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2-09-27

第一篇:05网课时作业本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

1、任务

2、任务3是主观题,任务4和任务5是客观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作品题(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说明: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800字临床观察报告)。 学生下载对应的附件完成作业,上传提交任务。 答案: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所对应的是理论数学观;生活数学观所对应的是科学数学观。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和运用广泛性三个主要的性质特征。

小学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要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再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儿童的数学学习的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先生,即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于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数学学习应当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去仔细地观察,粗略地发现和简单地证明。

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数学概念往往就是源于普通的常识。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和丰富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辨析、操作等活动,逐步从对象中抽取本质属性,建立数学概念。在本例中,教师设计了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观察、辨析并实验、操作,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变为在问题情境的尝试操作下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种融生活化策略和操作性策略为一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现实数学观和生活数学观。但是,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学习上不同的。“平均数”作为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指的是一种词汇的认识;“平均数”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对一组数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本质认识。掌握了单个词汇并不一定就是理解了概念。本例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的班级中,虽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可在跟进活动中学生仍然不能将问题与习得知识建立联系甚至不能理解真实情境问题本身的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作为数学概念的“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在平均数这一概念教学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概念是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要素。概念是对两中以上对象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概念主要以词的形式来标志;概念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经验的加工。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它们具有反向对应的关系,当内涵扩大了,外延会缩小;反之外延扩大了,内涵会缩小。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这种“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孩子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论述题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等的理解问题。

其次,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如对股市中的各类“趋势统计图表”掌握与理解。

最后,生活中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如报纸、杂志中随处可见的统计图表、比例、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符号的理解、识别与阅读。

二、数学自身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随着经典数学的繁荣和统一,许多数学应用方法的产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必然对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课程目标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做数学来学数学,体会观察、尝试、合情推理、猜想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与解题技能的培养目标削弱,判断、优化的能力目标需要加强。

三、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新的儿童发展观关注儿童的发展,从关注精英数学转向关注大众数学,强调学习适合每一个个体的数学,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升公民的素质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02任务

一、作品题(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说明:下面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②临床学习: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设计报告。 答案:

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下面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开展好立体几何图形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圆锥的教学:我在复习准备时选用粮囤做感知材料,形象地展现了由粮囤(圆柱)变为粮堆(圆锥)的过程。展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是重视学生的操作观察,把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建立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等具体的感知动作上,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立体图形的表象。

三是重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就不只局限于书上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重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亲身体验,重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完成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例如在认识圆柱的侧面时,采用了让学生把圆柱包起来,再展开看一看的方式进行亲身体验,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当然,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十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如:高的平移、圆柱、圆锥侧面展开等难以讲述的内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起以下作用: (1)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设计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教师作为承担间接知识传授的学习组织者,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根据临场的反应作适当的调整,同时要通过自己有效的评价来定位和激励学生,以达到学生保持持久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起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受个人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基础的心理特点等的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各种质疑、设疑、组织讨论等方式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并通过教师有效设计的活动和评价方式来激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此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能力的发展。

(3)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诊断和导向的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能力水平,通过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评价等诊断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修正或调整。

03任务

一、作品题(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说明:以下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评析报告。 答案: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学生个体千差万别,个性特征明晰可见,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与之紧密联系的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要给思维速度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间。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时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学生到处可见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到处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让教师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之感。

数学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当的评价,对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非常重要。但如果评价得不合适宜,过于虚假不真实。那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就没有价值。

(一)数学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很平常的行为,教师都大加赞赏,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学生往往就会“迷失自我。”

(二)教师在数学课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个性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找准评价的切入点,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差异。让课堂上的评价具有个性化特色,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

当然,我在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方面探索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会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我希望自己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功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述题

发展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发展儿童数学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及数学认知结构,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记忆、表述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儿童先天就有的,也是无法从其它途径获得的,只能在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加强培养,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

一、要重视表象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形成数学概念往往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这个过渡就是“表象阶段”。它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渡中,有三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充分在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二是在学生感知对象时,加强他们的语言运用;三是在学生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及时地归纳。

二、要加强数学交流

学会数学交流是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效的数学交流就依赖于准确的数学概念。因此,准确地运用数学概念是发展数学交流能力的一个条件,而充分的数学交流活动又能促进数学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必须引导学生表述和交流自己的发现;二是要给学生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三是要让学生质疑和反驳他人的想法。

三、需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保证数学思维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概念构建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所以发展儿童数学概念的构建能力,必须充分重视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 A. 抽象性 B. 严谨性

C. 客观性 D. 应用广泛性

2.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数学应用 C. 注重解题能力

D. 注重数学交流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等四个纬度。 A. 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 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

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 A. 语言表述阶段 B. 理解结构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符号运算阶段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 A. 问题的起始状态 B. 问题空间 C. 问题的目标状态 D. 问题的中间状态

6.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 A. 导向价值 B. 甄别价值 C. 反馈价值 D. 诊断价值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 )等一些内容。 A. 数的认识 B. 运算方法 C. 简便运算 D. 理解算理

8.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 )等两个方面。 A. 空间想象障碍 B. 性质理解障碍 C. 视觉知觉障碍 D. 空间描述障碍

9.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 )和“评价结果” 。 A. 填补认知空隙 B. 执行方案

C. 反思修正 D. 调查资料

10. 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 )等。

A. 探究启发式 B. 尝试错误法 C. 逆推法 D. 逼近法

11.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 )阶段。 A. 映象式阶段 B. 动作式阶段 C. 符号式阶段

D. 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

12. 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 A. 运算规则 B. 数的概念

C. 图形分解的思路 D. 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 )等这样三个特征。

A. 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 以计算为主线

C.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D. 训练体系的网络式

14. 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 )三种。 A. 计算型 B. 具体型 C. 调和型 D. 概括型

15. 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 A.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B. 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C. 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16. 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 )。 A. 操作材料 B. 辅助学具 C. 音像资料 D. 计算机技术

17. 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 )。 A. 多例比较策略 B. 生活化策略 C. 操作分类策略 D. 表象过渡策略

18. 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 )等。 A. 练习导入 B. 问题导入 C. 经验导入 D. 算理导入

19. 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 A. 水平0 B. 水平1 C. 水平2 D. 水平

20. 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

A. 问题表征阶段 B. 明确条件阶段 C. 感觉阶段 D. 理解联想阶段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答案:

小学数学规则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形成运算的技能,它还与发展儿童数学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

数感代表着个人使数、数字系统和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更准确的说,数感实际上代表着不同个体因自己的经验、学习和能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数”的良好的智力结构。良好的数感是形成数量概念和数理推理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的条件,是形成运算技能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可以从多方面发展儿童的数感。 1在实际的情景中形成数的意义

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对具体物体对象的活动来逐渐认识数的,学习中,要使儿童能形成良好的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就应该将学习活动置于儿童具有生活经验的实际情境中,让他们体验,感悟,理解。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例如,他们认识“5”,开始时带有物质和能量性质的,知道5个苹果,5支铅笔,5个人等,当对这些具有这种相同元素个数特征的“物体的集合”多次的感知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去关注这一类“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对“5”的意义的理解。

(2)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例如:小明有3本书,小芳有4本书,一共有几本书?这样的问题,假如学生采用“在第一加数基础上的逐一加”的方式,就支持了他们对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2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

(1)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数的位置感首先表现在对一个具体数在某个集合中的位置有敏锐的感觉,同时对于这个数与相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有一个敏锐的感觉。例如学生能较快反映,65这个数在100以内的序列中大致占中间的位置,65比100的一半要大些等。

(2)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例如学习8时,学生知道8是由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儿童对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敏锐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数的多种理解。 3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在开始学习加减法时,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应当对数和数的实际意义有所理解。例如,图示有3辆小车和4辆小车,并将他们和起来,学生在解答3+4=7后,应该能意识到,这是3个元素和4个元素的合并,结果是7个元素。

05任务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46 分。)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 、 、以及 等四个阶段。 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 、 以及 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 、 以及 等的特点。 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 、 以及 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 、 、 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 、 、 、等三类。 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 、 以及 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 、 以及 等的识别。

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 、 、以及 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 、 以及反思评价等。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 、 、以及 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 、 以及 等。 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 、 、 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 、 以及 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 、 、以及 等三个阶段;

答案:

