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2022-11-01

第一篇:大力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经费等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加强培训基础建设,对于提升培训能力和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作过很多重要论述并亲自组织推进,党的重要文献作出明确规定、进行制度规范,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培训基地方面,1924年5月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指出:“党内教育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设立党校。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先后兴办了红军教导大队、苏维埃大学、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各类干部学校,仅在延安时期就创办了30多所,培养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军治国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恢复各级党校,创办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建立高校基地,拓展境外培训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培训师资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强调,办好一个学校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校长,有了一个坚强的校长,在他身边团结十几个骨干教员,就能把学校办好。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兼任校长并走上讲台为干部授课。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到中央党校等干部培训院校发表重要讲话,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上讲台,教育培训广大干部。中央组织部实施“骨干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推动教师素质不断提升、优质资源共享。

在培训教材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得不到一整套的教材,得不到系统的政策教育,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邓小平同志强调:“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强调:“编写好的学习教材,对于推动干部的学习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要求“干部培训教材要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加以规划”。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训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既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符合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又符合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2002年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先后组织出版三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目前,正在组织编写第四批教材。

在经费保障方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中管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的培训。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普遍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投入。

在制度规范方面,中央颁布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及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法规性文件,对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经费等工作作出具体规定、提出明确要求,有力保障了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二、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必须把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作为长期战略来抓

培养好干部必须要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必须要有好的教育资源。在中央高度重视下,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与中央要求相比,与广大干部对高质量培训的期盼相比,基础建设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培训机构体系的开放度和竞争性不够、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相对过剩并存、高端师资短缺与总体规模富余并存、优秀教材偏少不能满足广大干部多样化需求、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基础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科学发展。

1.坚持品牌战略。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干部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培训需求不相适应,是干部教育培训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必须确立一流目标,大力建设一流的培训机构、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课程教材,努力构建世界先进、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树立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决不能搞粗放式、低层次的培训基础建设。要大力实施名牌院校创建、名师培养计划和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工程,通过品牌创建,全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2.坚持组织主导。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事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公益性。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不能简单依靠一般性、市场化的资源投入、开发、配置,而要体现党的意志,坚持组织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对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强化,真正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与本地区本部门基本建设规划同步考虑、统筹推进,切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政策、法规、制度的保障。

3.坚持以人为本。师资是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有了教师才有学校,有了名师才能成为名校。所以,教师是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的核心,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物力、财力投入是必要的,但人力投入更加重要。干部培训院校要牢固树立培训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把对教师队伍的投入作为优先议程和重点,把教师资源的开发作为实质性、增值性投资,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向教师倾斜。

4.坚持开放办学。只有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激发培训机构办学活力,才能更好地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服务。要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有效利用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要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把好的培训师资、课程、教材、案例等学习资源上网入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要在加强专职师资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兼职教师选聘力度,让全社会的优秀人才为干部教育培训贡献才智。

5.坚持制度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需要稳定的政策制度和长效投入机制来保障。目前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经费建设的因素,主要在体制机制方面。要深化市(地)、县(市)党校(行政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完善师资培养选拔、聘任使用、考核管理等制度,健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制度,建立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三、坚持优先、优化、优势、优选原则,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具体承担者、实施者,其办学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四优”原则,开发利用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满足干部高质量学习培训需求。

“优先”就是实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么改革,这一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动摇,而且要加强。要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政策上更加倾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支持和保障。特别是现在基层党校办学实力匮乏、水平不高,要积极稳妥推进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通过整合区域内同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投入等途径,提升基层党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不断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优化”就是优化整合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目前,从上到下不少部门设立了培训中心,有些办学很专业很有特色,但也存在重复建设、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要坚持少而精、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具有相对优势、办学条件较好、有发展前途的培训机构,予以重点扶持;对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办学规模比较小的培训机构,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不具备办学能力或布局、结构不合理的培训机构,进行重组和调整;对名为培训干校、培训中心等,实为宾馆、度假村,主要靠非教育培训业务进行营利性活动的,坚决取消其办学资格。

“优势”就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等方面优势。高校已成为干部学习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重要阵地。但也有一些高校存在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培训收费过高,疏于管理,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高校基地要按照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从严要求,规范运行。要把自己的学科优势与干部培训需求有效对接,找准切入点,着力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真正成为广大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的知识库。

“优选”就是择优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为干部学习服务。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拓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开展适度竞争。积极推行干部选学,在组织指导下逐步实行干部自主选择干部培训机构、师资、内容和时间。要建立严格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各类培训资源规范有序流动。

