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创建研究论文

2022-07-03

党校图书馆创建研究论文 篇1:

信息时代党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

摘要:在信息时代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到党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用这些技术促进工作,改变图书馆的运行模式,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推进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创新,致力于营造以知识导航为服务观念的发展环境,是目前党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信息时代 党校 图书馆管理 发展和创新

当前,以全球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党校图书馆的管理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改革和创新,继续担当知识、技术、文化等传播的主渠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民族的富强进步、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一、信息技术对党校图书馆工作服务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党校图书馆工作、服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党校图书馆由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党校图书馆业务手段日趋多样化,服务范围日趋全球化。引进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时代信息技术是加快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一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党校图书馆的服务环境,随着网上资源越来越丰富和网上参考咨询工作、网上教育的开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使党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在时代的潮流中显示出其重要性。培养广大读者,特别是企业、科研单位、各种研究机构、在校学员的文献信息获取、识别、吸收和利用的能力,使其在今后信息化,网络化的学习和科研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是党校图书馆的职责。

广大读者利用党校图书馆资源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要求党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和参考咨询服务水平要更高,这样良性互动、良性影响,进一步促进党校图书馆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和用户教育,服务水平的大幅提高。

(二)信息技术对党校图书馆理人员的影响

信息时代,各种管理和服务理念都受到冲击,必须彻底的更新方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党校图书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原有的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很大的影响,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环境下,要明确党校图书馆的使命并没有改变,信息技术并非取代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反,党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桥梁、导航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

信息技术使党校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只有传统的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提供更加化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广大读者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对自身的学习和知识的完善,必须具备精深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必要的网络及信息技术知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外语知识,才能担任起“信息导航员”、“网络咨询员”等新角色。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馆员可通过在职进修,申请在读学位、学术研讨会议、讲座、短期培训等等形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层次、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只有拥有这样一批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网络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还具备获取组织、传播信息能力的新型图书馆员,党校图书馆事业才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时代,大量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图书馆管理、服务及其馆员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党校图书馆将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资源地,党校图书馆必须朝着数字化党校图书馆的方向发展。

二、信息时代党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全球图书馆都在转型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党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对其形成结构、功能、层次、体系要认真分析,积极迎合新时代对党校图书馆的要求,在新时代党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清晰的,其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一)党校图书馆要融入时代,迎合信息浪潮的时代趋势

党校图书馆只有根植于党校发展才有生存的价值。为了使党校图书馆发挥文化设施作用,要特别强调各个地市党校之间相互协作,有利于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党校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党校图书馆必须改变自身的服务方式,不能只是到点开门等读者,必须融入到人们的信息生活中去。只有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融合,党校图书馆才能得到更多利用,才能对经济社会、文化研究等做出共应有的最大的贡献,才能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提升广大读者群的素质,党校图书馆拓展服务延伸功能,更贴进公众,如开展网上讲座和展览,创建文献提供中心,创新网上联会导航站等服务。

(二)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趋势

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评价党校图书馆的最重要指标,信息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习惯,党校图书馆应该成为文化中心,需要树立“普通读者”观念,降低读者利用的门槛。党校图书馆要配合用户信息的获取,有助于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效率

党校图书馆不仅要将自己的信息服务嵌入到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规则中,而且要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服务项目,党校图书馆凭借其资源、人员和环境等优势,可以成为不同层次读者的终身学习中心。党校图书馆应成为社会信息环境的一部分,而不应仅仅是知识的宝库。

(三)党校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网络化的资源趋势

信息时代,数字化资源快速增长并逐渐成为主流的资源类型,党校图书馆的独特品牌,是党校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新时代、在信息环境中数字资源日趋重要,文献信息的流通不再依赖于文献载体的流通,而是借助于网络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降低了文献信息的流通成本,还提高了流通的效率,扩展了流通的广度和深度。党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针对用户的实际需要,及时高效地收集、创建、管理、发布内容,使已有信息得到增值。大力推进资源的数字化,促进党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党校图书馆形成新的优势。

