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产业市场分析

2022-07-11

第一篇:南阳产业市场分析

南阳月季产业典型

南阳月季产业典型:公司+合作社+农户 互联网+月季

一、南阳月季合作社基本情况

南阳卧龙区石桥月季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是在具有“中国月季之乡”美誉的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成立的首家专业月季合作社。

目前,月季专家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30名,月季种植面积2000余亩,可供应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地被月季、藤本月季、树状月季和食用玫瑰等8大系列700多种国内外名优月季品种,年产各类月季成品苗1500万株以上,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月季专业合作社之一。

合作社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与同年建立以“南阳锦绣月季进出口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注册了“豫宛锦绣”商标,立足于把“豫宛锦绣”月季品牌做大做强。

合作社下设月季基地、月季花卉研究所、鲜花生产基地和种苗销售网络,形成“四位一体”的标准化、专业化月季玫瑰种苗生产基地,2009年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合作社生产与科研并重,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先后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2009年11月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合作社生产基地所在地石桥镇,被誉为中国月季之乡,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所繁育的月季种苗品质优良、长势强健,可满足国内外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开拓了欧洲、东南亚、美洲等世界各地的合作渠道。南阳月季合作社和南阳锦绣月季进出口公司现正以它旺盛的活力,辐射全国、通联世界。

先后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09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12月)、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10月)、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十强(2012年11月)、河南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8月)、河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12月)、河南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14年12月)、石桥镇2016特殊贡献企业(2017年3月)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及示范意义

(一)合作社+农户——大力发展月季种植培育,不断壮大特色产业

2007年,南阳月季合作社王超根据南阳月季发展实际,经过不断考察后决定通过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来加快月季种植的产业化及市场化。首先联合多家月季种植大户创办专业月季合作社,完善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合作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其次,不断吸收新的中小农户,截止2007年共吸收农户100户,社员300余人,并注册了“豫宛锦绣”商标,月季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产品具有更强竞争力。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用模式,为社员提供种植前、种植中、种植后的“六统一”服务(统一土地规划、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有力提高了月季种植的标准化水平,使月季苗木走向“高标准、高收益、高品质”的发展道路。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户200多家,种植基地共1000多亩,每年种植培育苗木近千万株,总产值高达400万元,月季苗木畅销国内多个省市地区,同时远销欧洲多国。

(二)科研+产品——以科技作支撑,延长月季产业链,加快月季产业化步伐

根据月季市场需求,合作社内细分出以玫瑰种植、推广、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即南阳淯水龙源玫瑰花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南阳的气候特点和优质种苗优势,临中心城区建设玫瑰园和玫瑰繁育中心,以玫瑰花为基础产品,通过引进先进科研技术及人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发供应玫瑰种苗及玫瑰花茶、玫瑰酱、玫瑰精油等玫瑰系列产品。 目前,南阳玫瑰园在玫瑰种苗基地的基础上,以月季玫瑰为主导花卉进一步开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栽植新品种、规划新景观,同时发展玫瑰生态观光旅游和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研发,打造“淯水龙源”玫瑰品牌,推动南阳玫瑰产业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月季——以电商为助推,推动农业电商发展 2015年,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势下,积极拥抱互联网。其中南阳月季合作社理事长王超成立南阳天润月季有限公司,让月季搭上电商快车,适应新时期月季交易需求,使月季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其中,月季交易网作为南阳天润月季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平台,是一家集月季产、销为一体的O2O电子现货交易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传统花卉行业,利用互联网,玩转大数据,通过关注网民适时搜索数据,实现对月季市场动态的全方位监控和对市场数据的精准收集、分析与共享,从而形成精准服务。

1、数据成农户种植导向,引导花农适度种植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一定时期海量的种植信息、市场需要信息等数据进行分析,引导花农适度扩大或缩小月季种植面积,选择与市场对应的月季品种等,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大规模现象,帮助月季企业科学种植,降低风险,保证收入,从而推进月季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为月季产业规划及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带动南阳乃至全国月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平台成客户了解信息渠道,给予客户最佳选择

通过对月季价格、品种等数据进行搜集与分析,统一汇总到月季交易网平台,使客户能够及时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不同价格,从而做出最佳选择。

