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从我国现今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中不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不足之处出发,阐述了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几点措施,从留学生教育的招生、高等院校的师资培养到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教学和管理制度,以及优化留学生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把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抓手,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第一篇: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浅谈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教育问题

摘 要:近几年,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在对留学生管理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留学生思想教育的问题。对留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能够使校园的学习氛围更好,对于来华留学生管理以及教育手段的完善也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当中,我们要利用不同的途径以及手段来加强思想教育。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教育

一、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现状的探讨

高校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指的是高校通过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文化上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情感交流以及生活上的关心、帮助等方式,对留学生的观念、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对我国的文化、制度甚至是法律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且客观的认识,最终能够实现来华留学生“学有所成、对我友好”的教育目标。

(一)在学习、情感以及健康方面的心理困惑

1.来华留学生由于不能很好适应新环境,产生了一些困惑。很多留学生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对陌生的环境无法多适应,对个人家庭是否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顾虑,比如亲人突然病故等。留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还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很难一开始就对环境熟悉起来,空闲的时候往往无所事事。不同的国家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有不同的习惯,来华留学生从开始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中国同学或者老师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些烦恼,甚至会产生没有朋友、很孤独的感受。留学生初到学校进行学习,还会面临学习模式不一样、专业不适应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容易有畏难的情绪,一些学生甚至会想要换学校或者换专业,这对其学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留学生身体上可能被查出有某种疾病,但是很多高校对这方面还缺乏引导,留学生一开始往往也不知道这些问题应该找谁倾诉或者寻求帮助,而疾病往往对于学生的身体、生活以及学习都会带来影响。

2.来华留学生发生打架斗殴以及对交通安全不重视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一部分留学生对本地规章制度没有进行认真学习,一些法律问题也存在认知缺陷,监护人对其不能进行很好地监管,导致一些留学生放纵自己,打架斗殴、喝酒泡吧等,这些行为都会对留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3.由于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困惑。一部分来华留学生与其他同学会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往往会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文化,留学生由于与同学宗教信仰不同,可能会在某一个特别的时间段,对同住的同学及其生活习惯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会积累矛盾。

(二)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困难

1.对职责的划分尚不明确。

在我国一些高校中,职能部门或者专业学院往往认为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该是国际学院的职责所在,他们对留学生进行事务处理时,往往不会将其与本国学生一起进行处理,这会在培养留学生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在与一些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院认为本校留学生的招生事务以及住宿都是由国际学院统一安排,因此思想教育也属于他们工作的范畴,而不属于学院的工作范畴。还会有一些学院的老师认为,留学生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与我们存在较大差异,把他们当成一种负担,发布一些通知没有对其通知到位。除此之外,由于留学生所学的专业不是十分集中,需要将其安排在不同专业学院,无法专门为留学生成立专业学院。此外,留学生的人数不多,这就使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因此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就对其人数规模产生了新的要求。

2.师生配比缺少平衡。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会在国际学院配备管理人员来对留学生进行专门管理,这些工作人员管理的往往是留学生的招生、住宿以及一些日常工作,留学生在学校报到需要准备的一些材料,比如签证、体检、学籍、档案等也都是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但是由于工作十分琐碎,必然花费相关人员的精力,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很少有精力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管理。曾经有学者认为,工作人员管理一个留学生的工作量与管理三个中国学生的工作量相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上的交流不方便以及文化习惯的不同。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留学生有更大的耐心,现实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往往很多,精力有限,对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缺少时间与精力来管理,尤其是来华留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语言差异、环境陌生、习惯不相同等。这时候留学生是最需要得到帮助,而辅导员在新学期开始时往往也是最忙碌的时候,因此无法留出多余的时间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对留学生管理的人员有限,除非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可能才会考虑增加工作人员,而目前实际的情况是,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基本是由国际学院进行处理,管理人员的配比不均衡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改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要想使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整体生源质量得到提高,首先需要高校在留学生招生的时候,把关严格,拒绝浑水摸鱼,一些自主学习能力极差的留学生应该拒绝接收;其次,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提高,从而能使一些国外一流大学学生愿意到我国高校进行学习。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高,那么一些老师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他们就不会再认为留学生是一种负担,也会更加愿意与留学生进行交流。

