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经济贸易战

2022-07-09

第一篇:论中美经济贸易战

论中美贸易关系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与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 中美贸易关系总能够不断往前发展。本文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与现状的分析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美贸易 摩擦与互助

正文:

贸易是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贸易保护也可以保证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就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贸易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关系就是在贸易和保护中发展,相互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摩擦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因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确保贸易能够给双方带来效益的首要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二国贸易走良性发展之路。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格局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模式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中美贸易关系将走向何方也是我们要关系的重要问题

1 改革开放与中美贸易

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未能与世界接轨,对外贸易几乎为零,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70年代初,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外关系迅速改善。中国同日本、德国、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对外贸易重新获得恢复和发展,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技术引进取得了重大进展。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美国也意识到新的发展时机,中美双方成为贸易伙伴,双方共同利益广泛,合作空间广阔。1979年1月1日,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并承诺从1980年2月起相互给予双方最惠同待遇, 中美关系全面正常化,这意味着双方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奠定了两国贸易的正常化发展的基础,也为两国经贸合作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据中国方面统计,在1979~2002年间, 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为25%; 1988年中美两国易额为100亿美元,是1979年的10倍; 到2004年, 两国贸易额达到1696亿美元, 是1978年的72倍; 2004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另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估计, 在2001~2003年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加52%,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达76%。据美国海关统计, 2004年中国成为美国第5大出口市场, 第2大进口市场, 第3大贸易伙伴。

2中美贸易中的摩擦

虽然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双方的矛盾和摩擦也此起彼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方原因

1.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只要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从而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连续下滑,失业率上升。虽然国内经济已出现好转的迹象,但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而中国在入世后,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国。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理所当然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就不断的砸向了中国,而中国就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如2002年的钢铁保障措施影响了中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2003年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或特保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华实施的“中国轮胎特保案”等,都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典型表现。

2.美国霸权主义的维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强,并成为左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中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非西方文明”的特质决定在其强大后必然会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出现,并且希望永远维持世界经济的单极状态。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势必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既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同时又惧怕中国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因此,美国对华采取既合作又打压的政策,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不断给中国设置各种障碍,试图阻碍中国发展,遏制和延缓中国的崛起。在这种政策下,中美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3.美国对华的贸易歧视政策

美国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时往往具有歧视性,主要体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运用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内美国仍可以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可能是不适当的,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该替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当与该“非市场经济国家”相当。但在实践中,美国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高出数倍的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作为替代国。这就导致了确定我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时的价格标准过高,裁定的倾销幅度过大,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过高。如2003年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力度,对中国的彩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或者实行配额限制,这是美国对华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典型表现,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 4.其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担心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会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因而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同时经常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如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横加干涉,又如将贸易问题与人权问题、政治问题挂钩,力图用贸易迫使中方在政治问题和许多原则上对美国妥协。在制定贸易政策的时候,并不是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为目标,而更多的是考虑政治利益等诸多因素。

中美贸易摩擦也与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及政治局势有关。在历届总统选战中,美国政客们经常为了自身利益集团的需要,在对华的政策问题上做文章。如为了获得产业阶层的选票,而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贸易发展制造障碍,挑起贸易争端等。

(二)中方原因

1.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10%提高到了1990年的30%,到了2007年已经超过了70%。这个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带来了一此风险和问题。这也深刻地体现在中美贸易上。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经济依存是严重不对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如 2005年,中国出口的玩具娃娃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第二,中美贸易在双边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不对称,近几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0%左右。正是由于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过高,所以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应对,有时甚至不得不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安排。

2.中国国内需求不足

中国国内需求不足,拖累了进口的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而且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力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后),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是选择储蓄。中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的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迅猛增大,但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就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 3摩擦中的合作

虽然磨擦不断,但是社会总是发展的,中美贸易在磨擦中求得合作与发展。2004年4月21日,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议率团赴美出席的第十五届中美上商贸联委会,会议尽管只有一天,但两国达成多项共识,双反对本届委会取得的成果均表示满意,这位未来中美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两国经贸关系开始走向成熟。

2004年,在全球反倾销案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对华反倾销商品却骤然升温,中国的纺织品、彩电、木制家具、铁管配件等,先后被美国对华反倾销商品的行列,中国成为美国反倾销的主要国家,为了制止不断升温额贸易摩擦,中美两国高层领导多次接触,相关部门频繁磋商。2003年底,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访美国,与美方商讨解决贸易平衡与发展经贸关系等问题。访美期间,温家宝坦言”我来美国式为寻求友谊与合作的,而不是打商贸战的“,并提出发展两国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平等、互利、发展“五项原则,温总理认为,在中没贸易关系中,发展是动力,平等是关键,互利是目的。温总理还想布什提议,提高两国商贸联委会级别,使其更好的为拓展两国经贸合作服务。

成立于1983年的中美商贸联委会,是两国间最高层次的双边经贸磋商机制,此前由双方商务部部长共同主持,轮流在对方举行会议。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十五届商贸联委会是提高级别后的第一次会议。两国对本次商贸联委会均十分重视,尤其是美方对此寄予很高期望。

在中美商贸联委会闭幕后的联合记者会上,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这说明中美两国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共同利益。

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何亚非也指出:今年来,中国尽量增加,从美国进口,要加大从美国采购的力度,当然这些都是中国所需要的,同时中国也需要美国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放宽中国出口的限制,因为这些限制都已经过时了,不符合当经时代的要求和中美关系的现状。如果美国放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两国贸易会大大增加,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例如在核电问题上,中国一直对美国技术很感兴趣。

结语:只要二个国家存在,中美的贸易关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的贸易自由化发展到今天,它取得的效益是可以看见的,然而国家之间有不同的利益关系阻碍了贸易的深入,这是不可避免的。中美的贸易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变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这个变化,正确处理好各种摩擦问题,才能获得贸易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王勇 《中美贸易关系》 2007 中国市场出版社

2. 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2009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 陈泰峰 《中美贸易摩擦》2005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詹军《世纪博弈:中美贸易战真相与反思》2012 上海远东出版社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30年》2008辽宁人民出版社 6. 王询,于秋华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2004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摘 要】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3月23日凌晨向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对全球资本市场短期内产生重大的影响。全球的两大经济体之间打贸易战,无疑对世界经济前景产生悲观情绪,纳斯达克指数和上证指数也随之出现了大幅下跌行情。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地震,此轮贸易战的发起者美国也不能幸免,纳斯达克指数创11年来新低。A股也在6月19日创造了单日最大跌幅下跌3.78%,并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持续下跌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800点,市场受中美贸易战的恐慌情绪持续。假如中美贸易战持续,笔者认为美国并不能向瘫痪中兴一样重创中国经济,也不会像特朗普推特上表示的那么胜券在握。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股市

随着全球化的层层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中美两国作为当下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不仅影响本国的经济,也对国际社会全球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维持中美贸易良好的发展,对中美两国及世界经济稳健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近期由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正式开打,形势严峻,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又对中国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何种影响?