3、全网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打响月季品牌

通过百度、360、搜狗等平台全面推广,获取海量采购信息,帮助花农实现产销对接,解决花农卖难和卖价底等传统难题,实现花农“从田间到地头”的快捷销售和消费者快捷、便利的采购协作新模式。目前,南阳天润月季有限公司通过月季交易互联网平台推广获得采购信息,由2015年的近千人上升到上万人,3年内帮助月季种植户实现苗木销售上千万株,有力解决了农户月季玫瑰苗木销售难题,这样更多中小型种植户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2016年,南阳天润月季有限公司旗下再成立种植管理公司,同时提出“您种植,我销售,月季产销不用愁”的“定向种植”及“订单种植”发展策略。第一,月季交易网通过互联网获得采购订单,根据订单需求及标准安排与农户合作;第二,农户根据月季网订单种苗木、抓品质、抓管理;第三,花千谷种植管理公司即提供农药、化肥等物资供应又排出专家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指导,把关苗木种植;第四,月季采购发货季由月季网负责销售,月季网与农户共同盈利。这一行动得到众多农户响应,无论有经验还是无经验的农户投入到这一行动中,在天润月季公司的整体支持下,南阳月季种植规模再扩大,苗木品质再提高。

据统计,2017年,在月季交易网的引导及带动下,平均每户月季种植规模扩大10亩,整个月季市场种植面积共扩大500余亩。

此外,平台为月季生产、流通、批发、经销的从业者提供多维服务:一方面,为月季采购者提供从看货、验货、发货等全流程对接服务;另一方面,为园区提供农资服务,包括农化、农药、美植袋、营养钵、饮用水等月季产业链所需的一砖一瓦。通过互联网+月季,不断促进月季产业升级,使产业生态链健康发展。

三、下步发展规划

(一)持续推进产业联盟壮大发展

下一步,以合作社为牵头单位,通过月季玫瑰创新技术产业联盟,凝聚当前及未来月季产业优势,组织本联盟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围绕月季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若干重大科技突破,如:新品种研发培育、月季相关产业延伸、以月季为材料的相关产品研发等,形成产业核心技术、产品及标准,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实现月季产业的科学化、持续化发展,以及除月季苗木销售外的相关产品在全国市场的推广应用。

(二)以玫瑰园为基础 继续延伸产业链

首先,将进一步考察国内国外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将月季玫瑰花通过深加工,制作成各类养生、护肤、美颜、实用等食品用品,如:鲜花饼、鲜花护肤套装、玫瑰红酒等,通过精加工产品进一步打开月季玫瑰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其次,在玫瑰园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通过规划改造,增培新品种,将玫瑰园建设成为育苗基地、示范基地、主题游园等多功能园区。计划2019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来临前基本建成,投入运营。

第二篇:南阳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的中医药产业根源在河南,潜力在南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有关部门对南阳市发展中医药产业大力支持,十分看好南阳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十分看重南阳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对南阳中医药产业寄予厚望。 中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办好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通过医药节平台,联姻科研院所,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南阳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使南阳中医药产业逐步构建起了中医药诊疗、保健、教学、种植、加工、营销、科研、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根据《南阳中草药名典》记载,南阳有药用植物2027种,药用动物319种,药用矿物63种,其他类27种,共计2436种。目前南阳人工种植中药材的产量和面积也逐年扩大,中药材种植品种达150种,面积达190万亩,年产值50亿元。为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2000年南阳市就开始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致力于建设“医、保、教、研、产、文”六位一体创新体系。该市成立了南阳中药材开发办公室和10余所中医药研究所,组织大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攻关。全市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迅猛发展,先后建成了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和木瓜、邓州麦冬、镇平杜仲、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为主的十大中药材基地,目前全市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有190万亩。西峡、内乡两个山茱萸基地、南阳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华丰中药材有限公司建设的裕丹参基地等4个中药材基地已获国家GAP认证,山茱萸、辛夷、裕丹参、唐半夏、桐桔梗已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西峡、内乡山茱萸基地被确认为全国首批8个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之一。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一批中药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据统计,目前全市现有中药企业13家,年产值近30亿元。龙头企业宛西制药建有河南省唯一的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河南、安徽、福建等地建立了六大中药材基地,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年产值16亿元,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全国市场销量第一,并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浓缩丸生产基地,连续多年被认定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中国中药企业50强。