1. 创设情境 、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 总结运用 。2. (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 、 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 、 (要)注意适时(的)指导

3. (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 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 、 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4. 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 、 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 、 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 5. 定向环节 、 行动环节 、 反馈环节

6. 目标取向的评价 、 过程取向的评价 、 主体取向的评价

7. 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 重要规则逐步深化 、 有些规则不给结语 8. 空间方位 、 空间距离 、 空间大小

9. 认知(能力) 、 操作(能力) 、 策略(能力) 10.(设置)问题情景 、 提出假设 、 获得结论 11. 行为(参与) 、 情感(参与) 、 认知(参与)

12.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 、 数学思维能力 、 数学的语言能力 13. 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14. 情景(导入)、 活动(导入)、 问题(导入) 15. 认知 、 联结 、 自动化

二、判断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 作为小学课程的数学是一种形式化的数学 A. 错误 B. 正确

2. 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3. 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4. 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5. “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 A. 错误

B. 正确

6. 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A. 错误 B. 正确

7. 不断增加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A. 错误

B. 正确

8. 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9. 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A. 错误 B. 正确

10. “叙述式讲解法”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A. 错误 B. 正确

11. 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 错误 B. 正确

12.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13.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 和“主观性知识” A. 错误 B. 正确

14. 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15.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是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16. 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

A. 错误 B. 正确

17.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三、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十二章文本论述主题:举例解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统计教学中运用“游戏引导”的策略。

答案: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多时候,儿童是在游戏中体验与建构数学知识的。因为游戏不仅能激发儿童的思维,游戏还能促进儿童策略性知识的形成。

如:教者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然后通过择优选用简便科学的方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打下基础。

在创设情境,回顾旧知。以旧引新,通过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为下面探索统计的方法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的基础上,继而进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计问题,激发统计兴趣。

⑴“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⑵师: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几个?可以用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统计方法。

2、参与游戏,探索统计方法。

⑴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你来说,我来记”,做完游戏,大家想知道的问题,就会得到答案了。 ⑵老师对同学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⑶学生分组活动搜集数据。

⑷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 ③□|||||

○||||

△||||||| ④□√√√√√

○√√√√

△√√√√√ ⑸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学生可能会体会到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比较简便,愿意使用。

3、整理数据,学会应用。

我们把记录的结果整理有表格里(出示表格) 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一共 看图:你从这个表中知道什么?

学生把表格填完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第二篇: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 一.1.行星 2.太阳系 河外星系 二.1.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近圆性 共面性 同向性 3.类地 巨 远日 三.1.光照条件 2.(1)日地 (2)体积、质量 (3)水

[课后综合检测]: 一.1.B 2.B 3.C 4.D 5.B 6.D 7.B 8.C 9. C 10.A 二.11.(1)水星 海王星 地球 土星 (2)E、F B、D (3)B (4)用逆时针方向标出。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无水的存在,温度较低。 12.(1)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温度条件。

(2)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或液态水消失或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消失等。(只要答对一条即可) (3)不能。因为该行星温差太大,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 一.1.气体球 氢和氦 6000K 2.(1)电磁波 (2)高温、高压 核聚变 质量 (3)低纬度 高纬度 3.(1)光、热 生物 (2)地表温度 水、大气运动 生物活动 二.1.光球 色球 日冕 2.大规模 黑子 耀斑 11年 3.(1)电离层 无线电短波 (2)磁场 磁暴 (3)两极 极光 (4)地震 水旱灾害 [课后综合检测]:一.1. C 2. B 3. D 4.B 5.D 6.B 7.C 8.D 9.C 10.B 二.11.(1)光球层 日冕层 (2)耀斑 色球 (3)黑子 光球 色球

(4)降水量 电离 磁暴

12.(1)赤道 减少 极点 (2)20°~25° 极点和赤道 极点 (3)赤道 纬度 递减 极点 (4)纬度 增大 第三节

[课前自主探究]: 一.1.(1)地轴 北极星 (2)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恒星 角速度 线速度 两极 角速度 赤道 两侧 2.(1)太阳 (2)自西向东 (3)恒星年 (4)椭圆 1月初 快 7月初 慢 二 .1.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23°26′2.回归 三.1.(1)球体性质 昼 夜 (2)交替 24小时 2.(1)早 1小时 4分钟 (2)15° 24 中央经线 120° 3.(2)右偏 左偏 不偏 四.1(1)大于 长 短 相反 (2)小于 短 长 相反 (3)最长 最短 极昼 (4)最短 最长 极夜 (5)昼夜等长 (6)昼夜等长 2.(1)直射纬线 递减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赤道及南半球各地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赤道及北半球各地 五.2.(1)阳光直射 极昼、极夜 (2)回归线 极圈(3)热带 温带 寒带 [课后综合检测]:一.1.C 2.B 3.D 4.B 5.C 6.B 7.D 8.D 9.C 10.A 二.11.(1)画为逆时针方向。 (2)角速度:A、B两点相等,均为15°/h,N点为0;线速度:A点最大,B点小于A点,N点为0。(3)C 12.(1)A D C B(2)② 逐日减慢(3)B(4)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值将由南北纬23°26′变为南北纬30°,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扩大。 13.(1)经A、B、C画出晨昏线,阴影在左侧 6月22日 D (2)晨 垂直 (3)昼 (4)D和C,H和F D和C (5)H和B F和C 第四节

[课前自主探究]: 一.1.(1)横波 纵波 (2)慢 固体 快 固、液、气 (3)a.增加 b.完全消失 突然下降 2.(1)传播速度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核 地幔 3.上地幔 二.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1)气体 悬浮物 氮 氧 (2)连续但不规则 (3)生物 生存环境

[课后综合检测]:一.1.D 2.A 3.A 4.A 5.D 6.B 7.C 8.A 9.C 10.D 二.11.(1)N 莫霍 (2)地壳 岩石 (3)地幔 (4)液 横(S)12.(1)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为D、A、B、C。 (2)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生物圈和水圈 岩石圈 水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太阳辐射能 地面 地面 长波辐射 热力状况 温度 运动 纬度分布 温度差异 冷热不均 垂直 气压差异 上升 下沉 高 低 递减 相等 高 低 海陆 山谷 [课后综合检测] 一.1.D 2.C 3.D 4.C 5.A 6.C 7.D 8.B

二.9.(1)A

(2)低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

(3)高 大气逆辐射强 (4)晴天的夜里,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地面降温幅度大。 10.(1)低压 高压 998~1000 hPa 1010~1012 hPa (2)A 图略(A地吹西北风,B地吹东南风) (3)白天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

全球性

有规律

平均状态

高低纬度

热量

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信风带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夏季

冬季

海陆热力性质

热量

水汽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温带海洋性

热带草原

地中海 [课后综合检测] 一.1.B 2.C 3.D 4.B 5.C 6.B 7.D 8. C 二.9.(1)略

(2)(自上而下)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3)略

(4)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10.(1)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2)A (3) M地温和多雨,N地寒冷干燥。M地西临大西洋受西风和暖流影响;N地位于亚洲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受冬季风影响。 第三节 [课前自主探究]

水平

温度

湿度

均一

冷气团

暖气团

运动

倾斜的交界面

冷气团

锋线

主次地位

冷气团

暖气团

云、雨、大风

升高

骤降

转好

暖气团

冷气团 连续性降水 雾

上升

下降

转晴

持续阴雨

梅雨

闭合

降低

降低

高于

闭合

升高

狭长区域

升高

低于

近地面向中心辐合

上升

阴雨

近地面向四周辐散

下沉

晴朗 [课后综合检测] 一.1.D 2.C 3.B 4.C 5.C 6.B 7.B 8.C 二.9.(1)冷锋 自西北向东南 蒙古高压

(2)寒潮

(3)冷锋过境时,气温、气压变化较大,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率增加。 10.(1)1004百帕 东北

(2)冷锋 受冷锋影响,出现阴天、刮风、降雨等天气。 (3)乙 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强高压。

(4)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一周前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一周后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第四节 [课前自主探究]