一、中美贸易战发展阶段

(一)摩擦阶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301”调查,就中国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企业转让高科技技术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带有很强的单边保护色彩,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

(二)贸易战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调查结果,将从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大规模的增收额外关税,中方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害怕打贸易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三)贸易战开战: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言:对原产于美国的七类共计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四)贸易战逆转:4月8日,特朗普称:“习近平主席和我们永远是朋友,中美将就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美方对贸易战态度缓和。

(五)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发表不利于贸易战的言论,决定对中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关税,涉及的领域多达1300多个类别。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击,对来自美国的30亿进口商品加收关税,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大战,全球股市纷纷下滑。

二、中美贸易战的历史借鉴

(一)以史为鉴:美日贸易战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5年约为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断升级,直至1985年双方协商达成“广场协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美贸易战逐渐结束。日美贸易战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重复,但就美日摩擦并进一步升级至最终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短期来看,美国通过单边的贸易保护强制性地限制了贸易逆差,短时间内改善贸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两国贸易额转变的因素应该是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美日贸易战期间,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一阶段的贸易谈判都能转变美日贸易赤字,但从长远来看贸易赤字却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国的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而将自身的产业升级,令美日贸易结构在贸易摩擦中不断重塑,贸易差额得以扩大。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日本调整产业结构。

从汇率来看,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持续了3至5年,而从经济增速来说,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在1986年1年内体现。因此,贸易战导致的日元升值、贸易量下降、对日本的经济造成短期冲击。

虽然美日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无论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美国都存在很大的贸易赤字,受着来自国内的很大压力,但是,中日在对美国的政治上还是贸易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可比性。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护民族利益,断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

三、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客观原因

(一)特朗普政府的政治主张和大选的“初心”

在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极力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胜选后特朗普政府的施政核心便是在于此,比如税改法案、加快加息节奏、收紧移民政策,对中日欧甚至是加拿大这样的传统盟国全面开打贸易战。可谓以美国一己之力向全世界宣战,规模空前。

财税政策:特朗普倡导积极减少政府开支,废除奥巴马政府的医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门招聘。特朗普另一个核心措施是减税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为了保护传统的制造业,他单方面的将中国假想为汇率操纵国,多次发表言论表明要调整利率政策。

贸易政策: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更为激进,为实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对中国的立场:特朗普在对华的政策上立场十分强硬,将中国假想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宣扬中国威胁论。特朗普经常在公开批评中国,将美国的困境单方面的归咎于中国的崛起。他甚至表示要加强美在东海、南海的军事部署,从而达到威慑中国的目的。

(二)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是政界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对美国过度出口,影响了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减少美国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抑制了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首要措施就是急切的消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贸易摩擦表面上是双方战术的过招,实际利与弊却取决于双方各自的经济差异。

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的名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高铁装备、航空产品、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而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对来自美国的30亿美元商品增收报复性关税,涉及包括猪肉、水果等农产品和无缝钢管、费率等基础性工业原料。美国作为仅此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2017年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5800亿美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600亿美金。客观来讲,500亿美元的制裁额度,对中美双方的贸易会产生影响,但无需过分解读。对于后市仍有很大的谈判空间。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短期内由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反复,恐慌情绪蔓延。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去杠杆、降成本等政策初见成效。2018年2月,中国中等以上规模企业实现利润9600亿,同比增长16.1%,比2017年12月增速快了5.3个百分点,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从分析数据中看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十分稳固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也在有秩序的推进中,这种向好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融市场的支撑是显而易见的。贸易战结局也可能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和美国贸易相互依存的时代,逆全球化是没有发展的,贸易战不可能有赢的一方,甚至会波及世界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贸易战中我国的部分企业影响较大:通讯、半导体、制造等行业。部分科技股虽没有像中兴一样瘫痪,但失去美国核心技术支持短期内业绩提升举步维艰。

当然,在贸易摩擦中,中国内需的发展和机构性深化会迎来很好的契机,中国经济的根基会越来越牢固。

中国股市尽管与自身相比发展较快,但与国家的经济体量相比并不匹配,就与纳斯达克相比体量仍过小。2017年股市市值为56.62万亿元人民币,同期GDP为82.7万亿元人民币,存在明显“错配”。当然,这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到位有关,也预示着中国股市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CDR、MSCI即将实施,即使面临贸易战的冲击,笔者认为A股也将会是维持上有压力上有支撑的格局。

【参考文献】

[1]侯明君.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情,2016(39):105.

[2]王凯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态势与中国对外贸易对策[J].中国商论,2017(05):77-78.

第三篇: 中美贸易战,基建成拉动经济新

动力

前言

消费、投资和出口一直被认为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当前外部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为对抗500亿美元商品被加征关税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重点将逐渐转移到内部;从当前内部环境来看,“房住不炒”已经定调,扩内需不能单纯靠房地产,同时居民消费又是慢变量,需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作为支撑,远水不解近渴。此时,基建投资再次扛起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旗,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

核心观点

1 从历史来看,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一直维持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对GDP的贡献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基建投资是政府的有形的手,在经济增长疲软时对拉动经济有显著效果。

2 从高层定调,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高层定调,基建投资是经济“维稳增长”重要手段。

3 从当前处境,消费温和放缓,7月社会消费品名义增速下滑至8.8%(前值9.0%)。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中,只剩下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这一驾马车,可以带动中国经济冲出重围。

1 内外紧迫,高层定调投基建补短板

(一)贸易战摩擦升级,消费疲软

目前中美贸易战摩擦不断升级,我国净出口受到极大影响,贸易顺差缩小。

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公布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清单,这是500亿美元商品中第二部分清单,将于8月23日生效。

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6万亿元,增长12.5%。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6%;进口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0.9%;贸易顺差1769.6亿元,收窄42.6% 与此同时,消费温和放缓。

中国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预期9.1%,前值9%,表现不及市场预期。从商品分项来看,占比较大的汽车、家电两项依然是关键拖累因素,石油制品受国际油价影响扰动较多。

在当前大背景下,贸易战升级消费疲软,基建成为拉动经济的最强马车。

(二)731会议定调,投基建补短板

为应对当前内外紧迫的环境,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通过分析,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有以下两层含义:

1.地理区位含义,主要为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领域含义,主要为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已不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薄弱环节及三大攻坚战、新兴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建设环节,如铁路、水利、生态环保、农村基建等。

事实上,上述两层含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如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脱贫攻坚战所涉及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居环境建设等。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731会议召开亟待基建发力稳增长。

回顾历史,政府曾经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时间点分别是在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亚太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增发国债、扩大内需、促进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政府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投向: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镇建设、电网改造、粮食储备。

从结果来看,基建投资效果显著,从2000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开始反弹, 200

3、2004年GDP增速均超过了10%,2005年财政政策开始转稳健。在控制赤字方面,2005-2007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2.6%下降到0.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08年中,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致使全球陷入金融危机。此时,

国务院推出“四万亿”计划,在2009-2010年完成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十项基建投资。

2008年“四万亿”刺激,使得2010年的GDP增速跳升至10.6%,2011-2015年GDP平均增长率在7.8%左右,远超同时期国际平均值2.6%的水平。

根据两个典型历史案例,说明在我国,基建投资对拉动经济有显著效果。特别在当前情况下,出口和消费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高层定调发展基建,不仅提振了基建行业,也暗示将出台各项具体措施,推进基建投资迎接下一轮的发展高峰。

2 债务梳理,加速发行置换债与新债

在731政治局会议之前,国常会于7月23日召开。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避免必要在建项目的资金断供。

723常务会议,事实上是731会议的放风会。723会议提到两个重点,新发地方债券与保障民生工程等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这是放出信号,国家鼓励并将要进行大规模基建投资。

如何理解其中逻辑?此前,我国政府债务问题受到各方关注,不少专家认为近年政府债务率过高致使基建发展缓慢,阻碍重重。对此,我国开始进行一系列政府债务梳理工作,并通过723会议稳定军心,即基建发展不会因此放缓,必要的在建项目资金不会断供。

经过债务梳理,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距离上限18.82万亿元还有约2.3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5%,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0%—150%的控制标准参考值。同时,比2016年末地方政府负债率80.5%下降4个百分点,比2015年末地方政府负债率89.2%下降12.7个百分点。

如果加上中央政府债务13.48万亿元,17年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不仅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还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比2016年整体债务率36.7%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15年的38.9%下降2.7个百分点。

通过债务梳理,我国政府债务逐年降低,为基建投资构建良好环境;在此之上,中央加速发行置换债券与新增债券,推进基建投资自18年下半年起成为新的经济发展突破口。

3 喜报频传,中西部PPP基建受表彰

基建投资中,PPP是重要抓手,自2012年起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过PPP市场规范整顿之后,18年下半年行业喜报频传。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新疆、广西、河北等19省(自治区)的27个地方,因推广PPP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进行通报表扬,并对表彰地区一次性奖补500-800万元。

