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2022-12-15

第一篇: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试论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抹灰裂缝控制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试论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抹灰裂缝控制措施

试论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抹灰裂缝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建筑材料逐渐进入建筑市场。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在易加工、质量轻、环保节能等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我国目前建筑中。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加气混凝土还存在着裂缝之类影响建筑安全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现象,分析了裂缝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几点对砌块以及抹灰墙内裂缝的防治措施,旨在帮助更好的建造质量安全的建筑。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砌块;抹灰墙;裂缝防治

传统建筑中较常使用的材料――实心粘土砖已经逐渐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变废为宝、节约土地资源的新墙体。加气混凝土砌块是新墙体的主要材料,符合我国建筑质量对保温、隔音、轻质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较强的推广价值。但在工程竣工后,抹灰墙的裂缝问题普遍存在,延误了工程的交工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材料的推广。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温度引起裂缝

材料本身会因为温度的变化产生膨胀、收缩现象,季节性温差、室内外温差以及昼夜温差的变化都会在材料使用初期影响材料的性能。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墙体由于温差变化产生的膨胀、收缩力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膨胀系数的差异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这种裂缝在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经常产生,温差应力引起围护结构在内外膨胀、收缩的变形不一致,抹灰墙受两个反方向的双重压力,产生裂缝。

(二)干缩引起裂缝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主要材料为石灰、水泥、粉煤灰以及砂等水泥混凝土材料,胶结料居多,水灰比大,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产生膨胀,但也容易因高温失去水分造成收缩。经过研究测算,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缩值范围在0.30-0.45mm/m之间。

在使用这种砌块材料时,若是砌块本身没有采取干燥处理,在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身含水率较高时就直接上墙,在抹灰后随着砌块中水分的逐渐散失,造成干燥砌块产生较大程度的收缩变形,内应力较大,加上外部温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墙体表面会有裂缝产生。这种原因导致的裂缝通常以以下几种情况出现:门窗两侧的角裂缝、墙体顶部与框架梁的水平裂缝以及填充墙与框架柱的竖向裂缝。

(三)施工不当造成裂缝

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属于人为裂缝,在施工时注意质量就可以有效改善。施工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砌体工程方面

工人施工时的不规范操作、偷工减料;施工建筑单位没有购买优质材料或是没有对材料进行现场取样调查;混凝土柱与填充前之间的拉筋安装不到位或是根本没有安装拉筋;工地施工现场砂浆比列的调配不严格等做法都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因素。究其原因,是由施工人员自身职业素养不达标引起的。若是在施工时多加注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就不会出现竣工后返工的情况了。

2、安装工程方面

在一些建筑材料、管道的安装上,施工人员由于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建筑培训,穿墙套管、在墙体上随意开槽等现象十分严重。尽管事后会进行填补处理,但这些处理大多都只是形式主义,只要把墙面外的裂缝、漏洞遮住就好,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填补。久而久之,这些随意开设的槽位、洞口就成为了抹灰墙裂缝产生的隐患。

3、工程施工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施工多为外包形式,施工队伍人员流失较大,专业性难以保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本身就容易出现隐患。例如:抹灰层一遍成型,没有经过反复抹灰;墙体抹灰时打底过厚阻碍了加气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对基层的处理不到位;相异材料在结合部位尤其是洞口的周边没有加强处理措施,造成砌块的不牢固等。

(四)设计不当造成裂缝

设计上的失误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在设计时,一些设计时并没有对当地气候、水纹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分析,导致后期施工无法准确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设计的不当主要表现在一些几个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面:

1、自然灾害没有有效预防,地基没有进行加强处理,导致建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产生。

2、一些开发商以“设计不合理”的理由任意更改设计图纸来施工,局部尺寸的变动就很可能导致周围设计部位的不合理。像是窗体的大小问题,设计师是经过严格计算的,一些开发商为了整体美观效果,擅自将窗体面积扩大,造成施工时墙体受到的内应力增加,产生裂缝。

3、在建筑材料的设计上,由于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师们通常不会选用价格昂贵的材料,除非是建筑方有特别要求。但显然,在材料上节省的成本并不能够满足资金的需要,设计师们只能够在建筑构造上想办法。对一些建筑结构的更改或是加强做法容易造成墙体受力的不合理,加剧裂缝的产生。

