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护理

2022-06-28

第一篇:儿童孤独症的护理

孤独症儿童的模仿活动

模仿是一种有意识的仿效别人的行为,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先天没有自动模仿的能力,因为他们大多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差,但由于模仿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如果不趁早加以培养,则他们在各方面学习的进行都会遇到困难而显得迟缓,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早加以训练。

学习模仿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

1、要有一定的注意力,也就是专注力,能够注视别人,留意别人说话。

2、要有记忆力,因为模仿不仅有一步模仿,还有两步模仿,如果他没有一定的记忆力,两个动作的模仿、三个动作的模仿就很难完成。

3、要有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牵扯到孩子身体技能的发展,如果他自身条件有限制,即使他配合,也仍难完成目标,这样就会对他造成一定的伤害。

4、要有模仿动机。如果注意力、记忆力、模仿动机存在了,但他没有模仿动机,那么一切都白费。四个先决条件缺一不可。

模仿活动的具体操作

1、使用物件的模仿,

要求:初期需要两套教具,老师和孩子每人一个。

使用物件的模仿包括(1)模仿使用单一动作操作物件,比如:按玩具上的按钮、摇铃铛、模仿敲打(敲打桌子、小鼓、盒子)、模仿敲打一种物品掌握后,可提高难度,增加敲击物品的数目,比如:轮流敲打桌子和小鼓,轮流敲打桌子、小鼓、杯子。一种顺序掌握后,可变换其他的顺序。

(2)模仿用一个物件做不同的动作。比如:用橡皮泥搓成长条状、揉成圆球、压成饼状等。

(3)模仿用同一个物件做出不同的组合方式。比如:仿搭积木,即用几块积木可以搭成不同的形状,刚开始是仿搭一块积木,然后两块、三块、四块、五块等。要求先仿搭颜色一样的,然后是颜色不一样的。初期可以跟着你的步骤仿搭,当掌握熟练后,要求孩子不看你的搭建过程,搭出跟你一样的模型(比如在一张纸后面将模型搭好,然后移开纸张让孩子看到。)

2、动作模仿,它包括﹙1﹚大动作模仿,大动作模仿又包括一步大动作模仿、连续动作模仿、协调动作模仿、两步大动作---三步大动作----多步大动作模仿。

一步大动作是最简单的,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比如:边拍手(跺脚、举手、抱臂、点头等)边说“这样做”,在做一步大动作时,幅度要大,要夸张,因为我们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夸张的动作可以引起他们的注视。

一步大动作掌握后,接下来是连续动作模仿,连续动作模仿是中间没有间断,一直跟着老师做。

协调性动作模仿

我们的很多孩子协调性不好,两只手不能同时做两个动作,这时我们要用一些不协调的动作来锻炼他的协调性。一般先做两个静止的

动作,然后是一个静止,一个动起来,最后是两个同时动起来的动作。如果做不下来,可以把目标分解,让孩子做第一个动作的时候,提示他做第二个。

最后是两步—三步----多步大动作,这里涉及到一个记忆里的问题。比如在教两步大动作时,孩子要么记住第一个,要么记住第二个,这就是记忆力出了问题,这时我们要加入一个延迟模仿,也就是说老师在做完第一个动作后,按住孩子的手,停顿两三秒钟,再让孩子做,时间要根据每个孩子灵活运用。等到延迟模仿掌握后,再开始两步模仿,这时两个动作要非常快,慢慢的,掌握熟练后,两步大动作可以速度慢下来。然后同样的方法教三步、四步直至多步的模仿。

﹙2﹚精细动作模仿

也就是小肌肉动作模仿。它包括手部模仿、口部模仿、面部表情的模仿。

手部模仿主要是指五官、伸出食指、竖起大拇指、十指交叉、将食指指向手掌、轻敲食指、摆动手指、用食指轻敲拇指(捏的动作),如果同时加入儿歌,孩子可能会更有兴趣的去模仿。比如:“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的儿歌。

