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22-11-01

第一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打造世界一流企

业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中铁作为境内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目前拥有50家二级企业和28万多名员工。长期以来,我们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上下同步、内外兼修、点面结合”的创建思路,不断探索建立具有中央企业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最佳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有7家下属单位被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一、坚持“上下”同步,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力量和重要支柱,肩负着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政治责任、创造财富的经济责任、促进民生的社会责任和先进文化的引领责任。多年来,我们坚持从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战略高度,坚持上下同步,联动共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企业落地生根,实现了建企业、建队伍、建文化、建品牌的良好效果。

上到战略加强引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和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多年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和谐企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来谋划、推进和落实。“十一五”期间,公司党委提出了“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四型企业”的发展战略,把建设诚信经营、协调发展、团结奋进的和谐型企业纳入发展战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去年,公司制定了“十二五”战略规划,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全公司各级企业都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创建、管理、考核等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各层级、各系统、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宣传部门牵头抓、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四纳入”,即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发展战略来规划、纳入班子业绩来考核、纳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纳入员工队伍建设来加强,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特别是紧紧把握这些年中央集中开展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等有利契机,坚持科学判断形势,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实际效果,不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一系列先进经验,受到中央领导和国资委党委的充分肯定。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 下到一线落地生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作用发挥在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树立先进典型也在基层。多年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从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注重把工程项目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打基础,先后在内昆铁路、舟山基地、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特大桥、狮子洋隧道等重点工程现场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不断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通过大力加强项目党建,构建了以项目党建为点、以铁路客运专线为线、以区域党建为片的点、线、片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做到了施工战线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在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通过大力加强现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出“一加强、两突出、三延伸、四同步”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上桥头、进峒口、下班组、到宿舍、入人心,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通过大力加强项目文化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项目管理目标体系、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着力建设以忠诚守信为重点的精神文化、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行为文化、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的制度文化、以品牌形象为重点的物质文化、以“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重点的廉洁文化,先后评选表彰111个股份公司级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我们还总结推广了开路先锋的“路文化”、跨越天堑的“桥文化”、穿山越海的“隧文化”、四海为家的“家文化”等一批具有企业特色的项目文化,实现了项目文化建设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注重“内外”兼修,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魂,树立品牌形象是企业立身之本。多年来,我们坚持产业报国、建造精品、服务社会、筑路育人,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不断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精神文明水平。

内聚人心,大力弘扬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企业精神。中国中铁历史悠久靠什么来传承,流动分散靠什么来凝聚,条件艰苦靠什么来支撑,收入不高靠什么来激励,不断发展靠什么来创新?我们认为,靠的就是渗透企业理念、融入员工思想的企业精神。多年来,我们坚持用“开路先锋”的旗帜引导职工,用“报效祖国、为民造福”的光荣传统激励职工,用“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鼓舞士气,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发展愿景凝聚力量,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出一批人才、育一种精神”,努力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中,广大员工不畏艰难、挑战极限,不仅攻克了“高寒缺氧、高原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而且锻造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通过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通过新闻媒体传遍了大江南北。4月9日,又在中央企业先进精神报告会上作了报告,和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一起成为中央企业先进精神的旗帜。我们连续十次远征南极,出色完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建设维护任务,培育了“不辱使命、为国争光”的南极建设精神。在京津城际、武广客专、京沪高铁等高速铁路建设中,我们还培育了“勇于创新、赶超一流”的高铁建设精神,成为鼓舞员工斗志、激发员工智慧、推动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

外塑形象,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勇于担当是国企之责,也是央企脊梁本色的充分彰显。多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不断强化广大干部员工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抚危助困、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努力打造责任央企、责任中铁。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全公司组织10800多人、1300多台(套)大型救援设备,组成100多支抢险突击队,救出426名被埋群众,修复6条铁路生命线,抢通宝成铁路109隧道,打通12条通往灾区的公路,向灾区捐款5577万元,被中央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玉树灾后重建中,我们发扬“吃苦奉献、勇于担当”的中国中铁援建精神,承担了结古镇城南片区和下拉秀乡的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58项、近百万㎡的援建项目,创造了玉树重建十项第一,玉树指挥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多年来,我们坚持与湖南汝城、桂东等贫困地区开展对口扶贫,并持续开展援疆、援藏和面向甘肃、宁夏、吉林等省区的定点扶贫。我们全面推行农民工与员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为180万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和企业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三、做到“点面”结合,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重在实践、贵在创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示范引导与全员参与相结合,增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全覆盖。

