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危机处理措施

2022-08-21

第一篇:农信社危机处理措施

金融危机对农信社经营的调研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波及我国经济实体。受宏观经济影响,已有近七成企业主动缩小生产规模,有的甚至关停。金融是与经济最为密切的行业,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变化及各级政府为经济“保增长”纷纷出台各项经济金融措施都影响到银行的业务经营,需要结合实际主动应对。本身“体弱”的农村信用社更不能坐观云卷云舒。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农村金融市

场的竞争也将日渐激烈。新形势下,立足县域经济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如何趋利避害,创新发展,提高自身发展承载能力,需要我们迫切的思考和在实践中探索。

一、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不利影响

经济下行除了一堆让人不能乐观的数据外,还直接表现为企业经营销售困难,减产、关停增多,期货、股市、楼市等投资风险增大,工人收入减少,社会消费水平下降等,其中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金融环境趋于恶化。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失业人数增加带来治安案件的上升,部分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无业可就,无事可干,少数人因生活无着而实施盗窃、抢劫、诈骗等铤而走险,这些都对金融资金的安全和案件事故的防范构成了威胁,对安防设施简陋、位置偏远的信用社挑战更大。

(二)信贷资金风险性增大。农民务工收入的减少,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停滞甚至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受挤压,甚至出现亏损,还款资金来源难以保障,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系列的风险可能叠加并转移到农村信用社,案件“双降”及贷款收回不容乐观,大要案可能重新抬头,不良资产可能增加。

(三)农村信贷市场供需不对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规模化种养、“公司+基地+农户”联合组织、专业合作社组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链条化生产和消费类的新兴产业的贷款需求逐步增长,小额农贷在量上不能满足其需求,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等新兴组织的发展又不成气候,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结构失衡、市场前景、经营效益等彼此问题目前尚不能定论,尚不成型,加之抵押物缺失、有效担保不足和需求大额化、风险不确定等,易形成贷款需求方的“贷款难”与农村信用社的“惜贷、惧贷”现象,造成借贷双方的较为突出的供需矛盾。

(四)经营利润增长放慢。当前,存贷款利差是农村信用社主要的经营收入。为刺激经济增长,国家频频下调利率,虽然存贷款利率同时下调,但存贷利差却在缩小。2008年9月,央行第一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贷基准年利率的利差为3.06%,比2007年3.33%降低了0.27个百分点。同时,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又会使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难以大幅增长,如果营销不力的话,反而会缩水。这对于“以贷为本”,中间业务乏力的盈利途径单一的农村信用社,将面临净息差收窄和资产质量恶化的“双重”压力,盈利能力将直面拷问。

(五)市场竞争热化升温。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纵深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及其小额农贷产品的推出,农业银行重返基层农村市场及其“惠农卡”的面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雨后春笋”般兴起,加之金融危机的催化,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群雄逐鹿,市场竞争“白热化”。同时,受贷款资金使用限于辖内的监管政策影响,农村信用社内部竞争相互渗透交织,客户资源尤其是优质客户已十分稀缺。市场份额的差异折射出“渠道”策略, “竞争”时代全面来临。

二、金融危机带给农村信用社的机遇

理性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带给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难得的机遇。

(一)银行同业资金组织竞争压力减轻。在经济金融危机的前期,由于总体经济不景气,客户投资谨慎,再加上资金存放银行也有不菲的利息收入,社会资金向银行回流的速度加快。存款回流使得经营实力进一步增强,激烈的资金组织压力减缓,也使农村信用社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业务拓展、经营转型、内部管理提升等工作。

(二)信贷政策调整有利业务营销拓展。为保经济增长,国家连续出台经济刺激方案,农村信用社可采取强化营销、利率下浮、适当放低准入条件等措施,加大力度拓展业务,促进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提高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流地位。