(二)分工明确、目标清楚

国际学院、专业学院以及职能部门之间应该对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以及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不要产生互相推诿的情况。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培养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对不同的部门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如果国际学院对留学生的一切事情都包揽包办,那么对于留学生教育水平势必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校国际化的发展,这是一些高校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很多高校中的相关专业学院仍然会习惯上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也是留学生很难融入学校环境的原因,因此,很多高校的专业学院还应该加强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等对待理念的培养。

三、结束语

留学生离开家乡来到我国求学,往往对新环境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思想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高校应该给予留学生帮助,特别是在思想上,更应该高度重视其思想变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来华留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当中,也让其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帮助来华留学生对我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最终帮助来华留学生能够学有所成。

课题项目名称: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服务工作研究;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2015-09。

参考文献:

[1] 劉世伟.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东北大学学报,2000,(2).

[2] 王春刚,王凤丽,张宏韬.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 [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作者:何雨桑

第二篇:浅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

【摘 要】本文从我国现今高等院校留学生教育中不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不足之处出发,阐述了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几点措施,从留学生教育的招生、高等院校的师资培养到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教学和管理制度,以及优化留学生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把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抓手,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

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工作,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加强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保障来我国留学的留学生规模稳步扩大,大力发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实乃当务之急。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产物。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高等教育也得以较快地发展。教育部1998 年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国际化被许多高等教育院校确立为建设一流大学的主要举措;2001 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其服务贸易规则要求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跟上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也是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积极推动的一项活动。国际大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IAU)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為基础于1950年成立的世界性大学协会,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其多年来长期关注的问题。国际大学联合会这样阐释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也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对此,我国学者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教育合作国际化、师资生源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的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另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还有学者教育国际化是指超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限,将教育的视野从自己的国家扩展到其他国家直至整个世界,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土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由上可见,高等院校是传授知识的机构,而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包括以下标准:其一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交通和通讯全球化等,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而生存,还要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寻求自我发展,:高等教育结构中本土学生的外国语学习;出国留学生教育;高等教育机构课程的国际化,包括原版教材使用、双语教学、外国语言及文化课程、国际性问题课程等。其二是高等教育师资生源的国际化:高等教育机构招生要求学生的国际化,留学生教育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国际化,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上能提供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在研究方面还要能够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能为培养国际竞争性人才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

二、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1)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和高等教育新生职能的体现。留学生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来华的短期语言生、还是学习各科各专业的学历生,留学生教育无一不是在向世界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因此,留学生教育是国家利益的要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另外,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提高的体现和高等教育被世界所公认的关键,还是高校增加办学资金来源的渠道和赢得国际人才竞争的途径。(2)留学生教育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我国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200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高校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体制,例如为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建议进行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推动了全英文授课和双语授课的开展;另外,因为留学生教育是涉外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外交属性,这使得高等院校在对留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需建立面向留学生的服务体系,从而推动了高校服务的国家化进程。(3)留学生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的国际化水平。目前,国际知名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比例占到在校生20%及以上。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可以促使高校的教学和研究更具有国际通用性和共通性,高校需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衡量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4)留学生教育可以营造高校国际化氛围。高等教育院校接收和培养留学生,营造了多元文化校园,有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势必吸引大量的留学生来到高校,不同国别的留学生带来了本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置身于这样一种多元文化校园里,不仅本国学生可以对异国文化多了一份了解、理解和宽容,培养国际交往能力和坦诚开放的性格。由此可见,这就要求高校要把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而发展留学生教育一方面要能吸引留学生来我国高校进修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优势;提高管理水平,缩小与教育发达国家在留学生管理方面的差距。由此可见,留学生教育不断向国际化迈进,也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发展措施

留学生教育已被看做我国外交工作全局重要的一环,与国家的国际政治、外交、教育、经济、文化、贸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紧密相连。2011年,全年在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突破29万人,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的快速增长,留学生教育在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所显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并从各个方面带动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对高校不适应国际化要求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国校际交流中学分互认、互换对僵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英语授课对以中文授课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的挑战;留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对学校跨文化教育、交流提出的挑战;留学生群体对学校传统组织管理机构的挑战;留学生的出现对教师、管理队伍国际化提出的挑战;不同国家留学生学习基础差异与统一规格的培养模式的挑战;留学生招生对大学的国际形象建设和跨国招生体系提出的挑战。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层次的提高,高校在管理和服务上出现了新问题与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和解决好留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将阻碍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失去了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机会。

