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知识讲座演讲稿

2022-07-18

演讲稿分为多种写作方式,有的是以会议为中心写作,有的是以事情发生为中心写作。在众多的演讲场合中,该怎么写出适合场景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团知识讲座演讲稿》,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团知识讲座演讲稿

团知识讲座心得

今天是3月7日,我们进行了团知识讲座。

我们学习了团徽的有关知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团徽的涂色为金红两色。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上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5个字都为金色。

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团的组织和团员应按规定使用团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着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然后我们学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形成: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首先在上海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之后,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在筹备建党的同时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7年5月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98年6月召开的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最后,我们学习了团歌,歌词是: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这次团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学习到了许多的团知识。

第二篇:楹联知识讲座讲稿

国粹育人,教学宏开新世界; 楹联进校,师生竞写大文章。

杜兴民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根据省楹联二代会精神,楹联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对联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现本人就学习对联的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谈一下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

撑天拄地两行字;

纳古涵今一副联。

蒋有泉

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中国楹联报社

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

骚坛夺席,堪与诗词并肩。

梁羽生

这三副联已明确告诉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一下,怎样写对联。

喜欢对联的人把文章比作水,诗词比作酒,那么对联就是酒精。不喜欢对联的人说对联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现就对联所谓脚镣手铐和大家共同探讨。

楹联,俗称对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创作楹联的规则就是《联律通则》。其中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也就是六要素。这是创作楹联要掌握的最基本东西,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一副楹联作品只要同时符合这六要素的要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第一要素:字句对等。

也有人说“字数对等”,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并不全面。因为对于单句联,三言五言,七言等只要字数相等就行了。但对于多句联,就不能只讲字数相等就行了,而且句数也必须相等。中短联中每边包含的字数称为言,如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为七言联;超过一定字数的长联,习惯按上下联总字数合计,如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长联,长达180字,称为180字联。一般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居多。一副对联,字数不限,短可仅二三字,长可至百千字,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今天我们以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为例,结合讲解对联六要素,因为简单易记。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上联五字,下联五字,上下联字数相等。

知行合一,有教无类;

修治省三,见贤思齐。

贵校校门联,上下联各八字,字句对等。上联的意思是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下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本副联意境很好。

但还有一种极个别的情况例外,就是有意追求“字数不等”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如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四川某人做的“挽联”: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千古。

上联六字,下联五字。由于把千古和万岁看作是对仗,便有个“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弦外之音。这种讽刺效果,依然建立在字数相等原则上,否则,怎么会对不起呢?

第二要素:词性对品。

所谓品,就是类。就是要求在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要求词类属性相同。词性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在现代汉语中,汉字总体上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虚词包括:副、介、连、助、叹、拟声词

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相同位置的文字词性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诗句中“白日”对“黄河”两个名词相对,其中“白"对“黄”是两个颜色词相对,“依”对“入”是动词相对,“山”对“海”是名词相对,“尽”对“流”是动词相对。两句诗构成了一副对联,描写了壮丽的景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明 .金 声 前一个分句是熟语相对,“有志者”与“苦心人”,“事竟成”与“天不负”,属对皆十分精良。中间分句,“破釜沉舟”与“卧薪尝胆”成语成对,既自对相对,工稳如铸。“百二”对“三千”,精巧的数字对。“秦关”与“越甲”之对略有不工之处,系专有名词加普同名词之对,亦工。“楚”与“吴”为专有名词相对。整体而言,此联对仗工整,几乎无可挑剔。

联律通则考虑到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间的差异,词性对品这一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异类词相对的,范围大致包含:形容词对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休息、咳嗽、游泳、交际、玩耍、鼓掌、道歉、开幕、睡觉等不能带宾语,也不能受‘很’修饰,如不能说‘很休息’、‘很睡觉’。)方位词对数目词;数目词对颜色词;同义词对反义词;副词对连词;介词对助词;某些成序列的名目,两种序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五行,十二属相等。

第三要素: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彼此对应平衡。从语法结构角度讲,就是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而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楹联在大的语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写对联的难点所在。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要素,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基本形式,需要精心组织。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精密复杂得多。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偏正词组,“白日”对“黄河”,主语对主语,“依”对“入”,谓语对谓语。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清、郑板桥

