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研方法指导

2022-07-17

第一篇:体育科研方法指导

2014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科研方法指导范文

期末作业考核

《体育科研方法指导》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层抽样?

答:它是将总体按其属性或特征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从每一层次或类型中抽取一个子样本,几个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样本的方法。在某学校抽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按性别男女各抽50人,合起来是100人,构成调查样本。

2.众数如何应用的?

众数是一组观测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通常用Mo表示。众数是一种较为粗略的集中量数,主要用于测度定类数据的集中趋势,也适用于定序和定距、定比数据。

3.封面信包括哪些内容?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4.论文中书写关键词的要求?

每篇论文选用3~8个关键词为宜,因关键词最能体现论文主题,故通常取自论文的题目或摘要。关键词间可空一格或用“;”分隔,最后一个不加任何符号。

二、计算题(30分)

1. 对10名运动员进行一周发展背肌力的训练,训练前后其铅球之差Xi(服从正态分布),经计算  Xi=2.0 Xi=1.84,试检验训练前后运动员的铅球成绩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精确到0.01) 解:H0:μ=0

2xx

ni2.00.2 10

2

i

sxx2

i

n12.021.840.4 101

tx0.21.58 n

P(2)nn19 t0.05(9)2.262.2.262 P>0.05接受H0

训练前后运动员的铅球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三、论述题(30分)

1. 详述访问的技巧有哪些?

答:

1、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访问调查的主要手段和环节,它在访谈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访谈技巧首先是提问的顺序。访谈中的提问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提简单的、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再提较复杂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很多,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访谈效果;提问的语言应努力做到“一短三化”。“一短”,就是提问的话语应尽量简短。“三化”,即提问的语言应通俗化、口语化、地方化。

2、追问的技巧

追问是对第一次提问的补充或进一步提问。追问宜采用侧面的方式,即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方向、换一种提法去追问相同的问题。追问的运用要适度,要注意追问的语气应缓和,追问的时机要适当。

3、引导的技巧

引导不同于追问,它的作用不在于直接获得资料,而是在于控制好整个访问过程,为收集资料创造良好的氛围。在访谈过程中起调节、导向和转换等作用的语言和行为都属于引导,它是访问者控制访谈过程的重要手段。①对访谈气氛的引导②离题太远时的引导

4、打破冷场的技巧

如果被访者多以“不清楚”、“不知道”的方式回答问题,访谈就会出现冷场。要打破冷场状态就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只要访问者积极主动地引导,冷场总是可以控制的。

5、表情与动作的控制

访问技巧也包括表情与动作的技巧。访问者可以通过自身的表情与行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对访问过程的控制。如连连点头,表示“很对”、“同意”,匆匆记录,说明对方讲的内容很重要,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这些动作都意在鼓励被访者继续谈下去。

6、访问记录

访问的目的是获取资料,在访问调查中,资料是由访问者记录而来的。做好记录也需要一些技巧。记录方式分为当场记录与事后记录两种。当场记录是边访问边记录,努力记录下被访者回答的原意,这种记录方式需征得被访者的同意方可进行。事后记录是在访问之后进行记录,他可以保持访问者与被访者的互动,但这种记录客观性较差,而且容易失去许多信息。2.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

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相同之处在于,抽样时第一步都是根据某种标准将总体划分为一些小群,但它们划分的小群体不同。一般来讲,整群抽样所划分出的子群体往往规模较小,数量较多;而分层抽样所划分出的子群体往往规模较大,数量较少。更重要的是抽样的方式不同,整群抽样时是一个子群体、一个子群体地抽取,而分层抽样时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体地抽取。因此,整群抽样所得到的样本仅仅分布在总体的几个子群体中,而分层抽样所得过且过样本则遍布总体中的所有子群体。

第二篇:读书方法指导

第十一周读书指导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圣经》说,每早晨都是新的!确实,清晨有甘露,滋润万物,校园的清晨,有琅琅的读书声,润泽心田。

在这美好的清晨,我们又相聚在这里,我们师生一起来探讨怎样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常有老师对同学们说:要多读书,多读书能开扩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力,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似乎多读书就能解决一切的语文问题。事实上,多读书的收获比这更丰硕,培根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总之读书能改变我们,使我们整个儿人变得聪明又智慧。

听到这儿,同学们不禁要问了,书我们没少读呀,早上也读,中午也读,为什么我的阅读能力不见提高,作文呢还在原来的水平?至于明智,聪慧,精确更不见影儿?