四、坚持专兼结合、以用为本原则,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建设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师资是关键。现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总体规模较大,但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大师名师不多,基层优秀师资严重匮乏。因此,要下大气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大中青年教学骨干培养选拔和选聘一流人才担任兼职师资的力度,逐步建立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1.增强专业化。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要拓宽视野,大力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吸引优秀人才,在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在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中选派有志于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同志,充实到专职教师队伍中。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通过建立在职进修、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制度措施,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2.推进社会化。选用社会优质教师资源,是国际通行惯例和成功做法。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多数教师都是外聘的,每年从担任现职的政府高级官员中邀请约900人到校授课。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90%的教师是外请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特别是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授课。这是解决基层优秀师资匮乏问题的重要出路。

3.突出特色化。干部教育培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推进师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选拔、培养、聘任、使用、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办法。干部教育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性、实践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重要内容。

五、坚持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加强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和教材是培训内容的载体,是传播科学理论和知识的重要工具。要按照“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坚持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加强培训教材建设,不断推出务实管用、干部爱读、生命力强的课程教材。

1.增强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要把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及时体现到课程教材之中,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部署体现到课程教材之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实践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材,为广大干部投身建设实践提供有力指导,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

2.增强针对性。要根据广大干部学习培训的实际需求,针对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编写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的教材,编写与干部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能的教材,编写人文知识方面的教材,以进一步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改善干部的知识结构。

3.增强多样性。适应干部阅读习惯和学习特点,策划教材的选题和编写形式,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开发音像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创新教材编写体例,既要有理论阐述又要有案例分析,既要有知识讲解又要有操作实务,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六、坚持以满足需要为原则,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使用管理

干部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低、见效快,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适应培养好干部的需要,建立健全以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

1.增强经费预算刚性。各级党委政府要按中央要求,将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专项经费,优先保证重要培训项目所需资金。组织人事部门应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研究借鉴国民教育财政支持方式,综合考虑干部人数、地区差异、培训学时要求等因素,研究制定财政投入定额标准,通过法规制度保证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落到实处。

2.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地方各级党委要利用留存的党费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给予适当补贴。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中,要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扶持力度,财政困难地方可以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3、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对干部教育培训,既要舍得花钱,也要坚持勤俭办学,把有限资金用在干部最需要的培训项目上,用在干部教育培训最需要加强的地方。要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经费预算、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要发挥培训经费的杠杆作用,完善经费‘跟着项目走’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经费‘跟着干部走’的使用方式,加强上级对下级干部教育培训重点项目的支持,通过经费机制引导优质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利用。

[责任编辑张海波]

第二篇:大力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建设

贵州这些年来的发展,纵向比较有进步,横向比较是落后了。不要说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即使是同周边相邻省份云南、广西等相比,贵州发展的滞后也是有目共睹的,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国的洼地。导致贵州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相当一部份领导干部的意识滞后,缺乏执行力是造成贵州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省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总有一些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华而不实、不做具体事的虚浮工作作风。即使在县乡这样直接接触基层,直接面对群众,直接干具体事的层面,即使是在只有

七、八个人的小单位,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的一种怪现象:正职把工作推卸给副职,副职推卸给中层,中层推卸给办事员,结果一个单位凡是带“长”的人人都在搞协调,个个都在谋宏观,都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管理者,都在指手划脚,都不屑于做具体事,单位的工作只靠一两个办事员在运转,整个部门弥漫着虚骄浮躁、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这样的工作实绩也就可想而知,只能是既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又耽搁了安顺的发展。

领导干部总是要做具体事的,石宗源同志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八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中指出:“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使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要以制度建设规范政绩,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促进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

如果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不屑于从事具体的、直接的、面向基层的工作,那可能只有两种原因,一是这样的干部总把自己看得太高,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帅才,好高骛远,满腹牢骚,一旦让他干具体事就认为组织上亏待了自己,小瞧了自己,有强烈抵触情绪;二是这样的干部实际上根本就不胜任工作,不具备干事能力,生怕去干具体事泄漏了自己一无所长的底子,于是就摆出一付高高在上、“非不会也、实不为也”的唬人纸老虎模样。

领导干部如果长期只是坐而论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执行力严重退化,即使会做的事也不会做了,将给组织上的事业带来无穷后患。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是不绝于书的。三国时的马谡是一个纸上谈兵、言过于行的绣花枕头,一世英明的诸葛亮就因为被他的夸夸其谈迷惑住了,最终上演了一出挥泪斩马谡的千古悲剧。而贵州今天要实现“好字优先,能快则快”的跨越式发展,就怕有这样一些像马谡一样只会纸上谈兵,不屑做、不想做、不会做、不善于做具体工作的个别领导干部来拖后腿。

