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个个有机的联盟和整体。在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世界各国都能从中获益,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 篇1: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步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与趋势。世界经济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个个有机的联盟和整体。在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社会,它可以推动全球的经济发展以及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活动,从而给各国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然而,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起点有所不同,各方面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我国来说更是如此。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所实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作为主要论述课题,希望能为完善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做出有关贡献。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易也日益频繁起来,同时全球市场的依存系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无论是现代全球经济的发展,还是各国间经济交易的增长,都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这也对各大贸易出口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因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科学水平等方面存有不小的差异,所以这也造成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获利以及受损的程度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与冲击,我国应当加快完善相关对外贸易政策的步伐。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并没有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贸易,而是针对产业发展进行了了强制性的干预,这一情况持续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并步入了全球经济贸易这一行列中,着不但促使全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而且也优化了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之后,为了营造稳定的对外贸易环境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又制定、颁布了有关的外贸规章制度、监管制度、进出口贸易检疫检验标准及流程等。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这标志着我国外贸程度的不断加深,也提高了我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相关地位。在2015年的外贸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中,我国的贸易总金额已高达284600亿美元,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贸易总金额为206亿美元,由此也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之快。

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出口成本增加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同时也是机械设施出口大国,而这些产品大多为半材料加工品。而近些年来,国际物价的不断上涨,许多半材料的成本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且没有回落迹象。这无疑就减少了产品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从而直接降低了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较大的压力。不仅如此,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国际地位地不断提升,人民币渐渐升值,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国产品出口的压力,进而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来,出口成本增加已经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一大阻碍和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全球经济的复杂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主要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迅速扩大的对外贸易使国家之间的相需度增强了,经济的高度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就是与外国建立的贸易,对外贸易能使本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但在对外贸易中,由于产地与进口地间的距离较远,因此难以避免会出现产品质量、产权纠纷等问题,当然由于各国间贸易政策的不同,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贸易壁垒保护等问题。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近些年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受到越多越多的制约。比如,西方发达国家以“最大顺差国”为借口,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是积极事件,然而这同时也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下降,进而会给中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随着全球经济复杂化的日益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不抓紧解决,将给我国对外贸易事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三)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部分的出口产品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又或者是半加工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实际价值并不高,自主品牌也尚未打响,因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缺乏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无论是产品定价、加工科技,还是售货渠道上,我国出口企业都缺少自主能力,所以只能单靠压低价格和增加货量来增加出口贸易额。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产品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市场所限制。一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就很容易受控于国际市场,这不但会降低产品的利润空间,还将影响我国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三、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应对全球化冲击

我国必须加快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力度,进而能够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下面本文结合我国对外贸易 实际情况,对优化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一些建议,以便能够使我国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一)加大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力度

一直以来,我国的出口产品就以纺织品、机械设施为重,然而近些年由于物价的上涨,我国出口产品的利润额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当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把已有的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将出口重心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不但可以刺激我国企业研发、生产新型产品,还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出口产品单一的现状,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增长。不仅如此,优化产业结构还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打破以往受控于国际市场的局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二)结合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政策

在对外贸易中,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都应当切身维护自身权益。随着全球经济复杂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不重视起来,那么就很难在经济全球化这场战役中取得最终胜利。为了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权益,也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在不违反相关国际贸易规定的前提之下,启用有效的贸易保护以及贸易自由政策是必需的。具体来说,我国可以利用政府干预、技术标准等方法来保护弱势产业,从而减少经济全球化给它们造成的冲击。一方面,我国应当运用贸易保护来减缓其他国家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与贸易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也应当充分利用贸易自由来取得市场占有额与利益。因此,适当将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政策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我国贸易经济的增长。

(三)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加工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相对较弱,而技术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强,而且所具有的利润空间也较大。基于此,政府可以鼓励、发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本身也应当强化品牌管理,加快相关的品牌建设,从而打破原先初级产品加工的局面。当然,为了摆脱我国出口产品受国际市场限制过多的现状,企业还应当争取生产到销售方面的自主权,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出口的利润值,还与我国产品的出口权益有着密切联系。总之,提升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能强化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还可以扩展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这一要点应当引起各大出口企业的重视。