从实施情况来看,表彰地方PPP落地较快,截至2017年底实施率86.5%,远超全国平均(80%);同时,表彰地方PPP规范度较高,调出示范率5.4%、远低于全国平均(16.3%);行业结构来看,表彰地方医疗卫生、生态环保PPP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合近期PPP新项目加速入库等情况,可以预判未来PPP政策导向:即规范度要求提升、合规项目加大支持。另一方面伴随规范度提升,PPP项目结构趋于优化,多地加大对PPP支持,民生工程、乡村振兴、环保攻坚等是PPP重点发力领域。

PPP在经济投资中占据重要角色。党的十九大已经为PPP确定了发展目标,服务于三大攻坚战,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生活这“两美”目标服务。目前,政府鼓励PPP项目由传统基建转向民生基建,以促进项目质量提高,推动我国基建投资的发展。

小结:

政府当前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基建行业发展的重视,同时结合大背景,基建行业下半年有望大涨,行业景气周期有望延长。

前言

消费、投资和出口一直被认为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当前外部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为对抗500亿美元商品被加征关税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重点将逐渐转移到内部;从当前内部环境来看,“房住不炒”已经定调,扩内需不能单纯靠房地产,同时居民消费又是慢变量,需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作为支撑,远水不解近渴。此时,基建投资再次扛起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旗,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

核心观点

1 从历史来看,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一直维持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对GDP的贡献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基建投资是政府的有形的手,在经济增长疲软时对拉动经济有显著效果。

2 从高层定调,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高层定调,基建投资是经济“维稳增长”重要手段。

3 从当前处境,消费温和放缓,7月社会消费品名义增速下滑至8.8%(前值9.0%)。

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中,只剩下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这一驾马车,可以带动中国经济冲出重围。

1 内外紧迫,高层定调投基建补短板

(一)贸易战摩擦升级,消费疲软

目前中美贸易战摩擦不断升级,我国净出口受到极大影响,贸易顺差缩小。

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公布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清单,这是500亿美元商品中第二部分清单,将于8月23日生效。

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6万亿元,增长12.5%。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6%;进口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0.9%;贸易顺差1769.6亿元,收窄42.6% 与此同时,消费温和放缓。

中国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预期9.1%,前值9%,表现不及市场预期。从商品分项来看,占比较大的汽车、家电两项依然是关键拖累因素,石油制品受国际油价影响扰动较多。

在当前大背景下,贸易战升级消费疲软,基建成为拉动经济的最强马车。

(二)731会议定调,投基建补短板

为应对当前内外紧迫的环境,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通过分析,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有以下两层含义:

1.地理区位含义,主要为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领域含义,主要为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已不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薄弱环节及三

大攻坚战、新兴领域所涉及的基本建设环节,如铁路、水利、生态环保、农村基建等。

事实上,上述两层含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如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脱贫攻坚战所涉及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居环境建设等。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731会议召开亟待基建发力稳增长。

回顾历史,政府曾经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时间点分别是在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亚太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增发国债、扩大内需、促进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政府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投向: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镇建设、电网改造、粮食储备。

从结果来看,基建投资效果显著,从2000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开始反弹, 200

3、2004年GDP增速均超过了10%,2005年财政政策开始转稳健。在控制赤字方面,2005-2007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2.6%下降到0.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08年中,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致使全球陷入金融危机。此时,国务院推出“四万亿”计划,在2009-2010年完成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十项基建投资。

2008年“四万亿”刺激,使得2010年的GDP增速跳升至10.6%,2011-2015年GDP平均增长率在7.8%左右,远超同时期国际平均值2.6%的水平。

根据两个典型历史案例,说明在我国,基建投资对拉动经济有显著效果。特别在当前情况下,出口和消费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高层定调发展基建,不仅提振了基建行业,也暗示将出台各项具体措施,推进基建投资迎接下一轮的发展高峰。

2 债务梳理,加速发行置换债与新债

在731政治局会议之前,国常会于7月23日召开。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避免必要在建项目的资金断供。

723常务会议,事实上是731会议的放风会。723会议提到两个重点,新发地方债券与保障民生工程等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这是放出信号,国家鼓励并将要进行大规模基建投资。

如何理解其中逻辑?此前,我国政府债务问题受到各方关注,不少专家认为近年政府债务率过高致使基建发展缓慢,阻碍重重。对此,我国开始进行一系列政府债务梳理工作,并通过723会议稳定军心,即基建发展不会因此放缓,必要的在建项目资金不会断供。

经过债务梳理,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距离上限18.82万亿元还有约2.3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5%,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0%—150%的控制标准参考值。同时,比2016年末地方政府负债率80.5%下降4个百分点,比2015年末地方政府负债率89.2%下降12.7个百分点。

如果加上中央政府债务13.48万亿元,17年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不仅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还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比2016年整体债务率36.7%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15年的38.9%下降2.7个百分点。

通过债务梳理,我国政府债务逐年降低,为基建投资构建良好环境;在此之上,中央加速发行置换债券与新增债券,推进基建投资自18年下半年起成为新的经济发展突破口。

3 喜报频传,中西部PPP基建受表彰

基建投资中,PPP是重要抓手,自2012年起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过PPP市场规范整顿之后,18年下半年行业喜报频传。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新疆、广西、河北等19省(自治区)的27个地方,因推广PPP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进行通报表扬,并对表彰地区一次性奖补500-800万元。

从实施情况来看,表彰地方PPP落地较快,截至2017年底实施率86.5%,远超全国平均(80%);同时,表彰地方PPP规范度较高,调出示范率5.4%、远低于全国平均(16.3%);行业结构来看,表彰地方医疗卫生、生态环保PPP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合近期PPP新项目加速入库等情况,可以预判未来PPP政策导向:即规范度要求提升、合规项目加大支持。另一方面伴随规范度提升,PPP项目结构趋于优化,多地加大对PPP支持,民生工程、乡村振兴、环保攻坚等是PPP重点发力领域。

PPP在经济投资中占据重要角色。党的十九大已经为PPP确定了发展目标,服务于三大攻坚战,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生活这“两美”目标服务。目前,政府鼓励PPP项目由传统基建转向民生基建,以促进项目质量提高,推动我国基建投资的发展。

小结:

政府当前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基建行业发展的重视,同时结合大背景,基建行业下半年有望大涨,行业景气周期有望延长。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朱婷

第四篇:中美贸易战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

摘要:目前,中美已经互为对方最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双方均己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下双方的必然选择,不仅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过在经济交往中,摩擦不可避免,中美贸易活动中,因整体形势变化,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对经济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经济形势;对策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了重创,贸易保护主义随之升温,国际贸易摩擦步入高发期。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贸易摩擦已经从传统市场扩散到新兴市场,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成为国际贸易摩擦新动向。中国作为和平崛起中的贸易大国,在加入WTO以后,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形势尤为严峻。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类、128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2017年统计,涉及金额30亿美金,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3月23日美国启动“301调查”,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之后,中美之间贸易摩擦逐渐演变为贸易战。

二、中美贸易战的现状

(一)美国对华贸易摩擦数量呈高发态势

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及美国成员国的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活动愈加频繁。据美国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4058.5亿美元,进口额为1881.2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达2172.3亿美元,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是美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频发。截止2018年6月30日,美国对华提起贸易救济措施案件达172起,其中反倾销案数量居首,共151起,保障措施2起,特保措施1起;美国对华已裁决正在执行的贸易救济措施共56起。

(二)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惩罚力度愈来愈严苛

美国对华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从单一手段到多种手段转变,惩罚力度更加严苛,极大地降低了“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了中国产品在美的市场占有率。美国从1993年开始对我国自行车征收反倾销税,税率由30.6%提高到48.5%,征收范围扩大到部分自行车零部件。我国自行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缩减到2%至3%,难以对其自行车行业造成产业损害,美国却在今年4月份又提起了反补贴调查。一旦裁定反补贴成立,我国自行车产品在美市场将难以为继。

(三)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涉案产品波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

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输美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对美国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威胁,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涉案产品不再局限在低附加值的产品。2010年,美委会就曾对中国产的无线数据卡发起了两反一保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美国也曾发出将对中国华为、中兴等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信号。