着眼于点,培育先进典型。典型示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我们坚持把培养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营造环境鼓励人才成长,不断完善机制培育先进典型,隆重表彰奖励激励创先争优,大力宣传推广扩大典型影响。公司每年评选专家员工、金牌员工、首席员工,每两年评选“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十大新型农民工”、“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女性”,每三年召开一次劳模表彰大会,现已表彰树立中国中铁劳模490名,努力打造“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员工队伍。特别是“全国知识型产业工人、共和国双百人物”窦铁成、“全国农民工楷模、知识型新型工人”巨晓林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广泛开展“百千万示范工程”活动,创建100个“基层示范党委”、1000个“示范党支部”、10000个“党员示范岗”。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中,中铁五局、中铁大桥局、中铁电化局、中铁建工集团、中铁宝桥、中铁四局五公司、中铁大桥局五公司等7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总公司工作会议上,我们进行了隆重表彰,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立足于面,开展主题活动。全员参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主题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争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通过广泛开展“青藏高原党旗红”、“党旗飘扬杭州湾”、“哈大党旗红、全线争先锋”、“创岗建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广泛开展“创建学习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技能;通过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层层制定《员工守则》,深入进行诚信廉洁和爱岗敬业教育,不断强化广大员工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通过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化工地,加强工地文化、工地生活、工地卫生“三工”建设,不断改善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统一“中国中铁”企业理念、行为规范、形象识别系统,建立企业报刊、网站、电视台,拍摄电影《青藏线》、电视连续剧《雪域天路》、《铁血》、以及记录片《长江大桥》、《中国公路》,编写《历史性的跨越》、《千里京沪》等书籍,建设中国中铁“精神家园”网站,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近,我们还通过广泛开展“双学双扶10项行动”,要求领导干部帮扶困难企业、帮扶困难职工,要求广大员工像郭明义那样学雷锋,像学雷锋那样学郭明义,全公司成立了1000个“郭明义爱心团队”、1000个“窦铁成班组”、1000个“巨晓林业校”,推进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改革发展。2011年,在国际形势动荡加剧、国内铁路市场突变的情况下,全公司完成新签合同额5708亿元,营业收入4607.2亿元。企业连续8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去年排名第95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6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篇:学习“右玉精神”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的会议,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学习“右玉精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行动,是实现“五高五增”目标、加快“转型跨越超越发展”步伐、全面推动当前工作的重要部署。乡党委希望,全乡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以此次干部大会为起点,迅速掀起引深学习“右玉精神”、全面落实县委会议决定,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热潮,再振精神、再鼓干劲、再增信心,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乡政府按照推进“三个发展”、实现“五高五增”目标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思路、攻难克坚、积极应对,进入三季度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好于年初预期,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围绕转型创新谋发展,五个重点工程项目,3个产业转型项目扎实推进,3个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以煤为主的传统产业规模壮大、实力增强,一批非煤产业项目成功转型、发展提速,;围绕双轮驱动促统筹,一手抓项目发展,一手抓城乡一体。,一帮

一、一联

一、一对一的扶贫举措助推,政策、产业、项目、干部帮扶等综合性扶贫办法跟进,我城乡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围绕破解难题惠民生,继续大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五个全覆盖”,全面加快16件实事的落实力度,社会事业的支出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城乡群众的水电路气讯、学医住就保等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通过矛盾化解、纠纷排查、社会维控等综合性治理举措,在去年国庆安保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社会维稳再创佳绩,实现了进京非正常上访零登记,成为全县最好的地区之一;围绕狠抓落实见成效,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家庭,深入困难企业,攀穷亲、结穷友、解民困,勤指导、重帮扶、办实事,破解了一批企业发展中的难题,解决了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使学习实践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于全县前列。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方向正确、举措得力,得益于全乡上下迎难而上、共同努力。特别是与我们在座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付出了辛勤和汗水是分不开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社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民间投资意愿还不强,转型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城乡居民增收的难度在加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功夫加以解决。

当前,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对全乡学习“右玉精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于把“右玉精神”作为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全市干部群众更加深入扎实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加扎实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就引深学习“右玉精神”,大力加强作风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引深学习“右玉精神”、大力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鼓足干劲,增强信心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右玉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坚韧不拔改善生态,坚定不移谋求发展,创造出黄土高原大地变样、河山易色、生态秀美的奇迹,凝结成“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可以说,“右玉精神”是科学发展观在三晋大地的又一成功实践,需要我们深入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养成良好作风的一面旗帜,需要我们带头实践;是应对危机,推进三个发展,实现“三保”目标的不竭动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

“右玉精神”说到底,凸现的是一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良品质,揭示的是一种尊重科学、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更彰显出的是一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对加强干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曾多次强调要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去年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掌握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八个提倡、八个反对”的要求;今年年初在第一次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又提出了“大兴六种作风、树好六种形象”的更高要求;在全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我们还把“狠抓落实见成效”作为活动的重要主题和载体之一,引深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从总体上讲,全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科学发展的意识在提高,真抓实干的风气比较浓,干事创业的劲头比较足,呈现出了好的精神风貌。但实事求是讲,少数领导、一些部门、部分党员在作风建设上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还确实比较严重。