为使中医药资源更好地造福于民,南阳市大力培育龙头组织,加快建设中医药产业集群,推动产品加工增值,加快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西峡山萸肉基地以宛西制药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了30年不变的合同,使20万粮农变药农。方城裕丹参基地强力培育以裕丹参开发服务中心、华丰药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与上海紫兴药业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签订了裕丹参生产供应基地和供货购销合同。唐河栀子基地与北京中商集团公司达成协议,联合建立栀子色素加工厂。

中医药是一个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的大产业,南阳中医药产业有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有医圣张仲景这个世界唯一的、南阳独有的、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品牌,优势比较明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省卫生厅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认为:南阳借助张仲景这一人文优势,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不仅可以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思想,加速南阳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南阳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场活跃、文化丰富、人心凝聚、振兴南阳经济的良好效果。 记者从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看到,到2015年,力争使医、药、养生旅游、养生保健、保健食品、中医药文化传媒等在内的“仲景健康”总产值达260亿元;到2020年,南阳计划完成中药产业投资10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展至240万亩,总产量26万吨以上。 金秋时节,记者在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的故乡河南省南阳市采访,所到之处让记者感到分外欣喜:西峡县的20万亩山茱萸连片成林,红果满枝;方城县豫药园内生机盎然,科研区种植的板蓝根长势喜人,裕丹参、金银花、木瓜、冬凌草等200余种道地中药材药香沁人;南召县辛夷路两侧辛夷树枝繁叶茂„„南阳市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为动力,文化、教育、科研、医疗、保健、产业六位一体,加快构建中医药特色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支撑南阳崛起的又一富民惠民生态优势产业。

张仲景药学说不仅集汉代以前中国中医药学之大成,也为后世中医药学创造了无尽的思想动力。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开创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先河,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至今“道经千载更光辉”,张仲景因此被后人尊为“医圣”。张仲景医药学说的广泛传播,使“医圣故里”河南南阳历来成为国内外中医名家及学者朝拜医圣、交流学术的圣地。

南阳又是一座“天然药库”。这里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带,是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盆地,八百里伏牛山横亘西北,淮河之源桐柏山锁定东南,白河之水环抱其间,在2.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宝天曼、太白顶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万木葱郁,丹江口、鸭河口两大水库烟波浩渺,高山丘陵平原梯次分布,河流湖泊沟渠蜿绕纵横,全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除地产品种外,还分布有许多南北兼有的动植物药材,使南阳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全市境内已经确定的天然中药材达2357种,道地名优中药材5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且多为无污染的有机药材。其中山茱萸、辛夷的年产量分别达到350万公斤、840万公斤,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70%,被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辛夷之乡”、“栀子之乡”。

依托独特的人文优势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南阳市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等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启动实施了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五位一体”的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以举办节会及学术论坛等为载体,打响医圣张仲景品牌,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打造中医药都,壮大中医药产业,使中医药产业更好地造福于民、致富百姓。

中医药诊疗保健服务网络全面形成

南阳不断加大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市、县两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为枢纽、村级中医卫生组织为基础的中医服务网络;拥有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25家,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全部有中医科室,215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设有中医门诊、中药库、中药房,4636所村卫生室配有中医、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有乡村中医药人员4830人,全市拥有中医重点和特色专科26个,拥有全国名老中医4人、市级名老中医71人。完成和正在实施张仲景博物馆、张仲景国医院、张仲景国医研究院、医圣祠改扩建等8项重点工程,把中医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范围,鼓励中医药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中医药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南阳市先后被批准、命名为全国第二个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全省中医专科专病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市、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试点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中医医学教育快速发展

南阳已拥有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学院、南阳中医药学校、河南中医学院韩国留学生培训班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的办学规模,设置了中医医疗、中医护理、中医骨伤、中药种植、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南阳医专和南阳中医药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院校,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摇篮,拥有大、中专两个层次,办学规模已发展到目前的5000多人,学校的中药标本馆拥有各类中药标本2630多种,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誉为为全国一流的中药材标本馆。全市目前拥有中医药教育科研机构10余所。

