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作业题

2022-07-11

第一篇:农业推广学作业题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代替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创新的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

3、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及应用的过程。

4、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

5、创新: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

二、填空:

1、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2、无限性、有限性、周期性、创新成果

3、S扩散理论

4、投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5、世袭式扩散

三、简答题:

1、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

3、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传习式扩散方式、接力式扩散方式、波浪式扩散方式、跳跃式扩散方式。

4、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立即见效的技术和长远见效的技术、一看就懂的技术和需要学习理解的技术、机械单纯技术和需要训练的技术、安全技术和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个别改进技术和合作改进技术、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

1 / 38

四、论述题:

1、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答:首先是经营条件的影响,农业企业及农户的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经营条件好的农民,他们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地面积,有比较齐全的机器设备,资金较雄厚,劳动力充裕,经营农业有多年经验,他们对创新持积极态度,容易接受新的创新措施。其次是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主要取决3个因素,第一技术的复杂程度,第二技术的可分性大小,第三技术的适用性。再有就是看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了农民的年龄、户主的文化程度、还有家庭关系的影响。最后是其他社会、政治因素包含了这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第二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还有政治因素的影响,以上这些是影响农民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 1.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这一过程是创新在农民群体中的扩散的过程,也是农民的心理、行为的变化的过程,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首先是突破阶段,突破阶段是创新扩散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农村社区中的创新先驱者会付出大量心血和劳动来进行各种试验,他们一旦成功,以令人信服的成果证明,创新可以在当地应用而且明显的时候,就实现了突破。第二是紧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创新能否进一步扩散的关键阶段,实际就是创新成果由创新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第三是跟随阶段,有些人刚开始可能不理解创新,一旦发现创新的成功,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主动采用,所以又叫自我推动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从众阶段,这个阶段几乎不需要什么驱动力,而被生活所在的群体所推动,此阶段的扩散速率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以上是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这些过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存在形态、结构、性质与内在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2、技术: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所采取的手段。

3、科技成果: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

4、转化: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2 / 38

5、应用性研究成果: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原理对一些能够预见到的应用前景领域进行研究,从而开辟的科学技术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二、填空: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转化主体)(转化客体)(转化受体)

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经济)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经营)(咨询)(推广)

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

三、简答题

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答:按成果性质分类分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研究成果。按成果的表现形式分类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

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答: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是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答: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

答:是建立在经济和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可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知识密集型的创造性劳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从业人员与社会各业人员的比例。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3 / 38

答:(1)产量增减量(2)某些指标的生产率(3)某种资源的利用率(4)某种指标的提高率(5)某种指标的降低率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答:(1)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2)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3)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的运行机制(4)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5)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1)成果质量:包括成果的创新性、成果的成熟性、成果的效益性、成果的适应性和成果的实用性。(2)转化系统体系建设:包括:应用成果产出系统、成果鉴定系统和成果推广系统。(3)农民需求。(4)政策与资金。 第三章 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2、群体:是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人群集合体。

3、心理定势:是指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以前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5、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6、能力:是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7、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8、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0、情感: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11、意志:是人自觉确定行动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此目的的心理过程。

4 / 38

二、填空题:

1、人的心里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社会心理包括4方面的研究内容即(社会环境)(社会心理活动)(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个体差异)

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5、气质的类型有4种,即(多血质型)(胆汁质型)(黏液质型)(抑郁质型)

6、能力根据对完成活动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7、心理定势的类型分为(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经验效应)(移情效应)

8、思维的特点是(间接性)(概括性)

三、简答题:

1、群体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答:(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联合群体和集体

2、群体的作用是什么?

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成群体的任务,实现群体的利益。群体通过对成员的有效组织,使其分工合作,达到群体的目标,二是满足群体成员的需要。

3、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答:群体意识的形成需要以下条件首先是共同的目标利益,这是形成群体意识的基础,其次是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是群体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有就是自然领袖,这是群体的核心,最后是亲近和友爱,这是群体意识的纽带。

4、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农民群体具有一般群体的功夫同特征,又具有农民群体的特殊性。有以下4方面特征(1)群体规模和性质的不确定性(2)群体成员情感联系的紧密性(3)群体成员信息共享的制约性(4)群体中核心人物的重要性。

5、影响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5 / 38

答:(1)生理素质(2)社会生活条件(3)教育(4)社会实践

6、性格的特征是什么?

答:性格的特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7、农业推广人员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

答:(1)发散性思维(2)侧向思维(3)逆向思维(4)动态性思维(5)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相结合。

8、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1)市场适应能力(2)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3)群众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4)语言表达能力(5)合作共事能力

9、使用暗示法影响推广对象要遵循几点规律?

答:(1)要遵循感知规律(2)要区别不同对象(3)要区别不同环境条件。

10、常见的吸引法有几种?

答;(1)利益吸引(2)新奇吸引(3)信息吸引(4)形象吸引(5)示范吸引(6)目标吸引。

四、论述题

1、意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农业推广人员的意志培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意志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行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的根本区别所在,人在行为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行为要实现的目标,达到什么水平和效果,这是动物根本不具备的,二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三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农业推广人员意志的培养包括几个方面,(1)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对行动的目的及其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能主动支配行动使之符合该目标的能力(2)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人在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过程中能够迅速和坚决的进行决断的能力(3)自制性是指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能有意识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4)意志的坚韧性是指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坚定的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

2、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

答:主要通过3种方法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首先是劝导法,这是影响人心里最主要、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流泻式劝导、冲击式劝导、浸润式劝导。还有暗示法,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传递思想、观点、意见、情感等信息,使对

6 / 38

象在理解和无对抗状态下自然受其影响的一种方法。最后是吸引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引起农民的兴趣、注意、好奇等心理反应的方法,具体包括利益吸引、新奇吸引、信息吸引、形象吸引、示范吸引、目标吸引。 第四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行为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2.需要 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渴求或欲望。

3.动机 是行为的直接力量,它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4.行为激励 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向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5.感染 是指群体成员对某些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无意识及不自觉地感受与接受。

二、填空

1.农民 2.内在的需要 外来的刺激 3.行为 4.自我实现 5.协调 不协调 不相关 6.强化 弱化 方向引导 7.始发作用 导向作用 强化作用 .内在需要 外界刺激物或外界诱因 9.知识的改变 个人行为的改变 10.知识 意向 11.解冻 变化 冻结 12.增加动力 减少阻力 13.参与性 强迫性 14.政策 法律 经济 补贴 15.教育 培训 试验 示范 16.现实生产力

三、简答

1.目的性: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去采取一定的行为。

可调节性:受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调节。

差异性: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受着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与影响,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2.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社交需要

7 / 38

④尊重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一是农民需要——原动力。大多数农民都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农民行为改变的力量源泉。

二是市场需要——拉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农民有志于参与市场交易,进行商品生产。因此,市场需求拉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 三是政策导向——推动力。农业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政府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发展农业、发展农村,推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 4.①服从。遵守群体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安排是群体成员的义务。

②从众。群体对某些行为没有强制性要求,而又有多数成员在采用时,其他成员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③相容。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

④感染与模仿。在农民中,一种情绪或一种行为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产生连锁反应,以致形成大规模的行为反应。群体中自然领袖一般具有较大的感染作用。

5.①强迫和强制使用权利,迫使某人做某事 ②交换 ③咨询 ④公开影响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态度 ⑤操纵 ⑥提供条件 ⑦提供服务 ⑧改变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

6.①以农民为中心的策略 即以提高农民本身素质为主的策略。

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 即变革社会环境或农民工作环境的策略。

③人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 即提高农民素质与改变其工作环境同时进行。 7.①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②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

③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

四、论述

1. 根据行为产生模式,人的行为受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农民)表现出

8 / 38

不同的行为特征。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以及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可以导致行为的不同。同时,人的性格、气质、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也影响人的行为。但是,在所有心理因素中,对人们行为具有直接支配意义的,则是人的需要和动机。

2.⑪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⑫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用对不同地区(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低等)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

3. 根据现代行为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推广实践,农民需要、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导向是推动农业推广工作,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三大动力,其中农民需要是原动力,市场需求是拉动力,政策导向是推动力。农民需要是内在的动力,是农民主动采用新技术积极性的源泉,是内因。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导向是外来动力,是外因。市场需求是一种诱导力,它可以刺激农民萌生欲望,产生内在需要,进而导致农民对新技术的追求、兴趣直至采用;政府政策导向是一种辅助推动力,它可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使农民新技术更快更好地传播 第五章 农业推广沟通

一、名词解释

1.沟通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2.人际沟通 就是指推广人员和推广对象之间彼此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各种信息的社会行为。

3.农业推广沟通 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4.个人沟通 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如书信、电话等进行的沟通,如农家访问、电话咨询等。

9 / 38

5.大众沟通 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的沟通,如科技广告、科普杂志等。

6.沟通主体 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7.沟通渠道 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通道和路径。 8.沟通媒介 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9.农业信息准备 是指推广人员从多种途径获得农业信息,有了传播的意向,为信息的传递所做的准备工作。

10.农业信息编码 就是指推广人员将所要传播的信息,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进行表达,以便于传递和接受。

11.沟通环境 是指沟通现象赖以发生效果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背景。 12.社会知觉 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个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

二、填空

1.直接人际沟通 间接人际沟通 2.传播者 接受者 信息 媒介 3.正式 非正式 4.语言 非语言 5.交流信息 6.传送者 接受者7.推广内容 推广方法 8.沟通主体 沟通客体 沟通渠道 沟通媒介 9.单向 双向 10.单串型 饶舌型 扩散型 11.声像宣传 语言传播

三、简答

1.①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②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③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④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 ⑤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

2. 首先由推广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准备,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变成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经一定的途径让农民接受;农民在收到信息以后,进行译解,变成自己的意见和采取一定的行为,并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推广人员。 3. 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平等的关系。因为无论缺少哪一方,都不能进行沟通。但是农业推广沟通是农业推广人员为推广科学技术这个最终目的来与农民沟通的,所以推广人员常常以沟通的传送者的面貌出现,而农民则以沟通的接收者的面貌出现,两者互相提供的信息的数量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在沟通中,是推广人员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例如,农业推广人员是根据农民的具体条件、具体需要决定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而不是农民根据推广人员的需要来决定内容和方式。

10 / 38

双方肯定是互相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作用和性质不同。

4.①沟通环境因素 ②沟通目的因素 ③沟通反馈因素 ④社会知觉因素⑤自我认识因素 ⑥风俗习惯因素 ⑦组织行为因素 5.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

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简单、明了

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运用比较和对比

加强信息反馈

改善沟通环境

重视沟通网络

6.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

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四、论述

1. 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是为农民服务的,必须是切中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沟通,再好的信息也不能起任何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㈠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11 / 38

㈡要做农民德尔知心朋友 ㈢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 ㈣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

㈤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 ㈥了解、利用风俗,为农民推广服务 ㈦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第六章 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一、名词解释

1.集体教学法 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2.示范教学法 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3.鼓励教学法 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4.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 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

5.职前培训 是指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 6.在职培训 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

7.绿色证书 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格证书。

二、填空

1.成年农民 2.普及性 实用性 实践性 时效性 3.农业生产 生活中 4.组织现场培训 田间指导 个别接触 5.技校培训 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服务咨询 现场会 6.每月讲习班 两周培训班 生产推荐项目培训

三、简答

1.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②直观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 ④因人施教原则

12 / 38

2.①场所、设备、经费的准备。 ②教师的联系和安排。

③示范场所和实习场所的准备。 ④课程或培训内容的安排和通知的发出。

⑤教育培训过程的各项组织工作。

3.教育和培训的组织工作做得如何,哪些经验教训?