此联对仗工整 。“室”、“花”为名词对;“雅”、“香”为形容词对;“何须”与“不在”,皆为副词;“大”与“多”,又皆为形容词;“大”与“雅”修“室”,“多”与“香”修饰“花”照应得当。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人”与“事”、“难”与“可”、“胆”与“心”,皆为名词相对;“到”与“当”、“放”与“平”,皆为动词相对:“万”,数词;“两”,虽然不是数词,但表示“二”的意思,“万”对“两”也算工;“须”和“要”,连词相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与“学海”皆用比喻,系名词相对,“山”与“海”属对工整。“有”与“无”、“为”与“作”,皆为动词相对;“路”与“涯”、“径”和“舟”都是名词相对;“勤”和“苦”都是形容词相对,而且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对仗工而且巧。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这联对仗颇有特色,“删繁就简”和“领异标新”属于成语对,“删繁”“就简”“领异”“标新”都是动宾词组,而且“繁”与“简”、“异”与“新”都是反义词,这样即形成句内自对,也使得上下非常工整的相对;“三秋”与“二月”,“树”对“花”,都无可挑剔。整体而言,这是一副在对仗上十分出色的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联中,“从”与“自”为介词相对,“磨砺”为并列结构的动词,“苦寒”为并列结构的形容词,形成自对。“出”为古入声字,系仄声,与“来”皆为动词。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清、林则徐

“天”和“我”之对属于名词与代词相对,属于工队范畴。整联无一字不对仗,非常工整。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清、粱同书

“能”与“肯”皆用作动词;“受苦”“吃亏”都是动宾结构词组。“方为”与“不是”都是副词动词相对,“志士”“痴人”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虚心”“傲骨”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属于偏正短语结构,“心”与“骨”属对精巧。“低头”与“仰面”都是动宾词组。整联无处不对仗,甚为工整。

第四要素:节律对拍。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中语流节奏要一致。节律也就是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事物都具有节奏性的,如海潮的涨落、人脉搏的跳动、走路时的脚起脚落等等,都是有节奏的。节律可以产生快感和美感。楹联和诗词一样可以吟咏,具有音乐性,就是因为它有节律。所谓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节奏确定,可以按节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第五要素:平仄对立。

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种类,是我国传统的格律文学形式之一。是供人们实用的欣赏的文学艺术。它自然具有格律文学的共性。即保持声调和谐,抑扬顿挫的特点。还十分讲究用字的平仄,所以读起来节奏分明,富有旋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着一种音乐美。因此,它要求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通过相反和交替构成和谐。楹联是讲究声律的。声就是指声调,也就是平仄。律就是指平仄分布的规律。要想把楹联写好,就必须弄懂声律的基本知识。

平仄交替和平仄对立就是单边要按照节奏点安排平仄交替,在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一定要安排平仄对立。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单句节奏点“日”仄“山”平,单句内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上下联节奏点“日”仄、“河”平、“山”平、“海”仄、“尽”仄、“流”平,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对立。

一句之内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没有做到平仄交替,则为失替;对句之间节奏点上的字没有做到平仄相对,则为失对。有失替、失对现象便为出律。 多句长联除单句符合平仄交替,对立原则,还应注意句脚安排,传统对格,句脚安排格式。

1、平仄单交替式;即单边各分句句脚采取一平一仄交替方式。明代李开先多采用,因此叫李氏规则,即鹤步格。

2、平仄双交替式:即单边各分句句脚采取两平两仄交替的方式。这种“平顶平,仄顶仄”的双交替的格式,清代被引入长联创作,当代人称之为长联句脚的“马蹄韵”格式,运用最为广泛。

3、多平一仄式:上联除句尾为仄外,所有句脚均以平收,下联相反。因出于朱恂叔的传授,当今联界习惯称为“朱氏规则”,即龙形格。

目前在对联创作中,平仄声采用的办法,在不排斥旧四声的前提下,积极试用新四声,或者宜古宜今,双轨并行,同联不混用。这种双轨并行的办法即利于旧四声的创作和古联的鉴赏,又利于现代青年的创作,适应普通话的推广。作为初学对联的青少年学生,第一步理所当然地要选用现代汉语四声来定平仄搞创作。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后,也不妨再回过头去了解一些旧四声的知识。

新声依照汉语拼音所标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把

一、二声作为平声,

三、四声作为仄声。

旧声依照《平水韵》(平水是指平阳府城,即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宋代江北平水人刘渊集前人韵书之大成,将平、上、去、入分为106韵;平声仍称平声,上、去、入三声合起来称为仄声,经过皇帝御批后,八百多年来沿用至今。

中华国粹网平仄查询,输入提交后,平、仄重字就出来了,很方便。实行双规制,但同副联新旧声不能混用。如:

爆竹声中除旧岁; 梅花香里庆佳节。

新旧声混用,古入声转今平声的“竹”按仄声处理,“节”却按平声处理 了 。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第六要素:形对意联

对联不仅要求形式对举,而且要求意义关联。所谓关联,就是上下联的语义相关,上下联表达的表达内容要统一于一个主题。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一轮落日向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尽头渐渐落下,而滔滔的黄河水则永不停息地向着大海奔流。上下联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色,上联末“尽”字是仄声,下联末“流"是平声字,所以是有情的对仗句。

如果只求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内容上的统一,联界称为无情对即羊角对。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无情对的故事:清代内阁学士张之洞与工部侍朗李文田在北京陶然亭会饮。张以“陶然亭”出句,李之田对张之洞,众大笑。张之洞为人名,而陶然亭是建筑物,二者无任何关联,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张,陶为姓氏,之,然为文言虚词,洞与亭为景物相对,字字对仗工妙,实为无情巧对。

张之洞; 陶然亭。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电影院中看电影; 图书馆里读图书。

以上这些联上下联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一个主题。所以人们不把它称为对联,只称为对语。

综上述,对联是由两行有情的对仗句组成的独立文体。以上我们已了解了对联的六要素,但要写好对联必须避忌三点:

1、忌合掌。把左右手合起来,掌心对掌心,指尖对指尖,指根对指根,称为合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联大忌。 烈士丰功垂万代; 英雄伟绩著千秋。

这里的万代,千秋都是虚指时间久远。所以判定为合掌。 诸葛相祠垂万代; 三苏文苑溯千秋。

这里的万代虚指时间久远,而千秋是实指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宋代。这里是一虚一实相对。所以不仅不合掌,而且显得很工整。

2、忌不规则重字。

一副对联中无规则地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汉字,即为重字。与这种无规则的重字相对应的若是另外一对重字,这称为规则重字。例: 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德如善水承先道; 道若崇山继古德。

有规则重字体现了对联的对称美,增强了修辞效果。

不规则重字破坏了上下联之间的对称法则,属于对联文体中严重的形式缺陷。例:

年丰人寿花如海; 柳暗花明春似潮。

上下联不规则重“花”字。

3、忌尾三仄,尾三平。例: 美酒千盅辞旧岁; 梅花万树迎新春。

下联收尾“迎新春”为尾三平。

爆竹随心伴笑语; 春风得意谱欢歌。

上联收尾“伴笑语”为尾三仄。

除了以上避忌的三点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两点:

1、避免重音字。

例:青山跟清水

“青”、 “ 清” 读音相同,同一副联里出现称重音字。

2、避免上强下弱,在对仗中应当注意词语的份量,成联后,要注意上下联气势上的匹配,做到旗鼓相当。宁可下联略强些,不可以出现上联气盛,下联气弱,虎头蛇尾的毛病。

朱元璋在禁中观猎,看见马儿飞奔而过,风吹马尾,尾毛飘舞,于是便出联试探儿孙的才能与抱负,出句为:

风吹马尾千条线; 长孙 朱允炆先对曰: 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 对句:雨打羊毛一片毡。

若只从文字、结构、修辞上看,对得也工整,可惜立意不高,朱玩璋听后眉头微皱,心中不悦。朱元璋的四子朱棣稍作沉思,在旁应对: 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 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

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常将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颜、龙体、龙廷、龙袍。朱元璋听朱棣所对后默然。

朱元璋儿孙应对的句子,从对仗来说,两人的对句都很工整。但两相比较,却大为悬殊。

孙儿朱允炆所对“雨打羊毛一片毡”,与出句文字结构相应,属对工整,但立意选材一般,显得内容消沉、情感抑郁,难怪朱元璋听后心中不悦。而朱棣的对句“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仅对仗工稳,而且内容积极、感情激扬,在立意、气势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侄朱允炆;取材、比拟,胜过其父朱元璋。朱元璋用“千条线”来比喻奔马那被风吹散、细丝飘飘的尾毛,形象鲜明;而朱棣用“万点金”来比喻游龙那迎晶生辉、金光闪闪的鳞甲形象,自然贴切,又具有帝王气度。这两个对句有差异,既缘于应对二人的观察力、想象力有别,也显现出两人的性格、气质,胸怀、志向的不同。