其实,凡事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读书也是这样。

如果把书比做一方土地,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要想有收获,首先得耕耘。怎样耕耘呢?

1、用心。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读书的时候心要宁静,眼要专一,要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同学们,问问自己吧,做到这一点了吗?当你读书的时候,外面的声响是否干扰了你,走过的人影是否吸引了你?如果是,那么至于看书,你还没入门。需要努力。

2、反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所以呀,当你挑到一本好书之后,你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地读。看到书名,你可以猜想这本书会写什么内容。读完第一遍,你可以试着讲说故事大意。读完第二遍,你可以品味欣赏精彩语段,甚至可以把这些背下来。读完第三遍,你可以思考,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读第四遍,你还可以接着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当然,你还可以读下去,继续寻找,继续发现。至于这种方法,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如果愿意,俗语说,人勤地不懒,如此耕耘,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最后希望每个同学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好少年,让书充实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像清晨那样美好!谢谢!

第三篇: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农村体育的看法

金嘉鑫 1443社体 2014408103 作为社体专业的学生,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或许就要指导农村体育。中国的城市与农村是两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社区。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社区成员是一庞大的群体,他们占全国人口的80%,所以搞好农村社区的发展是我们治国安邦、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结构,人们的活动并不受社会地理范围的限制,社区的范围有大有小,而农村社区可以定义为是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性社会。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少人多是我国农村社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和传统道德规范对农民的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农村人口密度低、流动较少,每一社区的人口聚居的规模小,但人际关系密切,血缘关系浓厚。现在我国推行城乡一体化,许多散户都实行拆迁,把他们聚集在一个小区,占了了他们的农田。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不存在肌力衰退的现象。现在许多农民没有了农田就只有想其他的谋生方式。

农村社区体育是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精神文明水平和经济实力。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发挥行政部门和群众团体两方面作用。以农民为主要参与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有序的开展的区域性、群众性体育活动。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农村社区体育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的农民身体素质也不尽如人意。农民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城市人员。其实造成这些缘由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农民生活水平尚需提高以外,相当一部分农民甚至是农村领导干部观念落后。认为农民是体力劳动者,不需要锻炼。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农村社区体育工作,没有把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摆到重要位置。也有些地方可能存在贪污腐败现象,使得农村社区的体育场地、器材十分匮乏。而有的地方有场地、有器材,却没有人组织、没有人管理。致使文化体育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进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

最近这几年,农村物质条件的好转使得许多农民都在往城市发展。他们都想在城里面买房子,所以许多到城市的农民把城市的体育活动带到了农村。由于各地农民的价值观念或兴趣爱好、社会习俗不同,对体育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农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兴趣爱好等“各取所需”,如:跳广场舞、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等。

相对于历史悠久、传统的地方,也有很多优秀的体育活动项目。如:新年的龙灯舞狮、正月十五的踩高跷、端午节的龙舟比赛、重阳节的登山活动,北方的农村社区还有赛马的习俗。各个民族也有各个民族自己的传统项目。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不同,进行的项目也就不同。同时通过制定和完善这些项目的竞赛规则,使其规范化、条理化、民族风格更加突出,使得我国农村社区体育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农民来参与。社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除了有时表现出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行为以外,常常表现为一种非组织、非领导的自发行为。通常情况下,只要社区农民主观上热爱或希望参与体育活动,就可以通过人际间的情绪交流和感染而互相组成临时的运动队进行活动或比赛。在这种广泛参与基础上的自发参与,奠定了农村体育发展空间。除此之外,社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受到农忙季节的影响。在农忙季节,群众参与较少,相应的农村社区体育活动也较少。只有在农闲季节或节日,体育活动才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群众参与比较广泛,农村不同年龄段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异不断加大,呈起伏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与城镇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趋势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农村社区特有的生活习惯和较低的体育参与意识是重要的原因。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号召、宣传、增加社会力量的介入。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比重。作为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学生,我们以后在指导农村体育的时候应该有计划的进行体育科学素养和信息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体育科学素养,使农村社区成为体育信息交流畅通、体育科学素养不断提高的现代化农村社会。以适应农民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合理正确地通过体育活动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扩大社区之间、农村与外界之间体育文化交流以及整个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后面对的将是文化素养相对地较低的人。所以我们要履行好我们的三个职能:

1、宣传职能

2、组织职能

3、协调职能。宣传职能是我们要科学的宣传体育活动的科普知识和体育锻炼得健身原理,帮助农民树立体育意识,增强农民体育科学素养,更新体育价值观念;应积极宣传现代文明社会中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和体育锻炼方法,使得农民正确合理的参与体育活动、体验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和益处、鉴定他们的体育观念、纠正他们错误的体育锻炼方法。组织职能包括活动开展前的动员组织、后勤准备工作组织。开展活动时的活动组织、人员组织、场地组织。社区体育组织应起领头人、带头人、负责人的作用。使零散的农民体育活动加强规范性、组织性,为农民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协调职能只要是组织扮演好中间人的角色对于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贯彻和实施起到实际意义。有些时候,他们在体育锻炼得时候难免会发生矛盾得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出来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实际上,农信社区的体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很大一部分在于组织能否起到好的中介作用,能否打通各种通道使体育工作顺畅开展。

开展农村体育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济水平。经济是发展体育的基础,也是制约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提高农民对体育的需求。事实证明,我国的农民社会体育活动开展好的地区都会乡镇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体育活动的特殊之一是必须在规范的场地中进行活动。因此场地条件便成为开展社区体育的重要前提。场地设施的兴建、添置、维修等都需要经费的投入。而国家政府对农村社区的经费投入有限,再加上体育场地不断的被侵蚀。这更使得农村舍社区体育难以稳定和持续发展。农村社区居民固有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的地理环境也会为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地理位置较偏,空余时间由农业生产而定,造成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自主性。在当前,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社区工作的投入。切实做好体育宣传工作、更新体育观念、增强健身意识、健全社区体育组织结构、加强管理力度、明确职能划分;鼓励民间性组织;开展集体性、趣味性、易行性、健美性和实用性的体育项目。

引导社区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区体育社会化过程加快,社区团体和个人修建体育场所。设立健身辅导站等社会力量办体育、参与体育的局面已经在部分发达地区形成不错的气候。所以现在需要我们这样专业的学生来指导农村体育。我相信我们农村体育将会发展的更好、更快,让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能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让他们身体健康。农民健身活动大多以一种闲暇消遣、娱乐的方式进行,而成为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这种娱乐取向,贯穿于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之中。体育融汇于乡土社会的宗教礼仪、生产劳动、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之中,并同地域舞蹈、音乐相联系,使得农村体育更加和谐。

第四篇:写作方法指导大全

一、读后感写法指导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因此,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 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 “读”的延伸或结果 。“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 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 “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 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 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 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 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 证证明感点的合

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 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案例评析: 我以为,读后感是属于那一类文章:好写但不易写好的,看完一篇文章总会有感受,或多或少都想说两句,但是关键在于抓住中心,谈出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一点,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要“泛泛而谈”。

“把理想化作现实天空中的七彩图画”是每个人的梦想,“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动听的旋律还在耳边萦绕,请看这篇《读<登山人>有感》和老师的精彩评析,会有收获的!小荷作文网

1.写作训练题:小 荷 作文网

《_______读后感》

2.写作要求:

A.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抽出中心,引出自己的见解。(即文章的论点)

B.抓住要点,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切记不要面面俱到,才不至于中心模糊,泛泛而谈。

C.联系实际,努力开掘。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一段表态的话,可结合生活经历中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东西谈。

