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雨点儿教学反思

2022-08-18

第一篇:课文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教学反思

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一年级语文组

一、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首先我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言对孩子们说“云妈妈给我们带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特别爱唱歌,滴答滴答,沙沙沙,猜猜他们是谁啊?引入课题。

利用板书“雨点” 再加上“儿”字,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情景再现,朗读感悟

语言的学习应该突出层次性,从词到句到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才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透。

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数不清”,以想带读。

2、恰当借助实验,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飘落”。

3、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情境。

4、通读全文后,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分析指导,最终让学生理解了雨水和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5、加入《小雨沙沙》的歌曲,让学生们进行简短的课间休息,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最后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强调主笔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粘贴的方式,即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浓缩,又节约了时间,增加了美感。

但是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我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

1、 因为经验不够,应变能力较差,评价语言比较单一;要恰当的利用好评价语,引导学生跟小老师学读,避免老师单一的范读。

2、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而读,比较仓促,比如指导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草草了事。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有感觉,有表情的朗读。

3、 在指导朗读和理解课文重点词句时,要恰当的利用好教师的肢体语言。

4、 在指导句子“ 从 ”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过渡,导致孩子们理解有偏差,说不上来。应当加上一个过渡的引导,如 “小松鼠从 。”让孩子们,一步步的理解。

5、 在指导书写时,应当自己先习得一手好字,才能更好的较好学生。再让学生练写之前,就应当强调坐姿,在巡视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醒。另外,在帮助学生修改时,注意不能来回描画。 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有太多了,在磨课的过程中,

在教研员孙老师和学校主任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进步。我相信这只是我作为教师的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秉着在工作中改进,在改进中工作的态度,好好的磨练自己,向所有能学习的虚心请教!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我所教的是雨点儿的第一课时,我把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定为知识目标。把多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定为方法目标;把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定为情感目标;把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定为了本课的重点,把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定为本课的难点。难点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读,再读中体会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不同方法的读,学生懂得了雨水与植物生长的生长关系。孩子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首先,通过读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雨点儿是谁的孩子?雨点儿的什么事?在读文时,学生虽然能围绕这两个问题读文,但是忽略掉了别的问题,如: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想到了如果不进行课题质疑,板书课题后直接引导

学生读文,读后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根据初读课文质疑,他们就能联系全文提问题了。

接着,我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课文上,让他们充分阅读。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 “数不清” 、“飘落”时,我每讲一字一词,就指名学生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对学生的发言我都予以肯定。让孩子联系生活说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飘落下来的。让孩子练习说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学习第2-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读,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画好后再读,同桌互读,提醒对方注意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对雨点儿的喜爱。学习第五自然时,让学生通过观看雨后的花草图,学生就能抓住“更红了”“更绿了”读出景色的美及雨点儿的可爱来。让学生说说大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学生就会联系雨水和植物生长关系来说,

最后,在这里我还引用了朗读儿歌《沙沙沙》来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关系的密切。但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来得及展示最后一个环节。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 4

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识字和写字上,朗读上只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即可。通过整体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导入非常适合孩子,让孩子们伸出小手,仰起小脸想像小雨点落下来的情景引出课题,小朋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指导儿话音的时候我也做得很到位,老师通过假扮大雨点儿、小雨点儿说话:“不要把“我”的名字叫错了“来提醒,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识字的方法很好,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参与性也非常高。但在展示时学生不会倾听,我应该给出孩子们明确的目的,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从而慢慢学会倾听。

3、朗读课文我也过于着急,应该先给孩子们自由练习的时间,孩子们的心理有底了才敢于来展示,才能再分配任务让学生来读文,同时老师还要给予纠正指导,才能收到效果。

4、写字时老师的提示非常好,但请同学说时忘记了让其它同学也来说一说,达到检测的效果。另:写字时应先让孩子们把一切物品准备好了,再来练习写字歌、握笔歌,读完儿歌就写,保证的写字、握笔姿势的正确。

5、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到了读课文的地方,老师要用上多种评价机制方法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整堂课动而不乱,静中又不乏生动。

上好一堂课不仅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下功夫,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老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在这方面还要多动脑,多想办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色。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其情感参与,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课题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告诉学生读好“儿化音”的方法,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快点,舌头圈起来,然后让学生听我读再让指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

识字教学是

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指导学生认字时,我针对不同生字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对于“数”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个读音的用法,我引导学生采用组词的方法理解,识字应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 6

