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阳历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二十四节气阳历范文

为什么清明节是按阳历算的?难道古代也有阳历?

节气“清明”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时间: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七十二候(清明所属):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谚语: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⑵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⑶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编辑本段]节日“清明”

清明时节

清明节,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第二篇:星座是按阳历计算的.

白羊座 3月21日-------4月19日充满希望、和蔼可亲、行动力、活力充沛、诚心诚意、天生长才、勇敢

金牛座 4月20日-------5月20日浪漫、决断能力、逻辑性思考、勤勉、灵巧、热心、忍耐

双子座 5月21日-------6月21日 多样性、洞察力、开朗、反映机智、演技佳、宽大、魅力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第六感、主观、反应佳、想象力、领悟力、艺术审美、慎重、执着、

狮子座 7月23日-------8月22日 自尊心、慈善、权利、思考、保护他人、忠诚心、热情

处女座 8月23日-------9月22日 有板有眼、服务、鉴赏力、完美主义、谦虚、头脑清晰、实际

天秤座 9月23日------10月23日 理想主义、公正、高雅、社交手腕强、审美观、魅力 天蝎座 10月24日-----11月21日 独立、直觉、规律、奉献、观察力、温柔、魅力

射手座 11月22日-----12月21日理性、勇敢、细心、发展力、活泼、廉耻心、热心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优越、聪明、实际、野心、可靠、不屈不挠、宽大

水瓶座 1月20日-------2月18日独创力、宽容、理想、先见之明、友爱、慈善、独立

双鱼座 2月19日-------3月20日自觉、理解力、唯美的、柏拉图式的爱、幻想、牺牲奉献、 善良

第三篇:二十四节气

一年四季,四季十二个月,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天为一侯。节气歌曰: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不差一二天。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人们大都耳熟能详。歌里面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字以及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少昊时代.人们就确定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季是指气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小春作物长势加快,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立春春打六九头,春耕备播早动手,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备耕也开始了。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诗曰: 千山绿意长, 四野满花香。 悦鸟山光里, 心随鸟语芳 。

第二个节气是雨水,雨水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春雨贵如油”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果木嫁接,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及时浇麦,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一年之计在于春”,光阴易逝,季节催人。

第三个节气是惊蛰,惊蛰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这时,气温回升较快。到了惊蛰,就进入了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所以说,“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诗曰:“一声雷震早,万物复更新。小草池塘绿,黄莺唱柳音。 山花招戏蝶,紫燕叫人亲。首首春歌好,曲曲动我心。” 第四个节气是春分,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春分后,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第五个节气是清明,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朝诗人杜牧对春雨的写照。

第六个节气是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降雨及时而且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茁壮生长。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谷雨时节,布谷声声,柳絮飞落,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气温已达20℃至22℃,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可以栽地瓜了。此时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诗曰:

谷雨时节花信风,山野葱茏杨柳青。 杨絮如雪飘飞尽,雨湿桐花迎万红。

第七个节气是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农谚说:“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有诗曰:

立夏时节栽地瓜,山弯河曲众人家。 赏心农院看新雨,露润滴开月季花。

第八个节气是小满,小满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有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翁卷诗曰:“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说的是江南乡村栽插水稻的景象。 第九个节气是芒种,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农谚说:“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麦到芒种自死”:“芒种少雨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芒种正是北方小麦收获、玉米播种时节。

第十个节气是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所以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第十一个节气是小暑,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小暑前后,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诗曰:

夜雨倾盆朝彩光,枝丛蝉卧唱清凉。 禾田无草辛勤事,村里闲翁论夏忙。

第十二个节气是大暑,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宋诗人杨万里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第十三个节气是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立秋以后,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立秋再矮的草都结籽”“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了。诗曰:

立秋时节清凉始,葵花向阳盛开时。 玉米穗齐欲授粉,地上百草已结籽。

第十四个节气是处暑,“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仍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也可能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第十五个节气是白露,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农谚说:“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农谚还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分,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气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第十七个节气是寒露,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时应抓好小麦播种。

第十八个节气是霜降,霜降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麦到芒种秋到秋,过了霜降刨芋头”霜降过后,开始大量收挖地瓜。北宋词人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霜降期间,田畴青葱,秋菊竞放。诗曰:

东山金日起,新野披霞衣。雨后晴方好,禾苗露欲滴。 苗全苗亦旺,草长草衰期。满目深秋里,菊开正艳时。 第十九个节气是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第二十个节气是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第二十一个节气是大雪,“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有时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树木披银饰玉,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农谚。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上了御寒的棉被。诗曰:

天地灰蒙阴布浓,鹅毛朵朵落无声。 乡村被雪人多喜,美酒温炉话岁丰。

第二十二个节气是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民间俗曰:“一九二九怕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开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小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 第二十四个节气是大寒,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二十四节气历法称为“农历”,又俗称阴历。俗话说:“节气不饶人,岁月不饶人”,是人们“人生易老天亦老”的感叹,是岁月易失、人生苦短的感叹。而警示人们,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把握今天,珍惜现在。诗曰:

