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特点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艺术特点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我国艺术歌曲呈多元化的格局发展。无论是运用泛调性、多调性、无调性或十二音序列技术,还是立足于功能体系、调式体系的传统技法,或是以调性与非调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事创作,作曲家们锐意创新,大胆突破,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当代艺术歌曲的风采。

第一篇:中国艺术特点论文

中国清真寺建筑的艺术特点

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建筑非清真寺莫属,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各具特色,各民族清真寺表现风格也不尽相同,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场所。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哈萨克、维吾尔、柯乐克孜、塔吉克、塔塔尔、撒拉等民族,遍布全国,大多数居住在西北地区。不同地区的清真寺建筑各具特色,各民族清真寺表现风格也不尽相同,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建筑非清真寺莫属,不管是在哪个角落,只要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都会建一些清真寺,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的型式之一。是以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宗教教育、宣教等活动为中心的场所。是穆斯林群体集聚的中心,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神圣的地位,是伊斯兰教文化的象征。因些清真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教民的捐赠、亡人遗嘱捐献的地产、房产来作为宗教基金,用来支付阿訇生活费用、日常事务的开支以及节日的用度。

中国清真寺的分类形式

清真寺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宣礼塔、 龛形大门、穹隆、窑殿、礼拜殿。宣礼塔是召唤穆斯林到清真寺做礼拜的建筑,是清真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标志性建筑。礼拜殿由卷棚、礼拜殿、后窑殿三个部分组成。根据其规模和使用功能,分为普通清真寺、加满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可分为新疆地区和内地两个体系。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具有中国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邦克楼的窗棂、大殿的格门、后窑殿内部壁画、圣龛四周多用木雕。内地后窑殿是圣龛所在,是朝拜方位的象征,在龛前及四周安置华丽的木雕装饰,施以精美的彩画,用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进行修饰,是整个寺中最华丽灿烂的部位。内地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使中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雕塑艺术融为一体,将伊斯兰特有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相融合,恰当的把握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出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彩画颜色绚丽精美。彩画图案大多用花卉、几何纹、阿拉伯字符做装饰,还有的加入少量的中国传统花纹,华北地区多采用青绿彩色图画,西南地区大多为五彩缤纷,西北地区大多使用草绿点金的彩画方法。但无论装饰花纹,彩画如何繁多炫美,如何大量吸取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规定的基本原则来建造,所以不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多少影响,清真寺都具备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特点。

新疆地区,由于当地的气候特征,清真寺装饰大量应用色彩绚丽的石膏花装饰图案和拼砖纹样,以一点为中心的二方、四方连续图案,也有以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的独立花纹;表面大多用黄褐色砖拼接成三角形花格、六边连环双关格、交叉格,菱形斜格等花纹图案,用于大门边框、尖塔、拱北、墙垣、土台等部位,从而形成了新疆所特有的砖花装饰。门扉、壁龛、前廊、藻井、木桩用浓郁的色彩绘成具有独特形式的花卉、风景、几何图案、色彩鲜艳明亮。

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清真寺多用木构架瓦为主,因麦加克尔白是伊斯兰教朝向,穆斯林在礼拜时都应面向,中国位于麦加之东,故大殿坐西朝东,圣龛均背向正西。平面布置多变灵活,沿中轴线有次序地排列,形成有整体的空间序列,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四合院制度,加强了主体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艺术特点。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望月楼、沐浴室、大殿内部有圣龛、宣教台。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中国清真寺大殿内,绝对不供奉神像、不用动物图形为饰,大多采用花卉图案、几何纹样、古兰经文做装饰。

阿拉伯式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平面布局采用集中式构图,外观全部采用砖石砌筑,造型和细部处理呈现阿拉伯伊斯兰风格。高塔、尖拱、窟窿顶及装饰都是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式建筑风格形式。最有特色的是大殿顶上浑厚的绿色窟窿顶,顶上置宝瓶或球形,大穹顶上置一弯新月。如银川南关清真寺、海原清真集大寺、阿印科清真大寺、同心北大寺等都是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由于长期受到地区条件材制的限制,近些年的一些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融合了中国殿堂形式的建筑风格,突出宗教气氛又着重经济实用,造型上虽然基本保留阿拉伯式建筑艺术形式,但在结构和布局上已开始逐渐吸收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式体系,形成中、阿混合形体制。例如,新疆喀什的艾提卡尔清真寺与库尔勒县的礼拜寺、银川西关清真大寺、台子清真大寺等,这些建筑形式中圆拱顶或平顶式建筑大多采用木料、土坯、砖及硫璃砖砌成,采取敞殿堂与封闭殿结合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特色。

结 语

不管是以中国传统风格或是以阿拉伯风格为主的清真寺,都是以中国与阿拉伯文化相互交流为基础而产生的形式。与其他国家的伊斯兰教建筑截然不同的是,强烈的表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特点。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同时又不失中国特色装饰特点。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焦静