长时期

变化

时间

冷暖干湿

地质时期

历史时期

近现代气候变化

近百年

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海岸线

沿海低地

农业

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提高

高纬度

干旱加重 供水不足

减产

低纬度

水循环过程

加大

区域降水量

降水 降水极端异常

洪涝

干旱

地表径流

不稳定

供需

二氧化碳

甲烷

人口

工业化

化石燃料

森林

清洁

温室气体

国际

公共 [课后综合检测] 一.1 C 2 C 3C

4D

5C

6B

7A

8D 二.9.(1)地势低平,海拔低。

(2)图中地区位于沿海低地,受当今气候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威胁很大,节能减排和保护热带雨林,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减缓因海平面上升而造成的雨季排洪困难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淹没现象。 10.(1)CO2 甲烷 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

(2)气候更加干旱 退化成草场 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

一、1.气态 广 液态 高山2. (1)天 (2)淡水 (3)主体 3.河流水 4.(1)降水量 (2) 气温 (3)调节(4)互补

二、1.陆地内 海上内 2.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3.海上内 海陆间 4.(1)动态 (2)热量收支 不平衡 (3)海陆间 (4)地表形态 5.蒸发 增雨 引水

三、1.大 增加 污染 水质 2.(1)阿姆 锡尔 棉花 3.质量下降 紧张 污染 4.开源 节流 [课后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14ACACB CBACD ACCA

二、综合题 15(1)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水在常温常压下的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和水的 重力 (3)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更新 (4)非季风 d (5)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季风 16.(1)下游 (2)实线 南方(3)

6、7 修建水库可拦蓄洪水期的部分洪水,降低洪水水位,减轻洪水危害;枯水期向河流排水,抬高水位,提高航运和灌溉价值。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 ]

一、3.(1)风海 风

(3)补偿 陆地 地转偏向

二、1.热量和水分 2.暖 寒 3.(1)渔场 寒暖流交汇,带来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课后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15 ADBCA DCBAB CDDDA 二.综合题 16.(1)寒流 暖流 (2)北半球 南半球

(3)加利福尼亚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加那利寒流

巴西暖流 第三节

[课前自主探究]

一1(1)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2) (1)地区差异 降水量 (2)南极洲 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巴西 俄罗斯 27000 (3) (1)南方 北方 东部 西部 (2) 夏秋 冬春 二1(1)数量 规模 (2)质量 效益 2(1)水资源

三1(1)持续增长 人类对淡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 (2)废弃物 污染物

2(1)地下水 修筑水库 海水淡化 (2)宣传教育 公民节水意 农业灌溉技术 工业 [课后综合检测] 选择题 1—12 DCDCD/ CCCBB / DC 综合题 13 (1)干旱 中东(西亚、北非) 以色列 (2)季风 水质

(3)成因:人口膨胀;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日益增多;水资源受到污染破坏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生产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人工增雨、海水淡化;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控制人口增长。

14 (1)江苏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2)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3)水质性缺水,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水体污染较严重

15 (1)西部、西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较丰富,中部、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较贫乏

(2)BDE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 一.1.内部 热能 2.地壳 水平 垂直 岩浆 变质 3.高低不平 4.地壳运动 二.1.外力作用 2.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能 3.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4.平缓 三.褶皱山脉 断裂带 起伏变化 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

四.1.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2.① 内力 岩浆 ② 外力 沉积 ③ 变质 变质 ④ 重熔再生 岩浆 [课后综合检测] 一.1B 2B 3B 4B 5C 6B 7A 8C 9A 10B 11D 12C 二.13.⑴变质岩 侵入岩 喷出岩

⑵①侵蚀、搬运、堆积; ②变质作用

⑶岩浆 地震

⑷②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

(一)1.挤压 塑性变形 褶曲 背斜 向斜 2.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较老 较新 较新 较老 3.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4.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二)1.破裂 断裂面 断层 2.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山岭或高地 华山 庐山 泰山

(三)1.火山口 火山锥 2.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湖泊 半封闭 火山碎屑物质 喷涌出来的岩浆 锥形体

二.1.成本 难度 成本 难度 公路 铁路 2.山间盆地 河谷地带 3.大于 平原 [课后综合检测] 1.D 2.B 3. D 4. A 5.C 6.B 7.D 8. (1)成“之”字形分布 陡坡 (2)等高线 坡度小,工程难度小

(3)公路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断块山地 断层

9. (1)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2)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山岭 海拔高于周围地区 (3)断层 岩层断裂并发生错位 岩石破碎

(4)b a (5)不宜,断层构造区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等灾害。 (6)b 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 第三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1)侵蚀 (2)外力 2.(1)V (2)U 3. 减弱 堆积 (2)洪积—冲积 河漫滩 三角州 山麓地带 中下游地区 二.1.密集 2. 交通运输 农副 3.洪水

[课后综合检测]1C 2A 3D 4A 5A 6.C 7B 8D 9C 10A 11.(1)冲积扇 流水的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处

(2)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并沿断裂面发生相对位移 (3)B “V” (4)D (5)C 12.(1)西侧为山地,东侧为平原。

(2)特点:①沿河及交通线分布;②平原多,山区少。

原因: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河流及交通沿线交通便利,居民点分布多。 (3)两条河流汇合处,并有铁路经过。

(4)河流汇合处,水源充足,可解决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铁路经过,为城市商品交换、人口流动提供了方便;河流的运输功能会促进城市的发育。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 水, 生物, 光合, 物质、能量, 统一 [课后综合检测]

1、D

2、D

3、A

4、D

5、C

6、A

7、B

8、C

9、B

10、A

11、C

12、D

13、(1)土质疏松 夏季多暴雨 植被破坏 采矿 (2)A 整体性

(3)图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在采矿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植被,露天开矿应存放好表土。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

陆地自然带:纬度 海陆 热量 水分 植被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纬度 延伸 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海陆 水分 中纬度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海拔 水热 水平带 较高 越多 [课后综合检测]

1、B

2、A

3、D

4、B

5、A

6、B

7、A

8、A

9、A

10、B

11、A

12、C

13、(1)北 南

(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 b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植被生长需要较好的水分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70分)

1-5:BBABC 6-10 CACDC 11-15 CACAB 16-20 BDADC 21-25 AACDB 26-30 ABCAC 31-35 BDABA

二、非选择题(30分)

36、(10分)每空1分 ⑴冬至 昏线 图略 ⑵(23.5°S , 45°W) 9点,90度

⑶B A ⑷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37、(10分)每空1分,第⑷小题2分

⑴ 西北风(偏西风);下沉 ⑵ 乙地;乙地比甲地等压线稀疏 ⑶ 冷;大风;降温;降雨(雪)天气 ⑷ B D

38、(10分)每空1分

⑴地质,内 ⑶暖流

⑵亚欧;太平洋;消亡;地壳运动 ⑷非可再生 ⑸扩散污染;净化作用

第三篇:西南大学网教 2017春 应用文写作 作业答案

1、海报格式包括:(

)、正文、署名和日期。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开头

B. 标题

C. 结尾

D. 图片

2、关于合同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合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B. 有利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妥协

C. 有利于商品生产的专业化和相互之间的协作

D. 有利于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3、下列选项哪个不是公文作用的主要表现?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指导和宣传教育作用

B. 规范行为作用

C. 总结汇报作用

D. 处理公务和记载凭证作用

4、在我国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公务文书,它就是

(

)。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缣帛文书

B. 金石文书

C. 甲骨卜辞

D. 竹简文书

5、(

)是简明扼要的书面报告,是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情

况等的信息载体?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公文

B. 函

C. 简报

D. 会议记录

6、颁转性通知包括“发布”、(

)、“批转”三个类

型。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导向” B. “知照” C. “转发” D. “传达”

7、计划的作用没有哪些?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指导和约束作用

2. B. 推动和保证作用

3. C. 确保任务作用

4. D. 有依据作用

8、应用文主旨的要求应该(

)、鲜明、集中。√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确

2. B. 突出

3. C. 凝练

4. D. 简洁

9、经济文书三个原则性特点:目的性、业务性、(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导向性

2. B. 政策性

3. C. 典型性

4. D. 普遍性

10、关于批复的特点错误的选项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行文的被动性

2. B. 内容的针对性

3. C. 效用的权威性

4. D. 日期的准确性

11、 海报的名称,最早起于?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北京

2. B. 上海

3. C. 重庆

)。

4. D. 天津

12、规划、纲要、计划、安排等属于(

)文书。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纲要类文书

B. 传达类文书

C. 策划类文书

D. 计划类文书

13、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有哪些?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行文目的不同