四、结论

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我国就有必要采取相关的对外贸易政策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所实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从刺激出口,到鼓励进口,以维持进出口平衡,这使得我国既积极参与到了国际贸易中,又不过分依赖对外贸易,从而更好的应对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本文不仅指出了我国对外贸易现存的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完善我国对外贸易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单位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 篇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摘 要: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一个个有机的联盟和整体。在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世界各国都能从中获益,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起点有所不同,各方面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既为我们带来了机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因此,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广泛和密切,相互支撑,相互制衡,同时,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上更加多的关注于国际条约与国际公约,为国际间的贸易提供方便,此外,各个国家联合形成的经济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开始依赖于经济组织的调节。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更多的依赖信息技术,以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为显著标志,信息技术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推动了经济信息的传播,也让各个企业间的联系方便迅捷,因此经济全球化,也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挑战。积极的影响有:第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全球性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有利于资源全球性的优化配置,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当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后,全球经济逐渐趋于市场化。我国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已经逐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突出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世界各国都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点。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数量上很少,贸易结构和质量也偏低。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并且持续稳定增长。这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贸易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全球贸易中突出了我国的外贸优势。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现在,我国每年的出口产品中有5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而且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0%也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可以说,贸易全球化促进了我国成为贸易大国。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战后,一些世界经济组织在调节世界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世界经济组织的三大支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多边贸易的基础和法律载体。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贸易的协调作用促进了市场规则的全球化。2001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从此融入了一个全球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之中。我国可以享受100多个成员国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发达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在国际贸易上,改善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更快地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第一,区域和集团经济保护下,竞争激烈。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市场竞争方面的冲击。入世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交织在一起,必然会给中国经济,特别是给企业来带巨大冲击。

第三,义务约束带来的冲击。中国入世后,收到的义务约束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关税的约束,二是约束非关税措施,既要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又要逐步撤销非关税壁垒。有了这种约束,中国入世后出口的路子拓宽的同时,进口的大门也会大大敞开。

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

1.参与制定相应的国际贸易方面的规则。我国要在加强对边贸易方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在区域经济和多面合作领域的重要地位,全面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来,将国际贸易规则导向到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领域的多面合作中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姑对外贸易的影响力。

2.改变经营观念,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本国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运用市场力量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改善民族企业组织状况,提高产业整合度;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提高民族产业技术水平。通过这些政策行为提高民族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企业,应该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有效地组合、优化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规模,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积极寻找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采取更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弱化过度竞争,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提高境内外加工贸易的水平,以拉动出口增长。实施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增强结构优化带动作用,延长加工贸易的加工链,使加工贸易与当地经济的产业关联程度趋向紧密。为了发挥比较优势,传统产业加工贸易应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则重点在于优化升级。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以带动国内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门,是扩大出口的新增长点。

作者:孟宪军 许亚男

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 篇3:

“悬崖”勒马 解决法案只是缓兵之计

新年伊始,美国国会两党在经过激烈交锋后,双方终于在最后一刻通过“财政悬崖”法案。方案最终确定了从2013年起,对个人年收入40万美元以上、家庭年收入45万美元以上的“富人阶层”增税,同时将失业津贴延长执行一年,而开支自动削减机制将推迟两个月启动。方案的通过,将已“技术性坠崖”的美国又重新拉了回来,也提振了全球投资者情绪。美国经济似乎已经暂时不受财政问题困扰,但是,削减赤字等重大议题仍未解决。

美国财政危机为何到达“悬崖”边缘?“财政悬崖”法案是否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两个月后联邦政府削减支出时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林珏。

《经济》:美国“财政悬崖”从表面上看是美国财政赤字问题,增税与减支这两项政策叠加在一起,使政府财政状况面临崩溃,在您看来,其产生的根源和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林珏:美国产生“财政悬崖”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元体系下的高消费模式。与中国主要以出口或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不同,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刺激消费来推动。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和国家信誉,通过发行货币和债券来维系着国内的高消费行为,支撑着对外干预行动。高福利制度的存在、公民举债消费的文化,以及世界范围内军事干预的政治,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和进口国,并在经济不景气时最终成为巨额债务国。奥巴马第一任4年里,美国财政赤字总额达到5.096万亿美元。2011年美国外贸逆差达到7384.13亿美元,2012年年底美国债务突破16万亿美元。

自2008年10月以来美国先后启动4轮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前两轮政策在阻止经济第二次衰退、高失业率问题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此也导致财政赤字剧增。2009-2012年4年财政赤字总额达到5.096万亿美元。支出的扩大,需要以税收增加来弥补,然而这期间美国却实行税收削减政策,不仅延长了小布什政府时期实行的税收减免期限,将工资税从6.2%下降至4.2%,还出台了失业救济金计划。为此,2012年1月和5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财长盖特纳先后警告,随着该年年底临时减税政策的再次到期,工薪税临时削减计划和失业补偿措施延长期届满,国会若还未拿出减赤计划,2013年1月1日预算控制法案授权的自动支出及预算削减措施将如期生效,届时政府财政开支便面临被迫突然减少的“财政悬崖”状态,这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极大冲击。

《经济》:美国两党达成的解决“财政悬崖”的协议,在您看来,这个协议能达到什么效果?

林珏:1月1日两党达成的协议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增税,提高个人年收入高于40万美元或家庭年收入45万美元以上家庭的税率,从35%提高到39.6%;遗产税税率从35%调高至40%;结束所有工薪阶层享受了两年的薪资税减税优惠,薪资税率将从4.2%回调至6.2%。二是减支,将涉及军事、教育、基建和福利等领域的政府削减1090亿美元开支计划推迟两个月。虽然提高增税起点不涉及99%的人群,但由于薪资税减税优惠的取消使得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税收支出比之前一年有所增加,而且又不是为刺激消费对所有人群降低税收,因此该政策只可能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方面产生一定的效果。从减支计划看,却直接影响到美国政府为增加就业正在实施的第四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因为无论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东移、重振制造业、新能源发展战略,还是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等,都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财力予以支持。

《经济》:在您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吗?