二、裂缝的防治措施

(一)材料控制

施工中使用的砌块龄期应该是在28d到45d之间,比便减少砌块本身因周围环境因素产生的变形现象。在砌块的设计、选用上,不仅要满足强度上的使用要求,还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砌块的尺寸误差、抹灰墙的底层抹灰厚度以及墙体的平整程度控制。

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运输上,也要由其注意温度、水分的控制,尽量减少在使用前的形体变化。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由于这种材料的硬度尚未达到钢筋标准,因此要求轻拿轻放,决不允许出现倾倒、抛掷的做法产生。在保管上,由于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并会在吸水后略微膨胀,因此在存放时一定要搭建防雨棚,堆放场地尽量平整,做好防雨排水措施。

(二)施工方面

施工前需对墙体进行考察,严格依照气体的尺寸,计算施工时灰缝厚度、砌块皮数以及拉筋的位置,保证拉筋在清体内的长度不低于600mm,且要增强混凝土墙柱以及砌体的连接力度,切勿出现通缝、瞎缝与透明缝。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事先进行工程施工项目培训工作,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在材料的选用上还是工程的施工上,都要严格遵守规定要求,不得投机取巧,以次充好。

结语:

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建筑时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建筑师们应深入到施工现场,切实了解施工过程,发现砌块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求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杨蓉.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抹灰裂缝的原因及控制[J].山西建筑,2008(02).

[2]王涛,马慧贤.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抹灰层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08(06).

[3]董晓芳,裴昌荣.谈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墙抹灰裂缝的控制[J].山西建筑,2010(34).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箱梁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合安铁路庐江制梁场田朋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产生裂纹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合安铁路HAZQ-3标庐江制梁场 田朋

摘要: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对箱梁混凝土出现裂纹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控制措施,供后续箱梁预制施工作业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 箱梁预制 裂纹 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桥梁在高速铁路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在桥梁的施工建设中,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而产生的混凝土表面裂纹更是极普遍的现象,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预制箱梁施工技术人员的一个共性难题。本文以合安铁路HAZQ-3标庐江制梁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在施工、养护、提运架设各阶段过程中,梁体易出现裂纹的部位、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描述,供后续箱梁预制施工作业参考与借鉴。

1.工程概况 1.1气象情况

庐江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多集中在汛期即5~9月,此时段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36.2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87.9mm,最大年降水量2023.5mm,最小年降水量为630.4mm。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1.7℃。温度最低月份为一月,平均气温2.3℃,温度最高月份为七月,平均气温29.5℃。

1.2梁场概况

梁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程桥村,DK83+910~DK84+427正线线路左侧。承担DK65+542.055~DK95+717.01段(跨合安高速特大桥~庐江特大桥)627片(其中32m箱梁600孔、24m箱梁27孔)的箱梁预制任务。

1.3分析背景

庐江制梁场首榀箱梁、第23~31榀箱梁、第100榀箱梁、第103榀箱梁顶板顶面及底板顶面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表面裂纹,首榀及第100榀箱梁尤为严重,经相关检验检测结果均为表面龟裂,首孔箱梁经静载试验鉴定,质量符合要求。

2.箱梁裂纹的种类及成因分析 2.1原材质量引起的裂纹

1 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箱梁产生裂纹不可可忽视的原因。碎石、砂含泥量超标、级配不合格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不好,从而增大裂纹发生的概率。

2.1.1水泥

水泥安定性不符合要求,游离氧化钙含量超标。水泥出厂时强度不满足要求,受潮或过期,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致使致混凝土开裂。当水泥中含碱量过高(如超过0.6%),并用含有碱活性的骨料,提高产生碱骨料反应的概率,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易散发,使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对过高,内外温差过大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拉应力大于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差裂纹。

2.1.2砂、石骨料

砂石粒径过小、级配不合格,会增加水泥和拌和水用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砂石中云母含量偏高、泥含量较高时,将降低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力,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砂石中的有机质和轻物质过多,会降低水泥的硬化过程,降低混凝土强度;砂石中硫化物可与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发生化学反应,致使体积膨胀2倍以上。以上都是箱梁混凝土产生裂纹的只要原因。