B. 内容繁简不同

C. 行文时间不同

D. 以上都是

14、下列选项哪个不是新闻价值的大小的判定依据?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时间性

B. 接近性

C. 显著性

D. 历史性

15、发文机关要求对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对方机关称为

(

)。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承办机关

B. 公文处理部

C. 行政机关

D. 主送机关

16、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示批准。按照请示的内容和目的分类,下列

选项错误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请求批转

B. 请求答复

C. 请求指示

D. 请求批准

17、 摘要记录主要用于哪里?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学术论文

2. B. 新闻采写

3. C. 一般会议

4. D. 一般写作

18、述职报告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时间分类,下列选

项错误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星期述职报告

B. 临时述职报告

C. 年度述职报告

D. 定期述职报告

19、从宣布的内容性质看,公告可以分为重要事项公告和

(

)两大类。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通知事项公告

B. 法定事项公告

C. 日常事项公告

D. 政务事项公告

20、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有哪些?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写作主体—作者

B. 写作客体—语言文字反映的组织意图;

C. 写作载体—所反映的客观事实

D. 写作受体—被描述的对象

21、调查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

)三部分组成。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报告日期

B. 调查人

C. 标题

D. 结尾

22、下列选项哪个不是启事的特点?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公开性

B. 私密性

C. 广泛性

D. 告知与求助结合

23、报告具有陈述性和(

)的特点。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转达性

B. 汇报性

C. 复杂性

D. 典型性

24、经济文书三个原则性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目的性

B. 确切性

C. 业务性

D. 政策性

25、大事记的内容主要由(

)和大事记述两部分组成?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编号

B. 评论

C. 人物

D. 时间

26、下列选项哪个不是通报的特点?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典型性

B. 知照性

C. 导向性

D. 间接性

27、关于礼仪公关文书的写作特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传达旨意要求准确

B. 语言的雅俗得体

C. 格式的多样化

D. 称谓语的规范性

28、经济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

)、主体、背景和结尾

五个部分。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图片

B. 日期

C. 导语

D. 作者

29、下列哪项不属于简报的格式?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报头

B. 报核

C. 报尾

D. 报眉

30、关于计划的含义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什么?

√此题回答正确

1. A. 预想性。计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活动做出的预想性安排,无论这种安排多么具体、周到,也只能是一种预想或期望;是希望实现但尚未实现的东西。

2. B. 可变性。计划制定后,由于实践中发生始料不及的情况,可以对计划加以修改,但这种改变要基于对情况的深刻了解和对初始计划目标的准确把握之上。

3. C. 针对性。计划总是针对某项活动或某项具体工作而制定的,一个“计划”只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范围,由特定的人员去完成,为特定的工作任务服务。

4. D. 即时性。计划总是针对即将到来的工作活动能够即时、客观、准确地做出反应。

31、下列关于慰问信说法错误的有()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是向作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表示慰间,鼓励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前进

2. B. 是向由于某种原因而遇到重大损失或巨大困难的群众表示同情慰问,鼓励他们加倍努力,战胜困难

3. C. 是领导对下属的日常关怀

4. D. 是节日慰间

32、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机关之间的文件收受关系。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

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根据单位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看,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五种:直接隶属关系;间接关系 ;业务指导关系 ;(

);不相隶属关系 。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平行关系

B. 交叉关系

C. 直接关系

D. 无关系

33、关于经济文书写作的特点选项错误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政策性

B. 直接性

C. 目的性

D. 业务性

34、最早将写作看成一种行为过程,并进行研究的是李景隆,这主要体现在他

的(

)中。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怎样写作》

B. 《现代写作教程》

C. 《作文法概要》

D. 《虚构文学创作》

35、通报的特点是知照性、(

)、导向性。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发布性

B. 典型性

C. 批转性

D. 陈述性

36、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用(

)。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简报

B. 通告

C. 公告

D. 通知

37、计划是制定单位对一定时期内将要展开的工作进行预先的部署安排的书面

文书,下列哪一项不是计划的特点?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预想性

B. 可变性

C. 针对性

D. 客观性

38、通知与通报的不同点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行文要求不同

B. 制发时间不同

C. 表述方式不同

D. 发文单位不同

39、常用事务文书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工作、交流情况、联系工作等,具体来说,主要作用有咨议性作用、规范性约束作用、喻事明理的作用和(

)。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总结反思的作用

2. B. 汇报的作用

3. C. 整理的作用

4. D. 沟通交流的作用

40、决议由标题、(

)、会议名称、正文、落款组成。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开头

B. 结束语

C. 决议通过日期

D. 作者

41、下列()不属于公文的规范性词语 ?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解释词语

B. 综述词语

C. 询问词语

D. 拟答词语

42、素养,是指一个人经过学习、实践,在陶冶锻炼中所形成的内在涵养,是一个在政治觉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达到的总体水平。它

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体能素质

B. 知识素养

C. 心理素质

D. 政治素养

43、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

)、发文顺序号组成。

√此题回答正确

1. 2. 3. 4. A. 发文年号

B. 发文机关

C. 发文部门

D. 密级

44、广义的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合法组织办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法规和规章,实施管理,规范行为,商洽工作,记载和传递公务信

息等的重要工具。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45、应用文的主要意图包含政治意图和业务目的两个方面。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46、材料是指为了未定的写作目的而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的系列预测或想象

内容。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47、传统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两大文体,而且主要是指在网络的媒

介上使用的新闻报道。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48、根据决定的内容、性质的不同,决定可以分为日常事务性决定、宣告事项性决定、奖惩性决定、任免性决定等。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49、新闻写作是将采访到的材料、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按一定的要求,制

作成一定题材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0、事务文书的特点包括:读者广泛、制作程序繁杂、行文范围狭窄、格式单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1、消息写作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离开新闻的五个要素,即何人,何地,何时,

何事,何因,何果。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2、合同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二)有利于商品生产的专业化和相互之间的协作

(三)有利于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四)有利于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3、市场调查报告也称市场调查,就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对市场供求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预测,从而分析市场经济规律,得出某种正确

结论的文本。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4、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就是新闻角度。角度一词源于数学,数学证明在不同的方位,或者说通过不同的角度拍摄,所拍

出的照片效果是不一样的。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5、狭义的公文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分别批准颁布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它是非法定公文,也称其为非通用公文。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6、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用公告。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7、礼仪公关文书,随着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种类越来越繁杂,各种新的文体也应运而生。从广义的角度分,大致包括告启类、礼仪类、书表类、信电类、新闻类等;从狭义的角度分,主要包括请柬、祝辞、题词、讣告、悼词、碑文、

对联以及海报、求职信等等。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8、大事记是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单位用断代体的形式,按年、月、日顺序系统记载重大事件或重大活动的一种特殊文种。大事记不仅是大事件的记录,而且也是对在一定时限内所发生的大事的无顺序的记载,因而具有分散性和杂

乱性。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59、事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一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事务性和某种惯用体式的应用文体。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60、新闻写作与采访的关系是: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先有写作,后有采访,这个次序是可以互换的。

(二)采访的质量间接关系着写作的

质量。

√此题回答正确

1. A.√ 2. B.×

6

1、经济文书三个原则性特点:目的性、业务性、( )。

1. 2. 3. 4. A. 导向性

B. 政策性

C. 典型性

D. 普遍性

62、调查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

)三部分组成。

1. 2. 3. 4. A. 报告日期

B. 调查人

C. 标题

D. 结尾

63.简报的格式主要分为报头、报核、( 报尾 )三大部分。 6

4、会议纪要特点有纪实性、概括性、( 称谓语的规定性 )。

65、报告具有陈述性和( )的特点。

1. 2. 3. 4. A. 转达性

B. 汇报性

C. 复杂性

D. 典型性

66、通报的特点是知照性、( )、导向性。

1. 2. 3. 4. A. 发布性

B. 典型性

C. 批转性

D. 陈述性 6

7、颁转性通知包括“发布”、( )、“批转”三个类型。

1. 2. 3. 4. A. “导向” B. “知照”