党校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用户对资源很难了解,如果读者必须经过训练才能使用我们提供的服务,那表示我们还应该改进服务。党校图书馆需要通过整合,将分散的资源统一平台检索,实现“一步到位”的浏览、检索和利用,从而节省用户时间和精力,提高数字资源获取的方便性和获取效率,为用户在自助服务中得到满意结果创造条件。

(四)馆际合作,资源共享的趋势

在文献数量剧增,读者信息需求不断变化,党校图书馆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使党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任何一个党校图书馆都不可能做到全凭自己的资源完全满足者需求。党校图书馆馆际合作正是通过虚拟收藏,联合共建,满足网络环境下的读者需求,馆际合作便于实现党校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的,使原本分散独立的各种资源成为合作中所有党校图书馆可以共享的资源,实现知识信息服务的整体保障。

三、党校图书馆建设、管理创新的思考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党校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创新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在了解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及党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党校图书馆建设、管理的创新就自然有了结合时代、迎合趋势的创新点。

(一)理念的创新

要改变党校图书馆传统的经营服务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各种图书文献情报的服务工作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是为科研、教育与经济建设服务的。因此,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明确这一点,推行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同时,要多方组织资源来做大做强党校图书馆,要适当增强图书及文献情报机构的经济意识,不断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党校图书馆服务是有价值的,这种观念越来越多地方被社会所接受,特别是咨询机构查同、查新,往往是为某些经济实体服务的,即使为科研项目服务,服务对象在申报项目基金时也包含了这方面的费用,因此,收取一定量的服务费用,即有利于党校图书馆的发展,也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观。因此党校图书馆要有经营的理念。

要践行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以服务对象和馆员自身为本,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的读书观和科研观,同时还要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其次以服务为核心,服务是党校图书馆工作的宗旨,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群体的需求是党校图书馆始志不渝坚守的目标,服务的核心地位永远不能动摇。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党校图书馆工作创新的关键,在信息时代下党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导入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模式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发展对党校图书馆建设服务提出的要求,也是党校图书馆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知识管理源于管理学,现已被图书馆学者广泛用于图书馆领域,它是以人为中心,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及交流知识的思想和活动。虽然党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在目前来看处于信息服务阶段,但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离不开人,信息资源、技术、创新,如何把这四种因素融为一体,就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妥善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每一个方面的扩散效应。需要提及的是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人是创造知识的智能体,党校图书馆人不仅创造知识,而且经营知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党校图书馆不是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积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谋求更好发展的主动状态,从而激发馆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环境影响机制。

(三)组织结构的创新

党校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对党校工作体系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党校图书馆的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及各部门及其成员的工作职责。

随着计算机联机编目的发展和网上文献带来的存取方式变化,编目和典藏这两大业务部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更重要是信息处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其界线越来越模糊,以往根据工作流程设定的线型结构被网络化,形成了网络化横向结构。原有的垂直化,多层级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已制约了现代国书馆功能的有效发挥。

信息时代下的现代党校图书馆,其结构的调整是要改变党校图书馆内部结构以文献类型为基础的设置,使之转变为以业务为基础建设部门和读者服务部门为主的组织结构。

1、打破传统的等级结构限制,消除部门之间功能的重叠,应本着精简机构、简化关系、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党校图书馆传统的组织体系进行改革,合并业务相互的功能减少纵向管理层次,缩小党校图书馆组织结构规模,使组织结构趋于整扁平比。

2、改变现有机构重叠,管理分散的局面,采取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形成部门之间纵横畅通的组织体系,增加横向联系,使之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提供对内部外部有益养分的吸收,再进行重新组织和组合,进而产生最大的整合效应。

3、党校图书馆人员结构必须同组织结构相统一。党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掌握文献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外语和某一专业识,具有创造、组织、沟通、信息判断等能力。同时馆员要构成一个有活力、有进取心,归属感和凝聚力强的群体。

(四)文化建设的创新

文化通常是指在某领域这个狭义范围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和倾向,具体指某一个组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的行动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这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领域和范围限制的,因此通常被称为组织文化,将这种组织文化理念引入党校图书馆建设,是对目前党校图书馆标准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补充与强化。

