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21世纪,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大学大力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强调“学以致用”,专业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强,对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要求高。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专业的独特性,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ESP教学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ESP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篇1:

基于ESP的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以ESP为理论基础,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岗位实习及酒店对人才需求状况为数据支持,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整合、考核评价方式的革新及ESP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模式的建设。

【关键词】ESP;酒店英语;教学模式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所以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它强调以行业工作内容为基础,把英语作为职业能力的手段和工具来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用英语来处理工作任务的能力,从而满足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需要。“酒店英语”正是这样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课程,本文以ESP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基于ESP 的“酒店英语”教学的模式,为高职院校ESP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ESP理论的教学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Coffey B 早在1984年ESP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中就提出“真实的语篇”加上“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体现 ESP教学的特色。这里“真实的语篇”可以理解为给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在“酒店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越多真实的阅读材料,越能帮助他们在工作中熟练迅速地读懂英文,从而有效地做出回应,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因此,这里所说的真实的语篇,除了课本提供的相关酒店管理方面的英文文章外,更重要的资料是来源于酒店前台、客房、餐厅等部门的相关英文入住登记表、客房指南、菜单等实用性文体。此外,在进行口语操练时,也应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口语练习的话题、常用表达语及功能语句的选择都应在尽可能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甚至可以将口语教学搬到酒店实地演练或者在相关的实训室进行。教师在设计教学及布置任务时应注重“真实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本专业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成竹在胸,依据真实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和帮助学生学习和操练。

2. 需求分析原则

需求分析是ESP理论中重要的原则之一。需求分析既是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分析,也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技能的分析。这两方面的分析越透彻,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越有针对性。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一方面,我们通过对酒店人事管理部门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酒店各岗位英语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设计问卷调查询问了参加岗位实习的学生,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最亟待提高的项目。

3.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ESP教学的必然结果。ESP教学本身就是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参加过岗位实习的学生非常清楚自己在工作中运用英语的状况,在英语学习中才能围绕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此外,以学习者为中心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者,一方面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精心设计和安排学习。

二、基于ESP的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模式

1. 课程设置

2010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ESP教学可以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这一新要求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可以分为基础阶段和ESP阶段,从而把英语在岗位的运用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中。

目前,学校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三个学期,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课堂教学时数为208学时,第一、第二学期为基础英语,第三学期为行业英语。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在基础英语阶段的同时,学院开设了“酒店服务英语”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ESP教学理论及对酒店管理专业ESP教学调查报告,提出将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成三个阶段、四个学期,即基础英语阶段、行业英语阶段和英语选修课阶段。

基础英语阶段:主要课程为综合英语、听力和口语。开设时间为2学年,第一到第四学期,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积累和技能的训练上,其目的是夯实语言基础,从而为语言运用做好准备。此阶段的主导思想是凸显高职以就业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环节要实现全方位更新与创新,更新教学观念,不以掌握英语知识多少,而是以英语在求职、就业环境中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为目标。

行业英语阶段:第一、第二学期开设,主要课程为“酒店服务英語”,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的实习实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酒店岗位情景英语为顾客提供服务;有熟练应用英语处理酒店日常事务的能力。此阶段的主导思想是凸显高职以就业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环节凸显就业实用的原则。教学活动基于任务型,强调实践和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提高其岗位的适应能力。

英语选修课阶段:第三、第四学期开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此阶段由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和文化欣赏类课程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项技能,进一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应用英语口语、应用英语写作、英语面试技巧、英语报刊阅读、应用文翻译等。文化欣赏类课程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扩充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英语文学作品欣赏、英语影视、戏剧与表演欣赏等。选修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职业岗位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语言的欣赏水平,扩充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鉴于酒店管理专业对英语实用能力的要求,从课堂教学、合作与自主学习及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來讲,课堂教学仍占据至少50%的课时,基本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还应在课堂上完成。正如调查报告中显示的,学生希望营造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操练听说。教学中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综合应用技能与英语职业能力的协同培养。

(2)合作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对话表演、情景描述、故事复述、小组讨论等。每个小组围绕职场英语的某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选出代表陈述或班级展示等合作式、探究式语言听说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智慧得以共享,个性得以张扬,英语技能得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掌握一门外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仅靠记忆语言规则也是不行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目标,选择相应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介绍一些知名的英语学习网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译专项训练。同时,教师应经常了解和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及时指导,进行合理的评价。

(3)实践和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在每学期的教学时数中占到50%的比例,与课堂教学可以交互进行。利用旅游学院已有的实训室,在课堂教学讲授和学生操练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室,模拟前台接待、客房服务等现场活动。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带学生前往酒店,由酒店培训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岗位角色。听说能力的考核可以在实训室进行,以督促学生重视岗位能力的要求,加强训练,为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3. 整合教材,注重职业性和趣味性