C. “转发” D. “传达”

21、通告是机关团体在( )公布事项的告知性公文。

1. 2. 3. 4. A. 部门范围内

B. 一定范围内

C. 机关范围内

D. 广大范围内

25、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用(

)。

1. 2. 3. 4. A. 简报

B. 通报

C. 通知

D. 通告

42、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 )、发文顺序号组成。

1. 2. 3. 4. A. 发文年号

B. 发文机关

C. 发文部门

D. 密级

第四篇:西南大学网教2018春0146秘书与公文写作大作业答案

0146秘书与公文写作

一、

(一) 1.“ 以供棉字(XX)第XX号报告XXX ”改为“(供棉字[xx]x号)”去掉“第”字

2.标题为 宋体加粗,二号字,居中

3.请批示 要另起一行,结束语不符合格式

(二)

1.落款不正确,没有发文机关名称,日期 2.因由写的不简要明确

(二)

(1) 发文字号不规范,应为错误错误[2002]错误错误号; (2) 下行文不应标注签发人,应取消,发文字号居中列;

(3) 标题不规范,应将“印发”改为“转发”,引号应改为名号《》; (4) 缺主送机关,写明收文单位名称;

(5) 转发同级机关公文,不应用批示语气,如“我局同意”、“所提意见切实可行”等; (6) 《规定》属规范性公文,应认真执行而不应写“参照”执行; (7) 附件说明不规范,应具体写明附件的标题;

(8) 成文日期不规范,应用汉字写全年月日,即二OO二年十月十六日,并应加盖印章; (9) 主题词不规范,应表明公文的主题项:行政经费;主题词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不用标点符号;

(10) 转发公文不应再向其他机关抄送,应取消抄送机关。

二、

(一)

四川成都航空学院关于召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座谈会上午邀请函 xx院(校):

为了进一步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我院研究,特邀我地区友邻院校参加我院组织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座谈会,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我地区高等职业的教育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参会对象:各院校派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教学、教育管理经验的处级干部

2、xxxxxxx 附件:与会者回执单

四川成都航空学院(章)

x年x月x日

3. 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名胜区的请示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曲江两县境内,面积186平方公里,分丹霞山、韶石山、大石山三个景区。距韶关市区最近处10公里,最远处50公里吗,柏油公路直达主峰景区,观光旅游的交通十分方便。

据地质考证,6500万年前丹霞山所在地是一个大湖泊,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红岩峭壁和嶙峋洞穴,构成奇异自然风景。在全世界同类地形中,以丹霞山最为典型,“丹霞地貌”已成为国际地质学名词。现丹霞山景区已开发接待游人的范围为1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87处,山、瀑、江、湖兼备,绿化良好,兼之摩崖石刻、寺庵、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自然人文景观丰富。靠丹霞山南侧的韶石山景区,傍地浈水,是历史上舜帝南巡奏乐之处,内有 “三十六石”的奇景;丹霞山两侧的大石山风景区,类似丹霞山的奇山异峰,有丹寨幽洞、岩柱等自然景观。

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附近,有“金鸡岭”、“九龙十八滩”,“古佛岩”、“南华寺”、“马坝人遗址”等风景及名胜古迹,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目前,粤北地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形成了我省一条重要的旅游线。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我们对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资源调查、评价,编制了总体规划。现申请把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名胜区,请审批。

受文单位:国务院

行文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一日

第五篇:最新电大《成本会计》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成本会计》形考共有6个任务,给出的6个任务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计算题(共

7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某企业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2000千克。本月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件,B产品100件。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产品5千克,B产品8千克。本月耗用甲材料资料如下表: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本月生产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

(2)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甲材料费用(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

(3)根据分配结果编制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答案:

(1)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200×30+100×32)+(400×32+200×35)+(100×35)+(300×35+700×30)=64000(元)

(2)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定额耗用量:A产品:5×200=1000(千克)

B产品:8×100=800(千克)

分配率=64000/(1000+800)=35.56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35.56×1000=35560(元)

B产品=64000-35560=2844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35560——B产品28440

贷:原材料64000

2.

某工业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费用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辅助生产车间耗电89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管理部门耗电600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元。

要求:

(1)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24000小时。

(2)编制该月支付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3)编制该月分配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该企业基本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且辅助车间设“制造费用”明细帐;所编分录列示到成本项目)。

答案:

(1)分配电费:分配率=24950/(35000+8900+6000)=0.5

基本车间:产品用电费=30000×0.5=15000(元)

照明用电费=5000×0.5=2500(元)

辅助车间:产品用电费=7000×0.5=3500(元)

照明用电费=1900×0.5=950(元)

企业管理部门用电费=6000×0.5=3000(元)

合计24950(元)

分配A、B产品动力费:分配率=15000/(36000+24000)=0.25

A产品负担:36000×0.25=9000(元)

B产品负担:24000×0.25=6000(元)

(2)借:应付帐款24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3)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9000

——B产品(燃料及动力)6000

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35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2500

——辅助车间950

管理费用3000

贷:应付帐款24950

3.

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5分钟,B产品18分钟,C产品12分钟;本月产量为:A产品14000件,B产品10000件,C产品13500件。本月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计时工资23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辅助车间(锅炉)工人工资2800元,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600;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820元。

要求:

(1)按定额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在A、B、C三种产品间分配;

(2)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分录列示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

答案:

(1)产品定额工时:A产品=15/60×14000=3500(小时)

B产品=18/60×10000=3000(小时)

C产品=12/60×13500=2700(小时)

分配率=23000/(3500×3000×2700)=2.5

各产品分配工资费用:A产品=2.5×3500=8750(元)

B产品=2.5×3000=7500(元)

C产品=2.5×2700=6750(元)

(2)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人工)8750

——B产品(直接人工)7500

——C产品(直接人工)675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40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1500

管理费用2600

应付职工薪酬820

贷:应付职工薪酬31920

4.

201×年10月,C公司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计件工资:甲产品17600元,乙产品为15200元;甲乙两张产品计时工资共计55200元。产品生产工时:甲产品7200小时,乙产品4800小时;

要求:

(1)按生产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计时工资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答案:

(1)计算计时工资分配率

计时工资分配率=55200/(7200+4800)=4.6(元/小时)

(2)按生产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计时工资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甲产品应负担的计时工资=7200×4.6=3312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计时工资=4800×4.6=22080(元)

(3)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50720

——乙产品3728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88000

5.

某企业房屋类固定资产原值为500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使用40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100000元,净残值率为10%,平均使用年限为20年。

要求:计算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并编制分配折旧额的会计分录。

答案:

年折旧率=(1-10%)/20=4.5%

月折旧率=4.5%/12=0.375%

月折旧额=500000×0.375%=1875

或年折旧额=500000×(1-10%)/20=22500

月折旧额=22500/12=1875

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额为:1875×400000/500000=15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折旧额为:1875×100000/500000=375(元)

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1500

管理费用375

贷:累计折旧1875

6.

某工业企业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24000元,该批低值易耗品在两年内平均摊销。该月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差异率为-1%。

要求:编制低值易耗品的领用、结转差异和摊销的会计分录。

答案:

领用时:借:长期待摊费用24000

贷:低值易耗品24000

月末结转差异:借:长期待摊费用240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差异240

本月摊销:借:制造费用990

贷:长期待摊费用990

7.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其实际成本为29000元。两种产品的燃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20元、B产品15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500件、B产品300件。

要求:

(1)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燃料费用;

(2)编制耗用燃料的会计分录(分录中列示到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该企业成本明细账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设“燃料”总账核算)。

答案:

(1)燃料定额费用:A产品:20×500=10000(元)

B产品:15×300=4500(元)

燃料费用分配率=29000/(10000+4500)=2

两种产品应分配的燃料费用:A产品:10000×2=20000(元)

B产品:4500×2=9000(元)

(2)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20000

——B产品(燃料及动力)9000

贷:燃料29000

02任务

一、计算题(共

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某工业企业设有一车间、二车间两个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二车间生产C产品,并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生间车间。有关资料如下:

生产费用和劳务供应量

答案:

(1)交互分配:分配率:机修=15000/5000=3(元/小时)

供电=40000/100000=0.4(元/度)

分配额:机修车间耗电费=10000×0.4=4000(元)

供电车间耗机修费=3×500=1500(元)

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4000

—供电车间15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000

—机修车间1500

(2)对外分配:对外分配费用:机修车间=15000+4000-1500=17500(元)

供电车间=40000+1500-4000=37500(元)

分配率:机修17500/(5000-500)=3.889(元/小时)

供电37500/(100000-1000)=0.417(元/小时)

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12500

--B产品10000

--C产品7500

制造费用—一车间14638.89

二车间8333.33

管理费用2027.78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7500

--供电车间37500

见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

2.

