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形考任务1答案

2022-09-30

第一篇:公司法形考任务1答案

2018电大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1答案

管理学基础 形考任务一

一. 单项选择

1.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计划

3.管理的实践性

4.精神领袖

5.概念技能

6.提高劳动生产率

7. 效率的逻辑

8.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9.预测

10.普遍性

11.更短

12.最满意

13.定量预测

14.权变性

15. 5个

二.多项选择

16. 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

17信息传递角色. 策制定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 18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19宏观环境 产业环境

20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

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1理性----合法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 22全选

23全选

24除机会分析 其他全选、 25战略计划

作业计划 26 除高学历者的比例 其他全选 27全选

28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29 变动性 多重性 层次性

30除

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外 全选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判断正误

31对

32错

33对

34错

35.错

36对

37 .错

38对

39.错

40对 四.案例分析

1.银华公司是怎样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银华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困难。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即企业文化。

2.银华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

从机制方面,银华公司建立和完善了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分配制度、人才选拔机制等。 从教育方面,银华公司注引导和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等等。 加强投入,包括人、财、物的投入。 3.怎样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三个部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外可以促进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定位,产生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内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学习、维系和激励的功能,引导、协调并约束员工行为,在较高程度上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第二篇:2018年电大高级财务会计形考任务答案全1~4

作业一

要求:(1)写出甲公司合并日会计处理分录; (2)写出甲公司合并日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3)填列甲公司合并日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有关项目。

答:1.写出甲公司合并日会计处理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9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9 600 000

2.写出甲公司合并日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商誉=9600000-(11000000×80%)=800000(元) 少数股东权益=11000000×20%=2200000(元) 借:固定资产 1 000 000

股本 5 000 000

资本公积 1 500 000

盈余公积 1 000 000

未分配利润 2 500 000

商誉

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9600000

少数股东权益

2 200 000 3.填列甲公司合并日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有关项目。

2.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A公司在合并日的账务处理以及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答:公司在合并日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 000 000

贷:股本

6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4 000 000 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

12 000 000

贷:盈余公积

4 000 000

未分配利润

8 000 000 抵销分录 :

借:股本

6 000 000

盈余公积

4 000 000

未分配利润

8 000 000

资本公积

2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0 000 000

3. 要求: (1)确定购买方。 (2)确定购买日。 (3)计算确定合并成本。

(4)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置损益。 (5)编制甲公司在购买日的会计分录。

(6)计算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 答:(1)确定购买方。

甲公司为购买方 (2)确定购买日。

2008年6月30日为购买日 (3)计算确定合并成本=2100+800+80=2980(万元) (4)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置损益。

外置固定资产利得=2100-(2000-200)=300(万元)

外置无形资产损失=(1000-100)-800=100(万元)

(5)编制甲公司在购买日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00

累计折旧

200

贷:固定资产

2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980

累计摊销

1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00

无形资产

1000

银行存款

80

营业外收入

200 (6)计算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2100+800+80-3500×80%=180(万元) 4.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A公司取得控制权日的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

投资成本=600000×90%=540000(元)

应增加的股本=100000×1=100000(元)

应增加的资本公积=540000-100000=440000(元)

合并前形成的留存收益中享有的份额: 盈余公积=110000×90%=99000(元) 未分配利润=50000×90%=45000(元)

5. 要求:(1)编制购买日的有关会计分录

(2)编制购买方在编制控制权取得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的抵销分录 (1)编制A公司在购买日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52500 000

贷:股本

15 000 000

资本公积

37500000 (2)编制购买方编制股权取得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时的抵销分录

计算确定合并商誉,假定B公司除已确认资产外,不存在其他需要确认的资产及负债,A公司计算合并中应确认的合并商誉: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5 250-6 570×70%=5 250-4 599=651(万元) 应编制的抵销分录:

借:存货

1 1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 000 000

固定资产

15 000 000

无形资产

6 000 000

实收资本

15 000 000

资本公积

9 000 000

盈余公积

3 000 000

未分配利润

6 600 000

商誉

6 51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2 500 000

少数股东权益

19 710 000 作业二

1. 要求:(1)编制P公司2014年和2015年与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14年12月31日和2015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3)编制该企业集团2014年和2015年的合并抵销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1)①2014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Q公司33000

贷:银行存款33000

② 2014年分派2013年现金股利10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800(10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Q公司 800