(三)对业务经营转型形成进一步倒逼。信贷需求不足,经营利润增长放慢,这要求农村信用社不得不加速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切实改变业务营销模式和业务增长方式,加快拓展有效信贷需求,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确保经营利润不出现大幅下降。

三、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建议与措施

面对经济金融危机,要紧密结合自身业务经营实际和经济发展实际,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尽量控制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各项业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立足经营实力提升,抓

第二篇:公关处理危机方案

一、危机公关的一般处理方案

(一)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4、急需援助的部门,共同参加急救。

5、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6、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7、危机事件若造成伤亡,一方面应立即进行救护工作或进行善后处理,另一方面应立即通知受害者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切备件,满足其受害者家属的探视或要求。

8、如果是由不,格产品引起的危机事件,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9、调查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并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10、奖励处理危机事件的有功人员;处罚事件的责任者,并通告有关各方。

(二)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厦其家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渚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3、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4、避免与受害者厦受害者家属发生争辩与纠纷。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责任,也不要在现场追究。

5、企业应避免出现为自己辩护的言辞。

6、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7、应由专人负责与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谨慎地接触。

8、给受害者安慰与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9、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便更换负责处理工作的人员。

(三)新闻媒介对策

1、向新闻界公布危机事件,公布时如何措辞,采用什么形式,有关信息怎样有计划地披露等,应事先达成共识。

2、成立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事件有关的新闻采访,向记者提供权威的资料。

3、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向记者提供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介绍危机事件的资料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技术术语或难懂的词汇。

4、主动向新闻界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企业的立场和态度,以减少新闻界的猜测,帮助新闻界做出正确的报道。

5、必须谨慎传播。在事情未完全明了之前,不要对事故的原因、损失以度其他方面的任何可能性进行推测性的报道,不轻易地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6、对新闻界表示出合作、主动和自信的态度,不可采取隐瞒、搪塞、时抗的态度。对确实不便发表的消息,亦不要简单地“无可奉告”,而应说明理由,求得记者的同情和理解。

7、不要一边向记者发表敏感言论,一边又强调不要记录。这种习惯很不好。

8、注意以公众的立场和观点来进行报道,不断向公众提供他们所关心的消息。

9、除新闻报道外,可在刊登有关事件消息的报刊上发歉意广告,向公说明事实真相,并向公众袁示道敷度承担责任。

10、当记者发表了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报道时,应尽快向该报刊提出更正要求并指明失实的地方,同时,向该刊提供全部与事实有关的资料,派重要发言人接受采访,表明立场,要求套平处理。特别应注意避免产生敌意。

(四)上级领导部门对策

1、危机事件发生后,应以最快的速度向企业的直属上级部门实事求是地报告,争取他们的援助、支持与关注。

2、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应定期汇报事态发展的状况,求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3、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向上级领导部门详细地报告处理的经过、解决方法、事件发生的原因等情况,并提出今后的预防计划和措施。

(五)客户对策

1、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尽快如实地向有关客户传达事故发生的消息,并表明企业对该事件的坦诚态度。

2、以书面的形式通报正在或将要采取的各种对策和措施。

3、如有必要,还可派人直接与重点大客户面对面的进行沟通、解释。

4、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定期向各界公众传达处理经过。

5、事故处理完毕,应用书面形式表示歉意,并向理解和援助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六)消费者对策

1、迅速查明和判断消费者的类型、特征、数量、分布等。

2、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向消费者颁发说明事故概况的书面材料。

3、听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消费者时事故处理的意见和愿望。

4、通过不同的渠道公布事故的经过、处理方法和今后的预防措施。

(七)消费者团体时策

1、所有的对策、措施,都应以尊重消费者权益为前提。

2、热情地接待消费者团体的代表,回答他们的询问、质询。

3、不隐瞒事故的真相。

4、及时与消费者团体中的领导以及意见领袖进行沟通、磋商。

5、通过新闻媒介向外界公布与消费者团体迭成的一致意见或处理办法。

(八)社区居民对策

1、社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如果危机事件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损失,企业应组织人员专门向他们致歉。