党校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将员工视为党校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建设党校图书馆文化,培育党校图书馆精神,靠理念,价值观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在更为平等的组织形式下,依靠共同目标的确立,价值观的认同,群体共识的形成,风气的熏陶来实现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和党校图书馆整体关系的和谐。充分利用团队的知识、经验、技巧、能力、才干和抱负,激发每个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协同与合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通过组织文化体系,对内可以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育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对外则透过具体的视觉感受以及每个员工的行为传达党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素质,提高党校图书馆的知名度与社会认同感。

1、建立党校图书馆内部的专家知识库,形成党校图书馆的最佳实践知识指导链。

2、在党校图书馆内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交流和学习的良好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主人翁精神。

3、建立知识资产管理组织,构建和维护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

4、建立党校图书馆内部知识局域网,促进隐含知识交流渠道的畅通,逐步建立起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组织文化。

(五)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技术创新关系到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衡量一个党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主要尺度是该馆所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如何。

1、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是推进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选择并引进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稳定性好的业务管理系统,使其能够用标准格式来完成党校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流通以因应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需发。

2、建立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该系统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与平台无关的系统,包括信息的获取与创建、存储与管理访问与查询、发布于传送以及权限管理等多个模块。它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块应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环境来设计,为读者提供优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与全球化。技术创新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实现这些领域创新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梁建蒙.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工作服务与创新[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7,(2):47.

[2]程广荣.图书馆意识各图书馆习惯[J].图书馆论坛,2006,(5):10.

[3]王芳华.知识管理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4]罗启道.线析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J].图书馆设,2004,(5):87.

作者:田勤

党校图书馆创建研究论文 篇2:

新常态下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在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要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必须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打造和拥有一支适应基层党校图书馆工作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近年来,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根据党校教学科研的需要,结合创建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加强红色资源馆藏建设,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保持自身的资源特色和服务优势,实现党校图书馆发展转型升级和服务提质增效。

关键词:新常态;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创新;

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教学、科研、咨政的文献保障部门,是党校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各级党校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党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但在影响党校图书馆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党校图书馆要服务好党校的干部培训主渠道的繁重任务,必要对新常态下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一、新常态下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转型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主旋律,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党校图书馆要抓住社会转型发展的大机遇,保持党校图书馆已有的根基,开拓创新,顺势而为,结合自身的实际,把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贯彻到图书馆各项工作中去,从而不断提升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水平。

(一)适应党校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要求

我国进入新常态,不止是经济新常态,它必然映射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一项全面深刻的大变革,它需求各行各业都要破除“重数量、 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管理、轻服务”等思想观点、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使我国从外延粗放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型的发展新常态。因此,党校图书馆坚持从党建大局和各级党校实际出发,克服一味强调“铺摊子,拼硬件”的重复建设做法,如今,党校教职员工和学员对于图书馆的服务需求更为多样化、个性化,期望能在图书馆接受周到的服务,如果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层面上,就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寻求各级党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方式转化上的新突破,真正实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也完全体现了发展新常态的精神实质。