实际上贵州历来都有从实践中探索,从具体事做起,在实践中开辟前进道路的优良传统。30年前贵州农民群众创造的“顶云经验”首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20年前在没有先生可问、没有先验可鉴,没有书本可查的情况下,胡锦涛同志亲自指导创建了“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和“毕节生态试验区”,为我国贫困落后地区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在过去的30年里贵州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奇迹”,而这一切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不是依赖于从具体事做起,从小事上不断总结,从实践中探寻真知,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天我们贵州人,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来直面当下的落后,正视眼前的贫困,谋划未来的发展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我省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建设一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陈宁)

后记:当我在构思这篇文章时,恰好在2009年1月4日的贵州日报上看到湖南省岳阳市委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不换状态就换人”的实施意见》的报道,其中“消极怠工,故步自封”就名列岳阳市委这一规定的榜首。为了督促贵州的广大干部养成办实事的作风,加强贵州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建设,我省可否也制定相似的纪律呢?

第三篇:组工干部加强自身建设要大力强化“七种意识”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实现组织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落实好这一要求,广大组工干部要大力强化“七种意识”。

一是学习意识。学习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础,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组工干部成长进步的阶梯。组工干部不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就缺少灵气,讲话就缺少底气,行动就缺少朝气,工作就缺少锐气。提高思想水平靠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更要靠学习。首先要注意吃透上情,及时了解和把握上级的重要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其次要注意总揽外情,无论是平时看报纸、看简报,还是上网,都要注意学习一些经验性的做法,看看哪些哪些工作别人走在前面或者比我们做得更好,哪些有借鉴价值,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可能站在比较高的平台上,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才有可能创出有一定影响的经验。

二是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由于组织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规范性都很强,组工干部具有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的职业习惯,久而久之,有的组工干部思想僵化、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往往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用老思维思考新思路,以致严重制约了思想,妨碍了工作的开展;有的习惯于照既定模式办事,思想上患得患失,工作上畏首畏尾,不能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以致工作上很难形成新思路,实现新突破,等等。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要求组工干部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树立改革的精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一种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只要是有利于组织工作发展的事,都可以想,坚决地试。但是,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创新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推进组织工作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和组工干部形象创新,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典型意识。典型就是旗帜,典型就是榜样。组织工作要出特色,出亮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很重要。组工干部除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外,关键还要善于抓典型。要牢固树立典型意识,积极地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尤其是要培养出一批身边典型,用典型带动和推动工作的开展。围绕落实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集中抓一批不同侧面、不同层面的典型,形成典型群体,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组织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四是细节意识。细节决定成败。古人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组织工作无小事,组工干部无小节,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上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脚踏实地,勤勉认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努力做到办每件事都要用心考虑,用心去做,力求使每个细节都不出现疏漏。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坚决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的思想和作风。

五是效率意识。提高效率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工作中,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对承担的工作和接受的任务,要反应迅速,不推不拖,工作一旦进入程序,就要抓紧再抓紧,能早一天决不拖一天,能上午完成决不拖到下午,该加班的就要加班。要切实转变工

作作风,求真务实抓落实,落实落实再落实,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以效率促落实,以落实促工作。

六是低调意识。古人云: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讲的就是低调做人的道理。所谓低调,就是不张扬,不夸大,做到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谦虚做人,诚实做事,不断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的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打牢公道正派的思想基础。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胸襟。由于工作关系,社会上对组工干部可能“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无论是考察干部,还是下去调研,受到的尊敬比较多。对此,一定要摆正位置,越是这样,越要低调,千万不能把别人对组织部门的尊重,对工作岗位的尊重,看成是对自己品格和个人才能的尊重。在组工干部这个岗位上,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事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严谨细致。做任何事都不能张扬,任何时候都不能张扬。与人相处要谦虚谨慎,“夹起尾巴做人”,不能忘乎所以,自以为是,说话口大气粗,办事居高临下,待人颐指气使。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生活上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职务上与比自己低的人比,工作上与比自己强的人比,特别是涉及职务变动,无论进退升降都要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安排。

七是争创一流意识。强化以上六种意识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树好组工干部形象。要时常在脑子里转圈:我分管的或者是我做的这项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是个什么位次,有没有一席之地,怎样才能有位次,怎样才能提升位次;创“一流”应该怎么创,需要做哪些工作,往哪些方面努力;创不出一流,是我们的工作问题,还是总结不够的问题,等等。要有创不出一流、出不了成绩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精神,只有这样,组织工作才可能会火花闪耀,才可能亮点频现,才可能跨入一流行列,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v