2、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也可派人到社区居民家庭中分别遣歉。

3、向全国性的报纸和有影响的地方报刊发谢罪广告。其内容包括:作为谢罪广告对象的有关公众;公众了解的事项;明确而鲜明地表示企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知措必改的态度。

4、曲要时应向社区居民赔偿经济损失或提供其他补偿。

除上述关系对象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与事件有关的交通、会安、市政、友邻单位等公众采取适当的传播对策,通报情况,回答咨询,巡回解释,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助企业尽快渡过危机,使企业形象的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危机公关应急方案

事由:美国出现医疗事故,××企业被迫收回“安纳尔奇”药品。 前言:代理商鲁本企业昨日通知×企业,称美国有7人的死亡与企业产品“安蚋尔奇”有关。鲁本企业已经在调查期间收回该药。××企业决定立即收回英国市场中的“安纳尔奇”,等待美国调查结果。

(一)事件背景分析 1.情况

“安纳尔奇”销路很好,目前在英国使用者超过100万人。到目前,美国有7人死亡和该药有关。据了解这只是传闻,经调查后将会澄清。

2.问题

“安纳尔奇”多年来因品质优良、效力可靠,已经建立盘好声誉。××企业在此次危机中一定要维持可信赖性,要给人以采取负责行动和关心消费者利益的印象。

问题是必须采取行动尽量减少××企业及鲁本企业的信誉受损程度,绝对不使危机成为丑闻。

(二)目的

该药极可能会再进入市场,因此,一切有关报道必须真实,要维护企业品质优良、效力可靠的形象,必须使公众知道××企业是完全可靠的。

(三)公众对象

包括制药工人、用药人、企业股东、推销人员、DHSS(医药卫生部)、医师。

(四)信息

多年来××企业努力产销各种药品,减少疾病痛苦贡献不小。×企业是个能承担责任的企业,关心人民福利,盈利还在其次。因此,已经收回市场上的“安纳尔奇”。

同时对制药工人的未来要提出保障(“安纳尔奇”可能暂时停产,要向工人说明事实)。

(五)传播渠道

1.对医院、医师、药剂师采用邮件(DM)通知或地区销售经理电话通知,他们召开推销人员紧急会议传递信息,会议中可分发特撰文件。

2.对制药工人也可举行此种会议以说明情况,分发合适的文件。对消费大众(用药者)用报纸、广播传递。

3.时股东厦股票持有人除通过消费大众渠道外,还要以信件方式沟通。 4. DHSS可直接用电话通告。

在此期间,企业方面对上列公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要乐于回答。指定一位熟悉全部问题的发言人,随时答问。电话接线员要知道情况,能应付询问,特别是传播媒介的询问。

(六)工作计划

1、所有信件要尽快寄出,不能超过未来24小时。

2、召开推销人员度制药工人会议时所需文件一定要在会中分发。

3、推销人员要在明晨开会,应尽快通知他们,不能赶来开会者用快件寄去有关资料并在电话中详细说明情况。

4、针对制药工人举行的会议可在明晨一早召开,防止谣言形成和流传开去。

5、迄今为止,企业任何人均不得对传播媒介直接谈话,但是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充分的声明,要在明日正午前播发,并在明天的晚报上发表,而后天可见于全国发行的报上。

企业在实施此方案时要始终表示出积极合作的态度,要采取完全公开事实的政策。

6、评估。晚报发行后就可以知道公众的初步反应。现在最好等待全国性报纸刊出全部声明后再做估计。

7、修改。要以本方案工作所得结果的评估为根据,来考虑如何对企业持续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加以修改。

(七)结论

董事会应将本建议作为十分孵急事件加以考虑。要保持负责任、爱护顾客的企业形象,就益须立即采取行动。在现阶段很难预言“安纳尔奇”将来是否能再进入市场。不论日后如何决定,都须审慎实施本公共方案。