培训内容是否合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参加者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和要求?

时间的长短、培训的场所是否合乎要求?

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未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4.①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②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③鼓励教学法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④现场参观教学法 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5.对农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提出改进当地农业教育项目的能力

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安排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保存记录和学报告的能力 6.学习目的明确

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 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13 / 38

7.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益

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

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

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8.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

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

根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

掌握农业发展形式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作方法

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充新的教学手段

四、论述

1. 一般说来,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比较高级的推广人员,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会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通过在职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是每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渴望的。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农业推广人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七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织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2.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

4.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方式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农民组织。

5.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是指完成和胜任推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生理条件、职业道德、科学技术知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综合表现。

14 / 38

二、填空

1.三农 2.政府 3.教育 科研 推广 4.指挥中心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反馈机构 5.农业科技知识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科技成果转化 6.指导 7.技术员 推广研究员 8.培养 考核 晋升

三、简答

1.①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②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③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④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⑤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2.①目标性原则 ②层次性原则 ③协调性原则 ④整体性原则 ⑤能动性原则 ⑥封闭性原则

3.①推广者的人事管理 ②对基层推广者的技术支持 ③推广者的基础培训与高级培训 ④管理职能 ⑤对基层推广者的监督 ⑥对基层推广者的评价 4. 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精神;二要有广博得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济意识;三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的作风。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5.①学科基础知识 ②管理才能 ③经营才能 ④文字表达才能 ⑤口头表达才能 ⑥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

6.①经济的方法 ②行政的方法 ③思想教育的方法 ④精神激励法 ⑤法律的方法 ⑥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地位

四、论述

1.㈠确定推广目标 推广组织的职能之一就是结合当地政府和农民的需要,为各级推广对象确定清楚、明确、具有说服力的推广工作目标。

㈡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推广组织要根据本地区推广工作长期性的特点,在安排推广任务时,在使用推广方法上,在推广人员、推广设备、推广财政支援方面,都突出地保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

㈢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 要求组织形式和组织成员经常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发现并利用机会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建立、培养和发展同各界的联系,以利于发挥推广组织所特有的权变性。

15 / 38

㈣信息交换 生产有时会影响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很可能影响政治、社会等问题。因此,建立有利于信息交换的系统是推广组织极为重要的职能。

㈤控制 推广组织需要经常检查与目标工作程序有关的实际成就,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具有对组织成员、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的调控能力。

㈥激励 推广组织必须具备促进组织内部成员积极工作的动力。推广组织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的环境。

㈦评估 组织对推广机构的组成,对成员工作成绩的大小,对推广措施的实施,对计划制定的完成程序都需要进行考核。 2.㈠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形势要求农业推广部门能适应农业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农业推广的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建设,对农民展开广泛的咨询服务,服务内容要从产中技术扩展为农业、农村、农民需求的全过程,服务范围要小到农户、村、乡,大到县、市、省或全国。

㈡应用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的农业推广组织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逐步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知识经济已经初现端倪。人才和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因素,而高素质的员工和具有特别的专业知识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所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说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和组织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一种必然的战略性选择,农业推广组织也毫不例外。 ㈢实行企业化管理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

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能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将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向农民示范,可大大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农业的企业化是世界行的潮流,只有企业化才能提高规模效益和管理水平。

㈣依靠可持续发展管理完成政府赋予农业推广部门的公益性任务

在我国,由于农民组织和农村服务组织不健全,国家兴办推广体系尤为必要。农业推广的公益性决定了国家兴办推广体系的必要性,而且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

3.(一)政治素质:(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16 / 38

(二)业务素质:(1)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2)丰富的农村社会学知识和较强社会工作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5)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强调(1)经营管理能力;(2)信息知识;(3)知识更新能力。

第八章 农业推广的外部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外部环境是指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农业推广工作系统无法控制的。

2.农业推广的政策环境:是指直接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 3. 地区发展补贴:是向农业生产条件明显不利的地区发放的补贴。

二、填空

1.法律因素 政策因素 社会因素 2.《史密斯—利弗法》 3.教学 科研 推广 4.《农业推广规程》

5.《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结构

三、简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农业法》共9章66条,对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制定本法的目的是要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3.①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

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

17 / 38

③粮食援助补贴 ④单亲家庭农场补贴

⑤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 ⑥自然灾害救济补贴

⑦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 ⑧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

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 ⑩地区发展补贴

四、论述 1.答:

㈠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㈡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

㈢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㈣实施科教兴农

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㈧实现计划生育国策

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

2.试述影响农业推广的其它社会、经济环境有哪些? 答:

(1)经济环境:包括经济效益和经济体制结构;(2)社会文化环境;(3)农业生态环境;(4)推广工作的行政和组织环境。 第九章 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方式 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或途径,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18 / 38

2.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是为提高某特定产品的总产量而专门进行推广的方式。

3.农业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4.农业推广的手段 农业推广手段,是指在传播农业技术时所利用的各种载体和媒体。

5.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

6.集体指导法 即在同一类型地区、生产和经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7.个体指导法 是推广人员和农民单独接触,研究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是向个别农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8.现场指导 是指组织农民领导、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及农民到试验、示范现场参观考察,并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9.田间插旗法 是在推广人员走访农户或田间调查,未遇到当事人时而采取的一种约定俗成德沟通方法。

10.推广效率 是指通过某种方法采纳某成果的农户数占成果到户总数的百分率。

二、填空

1.农业推广原则 2.项目选择 3.自然 生态 经济 4.科技成果 先进技术 直接生产力 5.试验 示范 推广 6.农业增效 农村稳定 农民增收 7.项目计划 8.大众传播法 集体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 9.印刷品媒体 视听媒体 静态物象媒体 10.农户访问 办公室咨询 信函咨询 11.解决问题 考评

三、简答

1.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 ② 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③ 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 ④ 群众性推广方式 ⑤ 项目推广方式 ⑥ 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⑦ 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 ⑧ 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2.①介绍农业科技新观点、新成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兴趣和认识。 ②及时发布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19 / 38

③介绍某人成功的经验,以便他人学习。 ④针对多数农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提供咨询。 ⑤扩大推广活动的影响。

⑥传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信息和具有重大效益的信息。 ⑦强调或重申重要的信息和建议,以便加强记忆。 3.①指导范围较大,推广效率高 ②双向交流信息,信息发馈及时 ③利于开展讨论,达到一致意见 ④注重整体效应,个人难以满足 4.技术承包方式有哪些?

答:(1)联产提成;(2)定产定酬;(3)联效联质;(4)技术劳务;(5)集团承包。

5. 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这是个别指导法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推广人员。对推广人员本身有以下要求:①推广人员要有真才实学的推广才能;②推广人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农业推广事业的精神;③推广人员态度谦虚,对农民要有爱心、耐心,尊重农民;④推广人员要深入研究和充分了解农民的个别要求,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尽量创造信息指导与物化服务相结合的条件,实现“既开方、有卖药”,方便群众,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6. 访问要有目的、计划及准备。如果农民提出问题解释不了,要实事求是地向农民讲明。

选择好访问对象。应重点选择农村的“三户”即科技户、示范户、专业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一般农户。

坚持经常访问,特别在关键时期要不失时机地对农户进行访问,不断向农民提供信息,发现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访问时推广人员要有同情的态度,关心农户问题,并有兴趣和信心帮助解决。

20 / 38

做好访问记录,尽可能多记、记全,访问后要及时整理。 访问要有结果,对被访问农户要进行考评。 7. 推广人员可以从农户获得直接的原始资料

与农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容易促使农户采取新技术的行动 有利于选择示范户及各种义务领导人员 有利于增加其他各种推广方法的效果

四、论述

1. ① 科技下乡是“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政策体现,推动了农科教、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② 科技下乡为学校与地方、教授与农民沟通信息架起了桥梁,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直接传递,加速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③科技下乡是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科技下乡一般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具体实施,具有技术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等特点,能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加快了科技推广速度。④科技下乡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科技下乡,向农民灌输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增强科技意识。⑤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潜力。科技下乡活动为科研和生产实践找到了结合点,为教学、科研提供生产中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新思路,培养、锻炼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教学业务骨干。⑥科技下乡有助于农村调查研究,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一般而言,大众传播和直接交流两类推广方法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信息流向方面:直接交流是双向的,大众传播是单向的; (2)反馈量方面:直接交流反馈量大,大众传播反馈量小; (3)传播速度方面:直接交流慢,大众传播快;

(4)修正信息的可能性方面:直接交流大,大众传播小;

(5)人均有效交往费用方面(或成本方面):直接交流高,大众传播低。 3. 如何综合运用农业推广方法?

21 / 38

答:农业推广综合方法的运用是指选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配合、综合运用。 (1)考虑的因素有:具体推广内容;推广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推广对象的文化素质和对技术的接受能力;其他因素。 (2)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①不同推广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不同:示范参观是目前中国最有效的推广方法。 ②推广方法选择考虑的因素:

a.考虑不同技术类型:物化技术采用示范、咨询服务效果较好;知识型技术采用培训、印刷品宣传、巡回指导和科普宣传效果较好。

b.不同类型地区采用的方法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为主。主要采取印发技术资料、成果示范、方法示范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技术;经济发展区,推广方法以成果示范、方法示范、集体指导等方式为主;经济开发区,推广方法主要运用大众传播、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农民参观,拓宽农民视野。

c.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推广方法:对科技示范户应注重个别指导;对具有一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农民应以培训、经验交流、成果示范、参观学习等方法为主;对技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应以直观教学为主。 第十章 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

一、名词解释

1.开发性试验 是指对于某些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行探讨性的改进试验,以寻求该项新技术成果在本地最佳实施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技术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2.系统误差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目标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稳定;在条件改变时,则按某一确定的规律而变化的误差。

3.随机误差 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目标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合的变化时大时小,时正时负,没有确定的规律,也是不可预定的误差。

4.成果示范 是指农业推广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在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或科技示范园等特定场地中,把经过当地适应性和开发性试验取得成功的某个单项技术成果或综合组装配套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将其优越性和最终效果尽善尽美的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以引起周围生产者的兴趣及采纳激情,并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敦促他们效仿的过程。

22 / 38

5.方法示范 是指推广人员利用适宜规格的植物、动物、农机具或其他实物做直观教具,将某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来表达显得困难,传授效果极差的操作性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与语言传授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操作,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的推广教学方法。

6.技术适应性试验 是将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研究成果,或外地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成果,引入本地区、本单位后,在较小规模上进行的适应性试验。

7.试验方案 是指在试验未进行之前,依据当地科技推广的需要,拟进行哪些方面的试验,采取何种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的设计,实施时间、场地,调查项目及测试仪器解决途径,期望得到哪些结果,所得结果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意义和作用等,诸项内容的一个总体规划。,相同条件下chaa