第四篇: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修养是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并力求达到一定水平的活动。如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学修养等。党性修养也称党性锻炼,就是党员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而使自己的党性认识、觉悟、政策水平和道德情感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它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和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保障。

一、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党性修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的重担。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上说,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在国内,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形势也十分严峻。在自身建设方面,经过80多年的艰苦努力,党在不断壮大,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执政能力在总体上与其肩负的历史重任相适应。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甚至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若不抓紧解决,将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整体提高,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

万丈高楼平地起。共产党员是共产党的细胞,党员的党性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应从基础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党性修养,是激励昂扬精神,立志为党为人民有所作为的力量之源。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而十分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必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具备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兢兢业业干党的事业,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崇高情怀,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才能有敢于伸张正义,勇于向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浩然正气,坚持原则,不畏权势,努力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3、加强党性修养,是抵制腐朽思想影响,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固本之举。

邓小平同志对党员的党性问题极为重视。他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只有增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才能增强对错误思想的识别力、免疫力和抵制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他始终要求:“所有党员都要增强党性观念”,“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隙而入;以至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像胡长清、王怀忠、杜世成等人的堕落说明:作为一名党员,要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党性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新情况面前不迷失方向、不动摇精神支柱,才能在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面前不丧失理智、不解除武装,真正做到拒腐防变。

5、加强党性修养是改善党员队伍现状的重要保证。

当前,从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二是纪律松懈,缺乏全局观念。三是宗旨意识淡化,无视群众利益。四是作风不实,党风党纪不正。上述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也触目惊心。这些问题同共产党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是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6、加强党性修养是改进作风的重要手段。

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反映党性,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不仅要看其政治纲领,而且要看其作风。作风彰显形象,作风代表态度,作风反映能力。作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展示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检验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党内不正之风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形形色色的党内不正之风都来源于对党性原则的背离。作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党性具有反作用,优良的作风对党性具有保护、巩固的作用,不良的作风则对党性具有破坏、削弱的作用。

党性修养能够培育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提高对权力、金钱和美色诱惑的免疫力。

党性修养能够为作风建设提供信念上的支持。党性修养既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具体行动。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树立无私无畏、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所以说,党性修养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优良作风的过程。

党性修养能够为作风建设提供意志上的支持。坚强的意志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基础。党性修养,就是砥砺在困难时期和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始终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坚强意志,就是磨练在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和复杂情况下创新思路、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就是培育在艰苦岗位上和寂寞生活中自觉抵御金钱和美色诱惑的坚强意志。所以说,党性锻炼是磨练意志品质、发扬优良作风的过程。

二、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有四个:一是理论武装,包括汲取营养(政治营养、思想涵养、知识素养),明确方向(人生奋斗方向、工作努力方向),增添力量(增强前进动力、提高防腐能力)。

二是实践砺练:在实践中养成,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完善,正确处理好目的与手段、主观与客观、认知与行动三对关系。

三是反躬自省: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通过内省超越自我,塑造“新我”。

四是见贤思齐:敬贤,亲贤,学贤,敬贤是把外在的榜样变成自己心中的偶像,亲贤是把敬仰之情内化为强烈的支配自己行动的力量,学贤是不断地向榜样靠近。

三、当前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主要任务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当前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是“六个着力、六个切实”。

一是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是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三是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四是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

五是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六是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五篇: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

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 质量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而高素质的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小组根据赴港研修班学习收获和平时研究生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对研究生管理干部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如何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培养,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的内容

研究生管理工作者肩负着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的使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日常工作具体而繁琐,具有政策性、原则性、常规性和变动性共存的特点。所以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要有忠于职守、不辞辛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同时还要有宽让容人的豁达胸怀、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一) 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 ,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研究生有着完全不同于本科生的特点:1.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独到的见解;2.掌握知识更丰富、更全面,开拓创新的意识强;3.生源组成复杂,如地区结构、年龄层次、专业知识结构等差异很大;4.自我支配时间多,自我空间大,集体观念相对淡薄,而自我意识较强;5.人员分布松散,学生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传统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形势。就管理理念而言,对研究生采取手把手、保姆式的管理在现实条件下是不切实际,也是不能奏效的。2l世纪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因此,管理者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念变革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正如香港理工大学麦伟明博士在讲座中所提到的,当今世界,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变革层出不穷,只有当学习的速度大于变革的速度时,才有可能在挑战中脱颖而出。因此,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更要强化自