借:银行存款 800

贷:应收股利800

③2015年宣告分配2014年现金股利1100万元:

应收股利=1100×80%=880万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800+880=1680万元

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80%=3200万元

应恢复投资成本8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880

长期股权投资—Q公司800

贷:投资收益1680

借:银行存款 880

贷:应收股利 880

(2)①2014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3000-800)+800+4000×80%-1000×80%=35400万元

②2015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3000-800+800)+(800-800)+4000×80%-1000×80%+5000×80%-1100×80%=38520万元

(3)①2014年抵销分录

1)投资业务

借:股本30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200 (800+400)

未分配利润9800 (7200+4000-400-100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35400

少数股东权益8600 [(30000+2000+1200+9800)×20%]

借:投资收益 3200

少数股东损益800

未分配利润—年初 72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400

本年利润分配——应付股利1000

未分配利润9800

2)内部商品销售业务

借:营业收入500(100×5)

贷:营业成本500

借:营业成本80 [ 40×(5-3)]

贷:存货 80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60

固定资产—原价 4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40÷5×6/12)

贷:管理费用4

②2015年抵销分录

1)投资业务

借:股本30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700 (800+400+500)

未分配利润13200 (9800+5000-500-110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38520

少数股东权益9380 [(30000+2000+1700+13200)×20%]

借:投资收益4000

少数股东损益 1000

未分配利润—年初9800

贷:提取盈余公积500

应付股利1100

未分配利润13200

2)内部商品销售业务

A 产品: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贷:营业成本80

B产品

借:营业收入 600

贷:营业成本 600

借:营业成本 60 [20×(6-3)]

贷:存货60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

贷:固定资产——原价 4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8

贷:管理费用8 2. 要求:对此业务编制201×年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 答:借:应付账款 90 000

贷:应收账款 90 0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4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450 借:所得税费用 1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12.5 借:预收账款 10 000

贷:预付账款 10 000 借:应付票据 40 000

贷:应收票据 40 000 借:应付债券 2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20 000 3. 要求:编制2014年末和2015年末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 答:(1)2014 年末抵销分录

乙公司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了 400 万元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营业外收入400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4000000

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 400/4*6/12= 50(万元)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00 000

贷:管理费用

500 000 抵销所得税影响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75000 (3500000*25%)

贷:所得税费用

875000 (2)2015 年末抵销分录

将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4000000

将2014 年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0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00 000

将本年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0 000

贷:管理费用

1000000

抵销2014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2015年的影响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75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875000 2015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4000000-500000-1000000)* 25%=625000(元) 2015 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625000-875000=-250000 (元) 借:所得税费用250000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000 作业三 1. 要求:

1) 编制7月份发生的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 ;

2) 分别计算7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净额, 并列出计算过程 ;

3) 编制期末记录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本题不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答: 1)编制7月份发生的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3120000

贷:股本

¥3120000 借:在建工程

¥2492000

贷:应付账款

¥249000 借:应收账款

¥124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44000 借:应付账款

¥1242000

贷:银行存款

¥1242000 借:银行存款

¥1860000 贷:应收账款

¥1 860 000 2)分别计算 7 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净额, 并列出计算过程

银行存款 :

外币账户余额= 100000+500000-200000+300 000 =700000 (元) 账面人民币余额 =625000+3120000-1242000+1860000= 4363000 (元) 汇兑损益金额=700000*6.2 -4363000= -23000(元) 应收账款 :

外币账户余额 500000+200000 -300 000=400000(元) 账面人民币余额 3125000+1244000-1860000=2509000(元) 汇兑损益金额=400000*6.2-2509000=-29000(元)

应付账款:

外币账户余额 200000+400000-200 000=400000(元) 账面人民币余额 1250000+2492000-1242000=2500000(元)

汇兑损益金额400000*6.2-2500000=-20000(元)

汇兑损益净额 -23000-29000+20000= -32000(元)

即计入财务费用的汇兑损益 -32000(元) 3)编制期末记录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20 000

财务费用

32 000

贷:银行存款

23 000

应收账款

29 000 2. 要求:(1)计算该资产在甲市场与乙市场销售净额。

(3)如果甲市场是该资产主要市场,则该资产公允价值额是多少?