习,千万不能孤立认字。

学完字之后,我让学生读生词,在这里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比较巧妙。“数不清”这个词先让学生理解其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发散学生思维,扩宽学生知识面,学习不能学死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数不清”和“飘落”这两个词的意思,我没有放在课文中学习。在学词的时候就进行理解。对于飘落这个词,我才用直观的“纸片飘落”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看了这个动作,学生就明白了,不用老师过多解释。然后体会到很轻的东西才能飘落。还有什么能飘落呢?学生就开始说“冬天雪花从空中飘落;纸片从天上飘落;秋天树叶从树上飘落„„”在练习这个飘落的词语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______从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雨点儿》2-4自然段是对话训练,我先示范朗读,再让学生读,再采用分角色朗读,经过多次朗读之后,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内容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这时候,我又让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会思考的孩子就说了:“小雨点为什么要求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为什么要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其实表面上是他们在提出问题,但其实是我在引导他们学习,引出下面的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要教学生做真人,做真事,那么每节课的德育训练也非常重要,就要告诉学生从一点一滴小小的事情做起,课后要求学生爱护花草,为教室里的花草按时浇水。

其实这节课我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经过反思,发现本堂课还有

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安排上不够紧凑,学习第一节的时间过长,使得第

二、

三、

四、节的教学显得仓促;部分教学环节落实不够到位。特别是最后写字环节,显得仓促不扎实,其实可以课后再教,处理教学设计还不够灵活。在学完课文之后的拓展训练,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想去哪里?没有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 一次教学实践一份教学反思带来的将是一份成长,虽然课上的还不尽如人意,但却让自己收获多多。

《雨点儿》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就用谜语导入,揭示了课题,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

二、识字教学有步骤,培养学生能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比让学生单单记住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这堂课

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学学习之前已经通过预习学会了一部分生字。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带有拼音的词语,再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小对子同学互相考生字(可以说说怎样识记生字。)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生字的时候可以知道认识这个生字的一些方法。这样的设计有步骤,有条理,让学生在一步步中学会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句式训练,丰富语言

在课文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将第一段改编成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学生进行仿说:“( )从( )。”这样的句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许多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小兔从树林里跑出来。”“小鸟从天上飞下来。”……通过学生句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四、角色体验、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人物的对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特别是我引导学生:你现在就是小雨点儿,老师就是大雨点儿,我们来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由于创设了角色体验的情景,学生们仿佛自己就是雨点儿,读得很投入,也读出了大雨点和小雨点的不同语气,特别是问句的朗读也比较到位。

第二篇:《雨点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学习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前问问父母或自己查查资料:为什么会下雨?

2、 雨中、雨后的课件。 教学重点:

练字、联系朗读,通过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写雨的。(出示:

12、雨点儿)谁来读一读?这是一个儿化音,儿字不出声,只要在读点的时候把舌头卷一卷,像老师这样。谁愿意来试一试?

提问:同学们,知道小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范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拼音朋友帮帮忙,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词。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三、识字读文。

1、出示生词,生认读。

2 、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出示生字卡片)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举例:纸片飘落地下 。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让我们再去看看雨点儿落下来的情景吧。(课件)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了,他们嘴巴裂得大大的,笑得多开心呀!让我们再来读一遍,把雨点儿的高兴劲读出来。(第1自然段)

3、 认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理解“回答”。

(5)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4、 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5、 出示“半空”。

6、分角色读。学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第

2、

3、4自然段)

点评: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两位小朋友。 学习问句:大雨点,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哪里”的语调为什么要往上甩一甩?

谁来试一试?一起来一遍。

小雨点,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

大雨点,你再读读回答小雨点的话,你此刻心情怎样?为什么? 全班分角色读对话。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抢读、排小火车读等。

课中休息:让我们和大雨点、小雨点玩一会吧,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雨后赏景

1、(课件)大雨点和小雨点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

2、在同学们一阵阵的赞美声中,已经感受到了雨后的景色很美,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

有位小诗人欣赏完小草这幅图后,它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吧。离开这些图片,想象一下,雨点儿还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也想到了一句:雨点儿是五彩缤纷的,大地喝了它,变得更美了。

8、学习第5自然段。

1、 听了小朋友的赞美声,让我们感到这世界更美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吧!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了。

2、 在我们地球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那里没有花,没有草,只有光秃秃的一片。后来,大雨点和许许多多热心的雨点来了,不久,这里变了!看看,都有哪些变化?

3、 看到这样美丽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来读读这句话: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绿的草,红的花。

五、整体诵读课文。

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能让老师再享受一次吗?