2.1.3 拌和水及外加剂

拌和用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含量过高时会对骨架钢筋产生较大的锈蚀作用;同时拌和水温度过高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出机温度过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施工会增加混凝土的水化热反应导致裂纹产生。

2.2混凝士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纹

在钢筋笼吊装、混凝土浇筑、拆模、箱梁吊运等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施工质量拙劣,就容易产生裂纹。裂纹出现的部位、走向、宽度、深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各有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混凝土保护层过厚。为便于整体内模的安装就位,绑扎梁体腹板内侧钢筋时向梁外侧偏移,结果表现为梁体内侧上倒角钢筋保护层过厚,由于提梁时倒角处所受扭力过大,且应力集中,极易形成裂纹;如钢筋吊装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频繁踩踏已绑扎的顶板钢筋,使钢筋 2 整体下沉导致保护层加厚,极易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纹,相反如若钢筋保护层太小则易产生顺钢筋走向裂纹。

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混凝土蜂窝、空洞不密实,导致钢筋锈蚀,是其它荷载裂纹的起源点。

混凝土搅拌、运输及现场等待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和易性和流动性减小,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纹。

2.3塑性收缩裂纹

提浆正平后,表面水分散发快,由于二次收面不及时、及收面质量差而产生的收缩裂纹。当梁面混凝土裸露在高温、大风天气下时,会加速水分的散失,使内部产生较大负压力导致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由于混凝土尚未终凝,强度无法抵抗该收缩因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纹。此类裂纹两端细中间宽,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则,且互不贯通。

2.4温差收缩裂纹

庐江制梁场所处地区温差较大,梁体很容易产生温差收缩裂纹。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梁体体积较大,内部热量散发困难,致使内部温度急剧上升,相反表面散热较快温度上升较慢,因温差热胀冷缩程度不同,在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二者不平衡时便形成了温差收缩裂纹。由于拆模时间及温差控制不合理,导致芯部与表面温差大于15℃而造成梁体腹板表面温差收缩裂纹。

2.5后期覆盖保湿养护不到位导致干缩裂纹

混凝土具有“收缩”的特性,硬化过程中,表面水分会持续散失,干燥收缩快,内部水分散失慢,干燥收缩慢,同时由于后期覆盖保湿养护不到位或由于存梁台座及时周转的需要导致箱梁喷淋养护不满足拆模后14天的要求,同样会因为梁体表面的拉应力与混凝土抗拉强度失衡而产生裂纹。此类裂纹易出现在梁面混凝土的养护后期,此类干缩裂纹呈平形状或网状,多数较深。

2.6受外力作用产生的裂纹

外力作用通常会在梁体表面产生拉应力,拉应力与抗拉强度失衡便产生裂纹。此类裂纹多出现在箱梁端头、吊装孔周围倒角处。

梁体端头裂纹主要是混凝土未达到拆模强度而拆模,或达到了拆模强度,但拆模过程不 3 规范,对模板生拉硬撬,致使混凝土受到大力冲击产生裂纹,若端头钢筋保护层偏小,易导致混凝土开裂甚至掉块现象(图1)。

图1

吊装孔处由于钢筋密集,Φ25加强筋安装困难,同时增加了浇筑过程中的振捣难度,强行振捣易使设计的加强钢筋移位,导致保护层厚度增大;由于梁体着重大,吊移梁作业时吊装孔周围受较大拉力且拉应力集中,因此而产生裂纹。

根据庐江制梁场箱梁产生过程及产生裂纹原因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原材质量不符合要求、混凝土出机温度过高水化热反应过大、钢筋保护层控制不到位、混凝土后期养护不到位是导致产生梁面龟裂的四个主要原因,下面将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供后续施工参考借鉴。

3.箱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措施 3.1优选原材料

(1)选用适宜的水泥。根据收缩性大小梁场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做好水泥进场后的检测工作,确保相关指标符核要求,试验检测要严格控制好时间,水泥从运输车加压进罐后温度可达80摄氏度,这种水泥直接进行水泥试验会加快水泥水化热反应,影响试验结果,所以试样要静停(一般为24h)与室温一致后再做试验,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及时进行退场处理,确保源头质量符合要求。