中医药科研成果丰硕

南阳制定专项措施鼓励支持中医药科研工作,张仲景研究会、市中医中药研究所等单位通过纵向联合,与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合作,承担了《张仲景经典医学研究》、《张仲景药用本草研究》等科研项目,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涉及的200多味药物品名、科属、形态、性能等展开研究。先后有《伤寒论微机多功能检索系统》等60多个中医课题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研制出仲景骨刺外敷散等12个仲景方药制剂。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研究方面,“南召辛夷高效示范基地研究项目”、“方城无公害野生裕丹参道地中药材技术研究”、“西峡山茱萸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唐河栀子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研究”等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山茱萸、辛夷花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已通过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验收。全市近年来引进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50余项,有80余项中医药科研项目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40余部。河南宛西制药经批准建起了全省惟一的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医药生产富民强市

“药材好,药才好”。南阳把培育优质中药材作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根本,加大规范化种植力度,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邓州麦冬、内乡黄姜、镇平杜仲、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为主的十大中药材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全市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有200万亩,年产值达30亿元,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在一些中药材集中种植区,中药材收入已占到农民年均收入的50%以上。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唐河栀子和半夏等5个中药材基地已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西峡、内乡山茱萸基地被确认为全国首批8个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之一。每到夏秋各类中药材成熟收获季节,药农采摘分外忙,盆地处处飘药香,成为一道道独特的绿色生态富民风景线,许多农民依靠种植中药材实现了发家致富。在这个市的南召县云阳镇西花园村,村民的房前屋后栽满了辛夷树,四周山上80%种的还是辛夷树,全村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人均来自辛夷的收入达1500多元,占总收入的70%。目前该县辛夷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为使中医药资源更好地造福于民,该市大力培育龙头组织,推动产品加工增值,加快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西峡县以宛西制药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30万亩山茱萸基地,与农户签订30年合同,全县40万人口中的一半依靠种药实现脱贫致富。方城培育以裕丹参开发服务中心、华丰药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与上海紫兴药业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签订了裕丹参生产供应基地和供货购销合同。唐河县与北京中商集团联合建成栀子色素加工厂年可加工栀子2万多吨,创产值3.6亿元,惠及5万多农户。据统计,目前全市医药加工企业已有56家,年产值20亿元,年税利1.4亿元。龙头企业宛西制药公司拥有“仲景”、“月月舒”两大中国驰名商标,进入全国中药企业50强、全国制药工业百强。与此同时,以市、县、乡三级医药购销供应站为主的中药材和中药产品流通网络基本确立。

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为发挥得天独厚的张仲景医药文化资源,南阳市自2002年以来,以举办一年一度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加快仲景医药文化的研究、开发、开放步伐,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一方面,围绕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建立网站,发行邮票,雕刻文化长廊;创办编辑发行《张仲景研究》、《国医论坛》;编辑出版《张仲景研究文集》、《医圣张仲景与医圣祠文化》、《中华医圣》等有关张仲景医药文化思想、典故传说及医圣祠文献等刊物;利用文化节和医圣诞辰日开展民俗祭祀文化活动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张仲景医药文化保护、利用、传播、发展体系,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拓展张仲景医药文化的内涵,借助医圣品牌,把其与旅游开发,形成了以医圣祠、宛西制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游,成为南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近年来,通过坚持举办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等大型文化经贸活动,全市对外开放度大大提高,娃哈哈、德力西、金星等知名企业纷纷入住,6年来全市累计签约项目2000多个,累计到位引资近200多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已连续四超过50%,新兴工业大市的地位基本确立,全市生产总值去年实现1636亿元,稳居全省第三位,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提速跨越阶段,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等称号。

眼下,随着南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奋力实现传统农区工业化、中心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四大突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南阳高庄核电站、南阳粮食核心主产区工程和筹办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这“四大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和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迎接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南阳召开的“六创一迎”活动,奋力实施经济总量“五年倍增”计划的全面推进,南阳正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经济强市,由生态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生态宜居城市大步跨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足的新南阳,正在中原大地上快速崛起。

第三篇: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简介

一、总体情况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由两个区域组成,一个是高新区正在开发建设区域(简称北区),于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4.86平方公里;另一个是南阳市白河南区域((简称南区),于2009年经省政府确认,规划面积15.63平方公里,管辖面积23.2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合理、空间统筹利用,把其培育成为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先进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 引进工业项目100个,其中五百强企业7-10家,总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项目60个,总投资额80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 培育上市公司3-6家。地区生产总值200-3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8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60%;高新区中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高新区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60%以上;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占全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产业布局:以光电、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积极引 1

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领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强集聚区的产业支撑和带动能力。