日落日朝新, 风吹雨打频。 芳华春几载, 岁月不饶人。

第四篇:二十四节气

1、立春

每年的公历2月5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时为立春节气。“立”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开始的意思,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就开始了。立春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节气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立春节气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埋,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此,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江淮地区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2、雨水

每年的公历2月20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30度时为雨水节气。这一节气表示:少雨的冬季已过,多雨的季节逐渐开始。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称之为“雨水”。在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绿色的嫩芽,大地渐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还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雨水节气到来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人们要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雨水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显著减弱,长波槽脊调整转换周期变短,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江淮地区盛行的天气过程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冷空气影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冷暖气团交汇时,会出现连阴雨雪天气。

3、惊蛰

每年的公历3月5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节气。此时春雷响动,气温回升、土壤解冻,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蛰”有小动物藏起来的意思,古代人们认为钻到土里过冬的动物,是被雷声震醒又钻出来活动的, 所以叫惊蛰。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民间也流传许多有关惊蛰节气的天气谚语。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东亚高空环流发生显著变化,沿海大槽已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尺度减小,移动性明显。槽脊东移时,北方地区会交替出现移动性高、低压,影响江淮地区的冷暖气团比较活跃。受其影响,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初雷雨或连续阴雨。

1

4、春分

每年的公历3月21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时为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中分点,是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此时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春分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逐渐昼长夜短。有关春分节气的谚语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描写昼夜等长的,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等;一类是根据春分晴雨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大水”等;一类是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不暖,秋分不寒”等;还有一类是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若是暖,五月先水后旱晴”等等。这段时间降水量依然稀少,蒸发量明显增多,所以“十年九春旱”是常规现象。春分节气越冬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农田要加强田间管理。棉花营养钵播种要选择冷尾暖头,适时进行。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5、清明

每年的公历4月4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此时天气晴朗,气温转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说。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 oC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清明节也常用作天气气候方面的指标,如江南的“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北的“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等谚语。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6、谷雨

每年的公历4月21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百谷”的含意,雨水明显增多,植物茁壮生长。一般每年在这一时段,都会下起绵绵的细雨来,而且这时桃花正在开放,所以也有将这时的雨称为“桃花雨”。自谷雨起农事开始忙碌起来。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有:“谷雨前,好种棉”以及“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说法。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

2 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7、立夏

每年的公历5月5日或6日,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小满

每年的公历5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到黄径60度时为小满节气。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9、芒种

每年的公历6月5日或6日,太阳运行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节气。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

3 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10、夏至

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到黄经90度时为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11、小暑

每年的公历7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05度时为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

4 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12、大暑

每年的公历7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禾到大暑日夜黄”,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却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

13、立秋

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节气。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

5 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14、处暑

每年的公历8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50度时为处暑节气。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害,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晚,以防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效果。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张。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15、白露

每年的公历9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65度为白露节气。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都要抓紧目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成后,排水落干,促进早熟。如遇低温阴雨,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采制,同时要注意防治叶蝉的危害。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黄淮海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2—3天就有一个雨日,四川盆地这时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十分不利。

16、秋分

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径180度时为秋分节气。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

6 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17、寒露

每年的公历10月8日或9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95度时为寒露节气。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兰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18、霜降

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达0℃以下,对农作物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华北大豆收获,尚未下地的晚麦宜选用春性品种赶快抢种,已出苗的要查苗补种。长江流域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油菜一般已进入二叶期,应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灾区受洪水影响尚未种下去的迟油菜,可先用湿灰粪拌种,在室内催芽后播种,以加快出苗。“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晚稻成熟后抓紧收获,以防雀害和落粒。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

19、立冬

每年的公历11月7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立冬单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立,始建也;冬,终了也,万物开始收藏也”。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的劳作结束了,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各地农民也都将陆续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积

7 肥等其他冬季农事活动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

20、小雪

每年的公历11月22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40度时为小雪节气。此时因气温急剧下降一旦有降水,有些地方就开始下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在黄河流域就会出现降雪,一般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已进入封冻季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反映了这时已呈现初冬的景象。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大地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季。

21、大雪

每年的公历12月7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55度时为大雪节气。“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我国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我国北方常有昼夜大雪、压断树枝,封锁公路、交通中断的情况出现。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大雪铺盖大地,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害虫,同时又有保持土壤墒情的作用,这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

22、冬至

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70度时为冬至节气。表示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太阳直射南半球的南回归线,在北半球太阳的辐射量和日照时数达到最低点。另外,这时北半球的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又称它为日短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阴极而生阳,“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23、小寒