(2)骨料选用粒径均匀、级配良好、含泥量等指标要符合要求,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试验检测,检测结果不符和要求的先进行筛分、清洗处理(图2),同时对筛沙机筛网网格 4 尺寸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筛分起到实效,清洗后再次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否则坚决进行退场处理(图3),做好源头质量把控。

图2

图3

3.2混凝土出机温度控制

(1)降低原材料初始温度。高温期采用循环冷却水(图4)或黑色滤网遮盖对粉料罐进行降温处理,同时采用冷水机对拌和水进行降温(图5),定时对混凝土出机温度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要求(图6),切实降低混凝土浇筑后期水化热反应。

图4

图5

图6

(2)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夏季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宜在晚间或凉爽时段进行(晚8点至次日6点之间);冬季避开低温时段,宜在中午或暖和时段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高于30℃)。

3.3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控制措施:①加强钢筋绑扎质量控制,吊装孔附近钢筋密集,设计的Φ25加强钢筋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间距、位置安装到位;②顶板钢筋与底腹板钢筋整体绑扎时,吊装孔附近的钢筋要仔细调整间距,务必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在加工钢筋绑扎胎具时要做好底板、腹板、顶板钢筋的定位卡槽,确保钢筋绑扎精度符合要求(图7)。

底板定位卡槽

7

腹板定位钢管

顶板定位卡槽

图8 3.4混凝养护控制 3.4.1前期塑性收缩裂纹

控制措施:①收面时严禁洒水;高温或大风天气混凝土收面完成后立即覆盖保温罩;②严格控制二次收面的时间及质量,即使出现塑性收缩裂纹也能通过二次收面愈合。

3.4.2后期干缩裂纹

控制措施:浇筑完成混凝土初凝后在顶板顶面及箱内底板顶面顶板及箱内进行围堰蓄水养护(图8),根据气温高低、水分蒸发情况及时进行补水,保证整个梁面养护期间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箱梁初张后提到存梁区顶面及箱内要继续进行蓄水养护,外侧腹板进行自动喷淋养护(图9),时间必须满足拆模后养护14天的要求。

8

图8

图9

9 3.4.3箱梁端头裂纹

控制措施:①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安装,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②求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混凝土达到标准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时不得大力敲击模板,遵循“上顶下拉,同步平移”的原则;③拆模后做好端头密闭保湿养护工作(图9)。

图9 3.5其他应注意事项

(1)控制好混凝土发料速度,减少现场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2)混凝土浇筑时严格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浇筑,严禁从一端一次性向另一端浇筑,加快混凝土内部热量的散发。

(3)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硬化前后沉实均匀,避免产生不规则收缩裂纹。 (4)根据混凝土强度及温差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5)制梁台座及存梁台座严格按设计施工,避免中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

(6)箱梁运输、吊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支撑和吊点位置,避免产生较大的振动或荷载冲击,出现事故性裂纹。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出现裂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的控制措施也应综合进行分析。箱梁出现裂纹会降低箱梁混凝土抗渗性能,引起内部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从而降低其耐久性进而影响到箱梁使用寿命、甚至威胁到整个桥梁结构的安全,庐江制梁场通过过程分析、总结经验,针对箱梁裂纹频出的现象及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实践

10 证明庐江制梁场的一些列控制措施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后续浇筑的箱梁均未出现裂纹现象,特此进行总结供后续箱梁预制施工进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TZ 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 TB J283_200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铁道部经规院通桥(2008)《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施工参考图》

第三篇: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一、内容摘要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及索赔。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伴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建筑楼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在增加,日益受到社会人士关注;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问题。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结构较易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来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是很大的,相当一部分裂缝对建筑物的受力及正常使用无太大的危害,但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会对钢筋产生腐蚀,是受力使用期应力集中的隐患,应当尽量在各方面给予重视,以避免裂缝的出现或把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本文以监理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量工程实践以及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细观研究都表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材料的一种特性。因此,科学地对待裂缝问题是在对裂缝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本章将就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裂缝进行分类,并对结构中占主要部分的裂缝进行成因分析。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裂缝的形成有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原因造成。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有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问题,主要反映如下: 1.1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

楼板刚度不足: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楼板高跨比仅为L/33.6-L/35,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 2)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3)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4)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剪力墙刚度大,约束了剪力墙间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造成这块板开裂。