1.扩大留学生生源,提高学历教育比例和发达国家学生比例。扩大留学生教育市场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在逐步开放教育服务市场的同时,要抓住机遇,使我国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留学生教育领域“规模小,层次低,质量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表现为: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国别数较多,但分布相对集中在亚洲我国周边国家,2011年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留学生中大多以语言生为主,高层次学历生、进修生比例较少,2011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118.837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0.61%。由此可见,决定留学生教育产品市场实现的是需求方,国际学生的留学意愿和行为,主导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决定着留学生教育市场规模的大小。中国各高校开始以生力军的姿态登上世界高等教育大舞台,我们需要不放弃一个生源,争取每一个潜在的生源,培养一个个未来的生源。此外,我们还可运用校际交流、企业合作关系及委托代理的商业运作模式,建立稳定的招生渠道,如交换学生;通过联合培养方式接受留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接受外国进修人员;通过国外企业接受代培生或培训中高级技术人员等渠道广泛推介和争取一切可能的生源。

2.提供优质服务,抓住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作为留学生教育供给方的高校,必须以留学生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和变化,确定自己的市场发展战略,用国际营销中非贸易服务营销的理念来办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发适应留学生需要的教育品种,做留学生教育买方市场自觉的有效供给者。

(1)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职人员的素质,是决定留学生素质教育能否得到贯彻落实以及贯彻落实程度的根本因素。改变教学管理观念,在新的制度下进行教学管理创新探索等,都要以教职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实施国际化教育,必须依赖一批德业双修的教师。留学生素质教育同样如此。教职人员优秀的综合素质与留学生素质教育之间会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 对我国的留学生教师除了要求他们刻苦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质学术造诣、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外,还需要培养他们热爱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积极健康的民族形象、立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的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对原有专业教师的培训 ,想方设法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除了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专家学者来给他们讲课以外,还定期选派教师到各国学习深造、进修。学校每年都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提高在职教师对外国留学生的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此外,教职人员还要具有跨文化的视野、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跨文化的有效沟通、协调和管理,从而积极促进留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2)建立健全以留学生为本、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教学和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教学和管理规章制度是实施留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踐证明,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对于教师完成教学、管理任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也具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才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也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上。为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国内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和调整,但仍然存在许多严重问题。比如,只讲理论但不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课程较多;与实际脱节的课程较多;而确实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不足。为适应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的需求,高校必然要在学科上作出改革和调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3.优化留学生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外国留学生来华之前,他们的政治态度、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环境与我国现实社会有很大的不同,要使这些留学生能很快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国情,促使他们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中国,并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态度,这对今后这些留学生在对华交往中有亲中国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要营造有利于留学生教育顺利推进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其一,要转变观念,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注重向高等院校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经费、设备和实践基地。此外,可以在中国文化教学中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相贯通的模式,结合课程内容为他们安排各类文化活动,如组织他们参加由学校、政府、协会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文化活动、经贸活动等活动,组织他们帮助贫困弱势人群等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不但提高了他们的中国文化知识水平,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感情。其二,重视改造大学环境,学文化氛围的改善、文化品位的提高,说到底是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是用一种大学特有的高雅、深邃和神圣气象或者说精神追求来陶冶学生。留学生们对高等学校优美的自然环境、探究高深学问的气氛和有中国韵味的校园文化有很深的认同心理。因此,高校在优化学校自然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要着力改善学术和学习的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学术空气、学习氛围、传统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这种氛围的熏陶。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教育首先提升了精神境界,才能在养成留学生精神品味、综合素质上有所作,也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国际化竞争中顺利突围、抢得先机。

四、发展留学生教育,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高水平、国际化的留学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特征,也是先进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的大学已经开始在一个统一的世界教育大市场中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竞争,为了大学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大学教育必须实施国际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不仅对提高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对发展和巩固我国同世界各国的政治、外交,开展文化、教育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应深化留学生教育,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工作管理体制,并使之逐步科学、规范化;从招生、确定教学内容、奖学金制度到发放毕业文凭等各个环节制定科学严谨、有长远意义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加快来华留学生后勤管理改革,实行社会化服务以吸引优质的留学生生源;同时也要以留学生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我们应该认清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具备的国际化条件和和存在的不足,发现阻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主要因素,把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抓手,制定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计划,通过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扩大留学生的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郝希山.拓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升高等医学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兼论天津医科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创新与实践[N]. 光明日报,2009,06-09(007版).