教材是教学的手段之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行业英语阶段,我们使用的是《酒店服务英语》,此教材基本涵盖了酒店各个部门和服务领域,如预订、前台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以及投诉处理与商务中心服务等,与实践结合较紧密。所有的情景对话均与酒店服务的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酒店各岗位的实用英语时,也能对酒店服务的全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根据目前酒店岗位的实际需要,删减教材中较少使用的内容,对如前台接待、收银、问询等岗位的情景对话加以补充。在教学进度中也重新编排和组合各章节内容。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我们拟从目标岗位出发来设计课程,兼顾“职业性”,突出“实用性”,注意“趣味性”。还将与酒店保持联系,了解第一手资料,随时更新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市场迫切要求的新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合企业的要求。这些材料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格式上都是教学中一手的真实范例,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

4. 考核与评价

改变传统的学期末进行一次闭卷考试的方法,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改革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主动参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学习情况、背诵课文以及完成项目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期末考核以口试为主,结合笔试和听力测试。分阶段多次测试,学习完一个项目模块,进行一次考核。例如,学习完前厅部分的酒店英语知识点,即进行一次考核。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进行毫无意义的突击学习,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5. ESP教师队伍建设

ESP 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既能从事英语教学的语言老师,有能教授本课程的专业老师。而目前这样的教师非常缺乏。因此,可以建立专门的ESP教学教研团队,由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课老师共同组成,共同研究授课。可以从教学和实践内容出发,分模块和按项目来教学。当然,ESP教师队伍的培训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2] 程世禄,张国扬.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2):76-80.

[3] 许敏.基于 ESP 理论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编辑:秦俊嫄)

作者:王荣

ESP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篇2:

刍议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21世纪,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大学大力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强调“学以致用”,专业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强,对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要求高。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专业的独特性,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大学英语教学在体现专业特点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收益。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大学英语;教学措施

一、概述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的大学大力推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能融入学校和企业彼此的优势,又能为社会和市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强调培养质量,注重学校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应用知识能力相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最终达成学校与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之一。校企合作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生源特点,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其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性,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就业岗位相结合,使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互补充,使校企双方相互融合、渗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育人,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的深入能提高学校育人的方向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全球热门行业之一,在国际上一直属于就业热点。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中国国际社会地位飞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更为广阔,中国和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对专业度高、英语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高的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具有三大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其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其大学英语教学也应符合这一特点。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合作企业用人需求,针对企业对员工的实际英语水平要求以及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实际能力表现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构建教学模式,本着应用性原则,强调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 “交际性”“技能性”和“跨文化”性。本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符合其特点,为培养本专业优秀的人才发挥大学英语教学最佳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要求为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发展和强大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个人未来发展需求。

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目标说明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上有不同选择,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实践技能和听说能力。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应用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其专业特点采取以下措施,着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最佳收益。

(一)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协调发展

从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来看,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成为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两大主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在其The Li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它有别于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针与教学主张。由于ESP课程模式是基于专业性和需求性,因此ESP课程模式从其课程安排、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教材以及教学方法都和传统的EGP课程模式不同。

EGP指学校教授的基本英語知识,它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学习篇章及语用等知识,增加学生的社会、文化、经济、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酒店管理专业如何在课时有限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协调好两者的教学内容及授课学时等关系至关重要。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对英语交际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在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保证EGP教学达到基本目的的前提下,扩展EGP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基本教学内容,强化听说训练,注重写作实践,有序向ESP教学过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酒店实习实训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及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要求和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授课内容。最终通过EGP教学和ESP教学的有效融合,在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用英语通电话、发传真和写电子邮件;能用英语组织安排各种酒店管理活动;能用英语帮助外宾解决问题;能用英语表达酒店管理的专用术语;能用英语处理酒店工作中的各种事务;能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和撰写文章。EGP和ESP教学的有效结合,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既学习与该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又能训练提高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相关专业知识方面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体现该专业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和“技能性”。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渗透有效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既具有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素养,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技能。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ESP教学以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用英语对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自己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的工具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在EGP教学中还是ESP教学中,都注重强调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和应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的技能。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规定:大学英语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新的时期大学英语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服务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需要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技术服务,而且还需要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魅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感受探求中国现代化发展速度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积淀。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训练学生听、说、写、译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文文化知识的拓展和培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中国优秀文化弘扬有机统一