下面再谈一下写对联地创作过程:一是先提炼所要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罗列出那么几个词汇或者意象;二是进行排列组合,让他们成为句子;三是本着文辞最佳的原则进行修改,修改要按照格律、意境双重标准进行。如此,大体就能写出来一副对联。如果再细化,我将这些概括为十个步骤:1是下笔扣题、2是深入构思、3是行文语势、4是长短布局、5是词语推敲、6是语言修饰、7是平仄调整、8是局部工整、9是增删修剪、10是后期调整。

许多人写了很多联,意境也很好,但格律不怎么讲究。作为初学者,我想说对于格律一定要严格坚守。刚开始确实不适应,但写得多了,肯定会轻车就熟,不会形成束缚。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大家一定要严于律已,一起步就高标准、严要求,将来必将受益。我们知道,前人有说过“不以律害意”的话,但那是相对的,许多人都理解成绝对的话。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对联不是散文,它是格律文学,对仗统一的格律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如果不遵守格律,那本身就不是写对联。既然写对联,格律是不可违背的。基本和格律要求都要达到,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较好的词汇,一些特殊的地方,因为意境营造的需要,才可以适当放宽。当然,再宽也是宽对。这时才叫做“不以律害意”。所以不要被一些说法迷惑。有些人说,“我以我笔写我心”,管他什么格律。这话没错,可那时你写的就不是对联。对联他就是既对又联,格律就是不能违背。对联写作入手时最要注意什么?我认为入手时,注意的很多,但最应注意的还是“浮躁”。要能静下心来,肯下功夫去读书,去练笔,然后去构思,去修改。倘若浮躁了,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无济于事。其次要多读勤读多练。多读好的对联,就能增强语感,吸取优点。大家肯定都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但真正实践过你就会发现,此言不虚啊。古人教育孩子,都从背诵起;如今许多人学英语,也是先背会再说,这都是有道理的,语感对写作来说很重要,而背诵,包括熟读的意义不仅是语感,还包括很多层面。天下没有不累人的学问,要想出真知,见水平,就要板凳座上十年冷,不下苦功夫不行。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以一副联作为结束语。

对立统一,为宇宙万物之普遍规律;

联绵成双,乃乾坤众生的共同因缘。

马萧萧

第三篇: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

一、从二个小故事讲起: 张飞问路 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张飞长的又凶,力气又大,谁经得住他这么一抓。然后,凶巴巴发问:“喂,告诉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个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出来,还敢告诉他路怎么走!实在没办法,用手随便指了指,张飞一看。“是不是往那边走?”“是!是!”其实这个农民无心一指。张飞当了真!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刘备,往哪边走可以到达目的地。结果呢?同学们能不能猜到结果:张飞问路,越越问越远!同学们看《三国演义》,可以看到这个故事。 这还是一件小事。不过多走几步路,还有问路送了命的。

乌江自刎

项羽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自称“楚霸王”,可见他的威风。当他与刘邦最后决一死战的时候,在垓下兵败,输给了刘邦的部队,其实这时候,他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只要退回去重新组织一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在逃跑的过程中逃到一个叫阴陵的地方,又迷失了道路。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这句话是引用司马迁写的,出自《史记》的《项羽本纪》。为什么这个老农民又指错了踟呢,其实,错误还是出自项羽自己啊!想想,一个自称“楚霸王”的人会怎样对待一个地位底下的农民呢?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都知道,项羽在乌江自刎!清朝的李清照流下了一段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当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如果项羽,对人礼貌一些,就不会走错路了!也不会自刎于乌江了!

从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礼仪对人的重要性。礼仪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二、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礼仪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人们与他人交往的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与别人交往理自己的外表方面要注意什么,包括语言、仪容 、仪态、风度等

一个有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给人的感觉总是这个有道德修养。人就愿意我他交往。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礼仪、宣传礼仪,成为礼仪之邦。自从孔子开始,就不断地提倡做人要有“礼”,不能随随便便。比如说,儿女每天早晨起床,要到父母床前请安,到了学校要向教师鞠躬。教师走路时,你要站在旁边等教师走过才你走。

这样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变化了不少,有些礼仪今天看起来还不可思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对待别人要诚恳,对别人要尊敬。对待别人要友好。对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教师,对自己的同学,甚至对于马路上有扫地的清洁工,都应该是这样。

三、一个小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礼仪 1礼仪应该注意的原则:

尊重原则

对待长辈容易做到,对待同辈或者不自己的人不容易做到。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不管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适度原则

1、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待人接事要做到适可而止。

2、与别人打个招呼,时间不能太长;人家还有别的事,你硬要拉住别人,不合适。

3、别人在做事,你硬要拉住他,跟他说话。不合适。

4、在教室说话声

一、从二个小故事讲起:

张飞问路 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张飞长的又凶,力气又大,谁经得住他这么一抓。然后,凶巴巴发问:“喂,告诉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个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出来,还敢告诉他路怎么走!实在没办法,用手随便指了指,张飞一看。“是不是往那边走?”“是!是!”其实这个农民无心一指。张飞当了真!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刘备,往哪边走可以到达目的地。结果呢?同学们能不能猜到结果:张飞问路,越越问越远!同学们看《三国演义》, 可以看到这个故事。 这还是一件小事。不过多走几步路,还有问路送了命的。

乌江自刎

项羽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自称“楚霸王”,可见他的威风。当他与刘邦最后决一死战的时候,在垓下兵败,输给了刘邦的部队,其实这时候,他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只要退回去重新组织一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在逃跑的过程中逃到一个叫阴陵的地方,又迷失了道路。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这句话是引用司马迁写的,出自《史记》的《项羽本纪》。为什么这个老农民又指错了踟呢,其实,错误还是出自项羽自己啊!想想,一个自称“楚霸王”的人会怎样对待一个地位底下的农民呢?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都知道,项羽在乌江自刎!清朝的李清照流下了一段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当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如果项羽,对人礼貌一些,就不会走错路了!也不会自刎于乌江了!

从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礼仪对人的重要性。礼仪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二、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礼仪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人们与他人交往的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与别人交往理自己的外表方面要注意什么,包括语言、仪容 、仪态、风度等

一个有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给人的感觉总是这个有道德修养。人就愿意我他交往。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礼仪、宣传礼仪,成为礼仪之邦。自从孔子开始,就不断地提倡做人要有“礼”,不能随随便便。比如说,儿女每天早晨起床,要到父母床前请安,到了学校要向教师鞠躬。教师走路时,你要站在旁边等教师走过才你走。

这样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变化了不少,有些礼仪今天看起来还不可思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对待别人要诚恳,对别人要尊敬。对待别人要友好。对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教师,对自己的同学,甚至对于马路上有扫地的清洁工,都应该是这样。

三、一个小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礼仪 1礼仪应该注意的原则:

尊重原则

对待长辈容易做到,对待同辈或者不自己的人不容易做到。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不管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适度原则

1、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待人接事要做到适可而止。

2、与别人打个招呼,时间不能太长;人家还有别的事,你硬要拉住别人,不合适。

3、别人在做事,你硬要拉住他,跟他说话。不合适。

4、在教室说话声

音太大,全班就只听见你的声音,不合式。

5、问别人问题,要适可而止,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人不礼貌。

自律原则

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些人对自己放松一些,对别人却严格要求,别人做了一点不好的事,他就把这当作天大的事,我们学样同学之间也是这样,经常有同学不说,打起来,到了教师那儿,教师问,怎么会打起来,“他先打我,”“他先打我!”“他先骂我”“他先骂我。”这样的话。其实,管些同学都是不自律,把别人的错当作很大的错误,把自己的错当作很小的错,别有有错不饶他,自己有错尽是原谅自己。你们说,这样两人不会打起来才怪

宽容原则

一句话,对别人的错误尽是原谅他。但是,说起业容易,做起业难。

四,我们在校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真可爱的,上天不仅给我们每个人生命、智慧,还给我们可爱的容貌。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喜欢我的同学呢?如何使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呢?首先从自己的外表着手。

1、穿衣礼仪。

什么身份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只要得体就行,美不是装酷,不是潇洒,一个人的美并不是穿得越贵越好,不是穿得越流行越好,名牌并不能带有你的外表美。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

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但是穿衣要整洁,大小合适,不花里胡梢。我发现有一个别学生平时学着大人的样,把衣服领的竖起来,有的把手缩在袖管里。把衣报开着,都不像样。

2、行走礼仪

(1) 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

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

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

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

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

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

“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

“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

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

问别人。”

3、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

“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

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

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

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

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2)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

出。

4、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

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

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

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

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

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

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5、就餐礼仪

(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入餐厅。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静、文明进餐。

(4)饭

、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6、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要热情接待,帮助

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 “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

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

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

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

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7、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

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

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

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8、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