[2]朱晋伟.留学生教育对高校国际化的影响[J].外国留学生研究,2010,4:4-5

[3]葛守中.略论当代中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J].外国留学生研究,2007,1:5-5,

[4]李月如,贾树学.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留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外国留学生研究,2010,4:11-12

[5]沈文忠,陈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中课程国际化问题初探[J]. 外国留学生研究,2008,3

[5]毕娟.论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与对策[J].高教动态资讯,2006,2

作者:刘业冰

第三篇: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

摘要:通过对上海市八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和体验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最主要的教育预期还是学好汉语、了解中国社会文化以及有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高校的教育质量、声望及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是影响留学生教育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实际体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基于学生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留学生教育服务支持体系,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体验。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需求;留学生教育;教育国际化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留学生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我国外国留学生人数为5.2万人,2010年则猛增到29万人。2010年10月教育部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并“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实现“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的目标。国内的一些城市也提出类似的目标,比如上海在《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把上海建成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外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地城市”。

国内留学生教育规模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其中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则首先必须把握留学生的教育期望、需求和体验,只有在了解留学生教育需求和体验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调整和改进,最终才能更好地服务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来了解当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否很好地满足了留学生的需求?留学生的教育体验又是如何的?应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来华留学生的需求?不同留学类型学生的教育需求和体验又存在哪些差异,又应如何应对?

二、文献回顾

国际上,不少国家都在开展大规模的留学生体验调查。如在英国,留学生事务委员会、英国文化协会和各类高等教育团体共同承担着留学生的体验调查,其调查的留学生人数超过6000名,并发表了题为《开拓我们的视野》的一系列调查报告;新西兰教育部曾在2002-2003年抽样调查了留学生对新西兰教育的需求和满意度等;澳大利亚政府先后在2005、2007年等多次委托独立机构,对留学生的教育需求、满意度等展开调查[1]。“但到目前为止,基于大样本之上的留学生体验调查在我国尚属空白。”[2]

国内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安然、张仕海曾抽样调查了来自亚洲 830名留学生的来华留学需求情况,研究发现名城名校是亚洲留学生普遍追求的目标,但区域差异也明显存在,尤其是专业生,东亚学生看重学术,东南亚学生看重生活设施,西亚等地学生看重毕业后的就业。[3]丁笑炯调查了上海四所高校的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发现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或满意的留学生只有32.3%,有25%的留学生对教学质量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调查认为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和高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多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留学生的需要,造成留学生对来华留学教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4]刘扬、王慧和孔繁盛对北京六所高校外国留学生抽样调查显示,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原因是: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看重在中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入学机会。[5]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与体验分析当前对留学生教育体验的研究集中关注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对留学生的教育体验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因此难以发现留学生的需求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距。本文则尝试运用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领域的SERVOUAL评价方法,采用差距比较法评价工具,既测量留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预期,又测量留学生对教育服务绩效的实际感知,然后将两者加以比较,以探索留学生的教育预期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所在,以提升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

三、研究设计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国籍、年龄、性别、留学类型和年限、专业以及学费来源等;第二部分主要是要了解留学生的教育成就期望,即来华留学最期望获得什么;第三部分主要是了解来华留学生的具体教育需求;第四部分是留学生对在华教育的满意度评价;第五部分是了解来华留学的教育收益以及教育方面的支出等。问卷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以了解留学生对当前留学教育的意见与建议。