三、中美贸易战下当前经济情况

(一)中美贸易产业链估算价值

中美贸易产业链的形成是与国际贸易来具体挂钩,并从整体产业总值来做衡量和各自的实力参考。从中国角度而言,对于当前美国造成的巨大影响将是对整条中美贸易产业链价值估算的消减,在如今矛盾升级的双方边境,以各自为战的贸易纠纷点也在不断上演,对于美国发起的反倾销税重力征集的严重现象,并在中国贸易产区方面肆意进行反补贴保护政策,这是美国出口产品相对产业链价值的一种冒险,中国则采取了非常详尽的抑制对策,不断在预测分析中开始着实一系列的反补贴相关调查与方案实施。从产业链估算中可以分析各贸易方的关注焦点以及发展动向。

对于产业链估算价值的分析是建立中同国基础上,以国际贸易的整体估算总值为参考核心和最终实施策略,是从产业链涵盖面作为全方位的考量基础,从贸易角度上而言,这一思路是为整体贸易的不断创新为思路,从价值背后来衡量当前形势状态下的一种产业相关利益约制。从中国角度而言,如今的中美摩擦从很多方面进行思考,并不是贸易战争问题,在产品价值方面也有很多约束。在很多的摩擦问题中主要以法律方面的问题为重点,这些看来不足为奇,对于产业贸易的整体利润和核算价值比例也明显降低,因此,中美贸易产业链估算价值方面是摩擦所造成的主要影响问题。

(二)国际贸易平衡利益实现

在国际贸易利益实现问题中,主要以中美贸易摩擦所产生的巨大贸易失衡为主要问题。中美贸易至今发展已有40余年的互通交易,在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共通联合中,两大贸易产业也在不断利用强有力的国际贸易资源,在互相优质的产品贸易对比中,对于国际贸易的整体平衡也会有所带动和影响。二者之间互相维持的战略性伙伴的交易关系已经远超任何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中美贸易之间更具制约性和固定性。在双方的互相牵制中,在世界贸易的组成结构中也起到了互相发展、资产投入获取利益、先进技术含金量提升、增长各产业区的就业率等高效作用,在中美贸易一直以来的友好建邦、和平互利的双赢状态中,互相之间也有着实力互补、市场资源利用的合理分配性等统一特性。但是,在优势比增的现实局面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完美合作贸易,在这一些看似正常且良好的实力状态下,二者也有着非常大的制约性,在相互之间的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着非常多的隐形危机,对于双方的贸易视角都有着很大的失误性判断,像是中国内部的一些产品外销中会有产品产出品牌度不明、等级较低、薄利多销、产品质高价低等隐患问题,这就造成了中美贸易在进行进出口来往过程中出现争议和分歧,从而摩擦不断。

总结

综上所述,此次中美贸易争端,首先对全球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其中由于中美经济条件的不对等,国内整体市场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其次,早在十九大我国就已经确定了扩大对外开

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和消费动力。所以中美贸易的争端只是加大了我国扩内需的压力,既定方针战略并未发生改变。此次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的制裁,将可能推升未来中国食品乃至总体的通胀水平。而有限度的扩大对内投资,结合供给侧改革与环保攻坚,将可能对工业品产生长期的利好作用。中性货币政策在防风险的大方针下至少年内不会变,就算未来央行继续降准也并非大水漫灌。对于投资者而言,享受产业升级果实的日子依然遥远,要做好大类资产波动性长期提高的心理准备。

第五篇:北大讲稿: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与人民币汇率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与人民币汇率

黄卫平

主讲人简介:黄卫平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在从中美经贸热点问题上看,主要集中在贸易逆差上,另外还有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问题。这个“三三七调查”是指出口产品中侵犯到知识产权的话,美国有权利交叉地惩罚你——通过其他的贸易办法来惩罚。我们的“三三七调查“算是美国出手比较多的,因为我们知识产权是有点问题。德国最近颁发了世界抄袭奖,中国企业九块奖牌占了五块。而且有调查显示,全世界95%的侵犯专利的药品都是中国人干的。因此美国人来一个交叉惩罚。不惩罚你侵犯了知识产权这一产品,惩罚的是其他产品。——这就是交叉惩罚。

而反倾销那是企业的个别行为;反补贴反对的是政府行为。还有一个,“特殊保障措施”。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的。他们合在一起,就是媒体上常说的“两反一保”,其中最黑的是“保”。“保”本身是说不清的的,比如“反倾销”毕竟把东西卖便宜了,“反补贴”好歹政府补贴了,而“特殊保障措施”没有什么原因,而且是单方面的认为你扰乱了我的市场秩序,我就可以出手了。这就没有一个标准了,什么叫做“扰乱了市场秩序”?没有清晰的标准。

那么目前最热闹的就是人民币的回升。4月15日本来说要给你“戴上个帽子”或者“不戴帽子”,最近又推迟了。这不是什么好事。现在不定,“看你表现”。什么表现?这是集政治、经济于一体的。比如政治,他要折腾伊朗吧,看你中国人的表现,一旦不合他意,那帽子就给你扣上了;经济,如果世界经济好,就给你扣上,不好,就还有商量。因此,这帽子拿在手上,反而给中国人一个悬念。所以人民币汇率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从现在的说法看,美国学者说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一。那这种“低估”对双方有什么养的影响呢?国内吵吵嚷嚷,社科院的学者认为应该升值,列举了升值的好处。但我觉得一旦升值一口气升成那样,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05年7月21日,我们就升值了一点,上一轮的资产泡沫、股市、房价,是人民币升值前还是后拱起来的?再说日本,经济停滞了二十年,它的发端是日元升值前出的事还是之后?所以做决策的人不能像学者那样,学者可以不负责任,决策者却有责任。所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人民币升值这件事,美国人死缠烂打。为什么以前没这么件事,现在突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认为,这里面也有一个决策上的失误。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和我们无关。通常人们说,有了“危”才有“机”。但我认为,只有别人有了“危”,我们才有了“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觉得,当初次贷危机来临时,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中国人不应该救市的。而应该拿出我们的外汇储备在世界市场上砸它一下,把美国砸个烂七八糟,才行。现在把它救活了——美国就是伊索寓言里的那条蛇。所以当初危机时,就应该拿着美国的国债满世界扔。我们的决策是失误的。下一次的机会又在十年后了,我希望,十年以后的执政者再有危机时,不是救世,而是把世界搞得混乱。中国人最擅长浑水摸鱼,把水搅浑了,利益就来了。现在你看,你把它救活了,它来折腾你。所以中国做了这么大的牺牲,全世界都在骂你,没人夸你。对这帮帝国主义,要是有好心眼,就上当了——包括汇率。要是这次我们真的升值了,下场如何?这么说吧,我们的贸易格局是这样的,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百分之七十三来自美国,当然我们对周边国家有一千两百多亿的贸易逆差。另外,中国对五十八个最不发达国家是逆差。所以可以说,我们的钱都是从发达国家挣来的,然后给了欠发达国家。那么如果从贸易的几个形式讲,一般贸易是平衡的,服务贸易是逆差,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造成的。从中国角度看,广东以加工贸易为主,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我们的顺差让美国着急,中国是给美国制造最大贸易逆差的,占了它贸易逆差的将近一半。中国的贸易中,一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进口零部件,组装,再出口。加工贸易比重越大,顺差越大。一般贸易是用自己的资源生产出的产品卖掉,加工贸易是别人的资源加工后卖出去,赚的就是加工费——这是无本的买卖,容易挣。这么说可能要涉及生产模式,有人说我们的生产模式不可持续。那么究竟是我们的生产模式不可持续了,还是我们的模式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两回事。地球上有人是靠卖东西发财,有人靠卖力气发财,比如沙特、科威特卖石油,俄罗斯卖木材、石油,巴西、澳大利亚卖铁矿石,那么卖东西可持续吗?东西卖完就没了。那进一步想,卖力气可持续吗?所以我们并不是生产模式本身卖力气这个出现问题,而是这个模式的过程中执行出了问题,比如出现了环境污染等等。所以卖力气这件事,可再生。不卖力气卖东西,就实在是没什么可卖的。所以中国加工贸易是主导,加工贸易比重越大,贸易顺差也就越大。这与卖东西挣的贸易顺差不是一回事。所以一定要划清界限,模式自身没有缺陷,而是我们执行的过程中有问题。所以我们看目前格局,一般贸易平衡——有进有出,这是对的;服务贸易,暂时逆差——这是因为人口素质不行,慢慢有好转;加工贸易,是顺差,这是我们的格局,没有问题,只是卖力气而已。而且在卖力气过程中,农民被训练成工人,一般工人被训练成技术工人,越干,人积累的熟练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雄厚,最后,才天下无敌。为什么八十年代没人提出中国汇率问题的,人家不怕你。为什么现在提出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具备相当素质的工人队伍,又有庞大的加工能力,我们不怕别人。可以这么说,中国不怕别人的基础,就是一个方程式——五六三十。“五”,手里有五亿吨粮食——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六”,每年炼六亿吨钢,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三十”,每年烧三十亿吨煤,这是我们经济安全的基础,根本不可能被别