3.范文读《登山人》有感

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登山人》。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 个登山迷一起去登山,半途中忽然下起了雨,其中一人半途退下山来。第二天,两人又见了面,头天上山的人奇怪地问下山的人为何只登了一半,下山人自作聪明地 答道:“我的愿望是饱览群山美景,我一生中登了无数名山,昨天,有风雨阻挠,少登一座也无所谓。”而登上山的人却笑着说:“我喜欢风雨。”

②读完之后,我不禁为那下山的人而惋惜,他可能很难实现自己的夙愿了。风雨里的美,是晴天登山所难以想象的。晴天的美,美在“清明”,但由于清明,失去了想象的变幻;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它可以令人进入想象的空间,虚幻的时空,是登不上山顶的人所品味不到的。

③世上有人喜欢晴空万里,丽日当空;有人喜欢阴风怒号,大雨滂沱。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风雨,风仍会刮,雨仍会下。讨厌风雨的人此时会烦闷、退缩甚至躲避;而喜欢风雨的人,此时会与“晴明”时一样快乐,并且懂得面对与承担。

④生活中的挫折与打击,仿佛就是风雨。如果我们畏惧、躲避,那么我们就很难“饱览群山美景”,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但如果懂得而且勇于承担与面对, 挫折与打击就可以让我们更富于自信,在失败中找到转机,在成功中奠定基石,在逆境与顺境中同样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每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无数“风雨”,有 的人百折不挠,最终登上知识的巅峰;有的人畏缩不前,最终失败,落入深深的谷底。有的人把理想变成现实,有的人把理想带进坟墓。

⑤“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当登上山顶,俯视风雨中的雾气迷朦的城市、乡村;仰望着乌云流动的墨蓝色的天空时,当克服了困难走向成功时,才能

真正体会到执着的“登山人”成功的喜悦!

4.范文评析:

A.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① 段用简炼的语言引出所读文章《登山人》;②段抓住原文要点,晴天的美,美在清明,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因为害怕风雨而退下山的人,并为自己找到理由:登 过许多名山,雨中登不登无所谓。③段接着提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自然界的“风雨”不止——人生道路上挫折失败总会出现。⑤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勇于面对 与承担挫折与困难。在失败时要寻找转机,在成功时奠定基石,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文章最后以成功的登山人高瞻远瞩风雨中缥缈美景作结,鼓励人们勇于登 山,并直上峰顶,把理想变成现实,不要象下山人惧怕风雨,把理想带进坟墓!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喻证法,观点鲜明论理透彻。

文章时时用登山人与下山人的两种不同态度去阐述中心,对比鲜明,观点明确。用“风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困难,形象易于理解。

第五篇:学习方法指导

初三,是初中阶段学习关键的一年,学习得法,将直接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升学。而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授他们以“渔”去获得“鱼”,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最好途径。初三一年的学习,要注意以下七方面:

一、合理利用和安排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上初三,最好能订一个学习计划,长远计划和近期计划相结合,最好能细致些、具体到早、午、晚做什么,学什么,复什么。

二、平衡各科,注意基础。

中考是一门综合性的考试,各科都要有较好的成绩,中考总体成绩才会提高。“木桶原理”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是,一般来说,做到“门门全优”是很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欢甚至感觉头痛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妥善处理好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关系,尽量保持平衡。

我们认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刚升上初三的学生来说,各科一般是一边上新课一边复习学过的内容,这个时候,相对来讲,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一些,我们可指导学生在自己较差的科目上稍微多化一点精力。可请学生思考下面两道题:在较弱的科目上从80分提高到100分,在较弱的科目上从100分提高到110分孰易孰难?(应该是前者较易,后者较难)。所以建议学生可花大力气提升弱势科目。而化学这门新学的科目,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打好基础,即使不一定成为优科,也不至于成为弱科。

