此基础上来促进发展。然而权威政府并不等于专制政府,民主和自由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建构一个政府的权威不能也不可以以牺牲民主和自由为代价。然而二战以来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新兴民族国家所进行的西方民主化实验表明:民主非但未能促进政治的发展,反倒使社会产生了认同危机,在共识破灭、权威瓦解的情况下,各种政治力量自行其是,展开相互对抗谋求本派权力的最大化。有人用罗马“执政官制”的概念将其称之为“普力夺社会”(Praetorianism)。归纳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动诞生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大政府学派”,降低了过去将民主化视为政治发展的首要指标的高调,将注意转移到了政治秩序上来。他们的基本思路可以做如下概括:现代化需要稳定政治秩序;稳定的政治秩序离不开有效的政治权威;政治权威的建立则有赖于统治集团或某个领袖人物的圆熟的政治谋略和政治搜夔

技巧。这就是所谓的新权威主义结论。[l0〕可知,一个权威政府对于维护秩序和保障平稳是必须的。但是“事实上,一个压倒一切的政治权威在获得维护秩序的强大力量的同时往往要妨碍它获得政策创新和体制变革的外在条件和机会’,这这些外在条件和机会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是必需的。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推行民主化依然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可见,权威政府并不是要建构一个专制政府,不能以稳定为由而盲目排斥民众的参与进而扼杀民主,走上专制的道路。假如走上这样一条路线,必将发展成为一个暴虐的政府而遭到民众的唾弃。 建构权威政府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论及社会发展时认为有两种基本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一种是政府的控制力,一种是社会的自由力。这两种力量是互动的,其合力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效配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及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要求有一只“看得见的手”来调节、引导、控制,要求政府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有计划的调节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尽力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合理利用,加快现代化的速度。同时保证市场的平稳,公正和公平。当然,政府不应该再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对市场完全控制,否定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靠行政指令决定一切,干预市场,凌驾于市场之上。市场机制仍然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机制。二者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强劲的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l]RiehardMadsen.ChinaAndTheAmerieanDream[M].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2]GabrielAAlmond.Comparativepolities[M〕.publisher: PriseillaMeGeehon,2001. 仁3][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GabrielAAlmondComparativePolitiesP16Publisher: PriseillaMeGeehon2001. 〔6〕〔9〕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巨7〕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1997一5一6. 仁8」何志军.论转型时期的政府权威[J〕.理论与改革,1998 (1). 仁1。」[11」严强,张凤阳,温晋峰.宏观政治学[M〕.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

8、

[1幻杨新光.论现代化我国强化政府权威客观必要性〔J工 理论与现代化,2000(10).

上一篇:食品商贸公司简介下一篇:学术活动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