(4)如果甲市场与乙市场都不是资产主要市场,则该资产公允价值额是多少? 答:根据公允价值定义的要点,计算结果如下:

(1) 甲市场该资产收到的净额为 RMB23(98-55-20); 乙市场该资产收到的净额为RMB26(86-42-18)。

(2) 该资产公允价值额=RMB98-RMB20=RMB78 。

(3) 该资产公允价值额=RMB86-RMB18=RMB68 。

甲市场和乙市场均不是资产主要市场, 资产公允价值将使用最有利市场价格进行计量。企业主体在乙市场中能够使出售资产

收到的净额最大化 (RMB26) ,因此是最有利市场。 3. 要求:根据外汇资料做远期外汇合同业务处理

(1)6月1日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无需做账务处理,只在备查账做记录。

(2)6月30日30 天的远期汇率与6月1日60天的远期汇率上升0.03,

(6.38-6.35)* 1 000 000=30 000(收益)。

6月30日,该合同的公允价值调整为 30 000元。

会计处理如下:

借:衍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3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000 (3)7月30日合同到期日,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相同, 都是R6.37/$1。

甲企业按R6.35/$1 购入100 万美元, 并按即期汇率R6.37/$1 卖出100 万美元。从而最终实现 20 000 元的收益。

会计处理如下:

按照7 月30 日公允价调整6 月30 日入账 的账面价。

(6.38-6.37)* 1 000 000=1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000

贷:衍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10 000

按远期汇率购入美元,按即期价格卖出美元,最终实现损益。

借:银行存款

(6.37*1000 000) 6370000

贷:银行存款

(6.35*1000 000) 6350000

衍生工具--远期外汇合同

(6.35*1000 000) 20000 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000 10000 =20 000 (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 000

贷:投资收益 20 000 4. 要求:做股指期货业务的核算

答:(1)交纳保证金(4365* 100* 8%)=34920 元, 交纳手续费(4365*100*0.0003)= 130.95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 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合同 34920

贷: 银行存款

34920

借: 财务费用 130.95

贷: 银行存款 130.95 (2)由于是多头,6 月30 日股指期货下降1%,该投资者发生亏损,需要按交易所要求补交保证金。

亏损额:4 365* 1%* 100=4365元

补交额:4365* 99%* 100* 8%4365)=4015.80元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365

贷: 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合同 4365 借: 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合同

4015.80

贷: 银行存款

4015.80

在6月30日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衍生工具----股指 期货合同”账户借方余额

为34 920 – 4365 + 4015.8=34 570.8元

为作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

(3)7月1日平仓并交纳平仓手续费平仓金额为4365* 99%* 100= 432135 元

手续费金额为=(4 365* 99% * 100* 0.0003)=129.64 元。

借: 银行存款 432135

贷: 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合同 432135

借: 财务费用 129.64

贷:银行存款 129.64

(4)平仓损益结转

借: 投资收益 4365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365 作业四:

1. 请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破产资产与非破产资产的会计处理。 答:(1)确认担保资产

借:担保资产--固定资产 450000

破产资产--固定资产 135000

累计折旧 75000

贷:固定资产--房屋 660000 (2)确认抵销资产

借:抵销资产--应收账款--甲企业 22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 22000

(3)确认破产资产

借:破产资产--设备 180000

贷 :清算损益 180000 (4)确认破产资产

借:破产资产--其他货币资金 10000

--银行存款 109880

--现金 1500

--原材料 1443318

--库存商品 1356960

--交易性金融资产 50000

--应收账款 599000

--其他应收款 22080

--固定资产 446124

–-无形资产 482222

--在建工程 556422

--长期股权投资 36300

累计折旧 210212

贷: 现金 1500

银行存款 109880

其他货币资金

1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50000

原材料 1443318

库存商品 1356960

应收账款 599000

其他应收款 22080

固定资产 446124

在建工程

556422

无形资产 482222

长期股权投资 36300 2. 请根据题1的相关资料对破产权益和非破产权益进行会计处理(破产清算期间预计破产清算费用为625000元,已经过债权人会议审议通过)。 答:借:长期借款

450 000

贷:担保债务——长期借款

450 000 确认抵消债务 :

借:应付账款

32 000

贷:抵消债务

22 000

破产债务

10 000 确认优先清偿债务:

借:应付职工薪酬

19 710

应交税费

193 763

贷:优先清偿债务——应付职工薪酬

19 710

——应交税费

193 763 借:清算损益

625 000

贷:优先清偿债务——应付破产清算费用

625 000 确认破产债务:

借:短期借款

362 000

应付票据

85 678

应付账款

107 019

其他应付款

10 932

长期应付款

5 170 000

贷:破产债务——短期借款

362 000

——应付票据

85 678

——应付账款

107 019

——其他应付款

10 932

——长期借款

5 170 000 确认清算净资产:

借:实收资本

776 148

盈余公积

23 768

清算净资产

710 296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510 212 3. 要求: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2)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的摊销 (3)租赁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和核算 (4)租金和或有租金的核算 (5)租赁到期日归还设备的核算 答:(1)甲公司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判断租赁类型: 本例中租赁期(3 年)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的 60%(小于 75%),没有满足融资租赁的第 3 条标准。另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 2577100 元(计算过程见后)大于租赁资产原账 面价值的 90%,即 2340000(2600000×90%)元,满足融资租赁的第 4 条标准,因此,甲

公司应 当将该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第二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 值,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1000000×3+0=3000000(元)计算现值

的过程如下:每期租金 1000000 元的年金 现值 =1000000×(PA,3,8%)查表得知: (PA,3,8%) =2.5771, 每期租金的现值之和=1000000×2.5771=2577100 (元) 小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2600000 元。根据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其折现值 2577100 元。

第三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3000000-2577100=422900(元) 第四步,将初始直接费用计入资产价值,账务处理为: 2013 年 1 月 1 日,租入程控生产线:租赁资产入账价=2577100+10000=2587100(元),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5871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4229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3000000

银行存款 10000。

(2)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确定融资费用分摊率:以折现率就是其融资费用的分摊率,即 8%。

第二步,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的融资费用日期租金=期初×8% 第三步,会计处理: 2013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一期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2013 年 1-12 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每月财务费用=206168÷12=17180.67(元) 借:财务费用 17180.6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7180.67。 2014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二期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2014 年 1-12 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每月财务费用=142661.44÷12=11888.45(元) 借:财务费用 11888.4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888.45。 2015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三期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2015 年 1-12 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每月财务费用=74070.56÷12=6172.55(元) 借:财务费用 6172.5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172.55。 (3)计提租赁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租赁期固定资产折旧期限=11+12+12=35(个月)2014 年和 2015 年折旧率=100%/35×12=34.29% 第二步,会计处理:2013 年 2 月 28 日:计提本月折旧=812866.82÷11=73896.98(元)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73896.98;

贷:累计折旧 73896.98。

2013 年 3 月至 2015 年 12 月的会计分录,同上。

(4) 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2014 年 12 月 31 日, 根据合同规定应向 乙 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100000 元:

借:销售费用 100000;

贷:其他应付款-乙 公司 100000。

2015 年 12 月 31 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 乙 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150000 元: 借:销售费用 150000;

贷:其他应付款-乙 公司 150000。 (5)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2015 年 12 月 31 日,将该生产线退还 乙 公司: 借:累计折旧 25871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587100

第三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1)

题目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至第三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文本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一章文本论述主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去积极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学习文本论述:请用实例分析我国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

答案:

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确定也应当体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要使学生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更好的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首先,随着科学及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需要具有更高数学素养。如:怎样面对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其次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有用的数学,如:与经济活动的有关的比和比例。最后,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音,如:分数、小数到处可见。

2、数学科学发展的影响。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新的应用数学方法的产生,如:计算机。带有新特点的独立的应用数学的形式,如:信息论这些发展使人们对数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绝对真理,它也具有可误性。

3、儿童发展因素的影响

考虑儿童的发展因素,不只是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包括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学生交流能力、数学情感和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满足、促进儿童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首要目标,掌握有用数学,研究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考任务一(2)

说明: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800字临床观察报告)。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答:小学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要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中,再让他们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儿童的数学学习的组织,即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于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数学学习应当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去观察、发现和简单地证明。

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在本例中,教师设计了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观察、辨析并实验、操作,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变为在问题情境的尝试操作下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种融生活化策略和操作性策略为一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现实数学观和生活数学观。但是,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学习上不同的。