第 2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人用能源卡脖子,能源提供被切断了,我们整个工业运行是不受影响的。正如毛泽东当时说的,“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中国特点,第一产业保稳定,第二产业保速度,第三产业保就业,再配合强大的法治建设,中国往哪里走都行。其实,信仰不是问题,只要在法律框架内提出诉求、达到诉求,社会就是和谐的。如果废除了法律框架,信仰越坚定,社会越乱套——文化革命就是个例子。现在我们又要用“以人为本”这个名义把法律推翻。比如我问,横穿高速公路的人是弱势群体还是车匪路霸?在美国,必须防侧滑,前面有人,是侧滑让一车子人死,还是让那一个人死?在美国选择后者。这不是不人性化。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不是弱势群体,而是车匪路霸。所以这个就是“法制荒废”,最后后果严重。

总结来说,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现在的中美矛盾;其次,游戏规则问题——中国人现在不懂得游戏规则,最后结果变成在汇率问题上被人压得抬不起头来。那么美国人的逻辑是很奇怪的:美国目前经济困难,失业太多,他就究其原因,是因为产业不振。那么为什么产业不振呢?因为进口货冲击太大,而中国产品卖得便宜,是进口货里最厉害的。中国产品压低汇价,因此卖的便宜。这样一来,美国人为了扭转局面,希望人民币升值。——这就是美国人的思路。中国外交部在回答时,我觉得有些答非所问。他们总说贸易逆差与汇率无关,这不管用。但是美国注意的是两件事:第一,汇率是否低估。外交部不回答。这次总理直截了当告诉美国人,没有低估。第二,贸易逆差造成了美国的失业,外交部应该告诉美国人,并非如此,甚至恰恰是中国给你的贸易逆差增加了你们的就业。

应该这么想,人民币的购买力与美元的购买力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过去我们挣一年的工资,能买几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呢?这么一想,人民币的购买力肯定是降低了。有人算过,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七。所以,人民币根本没低估,反而高估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货能卖的便宜?有这么几条原因。2001年11月4日中国加入WTO,当时吴仪同志在中南海开会,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社科院都有参加,被要求对中国入世做一个预测。北京大学的先发言,认为一入世中国外贸是负增长,三到五年后恢复为零增长,从此以后中国出口不会高速了,速度就是三到五个百分点。我们人民大学,算的是百分之十左右。社科院支持我们。但最后,中国入世三年,出口翻一番,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全世界没有这样的记录。当时我们在WTO时,人家说,你们中国要以低价来冲击世界市场,一旦入世之后,没有约束,更不得了——所以中国的低价不对劲。我觉得五大因素造成中国低价,第一说好听点,体面的劳工标准,说白了,就是克扣员工工资,克扣员工福利。之所以低价,是工资没到位,社会保障没到位。第二,环保成本没有记进去,这个低价是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第三,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成本未算上。第四,

第 3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知识产权没保护。第五,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两件事,一个出口退税——税率,一个人民币不断贬值——汇率。

为什么现在只剩下汇率?第一,新劳动合同法出现后,这个争议不断,劳工成本不断上升。而且现在无论农村、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比过去完整多了,因此成本在往上走。09年,如果说美国的制造业劳动成本是1的话,那么中国现在是0.95,菲律宾是0.8,泰国是0.87。就是说,我们的制造成本平均高于周边国家,马上要达到美国水准了。所以劳工这条没了。第二环保,中国人近年来发现这件事出问题了,中国地表流动的河流没有一条可以喝的了。所以老百姓的环保意识空前提高。接下来真正到公民社会,大家选人大代表,真要注意环保这个问题。要是谁真的触怒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真的会被罢免。中国的再生资源本来一到人均就不够,现在终于认识到了,焦炭、稀土金属不能这么干。我们往欧洲出口焦炭,把污染留在中国,把焦炭送到欧洲,欧洲用干净能源来炼钢,中国人有毛病啊?所以现在我们干脆不出口焦炭了,弄得欧洲也急了。稀土我们也不卖了。于是他们就告我们了。为什么告中国?因为中国境内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这些焦炭、稀土,生产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就更具有竞争力,这就是歧视、是不公平交易——他们告的是这个,竞争不公平。知识产权上,我们知识产权上几十年走过的路,相当于西方国家几百年。美国一直到1980年里根当总统,才对知识产权重视的。美国的盗版其实是非常厉害的。到80年代美国忽然重视起知识产权了。就到今天,侵犯知识产权最厉害的是欧洲,不是中国。我们15块奖牌拿了9块,说明我们好学。浙江这方面学得最好。其实谁都是从学习开始的,只是学习的方式不同,有的是光明正大地学,有的是手把手教的,有的不让我就偷着学。这个甭着急。知识产权还有一个问题,已经不是我们偷别人的问题,开始别人偷我们的了,所以我们要保护。那么最后一条,政府干预,大家都清楚,税率是很清楚的,但就是汇率不清楚。美国折腾半天,就注意这条。我们刚入世时,只有反倾销,没有反补贴。补贴与倾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中国不是市场经济,过程看不清楚,对方没法反;而现在到处都在反补贴,次次成功,都是因为我们自己搞坏了——中国各个城市都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凡科技含量大的东西出口得到优惠,招商引资的得到优惠,土地、贷款、税收、社会保障都能得到优惠——这叫做政府行为。只要政府签字有优惠,就叫做补贴。中国入世五年的时候,集中各省干部开会。我建议说,如果要定优惠条件,还是要向商务部请示一下,不能白纸黑字给人送“我给了补贴”的证据。所以现在凡是反倾销的案子,我们还有可能打赢;凡是反补贴的案子,没有一个赢,因为证据都是我们的文件,是铁证。所以说税率写得上,而汇率,实在说不清楚。因此美国、欧洲只用汇率折腾咱们。其实我们和美国的贸易关系还是很好的,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市场,第二大逆差来源地。我们真正的贸易

第 4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顺差主要还是来自欧洲。我们贸易顺差之间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人家确实受不了。奥巴马最近提出美国要转型,出口五年要翻一番,增加二百万岗位——这是奥巴马的雄心壮志。那么他们出口产品卖给谁?出口什么?想要五年翻一番,每年增长率至少百分之十五六。可是美国没有什么好卖的。我在美国与美国在中国谈入世时的代表谈话,她说中国的贸易顺差美国人受不了,我说连中国人也受不了。可是我们中国人要的你不卖,你卖的我们根本不想要。美国确实卖不了什么。现在美国提出转型,不能以消费为主带动GDP发展,要以出口带动GDP;我们正好反过来,要以消费带动GDP。但是我们走下去是很危险的,美国现在崩盘了,我们却向着他们当年的方向走下去。其实凡是美国给我们支的招,我们就应该有所疑问。我们说中国房地产有泡沫,美国的那些投行,直说没事。其实美国这次次贷危机,就是给穷人盖房盖出娄子来了。穷人有住房的权利,没有买房的能力。而且全世界的规律,谁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果只能是崩盘。美国、日本、英国、香港都是这样。所以盖房是没错,关键是用来做什么?盖出的房为了人住,还是当股票来炒的。中国土地稀缺,建设部都说了中国的房子平均能站住35年,不用到70年,50年就面临倒塌危险。房子总共就只能站着五十年,地也占着,资源也占着,只炒,不给人住。所以这房价能不能落,各国政府是不是真的以房子为民生,只有一条分水岭,他们究竟有没有决心把房地产与金融投资工具截然分开。如果确实有决心,把房地产回归安居,确实以民为本;如果把投资的功能保存着,那只是欺骗老百姓。把房地产完成股票,最后只能等死。