每年的公历1月6日或5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为小寒节气。寒就是寒冷的意思,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因此称之为“小寒”。上一个节气虽然太阳的辐射量最少;日照时数最短,但是反映到空气温度下降,还有推迟一段时间。所以一般在这个节气,是我国各地气温最低的一个时段。小寒节气正值三九前后,我国民间就有“冷在三九”一说,这种说法反映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一时期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

24、大寒

每年的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300度时为大寒节气。此时天气寒冷至极,所以称之为“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正处于四九和五九中,气温往往比上一个节气有所回升,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平均气温在零下2~4oC,最低气温一般到达零下7~14oC,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20oC。最大冻土深度达到30~40厘米,是全年冻土最深的节气。有些年份,全年最低气温会出现在本节气中。在这节气里一般降水稀少,还常有寒潮大风天气出现,气候比较干燥。

8

第五篇: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解释

立春

立春:立是见,春是蠢动,是植物开始要生气的意思。这一天是春天的开始。

太阳黄经315°,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万物苏醒,大地春回。

为方便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在阳历里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

六、廿一,下半年来

八、廿三。

雨水

雨水:雨水较多。 太阳黄经为330°,“雨水”意味着从这以后,我国广大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黄河流域平均每年三月初终雪,初雨期一般在二月中旬(个别年份,也有推迟终雪期和初雨期的),到了雨水节,由于暖湿的东南季风开始登陆,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这一天起冬眠生物将醒。

太阳黄经为345°,开始打雷,气温地温渐渐升高,土地已解冻,蛰伏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谚曰:“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

春分

春分:分就是半,春季三个月九十天的一半,叫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 太阳黄经为0°。春分、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昼夜相等的节气,是春秋两季的中间。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各地,太阳都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从今天以后,北半球日长夜短,太阳照耀12小时以上;升起和落下的地方,也从正东和正西,逐渐向东北和西北偏移。

清明

清明:明洁的意思。这一天起草木萌芽。

太阳黄经为15°,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各地有扫墓栽柳等习俗。

谷雨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水加多。

太阳黄经为30°,雨量渐增,适于谷物生长,即“雨生百谷”的意思。谚曰“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立夏:夏天开始,植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太阳黄经为45°。春天已逝,夏日开始,气温显著增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进入夏忙季节。

小满

小满:满指麦粒饱满,小满指麦粒即将饱满。这一天起植物即呈欣欣向荣的景象。

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节开始,我国从南到北,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籽粒逐渐饱满,普遍开始结实成熟,南方已开始收获。

芒种

芒种:指麦种,有芒。这一天是播种最紧张的时机。 太阳黄经为75°.芒就是代表一些有芒的作物。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夏至

夏至:至是极,是日影长至终极的意思。这天起开始炎热。

太阳黄经为90°.直射北回归线上空,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谚曰:“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

小暑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太阳黄经为105°,暑气上升。暑是炎热,小暑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的意思。

大暑

大暑:炎热到极点。

太阳黄经为120°,“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尚未达到最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七月份进入汛期,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就是说这两个节气雨水多,要注意防汛、涝。

立秋

立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一天起秋天开始。

太阳黄经为135°。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处暑:处是结束,是暑气将于这天结束。 太阳黄经为150°.大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一般每侯只降温半度左右。由大暑到处暑前共降温不到3℃,而处暑后,降温加剧,一侯即能降温2℃左右,因此处暑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处暑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白露:地面水气凝结为露,色白,是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165°,天气逐渐转凉,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形成露水。

秋分

秋分:秋季三个月九十天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

太阳黄经为180°,太阳由北半球越过赤道,回到南半球,又一次直射赤道。白昼和黑夜再次等长。这天各地太阳都是从正东升起正西下落。从今天以后,北半球日短夜长,太阳照耀12小时以下,升起和落下,也从正东和正西,逐渐向东南和西南偏移。

寒露

寒露: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195°,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露华渐浓,草木枯萎。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

霜降

霜降:见霜。

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将寒,露积为霜,正是三秋农忙季节。谚云:“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立冬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太阳黄经为225°。冬季,一天比一天冷,北方正忙于过冬防寒措施。

小雪

小雪:降雪还不多。

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北方已到封冻季节。谚曰:“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大雪

大雪:雪将由小至大。

太阳黄经为255°。气温继续下降,地面积雪,北方河塘开始封冰。谚曰:“副业生产冬天搞,莫使农闲空过了。”

冬至

冬至:日影已短至终极,开始日长。这一天起寒冷降临。

太阳黄经为270°。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是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从今以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日出日落的方向也逐渐北移。

小寒

小寒:冷气积久为寒,是天气寒冷还没到极点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285°,进入寒冬腊月。冷气积久而为寒,小寒是天气寒冷而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大寒:冷到极点。

太阳黄经为300°,大寒是天气冷到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谚曰:“冷在三九”,又“一九二九,滴水不流;三九四九,冻破缸臼”。冬至起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大寒正在四九。

上一篇:儿童节方案酒店范文下一篇:儿童体智能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