三、灾难性危机处理方案

若媒体有不利于企业自身的报道会严重影响企业在公众中树立的形象,使得企业产品品牌、销量受到严重损坏。那么企业如何来应付这类危机,转危为安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成立事件处理小组,消除恐慌。比如,到事件发生地举行听证会来证明事故和本企业产品质量无关,洗清不白之冤,安定人心。

(二)查清事实真相。危机处理小组应立即着手查明发生事件的原因,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这样危机会自行消除。

(三)面向新闻界和大众。企业的危机处理小组应视新闻记者为“无冕之王”,也应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新闻媒介和大众身上。可在事发当地坦诚地向新闻界和大众表明自己的态度,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也邀请新闻记者和大众参加,用事实说话,这种处理方法可赢得新闻记者的赞许,事件查明之后他们会争相报道,替企业平反昭雪。

第三篇:企业危机事件处理

企业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会展1班 从赫然 201410971041

如今,由于社会环境愈来愈复杂多变。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突发危机。在危机发生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娴熟的处理技巧解决危机,才能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前些年发生的肯德基冰块菌落总数超标事件,轰动一时,下面就此事件进行分析。

2013年7月20日,央视报道称,记者分别从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的门店购买食用冰块,并抽取马桶水箱水样品一同送往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家快餐店的菌落总数均超标,其中肯德基食用冰块菌落总数高于国家标准19倍,高于马桶水箱水12倍,这一事件迅速以“肯德基冰块脏过马桶水”的形式为全国消费者所知,对肯德基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事后,肯德基举行“雷霆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半年以来对食品安全管理升级行动的落实情况,表达了对肯德基相关食品安全的信心;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该门店冰块的销售从未中断。

此次危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是该事件也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此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肯德基在已生产冰块菌落总数的自检中疏于监管,或者说并没有落实到每个店面中;其次要原因是肯德基在冰块生产过程中污染控制做得并不好。这一系列的疏忽导致了肯德基在媒体抽样检测中被曝光。 肯德基的处理方法首先是,品控人员第一时间到餐厅进行检查,称并未发现异样 次日凌晨,肯德基官方微博便做出了回应和道歉。而后肯德基方面就冰块事件再次做出回应,认为央视的检测结果是“偶发性的污染”造成的.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污染,现在时过境迁,已经无从考证。企业对危机的预防和避免是最为中要的环节,设立预警机制,找出自身的问题以及危害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总体来说,肯德基公司具有较高的危机管理水平,在这一事件中,其有效的危机管理将危机控制在了较小范围内,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公司形象;但同时,在此次危机公关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改进。企业在进行危机处理时,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预防第一原则、真诚沟通原则、速度第一原则、系统运行原则、权威证实原则。就此次事件来看,肯德基日后要加强企业卫生规范,严格基层员工操作,提前预防卫生安全危机的发生;此外,事件发生在食品行业,卫生问题十分敏感,肯德基应邀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其卫生进行权威认证,而非只进行内部调查。

最后,在传媒极为发达的今天,企业应该注意自身形象,以免危机的消息像病毒一样向外界扩散。只有提前预防危机,从容面对危机,高效处理危机,努力化危机为良机,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四篇:人力资源危机处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是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人才使用危机、人才流失危机、人才内耗危机。其原因主要有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员工因素等多个方面。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需要合理规划、管理、引进人才;科学考核、加强对员工沟通;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有利于吸引、留住并有效激励人才发挥潜力的机制和氛围,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五大危机

一、竞争力危机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作用模型,组织来自于多因素的挑战,外在环境在剧烈地变迁,如果组织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不断学习,竞争力不能快速提升,势必难以对付外来挑战,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必须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忠诚度危机

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起因于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与忠诚度丧失,年仅28岁的营业员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赌输了日经指数期货,却利用多个户头掩盖其损失部位,而且为了挽回巨额亏损,里森最后利用更高的期货杠杆全力下注,最终将巴林银行毁于一旦。忠诚度是组织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必要前提,是组织永续发展的基础。如果启用操守不佳的员工如同引爆了定时炸弹。如今居高不下的有关商业秘密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案件便是有力的佐证。