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立以来,按照“工业立区、项目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规划,紧紧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今年围绕主导产业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22个,近期还将有15个超亿元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逐步壮大支柱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光学、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2011年已完成投资23.1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已建成项目5个,在建项目9个,拟开工项目14个,前4个月完成投资9.4亿元。

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截止2011年已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 亿元,1-5月份,已完成南区经十路、纬七路、纬八路和北区中南厂路、光电孵化园标准厂房、垃圾中转站建设及河道治理、游园建设等投资3.9 亿元。

四、招商引资情况

以省市大招商活动为契机,不断调整招商思路,完善招商办法,创优招商环境。按照产业规划,围绕主导产业,采取小分队出击,驻点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方法,形成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开展大招商活动以来,招商成效显著,2011年累计引进、立项、备案各类工商业项目59个,在建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4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3亿元。今年1-5月份,立项、备案项目22个,在各类招商活动中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24.4亿元,其中,合同引资2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32亿元。9个项目建成投产,6个项目落地建设。近期还将有14个后续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富士康与华祥集团合作建设项目、赛亚电子公司电子元器件项目、凯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单反相机镜头项目、拓普金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产品生产加工项目、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汇融物流园区项目、东森医药药品配送中心及中药饮品项目、龙腾集团综合物流园项目、河南天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搬迁扩建项目、防爆电气研究所扩建项目、南阳防爆集团大型防爆电机专业生产中心项目、中商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项目、防研所国家特种车辆质量检验中心项目、华中电子生产项目)。

五、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力推进”的上市工作机制,高新区管委会制定了《高新区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方案》,在税收、土地、资金、资产重组等方面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确保企业上市提速。目前,陆德公司、三色鸽乳业等公司已经开始做前期工作,路德公司与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合作意向已基本达成。以高新区投资公司为主体,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设,增强资本实力和担保能力,建立政

银合作长效机制。有计划地引进信达、鑫瑞、百盛、大印等社会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目前,已帮助二机石油、金冠电气、热电公司等企业融资近6亿元。与邮政银行合作,开展“百亿送贷行动”, 为200余家工商户贷款2800万元。发挥国家级创业中心的优势,加大向上申报专项资金力度,为3家企业争得科技部创新基金225万元。

六、管理体制机制情况

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区内党的建设、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为加快南区建设,区工、管委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高规格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在机制建设上,建立完善了项目推进机制,对集聚区内省、市和本区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逐一明确分包领导和服务部门,全程跟踪服务,按照建设计划扎实推进。同时,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工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求,区工、管委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工作方案。

七、集约节约发展情况

科学编制了发展规划。2009年,在南阳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获得全市展评三等奖,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级审核。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了产业、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等规划。目前的开发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升产业

支撑能力。围绕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积极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要求项目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80万元,同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引领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吸纳就业人员3000多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项目入驻门槛,对能耗高、污染大、技术低的项目严格控制。切实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清洁生产。按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新建项目节能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八、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情况

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功能区的要求,围绕规划建设的科技研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切实抓好物流、金融服务、学校、医院、职工工寓、高档餐饮等三产服务业。北区重点实施了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初见成效,已与南阳中心城区融为一体;南区的三个居民安置小区建设及美的物流园等重大服务项目已启动,防爆消防车生产项目、龙腾集团汽车配件生产项目、美的工业物流园项目、华阳装备制造项目、河南天力电气设备制造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已经入驻,产城互动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第四篇:2013年河南省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2013年,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总体保持了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指标表现良好。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3年底,南阳14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97.53 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0.97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40.95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45.54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1.47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面积4692.10 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面积2817.40 万平方米,分别比年初新增1073.20 万平方米和764.90 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4908.10 公里, 比年初新增931.10 公里;修建道路4511.80 公里,比年初新增733.00 公里。

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全年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20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06亿元,增长12.09%;总额占南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6.9%,对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2.0%,拉动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5.18亿元,同比增长9.0%,占南阳市基础设施投资的45.6%,占集聚区总投资的13.7%;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93.9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67.1%,占集聚区总投资的90.7%。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施工项目累计866个,占南阳市施工

项目的32.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635个,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5.7%,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43个,占南阳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7.0%。

年末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达111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0家,资质以上建筑业84家,房地产73业家,批发和零售业158家,住宿和餐饮业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0家。