本研究于2013年3月至12月对上海市八所高校的留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八所高校中“985”高校3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11”高校2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普通院校3所(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先后共发放问卷9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708份。被调查的留学生来自62个国家,其中东亚占总人数的46.7%,东南亚占17.4%,西欧占13.4%,东欧占5.5%,美洲占5.4%,非洲占5.2%;男性占41.7%,女性占58.3%;本科生占33.2%,硕士生占6.8%,博士生占3.2%,短期生和进修生占44.6%,校际交换生占12%。

四、研究发现

(一)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预期

研究设计了从1表示“非常不重要”到5表示“非常重要”的五度式李莱克量表,调查外国学生在选择来华留学时的教育预期。调查发现,外国学生在来华前对留学的预期最首要的就是“提高汉语水平”,学生认为其“非常重要”的比例高达78.7%,这也表明学习汉语几乎是所有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最重要的教育成就预期,也是吸引大量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因素。位居其次是“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当前很多外国学生进行海外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拓展自身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理解能力,成为有“全球意识”和“全球交往能力”的国际性人才,独特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吸引了大量国外学生来华留学,因此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成为他们来华留学的重要预期之一。教育成就预期总体排第三位的是工具性目的——“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外国学生期望完成学业后能增强自身专业技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学好汉语、了解中国和今后个人的发展机会是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主要预期。此外,“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获得中国高校学历证书”也是不少留学生重要的来华留学预期。这项调查结果与刘扬等人对北京六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6]

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预期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来华留学“提高汉语水平”这一教育预期的认识上,非学历生所认为的重要度要明显高于学历生(F=4.071,p=.007<.05);对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中国高校的学历证书”和“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这些教育预期的认识上,学历生所认为的重要程度要明显高于非学历生(F=34.372, p=.000;F=52.816, p=.000;F=8.985,p=.000)。除了均排首位的“提高汉语水平”这一教育预期以外,本科生认为最重要的分别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硕士生认为是“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博士生认为是“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获得中国高校的学历证书”,而非学历生则认为是“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不少非学历生是汉语进修生,所以他们所预期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是指汉语知识和能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得中国高校的学位证书”上,博士生的成就预期(4.57)要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博士留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位证书动机。不同类型的来华留学生对于具体的教育预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也就对我们的留学生教育服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见表1)。

表1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预期(N=702)

平均值标准差本科生

(n=233)硕士生

(n=48)博士生

(n=23)非学历生

(n=398)提高汉语水平*4.71.6394.634.584.574.78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4.15.8994.114.064.004.19有更好的工作机会*3.901.1404.124.154.873.32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3.691.2424.193.884.093.72获得中国高校的学历证书*3.201.4233.843.774.572.67注:*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留学类型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二)来华留学生的具体教育需求

从影响外国学生来华留学选择行为因素的重要程度来看(见表2),留学生首先所考虑的因素依次分别是“所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均值4.07,下同)、“学校所在的城市情况”(3.87)、“学校的国际化程度”(3.82)、“知名度”(3.78)、“整体的师资力量”(3.78)以及“专业的教学实力”(3.78)。另外,“高校的交通位置”(3.76)、“专业的课程设置”(3.75)以及“今后的就业情况”(3.72)也是外国学生来华留学选择时所重点考虑的因素。

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所考虑的因素重要性相对较低的为“获得学历证书的难易程度”(3.11)、“获得奖学金的机会”(3.24)、“学校的学术研究条件”(3.25)、“申请的难易程度”(3.33)、“学费”(3.43)、“住宿条件”(3.47)、“生活费用”(3.55)和“生活设施和服务”(3.59)等。

从整体上来看,外国学生在作留学选择时最为看重的还是高校的教学质量、国际化程度、知名度、师资力量等高校的综合硬实力。外国学生在来华留学前对高校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住宿条件、学术研究条件等设施条件方面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因此,要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最主要的还是要靠高校自身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水准,提升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知名度。此外,高校所在城市的情况和今后的就业情况也是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不少外国留学生毕业后计划在华就业,因此城市的发展机遇和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他们在选择来华就读高校的重要考虑因素。