三、人才流失危机

人才的流失是目前各级各类组织最为头疼的问题,当人才安全被组织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猎头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活动,我们不能一味责怪猎头公司挖别人的墙角,恰恰相反,有了猎头公司反而大大增强了组织的管理能力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流失是对组织的有力警告,促使组织改变其管理模式和文化。

四、制度危机

人力资源管理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制度或模式的管理,当组织没有制度或制度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必然造成组织内部出现管理效能低下,管理者随意性大大增强,好恶完全由管理者说了算,而不是制度在起决定作用,因此制度问题不能不说是人力资源命脉所系的一件大事。

五、文化危机

文化是组织传承下来的一种积淀,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文化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剖析可以清晰地发现由于每一种文化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必然导致组织淘汰或者更替相关人员,这便有可能直接导致危机的发生。

六、安全危机

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即任何一个员工都会感到在这样的组织中工作有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不仅仅指的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指的是心理上的安全,如员工在组织内部有一种职业的归宿和稳定感,此外这种安全也包括在组织内其合法的权利和隐私能得到保护。

A科技公司,是某沿海发达省份的知名系统集成商、CP和SP,具有全国性的ICT服务能力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拥有丰富的、面向各类客户的ICT产品,是国内电信运营商主要的增值业务合作伙伴,公司内行业精英云集。B公司是国内特大型固网电信运营商,2003年起持有A科技公司20%的股权。2007年初B公司因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再次向A公司注资,持股比例达到86%,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并委派阚先生出任A公司总经理,其他决策层领导未作调整。空降的阚先生对公司实行分权管理模式,从不过多的干预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股权变动后的A公司的很快以压倒多数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薪酬改革决议,将薪酬水平由行业中等水平的调到行业最高水平,远远高出母公司员工的收入,员工收入倍增并对“新主人”寄予厚望。

2007年下半年B公司为配合公司业务转型加强了对A公司的管控力度,向所有部门及事业部派驻观察员。很快B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凸显:员工工作自由散漫,仪容不整,工作现场管理混乱;客户管理严重缺位,客户资料和项目的技术资料完全掌握在相关一线市场人员手中,公司内部缺少必要的能够支持决策的客户信息;几乎所有的合同都没有备案,公司对项目的控制力度极低.市场巡视员还发现不少员工利用公司资源自己在工作之外做项

目,造成公司正常业务的流失;保密制度缺失,部分合同文本甚至完整的出现在竞争对手那里,还多次发生项目投标书信息提前泄露导致投标失败事件;财务管理混乱:多数部门甚至项目组都设有小金库,应收账款账龄长,周转率低,存货账实严重不符等。客户服务响应不及时导致有些客户严重不满,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

了解情况后,阚先生依据公司章程紧急组织召开了决策层领导会议,讨论公司如何应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会上阚先生力排众议决定恢复原来的薪酬管理体系;全面引进B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衣着礼仪的职业化,到行为规范直至实行指纹考勤制度完全照搬。实行企业文化管理,向所有员工发放B公司的企业文化手册,集中学习。收回分管副总经理的财务控制权,责令财务部门立即整改各项管理流程,彻底清理小金库,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的清理。重新梳理客户关系,统计完善客户资料。