二、填空

1.试验 示范 2.试验 示范 3.适应性试验 开发性试验 综合性试验 4.适应性 推广价值 5.改进创新

6.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7.随机误差 8.居中性 可比性 等距性 9.短时准确 操作为主讲解为辅 农民亲自操作 10.试验目的要明确 试验要有代表性 试验结果要准确可靠 11.工作概述 技术部分

三、简答

1.①重复原则 ②随机原则 ③局部控制原则 ④惟一差异原则

2.①制订实施计划 ②试验物质准备 ③严格落实农艺操作 ④观测记载

⑤试验的收获

3. 试验总结的过程,也是对研究事物再认识的过程。首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归纳,运用统计手段从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规律,然后按照既唯物又辩证的多向思维去分析所获客观规律形成的原因。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创新。对一些效果显著,规律性较好的试验可按科技论文形式撰写并发表。对某些无规律可循且效果不显著的试验,应及时修改试验方案,进行下一轮试验。

4.①技术要成熟可靠 ②示范目标与农民和社会生产目标相一致

③具备成果示范的必要条件 ④示范点的选择和布局要合理 5.①制订示范计划 ②示范地点和示范户的确定

23 / 38

③加强指导,创建高质量的示范样板 ④观察记载 ⑤组织观摩 6.①方法示范计划的制定 ②方法示范内容的准备 ③示范的组织 ④方法示范的实施 ⑤操作练习和回答问题

四、论述

1. 国内外的推广实践证明,在多种不同的技术推广方法中,成果示范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它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成果示范不同于试验,试验虽有成功的希望,但也存在失败的可能。而成果示范是在适应性和可发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成果质量在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应和实用性等方面,经过了验证和改进,加之有严格的技术操作,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优于当地原有的使用技术。由于示范点设在拟推广区的生态、生产环境中,又是农业生产者亲自操作完成,效仿者不仅可以看到最终结果的优越性,通过参观、交流还可以了解到示范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便于分析判断成功的把握性,采纳的欲望容易被激发。

第二,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阶段,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偏低,分析判别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愿意接受一些抽象而空洞的说教式的技术传授。成果示范避免了一般技术传授的欠缺,示范过程可使仿效者充分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所有感觉去考察认识新事物,并进行自己分析、判断,所以可有效地说服持有疑虑态度的生产者采纳新技术。

2. 成果示范是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将在当地经实验成功的某项科技成果组装配套技术或某项实际种植经验有计划地在一定面积上进行实际应用,做出样板,示范给其他农民,引起他们的兴趣,鼓励推动他们共同效仿的推广方法。要发挥成果示范的作用,应该:

(一)坚持成果示范原则(1)有计划;(2)与农民目标一致;(3)示范点有代表性;(4)取得当地领导的合作;(5)技术正确,示范有把握;(6)有相应的物资和资金配套。

(二)做好示范的每一步(1)示范布局与示范地块选择;(2)确定示范户;(3)做好观察记载;(4)及时组织示范参观;(5)做好示范的总结评价工作。 第十一章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

一、名词解释

1.信息 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24 / 38

2.农业推广信息 是农业系统内部、农村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信息内容,是直接或间接与农业推广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 3.信息采集 是指为了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信息,对其进行的聚合和集中。 4.信息处理 是指把收集来的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分类、加工、存贮,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

5.信息加工 是根据不同目的和用途对原始信息进行浓缩、改写和计算分析的活动。

6.正式的信息传播过程 是指借助信息传播者来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 7.信息能力 是指一个人收集、传递、利用信息,指导实践的本领和技能。

二、填空

1.信息服务 2.制订采集计划 反馈用户信息 3.各种文献资料 报刊杂志 各种官方文件 4.初始 中间 终止 5.信息源 传播者 传播媒介 受传者 6.知识性 技术性 7.农业科技图书 8.记录型 实物型 思维型 9.密集度 有效性 10.统计法 会计法 文字信息研究法

三、简答

1.①信息的价值性 ②信息的时效性 ③信息的可传递性 ④信息的依附性 ⑤信息的可塑性 ⑥信息的贬值与污染 2.①农业资源信息 ②农业政策信息 ③农业科技信息 ④农业生产信息 ⑤农业教育信息 ⑥农产品市场信息 ⑦农业经济信息 ⑧农业人才信息 ⑨农业推广管理信息 3.①主动、及时原则 ②真实、可靠原则 ③针对需要原则 ④全面系统原则 ⑤计划性原则 ⑥预见性原则 4.①信息收集能力 ②信息选择能力 ③信息利用能力 ④识别信息能力 ⑤管理信息能力

5.①权威性。它是记载新技术、新创造、新产品的权威出版物

25 / 38

②快速性。公布发表内容比一般出版物要快得多 ③详尽性。技术内容详尽、具体、可靠 ④完整性。

⑤多样性。种类繁多,图文并茂

6.①地区分类法 ②时间分类法 ③内容分类法 ④主题分类法 ⑤综合分类法

7.①文字纸张存储技术 ②缩微存储技术 ③声像存储技术 ④光盘存储技术 ⑤电子计算机存储技术 8.要自觉地树立信息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分析信息,及时使用信息

注意改善有利于发挥信息能力的环境条件

四、论述 1.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

26 / 38

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答:农业推广信息的作用表现在:

①农业推广信息是引起农民行为改变的诱因。 ②农业推广信息是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 ③农业推广信息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命脉。 ④农业推广信息在农业各部门间可起联系纽带作用。 第十二章 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项目 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项目的成熟性 是指项目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这是保证项目推广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3.推广措施 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准备采取的措施。 4.成果鉴定证书 是指成果持有单位完成成果后的最终成果结论。

5.项目验收 是项目下达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推广工作完成情况的一种考核。

二、填空

1.申报程序 计划实施 总结验收 2.为农民服务 农民利益 3.可行性研究

4.推广项目申报书 成果鉴定证书 项目简介 5.论证评估 合同书 实施计划

6.会议 7.组织实施 管理 8.项目主持人 9.管理单位

27 / 38

10.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组织项目联查 11.鉴定 申请报奖 12.现场验收 会议验收 检测验收

三、简答

1.按行业部门分 有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工副业项目、引导消费项目、家政指导项目,也可分为农、林、牧、副、渔推广项目。

按专业分 有土肥、种子、植保、栽培、饲养、防疫、放养、捕捞等。

按科学性之分 有试验项目、示范项目、推广项目、开发项目等。

按时间分 有长期推广项目、中期推广项目和短期推广项目。

按项目来源分 有自立项目、委托项目、承担上级项目、合作项目等。 2.①科研成果 ②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 ③技术改进成果 ④引进技术 3.①国家需要。②市场需要。③农民需要。④专家意见。

4.一是设置项目的目的意义和达到目标;二是项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分年度推广量及范围等;三是项目技术要点和创新点,重点论述为实现项目预定目标采取和哪些技术措施;四是完成项目任务应抓好哪几项工作,包括任务的分解、试验示范点的安排、配套物资的供应、技术考察指导、推广方法的确定、推广经费的筹措与具体使用以及需要解决的其它问题;五是建立和加强组织领导,主要是行政领导、技术指导和物资服务小组的组成及活动安排,项目参加人的确定和其他具体要求等。

5.①分级管理 ②分类管理 ③封闭式管理 ④合同管理 ⑤项目承包和经济责任制 ⑥综合管理

6.①立项依据和意义 ②项目取得的成绩 ③项目的主要技术改进 ④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方法 ⑤对项目的评价和建议 7.①推广工作完成情况 ②研究工作现场和实物 ③旁证材料 ④分析、检测报告 ⑤经费决算报告

四、论述

1.(1)项目具有先进性:①优于原来的生产技术,并适合当地的生产条件;②可保护自然资源,有较好的生态效益;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8 / 38

(2)项目具有成熟性:项目可靠、稳定。

(3)项目具有适应性:需要考虑项目对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适应性。 (4)项目产品具有市场需求。

(5)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农民的接受能力相一致。 (6)项目要符合农民的需要。

2.农业推广计划项目申报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⑪申报项目基本情况介绍。这主要包括:项目名称,主要参加单位,技术依托单位,成果来源,研制起止时间,成果鉴定情况,成果水平,成果应用情况,科研投入经费,成果获奖情况等内容。

⑫申报推广的理由及详细内容。这部分是考核项目的重要依据,第一,要写明推广什么,其中包括推广项目的技术内容、原理及工艺路线和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等;第二,要阐明推广的必要性及推广范围预测;第三,已应用推广情况;第四,典型实施范例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⑬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除阐明技术依托单位的名称、性质、地址外,主要是阐明技术依托单位在项目实施中所具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组织能力等。

⑭推广措施。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准备采取的措施,一般包括推广方式、布点情况、推广进度安排、主要协作关系等方面的论述。 3. 推广项目的完成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由项目的总结反映出来,因此要认真作好项目的总结,在写法上要做到:观点明确,概念清楚,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科学性强,实事求是,语言精练,逻辑性强。要写好项目总结,首先,要充分掌握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必要时要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要把能说明问题、揭露本质、有一定代表性的事例写进去。有了项目实施的素材之后,还要对之加以归纳,形成概念。第二,项目总结要突出重点,项目总结既能概括全貌又要把某些问题和方面加以重点阐述。第三,写项目总结时要推敲观点,主要是对观点是否明确,形成概念和提出的问题是否确切、深刻、鲜明,进行反复推敲,增强项目总结的科学性。

第十三章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一、名词解释

1.市场环境 是指影响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它与市场营销活动密切相关。

29 / 38

2.地点策略 就是营销的渠道策略,即如何选择产品从制造商转移到消费者的途径。

3.促销 就是推广机构运用各种传播信息的媒体,将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传送到目标市场,并引起农民的兴趣,激发农民的动机,满足农民的需要,达到服务的目的。

4.决策 是从为了达到同一目标的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一种比较满意方案的行为。

5.经营决策 是指对农业推广机构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要达到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和决定。

6.商品品牌 就是指出售商品的人给自己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又称“牌子”。 7.折扣定价 指为了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可以对商品的基本价格作一定幅度的调整,给予购买者以价格上的好处。

8.地区定价 经营者根据购买者的地区分布和交货条件来定价。

9.差别定价 根据不同目标市场,不同产品形式,不同销售时间实行有差别的价格,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扩大销售,增加收益。

10.促销手段 是帮助顾客了解和认识商品特征,诱导顾客购买以实现营销目的的一种手段。

11.谈判 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为了改变相互关系而交换观点和利益,为了取得一致而进行的磋商协议。

二、填空

1.信息和物资 技术 贮运、加工和销售 2.用户 3.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与流通 增产和节约 4.法律 法规 政策 5.服务农民 6.预测目标市场的需求量 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 选择市场定位战略 7.产品 地点 促销 价格 8.沟通产销 传递商品信息 指导消费 9.用证据说服 用道理说服 用信誉说服

三、简答

1. 通过农业推广机构全程系列化服务,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以保证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获得最

