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教育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小学教师教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学时期正适合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小学校园则是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地。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让他们将来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第一篇:小学教师教学教育论文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教学

以素质教育作为向导组织与创设小学美术课堂,这不仅更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于美术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更加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发展。结合美术课的教学特点,素质教育需要加强学生美术感受力和审美素养的培养,要让学生有更加灵活、开放的表达,使其能在美术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提升自我,在课程学习中有更多收获与成长,美术课的多元培养目标也可以很好地达成。

要在美术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更全面深入地认识美术课教学。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有一定差别,其教学重心并不局限于学生学科技能的发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美术感受力的激发。要让学生有更好的综合学习体验,教师应让自身的教学思维更开放多元,在教学的组织与创设上采取更灵活的方法。学生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

例如,在教学《瓜果的想象》时,教师应优化自身教学思维,把握好教学重点,控制好绘画技法传授的量和程度,不能让提升绘画能力的技法成为禁锢孩子美术天赋发展的牢笼。教师可以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心意去绘制线条而后填色,让學生将自己想象中的瓜果以趣味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造和探索空间,是孩子对美的一种独特表达。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美术课教学的内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绘画技能的培养上,学生能否产生好的美术习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得到充分表达。这样的学习过程会给美术课增添更多活力和色彩,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充分的感悟与体验,产生的习作在质量上也会更出色。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锻炼,让美术课的教学以更为开放化的形式展开,这样才能真正带给学生有益的学习收获。

比如在教学《花儿朵朵(一)》时,在让学生自主绘制花朵完成相应的绘画作业时,我们绝不能要求学生必须要把花涂成红色的,或者要求花朵只能有五个花瓣等,这种教学方法不具有可行性,容易对孩子的综合能力提升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在带领学生制作手工的时候,应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教师只有首先在自身的教学思维上做出优化与革新,才能将更好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探索空间。在这样的训练背景下,学生会有更多发现与感悟,大家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提升。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融入更多赏识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积极鼓励与认可,这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更积极投入,也能让学生敢于表达各种想法和观点。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时,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同时,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也要多采取开放化的评价模式。学生受到激励,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舞,在课程的学习上主动性也会更强,这才是美术课的教学应当达到的培养效果。这样的学习环境会让素质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会得到更好的创建。

教师要明确,无论学生创作的作品看起来如何,教师都应认识到这就是学生内心深处对美的一种理解,因此在评价时要尽可能给予正面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维成果,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主动地以美术形式表达情感体会和所思所想。例如,在教学完《我造的小房子》后,我让学生结合一些简易材料制作房子,虽然大家交上来的作业有些简陋,但却能看出学生的用心,以及创意的表达。教师要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充分给予认可,积累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中积攒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吴静

第二篇: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搞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学时期正适合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小学校园则是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地。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让他们将来更好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本文就如何搞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小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小学生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1.通过事实去讲述道理,提高思想认识

说理教育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问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2.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扫校园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不讲卫生,不爱劳动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吃了东西后.乱扔垃圾。学校随处可见,看到这种情况。学生会批评那些不爱劳动,乱扔垃圾的人。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为了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进行义务捡垃圾活动。这样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辛苦劳动,让他们认识到爱护环境应该从每个人傲起。进而改变学生乱扔垃圾的习惯,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①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既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②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③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解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④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4.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能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4

[2]杨万谷.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11

作者:格桑拉珍

第三篇: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管理教师的行为

摘 要:《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旨。教师的角色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这种改变包括语言、动作、教法、流程等。新课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智力、创新、创造,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教师;行为

为适应新课标要求笔者对于如何在新的教学中管理教师的行为有以下见解:

一、教学运转,重在尊重

1、语言

语言的表达要以尊重、赞赏学生为主。学生在质疑、解答过程中,正解和错解是交错在一起的。这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幽默的),既表扬了正解的同学,又婉转地鼓励了错解的同学,能保持住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课堂始终兴趣盎然、生动愉悦。

2、教法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方法,就是同一课题也往往由于教师不同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试做这样一个探讨: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武,结果是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而教学方法却各有千秋,可就此而共同探讨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由此而言,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说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主要任务,坐享其成的教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去创新、去创造,才能达到预期之目的。

3、流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素质的组合和提升,往往会有新的活动因子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活动方式和教学流程即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应用知识,主动拓展知识。虽然教学流程改变了,但教学目标却更圆满地实现了。

二、爱护、理解学生

1、要爱护学生

我们要做教育领域里的环保主义者。要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学生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各方面都优异的学生,更爱那些不被人喜欢又有一些缺点的“问题学生”。这种爱是对所有学生的广博而深沉的爱。因为只有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学生,才能领悟爱的价值,才能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自己将来的事业。

2、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学生又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认真解读,只有童心才能去破解这些密码。

三、赞赏评价,激发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评价,另一种是落笔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和学生的自信心连在一起。新课程的教材空间不拘一格,十分广泛,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赞赏为主。

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一般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提问、解答、质疑等往往是多角度的,且对错交替。由此,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特别是对答错的同学,教师的评价就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说。

2、落笔评价

落笔评价通常是指对作业和测试的评价,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成长来落笔。如果要落“合格”或“不合格”的等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闪光点在等级旁边写一两句激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在温馨、和谐的评价中得到自信。只要学生坚信自己“我要学,我能学,我真棒”,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将会在不断的探究中得到创新和创造。

四、展开教研,创新创造

认真钻研教材,在教研活动中探索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是教师进入新课程的首要行为。原先的教研活动被应试教育所抑制,教师几乎在“定式”、“定法”的研究上打圈圈,成了传统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因而教研活动就成了机械的、单向的、死板的教研活动。而今,新课程的教研活动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自主性、民主性和创造性。由此教师的教学观就不是单一的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多向的、互动的教学活动,于是,教学管理中依据新课程开展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学发展的生命线。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是主人,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延伸、创新、创造等方式方法定出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既是实验者又是创造者:实验者——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现,在实验中发展,在实验中成熟;创造者——通过实验去伪存真,创造出符合新课程和本校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课题一旦被验证、确认、结题,即可在校园内铺开。由于民主,大大地激发了教师走进新课程后的教研热情。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新课程的实施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正轨。

五、加强进修,提高素质

教师要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自己要全面发展,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实践中自我解剖、自我评价,发现短处,加强学习,取长补短,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应该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有慈母般的博大胸怀。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信任。

走进新课程,教学管理改进了,教师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而这改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那么,“让学生全面发展”将不会是一句空话,新课程的实施也就能从成功走向成功。

作者:白珍

上一篇:环境设计专业导论论文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