通过近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感到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理论学习上,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学习、不自觉提高、不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有的观念陈旧,封闭保守,得过且过,四平八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在组织纪律上,一些领导干部党的意识、纪律观念淡泊,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懂规矩,不讲原则,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汇报的不汇报;有的思想意识不纯,习惯于说大话、讲空话,追求短期效应,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喜欢做表面文章。三是在责任意识上,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在矛盾和困难面前不愿抓、不敢抓,怕得罪人,当“好好先生”;有的令不行、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安排部署的工作,讲条件、打折扣、不落实。四是在党性修养上,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大局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高,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不多,在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问题上不主动、不作为。五是在廉洁自律上,一些领导干部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特权思想重,私心杂念多,自律意识差;有的不讲工作讲条件,不比奉献比待遇,追求安逸,贪图享乐。尽管这些问题存在于个别部门、少数人身上,表面看是作风问题,实质上是思想问题,根子上是党性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往小处说,会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往大处讲,会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影响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贻误改革发展稳定大业。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右玉精神”就是一面对照的镜子。要通过学习“右玉精神”,触及灵魂深处,在思想意识上找不足,在党性修养上勤实践,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纪律上严要求,在改进作风上有建树,在狠抓落实上见成效,努力在全市上下营造出一种干事创业、真抓实干、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右玉坚持“执政为民”,六十年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定不移抓生态建设,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这样的执着和信念?咬定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不放松,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的干劲,敢为人先的闯劲,一抓到底的韧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右玉坚持“尊重科学”,始终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把一个绝对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宜居的塞外明珠。我们的各级干部有没有这样的科学态度和发展理念?立足实际,找准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把干事创业与尊重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子来。右玉坚持“百折不挠”,时刻不忘群众,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通过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用3—5年的时间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农村、偏远山区的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右玉坚持“艰苦奋斗”,始终保持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这样的情操和境界?像右玉干部那样,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的优良作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通过自己的表率示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口碑和形象。

二、把弘扬学习“右玉精神”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具体举措,转变作风,力见行动

学习弘扬“右玉精神”,贵在落实,重在行动。具体来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四中全会从建设学习型政党、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多个方面,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重大部署与“右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相一致的。联系我市实际,结合学习弘扬“右玉精神”,要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建设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党委、学习型支部,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促进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团结统一,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三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建设一支善于推动“三个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选拔任用比较敏感,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此,表明一个态度,一定会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照《条例》的原则和标准选贤任能。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民意好、有威信的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形成支持干事、愿意干事、干净干事、能干成事的用人导向和氛围;对那些政绩平庸、威信不高、形象不佳的干部,不但不予提拔重用,还要从重要岗位上调整下来。同时,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积极为年轻干部创造平台,大胆发现、培养、鼓励和重用一批年轻干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二是要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与挣先创优,推进学习党组织活动结合起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在活动中,要把弘扬“右玉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照“右玉精神”,查找存在的差距,抓住突出问题,促进矛盾解决。要把弘扬“右玉精神”作为落实“五个更加注重”要求的实际行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强根本、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让群众通过实际生活的变化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要把弘扬“右玉精神”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全面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要把弘扬“右玉精神”作为大力推动“双轮驱动”战略的精神动力,以务实之举变精神为物质,确保完成今年210个贫困农村的扶贫攻坚阶段性任务。全市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也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树立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用辛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三是要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与实现“三个发展”、完成“三保”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当前工作。现在到年底仅剩两个月时间了,全市上下要凝神聚力,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千方百计提升发展速度。保持投资的强度,加大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争取有更多工程竣工投产;加大帮扶企业的力度,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协议履约率、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要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引大入沁,引强入沁,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提升我乡的产业基础和竞争实力。对现有新上的产业和项目要进行逐个的梳理,看进度、看规模、看成效,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真正在煤转肥、煤转电、煤化工、煤制油等传统产业新型化上迈出更大步伐,在高新技术、旅游文化、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先进制造等非煤产业支柱化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善始善终地搞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既要咬紧牙关、坚定不移、抓紧推进,又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煤炭生产。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加大“五大惠民工程”、“五个全覆盖”、“十六件实事”等民生工作的推进力度。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好受灾群众、返乡农民工、城乡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当前尤其要安排好城乡居民冬季用煤问题,确保城乡群众温暖过冬。高度重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及早着手、精心谋划明年乃至“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调研、摸清市情,把握趋势、科学谋划。特别是在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上要有新的布局、新的项目、新的亮点,抓住机遇,统筹谋划和启动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宽、影响力大的转型大项目、好项目,为明年乃至“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增强后劲。