那么人民币让人折腾来折腾去,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我觉得是高估。虽然我还没有算过,但是至少在全球来看。奥尼尔是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民币没有低估,反而高估了百分之零点四。另一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他提出世界汇率体系应该是1:1:10:100——1比1是美元对欧元,比十是对十块人民币,比一百,对一百日元。上浮下浮百分之二十,是市场力量。如果一美元对十人民币,现在是六块八,绝对是高估。因此现在看来,说不清高估低估。如果要算,最简单的算法,我们称为汉堡包指数。汉堡包在全球物质内容高度一致,因此可以作为价值标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年六月公布一个表格,表格说的就是汉堡包在全球卖的价格。在美国买三块五毛八,中国买十二块人民币,一除就出来了。如果以汉堡包为购买力的衡量,一算账,一美元相当于三块三毛五人民币,现在是六块八,一定是低估了——也就是人民币比你想象中值钱。这么一算,中国就完蛋了。所以经济学家杂志算的是人民币被低估了百分之四十八,人民币应该升值。可是还有一个指数,星巴克咖啡指数。这东西一算人民币不是被低估而是被高估。如果说咖啡不算是可贸易商品,那么算算美国卖给我们的《阿凡达》,在纽约一张票十七块五美元,在北京一百五一张。最后人民币是被高估了。所以究竟是高估低估,实在算不清。我提出建议,不说

第 5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高估低估,双方找一把人一起算。这个建议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阮次山约我谈汇率说的。双方说半天,都没有依据,最好的办法就是计算。联合国有联合国算法,我们就按照世界通行的算法算一算,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双方都能接受。我们想想,1980年的一元人民币,到2009年,购买力变化有多大?2009年的一块钱相当于1980年的一毛九。而且这还是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来说话的——这可信吗?他说全国去年房价平均涨幅百分之一点五,城镇收入增幅百分八点七,所以相对而言全国房价是下降的——胡说八道。这也就是说,用统计局算的数,算汇率的话,中国人一定吃大亏。所以我建议,一定要是货币的实际价值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分别科学地统计和计算,甩开统计局,重来一遍。因为现在联合国是有方法计算的,选出来两千多种商品,美国、中国都有消费,这两千多种商品,在GDP占多大的比重,价格是怎样的走势,最后统计出来,究竟你的货币有怎样的购买力。大家应该承认,人民币最大的特点是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那么在国际上不可能越来越高。如果从现在开始算,三年出结果,那么人民币汇率一定是被高估,中国人这场官司一定能打赢。

所以我的判断是人民币被高估了。但是目前各有各的说法,互相说服不了。就应该官方出面,好好计算。能不能够付诸实践,这很难说。

第二问题是汇率与贸易逆差关系不大。格林斯潘曾经说,用汇率治理贸易逆差,那叫做治标不治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对德国日本贸易逆差极其严重,所以美国压着这两个国家,让他们货币升值。德国死扛着,日本立马升了。可是到了今天,德国、日本货币确实大幅度升值,但美国对德国、日本都是贸易逆差,所以汇率治理,根本没用。反过来,总理给的数据显示,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百分之二十一,实际升值百分之十七,越升值,逆差越大;反而是2009年,人民币保持稳定,逆差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其实就和我刚才说的,中国贸易中一半是加工贸易,中国卖给美国的货是美国已经不生产的了,比如鞋子。不买中国的鞋,意味着美国人得光着脚满地跑。中国的鞋,在美国到处可见。他不买就没得穿。如果非买中国鞋,卖得便宜顺差才会小——升值就是让中国人卖得贵。所以问题出现了,越升值贸易逆差越大。另一方面,中国人要转换贸易生产模式,要增加中国人的附加价值。越增加附加价值,中国的贸易顺差越大。因此没有办法。2006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我也参加了。我当时认为,中国不可能减少顺差。如果说我们一半以上都是加工贸易,那么我们的手段和目标是相违背的。手段是增加、转换贸易的增长模式——中国人要增加贸易的附加价值。第二,全球化成全了我们,国际分工越来越细,美国人不生产了,只能买中国的,我们卖的越贵,只能产生贸易顺差。所以说我们的手段和目标是相违背的。

我可以这么说,就中国的贸易来讲,汇率的变化对贸易的刺激远不如税率。也就是说,税率一变,马上显示出口进口变化;汇率一变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其实美国也清楚这件事。

第 6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另外,从目前情况看,只有逆差,才能救美国的就业,顺差救不了。中国常说,就算不赚钱,也要出口,为了就业。但是美国的产业结构与我们不同。美国的制造业占它的经济的百分之十六至十八。也就是说美国十四万亿的GDP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来自制造业;中国的五万亿GDP中的一半来自制造业。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的GDP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可是国际市场中硬产业市场上,几乎两国的影响力差不多。原因就是硬产业占GDP的比重造成了两国实际产值与附加价值几乎一样,如果你再考虑我们的附加价值低于美国,就会发现,我们的油水大于美国。因此,形成了一个奇怪现象:论经济总量,远不如美国;但是加工业一出手,谁都害怕。因为中国产业结构以硬产业为主。一台iPod现在卖299美元,中国组装只赚4美元,160美元流到美国,这些附加价值是美国的GDP,整个研发过程所有环节形成的附加价值是美国的GDP,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都是美国人在干活而形成的。如果少了一个iPod,就少了160美元,少了二十小时工作。因此这情况下发生了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给美国造成了贸易逆差,而这个贸易逆差增加了美国人的就业。这就是我们永远说着的一句话:顺差在中国人这里,利益在美国人那里。原因在于产业结构,我们以硬加工为主,而美国以服务业为主。

所以两件事:一个是我们的汇率没有被人为降低,第二是贸易逆差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是贸易逆差一定减少就业?我不认同那个,尤其是欧美,很可能贸易逆差反而增加就业。凡服务业为主时,逆差所增加的附加价值,就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关键在产业结构。

另外,中国产品卖低价,有哪个卖方愿意卖低价?中国卖低价是如何形成的?是买方逼的。比如沃尔玛,中国最大的采购商之一,可以这么说,沃尔玛从来都是大量购买以压低中国出口价。因此不是中国故意压低价钱,而是买方利用买方主权压低的。所以从常理讲,卖方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买方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两方磨合,找出交叉点来,是现实的价格。博弈,看谁有力量。所以这个低价,不是中国人有意卖的,是美国人有意压的。

回过头来看,贸易逆差究竟会出什么问题。Stiglitz,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得出一个结论:两个国家之间按的贸易差额不能超过GDP的百分之一点五,超过百分之二,一定会有贸易报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就成政治问题了。2003年中美贸易额的百分之四十六都是中国的顺差,所以说实在的中国确实太“凶狠”了。2005年1月1日,中国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2004年在伊斯坦布尔开会,得出一个结论:全球都可以自由贸易,唯独中国纺织品不能,一旦机会给了中国人,他们算出的是,不出十年,中国纺织品将占世界市场的四分之一。实际上,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已经占世界市场的百分之三十了。所以我们要注意。现在我们总说美国不应该把贸易汇率问题弄成政治问题,但是Stiglitz算的是,一旦贸易差额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就成政治问题了。

第 7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这不可能不成为政治问题。理论上已经证明了,我们必须把它控制住。