具体分析,不同留学类型的来华留学生所看重的因素有所差异。在学校总体方面,本科留学生考虑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学校的生活设施与服务”(3.87)、“国际化程度”(3.85)和“学校的知名度”(3.77);硕士留学生考虑的前几位因素依次是“学校的国际化程度”(4.15)、“生活设施与服务”(4.04)和“师资力量”(4.02)等;博士留学生比较关注“学校的学术研究条件”(4.55)、“知名度”(4.27)、“师资力量”(4.27)、“学校排名”(4.27)等;而非学历留学生则比较关注“学校所在的交通位置”(3.77)、“师资力量”(3.75)、“国际化程度”(3.75)。非学历留学生有不少是走读或在职学习,所以是否方便去学校是他们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博士研究生今后主要是从事学术研究,所以他们在考虑来华留学时,把学校的学术研究条件放在了首位;本科生和硕士生更多会在学校生活学习,所以他们对学校生活设施与服务的关注度也比较高。

在专业领域方面,不同类型的留学生对其所考虑因素的排序与总体的排序基本一致,但硕士生和博士生对所在专业的学术水平的考虑权重(4.02和4.32)要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在其他方面,学历生对于今后就业、学费、生活费、奖学金以及学历证书的关注程度要显著高于非学历生。

(三) 来华留学生的专业需求

关于来华留学生所想就读的专业,我们让被调查学生在多个项中挑出其所感兴趣的专业类别,在回答该选项的645名留学生中有42.6%表示对汉语言类专业感兴趣,经济学类有18.6%,管理学类有10.9%,法学类有8.3%,文学类(除汉语)有6.9%,工学类有3.5%,理学类有3.2%,医学类有3.1%。留学生来华留学感兴趣的主要还是文科类专业,其中近一半是打算学习汉语,另外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和法学类也吸引了不少留学生的兴趣,留学生对理工类专业的兴趣明显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偏低,吸引留学生主要是靠汉语等文科类专业,理工科类专业建设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无法吸引大规模的外国留学生。

(四)有关课堂教学语言的留学生学习体验与需求

目前国内课程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学历课程主要是用汉语。本次调查中有80.4%的本科生反映自己所学课程主要都是用汉语授课。而关于课堂教学语言的学习体验,本科留学生中有27.8%表示存在理解“困难”或“非常困难”,硕士生和博士生中这一比例更是分别达到了36.2%和30.4%;而反映教学语言“容易”或“非常容易”的比例,本硕博的比例分别只有18.4%、19.2%和13%。关于所期望的教学语言,有38.3%的本科生、56.2%的硕士生和26.1%的博士生希望教学语言是汉语和英语并用,另外有17.4%的博士生希望教学语言是英语。

(五)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满意度评价

留学生来华期间投入了较高的教育成本,那么其对教育的满意度或评价又是怎样的?我们用从1表示“非常不满意”到5表示“非常满意”的五度式李莱克量表来调查,结果见表3。在学校整体方面,调查发现留学生对“高校的师资力量”(3.86)、“国际化程度”(3.77)、“整体的学术水平”(3.73)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对于“高校的生活设施和服务”(3.18)、“住宿条件”(3.19)、“科研设施情况”(3.19)、“图书馆”(3.21)、“学术研究条件”(3.24)、“管理制度”(3.26)等普遍感到不满意。

在专业方面,留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4.11)、“上课水平”(4.08)和“教学方法”(3.92)感到相对满意,但对于“专业的课程设置”(3.53)、“教材”(3.62)和“课程内容”(3.64)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另外,留学生对“所在城市的总体状况”比较满意(4.00),但对“学费”稍嫌偏贵(3.32)。

在结果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科留学生的教育满意度相对于其他留学生群体要普遍偏低很多,而且特别体现在专业领域方面的满意度上。这一方面是与当前国内本科教育主要关注于中国本科生,而对外国本科留学生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有关。