“平均数”作为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指的是一种词汇的认识;“平均数”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对一组数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本质认识。掌握了单个词汇并不一定就是理解了概念。本例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的班级中,虽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可在跟进活动中学生仍然不能将问题与习得知识建立联系甚至不能理解真实情境问题本身的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作为数学概念的“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思考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这种“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孩子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又该怎样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我认为,对课本练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既经济实用,又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归生活学数学既使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在数学与生活中有机结合。

第四篇: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

1、任务

2、任务3是主观题,任务4和任务5是客观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作品题(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说明: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800字临床观察报告)。 学生下载对应的附件完成作业,上传提交任务。 答案: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所对应的是理论数学观;生活数学观所对应的是科学数学观。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和运用广泛性三个主要的性质特征。

小学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要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再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儿童的数学学习的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先生,即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于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数学学习应当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去仔细地观察,粗略地发现和简单地证明。

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数学概念往往就是源于普通的常识。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和丰富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辨析、操作等活动,逐步从对象中抽取本质属性,建立数学概念。在本例中,教师设计了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观察、辨析并实验、操作,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变为在问题情境的尝试操作下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种融生活化策略和操作性策略为一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现实数学观和生活数学观。但是,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学习上不同的。“平均数”作为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指的是一种词汇的认识;“平均数”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对一组数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本质认识。掌握了单个词汇并不一定就是理解了概念。本例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的班级中,虽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可在跟进活动中学生仍然不能将问题与习得知识建立联系甚至不能理解真实情境问题本身的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作为数学概念的“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在平均数这一概念教学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概念是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要素。概念是对两中以上对象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概念主要以词的形式来标志;概念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经验的加工。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它们具有反向对应的关系,当内涵扩大了,外延会缩小;反之外延扩大了,内涵会缩小。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这种“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孩子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论述题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等的理解问题。

其次,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如对股市中的各类“趋势统计图表”掌握与理解。

最后,生活中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如报纸、杂志中随处可见的统计图表、比例、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符号的理解、识别与阅读。

二、数学自身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随着经典数学的繁荣和统一,许多数学应用方法的产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必然对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课程目标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做数学来学数学,体会观察、尝试、合情推理、猜想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与解题技能的培养目标削弱,判断、优化的能力目标需要加强。

三、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新的儿童发展观关注儿童的发展,从关注精英数学转向关注大众数学,强调学习适合每一个个体的数学,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升公民的素质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02任务

一、作品题(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说明:下面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②临床学习: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设计报告。 答案:

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下面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开展好立体几何图形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圆锥的教学:我在复习准备时选用粮囤做感知材料,形象地展现了由粮囤(圆柱)变为粮堆(圆锥)的过程。展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是重视学生的操作观察,把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建立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等具体的感知动作上,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立体图形的表象。

三是重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就不只局限于书上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重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亲身体验,重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完成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例如在认识圆柱的侧面时,采用了让学生把圆柱包起来,再展开看一看的方式进行亲身体验,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当然,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十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如:高的平移、圆柱、圆锥侧面展开等难以讲述的内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起以下作用: (1)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设计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教师作为承担间接知识传授的学习组织者,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根据临场的反应作适当的调整,同时要通过自己有效的评价来定位和激励学生,以达到学生保持持久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起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受个人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基础的心理特点等的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各种质疑、设疑、组织讨论等方式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并通过教师有效设计的活动和评价方式来激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此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能力的发展。

(3)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诊断和导向的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能力水平,通过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评价等诊断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修正或调整。

03任务

一、作品题(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说明:以下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评析报告。 答案: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学生个体千差万别,个性特征明晰可见,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与之紧密联系的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要给思维速度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间。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时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学生到处可见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到处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让教师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之感。

数学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当的评价,对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非常重要。但如果评价得不合适宜,过于虚假不真实。那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就没有价值。

(一)数学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很平常的行为,教师都大加赞赏,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学生往往就会“迷失自我。”

(二)教师在数学课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个性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找准评价的切入点,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差异。让课堂上的评价具有个性化特色,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

当然,我在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方面探索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会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我希望自己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功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述题

发展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发展儿童数学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及数学认知结构,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记忆、表述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儿童先天就有的,也是无法从其它途径获得的,只能在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加强培养,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

一、要重视表象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形成数学概念往往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这个过渡就是“表象阶段”。它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渡中,有三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充分在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二是在学生感知对象时,加强他们的语言运用;三是在学生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及时地归纳。