身的学习,不断创新以求得发展。

1.学习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师和研究生,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会缺乏共同语言,无法开展工作,也就无法认识研究生教学规律,无法使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达到最优组合。因此,研究生管理工作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管理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所在工作部门的性质、运作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掌握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专门知识,如管理学、研究生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等;要适应教学管理工作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个人知识,学习和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和国内外知名院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应用于实践。

2.管理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和协调能力。观察能力是管理人员头脑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安排。计划能力是指为了完成或实现某一时期的任务或目标预先拟定办法、措施或步骤的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是由很多具体事务综合而成的,只有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组织能力是指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能够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力量组合起来,善于调动和运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做好工作的一种能力。指导能力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有及时提醒、指点、启发和指导方面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具有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调节和改善各部门及各教学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3.沟通和表达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顺利进行教学协调活动、组织计划实施必不可少的工作本领。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各项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管理具体业务工作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只有具备较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才能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4.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针对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做法、制度、观点、环节、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寻求规律与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新观点和新措施的能力。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只有对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

安排、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做到专业设置科学、教学安排合理。

5.开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创造新的方法,开创新的局面,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新成果的能力。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创新的理念指导研究生管理工作。要具有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开拓新途径,产生新思想的能力。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设计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方案,不断提出新的教学管理目标的能力;要经常对教学状况、学习状况、管理水平等开展调查研究。另外,决策与计划职能的实施,也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学管理人员要重视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管理,要善于发现典型,包括典型问题和典型经验,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供可行性计划与决策性建议。研究生管理工作本身即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勇于探索,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及水平,努力开创教学管理的新局面。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研究生管理工作本质上是服务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是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也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研究生服务工作中,研究生管理干部要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研究生管理工作者是学校、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服务员。教学管理人员上要服务于学校、院系领导,下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经常与导师、研究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主动地为教师着想,为学生着想,及时反馈教学方面的信息,重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把服务落实于每一项管理之中。做到以微笑服务、以热情、真诚的态度服务、以专业的知识技能服务、以及时的指导服务、以周密的安排服务、以公正客观的评价服务;通过良好的服务,最终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更多的是服务,并且服务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说,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为教师(导师)和研究生做好服务工作,及时转达学校和师生之间的相互要求或意见,保证从招生到研究生毕业有关的所有环节顺利进行。

二、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培养的途径

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在高等院校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高校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教学服务人员,同时也肩负着如何改变意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责任。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也需要有一流的教学管理来支撑。教学管理不仅包含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靠各级组织的重视,切实做好干部的配备、培养;另一方面更需要靠干部自身的努力。随着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适应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领导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从制度、体制、经费、待遇和人员等方面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要从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高度,选拔思想素质高、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突出、乐于奉献的优秀干部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

2.进一步加强激励制度。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经常感到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常常提心吊胆。尤为重要的是,与思政线的干部相比,在职称评定上,要求比他们高,竞争比他们激烈,评上的机会比他们少;在职务任免上,往更高一级的职位的任用上,升职的机会更少。以上情况尤其在学院研究生管理干部中特别突出。所以应建设一套适合研究生教育的激励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研究生管理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交流与培训。从学校内部而言,学院之间交流的机会太少,很多是在利用参加工作布置会议的间歇或平时电话联系中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零散、时间短。建议研究生院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会议或参加研究生院暑期工作会议,通过交流,吸取其它学院好的经验与做法,以提高管理水平。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取经的机会少之又少,尤其是对学院研究生管理干部而言,更是如此。这次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是个好机会,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近距离的感受了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从而开阔了思路和眼界,增加了见识,从中也找到了差距,确立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建议今后类似的学习活动能不定期的举行。

4.加强研究。研究生管理工作政策性强,研究生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政策和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总结和思考,总结规律性并形成文字,运用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践中。学校设立了许多课题,其中就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尤其是研究生院组织的课题,牵涉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还有对研究生管理干部发表在一定级别上的文章,进行奖励。这些措施有力的推动了研究生管理干部加强研究的动力和热情。此外,还可通过调研的手段,有目标、有重点的对某一专题开展研究。总之,通过加强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研究生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的培养途径要依靠组织的重视与自身的努力。具体来说,要从制度、体制、经费、待遇和人员等方面真正落到实处。要完善利于研究生管理干部在职务升迁、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激励制度。要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和组织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学习活动,加强交流与培训。要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理论研究,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研究生管理干部素质培养专题组

(执笔: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究生科 张良)

2008年10月25日

上一篇:大六角高强度螺栓连接下一篇:电力党风廉政建设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