那么为什么中美之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

首先是统计方法的问题,美国把来自香港的转口都算在了中国内地头上——算法不同,我们的算法是只要产品出口到香港就行了,美国人算的却是原产地,也就是说产品在香港仅仅是换了包装,没有附加价值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到三十以上,就算是中国内地的产品。这是一个大头,过千亿了。第二个大头是离岸价与到岸价之间的差异。离开中国口岸是一个价格,到美国口岸又是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差很大,就算是增加了中国的顺差。主要是这两块,每年的一千六七百亿就这么多出来了。如果去掉这些数,就是中国算出的数目了。

第二是美国的管制造成的。管制的结果是:中国想要的都不给,美国给的中国都不想要。中国想要高科技产品,美国不给。美国对中国的戒心还是有的,当时有个“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制定一个单子,单子上写着哪些东西不允许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后来冷战结束了,“巴统”对俄罗斯是网开一面了,对中国却不是。到2007年专门把中国单列出来,很多东西不允许出口。2007年6月15日,商务部发出“对华出口管制清单”,连水下摄像机都不能出口。我记得1993年、1994年时台式电脑486芯片都不允许向美国出口。所以可以这么说,“最终用户”必须是民用用户,他们才卖。

但是这个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第三国对华投资出现的贸易转移的问题。 转到中国来了。你突然发现,中国,很有意思的是,9

7、98的危机,出口没价,原因是订单从东南亚源源不断流到中国大陆来了,那个时候我们加工能力有限,有订单,加工不出来。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华尔街,又把全世界的直接投资FDL,从原本的东南亚转到中国来了,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别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用我的话来说,华尔街一分手你就变成世界工厂了。你以为你多少本事呢?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彪马这个事,变成这么一个格局了。东亚向中国出口,出口什么呢?然后再通过加工,再向欧美出口,就形成你对欧美形成巨大的顺差,而对东亚形成巨大的逆差,这么一个过程。相反,东亚对美国,这个顺差要小吧。这么说吧,东亚丢一个美元的顺差,中国捡一个美元的顺差。这就是规律。但是这种规律。那么这样一个情况下,实际形成了全球化条件下新的重工业。我们中国内地,从日本,从韩国从台湾地区进口技术、设备、原部件、进口资本,从东南亚各国进口 半成品、资源性成品等等,香港、新加坡提供金融贸易服务,然后中国把它组装,组装完了然了贴一个MADE IN CHINA,走,走啦,实际这个中国制造退回来看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整个亚洲制造。那么整个东亚包括日本向你投资、韩国向你投资,原部件都到你这来了,你加工完了然后卖到欧美去形成巨额的贸易顺差,但这个顺差不是一个停在你手里的,而是你用它支付东亚本

第 8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身想你投资的利润,卖给你零部件的外贸支出。所以要看这个贸易三角形,这里面很有意思,中国就在这。所以我说,自打进入二十一世纪,97.98年之后中国就变成政治格局了,就真正进入到外汇企业了。把零部件拿来组装,然后走,就变成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确实加工贸易越大,贸易顺差越大,没别的办法。在这里面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70%以上是加工贸易,而这之中相当一部分美国商人干了事,所以我们的外贸顺差中很多是外商帮我们做的。这里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GNP和GDP怎么看,说白了就是中国经济大还是中国人的经济大。也由过去日本经济冷淡,确实二十年停滞不前,可你回头一看,是日本经济大还是日本人的经济大,这是值得琢磨的。

日本本土是一个细长条,他的本土上的制造业确实没创造出来。但是日本人钱下的投资却给他创造了好多金币,这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那么国内生产总值讲的是960万生产多少,国民生产总值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管他在哪里他生产的总值都是中国的金币。好了,只要是960万以内生产的附加价值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GDP,凡是由960万出口的都是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口。这里有一个问题,虽然是960万出的货,他是中国企业出的货还是三资企业出的货,这挺值得研究的。这告诉我们70%都是加工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外资做的。温总理告诉我们两个数字,一个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六成以上是外资。中国对美国70%是加工贸易,这就是三角形,因此顺差极大。我国每年向美国出口1.47亿台笔记本电脑,在美国1200美元的电脑中国企业只拿35美金加工费,其他原料,芯片都是美国的,运行电脑的软件谁离得开微软,剩下的再说别的。整个内地贡献就这么点,剩下都散布在全世界,因此这加工贸易形成了贸易顺差在其中而贸易利益很少。但你依旧要干。有人说人民币升值产业就升值了,关键是人适应不适应升级。第二你的竞争能力是否适应升级,你习惯的是劳动力,对手是菲律宾则你有优势。等你成为资金密集型你的技术如何。我们钢铁是大国担不是强国,都比不过韩国。产业升级不能揠苗助长,单凭竞争一条,产品升级之后你该去和谁竞争,日本、美国、欧洲?因此升级必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水到渠成。中国那这么少是活该。

这张图在经济学中式微笑曲线。一个产品的供应链有上游、下游。新产品研发高于利润,组装则利润空间小。现在中国人的心态,恨不得加工链都是中国人才心满意足。一条供应链全部走完才能拿到所谓从原料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只干了组装却想拿到所有的工钱,这是中国人的心态。仔细考察跨国公司,次产品你不用你的小孩要用,LOGO是个钩子,比如NIKE,在世界500强里混,NIKE在美国就没有一间鞋厂,他就是一个调度中心,调度天下的鞋厂为其生产鞋、船运为其运输鞋、商场为其卖鞋、研发机构为其研制新产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支撑,每部分拿其应有利润,NIKE的利润在LOGO上。本国的跨国公司是为别人送钱,他人是在赚钱。该归中国的

第 9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只有组装一部分利润。销售凭LOGO,品牌。美国人的思路坏了就能修,日本人怎么用都不坏。韩国处在中间。中国的前景总要有一个定位,手机最大特点便宜,坏了就扔。如果没有山寨机,非洲人都用不到手机。摩托罗拉目前要从小姐成为丫鬟。在此链上亚洲四小龙组装研发是美欧,在那个年代整个世界产品供应带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即亚洲四小龙,这是动态的,轻纺—小家电—家用电器。韩国重化、造船、炼钢、汽车。台湾IT,香港新加坡贸易、金融。90年代尤其9

7、98危机之后中国组装,四小龙中韩国台湾成为大陆组装供应商,香港新加坡成为大陆组装贸易金融服务商,软服务提供其生存。

高级产业结构能够控制低级产业结构。所以1840洋枪炮打败了冷兵器。现在韩国离了中国组装之后活不下,台湾欲与与大陆联手搞汽车电子研发,新加坡与香港包括澳门看大陆需要来发展,北朝鲜开始到缅甸开始均开博彩,最后新加坡干脆在圣淘沙公开搞博彩,就是满足中国人赌性十足,这是世界第一次中国用低级制约了高级。世界供应带从台湾香港新加坡向西北转到山东、辽东半岛、长江三角洲、海西区和珠江三角洲,沿江带是重庆、成都、武安、安庆、南京、上海,中国一个沿海带一个沿江带就足以将世界搞乱。生产能力绝对不可想象,我们将欧美纺织惹急了商务开会,中国调来九省一市的省长市长。

现在缺什么,上面缺研发,调整产业结构,下游缺品牌,日本人都创造不出来。我的观点,创造不了名牌那就把国外的名牌弄死,用国内的假冒伪劣淹死它。阿玛尼质量中国不输给意大利,华伦天奴就让中国给做死了。服装最大特点,1.保暖,2.遮羞,3.炫耀,服装现在就是炫耀,人人都想要又买不到才好卖,中国会让它过剩,我相信阿玛尼总有一天会降到村长工作服。所以1.买,2.毁,3.创牌子,全面出击中国人有实力。这套加工造成产业链越来越长,在全球化平台上分工细化。