六、小结:

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是呀,雨点儿落在草地上,小草更绿了;雨点儿落在树林里,树更高了;雨点儿落在花园里,花更红了;雨点儿落在菜园里,青菜更绿了......雨点儿能帮植物生长,它还能干什么呢?(发电、冲洗、供水......)

七、当堂检测。

八、指导书写 “半”,进行书写练习。(机动)

1、观察位置。

2、生自己看书,认识笔顺。

3、书空。

4、范写。

5、学生练写,巡视,纠正姿势。

6、反馈。

教学反思: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识字读文”,“体验性朗读”,“想像延伸”。整个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诸如“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这是谁的功劳?你不想对它说些什么吗?”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雨点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小雨点儿,因为小雨点儿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的学生说喜欢大雨点儿,因为大雨点儿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在这堂课中还注重激励的策略。摒弃常见的实物、小红花、掌声等外在激励的方式,而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激励的方式。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励少数的同时打击大多数。而内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难忘的。在本课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评价语言,包括对个别孩子的评价,以及对全班孩子的评价。就如在孩子们朗读完一遍后,我这样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能让老师再享受一次吗?”这样的语言评价,我相信比奖励小花效果更好。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本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遗憾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很少。这主要是我不敢大胆放手,其实课文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请孩子自己探究学习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2、 孩子们质疑的环节没有。学生质疑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中我没有设计,但是实际上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能很好的质疑的,我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第三篇:雨点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1.课题 12 《雨点儿》2.课型讲读课3.辅助工具 (1)教具 雨点儿 (2)多媒体 课件4.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2)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3)课堂练习设计 摘雨点儿卡片(正面是雨点,反面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5.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3)学生差异分析6.教学方法 情境识字、字理识字 朗读引导、质疑发现7.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低段阅读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计划

1、认识11个生字,学写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土地干涸,树木枯萎。 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那你知道这些枯萎的小树、枯黄的小草,最需要什么吗? 2.引出课题:雨点儿。 瞧瞧,谁来了!出示11个雨点卡片。(背面是这节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雨点儿》 板书课题《12 雨点儿》。(点字注音。) (手指点字)这个加拼音的字谁会读?谁来拼读一遍。请注意拼读时不要把中间的介母i丢掉。一起拼一遍。 点字的后面跟了一个儿,读的时候应该把这两个音连起来,读点儿.这是儿化音。跟我读一遍。好,齐读课题。

二、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要求:读正确。 昨天,老师布置大家读课文,能正确地读下来吗?好,打开课本,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呢? 我请五位小朋友来读课文,每位小朋友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听一听他们读得对吗?谁来? 评议。(谁来说说,他们读对了吗?) (过渡:刚才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仅读得正确,而且声音响亮,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有的小朋友读的时候错了一点儿,不过,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学完了生字,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请把书轻轻地扣在桌子上,看这里!) (刚才读的时候,小朋友们不仅读得正确,而且声音响亮,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好了,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请把书轻轻地扣在桌子上,瞧它们来了!)

三、学习生字

(一)交流识字方法,渗透字理识字 生字分两组学完。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课文中讲的是什么数不清呢? (3)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过渡:说得真好!看,又有生字宝宝来了! (4)认读云彩、飘落。 猜猜看,这个飘字右边为什么是个风呢? (5)你会读带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吗? 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过渡:学了这些词,句子读得多流利呀!我们继续来学习生字。 2.认读理解半空问、回答、方。 (1)出示生字半空问回答方。多种形式指导读准字音。 (2)来猜猜,问里面为什么是口?外面是门字?(其实是这样的:有人在外面敲门,门里的人张口问,谁呀?怎么样,我们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吧?) (3)那你知道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吗? 出示:大雨点问小雨点儿什么?谁会读? 指导朗读。读出问的语气。 还有谁也想问一问? 大家一起问! 出示小雨点的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谁来当当小雨点回答一下大雨点儿的问话。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 小雨点儿问大雨点儿什么呀? (1)出示大雨点的回答。 谁来读读大雨点儿的回答。 现在,老师是大雨点儿,想找一个小雨点儿和我一起合作读这段对话,谁来? 过渡:认识了生字宝宝,咱们句子读得更流利了,而且还读出了问和答的语气。现在,再读课文一定就没问题了!