某企业设有修理、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提供劳务量等见下表:

答案: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

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588

——供电

45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4100

管理费用——

1272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9660

——修理

6750

结转差异:

借:管理费用

322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312

——供电

10

3.

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计生产工时25000小时,其中:甲产品5000小时,乙产品10000小时,丙产品10000小时。本月发生各种间接费用如下:

(1)以银行存款支付劳动保护费2400元;

(2)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

(3)按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的3%提取福利费;

(4)车间消耗材料2000

元;

(5)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1800元;

(6)以银行存款支付保险费800元;

(7)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运输费)转入1400元;

(8)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及其他支出等共计1880元。

(9)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发生和分配的会计分录。(“基本生产成本”列明细账)

答案:

1)借:制造费用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2)借:制造费用

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00

(3)借:制造费用

90

贷:应付职工薪酬

90

(4)借:制造费用

2000

贷:原材料

2000

(5)借:制造费用

1800

贷:累计折旧

1800

(6)借:制造费用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7)借:制造费用

14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1400

(9)借:制造费用

1880

贷:银行存款

1880

制造费用分配率=14300/25000=0.572

各种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甲产品:5000×0.572=2860(元)

乙产品:10000×0.572=5720(元)

丙产品:10000×0.572=5720(元)

(10)借: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2860

——乙产品

5720

——丙产品

5720

贷:制造费用

14300

4.

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计划制造费用为163200元;全年各产品的计划产量:甲产品24000件,乙产品18000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4小时,乙产品6小时。1月份实际产量:甲1800件,乙产品1500件;1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3000元。

要求:

(1)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2)计算并结转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3)计算1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

答案:

(1)计划分配率:

甲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4000×4=96000(小时)

乙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8000×6=108000(小时)

计划分配率=163200/(96000+108000)=0.8

(2)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800×4=5760(元)

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500×6=7200(元)

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5760+7200=12960(元)

结转1月份制造费用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760

——乙产品

7200

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2960

(3)1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13000-12960=40

5.

某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本月投产700件,完工验收入库发现废品80件;合格品生产工时1700小时,废品工时300小时。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合格品和废品的全部生产费用为:原材料14000元;燃料和动力11000元;直接人工费13000元;制造费用30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废品残料入库作价100元。

要求:

(1)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2)编制结转废品生产成本、残料入库和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列示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答案: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按实际成本计算)

(1)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565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直接材料)

1600

(燃料和动力)

1650

(直接人工)

1950

(制造费用)

450

(2)借:原材料

10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00

(3)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

5550

贷:废品损失

5550

03任务

一、计算题(共

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某企业生产B

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9月份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4000元。该月生产费用为:原材料16000元,直接人工费3000元,制造费用4500元。该月完工产品350件,月末在产品150件。

要求:

(1)计算9月份B种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登记9月份B种产品明细账。

答案:

(1)B产品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16000)/(350+150)=40(元)

B种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50×40=6000(元)

B种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350×40=14000(元)

B种完工产品总成本=14000+3000+4500=21500(元)

B种完工产品单位成本=21500/350=61.43(元)

(2)B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如下:

B产品成本明细账

2.

某种产品经三道工序完成,其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各工序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第一道工序130公斤,第二道工序210公斤,第三道工序160公斤。9月末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分别为:第一道工序100件,第二道工序200件,第三道工序38件。该种产品9月初原材料费用为1538元,9月份原材料费用为1462元。该月完工产品800件。

要求:

(1)计算各工序按原材料投料程度表示的完工率。

(2)计算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3)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答案:

(1)各道工序按原材料投料程度表示的完工率为:

第一道工序

130/(130+210+160)×100%=26%

第二道工序

(130+210)/(130+210+160)×100%=68%

第三道工序

(130+210+260)/(130+210+160)×100%=100%

(2)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

100×26%=26(件)

第二道工序

200×68%=136(件)

第三道工序

38×100%=38(件)

9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26+136+38=20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538+1462)/(800+200)=3(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800×3=2400(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200×3=600(元)

3.

某工业企业甲产品每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其8月份生产费用为:原材料5000元,工资及福利费3000元,制造费用1000元,该月完工产品共300件,月末在产品4件。

要求:

(1)计算该月完工甲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8月份)。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答案:

(1)完工甲产品总成本=5000+3000+1000=9000(元)

完工甲产品单位成本=9000/300=30(元)

(2)甲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如下: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4.

某工业企业甲产品的原材料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其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因而原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均按相同的约当产量比例分配。8月份该种产品完工180件,月末在产品80件,完工程度20%。其有关数据见表:

答案:

(1)在产品约当产量=80×20

%=16(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548/(180+16)=13(元)

直接人工费分配率=1960/(180+16)=1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2940/(180+16)=15(元)

(2)完工产品的各项费用和成本:

原材料费用=180×13=2340(元)

直接人工费=180×10=1800(元)

制造费用=180×15=2700(元)

完工产品成本=2340+1800+2700=6840(元)

(3)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和成本:

原材料费用=16×13=208(元)

直接人工费=16×10=160(元)

制造费用=16×15=240(元)

在产品成本

=208+160+240=608(元)

5.

某企业某年8月甲产品明细账部分数据见下表,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明细账“直接人工”栏的“定额”行登记的是定额工时数。

答案:

(1)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541+5459)/(1700+1300)=3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700×3=5100(元)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300×3=3900(元)

直接人工费分配率=(2987+4213)/(3500+2500)=1.2(元/小时)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3500×1.2=42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2500×1.2=30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3376+5024)/(3500+2500)=1.4(元/小时)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3500×1.4=4900(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2500×1.4=3500(元)

(2)完工产品成本=5100+4200+4900=142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3900+3000+3500=10400(元)

(3)甲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登记如下: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04任务

一、计算题(共

2

道试题,共

100

分。)

1、资料:某企业下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该企业是大量生产的企业,因半成品不对外销售,所以,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因此,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为了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设置了甲、乙两种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明细账”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发生时,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

(1)2000年10月生产车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有材料10000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的A材料20000元,

直接用于乙产品的B材料300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C材料40000元(按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8000公斤,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为2000公斤),车间的机物料消耗性材料1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2000元;共计120000元。

基本生产车间本月报废低值易耗品一批(劳动保护用品),实际成本为4000元,残料入库,计价2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基本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40000元(按甲、乙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000小时,乙生产的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辅助生产车间的工人工资12000元,管理人员工资3000元;共计63000元。

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基本生产车间月初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00000元,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24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月初、月末在用固定资产原值均为80000元;按月折旧率1%计提折旧。

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9080元,其中:办公费2000元,差旅费3000元,运输费4080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货币支出6100元,其中:办公费1000元,差旅费2000元,运输费3100元。各项货币支出均为全月汇总的金额,并假定全用银行存款支付。

(2)本月辅助生产车间共完成修理工时9000小时,其中: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8000小时,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1000小时。该企业辅助生产费用规定采用直线分配法按工时比例分配。

(3)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费用32000元,直接人工费用23800元,制造费用33200元;乙产品直接材料费用19000元,直接人工费用7000元,制造费用10000元。

(5)甲产品本月完工产成品2000件,月末在产品800件,完工率为4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甲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乙产品本月完工产成品1120件。乙产品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生产费用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分配各项费用,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

(3)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和会计分录,登记各种费用、成本明细账。

(4)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5)根据各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的完工产品成本,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并编制结转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本题70分)

答案:

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1)按材料用途进行分配,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1

C材料分配率=40000÷(8000+2000)=4

甲产品负担的全部材料=8000×4+20000=52000(元)

乙产品负担的全部材料=2000×4+30000=38000(元)

表1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2000年10月

单位:元

分配对象

成本项目或

费用项目

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甲产品

直接材料

52000

乙产品

直接材料

38000

一般耗用

机物料消耗

10000

劳动保护费

1800

机修车间

直接材料

12000

112000

1800

按材料用途进行分配,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C材料分配率=40000/(8000+2000)=4元

甲产品负担的全部材料=8000*4+20000=52000元

乙产品负担的全部材料=2000*4+30000=380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2000

——乙产品

380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2000

制造费用

10000

贷:原材料

112000

借:原材料

200

制造费用

180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2000

借: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表2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分配对象