5)膨胀剂的选用与掺量:设计未明确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只提出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范围,施工时按设计提供掺量进行配比施工,使混凝土的实际限制膨胀率不能达到最佳限制膨胀率。

1.2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

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管位置过高或过低;位置过高时,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

空载养护期不足:从楼面混凝土浇完、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平均空载养护期仅为一天半,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 1.3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

楼板商品混凝土强度为C40(8层以下)C35(8—18层)C30(18层以上),其收缩变形值为同标号普通混凝土的1.2--1.3倍,且商品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200Kg),其中部分水在振捣时被游离出来,部分水与水泥结合成凝胶,相当大一部分为自由水仍留在混凝土孔隙中,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楼板拆模后,板面和板底长期裸露在大气中,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正是这种环境效应(受温度、湿度、风力影响使水泥石毛细孔、凝胶孔内的自由水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和尺寸效应(楼板裸露面积大,厚度薄)的共同影响,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缩、温度收缩、收缩是要因,而由于施工管线预埋欠合理、楼板刚度不足、材料等多重原因综合,使本工程楼板沿预埋管线处出现大量裂缝。

2、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由于裂缝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在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且危害较大,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并在设计、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2.1设计措施

1)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2)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3)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4)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从住宅工程现浇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普遍的是房屋四周、阳台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这在现浇板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沉降等作用所引起,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越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强度,对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足,构造配筋量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产生45°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情况下会产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述原因分析,设计单位应在房屋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房屋长度大于50m时,在楼中部位设置后浇带加强措施。 2.2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2)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的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

3)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4)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5)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 6)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低于C5。

7)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8)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9)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掺量15%~50%。 2.3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45°斜角裂缝为主外,还有较常见的两种: 1)预埋线管及线管集中处;

2)施工中周转材料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施工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楼板面裂缝:

2.1)重点加强楼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是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较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证,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中放2块。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变形、弯曲;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多,行走十分频繁,钢筋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马凳间距设置过大,甚至不设。根据施工实践,楼面上上层钢筋必须设置马凳,其横向间跨不应大于700㎜,(即每㎡不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8一类细小钢筋,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以内(即每㎡不少于3只),同时采取下列措施:2.1.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

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布置,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1.2)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2.1.3)加强教育和管理,使作业人员充分重视钢筋的成品保护,行走时,应自觉沿马凳支撑点通行,减少对钢筋的踩踏; 2.1.4)安排足够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对踩踏变形的钢筋进行修整,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部位及负弯矩受力最大区域(四周阳角处、预埋管线位置、大跨度房间等)应重点检查和修整;

2.1.5)混凝土工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尽量减少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特别是在楼梯处是线管集中处,容易导致现浇板裂缝。当预埋线管管径较大,房间开间大,且线管有重叠时,很容易引起板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集中处钢筋须进行加强处理。应增设抗裂短钢筋,间距≤100㎜。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在7天左右,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砖块等材料的吊运施工,这样,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板面受材料的吊卸冲击荷载引起不规则的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形成永久性裂缝。因此对这类裂缝应做好如下措施:

2.3.1)主体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得到有效养护;

2.3.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的24h后,可进行一些定位放线、弹性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小宗材料应分散堆放,避免冲击荷载和集中荷载。混凝土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少量钢筋进行绑扎,做到轻卸、轻放,第三天可开始吊装钢管、模板、砖块等材料,也应当避免集中堆放。 2.4)、混凝土的养护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的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草包或麻袋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此说寒冷地区的混凝土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为重要。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重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已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蚀,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

强度和抗裂能力。混凝土的保温效果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重视。

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技术

采取了上述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裂缝

发生后,应在楼面施工和天棚粉刷前,预先做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一些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找平层较厚,可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强;楼板底则粉刷层较薄或无粉刷层,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容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而引起投诉,建议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三、结论与展望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来,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并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使混凝土稳定的工。

第四篇:论文《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控制措施》

摘 要

泵送混凝土因本身的工艺特点及施工工艺等因素造成裂缝普遍存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和耐久性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现根据工程应用实践及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要求,对泵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泵送 混凝土 裂缝 防治

- 0

引 言

泵送混凝土指用混凝土泵沿管道输送和浇筑混凝土拌合物。是随着现代施工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始于1979年上海宝山钢铁厂工程,它的广泛使用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效,占用场地小,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集中搅拌混凝土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施工质量和提高文明施工程度,而且也能减少收缩、防止开裂、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