三、工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全年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62.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4.0%。有8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其中南召县产业集聚区(23.8%)增速最高,高于南阳市集聚区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9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今年以来,除12月、11月外,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各月累计增速在17%-20.1%之间波动,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9%,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对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为70.0%。实现利润总额10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2.3%。

全年14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10.2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2%;产值能耗0.210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1%。

四、税收收入平稳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共实现税收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亿元,增长10.9%。

分部门看,国税实现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增长7.0%;地税实现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增长17.8%。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占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61.3%和38.7%。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21.9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缴纳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26.0%;房地产企业缴纳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35.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缴纳税收1.2亿元,同比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占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76.9%,对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的贡献率达57.7%,主体作用明显。

五、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区在平稳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约,工业用地项目储备较少,有的因项目用地的土地手续程序繁琐、周期长,影响项目入驻时间。

(二)融资相对困难。企业融资相对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无法及时实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三)创新能力不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既是齐心保增长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更是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之策。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南阳市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南阳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与中关村达成四项合作共识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支持南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与转型引领发展步伐,南阳高新区抢抓北京与南水北调受灾区合作的机遇,积极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接,主动寻求合作。

近期,借助南阳市政府与北京市有关部门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郭斌带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中关村、北汽福田开展了深度对接活动。期间,中关村管委会张茂盛委员代表中关村管委会热情接待了郭斌一行,双方互通情况,并就合作达成四项共识。

一是加强两地人才交流。中关村愿为南阳高新区有关人员到中关村挂职提供便利。二是建立互访交流机制。双方适时开展互访活动,增进交流,寻求合作项目。三是定期指导帮助。中关村委派高端管理人才、企业家等到南阳,指导帮助解决南阳高新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好制度设计,协助破解发展难题。四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及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有关合作原则、内容、方式。据悉,合作框架协议具体内容及合作形式双方正在积极商定中,并有望于近期签订。

中关村与长春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记者 徐飞鹏)日前,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儒林,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出席签约仪式。

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致辞说,中关村管委会与长春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在自主创新领域战略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必将为两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京吉两地合作和友谊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吉林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和长春高新区战略合作项目的全面落实。希望在双方的努力下,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地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做出新贡献。

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赵凤桐致辞说,中关村管委会与长春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进一步深化京吉两地经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近年来,长春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创新中枢。中关村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向长春高新区学习,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把合作协议真正落到实处。

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主持仪式。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治莹,省政府秘书长李福春,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出席仪式

3月9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长春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也是吉林省实施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产业基地。通过合作,双方将围绕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领域,通过建立项目对接组等方式,构建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的产业集群;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两地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对有意向、适合在长春发展的企业,双方共同做好协调组织推动工作,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西青区与中关村协会联席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者:

黄瑾

于秀

2月28日上午,我区与中关村协会联席会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区委书记周家彪,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学旺,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兰强,副区长刘启阁出席仪式并会见了中关村协会联席会执行主席杨建平一行。

周家彪在会见中首先代表区委、区政府,对中关村协会联席会来我区考察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西青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周家彪说,西青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去年GDP突破了5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20元。西青产业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按照天津市功能定位,将建成电子汽车产业基地、科教研发基地、历史文化与生态宜居城区。西青区不仅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投资环境,而且还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为投资者在西青投资兴业提供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平台。周家彪说,中关村协会联席会选择在西青发展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

双赢的选择,西青区与中关村协会联席会战略合作协议的成功签订,为双方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发展平台,也为推动双方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西青区将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的对外转移,分享北京高端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杨建平一行表示,西青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优越的投资环境,为中关村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今后将积极组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多家知名品牌企业和各方面的资源,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共同发展,努力为西青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关村共建滨海“转移发展基地”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21日电:昨日(20日),天津开发区与北京中关村协会联席会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滨海转移发展基地揭牌和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落户天津开发区签约仪式在开发区举行。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管委会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树山出席仪式并讲话。

何树山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关村协会和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具有重要意义。该战略合作是高水平的、具有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平台。滨海新区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积累了20多年为企业服务的经验,区内的社区、医院等社会管理已形成完整体系,为企业及人才都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已构建了很多良好的平台,包括国家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超级计算中心、集成电路的设计平台等。我们相信通过与中关村之间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的合作,将结出丰硕成果,为我们国家科技事业以及在新的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日,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信创新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在仪式上与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