手部动作模仿还包括模仿涂鸦、模仿画圆圈、画直线等。

口部模仿主要是张口、撅嘴、上牙齿咬下嘴唇。增加难度:先撅嘴然后张开,先闭嘴然后张开,先撅嘴然后咧嘴笑,伸舌(向前伸、向左、向右、向下),伸舌舔棒棒糖,吹蜡烛。一般针对口部肌肉过于或过于迟钝紧张、发音不好,、舌头不灵活、口腔功能差的孩子。如果在引导孩子做口部模仿有困难时,可以用镜子来帮忙,在你做示范时,让孩子看着镜子里的你的样子,然后慢慢的,减少镜子的使用。

面部表情模仿

面部表情模仿中最简单的就是哭和笑的模仿,然后难度大一点的就是皱眉、惊讶、害怕等一些复杂的表情。

(3)活动模仿

活动模仿包括一步活动模仿、两步----三步-----四步----多步活动模仿、较复杂的活动模仿。活动模仿都是离位的动作,为了防止孩子乱跑,刚开始要距离近一点,慢慢的距离可以远一些。同样两步活动模仿也需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一步活动模仿:如敲敲门

两步活动模仿:敲敲门,然后敲敲桌子(顺序不能弄错,如果孩子只完成一个活动,或活动的先后次序弄错,这时要辅助孩子完成,然后奖励。可采用两步大动作模仿的方法)

多步活动模仿:如把门关上,杯子拿来,盖子打开。

(4)韵律模仿

包括伴随音乐模仿、节拍模仿、混合动作模仿。伴随音乐模仿可以看电视中的小小智慧树,让孩子跟着学做动作。也可以是自己边唱边跳,让孩子跟着做。

节拍模仿没有音乐,只是打节拍,比如咚,咚,咚咚咚;咚,嗒嗒。

混合动作模仿是既有音乐,又有节拍,如小鼓,咚咚咚,边唱边打节拍。

3、语言模仿

包括模仿发音、仿说象声词、字词、短语和句子、儿歌及童谣、绕口令等。

模仿发音时可以从最简单的a、o、e、i、u,做的时候,口型要夸张,掌握之后,可以仿说象声词,如叽叽、咩咩、嘎嘎等,之后再仿说叠词,如爸爸、妈妈、爷爷等,仿说叠词时,孩子可能会爸爸爸爸,太多,或者爸,爸,中间间隔时间太长。太多时,要用手及时的捂住嘴巴,间隔太长时,用手辅助捏两下,让他形成一个习惯。然后就是仿说短语及句子,这时最好在教授理解及表达的基础上来练习。比如:吃面包、喝牛奶、我要吃苹果。仿说儿歌及童谣时,要选择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样容易记住。仿说绕口令时,同样要选择简单的,切忌不要为难孩子,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嘴巴更灵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声音模仿

(1)模仿配合动作的声音,如:把手放到嘴前,说“嘘”,轻轻的拍自己的嘴巴,说“哇哇哇”,边推车边说“嘀嘀嘀”,边敲鼓边说“咚咚咚”等。

(2)模仿物件发出的声音,如钟表------滴答,铃铛---------叮当,玩具火车-------呜呜,玩具汽车------滴滴滴。

(3)模仿动物的叫声,如拿出玩具动物或动物的图片让孩子看,同时用夸张的方式发出声音,确保孩子看着你的嘴巴,让他模仿这个声音。比较好模仿的动物发声有:狗、牛、羊、蜜蜂、猫的叫声。

最后就是高级模仿,它包括看示范模仿、看图片模仿、看录像模仿,模仿别人的行为。

看示范模仿,比如早上起床后你叠被子,衣服晾晒后怎么叠衣服等

看图片模仿,包括看动作卡片模仿做动作和看图仿搭积木,如模仿图片的双手掐腰,模仿图片的举手等。看图仿搭积木,就是把事先画好的积木图形让孩子看,然后让孩子按照图形搭积木。

