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论文 篇1:

农村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初探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价值的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了新的理念,日益成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追求。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村初中思品课的教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初中思品课如何构建有效教学作了初浅的策略探索。

关键词:农村;思品;有效教学;教学模式;有效讲授;有效提问

当前教育要求打造高效课堂,但是农村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中的 “满堂灌” “满堂问”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如何提高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以新的观念指导、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案例学习、创设情境、实践操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和社会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学会在生活中感悟、体验人生的价值。让学生不仅在课上能有所感悟,更愿意在实际生活中落实这样的一种思想。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利用时政热点、名人轶事及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等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学习,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师要致力于有效“讲授”

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讲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讲授”和有效“提问”应该贯穿始终。新课改革非常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教师的“讲授”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作为有效教学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始终不变。只是在有了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撑之后,教师的“讲授”在时间、节奏、时机的把握上都应该讲究艺术。思品课是一门形成结论性和价值取向较强的学科,因此,思品课教师的“讲授”要力求生动有趣、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富有启发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授”的重点应放在“三点”上,所谓“三点”是指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即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和实际的联系点。但思品课教师应切记,过度的、不恰当的“讲授”会重蹈以教师为中心的覆辙,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农村初中思品课教师的课堂上。

三、教师要致力于有效“提问”

同样,有效课堂也离不开有效“提问”。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师生的交流和对话为常态,而教学能否出现和维持一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回应,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可以使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身上,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思品课教师的有效“提问”, 一是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太简易,难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无从下手。二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问题空间有多大,学生探究空间就有多大。开放性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很有禅益,为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为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以对课本上的素材进行改编,增加一些具有“参与性”、“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三是提问要“点”“面”结合。初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提问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问题当作某几个优等生的专利。

总之,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作者:刘明

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论文 篇2:

关于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新课改 有效教学

“教育之伟大在于育人,育人之核心在于课堂,课堂之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之评价在于有效,有效之标准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主动发展和快乐成功,这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使课堂教学改革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等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有效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作出以下三点思考。

一、不断强化“有效”的教学意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教师教+学生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想象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刻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更有效。

二、努力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

1.课前精心准备,提升备课的有效性。

(1)注重吃准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是课程标准活化的有效载体,它承载着传递知识的任务。教材的编写经过编者们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充分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落实在平时教学中。要深挖教材,透过字面,挖掘其中精深的内涵,包括知识、智力、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浓缩、加工、组合等,按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使篇幅庞杂的内容显得短小精悍,井然有序,保证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会把书由“厚”读“薄”。如在学习八年级(下)(苏人版)思品第一课《追求公平》时,我先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公平的含义;②公平待人的意义;③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公平;④学会公平待人,简洁明了。又围绕教材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面,多设计一些可迁移的知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针对上面第④小问题,我进一步补充这样一些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免农业税,对高税收实现调节,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公平吗?为什么?你还能举出一些相关的例子吗?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既加深对维护社会公平意义的理解,又了解课外的一些知识,举一反三。

(2)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目前学生之间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过高,不符合学生实际,如果照葫芦画瓢,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3)注重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开放的外部环境教育,让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在使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除了教材、师生的生活经验外,还有丰富的课外资源,大量的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故事《农夫与水罐的故事》、《三个和尚》等;笑话《东西方文化差异》;歌曲《走进新时代》、《十六岁的花季》、《爱的奉献》等;视频《感动中国》、《任长霞》,等等。

2.课堂凸显思品课独特魅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情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硬性灌输而能实现的。

(1)增强趣味性,在“活”上下工夫。初中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与好奇心,基于这一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知识既轻松又有收获。

(2)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工夫。新课程强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教师要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我尝试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而且有些完全是由学生自己策划、编排,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不仅增长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的乐趣。

三、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呆板的知识灌输和一味的说教,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变传授为互动。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比如听一些歌曲、播放一段视频、看几个小品或让学生自己表演一些片段。这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和非常乐意做的。就此机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感悟,然后由每组的代表发言表明观点,或把感悟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和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总之,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学思想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探讨,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断习得专业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共同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宋金洪.为了我们神圣的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第一辑).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11,1.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7.

[3][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作者:周春斌

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初中思品课的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包括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

学习速度就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实际上是指学习效率。平常我们说学习效率高,就是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少,或者是在特定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知识。学习结果就是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感受,即学生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学习,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地进行学习以及对学习结果是发生兴趣还是厌恶的心理感受。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时间应分为两个部分,即学校授课时间和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来看,他的学校有一个显著的跟其他学校不一样的变革——叫“解放下半日”,即每天的下半日是自由的。在他的学校里面,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是这样的——下午是属于学生的时间。这个时间,既可用来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也可用来运动、活动、游戏、玩耍、休闲等。而我们这里说的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不完全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放松的时间,但应是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时间,因此说是学生能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如何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呢?就是要在教学中安排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教学七年级下册《走进社区》这个单元,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授,介绍有关社区的情况,分析社区的特色、优点和不足等,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学生所记住的知识是片面的、表面的,因此这是低效的教学。余文森在《有效教学十讲》中说“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都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学校的话,这个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大出息的”。按照学生学习时间的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首先简介社区的情况,激发学生关注社区,提出考察社区、分析社区、研究社区的具体要求(包括考察的范围、时间和形成结果的要求等),然后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实际考察。这考察就是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学习。最后再由学生把到社区考察的结果拿到班上进行交流、共享,做最后归纳总结。这是一个以学生考察为主的学习活动,可以表述为“要求——操作——归结”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把学习方式交给学生。所谓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使用的方法和形式。学生为了考察、了解、研究社区,有的可能通过观察社区人们的生活、相互间的关系获得社区的信息;有的可能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社区的情况;有的可能通过画图的方式分析研究社区;有的可能独立考察;有的可能合作考察……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社区考察,而且应该学会这种选择。但是,不管用何种方式进行考察,都应带着问题思考,从而达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目的,可以整理形成考察报告。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会获得对社区的真实感受,他们融入社区、热爱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的意识会大大增强。这样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结合实际,激活学生参与意识。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敏捷灵活、知识面广、极富想象力,新课程教材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认识水平。可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通过干巴巴的讲授变得枯燥无味。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设计出既能符合学生经历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师生间互动交流。如在讲“创建新集体”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进行“班训班徽设计”的比赛,学生的参与和兴趣会很浓,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都得以充分体现。所以,我们在讲心理常识时,就可以设立“课堂心理诊所”;讲法律常识时,可以布置“模拟法庭”;讲社会发展常识时可以设计“时光倒流演讲”,将经济常识时可以组织“股市追踪”;讲哲学常识时可以进行“哲理论辩”;讲政治常识时可以举办“热点访谈”等。只要认真投入,不怕麻烦,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方案,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上大胆创新,就一定能使学生的教学参与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参与度越高,学得越活,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研究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意图,探索适合于初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鲜活,学有情趣,学有创新,使教学更加有效。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唐炳耀

上一篇:组织体系的建筑安全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下高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