据了解,天津开发区与北京中关村协会联席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双方将对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给予绿色政策通道等各项扶持。(记者 张维维 实习生 齐英丽)

中关村协会联席会各成员单位涵盖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上万家创新科技企业。为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为中关村企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将北京中关村协会联席会引入开发区作为重点招商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滨海转移发展基地,将有力推动开发区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发展。

天津开发区与北京中关村协会联席会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发挥京津地区智力资源密集、科技互补性强、制造业基础深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天津开发区将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的对外转移,分享北京高端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

中关村科技园区与平谷区合作共建马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日期: 2007-12-13 16:16:36

来源: 平谷信息网

杨磊

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市级开发区的合作正式启动。昨天,中关村科技园

区和平谷区举行了共建马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暨北京电控(马坊)科技产业园

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此次共建中实现优势互补,并促进市级开发区产业结构升

级和优化。

中关村科技园区与北京市级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

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体现平等合作、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建设首都创新型城市的有益探索。合作共建工作的原则是“合作共建、

试点示范、突出特色、服务企业”,主要目标是促进一批中关村企业做强做大,

协助若干市级开发区实现向技术含量高、节能高效、生态环保的集群化发展方

向转变。力争到2010年,中关村与5个市级开发区建立比较成熟的合作共建

机制;在市级开发区联合建立5个针对重点产业的科技支撑平台,20个中关

村企业产业化基地;中关村企业清洁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市

级开发区生态园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平谷区地处京东,是京津的重要枢纽,区位独特、发展空间广阔。北京马

坊工业园区位于平谷区西南侧,地处京津唐三角区域的中心,现已成为海陆空

铁一体、国际国内联系便捷的交通枢纽,是北京东部发展带和京津走廊的重要

节点,于2006年经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开发区。此次,中关村科技园区于

平谷区合作共建马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在首都创

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与平谷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市级开发区产业结

构升级和优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重点支持中关村园区对共建基地的技术

输出、管理和服务模式输出;支持中关村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共建基地内建

设企业自己的产业化基地;在共建基地内注册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

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创业投资、信用担保等产业投融资等

方面的政策支持;支持共建基地开发建设中使用中关村园区节能环保技术和产

品,建设生态型园区等。同时,利用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优势,积

极引导项目入驻共建基地,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科研成果转换、孵化空间,满

足其产业化和快速发展的需求。

北京电控(马坊)科技产业园是首个入住共建基地的示范项目,由园区企

业北京电控合力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cn 2012年01月09日 07:33 常州日报

中国常州网讯 7日下午,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在信息共享、技术研发、人员交流、企业孵化等方面,开展高起点、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赵凤桐,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常州市代市长姚晓东等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前,合作双方进行了会谈。李云峰表示,包括常州在内的苏南地区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常州在创新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工作很有特色。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常州市政府的合作具备良好条件,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祝愿双方的合作结出丰硕成果。赵凤桐表示,中关村与常州的合作,从溧阳正在建设的华东新兴产业园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开始,从具体的项目开始做起,这样的合作会很有效果,希望双方不断进行深化,从而取得双赢。

姚晓东在签约仪式上致辞。他说,近年来,常州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启动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常州之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常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拉开了双方在产学研、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势合作、战略合作的序幕,必将加快推动常州的创新发展,拓展中关村的发展空间和腹地。常州市委市政府将本着精诚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为中关村在常州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创造最良好的条件。同时,他也希望中关村管委会把最优的人才、最强的团队引荐到常州,尽快把中关村与常州市的合作打造成中关村向外发展的典范。

郭洪表示,这次中关村与常州的合作,将重点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三方面进行,通过支持和引导中关村的企业与常州企业开展产业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运用和开拓市场。据了解,本次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常州市政府开展合作,首先在溧阳加快推进华东新兴产业园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同时中关村利用研发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常州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引导常州企业与中关村科研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另外,双方在投融资、中介服务等方面也将加强交流合作。

副市长王成斌和市政府秘书长徐新民参加签约仪式。 (唐新卫 韩晖)

中关村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内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中关村已聚集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200多家科研院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立完善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运营体系。

本文来源于:中国常州网http://.cn , 原文地址: http://news.cz001.com.cn/2012-01/09/content_1616169.htm

上一篇: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下一篇:农信社面试练习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