看录像模仿,如跳舞。

模仿别人的行为,要模仿好的行为。

模仿速度和节奏的改变,如:模仿敲鼓,用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及发展高/低和快/慢的概念。

第二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于经常性言语或基本言语,这里关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描写也主要针对经常性言语和基本言语。

一、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

简单言语指令包括:(1)站起来(2)坐下(3)拍拍手(4)跺跺脚(5)摸摸椅子(6)张开嘴(7)把笔放在桌子上(8)把杯子给我(9)把球放在盘子里(10)把门开开当孩子能对这些口语指令完全正确反应,表明对这些句子全部理解;当孩子对这些指令有一部分做出正确反应时,则表明理解一部分;当孩子对这些指令做出错误反应,或者没有反应时,表明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没有任何理解能力。所以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这对于所有无语言的孩子都有作用。

二、发音问题

1、

无意义自发发音。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无意义自发发音,有人多,有人则少。有些孤独症儿童在经常性言语中不会说任何词语,也不能模仿发最简单的音节,但是经常自言自语式地发出类似“geyi geyi agou”的音节。所以当他乱发这些音节时,一定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停止这些无意义的自发音节。

2、

模仿发音。可以用如下10个词语来测试孤独症儿童的模仿发音的能力,有“爸、妈、大、哥、你好、公鸡、气球、小弟弟、大卡车、妈妈来”等,老师主试领读,孩子被试模仿。在这些

发音测试中,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音问题。(1)音节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停顿(2)有的儿童在模仿双音节、三音节时减少音节(3)有的儿童发出的音节存在不准确的障碍,导致他们的话一般人很难听懂。(4)同一音节快速重复(5)在所示范的音节后面增加语音成分。(6)被模仿的话语说出后并不立即模仿而是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模仿。(7)言语失用。

针对七种情况,要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语言发音基础开始,即口周肌肉按摩――被动发音按摩――口舌操――气流量的训练。

三、疑问句的理解与回答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所以,他们对于疑问句的回答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泛化思维(情景泛化思维)要及时恰当的运用,以使他们能正确理解。

四、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

在孤独症儿童中,人称代词不用或者混用是经常见到的。为了评价对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下简单测试仅供参考: 主试指令提问:

1、这里有三个物品,咱们三个人分,我说,你拿。

(1)这个给我

反应(被试反应)

(2)这个给你

反应(被试反应)

(3)这个给他(她)

反应(被试反应)

2、

(1)(指被试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 反应(被试反应)

(2)(指主试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 反应(被试反应)

(3)(指第三人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反应(被试反应)

生活中可以随时加入人称代词的训练,以上只是一个形式,训练者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改换。

第三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于经常性言语或基本言语,这里关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描写也主要针对经常性言语和基本言语。

一、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

简单言语指令包括:(1)站起来(2)坐下(3)拍拍手(4)跺跺脚(5)摸摸椅子(6)张开嘴(7)把笔放在桌子上(8)把杯子给我(9)把球放在盘子里(10)把门开开

当孩子能对这些口语指令完全正确反应,表明对这些句子全部理解;当孩子对这些指令有一部分做出正确反应时,则表明理解一部分;当孩子对这些指令做出错误反应,或者没有反应时,表明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没有任何理解能力。

所以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这对于所有无语言的孩子都有作用。

二、发音问题

1、 无意义自发发音。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无意义自发发音,有人多,有人则少。有些孤独症儿童在经常性言语中不会说任何词语,也不能模仿发最简单的音节,但是经常自言自语式地发出类似“geyi geyi agou”的音节。所以当他乱发这些音节时,一定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停止这些无意义的自发音节。

