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会计论文

2022-04-15

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离不开成本核算这一环节。成本核算不仅影响着成本预测、计划等工作,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也有着重大影响。同时,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作为一个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特殊行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有效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出版社会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出版社会计论文 篇1:

新环境下出版社会计工作的新变化探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各行业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都在不断改革。出版社近些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事业单位被划为企业中来,由非盈利性单位向盈利性企业转型。这样一来,出版社会计工作也需要进行调整。本文就新环境下出版社会计工作的新变化进行了探析,首先文章讨论了出版社会计工作所出现的变化,然后指出了新环境下我国出版社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大趋势,保证其稳定运营。

【关键词】新环境;出版社;会计工作

一、新环境下出版社会计工作的变化

1.会计制度不断完善

我国出版社行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仅在图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在管理方面也日趋规范化。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社会计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出版行业在会计工作上已经实现了权责明确,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落实到个人,这与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往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在会计工作上做得不到位,没有实现一些不相容岗位分离和权责上的明确,一些出版社的会计人员不仅在出版社工作,而且还兼职其他行业的会计工作,而各个行业会计工作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不利于出版社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各行业会计核算制度非常重视。近些年,为了能够规范会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制度法规。新会计核算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出版社成本、收入、库存等核算与管理问题,使得出版社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大大提高。

2.出版社税务会计地位日益提高

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给予出版社诸如增值税返还、特定出版社免征所得税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出版社在开展会计工作过程中不重视税收问题。自2003年之后我国政府取消了出版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之后,我国出版社逐渐对自身税务问题重视起来,意识到了纳税和核算虽然是同一主题但是却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各自准则,有效将两者进行区分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对此很多出版社都开始开展税务会计工作。目前,出版社税务会计人员不仅要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而且还要对出版社税收进行统筹规划,以保证出版社稳健发展。

3.管理会计逐渐被出版行业重视起来

2008年我国加入了WTO,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我国市场将向世界开放。各行业为了能够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积极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还在不断完善自身内部管理以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社都意识到了会计工作在存货管理、成本管理、业绩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并积极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工作的作用来提高管理效率。

二、新环境下出版社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些年来,虽然出版行业会计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但是目前一些出版社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调整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出版社的负责人虽然能够遵循相关部门的出台的会计相关制度法规,但是对于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上重视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出版社领导仍然沿用以往的内部会计制度,没有下到各个部门去考察实际情况后,对于一些不符合出版社发展的制度进行调整,间接为会计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阻碍。同时,由于会计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出版社在会计管理工作开展时难以形成一套能够有效对事前预算情况、事中执行情况、事后结果全面反映的评价体系,难以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形式大于实质。

2.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出版社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与其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在筹集资金与利用资金上都是采取独立进行的方式。相对于资金使用来说,出版社的管理人员较为重视资金的筹措渠道。而对于资金使用方面经常会存在着没有进行明确预算规划、使用时缺乏事前论证以及使用方向不明确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中权力滥用资金致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情况的发生,对出版社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

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部门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才能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出版行业也不例外。目前,一些出版社的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较差,一些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实务经验较为丰富的会计人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不好,不能利用计算机快速完善会计工作。同时,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虽然能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但是缺乏一定实务经验和对自身理论知识的完善。此外,一些出版社本身也不太重视对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税务筹划相关知识方面的培训,这样就会使得出版社一些会计工作进展滞后。

4.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

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出版都实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但是很多都存在着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难以充分实现相关信息共享的情况。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一些诸如资产质量、客户关系、风险控制等信息就不能被会计部门及时反映出来为出版社未来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目前,出版社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反馈脱节主要表现为销售与库存信息不对应对账困难,发行与应收账款难以相互查询等,间接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致使会计工作效率低下。