30 / 38

佳效益。同时,通过开展经营服务,增强推广机构的实力和活力,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稳定和发展推广队伍,促进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2.①赢利性原则 ②技物结合原则 ③农民自愿性原则 ④符合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原则 ⑤适应农民需求层次原则

3.①用户观念 ②质量观念 ③服务观念 ④价值观念 ⑤效益观念⑥竞争观念 ⑦创新观念 ⑧信息观念 ⑨时效观念 ⑩战略观念 4.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拟定各种备选方案

评价和选择方案

决策方案的实施

5. 及时搜集了解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法规信息。使自己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符合质量法规的要求。

了解其他生产者的质量状况。质量也是一种竞争手段,优质优价是市场规律。

及时了解科研部门推出的新品种、新技术,从中掌握产品质量的变动信息,以确定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

经常调查、研究消费者(目标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这种要求经常发生变化,成为生产经营者确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坐标”。 6.做好准备,以便及时、准确地处理好各种询问和意见

必须有实效地解决用户所提出来的实际问题,这比笑脸相迎更为重要。

提供给用户多种可供选择的服务价格和服务合同。

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可把某些服务项目转包给有关服务部门。 不能怕用户提意见,应把此看成搞好生产经营的重要信息来源。

7.①导入,介绍认识 ②概说,介绍谈判的基本思想、意图目的 ③明示,亮明各自的态度观点 ④交锋,为满足自身利益而努力 ⑤妥协,互相作适度让步 ⑥协议,拍板签字

四、论述

31 / 38

1. 促销技巧虽然有本能、个性的特点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是可以学到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模拟训练和实践,是可以提高促销技巧的,促销的技能主要应从公关技能和专业技能加以训练。

公关技能的培养训练 包括:①强烈的公关意识,时刻不忘树立单位和个人的形象,同农民进行经常的沟通和传播,不失时机,发掘一切可能机会,最大限度地宣传推广组织和项目;②高度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护法;③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自如地组织各种公关活动,如庆典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展览会、宴会等,并设计会场、会议程序和主持会议。能恰当地运用各种组织手段,如集权、分权、授权、赏与罚、激励等;④较强的社交能力,有效地协调疏通各种社会关系,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广结善缘,搞好四方关系,争取农民理解;⑤心理分析技巧,自信豁达的风度,开朗和善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快速了解农民的心理需求;⑥表达能力和技巧,做到信息丰富,言能达意,富有幽默,反应灵敏;⑦创新应变能力,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的事,要有超前预测和临场应变能力,能临阵不惊,保持理智。 专业技能的训练 包括:①农业知识;②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及行情;③国家农业政策及产业导向;④农业推广中的新闻传播、广告设计、摄影技巧等。

2. 商品营销中树立品牌意识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

(1)便于卖者进行经营管理;(2)品牌注册后受法律保护,具有排他性;(3)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客户群;(4)有助于市场细分和定位;(5)有利于利用品牌强化产品形象,增加产品竞争能力。 第十四章 农业推广写作与演讲

一、名词解释

1.可行性论证 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经济、社会、生态效应等情况,从技术、资源、人、财、物等因素考虑,在立项前,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的报告性材料。

2.调查报告 是在对客观事物或社会问题调查研究后,将所得认识和结论准确、精炼、系统地写出来的书面报告。

3.典型经验调查 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先进性单位成功经验或个人先进事迹总结分析,以点带面,对全局或面上工作起推动或示范作用的一类报告。 4.科技简报 指科研、推广、企事业单位内部及其上、下、平级单位之间,用来反映科技领域内的科研动态、推广进展、情况交流、问题调研、信息报道的一种简短文字材料。

32 / 38

5.工作简报 是重点反应本部门科研、推广、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情况的定期或长年性简报。

二、填空

1.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2.科技论文 3.技术论文 4.知识性 技术性 5.技术服务 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 6.工作简报 专题简报 会议简报

三、简答

1.选择有创新的问题

选择有争论的问题

选择农业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选择与自身条件,能力相适应的题目 2.①朴实通俗原则 ②深入浅出原则

③科学规范原则 ④事实教育原则

3.包括:(1)可行性论证;(2)项目申请报告。

具体作用分别为:(1)可行性论证:在项目立项前可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论证其可行性;(2)项目申请报告:作用是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开展项目研究的请求,是立项的依据。

四、论述

1.吃尽训练苦,才获成功甜。要想成为演说家,必须苦练基本功,付出辛勤汗水。基本功训练,既要掌握一定原则,又要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基本功训练应掌握的原则主要有:

⑪虚心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总结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 ⑫持之以恒,知难而进。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 ⑬不怕失败,不被“嘲讽”、“面子”所限,大胆练习,百折不挠。 关于演讲练习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⑪单项练习 即将发音、语气、语速、姿势、手势等逐一练习,各个击破。

33 / 38

⑫综合练习 即将单项练习有机协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练习,体会其中原理与技巧。

⑬个人练习 即“没事偷着练”,好处是,可以身心放松,寻求最佳形式。 ⑭当众练习 练兵千日战时用,自练终需亮相时。自练一定程度要敢于“公开”,可分两步:首先请家人、亲朋好友倾听,以便纠正“当局者迷”之缺点不足;逐渐完善。然后再公开“抛头露面”,实演实讲。应鼓足勇气、争取首战告捷。以后多多实践,悉心体会,定会使你的演讲水平日新月异。 2. (1)选好主题:主题的选择应考虑适合当地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2)选好材料: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等。 (3)注重演讲稿的结构与形式:把主题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常见的结构形式有:①议论式。②叙述式。

(4)注意语言修辞:做到用词准确,科学规范,掌握不同场合的语言运用技巧。 (5)写好演讲的开头和结尾 第十五章 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

一、名词解释

1.综合效益原则 是指在评价时必须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也就是要掌握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

2.经济效益 是指生产投入、劳动投入与新技术推广的产值的比较。

3.社会效益 是指农业推广项目应用后给社会提供优质、丰富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安定,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效果。

4.生态效益 是指项目推广应用对生物生长发育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效果。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 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6.推广度 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7.推广率 是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34 / 38

二、填空

1.确定评价人员 编制评价报告 2.收集评价资料 3. 审查评价结论 编制评价报告 4.项目的反应评价 专家评价 5.对比法(比较分析法) 平行对比法 分组对比法 6.关键指标法 综合评分法 加权平均指数法

三、简答

1.为决策者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为实现项目总体目标提供依据

为检验实施方案的正确性提供依据

为提高推广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2.对推广决策的评价 对农业推广目标的评价 对规划、计划执行结果的评价

对农业推广效益的评价 对推广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 3.推广资金管理评价

推广物资管理评价

推广机构及人员参与项目实施能力评价 农业推广档案管理和农业信息服务评价 对推广方法的评价 对农民行为改变的评价

4.设计评价整理纲要,明确规定各种统计分组和各项汇总指标

对原始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和订正

按整理表格的要求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35 / 38

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再审核和订正

编制评价图表或评价资料汇编

四、论述

1.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⑪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⑫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⑬评价可以剖析推广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在推广工作中教训和经验的成因。分清主次,便于考虑今后工作中投资额和经费开支的去向。

⑭评价可以帮助推广人员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同时,也可窥视到农民对推广内容的态度和行为改变程度,便于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好与坏的苗头,加以发扬或纠正,使推广工作顺利发展。

⑮评价可以检查推广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未来的推广计划项目计划和技术更新提供依据,并确定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否继续进行。

⑯评价可以为农业行政部门和政府从宏观上制定推广政策,确定推广方针、目标、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步骤包括:(1)明确评价范围与内容;(2)选择评价标准与指标;(3)确定评价;(4)收集评价资料:确定收集资料的内容;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5)实施评价工作;(6)编制评价报告。

评价方法包括:(1)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对比法、综合评价法;(2)定性评价方法:是对事物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如对农业推广工作成效进行分析。 第十六章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半结构访谈 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谈的特点。

36 / 38

2.问卷调查法 是通过填写问卷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农业推广调查,可以从面上收集到大量资料,用统计方法处理,使其数量化,进行定性分析,求出总体趋势。

3.案例研究 是研究者以科学的态度从掌握的文献中摄取资料,帮助了解事实真相,并发现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 经济学 农学 2.实地调查法 实地研究法 试验法 3.选题 计划 实施 总结 4.资料收集 实验设计实施 资料初步整理

5.资料分析 假设检验 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

三、简答

1. ①承续性课题 ②再生性课题 ③热门性课题

④创见性课题 ⑤开始性课题

2. ①研究的目的意义 ②明确研究内容 ③研究提纲或研究方案的拟定

④确定研究方法 ⑤制定研究实施计划 ⑥制定研究的组织、资金、物质等具体计划 3.(1)设法在短期内建立与调查对象的相互信赖关系;(2)回答方式尽量简单;(3)敏感性问题最好迂回设问;(4)不记名问卷;(5)草拟问卷时请有经验的同志帮助审阅修改。

四、论述

1. 个体访谈的主要步骤

⑪准备调查大纲和必要工具

⑫选定调查对象

⑬约定时间和地点 ⑭实地访谈 ⑮访谈的详细记录

37 / 38

⑯对资料的分析和提出假设等 注意事项

⑪被访谈者的选择与要调查的内容相一致 ⑫注意了解被访谈者的个人经历和知识背景 ⑬访谈者应具有相关主题的背景知识和实践经验

⑭访谈者能理解被访谈者的语言并具有较熟练的交流技巧

2. 由于有的问卷内容是在了解调查对象的心理活动。而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往往是不轻易让别人知道的。因此,双方不一定能积极合作。有时,被调查者还会隐瞒真情,伪答应付,这都会给调查的可靠性带来影响。这是问卷法的最大缺点。因此,在拟定问卷时,一定要特别慎重,这就必须:①设法在短期内与调查对象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由于实地调查时间不能太长,所以在调查双方还没有良好的沟通基础时,最好不要马上应用调查对方的心理活动的问卷。待时机成熟,关系融洽之后,再调查对方的心理反应,结果可能更真实一些。②回答方式越简单越好,应当尽量避免难以回答的问题出现。③属于敏感性的问题,最好迂回设问。④使用不记名的问卷,可使调查资料可靠性增加。⑤草拟的问卷,最好请有经验的同志过目修改或大家共同酌情确定。

3. 研究程序包括:(1)选题:包括承续性课题、再生性课题、热门性课题、创建性课题、开始性课题;(2)制定计划: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实施计划、组织、物资和资金;(3)实施过程:包括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实施和资料初步整理。(4)总结:包括资料分析、假设检验和撰写研究论文。

38 / 38

第二篇: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号: 学习中心:

—————————————————————————————

第一章 序论

1. 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 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 4.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5. 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效率?

6. 农业推广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1. 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2. 需要层次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3. 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订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 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5. 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农业推广沟通

1. 农业推广沟通由哪些要素组成?

2. 简述沟通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3. 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4. 简述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含义与区别。

第四章

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1. 创新的特性可以从哪些方面为理解? 2. 扩散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3. 采用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1. 简述农业推广方法和基本特点。

2. 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 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4. 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

第六章

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运用

1. 简述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结构。

2. 简述5种常用的农业推广应用文体与宣传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要领。

3. 如何理解农业推广语言的“朴实通俗”的原则? 4. 农业推广人员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语言运用技巧?