第二篇:中国艺术歌曲特点研究

[摘要]我国艺术歌曲呈多元化的格局发展。无论是运用泛调性、多调性、无调性或十二音序列技术,还是立足于功能体系、调式体系的传统技法,或是以调性与非调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事创作,作曲家们锐意创新,大胆突破,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当代艺术歌曲的风采。

[关键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声乐艺术

一、艺术歌曲概论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古典传统抒情歌曲的通称。是世界声乐艺术的重要部分,百年来,艺术歌曲一直是声乐艺术中的经典题材,有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在传统创作的手法和风格上不断推陈出新,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和发展。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艺术歌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风格,表达着不同的民族情怀和地域风情。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腾飞的阶段,写作手法和曲式构造的运用都更加娴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涌现出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艺术歌曲,往往是在一个阶段中,在一定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艺术作品,最能反映历史真实性,在历史的矛盾中,给予艺术歌曲不同的创作灵感。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兴起

青主根据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创作的歌曲《大江东去》开辟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青主根据原诗词结构,将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谱例第1小节,作曲家通过左右手柱式和弦反行级进的非功能性和声配置,使得e小调的调性感觉很模糊,在第2小节短暂的稳定之后,第3小节通过等和弦转调向bB大调离调,然后又进入g调。这一系列的调性安排,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情绪的起伏动荡。最后,用沉稳、雄厚的声调,高唱一声“一樽还酹江月”结束整首歌。

整首作品,作者融入了西方的音乐作曲技法,使东西方音乐完美融合,同时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诗词的优美和底蕴,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内涵修养是非常深厚的。

同一时期的还有音乐家赵元任,其作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多受德奥艺术歌曲的影响,注重钢琴伴奏的作用和地位,强调词与调的融合,旋律的优美特质,如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以优美隽永的音乐,使刘半农的以韵节谐美著称的原诗,更增添了光彩。

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

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腾飞的阶段,写作手法和曲式构造的运用都更加娴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许多专业作曲家都广泛参与了艺术歌曲的创作,他们把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法注入了艺术歌曲创作之中,给艺术歌曲的创作带来了蓬勃生机,涌现出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艺术歌曲。如黎英海的《枫桥夜泊》、罗忠榕的《涉江采芙蓉》、徐纪星的《志摩诗三首》、尚德义的《春风圆舞曲》等。这些歌曲无论是在歌词的诗化程度,还是在创作手法的大胆创新与探索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诗与乐的结合

艺术歌曲的词通常都是充满诗意,并且是像散文一般优美、温婉的,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本身就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再加以作曲家的谱曲,呈现出的艺术歌曲更是具有生命力,艺术歌曲大师雨果·沃尔夫曾说过:“诗是音乐的源泉。”

具有代表性的黎英海,以古诗为中心的艺术歌曲作品也是脍炙人口,如《唐诗三首》,其中包括张继的《枫桥夜泊》、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歌曲《枫桥夜泊》中,开头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作曲家根据诗词的朗诵习惯与押韵特点,将“落”字与“天”字重点强调,使词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歌曲《春晓》在演唱前有八个小节的钢琴伴奏,把诗人描写春天的微妙细节用音符巧妙表达,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又透露着一丝伤感,扣人心弦,黎英海保持原诗的意境,利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与诗词结合,随后人声虚入,整首作品利用简洁的素材多次强调歌曲的中心思想,在歌曲结束是时,钢琴伴奏部分的节奏发生变化,较之前更加密集,声乐部分止于F,钢琴部分止于降B,与前一段恰好形成呼应。

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五言绝句中的杰作,仅二十个字就描绘出了高山、黄河、大海的壮阔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歌曲《登鹳鹤楼》为降G宫系统,降D微调式,前奏简洁,仅4个小节,《登鹳雀楼》中利用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长短以及色彩的变换,把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色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一曲曲充满诗意的艺术歌曲中,透露着的是黎英海把意境心绪、高潮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音乐的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所表达的情绪,在音乐中融进了诗意,这也正是黎英海古艺术歌曲的成功所在。在诗与乐的结合这一重要歌曲形式中,黎英海的《唐诗三首》只是这一形式的一个缩影,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艺术歌曲也将会给世界音乐带来不一样的中国味道。

(二)民歌的华丽转身

民歌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劳动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民歌是人民通过实践劳动创造的,民歌的作者就是人民群众,是抒发感情,表达意愿,表现生活而创作的。中华民族的一种语言和音乐风格,也可以展现中华儿女思想感情的声乐的演唱风格是多元化的。