Spencer-Oatey和Frankli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交际者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进行合理且适宜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以及排除后续的心理负担与交际后果的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从意识能力培养入手,进行跨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世界观、宗教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至关重要,胡文仲指出,英语教学中应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总的文化教学目标,不仅如此,文化教学应具有针对性,面向不同学生将来的需求,在英语教学中应制订不同的文化培养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的大学应根据不同的定位和专业要求,在教学中制订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译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体验和共情,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者对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语用及文化规范等的学习和遵守。进入21世纪,在中国大发展的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贯彻实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用英语准确、流利、透彻地阐释中国制度、表达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的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强、涉外交流多的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备的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管是通用英语教学,还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都应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英语学习,学生既要获得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提高交际技能,又要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发出自己的声音,亮出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在亚洲文明对话开幕式演讲中提到: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秉持平等和尊重,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大学英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要培养学生倡导平等、尊重、包容、互鉴、共赢的文化态度,不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对中国思想、文化和制度的阐释能力,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在企业参与实习和实训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跨文化冲突的案例,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跨文化理论和知识合理处理解决跨文化交流冲突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生与外国客人的互动,教师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关于学生学习和工作情况的深层交流,都会为学校培养符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帮助。

(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0年)》(2012)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规定:各高校应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设置,重视在线网络课程建设,把相关课程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

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时空的无限性,交流的自由性,为教学内容、方式的选择性提供了无限可能,这是线上教育最根本的优势。但线上教学的模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作为语言应用性和文化交流性很强的课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效结合,会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作用配合教师的教学指导。大学英语教师要挖掘线上教学的优势,用技术去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翻转课堂的方式,在线上提前给学生发布学习内容,划分学习小组,设置学习目标,指导学习环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力和创造性,为线下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时,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在线上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有序完成学习任务。在线教学除了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外,还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交流的园地,教师可以发布适合学生的书籍、文章和电影,学生可以发布自己的读书报告、学习心得和观后影评。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线上线下的每个教学细节,使线上线下各个教学环节衔接统一,教学内容线上线下目标一致,教学活动连贯有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意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有机融合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课程活动,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拓展。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利用线上的优势,给学生分享企业对自己员工的培训课程和大型会议组织和召开等过程,企业里担任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老师可以在线上和学生交流,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实践学习内容和管理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自己的企业指导老师。老师和学生的线上线下交流,学生和企业指导老师的线上线下互动,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线上线下沟通,会使线上和线下的教与学有机融合,最终使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获得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对自己所在大学大一、大二和大三酒店管理专业106名学生就如何有效结合EGP和ESP教学,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做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总结如下。99%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在酒店工作/实习中非常重要;96.2%的学生認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非常重要,希望加大口语训练量;94.3%的学生同意在EGP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逐步熟悉相关的英语术语和词汇;97%的学生认为用英语讲述自己熟悉的中国故事能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对提高英语水平很有帮助;88%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90%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99%的学生认为线下的英语教学效果好于线上教学;87.7%的学生愿意在实习期间通过网络视频学习酒店英语知识;99%的学生认为实习和实训对提高自己英语水平帮助很大。根据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笔者认为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适合自己所在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过去教学中只开展EGP教学,忽视ESP教学;只注重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训练,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只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忽略对中国文化的探究和阐释;只重视线下课堂教学,忽视线上教学的模式,既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对自己的期待,更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构建合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笔者会依据EGP教学和ESP教学有效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中国优秀文化弘扬有机统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具体措施,根据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后续的调查研究中继续深入,最终构建适合自己所在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模式。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普及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创建适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只有适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才会使大学英语教学过程获得最大收益,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下,体现应用型大学和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使大学英语的教学为培养出符合自己专业特色高素质的人才做最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Oatey. H and Franklin. P, 2009,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EB/OL].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enku.baidu.),2017.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0年)》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0年)》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习近平.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Z].新华网,2019-5-15.

作者:刘普

ESP教学酒店管理论文 篇3:

ESP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诸问题

摘 要: 酒店英语属于应用语言学内容,是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结合,是一门知识性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酒店英语属于能力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酒店英语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酒店英语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酒店服务水平,继而影响旅游业的服务水平。ESP理论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须注意英语知识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相结合。将ESP理念贯穿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和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评和教师培养等各方面,使高职酒店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酒店发展形势和学生需要。

关键词: ESP理论 高职酒店英语 教学效果

酒店英语属于应用语言学内容,是英语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结合,是一门知识性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酒店英语属于能力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酒店英语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酒店服务水平,继而影响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本文在分析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缩写)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ESP理论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相关应用。

一、ESP简介

ESP是指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专业英语课,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等相关专业英语等。ESP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特定工作岗位的英语交流能力。ESP有四个特点: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课程必须在内容(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及活动有关;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汇、语法、篇章结构与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必须与E GP(普通英语教学)有鲜明的对照。