5. 如何撰写农业推广演讲稿?

第七章

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

1. 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

2. 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3. 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析技术示范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 准备工作。

4. 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影响?

第八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1. 试述农业培训教师的应具备的能力。

2. 简述农业推广培训 基本方式与新型模式。

3. 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式。

4. 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 农业科技成果的结成条件有哪些?

2. 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原理。

3. 怎样评价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4.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第十章

农村家政推广与社区发展

1. 农村家政推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 简述发展农村家政推广事业的意义。

3. 简述农村社区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 社区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 有关社区发展模式的理论有哪些?

第十一章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

1. 简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与形态。

2. 农业推广信息的种类和来源分别有哪些?

3. 简述农业推广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4.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第十二章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1. 简述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主要领域与内容。

2. 简述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

3. 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如何确定目标市场?

4. 简述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的主要技巧。

5. 举办简述农业推广经营实体时应注意哪些?

第十三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

1. 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 简述组织设计的基本程序。

3. 农业推广组织设计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 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管理的内容。

5. 如何理解反马太效应是农业推广组织管理方法论的基础。

6. 农业推广组织的部门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四章 农业推广人员

1. 各类农业推广人员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分别承担何种角色?

2.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3.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4. 如何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5.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主要方法。

第十五章 农业推广计划

1. 农业推广计划如何分类?

2. 简述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编制一般程序。

3. 简述农业推广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十六章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1. 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2. 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

3. 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方法。

第十七章 农业推广政策与法规

1. 简述农业推广政策的作用。

2. 农业推广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区别?

3. 我国农业推广政策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第十八章 农业推广研究方法

1. 如何制定农业推广研究计划? 2. 简述个案研究的目的和特点。 3. 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步骤。 4. 简述访谈法的含义与分类。

第三篇:农业推广学

1、 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内涵应该是:

农业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由以上内涵不难看出,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体,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农业推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扩散、沟通、教育、干预等方法,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根本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村农民生活。

2、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农业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规律,农民采纳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研究如何向农村传播和扩散新的信息、成果和知识,如何用教育、沟通、干预等方法促进农民自觉采用创新成果,如何使农业、农村的发展尽快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轨道的一门学科。

3、 如何才能学好农业推广学?

1、 农业推广的理论研究方法

2、 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3、 各种研究技术

1、 创新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也就是说,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 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

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1、 创新先驱性

2、早期采用者

3、早期多数

4、后期多数

5、落后者。

3、 何为农业创新的扩散?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

经历4个阶段: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

4、 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1、 经营条件的影响

2、 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

3、 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4、 其他社会、政治因素

第二章

一、何谓农业科技成果?它有什么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核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

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效果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效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第三章

二、农民群体的特征:

群体规模和性质的不确定性,群体成员情感联系的紧密性,群体成员信息共享的制约性,群体核心人物的重要性。

三、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重要的?

1.兴趣的含义: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

2.农民的兴趣与农业推广

四、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

包括自我培养、学校培养、组织培养等方面。第一根据先天条件确定培养方向,要扬长避短,量才使用。第二,学习必备的知识,奠定坚实雄厚的知识基础。第三,加强实践锻炼。

五、农业推广者怎样对你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1.劝导法a流泻式劝导,b冲击式劝导,c侵润式劝导 2.暗示法a要遵循感知规律b要区别不同对象c要区别不同环境条件 3.吸引法 利益吸引 新奇吸引 信息吸引 形象吸引 示范吸引 目标吸引

第四章

1.人的行为特征理论在农业推广上如何应用? 1.了解农民实际需要确定符合实际的推广目标。 2分析农民诸多需要中最迫切的需要引发其优势的动机。 3帮助农民分析、认识推广目标并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树立信心引发其采用新技术的动机。 4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5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某一技术对其生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产生需要。 6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对一些人的奖励、肯定、表扬鼓励更多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需要、动机理论在农业推广中怎样应用?

3.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

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农民需要的原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和政策导向的推动力。 增加动力:根据农民的迫切需要,选择推广项目,激发和利用农民的采用动机,加强创

的宣传刺激增加农民的认识通过创新的目标来吸引他们的采用行为。通过低息

贷款、

经费补助、降低税收等政策,推动农民采用创新筛选和推广市场需求强烈

成本低、价

格高、效益好的项目促使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采用创新。

减少阻力: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环境两个方面来减少阻力。农民采用创新的一个阻力常常是他们文化水平过低和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通过宣传、引导、示范、技术培训、信

息传播帮助不同类型的农民改变观念、态度和获得应用某项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4.公共推广机构和民间推广机构行为的特点有何不同

第五章

1.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是为农民服务的,必须是切中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没有沟通,再好的信息也不能起任何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农业推广沟通有哪些沟通要素组成?

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渠道、沟通媒介 3.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搞得沟通障碍?  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 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 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  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

 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  了解、利用风俗,为农业推广服务  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第六章:

1. 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普及性 2)实用性 3)实践性 4)时效性 2. 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因人施教原则;

3、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

(一)、对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

1)培训目的和要求:掌握示范项目的技术要求,熟练操作技能;培养其影响农民、协助推广人员传播技术的本领。

2)科技示范户的知识结构和心态分析:其影响力较强,受人尊重,并且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较快,是属于革新型农民,是农村中的能人,有主动参与的要求,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农村中的先进力量。

3)培训内容:主要讲授示范项目技术要点,培训操作技能;鼓励其为当地农民服务等

4)培训方法:组织现场培训;田间指导;个别接触

(二)、普通农民的短期技术培训方法:

1)技校培训:建立农业技术学校,组织农民来学习,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2)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布置示范点,组织到示范户的示范田参观

3)服务咨询:在繁华地带设置咨询网点,接受农民咨询

4)现场会:组织到采用效果明显的地块参观、讨论、介绍经验,进行表演鼓励,激励大家接受新技术。

4、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七章:

1、研究国外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1)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2)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

3)加强农业推广的立法,一法保推广,以法促推广。 4)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职责分明,又密切合作。 5)重视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2、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应该如何改革?

1)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 2)应用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的农业推广组织

3)实行企业化管理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

4)依靠可持续发展管理完成政府赋予农业推广部门公益性任务

3、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应如何培养?

一: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1)热爱本职,服务人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和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二: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1)学科基础知识2)管理才能3)经营能力4)文字表达能力5)口头表达能力6)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 第十三章:

1.农业推广人员在经营服务中应树立哪些观念?

用户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信息观念、时效观念、战略观念。

2.推广营销服务中为什么要有品牌意识?

品牌就是指出售商品的人给自己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有称“牌子”。经营者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为了:1.便于卖者进行经营管理 2.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具有排他性3.有利于建立稳定的顾客群 4.有助于市场细分和定位 5.有助于利用名牌强化产品形象,增加竞争能力,促进销售,增加利润。所以树立品牌意识是很必要的。

3. 你如何训练自己的营销技能?

掌握访谈的技巧、异议处理技巧、劝说与建议技巧、重复度和时间安排技巧、谈判的技巧

1, 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一) 在内容上:

1,论文的格式

(1) 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字,(5)正文,(6)参考文献

2,论文的图表和图像

(1) 图表,(2)图像

(二)在选题原则上

1,选择有创新的问题

2,选择有争论的问题

3,选择农业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4,选择与自身条件,能力相适应的题目

2,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

(1)可行性论证(研究)

作用: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申请报告

作用:1,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属于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需要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由各省市政府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列出范围

2,外商投资企业项目需要编写项目申请报告

3,境外投资项目需要编写项目申请报告 3,简述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的写作要点。 (1),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点:

1,调查研究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针对性

2,调查研究的方法: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3,调查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情况部分,分析部分,建议部分,结语)

4,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方式: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 (2)总结报告的而写作要点:

1,标题:写明研究或推广项目的项目名称、完成单位、时间等

2,正文:开头主要概述情况,包括课题目的意义,工作进程,研究成果等

3,署名和日期:若标题下已经写明,可省略。

4,与农业推广相关的宣传应用类文体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

(1)科普文章

(2)科技合同、协议

(3)科技简报

(4)科技广告

5,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1)朴实通俗原则

(2)深入浅出原则

(3)科技规范原则

(4)事实教育原则

6,演讲搞的撰写应掌握哪些要点?

(1)主题的选择

(2)材料的选择

(3)演讲稿结构与形式

(4)语言修辞

(5)演讲的开头与结尾

7,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你将如何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1)虚心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总结创新。

(2)持之以恒,知难而进。

(3)不怕失败,不被“嘲讽”、“面子”所限,大胆练习,百折不挠。 8,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

(1)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

(2)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成绩,有哪些教训和经验,以利更好的进行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评价可以剖析评价推广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在推广工作中教训和经验的成因

(4)评价可以帮助推广人员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 (5)评价可以检查推广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未来的推广项目计划和技术更新提供依据,并确定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否继续进行。

(6)评价可以为农业行政部门和政府从宏观上制定推广政策,确定推广方针、目标、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9,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1)推广项目单位面积增产率=[(推广后单位面积产量-推广前单位面积产量)/推广后单位面积产量]*100% (2)推广项目单位面积增加的经济效益=[(推广后总收入-推广后总支出)-(推广前总收入-推广前总支出)]/有效推广面积

(3)有效面积=推广面积-受灾失收减产面积 或=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4)保收系数=(常年播种面积-受灾失收面积*灾害概率)/常年播种面积 10,如何评价农业推广的推广进度? (1)推广规模 (2)推广度 (3)推广率 (4)推广指数 (5)平均推广速度

第十六章

1、 简要说明农业推广研究法的主要程序? 选题、计划、实施、总结

2、 简述半结构访谈的主要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1) 准备调查大纲和必要工具 (2) 选定调查对象 (3) 约定时间和地点 (4) 实地访谈

(5) 访谈的详细记录 (6) 对资料的分析和提出假设

注意事项:

(1) 被访谈者的选择与要调查的内容要一致 (2) 注意了解被访谈者的个人经历和知识背景

(3) 访谈者应具有相关主题的背景知识和实践经验

(4) 访谈者能理解被访谈者的语言并具有较熟练的交流技巧

第四篇:土壤与肥料学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可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加以改变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质地: 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