在我国的云南有一首民歌,是中国旋律的代表,就是《小河淌水》,出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歌曲《小河淌水》,在谱写时运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使用五连音、六连音、八连音来衬托潺潺的小河流水,保留了原民歌的音乐风格,保证民歌味道,使之完成为艺术歌曲的升华。它的歌词秀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寓情于景,质朴自然,借月光、流水和清风,表达出阿妹在有月夜的深山里,盼望阿哥前来相会的无限柔情。首先是全曲的引子“哎”,在一个宁静的夜景中,带着静谧而安详的情绪。声音要强调头声共鸣、运用口盖以上的高位置,用深而不厚重的气息托出辽远的声线,很自然地引出主题。

后经改编成为艺术歌曲的民歌,在演唱特点上保留原有民歌曲风,在原生态基础上具有更加完美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审美,同时也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民族习俗的中国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三)电影中的艺术歌曲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电影事业得到发展,促使其中电影音乐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电影音乐无论在中国音乐史还是中国电影史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起到巨大的作用,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印证着最初的稚嫩,曾经的摸索和如今的成熟。

如电影《海外赤子》其中广为流传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叶佩英演唱,一经推出就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直到今天也是经久不衰,是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这首歌曲为F大调、4/4拍,以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而成,歌曲的第一段开始“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是一个节奏自由、气息宽广、声音高亢激越的引子,犹如百灵鸟的歌声一样跨越高山,越过海洋,响彻祖国大地。表达了身居海外的游子常常在梦中梦见这些场景,思念自己的祖国。

第二段歌曲以大段的抒情从各个角度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这一段要求演唱者演唱时分出层次,控制声音的强弱,同时注意吐字的真切、深情,一字一音清晰有力。

最后一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用“啊”的旋律饱含着对祖国说不尽的爱,最后一句“我的母亲”要唱得庄重,音量放开,声音强收,能够充分地体现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对祖国无限炽热的感情。

《海外赤子》这部影片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我爱你,中国》这首插曲一直让人百听不厌,因为这首歌曲是用真情实感,和对祖国朴实的爱谱写而成的,在歌曲中我能体会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所以,好作品是不会被时代忘记的。

电影音乐,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和艺术形式,成为音乐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即使是电影的配角,但以其特有的魅力无可争议地成为艺术歌曲的精品。

四、艺术歌曲创作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不仅是作词和作曲的配合,同时也要考虑到乐器的伴奏,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钢琴伴奏可以塑造音乐形象,帮助演唱者进入音乐情绪和意境,通过钢琴伴奏表现作品主题内涵。间奏使音乐作品层次分明清晰,内容过渡自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为演唱者的休息、呼气,情绪再积蓄提供时间。哪怕仅有一架钢琴,也同样可以发挥出钢琴这件乐器之王的强有力的气势。例如:《我住长江头》中,利用分解和弦伴奏描绘出滚滚长江水的奔流,突出长江的恢弘气势,同时也体现人物绵绵不绝思乡之情,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紧拉慢唱之效果。

通过熟练地伴奏帮助演唱者融入音乐,表达情感,由此可见,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与一般的钢琴伴奏不同,钢琴伴奏和歌唱者双方密切沟通,同呼吸、同表达,互相支持联系才能演绎出高质量的艺术歌曲。

新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举凡在这一时期的中国乐坛上活跃过的形形色色的艺术观念和作曲技法,都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留下了它们的足迹,从而初步形成了多元化观念、多样化风格、多样化语言和技法并存互补的格局。

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可分为三大类:

先锋型,这是以罗忠为代表的一些作曲家,进行大胆实践的结果。作曲家在论及自己的《涉江采芙蓉》时说:“这是按十二音的一些规则写的,不是硬套。这里面还杂有兴德米特的东西,兴德米特写旋律有他的一套理论,特别是“二部写作法”里有许多关于旋律处理的精辟见解和有效方法。我在设计“序列”的时候,好些是根据兴德米特的理论来处理其中的一些音程,所以听起来很顺。另外一点比较好的就是注意了(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再就是不轻易出现五声音阶中没有的音程,所以听起来就很像中国的东西(转李诗原1995:455)。他的这种技法,在艺术歌曲创作上有突破性的意义。

现代型,王西麟为代表的一些作曲家,王安国曾在《王西麟、马建平交响作品音乐会》一文中对王西麟作过如下评价:“这实际是一部声乐协奏曲,凄楚、悲凉、哀怨、激愤的情绪十分鲜明。从音乐风格和写作技巧来说,综合了调性音乐和非调性音乐的技法,泛调性的音乐语言与十二音材料自然揉和……意念的表达和结构的逻辑是创作的基准,强烈的音响和炽烈的情感鲜明的显现出王西麟的创作个性。”说明我国音乐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大胆创新,在探索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音乐语言、体裁风格上,都独具一格追求音乐的美。