二、要加强数学交流

学会数学交流是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效的数学交流就依赖于准确的数学概念。因此,准确地运用数学概念是发展数学交流能力的一个条件,而充分的数学交流活动又能促进数学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必须引导学生表述和交流自己的发现;二是要给学生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三是要让学生质疑和反驳他人的想法。

三、需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保证数学思维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概念构建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所以发展儿童数学概念的构建能力,必须充分重视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 A. 抽象性 B. 严谨性

C. 客观性 D. 应用广泛性

2.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数学应用 C. 注重解题能力

D. 注重数学交流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等四个纬度。 A. 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 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

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 A. 语言表述阶段 B. 理解结构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符号运算阶段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 A. 问题的起始状态 B. 问题空间 C. 问题的目标状态 D. 问题的中间状态

6.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 A. 导向价值 B. 甄别价值 C. 反馈价值 D. 诊断价值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 )等一些内容。 A. 数的认识 B. 运算方法 C. 简便运算 D. 理解算理

8.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 )等两个方面。 A. 空间想象障碍 B. 性质理解障碍 C. 视觉知觉障碍 D. 空间描述障碍

9.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 )和“评价结果” 。 A. 填补认知空隙 B. 执行方案

C. 反思修正 D. 调查资料

10. 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 )等。

A. 探究启发式 B. 尝试错误法 C. 逆推法 D. 逼近法

11.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 )阶段。 A. 映象式阶段 B. 动作式阶段 C. 符号式阶段

D. 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

12. 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 A. 运算规则 B. 数的概念

C. 图形分解的思路 D. 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 )等这样三个特征。

A. 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 以计算为主线

C.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D. 训练体系的网络式

14. 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 )三种。 A. 计算型 B. 具体型 C. 调和型 D. 概括型

15. 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 A.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B. 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C. 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16. 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 )。 A. 操作材料 B. 辅助学具 C. 音像资料 D. 计算机技术

17. 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 )。 A. 多例比较策略 B. 生活化策略 C. 操作分类策略 D. 表象过渡策略

18. 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 )等。 A. 练习导入 B. 问题导入 C. 经验导入 D. 算理导入

19. 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 A. 水平0 B. 水平1 C. 水平2 D. 水平

20. 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

A. 问题表征阶段 B. 明确条件阶段 C. 感觉阶段 D. 理解联想阶段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答案:

小学数学规则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形成运算的技能,它还与发展儿童数学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

数感代表着个人使数、数字系统和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更准确的说,数感实际上代表着不同个体因自己的经验、学习和能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数”的良好的智力结构。良好的数感是形成数量概念和数理推理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的条件,是形成运算技能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可以从多方面发展儿童的数感。 1在实际的情景中形成数的意义

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对具体物体对象的活动来逐渐认识数的,学习中,要使儿童能形成良好的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就应该将学习活动置于儿童具有生活经验的实际情境中,让他们体验,感悟,理解。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例如,他们认识“5”,开始时带有物质和能量性质的,知道5个苹果,5支铅笔,5个人等,当对这些具有这种相同元素个数特征的“物体的集合”多次的感知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去关注这一类“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对“5”的意义的理解。

(2)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例如:小明有3本书,小芳有4本书,一共有几本书?这样的问题,假如学生采用“在第一加数基础上的逐一加”的方式,就支持了他们对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2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

(1)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数的位置感首先表现在对一个具体数在某个集合中的位置有敏锐的感觉,同时对于这个数与相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有一个敏锐的感觉。例如学生能较快反映,65这个数在100以内的序列中大致占中间的位置,65比100的一半要大些等。

(2)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例如学习8时,学生知道8是由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儿童对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敏锐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数的多种理解。 3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在开始学习加减法时,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应当对数和数的实际意义有所理解。例如,图示有3辆小车和4辆小车,并将他们和起来,学生在解答3+4=7后,应该能意识到,这是3个元素和4个元素的合并,结果是7个元素。

05任务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46 分。)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 、 、以及 等四个阶段。 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 、 以及 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 、 以及 等的特点。 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 、 以及 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 、 、 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 、 、 、等三类。 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 、 以及 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 、 以及 等的识别。

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 、 、以及 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 、 以及反思评价等。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 、 、以及 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 、 以及 等。 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 、 、 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 、 以及 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 、 、以及 等三个阶段;

答案:

1. 创设情境 、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 总结运用 。2. (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 、 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 、 (要)注意适时(的)指导

3. (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 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 、 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4. 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 、 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 、 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 5. 定向环节 、 行动环节 、 反馈环节

6. 目标取向的评价 、 过程取向的评价 、 主体取向的评价

7. 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 重要规则逐步深化 、 有些规则不给结语 8. 空间方位 、 空间距离 、 空间大小

9. 认知(能力) 、 操作(能力) 、 策略(能力) 10.(设置)问题情景 、 提出假设 、 获得结论 11. 行为(参与) 、 情感(参与) 、 认知(参与)

12.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 、 数学思维能力 、 数学的语言能力 13. 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14. 情景(导入)、 活动(导入)、 问题(导入) 15. 认知 、 联结 、 自动化

二、判断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 作为小学课程的数学是一种形式化的数学 A. 错误 B. 正确

2. 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3. 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4. 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5. “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 A. 错误

B. 正确

6. 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A. 错误 B. 正确

7. 不断增加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A. 错误

B. 正确

8. 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9. 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A. 错误 B. 正确

10. “叙述式讲解法”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A. 错误 B. 正确

11. 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12.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13.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 和“主观性知识” A. 错误 B. 正确

14. 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15.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是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16. 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

A. 错误 B. 正确

17.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三、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十二章文本论述主题:举例解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统计教学中运用“游戏引导”的策略。

答案: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多时候,儿童是在游戏中体验与建构数学知识的。因为游戏不仅能激发儿童的思维,游戏还能促进儿童策略性知识的形成。

如:教者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然后通过择优选用简便科学的方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打下基础。

在创设情境,回顾旧知。以旧引新,通过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为下面探索统计的方法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的基础上,继而进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计问题,激发统计兴趣。

⑴“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⑵师: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几个?可以用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统计方法。

2、参与游戏,探索统计方法。

⑴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你来说,我来记”,做完游戏,大家想知道的问题,就会得到答案了。 ⑵老师对同学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⑶学生分组活动搜集数据。

⑷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 ③□|||||

○||||

△||||||| ④□√√√√√

○√√√√

△√√√√√ ⑸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学生可能会体会到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比较简便,愿意使用。

3、整理数据,学会应用。

我们把记录的结果整理有表格里(出示表格) 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一共 看图:你从这个表中知道什么?

学生把表格填完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第五篇:演讲与口才 形考任务二答案

《演讲与口才》任务二

一、判断

1、即兴演讲最突出的特点是“即兴”,它演讲者在对自己讲什么和怎么讲都心中无数的情况下进行的演说。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演讲稿与一般文章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对立联想是指有对立关系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撰写演讲稿要考虑到临场性,是指在保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适当注意内容的伸缩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5、撰写演讲稿要做到所谓“入耳”,就是指词句听起来明白易懂,没有什么障碍。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即兴演讲只适合日常社交生活,而不适合重大政治活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7、解题式开头往往在比较庄重严肃的演讲中使用;而明旨式开头往往带有风趣特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8、演讲稿可以说是“成文性的口语”,“口语化的文章”。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9、撰写演讲稿要注意做到“上口”或者“入耳”,才能达到声传的目的,起到交流思想情感的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联想的种类很多,接近联想是指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1、发散性思维有3个维度,即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和独特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其中的关键是独特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所谓定格即确定即兴演讲的格式,想好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框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3、演讲文稿总是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演讲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声传性、表演性和整体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5、修辞包括选词炼句和合理运用辞格。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6、即兴演讲者的快速构思必须抓住“选题”和“定格”这两个关键。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7、布点连线、理脉成文三种方式中,楼梯式较为复杂,只有思维能力很强、思维品质特别优异的人,才能驾驭此法。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8、所谓自由联想,是指因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而产生的联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9、命题演讲的结尾要求有一个力度很大的响亮的结尾,而即兴演讲的结尾则讲究“留有余味”“余音绕梁”。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总结式结尾往往能给听众留下完整的总体印象。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二、简答

1、演讲时常用哪些谋略?这些谋略有什么作用?