3、土壤盐基饱和度: 代换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代换量的百分数。

4、土壤碱化度: 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阳离子重量的百分数。

5、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干燥土壤的重量,叫做土壤容量,单位为g/cm3。

6、土壤粘结性: 土壤中的无机颗粒或者有机颗粒,通过各种力的作用互相粘结起来的特性,称为土壤粘结性。

二、填空

1、根据产生的经济效果,又可将土壤肥力分为( 有效肥力

)和( 潜在肥力)。

2、腐殖质的组成有(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

3、各分类制都把土粒分为四个基本的级别即(石砾) (砂粒)(粉粒)和(粘粒 )。

4、土壤胶体种类有(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

三、选择

1、下列属于酸性反应的土类为( D )。

A 黑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红壤

2、剖面构型为A—C的土壤为( C )。

A 沼泽土 B 栗钙土 C 风沙土 D 水稻土

3、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 B )。

A 2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四、简答

1、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1)具有渗水保水作用。 (2)具有保肥供肥作用。

(3)水气矛盾得以协调,团粒内充满水分,而团粒与团粒之间充满空气,水气各得其所。

(4)土壤温度稳定,因为水气协调,土壤热容量比较一致,土壤温度变幅较小。 (5)土壤物理性质较好。

2、土壤的酸碱度产生的原因? 答:(1)生命活动

(2)土壤溶液中活性铝的作用 (3)吸附态H和Al 的作用

3、土壤粘结性产生的实质? 答:(1)土粒之间分子引力 +

3+(2)带负电荷的粘粒表面和带正电荷的粘粒表面之间的静电引力

(3)土粒之间的离子桥

(4)有机和无机胶体的胶结作用

(5)气—水界面上弯月面力和水的表面张力

4、土壤耕性的改良措施? 答:(1)增施有机肥 (2)调节土壤质地 (3)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4)合理灌溉

五、论述

白浆土的低产原因与改良途径

答:

1、耕层构造不良

2、养分总贮量不高,分布不均。

3、水分物理性质差 白浆土改良途径

1、深松深施肥。

2、秸杆还田

3、施草炭改良

4、种植绿肥作物

5、客土、掺砂改良

6、施用石灰

7、种稻改良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为作物生长发育同时持续不断提供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2、氨化作用:土壤中有机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无机态NH3的过程称氨化作用。

3、潜在性酸度: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Al3+造成的酸度叫做潜在性酸。

4、土壤结构: 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粘着外物的性能,土壤粘着性强弱用粘着力表示,其大小也为克/厘米2。

5、土壤粘着性:组成土壤的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有机或无机胶体粘结在一起,形成各种大小、形状的自然团聚体,叫做土壤结构。

6、凋萎含水量 :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二、填空

1、黑土的亚类(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和(白浆化黑土)。

2、土壤胶体的构造包括(微粒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

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有(块状结构体)、(核块状结构体) 、(柱状结构体)、(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4、水稻土的耕性分为((糯性)(粳性)(淀浆性)和(起浆性)。

三、选择

1、碱土的诊断层为( B )。 A 淋溶层 B 柱状层 C 盐分聚积层 D 母质层

2、沼泽土的泥炭层一般小于( D )。

A 20厘米 B 30厘米 C 40厘米

D 50厘米

3、盐碱土形成的自然植被为(C)。

A 森林草原 B

草甸 C 草甸草原 D 沼泽植被

四、简答

1、影响土壤膨胀与收缩性的因素?

答:(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越细,土壤中胶体物质愈多,土壤膨胀性与收缩性愈强。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愈多,土壤的胀缩性越小。

(3)粘土矿物类型,这和土壤的胀缩性有很大的关系,蒙脱石比高岭石胀缩性强得多。

(4)土壤中阳离子种类:Na>K>Mg>Ca>Al

2、土壤容重用途?

答:(1)表示土壤的松紧状况,容重越小,土壤愈松。 (2)计算一定面积一定厚度的土壤的重量 (3)计算土壤的孔隙度

3、土壤缓冲性产生的原因?

答: (1)土壤胶体上的代换性阳离子作用: (2)土壤中弱酸及其盐类的作用 (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作用

五、论述

1、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

(一)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1.直接的作用:

有机质通过矿化作用,释放出各种养料供植物生长,其中主要的是N、P、S也包括其他一些营养元素,几乎包括了作物所需的所有元素。 2.间接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分解时,产生多种有机酸,腐殖酸本身也是有机酸,它们一方面增加了土壤中矿质部分的溶解,提供土壤养分,另一方面,还通过络合作用,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一种良好的胶结剂,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团粒结构对于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耕性都非常有利。 另一个改善物理性质的机制是加深土壤颜色,吸收日光能多,提高土温。

(三)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有机胶体,带有正负两种电荷,可吸附阴阳离子,使得养分能保存在土壤当中,不致于随水流失,这在砂土地上意义尤为重大,比施无机肥料效果要好得多。

(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1.改变植物体内的糖类代谢,促进还原糖的积累,提高细胞渗透压,增加植物的抗旱力。

2.能促进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3.能加强呼吸活动,提高吸收养分的能力。

(五)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主要是提高了这类物质的溶解度,容易从土体排走。

作业题

(三)

一、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那些在风化过程中,只改变了形状和大小,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2、硝化作用: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称硝化作用。

3、土壤导温性

:土壤传导温度的性能称为导温性。

4、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相互排列的状况和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5、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

6、墒情:指一年中耕作土壤剖面上下土层的含水量或土水势的情况及变化。

二、填空

1、土壤孔隙类型有(非活性孔隙 )(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

2、根据土壤含水量墒情分五级,分别为( 过多)(适宜) (轻度不足)(不足)和(中旱 )。

3、土壤空气形态有(粉尘)(沙尘)和(灰分)。

4、水稻土的透水性能一般为( )( )和(

)三种状况。

5、白浆土的亚类(草甸白浆)(积淀层)和(潜育白浆)。

三、选择

1、黑钙土剖面白色的粉末的主要成分是( B )。

A SiO2 B CaCO3 C Fe2O3 D Al2O3

2、下列土类属于半水成土纲土壤有( B

)。

A 沼泽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水稻土

3、黑土的剖面构型为( D

)。 A O—Ah—AhB—Bt—C

B Ah—AB—Bk—Ck

C Ah—E—Bt—C

D Ah—AhB—Bsq—C

四、简答

1、吸附阳离子对土壤性质有哪些影响? 答:(1)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 (2)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3)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2、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判断土壤通气状况

(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判断土壤中养料形态和供应状况 (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判断水田肥力状况

3、影响土壤宜耕性的因素?

答:(1)土壤的质地:土壤质地越细,耕性越不良。 (2)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宜耕期长。 (3)土壤的结构性,团粒结构的土壤,宜耕期长。 (4)土壤水分含量:在某一含水量下,土壤粘结性性、黏着性和可塑性 都最小,为最佳宜耕期。

五、论述

1、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答:(1)有机物料的物理状态

新鲜多汁的有机物料比干枯少水秸秆容易分解,细碎的有机物料,由于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矿化速度比较快。因此,生产中想加快有机物料的矿化速度,可以将秸秆之类粉碎后再施入土壤。

(2)有机物料的C/N比(C/N ratio) 25:1 (3)土壤水、热状况

温度在30度,土壤水分含量接近于最大持水量60~80%,有机质分解最快。温度和含水量低或高于最适点时,都会减弱有机质的分解程度。一个数值增大,另一个减小,受限制因素的影响。 (4)土壤通气状况 (5)土壤酸碱度

作业题

(四)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耕性: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耕作后土壤表现出的各种理化性状。

2、田间持水量: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悬着水,称为田间持水量

3、土壤导热性 :土壤能够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土壤导热性,导热性的好坏用导热率

4、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一般用PH值表示。

5、土壤的重量热容量: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一般用C来表示,单位是卡/克〃度。

6、土壤区域性:指在纬度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而产生有别于该地带性土壤的特殊土壤类型,因而显现出土壤分布的区域性特性(隐域性)。

二、填空

1、土壤液态水包括(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

2、黑钙土的亚类(淋溶黑钙土)(黑钙土)(碳酸盐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

3、土壤热量的来源有(太阳的辐射能 )(地球的内热)和(生物热 )。

4、国家现行土壤分类制分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 (亚类)(土属)和(土种)。

5、在土壤分类的低级分类单元以(属性)和(肥力特征)为主,也要照顾成土条件与过程及剖面特征。

三、选择

1、黑土剖面白色的粉末的主要成分是( A )。

A SiO2 B CaCO3 C Fe2O3 D Al2O3

2、下列土类属于水成土纲土壤有( A )。 A 沼泽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水稻土

3、白浆土的母质主要为( D )。

A 坡积物 B

冲积物 C 洪积物 D河湖沉积物

四、简答

1、影响土壤粘着性的因素?

答:(1)土壤的质地,在含水量一定时,土壤质地越细,土壤粘着性越强。

(2)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能降低土壤粘着性。 (3)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高岭石

(4)土壤中阳离子种类及含量:Na>K>Mg>Ca>Al (5)水分含量,粘着性是在一定含水量范围表现出来的,前面已经分析过。

(6)外物的表面性质,粘着性是土壤和附外物的性质,外物的性制裁对粘着性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粘在木质器物和金属上的着力就有所不同。

2、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 答:(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越粘重,特别是2:1型粘粒矿物的含量较高时,土壤粘结性强、砂土的粘结性最弱,壤土层中等。 (2)代换性阳离子类型:Na>K>Mg>Ca>Al(3)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高岭石

(4)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多,降低土壤粘结性。 (5)土壤水分:

3、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答:(1)气候干燥,十年九旱,春风大,风蚀严重。 (2)土壤含石灰多,板结。

(3)低地有盐渍化现象,不保苗,易烧苗。

五、论述题

1、土壤空气与大气对比有哪些不同?

(1)氮几乎一样

(2)土壤空气中CO2的含量远远超过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总是低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总比大气要高

(5)土壤空气中有时有少量的还原性气体,当土壤空气流通严重受阻时,有一些还原性气体在土壤中积累,如甲烷(CH4)、硫化氢(H2S)

(6)土壤空气是不均匀的

一、名词解释

1、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在风化及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因为这种矿物颗粒较小,具有粘土性质(<0.001mm),又称为粘土矿物。

2、阳离子吸附量:通常以100克土壤在PH7.0时所吸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3、代换性酸:用中性盐处理土壤显示的酸度,叫代换性酸度。

4、土壤比重:指一定体积土壤干燥固体物质的重量与同体积水重之比。

5、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土壤容积的百分数,叫做土壤的孔隙度。

6、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

二、填空

1、影响土壤热量状况的因素有(天气) (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比例)。

2、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有(土体构型)(各发生层次的颜色)(质地)和(结构)。

3、土壤高级分类单元以(水稻土)(褐土)和(潮土)为主,适当考虑肥力特点。

4、暗棕壤的亚类有(典型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

三、选择

1、黑钙土的剖面构型为( B )。

A O—Ah—AhB—Bt—C B Ah—AB—Bk—Ck

C Ah—E—Bt—C D Ah—AhB—Bsq—C

2、白浆土的白浆层结构为( A )。

A

片状 B 块状 C

柱状 D

粒状

3、下列属于酸性反应的土类为( D )。

A 黑土 B 草甸土 C 风沙土 D

暗棕壤

四、简答

1、土壤温度的调节措施? 答:(1)排水

(2)作畦、作垅、修筑向阳床 (3)镇压

(4)覆盖塑料薄膜

(5)设立防风障和营造防护林

2、土壤分类的原则?

答:(1)发生学观点是分类的指导思想。 (2)把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统一起来进行分类。 (3)正确处理土壤分布的地带性与隐域性问题。 (4)注意典型性与过渡性的辨证关系。 (5)注意区分土壤的现代特征和残遗特征。

3、黑土利用中尚存在的问题? 答:(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壤肥力各因素之间协调,用养结合不好。 (3)受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4、草甸土利用与改良途径?