(六)来华留学生所感知的教育收益

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否满足了留学生的教育成就预期,我们让被调查留学生对各项教育成就收益从1表示“非常少”到5表示“非常多”进行评价,以此来分析来华留学生所感知的教育成就收益,结果见表4。调查发现,外国留学生认为其在华留学最大的收获是“汉语水平的提高”(3.94),以下依次是“学会了适应变化”(3.92)、“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3.72)、“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3.65)、“获得了高质量的教育和训练”(3.43)、“掌握了专业知识”(3.29)、“增强专业技能或工作能力”(3.19)和“增强了学术研究能力”(2.98)。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对于来华留学的教育收益,更多的是感受到其自身汉语能力、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而对于留学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学术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感受不多。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在“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训练”(F=6.301, p=.000)、“掌握专业知识”(F=11.738, p=.000)、“增强了专业技能或工作能力”(F=9.988, p=.000)以及“增强了学术能力”(F=11.285, p=.000)方面,本科留学生和非学历留学生都认为其所收获的教育成就要明显低于硕博外国留学生所感受到的教育成就。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学者利用SERVQUAL模型运用差距比较法,即测量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预期与对教育服务绩效的实际感知差异,来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如果我们将上文的留学生的教育成就预期与留学期间的收益感知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留学生的教育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一)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预期与教育国际化动力

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最主要的教育预期还是学好汉语、了解中国社会文化以及有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大量已有研究已经证实,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更多是工具性的,主要是为了个人今后的发展。依据菲利普·阿尔特巴赫的推拉理论和汉斯·德·维特与简·奈特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力分析模型[7],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十年来的经济腾飞以及中华文化是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最重要动力,经济动力和社会文化动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另外,中国大学的教育资源、质量以及声望,也是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动因之一,学术教育动力也成为当前来华留学教育的主要动力之一。鉴于当前推动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动力日趋多元化,因此今后在对外国学生进行留学招生宣传时,应不断加强中国文化魅力、经济发展实力、教育质量以及学生个人发展前景的展示,积极发挥中国各城市的自身优势,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

(二)注重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扩大规模

调查显示,高校的教育质量、声望及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是影响留学生教育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留学生工作仍将“扩大规模”放在首位,注重量的扩张,对于质量提升重视程度不够,而要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关键就在于要根据其具体教育需求,提供能满足其实际教育需求的教育服务和产品。当前要想实现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就必须注重留学生教育的质量建设,提高大学声望,增加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最终必将推动整个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各招生高校应将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作为第一抓手,重视和加强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建立基于留学生需求的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力争与国际接轨,以培养出高水平的来华留学生,从而扩大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影响,提高大学的国际声望,吸引更多的国外学生来华留学。另外,在留学生招生工作中也应注意到不同层次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差异,针对不同留学类型的学生,应有的放矢,向不同类型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教育产品。

(三)加强留学生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推动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发展

在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过程中,尤其应将专业课程建设作为核心要素。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于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另外,来华留学生对于来华留学的教育收益,其更多的感受是来自于自身汉语能力、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而对于留学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学术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感受不多;吸引来华留学生就读的主要是汉语类专业,理工类等专业的吸引力明显较低。这些都警示我们当前必须重视专业和课程方面的建设,提升专业课程的质量标准,推动教学方式、手段、课程、教材的国际化,建设一批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全英语或双语课程,以吸引高层次的来华留学生,改变当前来华留学生科类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另外,应鼓励各高校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鼓励和发展优势和特色学科,针对来华留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建设一批品牌精品课程,树立国际品牌。

(四)建立留学生教育服务的综合支持体系,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体验

在满意度调查方面,我们还发现来华留学生对高校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住宿条件、科研设施情况、图书馆、学术研究条件、管理制度等普遍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高校除了应加大对留学生的后勤保障和教学科研设施投入以外,还应努力提高留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国际化氛围,以人性化的服务提供给留学生。在教学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将留学生和国内学生平等对待,趋同化管理,实现中外学生的融合。此外,留学生的住宿、社会生活服务、勤工助学、就业实习、维权等方面服务管理工作,应打破部门壁垒,适当考虑引入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化管理体制。政府、高校和社会的互相协调,建立起留学生的教育服务的综合支持体系,提升留学生的在华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2] 丁笑炯. 基于市场营销理论的留学生教育服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02-304.

[3]安然,张仕海.亚洲来华留学生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8(3):103-108.

[4]丁笑炯. 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38-43.

[5][6] 刘扬,王慧,孔繁盛.外国学生缘何留学中国——基于北京高校调查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5):32-38.

[7] 董泽宇.来华留学教育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30.

(责任编辑钟嘉仪)

作者:俞玮奇 曹燕

上一篇:免疫学检验论文范文下一篇: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