判断ESP的两个最基本标准通常以目标为导向和以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基础。目标导向又称目标需要,指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学习需要指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需要着眼于起点和结果,而学习需要着眼于教学过程。ESP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实际应用的需求决定的,不是由普通教育目标确定的,需求在ESP中的主导地位,是ESP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ESP在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ESP分析高职酒店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课程所达到的能力要求。ESP教育理念是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围绕酒店行业特征,将酒店英语课程内容与酒店职业要求有机衔接,重点培养学生在酒店服务工作中的日常英语交流能力。高职酒店英语教学要重点关注职业价值理念与职业功能。如,高职酒店英语教学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市场条件,提出酒店英语的学习目标。一般酒店英语的学习目标有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两个方面:知识目标是能完成基本的日常简单交际,熟悉酒店的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购物中心、娱乐中心、商务中心等整个流程常见的英语,了解主要客源国的文化背景英语及应急处理用英语;素质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熟练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纪律观念等。

2.运用ESP开发高职酒店英语的课程和教材

ESP要求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的酒店英语需求为基准,做好课程体系的规划和教材建设。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并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是ESP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第一步。应用关键在于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当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设置,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的偏重进行合理调整,搞一个有弹性的课程内容标准。

做好教材选编工作。ESP要求教材选编工作应确保三个适应,即适应学生情况、专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可以根据酒店的预定部、礼宾服务、前台、总机服务、客服部、商务中心、餐饮部、购物和娱乐中心等八个部门进行专项分析。应向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遵照遵循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兼顾酒店工作对英语技能的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运用ESP转变高职酒店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ESP要求高职酒店英语教学模式关注以下几点:强调教学资源使用上的酒店管理和服务职业特色;要更加关注口语、任务、情景和现场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要以高职学生的酒店管理职业需求和酒店行业的要求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内容为依托,以师生互动式为主要形式,进行语言交际式开放教学。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ESP要求高职酒店英语教师改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1)口语教学。为了尽快熟悉酒店服务情景,ESP要求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训练相关术语,构建对话情景,把教学情景和口语交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任务教学。ESP要求课程以酒店职业岗位为背景,以酒店职业目标为导向,以酒店项目任务为推进,调整教学内容,设计学习场景,开展教学活动。ESP倡导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工作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计划制订、任务分配、方法选择、方案实施及成果评价等环节,将职业岗位最典型工作任務设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给学生提供酒店场景的实践机会。同时,增加英语的跨文化交际练习,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因文化差异产生误解或冲突。

任务教学使教学目标明确。如:在酒店前厅部的酒店业务可以分为七个任务进行教学安排,分别是:电话客房预订服务、客人迎接和入住服务、入住问询服务、客人多种商务需求、外币兑换服务、总机服务、结账服务等。客房服务可分成卫生清洁服务、物品租借、叫醒服务、托婴服务、擦鞋服务、茶水服务、问询服务、洗衣服务等任务进行。

(3)情景教学。情景教学中,利用语言描述、图片实物演示、游戏竞赛、多媒体、角色扮演、社会实践创设酒店英语情境。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仿真。ESP要求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呈现教学情境,形象化讲解教学内容,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酒店宣传片、服务仿真进行模拟。

(4)现场教学。利用现有的实训基地、真实的场景进行实践教学,如现场介绍客房结构、用品和服务等。通过实物演练讲解,直观、形象、效果好。

4.运用ESP改善高职酒店英语的考评

高职酒店英语的考评主要是对实际技能进行评判。考核方法采取口试、面试、情景对话和试卷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口试让学生读一段指定的酒店英语文献,考查学生词汇的积累、语音语调的纯正和标准性。

面试回答酒店中相关问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会话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情景对话通过抽签完成角色分工和进行相关表演,考查学生情景模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考查酒店方面的文献阅读,以及入住登记、菜单、账单、通知发布、收据、护照识别和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应用文的书写能力等。

5.运用ESP创新高职酒店英语的教师培养

ESP要求教师具备酒店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英语教学技巧,注重英语学习的规律和酒店服务的特点。ESP要求应当尽快培养一支英语基础知识较强、有实践能力的创新性师资队伍,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教师培养。如可以通过与酒店方签订协议,校企结成合作利益共同體,为教师培养创造教学内容条件和培训机制上的保障;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进修,或者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酒店英语教学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ESP理论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须注意英语知识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相结合。将ESP理念贯穿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和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评和教师培养等各方面,使高职酒店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酒店发展的形势和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姗姗.基于ESP理论对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的教法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8).

[2]何颖群.ESP理论融入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128-129.

[3]孙旎.ESP需求分析理论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0(18).

[4]林华英.提高高职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保障因素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5]李勇军.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8):128-129.

作者:袁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