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第四篇:安全防火知识讲座讲稿

第一讲

怎样认识火灾,对火灾的预防

一、怎样认识火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类企业大量涌现。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改制,结构调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导致诱发火灾的各类因素相应增多,火灾事故不断,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仍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1991年至2000年十年间,全国共发生火灾88万余起,死亡人数2.5万余人,伤4万余人,直接财产损失116.5亿余元。其中,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特大火灾264起,造成1750人死亡,仅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河南洛阳东都商厦三起恶性火灾事故就造成867人死亡。火灾形势严峻的状况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量事实一再表明,尽管火灾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没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人们对安全防火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不少人员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违章操作,冒险作业;一旦发生火灾,既不会报警,又不会扑灭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最后酿成大的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的局面。

二、火灾怎样预防

1、预防火灾的人为因素

在火灾预防中,物和技术不过是被动因素,而人才是主动的,并且是主要的因素,人的行为受心理意识的影响很大。如果人们思想重视防火安全懂得消防知识,明确消防安全重要性,发生火灾的危害性,扑救火灾的必要性,有消防安全意识,就会主动地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就能控制火灾的发生和减少火灾损失,相反,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预防火灾的物质因素

火灾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物质具备了燃烧条件。因此,火灾预防就把物质燃烧条件破坏掉,防止火源接近可燃性质,防火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不安全状态的物质,防火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不安全状态的物质转变成安全状态的物质。

3、预防火灾的技术因素

(1)设计上不符合要求。选材料与使用不符合消防规范要强度计算上的错误,结构不合理,没有配套设计消防安全技术设施或不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等。

(2)施工、制造上不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建筑防火设计,消防产品制造等不符合要求。

(3)维修、保养不到位,由于防火灭火各种设备、设施随着时间上的延续、磨损、耗伤、老化腐蚀、失灵等,缺乏维修保养,致使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4)操作技术不等引起火灾。由于操作技术上熟练或缺乏安全防范知识,而发生火灾。

事实告诉我们,火灾预防与产品技术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防火技术水平高,产品设计质量好,火灾事故就发生的少;反之,就容易发生火灾。 第二讲

初起火灾的扑救和灭火器的管理

一、初起火灾的扑救基本方法有四种:

1、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质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火灾,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对于房屋、家俱、木柴、纸张等可燃物质,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二氧化碳的冷却灭火效果很好。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击-78℃的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在迅速汽化时吸取大量的热,从而降低燃烧区的温度,使燃烧停止。

2、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未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这也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些方法很多,例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从燃烧区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排除生产装置、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阻止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护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邻的可燃建筑结构,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等等。

3、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或氧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层间和工艺装置或船舱内的火灾。这些部位发生火灾的初期,空气充足,燃烧发展比较迅速,随着燃烧时间延长,由于被封闭的这些部位内部的空气(氧)越来越少,烟雾及其他燃烧产物逐渐充满空间。因此,燃烧的不完全性加强燃烧强度降低,当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到14%及以下时燃烧即将停止。还可以采用石棉瓦、湿棉被、湿帆布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燃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如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内,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新鲜空气流入。此外,在无法采取其他可采用水淹没(灌注)或用高倍数泡沫来充填的方法进行扑救。

4、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和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1211(二氟一氯

一、甲烷、1301(三氯一甲烷)等均属于参与燃烧过程中断燃烧连锁反应的灭火剂。灭火时,一定要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灭火剂、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中去,否则将起不到抑制燃烧反应的作用,达不到灭火的目的,同时,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止复燃。

二、初起火灾要做哪些工作

1、报警

发生火灾后,在现场的人员应及时拔打火警电话——119,向公安消防队报警,报告火警时为了使消防队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应讲清起火单位的名称、详细地址、着火物质、着火部位、火势大小、有无被困人员、有无爆炸和毒气泄漏,报警人的姓名、电话号码等。并该出起火部位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

2、灭火

我国的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灭火在消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任务)。

灭火基本要求是:积极抢救人命、及时控制火势、迅速扑灭火灾,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救人后灭火(以人为本,先控制后消灭,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原则)。

3、自救

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在突如其来的火灾面前,在众多被火围困的人员中,有的人命赴黄泉,生灵涂炭,有的人造成终身残疾,也有的人化险为夷,死里逃生。这固然与起火时间、地点、火势大小、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等因素有关,还要看被火围困的人员在灾难临头时有没有逃生的本领。实践证明,很多人在火灾围困中得以生还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他们都有自救意识和所采取的自救方法得当,掌握了一把打开逃生大门的“金钥匙”。

(1)熟悉环境法

必须了解熟悉自己经常或临时所处的建筑物、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 (2)头脑冷静法