2、 模仿发音。可以用如下10个词语来测试孤独症儿童的模仿发音的能力,有“爸、妈、大、哥、你好、公鸡、气球、小弟弟、大卡车、妈妈来”等,老师主试领读,孩子被试模仿。在这些发音测试中,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音问题。(1)音节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停顿(2)有的儿童在模仿双音节、三音节时减少音节(3)有的儿童发出的音节存在不准确的障碍,导致他们的话一般人很难听懂。(4)同一音节快速重复(5)在所示范的音节后面增加语音成分(5)被模仿的话语说出后并不立即模仿而是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模仿。(7)言语失用

针对七种情况,要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语言发音基础开始,即口周肌肉按摩――被动发音按摩――口舌操――气流量的训练。

三、疑问句的理解与回答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所以,他们对于疑问句的回答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泛化思维(情景泛化思维)要及时恰当的运用,以使他们能正确理解。

四、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

在孤独症儿童中,人称代词不用或者混用是经常见到的。为了评价对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下简单测试仅供参考: 主试指令提问:

1、这里有三个物品,咱们三个人分,我说,你拿。

(1)这个给我

反应(被试反应)

(2)这个给你

反应(被试反应)

(3)这个给他(她)

反应(被试反应)

2、(1)(指被试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 反应(被试反应)

(2)(指主试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 反应(被试反应)

(3)(指第三人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反应(被试反应)

生活中可以随时加入人称代词的训练,以上只是一个形式,训练者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改换。

关于孤独症语言障碍的问题,只是在训练过程中总结一些经验,仅供参考,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各位老师积极提出,以寻求更好的方法,使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训练

语言孤独症儿童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是用来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分出了一定的大脑皮层区域负责语言功能,如果这些区域出现了问题,语言功能就发生了障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便是由于脑中枢出现障碍而导致的。了解语言的功能和发展规律对它的康复很重要。

一、孤独症儿童语言的功能及发展规律

语言的功能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它包括了对符号的运用(表达)能力和接受(理解)的能力。符号系统包括有手势符号、文字符号、图符号、言语符号(音声符号)等。

语言的表达形式有:言语(口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动作、图片、手语、表情、目光等)。语言发展的基本要素大脑、环境、形成期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出现问题。

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要遵循语言发育的规律,即遵循模仿动作->模仿发音->单词句->多词句->应答->对话->叙述。

二、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

1.沟通问题

不懂得与人交流(不把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如:无语言、无意义自主发音。

2.发音(构音)障碍

在嗓音和发音器官运用时的运动性失调。如:语声、语调、语速异常。

3.理解问题

在语言理解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立即仿说(鹦鹉学舌),延迟仿说,说话不带感情,字义词语混用,人称代词混淆,文法结构不成熟,是非、因果等关系、概念不清。

三、语言障碍训练要点

语言的进步是很多孤独症患儿家长最关心的。

了解了前面提到的语言的发育的规律和孤独症语言障碍的原因,我们就应该认识到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应该从理解、沟通、构音多方面着手,而不应仅强调“说话”。

语言训练的要点为了解起点言语水平、拟订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掌握训练原则、技巧。

四、语言障碍训练的内容

孤独症语言障碍的训练离不开前面几章提到的有关康复的方法,但就语言障碍的训练而言,包括音素水平、音节水平、单词水平、句子水平和口功能训练等方面。

1.音素水平治疗

选择正常儿童最先出现或最易发出的音,即目标音。帮助儿童认识正确发这个音的口型及特征,然后学会区分目标音与另外一个音。

2.音节水平治疗

一个新的目标音初学后,要尽快放在音节中训练.否则很快会被忘掉。音节治疗及把目标音与其他元音或辅音组成无意义的音节,让儿童练习。

3.单词水平训练

把目标音节运用到有意义的单词中。这个新的发音可放在单词的开始、中间或末尾,单词的水平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而且日常生活中要常出现。

4.句子水平训练

句子训练要遵循不完整句训练->完整句训练->复合句训练->问答句训练->语音、语调训练->语速、节奏训练->句子理解训练。具体如下:

•不完整句训练的顺序:先训练单词句,后训练电报句(一般为前两个字叠音,第三个字发不同的音,如拍拍球)。

•完整句训练的顺序:先训练简单句,后训练复杂句。

•简单句训练的顺序:先训练没有修饰语的简单句,后训练有修饰语的简单句。

•没有修饰语的简单句训练顺序:先训练主谓句,再训练主谓宾句,最后再训练主谓双宾句。

•有修饰语的简单句训练顺序:先训练简单修饰语句,后训练复杂修饰语句。

•疑问句训练顺序:首先训练特指问句(问人、事物、事情、地点等,如“这是什么?”“妈妈在哪里?”)其次训练选择问句(这是……还是……?)最后训练是非问句(这是××吗?)和正反问句(这是不是××?)

注意:训练电报句、简单句、复杂句、复合句时,句子里的主要单词必须是儿童熟悉的。•形容词训练顺序: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首先是训练描述物体颜

色的形容词(顺序大致是红、黑、白、绿、黄、蓝、紫、灰、棕)。其次训练描述味觉的形容词(顺序是甜、咸、苦、酸、辣),描述温度觉的形容词(顺序是烫、热、冷、凉),描述本体觉的形容词(顺序是痛、饱、饿、痒、馋)。接着是训练描述动作的形容词(快、慢、轻轻的),描述人体外形的形容词(胖、瘦、高.、矮、年老、年轻)。最后训练描述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容词(顺序是高兴、快乐、好、坏、认真、勇敢),描述事件情境的形容词(顺序是顺便、危险、难)。

•时间词训练顺序:表示时间阶段的词(顺序是今天、昨天、明天、上午、下午、晚上、上午×时、下午×时、晚上×时、今年、去年、明年)。

•表示时间次序的词(顺序是正在、已经、就要)。

•空间方位词的训练顺序:上、下、后、前、里、外、中间、旁边、左、右。•指示代词(这、这边、那、那边)的理解没有先后顺序。

•人称代词的训练顺序:我、你、他。

•量词的训练主要掌握个体量词(只、个等)。

5.口功能训练

口腔运动问题会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因此口功•能训练也很重要。如:口腔操、吹泡泡、喇叭及吸管吸食等。

语言障碍训练顺序应遵从:建立学习意识->模仿动作->模仿

发音->仿说->简单应答->主动表达->复述->描述->对话->叙事->交谈。

观察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35例孤独症儿童分为奖励语言训练组(2003-10/2005—05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20例病例)和对照组(2001-09/2003-1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15例病例)。奖励语言训练组采用奖励法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对视、注意力、配对、模仿口部肌肉运动和发音、家庭的强化训练。每项训练均给予奖励,利用奖品训练。

训练采用一对一方式,每周训练五六次,45min/次,疗程为3-6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无奖品。训练前后根据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对患儿进行评定,分4个阶段进行,阶段1-事物、事物状态理解困难阶段;阶段2-事物的基础概念阶段;阶段3-对事物用符号理解表达阶段;阶段4-组旬(语言规则)阶段。

日常生活交流态度评估,共分7大项进行,①对他人行为的注视。②视线交流。③对他人的指示、问候、招呼的反应。④向他人表达意愿。⑤感情起伏的表现。⑥提问-回答关系。⑦特征性言语。

疗效评定:语言状态在同一阶段有进步者为好转,上升一阶段者为显效,无进步者为无效。每月评估1次。结果:35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

①语言发育阶段评估:治疗前奖励语言训练组和对照组为第1阶段的患者分别为11例(55%)、8例(53.3%)(z=0.097,P=0.934),治疗后仍为第1阶段者分别为1例(5%)、3例(20%),奖励语言训练组有8例达到第3阶段,1例达到第4阶段,而对照组只有1例达到第3阶段(z=2.571。P=0.010),奖励语言训练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z=4.102,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z=1.983,P=0.047)。

②临床疗效:奖励语言训练组显效14例(70%),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6例(40%),总有效率73.3%(P〈0.05)。