成本项目

费用项目

分配

标准

(工时)

分配

工资分配金额

职工福利费

(工资的

14%)

工资及福

利费合计

甲产品

直接人工

6000

5

30000

4200

34200

乙产品

直接人工

2000

5

10000

1400

11400

基本生

产车间

工资费

8000

1120

9120

机修车间

直接人工

12000

1680

13680

工资费

3000

420

3420

63000

8820

71820

根据各车间、部门的工资计算单和规定的福利费计提比例,分配工资并计提福利费,编制工资及福利分配表。

工资费用分配率=40000/(6000+2000)=5元

甲产品负担的工资费用=6000*5=30000元

乙产品负担的工资费用=2000*5=100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00

——乙产品

100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5000

制造费用

8000

贷:应付工资

6300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200

——乙产品

1400

制造费用

8000

贷:应付福利费

8820

表3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分配对象

费用明细项目

分配金额

基本生产车间

折旧费

2000

机修车间

折旧费

800

2800

基本生产车间月折旧额=200000*1%=2000元

辅助生产车间月折旧额=80000*1%=800元

借:制造费用

20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800

贷:累计折旧

2800

表4

其他费用汇总表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分配对象

办公费

差旅费

运输费

基本生产车间

2000

3000

4080

9080

机修车间

1000

2000

3100

6100

3000

5000

7180

15180

借:制造费用

908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100

贷:银行存款

15180

表5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机修车间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2000

凭证

号数

摘要

工资及福利费

分配其他费用

分配材料费用

分配工资费

分配福利费

分配折旧费

月计

月末分配转出

12000

12000

12000

15000

2100

17100

17100

800

800

800

6100

6100

6100

6100

12000

15000

2100

800

36000

36000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36000/(8000+1000)=4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费用=8000*4=32000

企业管理部门应分费用=1000*4=4000元

表6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车间名称:机修车间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受益单位

修理工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基本生产车间

8000

4

32000

企业管理部门

1000

4

4000

9000

4

36000

借:制造费用

32000

管理费用

40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36000

表7

基本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

2000年

10月份

单位:元

机物

消耗

劳动

保护

工资

及福

利费

其*

分配其他费用

分配材料费用

分配工资费用

分配福利费

分配折旧费

分配辅助生产费

月末分配转出

10000

10000

10000

1800

1800

1800

8000

1120

9120

9120

2000

2000

2000

32000

32000

32000

9080

9080

9080

9080

11800

8000

1120

2000

32000

64000

64000

制造费用分配率=64000/(6000+2000)=8元

甲产品应分费用=6000*8=48000元

乙产品应分费用=2000*8=16000元

表8

制造费用分配表

车间名称:基本车间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产品名称

生产工时(工时)

分配率

分配金额

甲产品

乙产品

6000

2000

8

8

48000

16000

8000

8

6400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8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6000

贷:制造费用

64000

表9

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甲产品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数量

在产品约当量

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32000

52000

84000

2000

800

30

60000

24000

23800

34200

58000

2000

320

25

50000

8000

33200

48000

81200

2000

320

35

70000

11200

89000

134200

223200

180000

43200

直接材料=84000/(2000+800)=30元

直接人工=58000/((2000+800)*40%)=25元

制造费用=81200/((2000+800))*40%=35元

表10

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乙产品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产量

在产品产量

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19000

38000

57000

1120

38000

19000

7000

11400

18400

1120

11400

7000

10000

16000

26000

1120

16000

10000

36000

65400

101400

65400

36000

表11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00年10月份

完工产品:2000件

月末在产品:800件

单位:元

凭证

号数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月初在产品成本

分配材料费用

分配动力费用

分配工资

分配福利费

分配制造费用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32000

52000

84000

60000

24000

23800

30000

4200

58000

50000

8000

33200

81200

70000

11200

89000

52000

30000

4200

223200

180000

43200

表12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乙产品

2000年10月份

完工产品:1120件

月末在产品:

单位:元

凭证

号数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月初在产品成本

分配材料费用

分配动力费用

分配工资

分配福利费

分配制造费用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19000

38000

57000

38000

19000

7000

10000

1400

18400

11400

7000

10000

16000

26000

16000

10000

36000

38000

10000

1400

16000

101400

65400

36000

表13

产成品成本汇总表

2000年10月份

单位:元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单位成本

甲产品

2000

60000

50000

70000

180000

90

乙产品

1120

38000

11400

16000

65400

58.39

__

98000

61400

86000

245400

借:产成品——甲产品

180000

——乙产品

65400

贷:基本生产成品

245400

2、某企业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甲产品各批产品成本。3月份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有关资料如下:

1023批号:1月份投产22件。本月全部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79750元,累计耗用工时8750小时。

2011批号:2月份投产30件.本月完工20件,累计原材料费用108750元,累计耗用工时12152小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8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所耗工时。

3015批号:本月投产5件,全部未完工,累计原材料费用18125元,累计耗用工时2028

小时。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归集的累计间接计入费用为:工资及福利费36688元,制造费用55032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和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列出

计算过程)

(本题30分)

1、全部累计工时=8750+12152+2028=22930小时

工资福利分配率=36688/22930=1.6(元/小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55032/22930=2.4(元/小时)

2、1023批号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79750元

工资及福利费=8750*1.6=14000元

制造费用=8750*2.4=21000元

2011批号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08750/30*20=72500元

完工产品工时=12152/(20+10*80%)*20=8680元

完工产品工资福利费=8680*1.6=13888元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8680*2.4=20832元

1023批号完工总成本=79750+14000+21000=114750元

2011批号完工总成本=72500+13888+20832=107220元

因3015批号甲产品都未完工,所以3015批号完工总产品成本为0

05任务

1.

某企业设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分两个生产步骤大量大批生产甲产品,采用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第一生产步骤加工完成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生产步骤,不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

第一生产步骤完工半成品800件,第二生产步骤完工产成品1000件,

各生产步骤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有关成本资料见表1、2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

表1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甲半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800件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39000

6939

4050

49989

本月生产费用

40000

10374

6300

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13000

2313

1350

16663

表2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

甲产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1000件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9000

1108

600

10708

本月生产费用

4446

2700

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4500

554

300

5354

要求:

(1)

计算、

填列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并编制结转完工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2)

进行成本还原,

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见表3。

(3)

编制产成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

完工产量: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

完工产量: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完工半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品名称:

完工产量:

项目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答案:

(1)计算、填列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甲半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800件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39000

6939

4050

49989

本月生产费用

40000

10374

6300

56674

生产费用合计

79000

17313

10350

106663

完工半成品成本

66000

15000

9000

90000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13000

2313

1350

16663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甲产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1000件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9000

1108

600

10708

本月生产费用

90000

4446

2700

97146

生产费用合计

99000

5554

3300

107854

完工半成品成本

94500

5000

3000

102500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4500

554

200

5354

结转完工半成品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一生产步骤

900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生产步骤

90000

(2)成本还原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品名称:甲产成品

201×年10月

完工产量:1000件

项目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94500

5000

3000

10250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66000

15000

9000

90000

成本还原

1.05

—94500

69300

15750

9450

0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69300

20750

12450

102500

还原分配率=94500/90000=1.05

(3)结转产成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1025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生产步骤

102500

2.

某企业本月生产产品的成本资料如下。该企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中的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

项目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15200

6420

5880

2750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18240

6980

5180

30400

要求:将本月所产产成品成本进行成本还原(填表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量:

100件

项目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还原前产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产品成本中半

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

产成品单位成本

答案: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量:

100件

项目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还原前产品成本

15200

6420

5880

2750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18240

6980

5180

30400

产品成本中半

成品成本还原

0.5

-15200

9120

3490

2590

0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

9120

9910

8470

27500

产成品单位成本

91.20

99.10

84.70

275

还原分配率=15200/30400=0.5

半成品成本还原

:原材料=0.5×18240=9120

直接人工=0.5×6980=3490

制造费用=0.5×5180=2590

还原后总成本:原材料=9120

直接人工=3490+6420=9910

制造费用=2590+5880=8470

3.