火灾发生时,浓烟滚滚,烈火熊熊,被大火围困的人们大多非常紧张的失去理智,不假思索,盲目跟随他人,一窝蜂地拥到这里又一窝蜂地拥到那里,有时会处于进也难,退也难的境地,这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冷静才不能慌乱,要根据火势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有效的自救方案,赢得宝贵的时间,脱离险境。

(3)迅速撤离法 (4)毛巾保护法 (5)通道疏散法 (6)匍匐爬行法 (7)标志引导法 (8)借助器材法 (9)绳索滑行法 (10)暂时避难法 (11)利人利己法 (12)低屋跳楼法

三、泡沫灭火机和二氧化碳灭火机的使用方法

1、泡沫灭火器主要有机械泡沫灭火器和化学泡沫灭火器两种。 手提式泡沫灭火器主要由筒体、瓶胆、器头、提环组等组成,筒体用钢板渡压焊制而成,内装碳酸氢钠水溶液,瓶胆用乙烯制作,内装硫酸水溶液。瓶胆用软盖封闭防止溶液混合和蒸发,器头借助垫圈和螺母紧固在筒,使用时,可手提筒体,上提环,迅速火场,不能倾斜,不能肩扛,拿颠列都不行,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离着火点10米,将机桶到过来,对着火点喷射,直喷完为止。

2、二氧化硫灭火器的作用 二氧化硫灭火器充装的灭火剂是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是惰性气体,比空气重,是空气的1.5倍,灭火时喷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隔离了氧气的供给,燃烧因缺氧而熄灭,适用于扑救电器、珍贵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和其他一般物质的火灾,但不能扑救钾、钠、轻金属火灾。

3、构件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由筒体(气瓶)、阀门、喷筒(喇叭、虹吸管等组成,筒体是由无制管制成、用来盛装二氧化碳,喷筒由耐寒橡胶制成,连接在启闭阀门上,其作用是使喷射定向提高灭火效能。)

着火点5米左右,然后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锁,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尾巴,对没有喷射软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所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要注意安全,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8.5%时,人会发生呼吸困难,血压增高,含量达20~30%时人会呼吸衰弱,严重的可以窒息,致死。在室内较少的密闭空间或地下坑道喷射后,人员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离火不能过远(2米左右较好)喷射时手不要接触喷管的金属部分以防冻伤。

第五篇:校园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讲稿

一、从二个小故事讲起:

张飞问路 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张飞长的又凶,力气又大,谁经得住他这么一抓。然后,凶巴巴发问:“喂,告诉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个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出来,还敢告诉他路怎么走!实在没办法,用手随便指了指,张飞一看。“是不是往那边走?”“是!是!”其实这个农民无心一指。张飞当了真!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刘备,往哪边走可以到达目的地。结果呢?同学们能不能猜到结果:张飞问路,越越问越远!同学们看《三国演义》,可以看到这个故事。

这还是一件小事。不过多走几步路,还有问路送了命的。

乌江自刎

项羽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自称“楚霸王”,可见他的威风。当他与刘邦最后决一死战的时候,在垓下兵败,输给了刘邦的部队,其实这时候,他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只要退回去重新组织一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在逃跑的过程中逃到一个叫阴陵的地方,又迷失了道路。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这句话是引用司马迁写的,出自《史记》的《项羽本纪》。为什么这个老农民又指错了踟呢,其实,错误还是出自项羽自己啊!想想,一个自称“楚霸王”的人会怎样对待一个地位底下的农民呢?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都知道,项羽在乌江自刎!清朝的李清照流下了一段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当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如果项羽,对人礼貌一些,就不会走错路了!也不会自刎于乌江了!

从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礼仪对人的重要性。礼仪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二、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礼仪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人们与他人交往的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与别人交往理自己的外表方面要注意什么,包括语言、仪容 、仪态、风度等

一个有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给人的感觉总是这个有道德修养。人就愿意我他交往。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礼仪、宣传礼仪,成为礼仪之邦。自从孔子开始,就不断地提倡做人要有“礼”,不能随随便便。比如说,儿女每天早晨起床,要到父母床前请安,到了学校要向教师鞠躬。教师走路时,你要站在旁边等教师走过才你走。

这样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变化了不少,有些礼仪今天看起来还不可思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对待别人要诚恳,对别人要尊敬。对待别人要友好。对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教师,对自己的同学,甚至对于马路上有扫地的清洁工,都应该是这样。

三、一个小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礼仪

1礼仪应该注意的原则:

尊重原则

对待长辈容易做到,对待同辈或者不自己的人不容易做到。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不管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适度原则