到了中考前三个月,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可能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原来相对较弱的科目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可能收效仍不是十分显著。但这时如果再偏向弱科的话,很可能把比较强的科目也拉了下来。而且,中考前两三个月时间安排得很紧,要抽出时间在个别科目上狠下功夫是很难的。因此,应该在尽量照顾弱势科目的前提下,全面兼顾各科,并且努力提高优势科目,以期在优势科目的考试中与别人拉开差距,并弥补弱势科目的不足。现在的中考,已不再是单纯的对知识的考查,而更偏重于能力的测试。那么,什么是能力呢? “能力”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方法。要提高自身能力,就必须先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根基,是基础,否则,所谓“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坚持从基础知识入手。可能有些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加强课外加深题的训练,加深题都懂做了,基础题哪有不懂做的?唉,可知道,在大考时,这些同学往往就被一些基础题“浅水淹死”了。相反的,如果我们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梳理清楚知识网络,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融会贯通,那我们解题时自然能够举一反三,速度也能随之加快。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打好基础。

三、搞好生活,保证学习。

从某种意义来说,高考、中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争,紧张的学习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体,而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则要养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习惯。有一副对联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我们也觉得“开夜车”或不午睡,牺牲休息时间去突击学习会搞垮身体,不值得,实际上也不利于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按时作息,充分休息好,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以这种状态去学习,收效会更大。

另外,我们学习紧张,除了注意劳逸结合外,还要注意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更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能吃一顿,不吃一顿,要保证早午晚三餐的营养供给。有的同学为了争取多一点学习时间或嫌饭堂饭菜不佳而随便放弃一餐半餐,可知道,这样做,对我们的学习收效不大,还会搞垮了我们的身体。现在有的同学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的进步,却落下了胃病,真是得不偿失呀。

初中阶段不但是长知识的最佳时期,更是长身体的黄金时代,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搞好生活,保证学习。总之,我们生活越有规律,我们的学习成效就越大,成绩上升就越快。

四、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思多问。

当今考试改革的方向偏重对能力的考查,靠死记硬背应付不了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要培养这些能力 ,主要是靠吸收老师的思维成果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都相当丰富,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所讲的很多东西往往是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所得,是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的,对培养我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课堂上同学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集中注意力听取他们一些独特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及其认知规律,并认真做好笔记。课外,更要多向科任教师请教,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

培养思维能力的另一途径,就是经常自己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课堂提问时,不管老师是否问到自己,都应先认真进行思考,然后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思路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找解题的。又如做理科练习时,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力图寻找出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做文科练习时,多做发散思维的训练,注意知识点由此及彼的联系。

如果你多思多问,经常注意加强思维训练,肯定会有惊喜的发现,你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增强。

五、仔细分析错误,避免重犯。

几乎每位教师都会向学生强调“题不二错”,不止同一道题不可再错,同一类型的题也不可再错。对于做练习或各种测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只简单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这些症结正暴露了我们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某些薄弱环节,因而要及时地查漏补缺。可建议同学们设一个错题本,通过分析错题,明白自己的弱点,经常拿错题本翻翻,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以避免下一次重犯错误。

六、善于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这是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关键一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自身的体系,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所学知识。可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内容上,分科、按体系、分章节。比如:语文复习,可按专题知识进行梳理,分为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大板块,其中,基础知识又可分为语音、汉字、词和短语、单句、复句、语言的实际运用、修辞和标点符号、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又可分为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可列表比较各项知识要点。

(二)、时间上,每节课后、每次作业后、每轮测验后、每日、每周、每月,都应及时梳理、巩固知识点。

七、满怀信心,提高素质。

有些同学往往因为一两次测验成绩的高低而情绪波动较大,不稳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状态,从而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可提醒同学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初中阶段的目标是中考,那才是真正的较量。大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放松自己的心灵,不要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在竞争压力面前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学习上尽力而为,即可问心无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体育科研方法指导】相关文章:

体育指导委员范文06-01

指导方法论文提纲11-15

指导方法论文范文05-09

写作指导方法范文06-03

写作方法指导范文06-03

高考复习方法指导06-30

小学作文方法指导07-22

作文思路方法指导07-29

体育指导工作总结07-17

上一篇:团员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团支部总结演讲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