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该厂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按照生产步骤(车间)计算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有关资料如下表:

车间:第一车间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

成本

项目

月初在产品

费用

本月

费用

生产费用

合计

产成品成本中本车间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

定额

实际成本

单位成本

定额

实际

成本

直接材料

8253

6300

8700

6000

直接人工

4575

3000

15000小时

10000小时

制造费用

8900

6100

合计

21728

15400

表注:分配率保留三位小数

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

成本

项目

月初在产品

费用

本月

费用

生产费用

合计

产成品成本中本车间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

定额

实际成本

单位成本

定额

实际

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1100

3700

11000小时

1000小时

制造费用

1950

8850

合计

3050

12550

产成品成本汇总表

产成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

成本项目

第一车间份额

第二车间份额

总成本

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要求:(1)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结转产成品成本。

(2)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答案:

车间:第一车间

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

成本

项目

月初在产品费用

本月

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配率

产成品成本中本车间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

定额

实际成本

单位成本

定额

实际成本

直接材料

8253

6300

14553

0.99

8700

8613

24.61

6000

5940

直接人工

4575

3000

7575

0.303

15000

4545

12.99

10000

3030

制造费用

8900

6100

15000

0.60

9000

25.71

6000

合计

21728

15400

37128

22158

63.31

14970

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

成本

项目

月初在产品费用

本月

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产成品成本中本车间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

定额

实际成本

单位成本

定额

实际

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1100

3700

4800

0.4

11000

4400

12.57

1000

400

制造费用

1950

8850

10800

0.9

9900

28.29

900

合计

3050

12550

15600

14300

40.86

1300

产成品成本汇总表

产成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

成本项目

第一车间份额

第二车间份额

总成本

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8613

8613

24.61

直接人工

4545

4400

8945

25.56

制造费用

9000

9900

18900

54

22158

14300

36458

104.17

4.

某企业对甲原料进行分离加工,生产出A、B、C三种产品。其产量为:A产品100公斤,B产品600公斤,C产品400公斤。本月生产费用合计为:直接材料5090.40元,直接人工1696.80元,制造费用3393.60元。产品全部完工。单位销售价格:A产品10元,B产品8元,C产品5元。

要求:以A产品为标准产品,采用系数法分配计算三种产品成本(按售价折算系数)(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别

产量

折算

系数

系数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合计

答案: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别

产量

折算

系数

系数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A产品

1000

1

1000

3030

1010

2020

6060

B产品

600

0.8

480

1454.40

484.8

969.6

2908.8

C产品

400

0.5

200

606

202

404

1212

合计

1680

5090.4

1696.8

3393.6

10180.8

5.

某生产车间A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本月份有关A产品原材料费用如下:

(1)月初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1000元,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节约147元,月初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调整为降低100元,定额变动差异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2)本月投产原材料定额费用为24000元,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为节约600元。

(3)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额为节约35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全部由完工A产品成本负担。

(4)本月完工A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为22000元。

要求:计算完工A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列出计算过程)。

答案:

(1)月末在产品定额原材科费用

(1000—100)+24000-22000=2900

(2)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率

[(-147-600)/(900+24000)或(22000+2900)]×100%=-3%

(3)完工产品分配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22000×(-3%)=-660

(4)月末在产品分配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2900

×(—3%)=

-87

(5)完工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

22000—660+100—350=21090(元)

(6)月末在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

2900—87=2813

(元)

06任务

一、计算题(共6道试题,共100分。)

1.某企业生产乙种产品,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制造费用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下表:

项目

单位产品

所耗工时

每小时

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

制造费用

(元)

本年计划

10小时

5

50

本月实际

11小时

4.5

49.50

要求:计算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并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

答案: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49.50—50=

—0.5

(元)

制造费用计划数=10×5=50(元)(1)

第一次替代:11×5=55(2)

第二次替代:11×4.5=49.5(3)

(2)-(1)每件所耗工时数的提高使制造费用增加:

55-50=5(元)

(3)-(2)每小时制造费用的降低使制造费用节约:

49.5-55=-5.5(元)

因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制造费用两个因素变化对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的影响为:

5+(-5.5)=-0.5(元)

2.

本月甲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划1500元,实际1512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计划30公斤,实际36公斤。原材料单价:计划50元,实际42元。

要求:

分别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和连环替代分析法,计算分析原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原材料费用的影响。

答案:

采用差异计算分析法

(1)分析对象:1512—1500=12

(2)量差影响:

(36—30)×50=300(超支)

(3)价差影响:

(42—50)×36=—288(节约)

连环替代分析法

(1)

计划数30×50=1500

(2)第1次替代36×50=1800(2)—(1)量差影响+300

(3)第2次替代36×42=1512(3)—(2)价差影响—288

3.

已知某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1800元,

计划降低率3.75%。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

产品名称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上年

实际

平均

本年

计划

本年

实际

按上年实际

平均单位

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

单位成本

计算

本年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30

700

690

680

35

900

850

830

要求:

(1)计算和填列生产成本表中可比产品成本各栏各种可比产品及其合计;

(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百分比保留4位小数)

答案:

(1)填表:

产品名称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上年

实际

平均

本年

计划

本年

实际

按上年实际

平均单位

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

单位成本

计算

本年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52500

50450

49450

30

700

690

680

21000

20700

20400

35

900

850

830

31500

29750

29050

(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

指标

降低额(元)

降低率(%)

①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比重

、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1800

3.75%

②按实际产量、计划品种比重、计划

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52500×3.75%=1968.75

3.75%

③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比重、计划

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52500-50450=2050

2050/52500×100%=

3.9047%

④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比重、实际单

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数

52500-49450=3050

3050/52500×100%=

5.8095%

(3)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降低额降低率

②—①产量变动影响

168.75

0

③—②品种结构变动

81.25

0.1547%

④—③单位成本变动

1000

1.9048%

合 计

1250

2.0595%

4.

某企业某年产品生产成本表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上年

实际

平均

本年

计划

本期

实际

安上年实际

平均单位

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

单位成本

计算

本期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30

700

690

680

35

900

850

830

不可比产品

20

400

460

全部产品

产值成本计划数为60元/百元,商品产值实际数(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02000元。

要求:

(1)计算和填列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总成本各栏数字;

(2)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3)计算和分析产值成本率计划的完成情况。

答案:

(1)产品生产成本表编制

产品名称

单位成本

总成本

上年

实际

平均

本年

计划

本期

实际

安上年实际

平均单位

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

单位成本

计算

本期

实际

可比产品合计

52500

50450

49450

30

700

690

680

21000

20700

20400

35

900

850

830

31500

29750

29050

不可比产品

20

400

460

8000

9200

全部产品

58450

58650

(2)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58650-58450=+200(超支)

200×100%/58450=+0.34%(超支)

(3)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

实际数为58650/102000×100%=57.5元/百元

以上计算表明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然比计划超支,

但本月产值也大,

从产值成本率分析来看,

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

总成本超支主要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成本超支,而可比产品甲、乙产品成本却比计划和上实际降低了。须进一步费查明丙产品成本超支和甲、乙产品成本下降的原因。

5.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成本项目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原材料

1862

1890

2047

工资及福利费

150

168

164

制造费用

248

212

209

合计

2260

2270

2420

.

单位甲产品耗用原材料的资料如下:

成本项目

上年实际平均

本年计划

本期实际

原材料消耗(千克)

950

900

890

原材料单价(元)

1.96

2.10

2.30

要求:

(1)分析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

(2)分析影响原材料费用变动的因素和各因素对变动的影响程度。

答案:

(1)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比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升高2420-

2260=160元,或7.08%比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升高150元,或6.61%。

(2)原材料费用变动情况分析;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950×1.96=1862元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900×3.1=1890元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890×2.3=2047元

原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升高157

分析:1)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890-900)×2.1=-21元

2)

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2.3-2.1)

×890=178元

合计

198-21=157元(等于总差异)

6.

某工业企业12月份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中,可比产品本年累计总成本资料如下: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50000元;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43000元;

本年实际累计总成本:245000元;

本年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为4800元,计划降低率为1.8%。

要求:

(1)计算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的计划完成率;

(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

(3)计算企业全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答案:

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计划完成率=(245000/243000)×100%=100.82%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250000—245000=5000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5000/250000)×100%=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降低额计划执行结果:5000—4800=200(元)

降低率计划执行结果:2%—1.8%=0.2%

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都超额完成降低计划。

上一篇:毕业20周年聚会致辞下一篇:财务报表分析04任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