3、齐读课文。 齐读过后,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吗? 过渡:是啊,雨点儿可真了不起。同时,教师出示配乐画面,描述画面。

(四)读文感悟 1.教师边出示干枯图,演示雨过后草长花开的动画,同时描述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描述: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教师:是呀,正是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了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2.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谁能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像这样把句子说完整。 小草从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花从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交流: 说的真好!小草小花能从土里慢慢地长出来,是谁的功劳呀? 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五)巩固识字,当堂检测,, 大家这么喜欢雨点儿,想不想带一个小雨点回去呢?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请上来的孩子摘下雨点儿后,读出背面的生字,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三遍:ⅹⅹⅹ,请把雨点带回家。读错了,其他学生:错错错,请改正。

(六)指导书写方。 过渡:有一个小雨点藏了起来,它现在还不愿跟你走,知道为什么吗?它希望大家把方字写好以后再跟你走。请一起来看方的笔顺,伸出小手,跟着书空。

1、出示方。演示笔顺。

2、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 (点、第三笔的起笔和收笔、撇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横要稍微向上斜。)

4、教师巡视。注意写字姿势。

5、展评。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齐呼:雨点儿。 指名读。 齐读。 齐读课题。 学生回答。 指名读。 学生评议。学生之间评议,教师点拨即可。 学生看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练习说话。 学生拼读生字。 学生回答。 指名读。 学生齐读。 齐读、开会车读。 指名学生猜一猜。 指名回答。 学生朗读。 (指名朗读、齐读) 指名读,思考、回答。 指名答。 指名分角色读一遍对话。分清问和答的句子。 指导分角色朗读。学生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话练习。 学生讨论交流。 说话练习。 学生做游戏。 学生观察,跟着书空。 观察交流。 学生描红书写。 展评交流。9.反馈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读雨点儿卡片 (2)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来说比较成功,识字教学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种滚动式教学,有趣有效,帮助孩子们读通课文,同时在识字过程中渗透字源字理的知识。孩子们很喜欢,感受到了我们中国汉字的趣味,坚定了我字理识字的信心。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进行了有趣的当堂检测。学生上课时摘雨点时,哪个都喜欢,竟犹豫不决,不知摘那个好。但上课时我出示过草长花开的画面后,忘了让孩子们练习说话,错过了一次很好的语言积累的机会。10.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雨点图片(正面是雨点儿,反面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第四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2)雨点儿 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参考2)雨点儿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一年级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并注意积累语言。

首先,把识字融入到句子教学中。

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话中有很多的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等,我把这些词语的学习放在句子教学中穿插进行,巧妙地连接,这样既不会断了文章情感学习的线,也使词语教学不显得枯燥乏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 和“飘落” 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问学生:“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头发、羽毛”等。在学生理解“飘落”一词后,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冬天到了,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注重朗读的体验和朗读的指导

开课伊始,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第五篇:《小小雨点》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小小雨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充满着天真浪漫的童情。全曲为四二拍子,大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节奏密集,旋律欢快、充满活力,描绘了小小雨点从天空上落下来时,小花朵与小麦苗高兴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从《小小雨点》密集、轻快的节奏,级进、小跳的旋律等艺术要素中体会“小雨点”活泼跳跃的形象。根据艺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发声及演唱方法,乐于参与艺术的表现和即兴创造,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唱歌曲《小小雨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艺术活动,能正确选择雨声为歌曲《小小雨点》伴奏。

(2)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

2、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中感受自然带给人们的美丽。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雨点》,并能够通过声音及动作表现。 难点:创编适合的歌词表现歌曲。

4、教学准备:学生自制沙锤

二、教学过程

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三、教学手段:

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合多媒体动画创设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从多媒体动画中去感受,发现和判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边看动画边听雨声,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得学生明白自然界的万物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并能很直观的分辨出适合《小小雨点》的伴奏雨声。运用多媒体动画范唱歌曲《小小雨点》,去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导入

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说你在图画看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边看动画边舞蹈。

(二)情感体验学唱歌曲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师生和谐配合的教学氛围。在学生歌表演时老师参与其中,做到师生互动,以情感染学生。我把自己当作了小苗、小树、花儿、鱼儿,尽情地唱游,尽情地欢笑。与孩子们一起轻快地舞蹈,让学生唱得轻松,跳得愉快,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三)歌词创编展示自我

让学生创作歌词、倾听自己的内心音乐,引导学生懂得不只有小花和小苗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样孩子情感得到了深化,思维得到了拓展,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动”的艺术,我觉得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音乐知识的无穷乐趣。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课时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电脑媒体的介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给学生良好的艺术熏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文雨点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雨点儿教学设计及反思04-23

早 课文教学反思04-12

课文影子教学反思07-08

语文课文教学反思07-25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下一篇:考试指南报答案大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