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育理念

2022-07-02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第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第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理念渗透

【摘要】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讲,文学教育是其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增强对学生们的文学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因为现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及对语文教学的忽视,造成目前高中语文在进行文学教学方面前景堪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学理念,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学教育理念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5-0102-01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多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学理念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渗透文学理念的重要性

对于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思想正逐渐趋于成熟,并且是形成认知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教职人员应加大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学力度,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进行思想教育期间,文学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本身的阅读才能,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

二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理念存在的不足

1.教职人员本身存在的问题

依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从而造成教职人员本身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教学与专业技能之间出现分离问题,导致很多老师在讲解文学方面的知识点时,仅注重理论,无法列举例子,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2.没有重视语文知识点中的文学元素

对于语文来讲,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学会了语文,因而在语文方面所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严重低于其他学科。

3.多元化的发展使文学地位越来越低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文学作品的影响力相比,学生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向网络游戏、视频聊天、影音节目等。同时,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使人们做事情越来越急躁,很难静下心来欣赏文学作品。

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理念的措施

1.增强教职人员的文学修养

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职人员就需要先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因此,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学储备,并且针对学生的个性、爱好等特点,利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们的文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在教学期间突出文学教育的地位

想要提升文学教育的地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转变人们以往对语文课的错误认识;(2)教育管理机构需要从旁发挥好推动作用。高中语文老师应进行一些文学阅读方面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们认识到文学的魅力与重要性。如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故事比赛、辩论会等,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另外,教育管理机构也需要提升文学教育的地位,及时了解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文学教育的情况,找寻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调整及解决。

3.利用文学阅读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不但需要把握好教学重点,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期间对学生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进行引导,具体可从利用作者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及组织学生赏析文学的优美与博大两方面入手。高中语文老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深入挖掘了学生们的潜能,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4.增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数量

教师可以利用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对文学的阅读积极性。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家庭情况、经历等书写成一篇散文、诗歌等,学生们在刚接触文学作品期间,会对文学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文学融入学生们的生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5.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再现文学作品的情景与内涵。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前,可以为学生放映相关的视频,然后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再讲解课程内容,这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期间,渗透文学教育理论对学生有着深远意义,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重视文学的价值,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从而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云波.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神采显飞扬――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9(Z1)

[2]文玉玲.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策略浅谈[J].学园,2012(18)

〔责任编辑:范可〕

第三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肇庆市第一中学陈小静

摘要:笔者为了从疲累不堪的班主任工作中和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于2005年在自己所担任班主任的新高一(8)班中尝试生本教育。三年的实践探索,笔者不仅体验了生本教育的成功与快乐,还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过程进行了思考和总结。笔者用自己的实践和初步的研究成果去证明实施生本教育,可以使教育从复杂回归简单和自然,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做,而学生可以获得快乐、素质和最终的优异成绩,素质教育的问题就此得到解决。用事实表明生本教育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走出教育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 生本教育

三年前,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的我,对师本的、拼命三郎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感到相当的厌倦。在这个时候,我的校长给我们全校老师推荐了一本书: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一读之下,竟然不忍释手;连读三遍,如沐春风。书中的一些观点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高度尊重学生”与“高度依靠学生”。

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三、“生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知识意义化,使学生体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从作者所开具的理论依据及事实依据看,生本教育确实是可行的、必要的。为了从疲累不堪的班主任工作中和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我决定在自己所担任班主任的2005年新高一(8)班中尝试生本教育。这一想法得到了校长和科任老师的支持,于是高一(8)班就成为了学校的第一个生本实验班。在该实验班中,校长依据生本教育理念给我们定下了两个任务:1.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2.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过程的到了郭思乐教授的指导;我们的校长也对生本教育相当信赖,实验班的具体操作交给实验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依据生本教育理念具体计划、实施,学校只是在每个学期末进行阶段了解和指导,实验效果以三年后学生的成长情况和高考成绩作为实验的终端评价。这种取消频繁考核的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实验班全体老师的实践创新热情,使实验班的生本教育探索得以解除束缚,顺利进行。在此代表实验班的师生一并感谢。)以下是实验班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情况的一些总结。(为了方便说明,以时间顺序进行总结。)

一、第一年是立志和学习方法指导阶段。

高中教育目标:高中阶段之教育,乃是国家培育健全公民,及升大学的预备教育。笔者认为高一阶段的班级管理目标主要是学生要成才,首先要立志,形成好的学习动机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依据生本理念“学是教育教学的工作本质和核心,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人的提升。而这一提升过程最终是通过学起作用的。儿童在学习发生时引发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外部的权威,而是学习的内容与其自身需求的密合程度,后者才是儿童学习的本质需求。儿童是教育使命完成的真正凭借,儿童生命中有丰富的因素,保证他们在得到基本的工具的和思想的启蒙之后就可以自己学习经验和知识。主要依靠学使教育和教学向学习者的整个生命活动开放,或者说容纳学生的全部生活,学习者之生命所拥有的一切,生命可以联系的一切,都成为教育的资源。”笔者对实验班进行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究活动主要有:

1、组织学生与省实、华附、汕头金山中学以及本校往届考上北大等名校的优秀生交流等活动,了解同龄人的成长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到肇庆中国移动分公司、风华科技等企业参观,了解二十一世纪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及经济发展趋势、行职业概况、未来就业机会。参加高中阶段学前教育辅导:认识新环境、新课程、新关系;把三年得高中课本发给学生,由科任老师组织学科概况学习与调查,了解学科对未来生涯发展的关联与影响,审慎规划未来高中三年生活。学生分小组进行利用网络进行调查,认识大学入学渠道及大学校系,探索自己的兴趣及能力„„以上等等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动力。

2、开设学生人生规划的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明确人生发展的大方向及制定高中三年发展的个人计划。谨慎的自我探索、自我评估: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优、缺点在那里?父母的期望?我可以做?我能够做?我想要做?我应该做?写出前我想得到的追求目标。近程目标:今年或明年我希望完成那些目标;中程目标:

二、三年后,我想达到的目标?远程目标:未来五年、十年后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将达到目标所必须实行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开始做?在何处做?和谁一起做?如何做?

3、利用班会课组织研读《学习方法论》,让学生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妥善运用时间,厚植自己的学科能力。科任教师也同步进行学习,依据学生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法调整,科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4、“拥有信息的学习者面前尽管“歧路”很多,但每一条“路”上都将会有基础知识的“羊”,而且这些路总会汇合,这时将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的同时“为道日损”,

即学得越丰富,所学的东西的相交集合就越精粹,得到的是对于道的越深刻的把握,从而转化为睿智、走向正确和正义。”满足儿童的学习天性,鼓励非实用性(非功利性)阅读。在班内设立书架,让同学们和老师们把自己的好书推荐给大家阅读,书本每月一换;借助家长资源,帮助学生办理市图书馆和本地大学的图书馆借书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在高一学习中不偏科,建立“滑翔轨道越长,飞得就越高”的观念,全面夯实基础。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课程的课题研究,让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实践的机会,学生研究成果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

6、组织《营养学》等学习,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组织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习之余,能强健体魄,崇尚高雅,保持学生激扬的生命力。

二、高二是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探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目标有:

1.学科方面对知识进行加快、加深、拓宽。经过高一一年的准备,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依据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引用郭思乐教授的一句话,就是学生都不失眠了,就不必拍醒他喂他安眠药。在课堂上,老师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在这一措施下,学生恨快就完成了高二规定课程的学习。这时我们老师就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允许他们加快、加深、拓宽学习。如学生的物理学科可以学习其他版本的教材,看看同一知识点、同一概念、规律的在不同版本的不同表述,以及学习相关的力学和电磁学等的大学教程,解决中学课本不能解答的疑问。所有的这些学习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不但没有负担,在解决了一个疑问或一道难题后,学生因那种“高峰体验”所带来的满足感悠然写在脸上,使我们老师也受到感染和鼓舞。

2.深化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管理能力。个体的、群体的学习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生命激发方式。这时候,人与人之间摆脱了竞争状态,成为在求知面前平等的合作者——这是一种甚至无须心照不宣的共同的生命欲望,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精神生命激扬的美,会形成高雅、向上、宽厚的人格。从高一开始实验班就实行了课堂小组的合作学习,高二开始我们深化这种学习模式,把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验班是行政班管理,高二分科以后,学生就分成了理化、政史四个x科。依据学生的学习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由不同学科学习各有特长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如英语、语文好的文科学生就和数学、物理好的了理科同学组

成学习小组,每周交流一次,交流时间和地点自定。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本周学习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读过的一编好文章,或关于某道题的好解法等,内容不限,不过每个小组要交流的情况记录,形成纸介质材料,在班上的板报张贴,以供其他小组学习。同学们也可以以跟帖的形式,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和学习。学生们称每周一次的课外合作学习为“头脑风暴”,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极高,班上形成了一种很好的研讨氛围。

3.组织模拟高考,检查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满足学生希望被肯定的要求。参加中学教育十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学生主动要求考试,而且没有想到全班四十五人中有二十四人成绩达到重本以上,全班都上二本A线水平。这或许就是生本教育的魅力——学生可以获得快乐、素质和最终的优异成绩。

4.加强心理教育,及课外研究性学习。高二了,虽然功课较多,实验班的学生依然很有兴趣地参加各种的课外活动,并没有停止课外的研究性活动,开始也有老师和家长担心学生的成绩受影响,但我们还是在依据生本教育模式以受教育者的主动发展为管理成功的标志,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为根本,注重长期的管理效益的理念指导下,以不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对家长做好说服工作,支持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三.高三是全面冲刺,收获成果阶段,措施有:

1、坚持在课内外以生为本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全面疏理知识的同时,师生共同提升能力。

2、定期召开阶段学法指导,让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3、在高三学习后期注意为学生做个别心理辅导,克服学习难关及升学考试压力,持续凝聚学习动机,课业上努力不懈。实验班的学生因为更优秀,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与一般学生相比更有憔虑感,注意心理疏导,并组织适当的文体活动,舒缓压力,强健身体,让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高考。克服学习难关及升学考试压力,持续凝聚学习动机,课业上努力不懈。

4、古人造字时就知道人之根本是身体,坚持每天30分钟锻炼,增强体质;加强心理健康培训,抱团取暖,充满信心迎高考。

5.高考后指导学生了解大学入学方式,斟酌个人之能力与兴趣,适当选择未来升学目标校系。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鼓励他们敢于向名校进军,考得好也要报得好,完满收获成果。

后记:坚信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会实现。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生本教育可以使教育从复杂回归简单和自然,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做,而学生可以获得快乐、素质和最终的优异成绩,素质教育的问题就此得到解决。事实表明生本教育可以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走出教育困境的出路。

附三年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的部分成果:

一、在语、数、英、理、化、政治、历史等各科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语、数、英、理、化、政治竞赛全市第一名均落在实验班。这对一所生源只能算是二类的学校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二、、黎小颖等同学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斐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专题片,对实验班的课外科技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在2008年高考中,实验班高考总分650分以上共有四位同学,其中黎小颖以总分680分获全市总分第一名,全省理科总分第六名,成功考上清华大学。邹肇杰(660分)、植宝莹(654分)分别考上了浙江大学工科和社会科学试验班。曹韵秋(650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成功录取。全班有二十一人被录入全国前十名的大学。

四、高考中实验班有四位同学夺得全市单科状元:莫成麟(理科基础146分)、温劲辉(理科基础146分)、曹韵秋(文科基础146分)、卢旖维(文科基础146分)。

五、2008年高考赵可鋆同学以443分夺得美术类总分全市第一名。

六、实验班全班2008年高考成绩600分以上共有27人,一本上线率83.2%;本科上线率100%。

七、实验班全体学生思想素质优秀,三年来均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班校三好率达100%,曹韵秋、区颖等同学被评为市区三好学生,黎小颖同学还被评为省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次1—3。

第四篇: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和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多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论文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1.有效教学的意蕴。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指:

1.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牛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1.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1.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1.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1.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2.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2.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偏差,使“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状态,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2.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

3.1兴趣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①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②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沦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⑧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④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3信息化教学策略。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①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③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3.4探究性教学策略。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注意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要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什么?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理念,当然课程评价的改革也不例外。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评价目标由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将化学教学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适合学生的教育”,树立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优质教育的服务理念。②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的学习评价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转变。改变以往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单一评价;强调与课程目标吻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③评价方式由单纯重视纸笔测试向综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提出了与新课程相应的3种评价方式,即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由于纸笔测试仍然是高中化学新课程评价的有效形式,但在评价功能和评价结果的使用上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强调过程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综合;学习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集档案的内容;活动表现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④评价主体由学生的被动参与评价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转变。高中化学新课程评价,特别要强调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建立开放宽松、师生互动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挥元认知的调控作用,优化学习过程。

学分认定和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和要求都将依据高中课程标准进行,具体形式由各实验省自主制定。例如,有的省将举办全省统一的基于模块的学分认定考试;有的省将采用学业水平考试,并将折合成一定的分值进入高考总分;还有的省准许学生分年度参加相应的必修学分认定考试。

高考系统也将进行系列改革,例如,教育部将根据高中课程标准制定新的考试大纲,将兼顾高校招生需求和高中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明确不同类别考生应该达到的高校招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纸笔考试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共同基础和自主选择。实验省拥有了更大的高考自主权,各省也将制定适合本省实际情况的考试模式和具体考试说明。

在各类纸笔考试的命题改革中,也将遵循以下基本理念:继续坚持以能力为本的命题原则,特别关注学生接受、加工、处理信息的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倡将对双基的考查融入实际情景中,使用多样化的习题形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整体联系的认识;关注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解水平;重视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观点和方法的运用。另外,不提倡出偏、怪题目和没有价值的难题,不宜出过于追求知识细节的题目,杜绝编造毫无真实依据的虚假题目。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1、建构有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3、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传统的化学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与未来需要分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各有侧重,设置模块内容的线索有所不

同。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安排不同的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和学生活动,力求揭示课程的人文内涵,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教学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

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务,自主观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

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中。“行动研究”是以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动,是对行动的研究。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极的经验进行总结,建构理解与反思间的对话,使其形成规范性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过程教学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知识发展过程教学是在结论的指导下的运用,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并为下次新授课做铺垫。

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要求教师对教科书知识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材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前提,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各模块教材的基本结构,深刻分析各模块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不

同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改进演示 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