答:(1)挖沟排水,修筑条田,高台垅作。

(2)深翻深松,解决土湿土朽、冷浆、土硬和活土层浅薄等不良性状。 (3)掺砂改土。

(4)施有机肥,施热性肥料(如马粪) (5)发展水田,适时轮种,及时铲趟。

五、论述

1、论述盐碱对作物和土壤有那些危害? 答:

1、土壤含过多的可溶性盐分影响作物成活和生育,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1%时,便对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盐分的溶解度越大,离子穿透作物细胞的能力越强,其对作物危害性越大。

2.可溶性盐类过多,影响作物吸水,只有在农作物细胞液的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大一倍时,才能源源不断地自土壤吸收水分,反之会出现生理脱水而使作物萎蔫。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溶液渗透压过大造成的。

3.由于吸水受到影响,养分的吸收也了生障碍,某些碱性盐直接毒害腐蚀作物,还抑制有益微生物对养分的有效转化。

4、 除了盐害外,还有碱害,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使土壤性质恶化,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和养分的吸收。强碱性的Na2CO3还能破坏作物根部的各种酶。影响新陈代谢,特别是对幼根,细芽有强的腐蚀作用。

5、碱性强的土壤,易于使钙、锰、磷、铁、硼等营养元素,不易为作物吸收,由于盐碱土中的盐类复杂,往往会产生盐害和碱害的双重为害。

第五篇:农业气象学作业题

农业气候资源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 1.臭氧层分布在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 C 。 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3.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C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4.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 A 。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5.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 A 。 A.稳定 B.不稳定 C.无影响 6.下列因子中, 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自由大气中,由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 B 。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0.影响乱流交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地面粗糙度和 C 。 A.气压 B.气温 C.大气稳定度 11.辐照度的单位是__C_。

2

2A.瓦/米 B.米/秒 C.瓦/米

12.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_。

A.增长B.变短C.无变化

13.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___B。

A.正B.负C.零

14.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_。

A.增长B.变短C.无变化

15.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___B。

A.正B.负C.零

二、填空题

1.地球大气是经过 原始大气、 次生大气 和 现代大气 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2.根据大气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底层叫 对流层,中纬度地区,其高度为 10-12 公里。

3.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 强 ,天空散射辐射越 弱 。

4.在土壤蒸发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了保墒,应分别采取 松土 和 镇压 措施。 5.一般情况下,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 减小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升高而 增大 。 6.水气凝结的条件是水汽饱和和有凝结核 。 7.农田蒸散为 植物蒸腾 和 土壤蒸发 之和。

8.大气上界有____3000__公里高,它是根据__探测技术____来确定的。 9.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__增温____作用。

10.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__小____,天空散射辐射越__大____。

三、判断题

1.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完全吸收,所以它不向外发射辐射。(错 ) 2.和地面一样,大气增热也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错 ) 3.雨后地面有效辐射比晴天时大。( 错 ) 4.土壤热容量大,则土表温度变化越剧烈。(错 )

5.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但有时也会出现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对 ) 6.海拔高度愈高,则太阳直接辐射愈弱( 对 )。 7.雨后地面有效辐射比晴天时大( 错 )。

8.晴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天空散射辐射增强(错 )。

9.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完全吸收、所以它不向外发射辐射(错 )。

10.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日地距离有远有近,所以产生了四季冷暖变化( 对 )。

四.名词解释

1.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地面净辐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放出的地面辐射之差。 3.热容量:物质温度变化1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降水量:从云中降落的液态和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厚度(mm)。

5.季风:以年为周期,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风。

五、简答题

1.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各有何特点?

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地球上的季节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方向不变;一年中太阳直射地球纬度发生变化。 3.简述中国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多样。要简述各特征在温度、降水、风等要素上的反映。 4.简述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工业污染源:SO

2、烟尘;交通运输: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农业:农药、化肥;生活:烟尘、CO

2、SO2

5.绘图说明土壤温度的四种垂直分布类型。 日射型:随土壤深度加深,温度降低。 辐射型:随土壤深度加深,温度升高。 清晨过渡型:中间出现低温层。 傍晚过渡型:中间出现高温层。 绘图(略)。

六、计算题 1.已知作物某发育阶段的逐日日平均气温为:12.5℃、11.5℃、9.5℃、8.5℃、7.5℃、7.5℃、8.5℃、8.5℃、9.5℃、7.5℃。生物学下限温度为=8.0℃。请计算该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Y=12.5+11.5+9.5+8.5+8.5+8.5+9.5=68.5℃ A=68.5-56=12.5℃

2.已知水气压为38.3hpa,相对湿度为67%,请求算饱和水气压和饱和差分别为多少?( 由r=e/E%得E=e/r=38.3/0.67=57.2hpa d=E-e=52.7-38.3=18.9 hpa

作业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台风是在热带洋面上形成的强大C___。

A.暖性低压系统

B.暖性高压系统

C.冷性低压系统

D.冷性高压系统 2.国家气象局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为:在24小时内降__C_温度以上。

A.10℃

B.8℃

C.5℃ 3.终霜冻是指_B__。

A.秋季节一次出现的霜冻

B.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C.秋季最后一次霜冻 4.霜冻一般出现在_A__天气条件下。

A.大风天气

B.阴雨天气

C.晴朗微风

D.多云天气 5.冷温带气候带位于地理纬度__C_ 之间。

A.23.5°~45° B.33 °~45°

C.45 °~66.5° 6.黑龙江省气候属于_B__气候。

A.海洋性季风

B.大陆性季风

C.大陆性 7. 高原气候具有__B_ 气候特点。

A.地中海

B.大陆性

C.海洋性

D.季风性

8.地球绕日进行公转,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南半球回归线上时,是北半球的_D__。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9. 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_B__ 气候型。

A.地中海

B.季风性

C.大陆性

D.海洋性

10. 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 A 。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11.距海越远的地方,气温年较差越_A__。

A.大

B.小

C.无差异

12.下列因子中,C___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纬度

C.经度

13.土壤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_C__。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14.土壤热容量随着土壤湿度增加而_A__。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15.气温的日较差距海愈近则愈__B_ 。

A.大

B.小

C.无变化

二.填空题

1.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__增温____作用。

2.对流层的特点是: ____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______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__。

3.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太阳辐射___大气环流_、______和_下垫面_____。

4.地中海气候特点、冬季是__温和湿润____,夏季是炎热干燥______,季风气候特点冬季是__暖而湿____,夏季是__热而干____。

5.热带气旋是形成_热带海洋__上的低压系统。

6.侵入我国寒潮的源地是_新地岛以西(以东)的洋面_____和___冰岛以南的洋面___。 7.降水的表示方式有降水量和__降水强度__。

8.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时,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称为__逆温____现象。

9.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____活动__温度,二者之差又称为___有效___温度。

10.未饱和的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叫___绝热___变化。这个变化的梯度值为__1℃100____。

三.判断题

1.在晴朗大风且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霜冻。( 错 ) 2.谷地、盆地的无霜期比平地短。( 错 ) 3.寒流流经的沿岸气候寒冷、多雨。(错

) 4.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对 )

5.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称暖流。( 错 )

6.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壤表面温度变化愈剧烈。(错) 7.在对流层内,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

8.一般说,纬度愈高,中午太阳高度角就愈低,所以一日中最高气温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从而使得气温的日振幅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对)

9.耕翻(疏松)后,土壤热容量和土壤导热率变小。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升温幅度大。(错 )

10.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但有时也会出现随高度的增高而温度升高的现象。( 对)

四.名词解释

1. 农业气象要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最活跃因素为生物提供了基本物质能量也是构成生物存在和产量形成外界条件。

2.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3.大气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之比即太阳位于天顶时,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辅射通量密度(太阳常数)与到达地面辅射通量密度之比。

4.曙暮光;日出前到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太阳直射光不能直接投射到地面上,但地面仍能得到高空大气的散射辐射,使昼夜更替不是突然的,天文学上称为晨光和昏光,习惯上称为曙暮光。

5. 气候生产潜力:指当二氧化碳,土壤养分,群体机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水分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产量上限。

五.简答题

1.大气共分几层?对流层的高度是多少?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分五层: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又叫暖层)散逸层(又叫外层) (2)对流层高度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8-9km

(3)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 我们把地球上气候划分为几个带?几种型?(写出带和型的名称及地理纬度) (1)气候带::赤道气候带 10度S-10度N,南北热带 10度到回归线之间, 南北副热带 回归线到33度之间, 南北暖温带 33-45度, 南北冷温带 45度带极圈的西风盛行风带, 南北极地气候带 北在极圈以北;南在45-50度S.。

(2)气候型::海洋气候型,大陆气候型,季风气候型,地中海气候型,高山气候型,高原气候型,草原气候型,沙漠气候型。

3.简述海洋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海洋性气候:温度变化缓和,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高最低出现时间较迟,秋温高于春温,降水丰富,季节降水分配均匀,年际间变化小,湿度高,云雾多,风速较大.

4. 简述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12-2月)寒冷干燥,多偏北风,冬季漫长。0°以下天气多达5个月,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31—(-15)°C。降水稀少。平均5-20mm,占年降水的4%。有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时,降温剧烈,大风暴雪。春季(3-5月)降水稀少,平均50-80mm,易春旱。气温回升快,不稳定,一次升降温幅度可达20°C。气旋过境,有7-8级大风。夏季(6-8月)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最热,平均18-23°C,极端最高气温36-38°C。降水充足,300-400mm,7月为降水最多月份,月降水量100-170mm。雨水集中,易洪涝。秋季(9-11月)9月平均气温10°C以上,10月0°C以下,常霜冻,降水50-100mm。 5.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改革种植制度和方法(2)改进栽培管理措施(3)选育优良品种(4)改造自然与合理利用地区的光能资源。

六计算题

1. 已知某地测得空气温度为20.0℃,相对湿度为56%,求算当时的空气饱和差值为多少?(已知:20.0℃时的饱和水汽压为23.4 hPa)

D=23.4-20.0*56%= 10.296hpa

七.绘图说明 1.作图说明海陆风形成示意图。(分白天与黑夜)

作业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大气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C_

A人工源 B自然源 C生活污染源 2.酸雨是指PH_C_

A 〉5.6 B=5.6 C〈5.6

3.热带洋面上出现的强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称为__A_。

A.台风

B.热带低压

C.热带风暴

D.强热风暴 4.初霜冻是指__B_。

A.春季第一次出现霜冻

B.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冻

C.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___A、___。

A.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B.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

C.逆加拉湾 6. 高山气候具有__C_ 气候特点。

A.地中海

B.大陆性

C.海洋性

D.季风性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对流层内的气温,一般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B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10.全年辐射最大值出现在__B_。 A赤道 B回归线附近 C极地上

11.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时间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_B__。

A.提前

B.延迟

C.不变

12.空气温度的日较差海拔高度的增高而__B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3.物质热量传递方式包括流体各向流动热传递,分热传导、辐射热传导及_D__等四种。

A.乱流

B.对流

C.平流

D.潜热交换 14.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__B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5.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增时,属于__B_。

A.日射型

B.辐射型

C.清晨过度型

D.傍晚过渡型

二.填空题

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__红外线___ __紫外线___。 2.水汽压的日变化_ 单峰型_ , __双峰型 两种。

3.大气的冷却方式_绝热冷却__ 辐射冷却___ 平流冷却___ 混合冷却___。 4.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太阳辐射____、_大气环流 _____和__下垫面____。 5.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_较小_____,降水变率___小___。

6.黑龙江省在作物生长季的降水量为_350-500_____mm之间,在省内的分布与___年降水量___相似。

7.对于生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这三个基点温度是指_最低温度_____ 、__最高温度____ 和___最适温度___。

8.一日之内,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__13时____,最低温度出现在__日出前后____。

三.判断题

1.黑龙江省大部队地区属于中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错 )

2.黑龙江省太阳辐射年总量分布为西南最多,向北逐渐减少,北部漠河最少。( 对 ) 3.就全球来说,年净辐射值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对 ) 4.由于海面的反射率小于陆地,所以海洋上的净辐射值较同纬度陆地表面要小。(错

) 5.就全球来讲,北半球多陆地,具有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南半球多水域,具有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 对 )

6.土壤温度的日较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上温年较差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增大。(错) 7.凹下的地形(如谷地、盆地、川地气温的日振幅,较凸出的地形(如小丘、高地、 山地)为大。( 对)

8.干燥,疏松的土壤,由于它的热量小,导热率也小,所以霜冻的发生比潮湿紧实的土壤严重。(错 )

9.空气绝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在海洋上,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 对 )

10.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距离饱和越远。( 错 )

四.名词解释

1.无霜期:终霜冻至初霜冻之间的日期.农业气象学常用地面最低温度>0℃的初终日期持续天数来表示.