(二)适应干部党性教育的客观要求

新常态党校教育事业要秉承“思想建党为先”的理念,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党校姓党的特质,常怀忧患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好党校培训中“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 的原则。从当前党建的总体要求来看,最需要的是提升全党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从党员干部个体素质来看,最缺乏的是“精神之钙”。因此,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图书馆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党性教育方面的知识,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就必须围绕党校培训工作的重点,为解决好党建现实问题提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而为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意识、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出了各级党校要“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大幅度地提高干部素质”的目标。实现“两大”培训目标,必须清醒地看到:党校培训教育不同于高校和其它学校,其学员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他们普遍文化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其学习阅读需求具有鲜明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个性特征。而对数字化时代下,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和市场剧变的时代,谁能感觉敏捷、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快速做出反应、力争处处先行一步,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管理上的创新,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党校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图书馆的竞争力主要依靠三个方面:图书馆中的书籍资料及文献资源,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可见,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关系到图书馆竞争力强弱的一大因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高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实现各个服务环节的衔接,使得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及文献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因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不但可以通过增强自身因素提高图书馆竞争力,还可以通过促进其他两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使得文献资源、服务水平、人力资源三者相结合,从图书馆各方面的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3] 。党校图书馆特别是市、县级党校图书馆建设,无论是硬件设施投入,还是软件服务能力都难以满足学员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只有采取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突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性,改变被动应付的服务状态,才能使党校图书馆在服务“两大”培训目标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二、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目前,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员配置存在结构性短缺,在干部教育的新常态下缺少能够提供特色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各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懂信息化的人才普遍存在流动性强、不稳定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基层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不均衡,在管理中较少讲究投入产出,因此导致人才流失、馆员素质下降、学术水平下滑、服务对象不满等现象。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原来与其它党校图书馆一样,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对专知识没有过高的要求,造成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能合理安排,图书馆给全校教职工的印象就是简单工作、重复劳动,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有的馆员常表现出各种抱怨情绪。诸如:职称没上去,长期在图书馆工作,不被提拔重用,干的事多,收入不如其它处室多,在党校没有地位。目前,人们对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的主要看法有:

(一)馆员来源现状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辅助单位,历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受到学校管理体制的约束,经常接收一些非专业人员,大多数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员冗杂,如学校引进教师时,往往将其配偶安排在学校图书馆,或党校人事制度调整后,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安置的人员等,学校往往也将他们安排到图书馆工作,导致基层党校图书馆虽“人才济济”,但推动党校图书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难以引进或安排。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其余都是从各处室调整过来的人员,真正从图书馆情报学专业毕业的人员没有,懂信息技术的人员也是半路出嫁,很难适应新常态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二)馆员薪酬激励机制现状

基层党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主要分为对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的管理,收入高低主要依据其行政级别或职称的高低,重身份轻岗位,在晋升评职称上普遍论资排辈,致使普通馆员的工作动力不强,服务态度淡漠。工资薪酬比较低,馆内工作人员升职空间较小,薪酬标准缺少激励机制,没有将馆员的工资与业务水平结合起来。馆内升职空间小,工资缺少弹性,同时一些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工作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兴趣减少,工作积极性较低,最终导致整体服务质量下滑,影响图书馆的对外形象,产生很大的危害,总体上看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

(三)馆员绩效考评现状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一种方式就是绩效考核,它是对图书馆员工工作结果的评定,而基层党校对图书馆于员工的考核并不严格,大多数基层党校图书馆仍然不具备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只有比较模糊的考核标准,评价的主观影响很大,缺乏具体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因此绩效考核并没有起到评价员工的作用,常常只是为了例行公事而进行考核,对考核重视不够,绩效考评制度不清晰。虽然有一整套的绩效考评体系,但真正从全校绩效考评的结果来看,能调动员工工作激情的还只是少数,达不到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

三、基层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

新常态下,基层党校图书馆要适应大规模培训党政干部的要求,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改革、建设和服务创新,都离不开图书馆馆员” 。党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否提高工作效果,最终取决于党校图书馆馆员聪明才智的发挥。

(一)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专业化团队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新常态下,要克服把图书馆作为闲杂人员安置地的弊端,从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选任方法,从馆员的学历、年龄、专长、知识等方面统盘考虑,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以合理的团队结构保证调结构转方式的顺利开展。一要选优配强馆长。“馆长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 ,其领导素养、服务意识、协调能力等方面如何,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效。因此,只有选配政治坚定、思想解放、业务精通、敢于担当的人才来担任馆长,才能带领图书馆整个团队一起打拼,开创出信息服务的新天地。二是选调引进图书情报信息技术人才。

(二)增强馆员进取有为的整体素质

新常态下,提高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而要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除了把好选任的进口关外,更重要的是靠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有目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 强的服务团队。