- 2表面的温度差。减少温差的措施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掺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此外,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因此,为更好的控制水化热所造成的温度升高、减少温度应力,可以根据工程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对工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核与验算,并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可用56d或90d抗压强度代替28d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由于过去土木建筑物层数不多、跨度不大,且多为现场搅拌,施工工期短,混凝土标准试验龄期定为28d,但对于具有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高层建筑,大多数的施工期限很长,少则1~2年,多则4~5年,28d不可能向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向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加设计荷载,因此将试验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龄期推迟到56d或90d天是合理的,正是基于这点,国内外许多专家均提出这样建议。如果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则可使每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70kg左右,则混凝土温度相应降低4~7℃。另一方面,应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对于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的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中明确规定: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宜超过35℃.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①降低原料温度,每1m3混凝土中集料所占重量最大,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集料温度。在气温较高时,为了防止太阳直接照射,可以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棚,必要时可向集料喷淋雾状水,或者在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集料;②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冰块冷却;③生产砼时避开当天高温时段;④对搅拌运输车罐体、泵送管道采取保温、冷却措施。

- 4在有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时,还是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高,C20~C6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般约为250~500kg/m3。③用水量的把握。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受用水量的影响最大,在同一水泥用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为直线关系;当水泥用量较高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综合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来说,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④最佳砂率的确定。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数值不大。泵送混凝土宜加大砂率,但不是笼统的和无限的,也应在最佳砂率范围内,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确定。⑤化学外加剂的选用。掺加减水剂、泵送剂,特别是同时掺加粉煤灰的双掺技术不会增大干燥收缩,但是对于某些减水剂、泵送剂,尤其是具有引气作用时,有增大混凝土干燥收缩的趋势。因此在选用外加剂时,必须选用干燥收缩小的减水剂或泵送剂。⑥正确选择养护时间和方法。混凝土浇筑面受到风吹日晒,表面干燥过快,产生较大的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开裂。如果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早期保温保湿养护,对减少干燥收缩有一定作用。

第三章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3.

1、 混凝土的拌制

3.1.1 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准确,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

- 6立即采取表面保护。防止表面降温过大 ,引起裂缝。另外,当日平均气温在2~3d内连续下降不小于6~8℃时,28d龄期内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护。

3.2.5 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既减少外界高温倒罐,又防止干缩裂缝的发生,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一般在浇注完毕后12~18h内立即开始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28d或设计龄期。

3.2.6 通水冷却

若是在高温季节施工,则要在初期采用通制冷水来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峰值,但注意,通水时间不能过长,因为时间过长会造成降温幅度过大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为了削减内外温差,还应在夏末秋初进行中期通水冷却,中期通水一般采用河水,通水历时两个月左右。后期通水是使混凝土柱状块达到接缝灌浆的必要措施,一般采用通河水和通制冷水相结合的方案。

- 8

参 考 文 献

1、沥青路面施工与维修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郝培文)

2、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张起森)

3、公路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文德云)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 10 -

第五篇: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450000龚凯辉[1] 毕超[3] 张笑康[2] 摘要:在现代建筑中如:高层建筑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日显突出,既是困扰建筑业多年的质量通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温度裂缝危及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采取控制措施并保证施工时期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裂缝 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

1.温度裂缝产生机理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中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或预计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混凝土量大、结构厚实、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是它的主要特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其内外矛盾发展的结果,首先是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其次结构的自身约束阻止了变形,升温产生热胀,降温产生冷缩,一旦温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伸极限值时,裂缝就会出现。综合考虑,影响裂缝开展的温度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温度和散热温度三部分组成。因此我们要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形裂缝,那么就要从材料、工法和管理等方面入手。

1.合理地选用材料 (1)水泥的选用

水泥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主要温度因素,水泥水化热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会引起20-30。C的温升。温度上升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在浇筑后3-5d时内部温度达到峰值。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不管是夏热还是冬寒,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总是低于内部温度,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倘若温度控制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在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的硬性规定极大地制约了材料的选择,混凝土强度不可能因为考虑到施工工作性能的优劣而有所增减,因此在足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保持在C20-C35的范围。