答案:演讲的策略和技巧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欲擒故纵,出奇制胜(3分)所谓欲擒故纵,就是首先故意避开目标,使人放松戒备,然后抓住要义一举擒拿,达到目的。它往往异峰突起,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2、悬念吸引,呼应作答(3分)叙事性较强的演讲,往往设置悬念,紧紧地吸引着听众,使听众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强烈的关切心情,急切希望能得到解答。悬念能调动听众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使听众从质疑、释疑中受到启迪。没有悬念,难于吸引听众的兴趣。

3、主动出击,先声夺人(2分)演讲者事先估计听众可能从某方面质疑、反问,在演讲时先主动引出疑问,并加以驳斥,这样便形成了主动进击,先声夺人的局面。这种策略可以从多方面帮助树立自己的观点。

4、委婉风趣,曲径通幽(2分)同一个道理,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讲,直径近,曲路远。然而,有时候人们常避直就曲,采取“以迂为直”的谋略。

三、多项选择

1、元代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六字是也。”他写演讲词也是这样。

A、凤头

B、猪肚

C、熊腰

D、猪肚

答案:A,B,D

2、演讲稿的特性是()。

A、声传性

B、临场性

C、整体性

D、备用性

答案:A,B,C

3、演讲稿的层次排列形式可分为()几种组合结构。

A、纵向

B、横向

C、纵横交叉

D、正反对比 答案:A,B,C

4、常见的演讲开头有()几种。

A、设问式开头

B、叙事式开头

C、解题式开头

D、抒情式开头

参考答案:A,B,C,D

5、即兴演讲最突出的特点是()。

A、临时性

B、感发性

C、敏捷性

D、简练性

答案:A,C,D

6、常见的结尾类型有()。

A、总结式结尾

B、感召式结尾

C、抒情式结尾

D、警言式结尾

答案:A,B,C,D

7、即兴演讲的难度体现在()几个方面。

A、准备仓促,很难精雕细刻

B、篇幅短小,容量有限 C、没有讲稿、提纲

D、多数人缺乏即兴演讲的锻炼

答案:A,B,D

8、演讲稿的修改,主要包括()等。

A、校正观点

B、增删材料

C、调整结构

D、修饰语言

答案:A,B,C,D

9、()代学者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

A、唐

B、宋

C、元

D、明

答案:D

10、即兴演讲中的“媒介”可以是()等。

A、人、事、物

B、语言

C、环境

D、其他对象

答案:A,B,C,D

11、即兴演讲可分()等不同的类型。 A、主动式即兴演讲

B、被动式即兴演讲

C、命题性即兴演讲

D、随意性即兴演讲

答案:A,B,C,D

12、被动式即兴演讲,要强调()。

A、触景生情

B、“切题”

C、“超旨”

D、激发灵感

答案:B,C

13、即兴演讲的定格常用()“三格法”。

A、标题

B、开头

C、主体

D、结尾

答案:B,C,D

14、演讲稿的撰写取决于(),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

A、演讲的议题

B、演讲的内容

C、演讲的环境

D、演讲的听众 答案:B,C,D

15、演讲稿与一般文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说是()文章。

A、“通俗化的文章”

B、“口语化的文章”

C、“表演化的文章”

D、“对话化的文章”

答案:B

16、一篇完美成功的演讲稿是由许多相关因素构成的,()构成了演讲活动的完整联系。

A、三方人物

B、四重联系

C、五个环节

D、六个统一

答案:A,B,C

17、演讲稿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对选材和提纲的实践性进行检验,进一步保证内容的完善

B、避免临场斟酌词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C、保证思路畅通,帮助消除怯场心理

D、帮助限定时速,避免时间松紧失当

答案:A,B,C,D

18、即兴演讲是演讲者在()的情况之下进行的演讲活动。

A、事先无准备

B、事先没有拟稿 C、讲什么心中无数

D、怎么讲心中无数

答案:A,B

19、发散思维有3个维度,即()。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联想性

答案:A,B,C

20、纵向组合结构是指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排列层次,包括()几种。

A、倒叙式

B、直叙式

C、递进式

D、对比式

答案:B,C

四、名词解释

1、论辩性即兴演讲

答案:论辩性即兴演讲,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持有对立或各不相同的观点的说话者,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的演讲。

2、即兴演讲的定格

答案:即兴演讲的定格即确定即兴演讲的格式,给即兴演讲划一个框子,演讲时根据定好的“格”(框子)填上适当的词语。即兴演讲的定格常用开头、主体、结尾“三格法”。

上一篇:高三文综5月模拟试题下一篇:德育工作总结模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