首先要明确馆员应有的基本素质:一是政治思想合格。其次要采取合适的培训途径:一是“走出去”。去年,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选派人员到省信息中心和省委党校图书馆进行业务培训,本着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解决了“新四军研究数据库”有关数字化加工的技术难题。二是“请进来”。约请有关信息服务专业人士来馆里传授信息服务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分析研讨党校图书馆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提高馆员信息服务的实际能力。去年,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还邀请省委党校图书专家,为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图资信息使用技术专题培训, 通过现场演示和咨询,两位专家向大家分别介绍了中国知网、读秀、国研网等查询服务方法,以及VPN安装和使用方法。

(三)激发馆员的工作活力

在新常态下,要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运用好激励这一杠杆,充分调动全体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靠制度激发党校图书馆工作活力和发展潜力。一是建立信息服务工作岗位职责的制度。二是完善信息服务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三是落实信息服务工作激励制度。

总之,新常态下党校图书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个战术命题,更是一个战略命题,在新形势下,党校系统作为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责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迫切要求党校实现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数字化,迫切需要党校图书馆建设丰富的数字资源作为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加强新常态下党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谢惠星,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M﹞中国智网

[2]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3]娜仁其其格,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 2014.11(11)下。

[4]吴慰慈,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 ﹝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版。

[5]杨晓菲,促进党校系统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J﹞ 社会与文化 2014(1)。

作者:姜志玲

党校图书馆创建研究论文 篇3:

对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摘要:党校图书馆在新时代面临着数字资源建设的挑战,数字化建设会丰富阅读方式、便利搜索查阅以及防止学习的娱乐化和碎片化,但必须承认因为种种原因,数字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观念更新不到位、资金支持较缺乏、区域发展不均衡、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继续深入推荐党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必须对症下药:及时更新理念、争取更大资金支持、推动共建共享、培养数字人才以及完善信息审核机制等。

关键词:数字资源;复合型人才;共建共享;信息审核。

2016年7月,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工作会议在中央党校召开。会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若干意见》、《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规划(2016—2020)》等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定位与具体目标。

此后“大数据”“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等为党校系统的图书馆建设带来不少新突破。六年过去了,中央党校和各省级党校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丰富经验,走在前列;而对于市、县党校来说,数字资源建设依然参差不齐。如何借鉴经验弥补自身短板,笔者对此有些许思考。

1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1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宝库,是党校教学、科研、资政等工作的重要智力支撑。进入信息时代后,更多样更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无处不在,这就使得党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势在必行。

1.1全媒体条件下数字图书馆阅读方式更丰富

全媒体社会带来了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颠覆性变化,这体现着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追求,方便受众更加快捷高效的获取信息;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社会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公平,是时代的进步的体现。正因如此,面对全媒体的冲击和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传统获取信息的媒体纷纷开始了变革创新,如电视从录播走向直播,新闻报纸从纸质走向互联网等。这种情形下,图书馆如果仅有一排排书架和实体书,显然是缺乏变革创新的。获取知识不单单只凭文字,可以是文字、图像、动态视频,方式越来越立体、全面和丰富,而网络信息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显示,截止2021年6月,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中,即时通讯、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网络新闻、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的网民使用率分别为97.3%、93.4%、75.2%、63.1%、45.6%;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且倾向于信息化、数字化,而丰富的表现形式更能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挥更大的知识普及作用。

1.2信息爆炸时代数字图书馆更便于选择和搜索

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信息普遍不再紧缺,而成为一种相对过剩的产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各方信息,大家一方面有条件对信息进行挑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过量的信息进行筛选。信息媒介为了更好的收获受众花时间精力去了解受众的偏好,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制作和传播,推荐算法成为其生存的核心所在。今日头条、抖音、淘宝等的高速发展,本质上都是通过算法获取了受众的偏好,从而投其所好,使受众更加具有固定性。以此论推,个人不仅可以通过信息检索找到自己喜欢的信息,还可以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直接过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再加上系统算法的匹配,逐渐就可以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个人定制,购物娱乐可以私人订制,阅读学习同样也可以,数字图书馆成为很好的平台。