1、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待人接事要做到适可而止。

2、与别人打个招呼,时间不能太长;人家还有别的事,你硬要拉住别人,不合适。

3、别人在做事,你硬要拉住他,跟他说话。不合适。

4、在教室说话声音太大,全班就只听见你的声音,不合式。

5、问别人问题,要适可而止,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人不礼貌。

自律原则

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些人对自己放松一些,对别人却严格要求,别人做了一点不好的事,他就把这当作天大的事,我们学样同学之间也是这样,经常有同学不说,打起来,到了教师那儿,教师问,怎么会打起来,“他先打我,”“他先打我!”“他先骂我”“他先骂我。”这样的话。其实,管些同学都是不自律,把别人的错当作很大的错误,把自己的错当作很小的错,别有有错不饶他,自己有错尽是原谅自己。你们说,这样两人不会打起来才怪

宽容原则

一句话,对别人的错误尽是原谅他。但是,说起业容易,做起业难。

四,我们在校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真可爱的,上天不仅给我们每个人生命、智慧,还给我们可爱的容貌。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喜欢我的同学呢?如何使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呢?首先从自己的外表着手。

1、穿衣礼仪。

什么身份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只要得体就行,美不是装酷,不是潇洒,一个人的美并不是穿得越贵越好,不是穿得越流行越好,名牌并不能带有你的外表美。

&nb

sp;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

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但是穿衣要整洁,大小合适,不花里胡梢。我发现有一个别学生平时学着大人的样,把衣服领的竖起来,有的把手缩在袖管里。把衣报开着,都不像样。

2、行走礼仪

(1) 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

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

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

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

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

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

“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

“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

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3、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

“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

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

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

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

&nb

nbsp;(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

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

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

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8、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

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注意:待人要诚肯。

1、每天走进校园,看到你认识的同学,亲切的打个招呼,看以教师说一声,早上好。但是这一切都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地,不有装装样子。 课文的的地篇课文,说,只有真情才能换孤儿真情。

有一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张良是西汉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其实这都是教师要考验他,看他是不是真诚。我们在学校对别人,要做到真诚相处。其实,世界上没有傻子,谁对我真诚,谁总是取笑我,大家都看得出来。所以,我们每同学行对别人真诚一些,当然,这个真诚既要对同学,也要对老师。

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发自内心地尊敬老师,见到老师,面带微笑,轻声招呼,主动问好,见到同学,主动打个招呼!。这样,我们的校园就文明多了。

3、交往方式要适当。

大家心里都在想,我对别人也满真诚的,可是就是不领情,总是对我不真诚。其实,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要慢慢学,我怎样做最好呢?

前几天过三八妇女节,我发现有些同学满有爱心,送一个小礼物给自己的教师、家长。不错但是我发现一个同学,早上,他来到教室,教师正在门口与别人教师谈话,他一跑上来,大概有些激动,把一个小祸礼物往老师手上一塞:“老师,给你!“教师一一惊,你干什么?追问一一句。他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送给你!然后,像受了批评一样跑进教室了。大家想一想,他有什么错?首先,他很真诚!但方法不对,你认为该怎么做?

其实,在我们和生活中,与同学的交往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事情,你本意是好的,但受到别人的误会,当然就会产和生矛盾,所以,总有些同学给人的印象不佳。

怎么办呢?该道歉的时候就道歉,该像别人解释的时候就要勇敢地站超导起来,像个男子汉!

给大家的建议:

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而且对立的语气说话

◎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偏偏爱说话

◎打断别人的话

◎滥用人称代词,以至在每个句子中都有“我”这个字

◎以傲慢的态度提出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在谈话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但却会使别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话题

◎不请自来

◎自吹自擂

◎嘲笑社会上的穿着规范

◎在不适当时刻打电话

◎在电话中谈一些别人不想听的无聊话

◎对不熟悉的人写一封内容过分亲密的信

◎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公然质问他人意见的可靠性

◎以傲慢的态度拒绝他人的要求

◎在别人的朋友面前说一些瞧不起他的话

◎指责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评论别人的无能力

◎当着他人的面,指正部属和同事的错误

◎请求别人帮忙被拒绝后心生抱怨

◎利用友谊请求帮助

◎措词不当或具有攻击性

◎当场表示不喜欢

◎老是想着不幸或痛苦的事情

◎对政治或宗教发出抱怨

◎表现过于亲密的行为

同学们,我们大家有了礼仪,我们的学校会更和谐;我们尊重了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上一篇:我的党性分析材料下一篇:我长大了中考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