产业升级有规律,要慢慢来。84年在蛇口,三洋电子在那里有一个装集成电路半导体车间,这就算是高科技。零部件的加工与工人素质有关,中国进入家电时代,95年中国家电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洗衣机、电冰箱都是世界第一生产国。96年开始汽车,吉利轿车,当时说一旦入市第一完蛋的就是汽车业。我说你们搞错了,那时大家记得在70、80年代铁臂阿童木广告:有路就有丰田车,我说未来一定是有路就有中国车,而且是中国车就抛锚。到现在全球哪个汽车厂不来中国设厂即意味着他要破产。重车组走着走着就不走了,夏天要命,很敏感。现在天津搞空中客车组装、上海C919大飞机研制,这要是发展顶多二十年,现在中国工人最大特点就是浮躁,口碑就是工资低廉,效率差,工作不负责。美国在中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厂,忠诚度极差,易跳槽,劳动市场效率低,中国工资人均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但劳动效率是美国的1/25,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劳动力很

第 10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贵。丰田天津召回的汽车变速器应为三圈半,工人做了三圈,造成几亿美金的损失,日本人不敢说什么。二汽也是因为这个。另外,产业结构的调整最早最低级,原料(非洲)—原料加工(中国)但中国资源稀缺,因此卖力是符合国情的。—投资(日本)—教你投资(美国投行),计算机软件、大片等都是胡思乱想、盗版花木兰、功夫熊猫,计算机把大学生都毁了,原因是大学生在和计算机竞争,主要从事的是程序性工作,理论上计算机可以承担,要想发工资就得消灭计算机,知识改变不了命运,这年头叫智慧改变命运,提高素质文化水平没用,跳楼是认识到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我们不会智慧的开发,这就是教育的问题。刚才的产业结构造成中美巨大的贸易逆差。

另外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地位越长越不好,现在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趁早不要考虑了,成为国际化货币还需要责任。别人储备你的货币的前提是别人能够得到你的货币,如果都是贸易顺差别人如何得到?唯一是你必须要是贸易逆差,币值要稳,美国如果不是贸易逆差就拿不到美元。50年代美金等于黄金,当时从美元荒到美元差,导致币值不稳就象现在,就有了问题。人民币也成了国际货币?15-20年不要想这事。中国人准备半个世纪之后先替美元收尸再推出人民币。人民币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人民币才硬,是人民币走出去了还是人民币代表美元走出去了?在这个时期人民币换出去是有好处的,别人用你的货币来躲避风险,现在中国的顺差使走出去较困难。现在的矛盾产业链拉长,不是所有生意都是中国的,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形成贸易顺差,全球化意味着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越拉越长。举鞋的例子,前两年西班牙将温州鞋烧了,鞋是温州生产出口,是在欧洲的温州人零售的,都不给人家留口饭吃必然要遭到反击。欧盟要收拾中资企业,人家的研究是真正有用的。美国100双鞋只有3双是自己产的,中国让美国鞋死掉是让他安乐死的,温水煮青蛙用了15年,为美国留下卖鞋的空间。2.130多个议员来自美国30多个州投诉,我们可以选择在这里投资。减缓事业,这是积极的解决办法。中美两国不准备搞贸易战,两国都会吃亏。中国汉奸多,最简单办法就是人代会通过决议凡转基因食品不可在中国销售,这招是最狠的。花生油、菜籽油,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放在一起老鼠都不会去动转基因的。果蝇与人类基因最相似,果蝇吃完转基因食品无法产卵。城里人吃转基因食品导致孕育难,与污染无关。疯牛病当年经过科学认证的但二十五年之后依旧出了问题。一般情况病情隐藏二十年,美国规定食品中转基因成为不能超过1%,更可怕的是主食水稻打算大规模转基因。2.4万亿的外汇储备拿出一半扔出去,就是威力。中国卖的是力气不是资源,力气的特点一可再生,二可持续。只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就不信地球上谁对13亿人如何。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威胁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帝国主义分子出主意给你的时候没有安好心,不是出于你的立场,意识形态与他不一样。我们与美国是第一第二的关系,奥那马说了不允许美国当第二,现在明显日本要当第一。总

第 11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理讲,美国增加储蓄,中国减少储蓄,根据平衡公式来的,上面需求第二行是供给,也就是说从需求角度讲,生产的东西都消费出口了,从收入角度讲提供消费产生收入。储蓄与进口是收入,那么收入等于收入,消费等于消费,就变成投资和出口等于储蓄加进口,这是个恒等式。那么将储蓄掉过来就变成出口减进口这叫进出口,最后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储蓄干什么,就是弥补投资和进出口。工厂进出口形成的外汇在中国境内不能换外币,就得银行通过人民币买回外币。所以形成外汇占款,因此一个国家外汇就两件事,满足投资,形成外汇占款。很多人都说人民币要升值,如果不升值,贸易顺差大就必须要人民币把它买下来。顺差一千亿美元就要用680亿的人民币,放出的人民币超过了货币供给应该需要的量,就形成了通货膨胀。如何解决呢?升值。在过去收一个美元要6.8人民币,现在升值一半,只要3.4人民币就可以买回来,那么出去的人民币少了,通后膨胀压力就小了。对不对,可以分析几条。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很清楚,05年5月底在怀仁堂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总理说,人民币汇率不是上课是实战,轮到我说话的时候我说我不认为人民币一升值就可以贸易逆差了。中国要想贸易逆差只有一种情况,经济过热。如果中国经济不过热一定不会有经济逆差。上一次逆差是04年,经济过热造成。如果三月中国又要经济逆差可以被认为是经济过热了。第一季度估计12%,中国传统是只要连续五年双位数增长准调整。通货膨胀我不认为对贸易有太大影响,现在压力测试,只要汇率涨53%企业死一片,现在对国内经济影响谁也说不清。果然05年7月调整了汇率,07年资产泡沫上来了。所以在这两年,在和日本交流时他们都说日本经济泡沫都是在日元升值之后。他们都说货币政策有误,货币升值之后却搞了一个极低的利率,这无法解释。资产泡沫起来意味资产价格更高。另外日本利率低于美国利率,日元资产追逐美元了,这根本不可能。1985年1美元兑240日元,1995年1美元兑80日元。拿100亿美元按照1:240换出日元,推高股市房市,然后按照1:80走,将你所有资产全部带走。美国经济欣欣向荣是恰恰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美国的前途都是抽日本的血来的。现在的房产崩盘表,危险是一直存在的。一步升值到位可以避免有升值预期。这个位在哪里,谁都说不明白,结局是先崩盘。这样下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结果会被国际资本卷走,不能轻易谈一步到位的升值。那么通货膨胀如何解决?现在汇率为1:6.82,100亿美元放在这,682亿升值一倍变成3.4,人民币3.4走一美元,还有3.4呢?还要沉淀在里面,只要在升值,跑不了通货膨胀余下的3.4停留在社会中走不了。反过来如果不动坚持三个月所有热钱都可以走。因此各个投行都是在准备,每年外贸增加1000多亿还有1000多亿哪来的?那就是热钱。人家赌的就是你人民币升值,人家要赚的就是差额,只要他在这待着股市房市就越来越高,不是升值就没通货膨胀了,相反是如果升值了就无法控制了。

产业升级竞争对手要换,劳动力是否适应这样的转换?80年代美国吃香的是科学家和工程师,

第 12 页 共 13 页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2010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老师讲稿

90年代是医生和律师,21实际是玩金融的。而我们,只要1%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做工人,东莞169万人口平均文化才到初中。13亿中多少人能够适合干高科技,很少数的人适应高科技他的收入发展趋势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收益的只是一小撮人,其他要靠资本拉动、科技拉动,广大民工不可能在收入分配中拿大头。社会的财富一定倾向于高科技人才,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结合市场需要,实际国情,要素本身的特点。否则是有问题的。因此调整了汇率未必形成的了新的产业,其也未必竞争得过美帝国主义,竞争得过美帝国主义对国内有什么影响,到时候大家自己琢磨吧。 (本次讲稿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王媛媛同学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主讲人审阅,特此致谢。)

第 13 页 共 13 页

上一篇:民办学校工作报告下一篇:履职尽责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