2.短日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

3.界限温度:标志某写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 4. 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较长时段内大气的统计状态 5.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五.简答题

1.简述黑龙江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

总趋势是从东向西逐渐减少,等雨量线基本呈经向分布。500mm等雨量线作为湿润和干旱地区的分界,以东大于500mm以西400mm左右。

2. 为什么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而高原气候却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

高山气候是因山地和地貌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气候,高山地区随着高度增加,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增加,散射辐射减小,山地气温高于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度,在一定高度下,山地降水和云雾比平地多,气流受山地影响,延长降水时间,增加降水强度..高原气候:高原相当整个下垫面被抬高,接受和放射辐射面积大,同时高原上大气厚度和密度较小,空气干燥清洁,白天或夏季获得太阳辐射量大,温度高,夜间或冬季有效辐射强,温度低,高原日年较差较大. 3.简述形成露霜的有利条件?为什么? 晴朗微风的夜晚

4.简述防霜的原理及防御方法。

(1)农业技术措施:根据各地霜冻出现的和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比例,并选择好作物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2)人工防霜;在霜冻发生之前,用熏烟、灌溉、覆盖、加热等方法直接增热或减少辐射冷却,可以避免或减轻霜冻危害。

5.臭氧层分布在哪里?距地面有多高?为何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关注臭氧层的变化?

(1)平流层 (2)20-25km(3)臭氧层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对地球上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六.绘图说明

1.绘图说明三圈环流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

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和三个环流圈的形成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绘图说明。

2.作图说明山谷风形成示意图。(分白天与黑夜

作业题四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 C 。 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2.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C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3.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4.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C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5.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 A 。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6.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7.下列因子中, 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8.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0.自由大气中,由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 B 。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1.一天中,空气绝对湿度呈单波型变化时最低值出现在_C__。

A.傍晚

B.正午

C.清晨

12.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__C_。

A.傍晚

B.正午

C.清晨

13.大陆内部及沙漠地区的暖季,绝对湿度日变化呈B___。

A.单波型

B.双波型

C.指数型 14.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小值出现在__A_。

A.清晨

B.14~15 h C.傍晚

15.一天中,绝对湿度单波型变化的最高值出现在_B__。

A.傍晚

B.午后

C.清晨

二、填空题

1.地转风为水平地转偏向力和 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者相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2.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海陆差异 和 行星风带移动 。 3.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 稳定 。

6.水气凝结的条件是 水汽达到过饱和 和 存在凝结核 。

7.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海陆热特性差异 和 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 。 8.小气候的特点有 范围小 、 差异大 、 很稳定 。 9.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 370mm 至 670mm 之间。

10.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 越潮湿 11.降水量是指落到地面上未经_蒸发_____、_渗透_____和_流失_____而在水平面上形成的水层厚度。

12.露点温度与当时实际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接近__饱和____程度。 13.单位容积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低,相对湿度就越__大____。

三、判断题

1.耕翻(松土)后,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变小,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升温幅度大。( 对 ) 2.对于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 错 ) 3.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越潮湿。( 对 ) 4.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对 ) 5.晴稳天气条件下,海陆风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对 ) 6.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错 ) 7.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对 ) 8.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气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情况下愈小。( 错 ) 9.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距离饱和越近。( 对 )

10.对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对

)

四.名词解释

1.太阳常数: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接受的辐射能。 2.大气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浓度和持续时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4.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风: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五、简答题

1.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为什么?

晴好天气。高压区气流辐散下沉,绝热增温,不易饱和凝结,形成云雨。 2.绘图说明三圈环流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 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和三个环流圈的形成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绘图说明。

3.在紧密、疏透和透风三种结构防风林带中,那种结构防风效果最好,为什么? 疏透结构防风效果最好。风穿过疏透结构林带时,会形成涡旋运动,产生旋转力矩,消耗能量。紧密和透风林带防风效果都不太好。

4.简述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特点。

春季易旱多大风;夏热短促雨季中;秋季骤冷易冻害;冬寒漫长且干燥。 5.简述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大气提供了环境和物质;气候资源;农业设施和生产活动全过程;宏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六、计算题

1.地理纬度为0°、30°、60°和90°地区的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政务时刻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请说明太阳高度角岁纬度的变化规律。 公式:h=90-φ+δ

00000000春、秋分日:h0=90 h30=60 h60=30 h90=0

00000000夏至日: h0=66.5 h30=83.5 h60=53.5 h90=23.5

00000000冬至日: h0=66.5 h30=36.5 h60=6.5 h90=-23.5=0 随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减小。

2.一气流在越山前温度为25℃,山体高2500米,气流爬升到800米处开始凝结,问:气流到达山顶及越山后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凝结高度温度:t1=25℃-800m*1℃/100m=17℃

山顶温度: t2=17℃-(2500m-800m)*0.5℃/100m=8.5℃ 越山后温度: t3=8.5℃+2500m*1℃/100m=33.5℃

作业题五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B_

A小麦 B大豆 C 胡萝卜

2.冷温带气候带位于地理纬度_C__ 之间。

A.23.5°~45° B.33 °~45°

C.45 °~66.5 3. 黑龙江省气候属于_B__气候。

A.海洋性季风

B.大陆性季风

C.大陆性 4.土壤表面温度一般出现在___C_ A 14时左右 B日出前后 C 13左右 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___A、___。

A.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B.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

C.逆加拉湾 6.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_B__ 气候型。

A.地中海

B.季风性

C.大陆性

D.海洋性 7.日射型是指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A__。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8.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 Cmm 之间.

A350-650

B370-650 C370-670 9.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_ __C__,降水变率___。

A较小大

B较大小

C较小小

10. 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天空散射辐射越_B_。

A强

B弱

C不变

11.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最大量时具有的水汽压值称为该温度时的_A__。

A.饱和水汽压

B.饱和差

C.露点温度

12.当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的降低而__C_。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13.处于未饱和状态的空气,露点温度比气温__B_。

A.高

B.低

14.在乱流或对流较强的温暖季节,由于乱流影响,使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呈_B__。

A.单峰型

B.双峰型

C.指数型 15.为防止土壤水分过多蒸发,在土壤未变干以前可以__B_表土,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存下层的土壤水分。

A.耙松

B.镇压

二.填空题

1.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归纳为__日射型___ __辐射型__ _过渡型__。 2.气候区划的原则 _ 综和因子原则__ __主导因子原则_ 。

3.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____弱__。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是___强___。

4.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__光周期____现象。长日照作物要求太阳光的可照时数长于__12____小时。

5.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_大_____,天空散射辐射越___小___。

-2-16.黑龙江省总辐射年总量为 _ 2700 _ J·cm·年,最大值出现在__泰来 肇源____等地区。

7.高山气候显示了_海洋性 _____的气候特点,高原气候又具有__大陆性____气候特点。 8.在对流层中,一般绝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增加____。

9.云滴增大主要通过两种过程完成,一种是_凝结_____增长过程;另一种是云滴增长过程。 10.当气温不变时,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水汽压的减小而__增大____。而饱和差随水汽压的增大而 _减小_____。

三.判断题

1.大洋上北半球低纬地区洋流呈反气旋型。(对

)

2.在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受暖洋流影响,冬季温暖、多雨。( 对) 3.黑龙江省降水量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错) 4.在平流层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错) 5.光化学氧化剂不包括PAN。(错)

6.土壤蒸发与土壤机械组成关系密切,土粒越细小,形成的土壤毛细管越小越多,由蒸发而丢失的深层水量比土粒大而疏松的土壤多。( 错 )

7.当露点温度和当时气温相等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已达到过饱和状态。( 错 )

8.露点温度与气温值相差越大,表示空气愈湿润,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差越小,表示空气愈干燥。( 错 )

9.在土壤湿润还未变干的时候,紧密土壤由于毛管比较丰富,所以,土壤的蒸发速度比疏松土壤的大。( 错 )

10在土壤表层已经变干以后,疏松土壤上的水分蒸发速度比紧密土壤上的大。( 对 )

四.名词解释 1.光能利用率:我们把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可见光)能量的比值。

2.辐射霜冻:在冷高压控制下,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植物表面因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 3.光照时间: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之和。

4.大气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之比即太阳位于天顶时,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辅射通量密度(太阳常数)与到达地面辅射通量密度之比。 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五.简答题

1.什么叫积温?简述积温在农业中的作用。 (1)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2)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物候期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时期预报等的重要依据。热量资源主要标志之一。

2.空气与外界温度的热量交换方式(写出5种) 分之传导、辐射、对流、湍流、平流、蒸发和凝结。

3. 什么是冷害?冷害类型有哪几种?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有哪些? 冷害:在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2)按对作物危害机制分.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3)a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比例,并选择好作物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b确定育种目的,选育合适的早熟、耐寒、高产的品种。C采取综合农技措施规律。D开展低温冷害的预报服务。 4.简述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最高最低出现时间早,温度非周期变化显著,秋温低于春温,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季节降水分配不均匀,降水变率大,气候干燥,湿度低,云雾少,日照丰富. 5. 干旱的类型分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土壤干旱::土壤水分亏缺,作物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致使作物水平衡失调。(2)大气干旱:由于高温低湿,作物蒸腾强烈,致使作物水平衡失调。(3)生理干旱: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但由于其它不利因素影响,造成作物体内缺水。 六. 综合分析题

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定义、现象。对农业生产环境、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 2.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其判定

分5种情况 r>rd 时、 r〈rm时、r=rd时、r=rm时、 rm〈r〈rd时,分别说明。

上一篇:那一次我真的错了下一篇:农行实习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