薪酬管理体系的“复位”使得员工对“新主人”由“寄予厚望”到“完全失望”,薪酬的刚性几乎让所有员工受了“硬伤”,对公司的信任度空前下降。内部管理制度的全面引进特别是指纹考勤制度无疑是给原来习惯于自由工作方式以完成一定项目模块任务为目的的员工加上几道“枷锁”,遭到了员工的抵制,有的拒绝工作以外时间加班,有些员工甚至那其法律武器维权,向公司讨取几年来的加班费。企业文化的移植更是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扰,企业文化手册的集中学习成了员工结盟对抗公司的平台。对财务管理的重整和客户关系的重新梳理使得曾经从“管理漏洞”中获利的部分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感到极大的恐惧和不安。多种反对力量迅速聚合,公司内部各种非正式组织林立,人事危机最终酿成,先是五位决策层领导集体辞职,接着是30多名核心员工相继离去。由于劳动合同中没有竞业限制条款,公司也不曾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这些流失的领导和核心员工有的跳槽到了竞争对手那里,更有一些手握公司渠道和客户的员工注册了公司,成为公司新的竞争对手。公司内有外患,竞争环境恶化。企业综合性危机的爆发使得履新不到一年的阚先生也不得不卸任总经理职务。

国内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曾经给危机下过一个定义:危机,就是一种使企业(个人) 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他还指出内部危机则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是完全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上述案例表明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爆发是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职能缺失,高层管理者领导艺术和素养欠缺,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企业缺少危机识别、评估、防范应对机制以及变革中文化引导高度相关。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是企业变革的支持者和推动着,变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让员工明白企业为什么要变革,如何变革,向员工描述企业愿景,共享愿景。只有员工对现状和未来变革愿景的认同,对现状的否定才有对未来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才有面向未来的投入。其次,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所处的行业、运营特点、组织结构等内外环境因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作为高层领导的阚先生忽视了A、B两家公司的在制度、运营特点和企业文化的差异照搬B公司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复制移植文化管理制度,直接激起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变革时期领导艺术和技巧的欠缺,企业文化冲突两种因素的叠加是造成A公司人力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再次,A、B两家公司股权关系变化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够也应该识别可能发生的危机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避免人力资源危机的发生。最后,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朝三暮四,损害了员工的利益,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是导致人力资源危机的直接原因。核心员工流失导致人力资源整体战略的失败,从而使综合性危机爆发。

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是必要的,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防范对策要科学合理。为了有效预防企业人力资源危机,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采取科学严谨的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采取公平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同时,要认真对待人力资源危机突发事件,耐心细致应对以防事态激化,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第五篇:危机事件处理(员工罢工)

预防: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尊重和关心员工。人力资源部多进行正面宣导和相关法规知识、沟通技巧的传授。各层管理人员学习法律,并提高管理技巧与沟通技巧,注意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员工的迫切问题,进行心理疏导。以多种方式达成有效沟通,避免出现劳动纠纷,对已经出现的劳动纠纷进行妥善处理。

罢工,通常指某个雇主的全部或部分雇员同时停止工作。它是一种以中止供给劳动力的方式,迫使雇主让步以解决劳资纠纷的一种激烈形式的手段。当发生罢工事件时:  当商场遇到大部分员工罢工事件时防损部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召集所有的防损员到商场待命,并报告公司或区域安委会,请求支援;  防损部着重增派人力负责收银台的秩序保证财产和商品安全,把守各出入口防止员工私拿商品出商场;向顾客作好解释工作制止顾客进入商场,对场内死角进行清查,对无关人员要清理出场防止有破坏行为出现。  门店内部报警中心迅速确认罢工人员范围及名单,了解罢工组织的负责人及他们的要求,在公司或区域安委会人员到来之前,使用合理的方式安抚罢工者情绪,不要进行威吓,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导致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  公司或区域安委会人员赶赴现场后,一面要求罢工者立即复工,一面与罢工组织负责人进行谈判。  谈判双方如果陷入僵局,为避免事态扩大,经公司安委会同意,可视情况请求地方劳动监察大队及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支援。  如有任何新闻媒介想了解罢工事件,请他们联系总部公关部。通过提供正面信息缓解外部压力。

如果是小部份员工的罢工事件,则将该区域实行戒严,并由公司或区域安委会安排相应职能人员驻店支援,恢复该区域营业。

上一篇: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下一篇:农业合作社简介模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