林珏:这是权宜之策,缓兵之计,否则一旦“自动减赤机制”启动,政府将面临个人税率上升和政府开支减少的紧缩局面,这将对美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

《经济》:您怎么看待美国“将削减支出推迟两个月”的做法?当两个月后联邦政府削减支出时,对其经济带来什么影响,是否是一个“更为陡峭的悬崖”?

林珏:留下两个月的时间,让各方有一个酝酿、讨论、论证的时间。期间各方将继续围绕着削减何类项目争论不休,最后达成的支出削减计划可能是渐进的,否则支出猛的大幅度地减少,会影响到就业。

《经济》:在2012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1.1万亿美元的严峻形势下,为什么美国两党还是没能达成比较有效的协议呢?

林珏:2012年9月、12月美国为刺激经济先后启动第三轮与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该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从前一季度的1.3%回升到3.1%,全年增长率估计达到2%左右,但该年财政赤字继续突破万亿美元,联邦政府举债额度达到16.4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12月失业率仍高达7.8%。在这样的形势下,增税减支将影响到经济增长与就业水平,但不这么做,将面临“财政悬崖”。为此,在增税的涉及面与幅度上,在减支的项目上两党产生很大分歧。

《经济》:两党在解决“财政悬崖”问题上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林珏:共和党人长期以来坚持“绝不增税”政策,他们主张通过削减政府开支来解决巨额赤字问题。而民主党政府则主张通过对富人的增税来替代减支措施。还在2012年9月份,奥巴马总统就提出未来10年削减美国债务3.6万亿美元的计划,其中1.5万亿美元就来自对富人税收的增加。由于分歧很大,两党分治的白宫与国会谈判处于僵持状态。不过最后,共和党人在反对增税问题上还是作出了让步,民主党政府也在减支和税收收入措施上提出新的预算提议,虽与国会共和党人提出的减赤目标有所差距,但却在缩小。

2013年3月美国国会还将就调高债务上限和解决联邦政府2013财年后6个月的预算问题进行讨论,届时3项谈判——削减开支计划、提高债务上限、决定财政预算的议题将汇合在一起。又有一番激烈的争斗。

《经济》:在您看来,解决美国“财政悬崖”有哪些可行办法?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林珏:解决“财政悬崖”问题,首先应解决政府财政开支过大和外贸严重逆差问题,为此一是应该改变高消费文化和模式;二是改变世界范围内到处插手,干预他国内政,充当“国际警察”的对外政策;三是抛开冷战思维,通过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充分发挥美国在高科技产品上的竞争优势。

《经济》:美国“财政悬崖”法案的通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林珏:“财政悬崖”法案的通过,使得人们松了一口气,对美国政府治理面临财政困境的能力树立了一定的信心,股市出现上扬。但该问题只是暂时缓解,两个月内减税将具体涉及哪些项目还不很清楚。从美国“开源节流”的理念和已经提出的计划看,美国将打破长期以来消费大国的状况,重振制造业,推动出口翻番,而讨论的开支减少项目主要涉及军事、教育、基建和福利等领域。

为此,我认为该问题的最后解决对中国的影响将不仅仅体现经济上:(1)在贸易上,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进口的“双反”调查将加大,对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更为强调,中美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增多。(2)在军事上,美国将继续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来加大亚太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危机感,从而加大军火销售规模,同时通过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共同防御的方式来减少军费开支,这将促使中国投入更多的军费以加快国防建设来进行反制。(3)在教育上,美国普通学校在经费紧缩的情况下,将通过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从大学到中小学,为此中国赴美留学一是签证将变得更为容易,二是出国留学中小学生将增多。(4)在外交上,由于政府经费的削减,可能对外援助项目、环境援助承诺等会减少,但双边合作项目会增多。

林珏简介:

财政部部属院校首批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近几年主持教育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能源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项目研究。作为主编之一,从事《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美国经济部分与能源经济部分撰写工作,该报告2011年已被教育部列为重点报告,自2007年该报告已出版六本。

代表作《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1995)、《美国市场经济体制》(1994)、《论美国两大政党之争对外贸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1997)、《中美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再探——基于产品竞争力视角的分析》(2008)等。

链接:

“财政悬崖(Fiscal Cliff)”一词并非“横空出世”,过去就曾被用来描述过多种财政问题,而该词近来的流行缘自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2012年2月7日在美国众议院住房金融委员会议上指出的“2013年元旦开始的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将带来财政悬崖”。所谓“财政悬崖”就是指如果美国现有法律不在2012年底前修改,美国2013年将面临大幅税收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的局面,由于政府收入增加、支出减少,从而政府财政赤字将缩减约6000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赤字曲线在图形中呈现急剧下降,宛如一条“绝壁”,因此被称为财政悬崖。

作者:毛丽冰

上一篇: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论文下一篇:服务贸易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