③日常生活交流态度:奖励语言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治疗后奖励语言训练组19例(95%)交流态度良好,对照组8例(53.3%)交流态度良好(P〈0.01)。

结论:奖励法能充分调动孤独症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效果明显,同时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

童语言交流障碍的治疗行之有效。

第五篇: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联系

第一章认识孤独症:概念·演变·症状

第一节孤独症概念及其演变

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孤独症《autism>这个词时,是否想到是性格孤僻呢?是否觉得他是不爱与人交往的同义词呢?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认识一下他们吧。

一·孤独症概念的由来

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明确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他报告了其从精神病的角度观察到的11名儿童所遇有的异常的特点:他们拒绝交往;不说话或以自己的方式喃喃自语;对周围环境有这相当或极端固定的要求。他把这些症状称之为“情绪交往的孤独症性障碍”及“婴幼儿孤独症”。先进,关于孤独症研究已有相当程度的进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基本临床特征为三联征,及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同一的行为方式,主要在三岁前起病。2岁到5岁是孤独症行为最为明显的阶段,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多是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或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而建立的,国内主要依据中华神经精神科学

会发布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二称谓演变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他们同是英文Autism的中译名。Autism一词源于希腊语Autor。原意为“自我”,用来描述孤独症患者的突出特征—自我兴趣。因我国正式颁布的文件中使用的是孤独症一词,所以沿用至今。孤独症一词主要在中国大陆的医学界和特教界使用。

第二节初识孤独症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人对孤独症的行为表现有误解,常常一句“不理人,不看人”的行为表现来认定某个而同时孤独症,即使是特教教学人员,在筛查是也有时遗漏或者“草木皆兵”。实际上,认定孤独症应重点观察,客观分析一下三个方面的行为特征

一·社会互动

孤独症儿童普遍缺乏社会性互动,普遍表现出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很难也别人同步游戏,注意力不能与游戏者同时集中在同一件事情或物品上。

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出这一特征,他们虽然表现出“黏人”行为,但多是表面的依附,缺乏真正亲近父母亲的行为,对母亲的搂抱,亲吻毫无反应,当人要抱起他时,他不伸手表现期待要宝气的姿势,有时甚至“打挺儿”;长大一些后,不主动找其他小孩玩,而是不敢,害怕陌生小朋友,或不会与别人玩,不能理解别人的用意。

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长眯着眼,斜视或给人以用余光看人的感觉,很少正视,微笑,也从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普通儿童因生活环境中缺乏同龄人,缺乏与他们交往的经验,也不会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也比较孤僻,反而有的孤独症儿童并不拒绝别人,因此仅凭这点不能明确认定有孤独症行为。

二 言语沟通

孤独症在这方面的障碍表现通常十分突出,大多数言语很少,严重的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即使有的会说,也常常不愿意说话,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尖细,常自言自语的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自己组织言语进行交谈。很多儿童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多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出代词 运用“反转”。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我”,比如有人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就会回答:你教兵兵

有些言语沟通问题与听觉反应异常有关,一个患儿可能会对某些声音感到强烈兴趣,例如弹簧驱动的玩具或晃动要是发出的声音,同时,他还可以对某些声音感到苦恼,如听到摩托车轰鸣声或狗叫声就会捂上耳朵,畏缩不前,这些不同的反应可能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在同一患儿身上观察到。客观侧听结果也表明,儿童的情绪状态,身体状态等都会影响对声音的反应,茹情绪状态处于平和,安静时,可能听力曲线正常:而当他情绪紧张,较早,表现出紧绷面颊,瞪着眼,无意识的轻微转动身体或手指行为是,可能对某频率的声音反应敏感如对语言敏感,这是他不可能愿意与他人沟通;有事情绪有轻微不安,表现为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轻微蹦跳。客观测听饿结果是正常的。总之,有些儿童长期听觉反应异常,有些儿童则是在某些时候反应异常,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些鱼孤独症详尽的“阿斯伯格症”儿童,他们能比较主动的与人打招呼,能进行一些对话交流,语言比较流畅,因此也不能只从没有主动言语沟通这个角度认定孤独症行为。