1.3娱乐化碎片化的获取信息方式亟需甄别矫正

信息的便利丰富带来了信息选择,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人们更容易选择简单的、無需深入思考便可以直接理解和掌握的信息。这样看似天然的惰性,虽然会一定程度上提升获取信息的效率,但长远来看,会影响人们的系统阅读和思考能力,影响普通个体对信息的加工甄别能力和对信息的搜集能力。

再有前文所说的推荐算法的潜在作用,信息网站推送的特选信息往往更符合个人的喜好和偏爱,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却潜在地限制了受众获取信息的广度,逐渐的形成了固化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和结构两个过程相互强化,最终使得人们的知识面局限在某一领域而无法有效拓展。长此以往,在这种内外双重的信息选择和推荐模式下,人们在获取信息时逐渐丧失信息搜集、筛选、加工能力,顺应着人性的自由和惰性,逐渐走上娱乐化的道路。而阅读也更喜欢搜集感兴趣的关键字词,从而忽视对整篇文章或书籍的背景、内容的整体理解,逐渐形成阅读碎片化。娱乐化和碎片化对于在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来说,要谨慎防范,工作中避免泛娱乐化,学习更要系统化,否则工作素养和执政能力将无从谈起。

2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

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党校图书馆在建立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局域网、书目数据库的同时,一般采用外购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共享资源、完善数据。近年来,党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共同难题,对今后的发展带来挑战。

2.1观念更新不到位,“微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传统图书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处于相对较尴尬的状态,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似乎成了耗时耗力之事。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多次强调:图书馆和教学、科研应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党校图书馆都处在辅助部门的位置,观念上对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这就给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认识障碍。有的党校图书馆虽然是党校的一个部门,但工作人员没有热情,图书也是多年不更新。在国内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的道路上,各级党校图书馆因为认知重视程度的不同,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以目前覆盖面较广的微信公众号来说,读者用手机随时点开阅览,省级党校图书馆微信开通率达到90%以上,这本是创新阅读方式、开展全民阅读的有益之举,但部分微信公众号存在图书内容和形式单一,长期未更新,在趣味性、及时性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空间。总之,要实现党校图书馆的全面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2.2资金支持较缺乏,移动图书馆服务应有更大拓展

建设图书馆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每年投入的建设费用一般在百万元左右,这样的投入才能满足初具规模的数字化图书馆软硬件配备的购置需求。尽管各级党校对图书馆工作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但从目前看还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县(区)党校每年投入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费用少得可怜,要实现数据库建设、馆藏文献数字化等都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馆藏数字资源还必须网络联通,大量的数据传输是需要经费支撑的,越往基层,这笔费用越是难以负担。移动图书馆更是新兴服务形式,目前31所省级党校图书馆中也仅仅5家进行了尝试,而基层图书馆对一新形式的落实更需要金钱和时间,此项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2.3区域发展不均衡,新媒体开放度尚需提高

由于我国东西部和南北方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影响了不同区域内党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2016年所投入经费在50万元以上的图书馆主要位于华东、中南地区,年投入在25万元以下的省级党校图书馆主要位于在西北、西北地区。若年投入在9万元以下,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尽管不能以投入经费来衡量党校图书的综合建设水平,但不能否认这是造成党校图书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除了经济水平,人文观念差异也会造成不平衡,不少党校图书馆只能在校期间进行借阅、浏览等服务,但有的图书馆开通外网服务,无论是学习期间和回归工作岗位,都可以登录学习、阅读交流。从这个角度看,各地党校的经济投入、人文理念不同造成区域发展不均衡,各自图书馆的开放度也参差不齐,共建共享的实现仍需时日。

2.4复合型人才短缺,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时代

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占了各级党校图书馆人员构成的大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体制的改变以及机构设置的调整,建设数字图书馆紧缺能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特别是熟练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而传统和数字都能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队伍建设上,一方面由于编制等原因,无法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现有人员的培训学习又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因此人才的缺乏和人员构成的单一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又一难题。