雅俗共赏型,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不但受到专家们的肯定,也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从而在当代艺术歌曲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类型。这一时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主要作品有:《周总理,你在哪里》(施光南),《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施万春),《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祖国永在我心中》(尚德义)等。

我国艺术歌曲呈多元化的格局发展。无论是运用泛调性、多调性、无调性或十二音序列技术,还是立足于功能体系、调式体系的传统技法,或是以调性与非调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事创作,作曲家们锐意创新,大胆突破,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当代艺术歌曲的风采。

综上所述,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实践之路,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歌曲也随之得到空前的繁荣,这是一代代音乐人不懈努力的结果,追求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尤其是对艺术歌曲的创作研究、演唱教学研究等在数量上是可观的,在对艺术歌曲作品及作曲家的研究做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方面,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和深度;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和新理论的尝试。但是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改革、革新,从而进一步拓展、深化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

作者:王美萱

第三篇:试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摘要]当许多中国人开始学习并研究中国古代雕塑时不难被遗留作品的稀少而叹息。此种现状受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哲学与宗教等综合因素影响,并决定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作品朴实敦厚,以佛教雕塑为主等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充分显示出了中国本土精神。而当我们在对西方雕塑顶礼膜拜时,我们应更多地挖掘本土雕塑的艺术特点,增强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民族性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 古代雕塑 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战士与运动家,那些偶像和神像形象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此形成了传统,在西方世代传承,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均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视礼教,尊重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方面,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想象力,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极其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中发展出了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作品,在中国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雕塑作品的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两方面。明器为随葬用品,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例如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俑是人殉的替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取代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纯粹的雕塑艺术性却不高。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为例,这些时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平普遍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部分好作品。佛教造像有宗教特殊的造型要求,它们和古希腊那种以人为典范的真实自然的神象有很大区别,如佛像两耳长垂至肩,手长过膝等等。纯粹的雕塑一般以纪念性雕塑作为代表。中国古代艺术重视绘画,纪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绘画艺术来表现而极少使用雕塑这种艺术形式,例如汉唐功臣和历代帝王形像,多是画在壁画和卷轴画里。纪念性雕刻在人文绘画之前期的西汉时代偶有创作,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此外,东汉四川都江堰李冰造像和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坐像。也是现存的古代纪念性雕刻之真迹,实属凤毛麟角。

1、出于上述因素,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其孕育于工艺美术襁褓中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典型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古典主义写实手法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虚拟的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圣的神秘感,但又带有一种蔼人的亲切感,因为装饰性不同于生活的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

2、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具有明显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孪生兄弟,都萌芽于原始工艺美术中。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为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后,仍“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作品的表现力。现存的历代雕塑作品,有许多就是经过妆銮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已经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了妆銮传统。中国塑绘融为一体,导致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有了一致性。中国雕塑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像画人物白描一般,再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素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这样雕塑创作,带有绘画性就不难理解了。

3、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性。西方雕塑自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与再现自然,有极强的写实性。中国雕塑和绘画很晚才脱离工艺美术而独立门户。在漫长的几千年问历史长河中,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不同装饰手段,这是塑绘不分的主要因素。装饰不求再现,进而发育出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共同品格一不求形似,高度概括的意象性特点。中国“气韵生动”观念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表现出高于其时代的写实性,但那也仅仅集中在陶俑的头部刻划上,而且形象也仅是分为几种类型,不是每一件作品都各不相同,身体部分则无一例外是十分写意高度概括的。

4、中国古代雕塑风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的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美、重穆、典雅等等风格。道家哲学崇敬自然,在艺术上表现为飘逸、雄浑、古朴、淡泊、稚拙等等风格。中国雕塑具备这两个系统的风格特征,以龙门奉先寺大佛最为典型。它是唐代武则天出资修造的,风格上强调崇高、庄严、肃穆和典雅。

5、中国古代大量雕塑遗产属于佛教造像。佛教源于古代印度,中国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犍陀罗、马土腊和芨多等地区与时代的佛教雕塑。中国古代匠师在学习摹仿过程中,逐步将它们加以改造,使其更多地体现出中国本土特色。而印度的犍陀罗佛像受到希腊化时期的古典主义雕刻影响。因此,在欣赏中国古代佛像雕塑时,适当对照希腊和印度的古代雕刻进行比较,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各自的美感区别。

上述各种特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关连、密不可分。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时,需要综合它的各个特点来认识和理解,才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承认它们确实还有不少好处。当然,特点不一定就是优点。但一种艺术有了特点,就有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与价值。中国雕塑艺术作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全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本土特点。这些特点是全世界所承认和尊重的。

参考文献;

[1]张长虹著,《中国古代美术史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1月

[3]王宏建著,《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4]王家斌,王鹤著,《中国雕塑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5]《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高师《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

作者:张雪晶

上一篇:环境保护专业论文下一篇:公共关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