三、对于新环境下出版社会计工作的一些完善措施

1.进一步完善出版社内部会计制度

首先,出版社的负责人不仅要遵循相关部门的出台的会计相关制度法规,而且还要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可以安排专人下到各个部门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开会研讨的形式,允许各个部门就自身业务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制度,制定出一个符合出版社发展的内部会计制度。同时,出版社还应当重视业务开展过程中事前预算、事中执行、事后评价等,不仅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而且还要将预算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要找出原因。在对业务开展结果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以往的信息数据,总结出业务整个程序的利弊,尽可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出版社不应当只注重筹集资金,应当将一定精力放到资金的使用上,可以采取建立资金监管部门的方式安排足够的会计人员专门负责资金监管工作,对资金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各个部门在使用资金时要填写相应的资金申请单,注明资金去向、金额等相关信息,同时还要加大对相关票据的审核力度,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票据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控制和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尽可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出版社应该鼓励会计人员学习专业技术以及税务、核算等相关知识,定期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并与其绩效挂钩,提高其对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其次,会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充分结合每个会计人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类,投入一定资金组织其进行相关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对税务、核算等知识的认知度;最后,出版社还可以通过知识讨论活动的形式,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出版社会计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

出版社应当充分考虑自身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反馈脱节等问题,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在硬件方面,出版社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使硬件设备能够满足出版社会计管理工作整个流程;在软件方面,要考虑诸如销售与库存信息不对应导致对账困难、发行与应收账款难以相互查询等问题,积极将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汇总到同一系统中去,明确资金流向,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查询各类数据做出相关报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出版社管理层未来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铭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

[2]平野安静.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科技博览,2011(15).

[3]谈岩华.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外资,2012(13).

作者:陈舸

出版社会计论文 篇2:

出版社中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有效应用

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离不开成本核算这一环节。成本核算不仅影响着成本预测、计划等工作,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也有着重大影响。同时,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作为一个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特殊行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有效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出版社是指进行图书、报纸、电子刊物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版行业也渐渐向市场经济发展。因此,要严格把控出版成本,从内到外加强管控,有效利用成本核算来提升出版社的竞争力。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出版社应该合理利用会计成本核算,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运营成本,节约资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核算对于出版社甚至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财务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除了“开源”之外,还要学会“节流”,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出版社作为一个转企改制的特殊行业,成本核算方面肯定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总结成本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并加以总结改正,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进而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及自身的竞争力。

一、出版成本与出版成本核算的概念

(一)成本的概念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耗费的资源(人力、物理、财力等),这部分资源的货币表现极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以及销售活动和管理生产中所产生的费用都是成本的一部分。

(二)出版成本的概念

出版成本是指出版社在经营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所投入的现金和现金的等价物。出版社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是为了出版发行物所产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用等等,间接成本是为出版发行物管理服务产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比如办公费用、电费、水费等等。具体来说出版社的出版成本就是为生产出版物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各方面的花费。

(三)出版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管理产生的各项费用和产品成本进行的核算。在出版社进行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要了解出版社成本包括哪些内容以及这些费用产生的是否合理,然后对各项成本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应该算入产品成本中,以此来管控生产运营的各项产品成本。其次,为了更好地管理成本,要计算出每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像金蝶和用友一类的财务软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所以在出版社的经营管理中,可以运用信息化软件技术使财务人员能更好地完成出版社的费用归集和分配。

二、出版社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

把出版社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记录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也是展开成本核算的最基础工作。现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归集费用的成本核算内容通过电算化技术就可以顺利完成,使用者把自己的要求传达给计算机,计算机可以自动对各项费用进行归纳和收集。若要把归集的各项费用进行分配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分配的标准和方法决定了分配的合理性。分配方法的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而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要严格把控分配过程。

依据出版社成本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出版物的开发成本和制作成本。开发成本是指为了出版所进行的信息整理、市场调查、市场论证等成本,也可以说是图书从策划到生产产生的一系列成本。从产品归集的方面来说,出版社的成本也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为了出版所产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等,间接成本包括为了出版产生的管理服务方面的成本费用支出。

三、出版社中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一)要对原始纸张材料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

材料成本在出版社的出版物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要降低出版物的成本要從降低纸张等材料成本入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需要出版社在计算材料成本时认真仔细核算,也应加大力度审查图书纸张的进货成本。要严格把控和管理纸张的进出登记,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也要加大纸张的使用率,这种做法可以把使用率降到最小,从而减少材料成本的开支,从而使利润最大化。