例如,优先选用等级为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与其同等级的矿渣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3d的水化热可减少约28%。

(2)集料的选用

大体积混凝土砂石料一般称为粗细骨料,重量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85%左右,正确选用砂石料对保证混凝土质量、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降低工程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大体积混凝土宜优先采用粒径较大、以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制。这种用连续级配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而细集料以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

此外,骨料中超量的粘土、淤泥、粉屑、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最大的危害是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不利。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不大于1%,砂的含泥量控制在不大于3%。

2. 混凝土外加料的选用 (1)外加剂

大体积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是指减水剂、缓凝剂和膨胀剂。

掺加减水剂主要是降低水泥水化速度,延迟水化热峰值的来临时间。通常在混凝土中掺入约水泥重量0.25%的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钙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效应,并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引起加气作用,这样既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又减少10%拌和用水且节约了10%左右的水泥。

目前建筑市场,泵送混凝土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一般泵送混凝土为了延缓凝结时间要加适量的缓凝剂,这不仅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而且降低了水化热的释放速度,混凝土便于浇筑振捣,密实度更有所保障。

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砂浆或混凝土在干燥时会产生收缩。实验证明,砂浆的收缩率为 0.1%~0.2%,混凝土的收缩率为 0.04%~0.06%,而一般混凝土的极限拉伸仅为 0.0l%~0.02%,差距如此大,混凝土硬化后易导致混凝土开裂。为了防止混凝土的初始裂缝,掺加膨胀剂,配置成补偿收缩型混凝土。

(2)外加掺合料

粉煤灰是泵送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这些氧化物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生二次反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热胀,并且可以使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科学的施工工艺

综上所述,在浇筑时的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聚集而导致体积膨胀是产生温度裂缝的根本原因。那么,在施工阶段,我们怎么去处理好因温度变形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问题呢?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浇筑与振捣

采取合理的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以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选用如下三种方式:

全面分层: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好。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和平面尺寸大的场合,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适宜。必要时也可分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分段分层:此法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混凝土先浇筑底层,进行至一定距离后折回,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

斜面分层:此法适用于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结构。将混凝土从底连续浇筑到顶,使其自然流淌形成斜面。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振捣方式及要求:应尽量避免高温下施工,采用大功率插入式振捣器进行大面振捣,随浇随振,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不再下沉为宜,间距要均匀,以振捣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深度一般为200-300mm。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表面抹平,压实,防止表面裂缝。

(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经过运输、泵送、浇筑、振捣等工序后的温度称为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适当地限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集料在烈日下暴晒,可采取对冲水、覆盖降温等方法予以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最高浇筑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3)加强混凝土养护

大体积浇筑混凝土养护常用的可分为两类。降温法,在浇筑成型后通过冷却水进行循环降温,来调整内外温差;保温法,则是通过保温材料对成型表面的覆盖进行蓄热,以提高混凝土表面和四周的温度。一般应在完成浇筑混凝土后的

12-18h内洒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主要根据水泥品种而定,一般规定养护时间为14-21d后方可拆模,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4)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是人为地断开混凝土使其产生应力收缩的释放空间,一般正常情况下由计算确定,其间距为20~30m。

后浇带的构造有平接式、T 字式、企口式等三种,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施工方便,避免应力集中,宽度可取800~1200mm。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不宜少于40d,在填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原浆凿清形成毛面,清除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浸润。填筑的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比原结构提高5~l0N/mm2,并保持不少于14d的潮湿养护。

(5)做好温度检测

为有效掌握和控制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温度的变化值,应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埋设若干个测温点。可采用埋设锡热传感器,用混凝土温度测定记录仪对不同时间和深度下的温度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测,及时绘制出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曲线,随时对照理论计算值,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4结论

在结构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防止其产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施工中必须结合实际、并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合理采用、全面考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津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姚谨英.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孙加保.高层建筑施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者简介:

[1] 龚凯辉.(1982.3.2——)河南郑州人.现任河南五建安装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助工.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2] 毕超.(1985.1.15——)河南焦作人.现任商丘工学院专职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管理.

[3] 张笑康.(1984.2.11——)河南郑州人.现任商丘工学院专职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上一篇:河南特产小吃方便带的下一篇:河南住房及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