我国民间常把国外称为“阿斯伯格症”的患儿混称为孤独症儿童,因此我们要一起来认识“阿斯伯格症”

阿斯伯格症与孤独症相比较,患儿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借助与手势,身体等辅助手段进行沟通的能力,言语沟通方便问题不突出,只是往往在早期就常说大人话。但也不尽然,不分语言发育落后的患儿当中也有很少一部分属于“阿斯伯格症”。他们在认知发展以及与年龄相适应的自理生活技巧方面也没有显著的着落,6岁前通常能表现出于对周围环境好奇;社会互动以及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与孤独症一样,他们大多数有刻板行为,唱自己玩自己的,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人们通常容易把“阿斯伯格症”与高功能孤独症的儿童等同看待,这里的功能高低主要依据智商来判定,高功能孤独症指孤独症群体中智力正常的大于70,约占该群体的5分之一。无论功能高低,孤独症患儿都会具有退缩的情绪和行为,他蒙在早期不会有意的主动地侵扰他人,除了吃喝,自己玩,机会对外界不感兴趣:而“阿斯伯格症”患儿往往不安分,不知如何与人交往,但有与外界沟通的愿望,不愿意被忽视,喜欢炫耀自己的意愿。长大以后,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常表现出对社交场合的冷淡,情绪好时就愿意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阿斯伯格症”患儿确定社会交往有着异常的兴趣?:他们喜欢接近异性,只是显得不合时宜;他们常常喜欢聊天但又不考虑对方的反应,常给人以“目无他人,目空一切”的感觉。在行为模式方面。两者之间差别很小,“阿斯伯格症”患儿对充斥暴力的主题比较感兴趣,对天气昆虫等不寻常的事物更感兴趣,他们还比工功能孤独症换而更富于情绪化,少与挫折就打发脾气,甚至歇斯底里。

三行为模式

孤独症而通常表现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有强烈要求维持环境不变的意愿。如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活动,着迷于旋转盘,摆放积木块拼图喜欢看电视广告听音乐和天气预报,但对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上厕所排便要用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哭闹,若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则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反应,多说儿童因紧张焦虑而活动过度,单调重复的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有的甚至出现自伤,如反复挖鼻孔拍打头吸吮等。

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他们的活动材料或用具十分单一,如户外有很多的健身器具,而他们往往只玩一样,小年龄的经常玩滑梯秋千或一个人玩沙子水纸玩具汽车咕噜,玩法上以咬,挥动,摇晃或敲打把玩具排成一排或堆高为主。

总之,初识孤独症时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上三方面的特征,特别是仔细观察儿童的社会互动行为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 再识孤独症

从心理学和学习活动的角度看孤独症

一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孤独症的特征 <视觉》

虽然大多有视觉学习的优势,他们喜欢看窗外风景,画画拼图,看电视但有些也存在着问题,如不能快速准确辨别他人的面孔,所需识记时间较长;有时不是根据形象辨认来人,而是根据声音或气味进行辨认;视觉成像可能一般人也有一定差别,有一些儿童有弱视斜视问题;有些孤独症儿童很难把视听觉刺激整合好,他们依靠视觉或听觉单通道登记信息单通道输出,若视觉登记的信息需要换成口语输出,则要经过较长的通道转换过程,因此视觉反应时,听觉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都比正常儿童慢。以视觉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孤独症儿童对视觉性文字信息登记好,经常是过目不忘。同时,理解视觉信息也相对较快,我们的教学要充分考虑他的这个“特长”。听觉信息登记转成视觉信息登记然后视觉加工最后到执行。

《听觉》

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孤独症对环境中的声音敏感,他们的某些频率的听觉范围可能超出正常人听到的范围,某些特定的声音会令他们极为反感。有些会表现出无所谓

上一篇:儿科护士实习总结下一篇:二年级作文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