(二)对图书的印刷数量上也要严格控制

对等待印刷的刊物、图书等要进行认真筛选,最后再确定印刷与否,以此来减少浪费的产生,进行筛选时要注意印刷之前的成本费用和发货之前的成本费用。印刷之前会产生大量的人工、纸张等费用,这些都会算在出版物的成本里,而要注意发货之前的成本是因为装订成册并装入箱子以后,若货物来不及发出,会产生存放货物的租赁费和人工看管费等,这些都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在印刷之前要做好仔细辨别筛选,发货事宜也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出版社成本的支出,在核算时正确率才会更高。

(三)管理服务也是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出版社出版图书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所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应归入为出版物的成本内,大部分的出版社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都是按此方式进行核算的。但是营销部门人员在营销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部分费用,像开拓市场、回访客户等所产生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也应算入出版物的成本中。所以要想全方位如实的反应图书成本,更好地为经营管理服务,就应该把这些费用归纳到成本核算里来。

(四)运用现代化资源进行成本核算

出版社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展,对成本核算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每本出版物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也就要求越来越高,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要从出版社的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找到合理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公共费用的支出,使出版图书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的运用上也更具合理性。例如,可以利用网络对书籍从生产到装箱的过程进行管理,使成本支出变的更加清楚、准确、合理,进而让收入最大化,支出最小化,这也是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

四、出版社中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有效控制的好处

首先,出版社会计成本的准确核算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依据。在成本核算时要准确真实,对所有的成本都要照实记录,按照事实核算,这样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通过核算成本的真实性,才能让出版社的管理者更准确地看到财务报告里的各项数据,也为以后的日常管理中调整产品销售数据提供了参考,进一步为出版社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出版社会计成本的准确核算可以缩短资金运营周期。通过对出版社成本的认真核算,加速了资金的周转,为出版社的运营提供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侧面提高了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资金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出版社进行经营活动的命脉。所以资金的周转速度对出版社的影响是巨大的。科学合理的资金周转可以确保出版社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加速出版社资金周转可以让出版社朝着健康顺利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出版行业有着重大影响,出版行业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力,所以要加强成本核算的意识,确保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我们要加大力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增强成本核算的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调整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提高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出版社要加大对成本的核算和管控,从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出发,以提升出版社的竞争力为目标,确保成本核算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使出版社所有人员都能了解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成本核算中来,促进出版行业的良性发展。(作者单位: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兰

出版社会计论文 篇3:

浅谈会计法对会计行为的规范

【摘要】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新的《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现就会计行为规范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会计会计行为会计行为规范

新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并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作了具体规定;同时对假账作出特别规定。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规范化。

所谓会计行为,就是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目标的驱动下,对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条件制约所作出有目的的会计反应活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会计行为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它与会计行为主体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制约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是指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在质量上的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等。新《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就是要求我们应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培训,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处理会计事项,不做假账、不畏权势,以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

制约会计行为的外在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讲,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活动行为,从而影响会计行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限定了会计人员的行为范围,会计主体的行为不可能超出会计法律之外。市场环境,也限制着企业经济战略行为,从而影响着长期和短期会计行为。从微观上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战略方案,以及对内部机构的管理行为等,对会计主体的行为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企业内,会计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受制于企业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从实际情况看,很多违法行为是在企业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下进行的,如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虚增利润骗取贷款,隐瞒利润逃避交税,转移国有资产,账外设账,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等,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新《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抓住了矛盾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规范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主体,有利于会计行为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很显然,要保证会计行为的良性运行,就得有一系列行为规范为基础。从会计系统的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出发,会计行为规范着重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主,以此在强大的外部监督体系下发挥行为主体的能动作用,达到优化会计行为的目的。

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我们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它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权利、方法、责任、义务的规定,以确认、维护和发展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概括性强,是会计行为主体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模式,可据以判断衡量会计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符合规范还是不符合规范,只有通过会计立法,才能使会计职能得以有效发挥,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会计行为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为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要求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的会计行为,必须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效果。行为的合理化体现为会计行为在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力求保持与社会效益目标的一致,会计行为规范必须在会计法制的前提下,而各单位在追求本单位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也应力求保持与社会利益目标的一致,遵纪守法。

总之,只有自觉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规汇编[Z] 北京:中国财政济济出版社,2005.

[2] 200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相关条例.

[3] 李海波:会计学原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作者:周牧今

上一篇:舞蹈创作论文下一篇:工学院农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