3.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应对策略

党校系统图书馆中馆藏书籍偏重于社科类,信息量小,应用性强,使用率高。各个党校在开展数字资源建设时要当地情况建立自己的模式,绝不能一味模仿。

3.1筑牢思想根基,及时更新观念

党校是培育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3党校图书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宝库,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推广方式,让马列主义信仰扎根在党校学习中,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确定努力方向后,及时更新观念以更好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应更侧重于为各级领导及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不断对强化党校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对建设数字的图书馆意义。紧跟现实需求,适应时代发展,合理的创新和改变,以更有利于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和调研人员,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更应该用现代技术引领党校图书馆。

3.2争取资金投入,重构信息框架

各级党校每年加大财政预算经费,资金投入充足,才能保证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更新与使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须重视统筹规划、总体布局,资金有保证是大前提。信息化时代众多数据库和海量信息资源很容易让受众觉得选择困难且效率不高。这就对数字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比如深入教学环节,在现有的信息分类体系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来辅助教学流程,把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建立起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分门别类地将重点内容和特色资源推荐出来,使干部学员能够快速了解相关信息资源是否适应自身需要。不仅如此,还可以将重建后的信息获取延伸至党校以外,在干部学员培训结束后,依旧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干部学员来党校学的时间普遍较短,很多内容都无法深入学习,没有了党校教师的指导和图书资源的辅导学习,自然而然就只能讲理论学习束之高阁。党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中可以使用会员制登录等,在干部学员结业后,继续将相应的信息资源推送给学员,有利于推动学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

3.3推动共建共享,构建图书馆联盟

各级党校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大家对一些信息资源是共同需求的。这就奠定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共建共享的基础。比如针对普遍需要的知网资源、精品课资源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共享;在此基础上,各地党校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发掘本地的特色资源,如红色教育基地、教学实践特色等进行分享,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全国党校系统的数字库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开阔眼界,宽泛学习各地探索出来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

参照全国高校图书馆建立联盟的经验,可以建立全国党校图书馆联盟或各省范圍内的党校图书馆联盟。集中订购大批数据库,整合各地资源,一方面节约建设成本和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干部学员回到本职岗位后继续开展学习提供了平台,以利于推动干部学员的终身学习。

3.4培养数字人才,提升服务意识

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要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人才队伍的培养采用引进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还要制定合理的人才晋升制度。一是专业水平较强的技术人才,要派到发达地区党校学习与提高;二是积极发挥人才优势,合理调动专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要积极引进人才,健全人才招聘条件,考评出适合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党校图书馆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要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优质信息。面对时代变迁、技术升级等局面,只有用心服务,适应新形势,才能适应各种教学科研对文献查阅的需求。图书馆网站应进一步加强教研人员教育培训,强化网络平台建设,尤其是开辟网上沟通平台,及时关注并满足科研人员的反馈,进一步提高党校教学科研水平。

3.5完善审查机制,创建新颖图书系统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人们获取信息更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信息筛选和识别难题。党校图书馆在依托全媒体传播方式的同时,要注意避免信息传播的弊端,守好信息资源的审核关。创建数字图书馆时要做好信息资源收集整理时的审核工作,特别是审核各种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确保所整理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建立完善信息审查机制,充分利用好党校专家学者和教师的优势,一方面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另一方面对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学理性进行分析研判,避免其中可能掺入的虚假信息。对于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坚持以中央的政策方针和宣传解读为准,既要保证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又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甚至还要及时对信息传播效果进行跟踪,最终引导干部学员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点。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要专人精心策划、专人系统管理、专人网络维护,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干部教育特色和政治思想特色,不仅可以保障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科研,还方便干部在网上查资料、看党课,学习党的新精神,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决策咨询服务。

总之,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把握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发展的新态势,不断增强数字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适用性。大力宣传数字应用在党校图书信息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习、工作及资源的高效应用,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为教研人员和学员提供理论智库,逐步形成一个可持续、常态化的理论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3(0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21-09-15]

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作者简介:韩艳萍(1975-10-),女,河北大悟人,现为怀化市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等。

作者:韩艳萍

上一篇:精神基质的通识教育论文下一篇: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