四是要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与加强干部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强调要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右玉精神”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央倡导的“四种风气”的本质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与大兴“四种风气”的内在关系,把学习“右玉精神”作为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在加强和改进全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上大见成效。当前要在全市大力开展以“督学、督勤、督绩、督廉,治浮、治奢、治庸、治懒”为主要内容的“四督四治”干部作风大督查大整治活动。“大督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督学活动,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做到学以增智、学以养德、学以修身;开展督勤活动,严格组织纪律,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做到忠于职守、勇于任事、踏实干事;开展督绩活动,认真履行职责,解决突出问题,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开展督廉活动,坚持遵纪守法,切实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大整治”的主要任务是:突出抓“治浮”,解决一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抓“治奢”,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方面的典型案件;突出抓“治庸”,开展干部队伍纪律作风整顿;突出抓“治懒”,问责一批失职渎职干部。

三、精心组织好引深学习“右玉精神”活动,培树典型,务求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掀起学习热潮。在工作安排上,要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作为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切实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各级各部门的实际,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安排和目标要求,创造切实可行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可在近期抽出适当时间,分批分期组织到右玉进行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右玉精神”。

二要精心组织安排,注重实际效果。对照“右玉精神”,认真查找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存在的差距,抓住突出问题,解决主要矛盾。通过学习“右玉精神”,真正激励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艰苦奋斗。要坚持实打实,杜绝空对空,防止学习表面化、一般化;防止学习没有具体举措,动不起来;防止学习停留在看一看,讲一讲,走过场;防止学习中的形式主义。

三要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纪检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及时部署和推动,加强督促和检查;组织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把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一齐部署、一齐落实、一齐考核;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造势和舆论引导工作,开辟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右玉经验,深刻阐释“右玉精神”,及时报道学习情况;办公厅要搞好活动的统筹安排,加大沟通协调力度。

四要培树学习典型,推动工作引深。各级各部门要把“右玉精神”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努力通过学习“右玉精神”,培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使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右玉精神”在晋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志们,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促进科学发展,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以更加认真的学习态度、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锐意进取,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取得“三个发展”的新成效,进一步开创全市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第三篇: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办法和途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与所担负的任务和责任总体上是适应的。但具体落实到每个党的组织、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确实还存在着相当多不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中指出的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的五个方面问题,省委全会分析的我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比如,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意识和依法执政能力不强,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平时看起来不错,但一到关键时刻或碰到复杂问题时,战斗力不强、经不住考验的问题就突出暴露出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单位还存在腐败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执政成效,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必须切实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之举,作为破解三明发展难题的当务之急,作为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的根本之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相互促进的长远之计,不断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是基本内涵要十分明确。注意从三个层面来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第一个层面是我们党的各级领导集体执掌政权的本领,第二个层面是党所选拔的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本领,第三个层面是党所领导的人民团体、意识形态、新闻舆论,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巩固执政基础、建设执政环境方面的本领。充分认识到越到上层,越要把握方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越到基层,越要注重执行和落实,研究运作和操作,解决好每一个具体问题。二是指导思想要十分明确。中央《决定》中“五个以”的要求,从理论指导、群众基础、骨干力量、体制保证和组织基础五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把握的指导原则。我们一定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始终做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总体目标要十分明确。中央《决定》阐述的“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作出的精辟的概括。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体目标,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真正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发挥全体共产党员在平常时期身体力行、关键时候旗帜鲜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推动三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四是主要任务要十分明确。中央《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能力,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与十六大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必须统一起来领会,贯通起来落实。具体到我市的工作和实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各项要求,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增强执政意识,建设执政主体,夯实执政基础,健全执政体制,优化执政环境,树立执政形象,切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一是围绕巩固执政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尤其是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注重改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中的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注重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围绕发

展中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强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要注重统筹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利用的高效和环境资源的永续,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要注重对外开放,强化“大沿海、大市场、大开放”意识,按照“五

个对接、五个突破”的要求,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大格局,拓展开放和发展的领域与空间。要注重营造环境,坚持把营造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大力加强以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和以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建设,努力使更多的创业者在三明安心做事、放心创业、开心生活。二是围绕巩固执政的政治基础,不断提高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政治基础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提高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坚持科学决策,进一步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坚持发扬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积极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对台工作,重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三明发展上来。要坚持依法治市,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坚持强化监督,把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的职能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监督机制,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坚持总揽全局,集中精力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在管全局、把方向、议大事、用干部、抓落实上下功夫,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各个领域的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三是围绕巩固执政的文化基础,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思想文化基础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精神保证。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重点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加快三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引导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准确地宣传党的主张,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产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要致力发展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古文化、山水文化和民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要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健全和完善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创建机制,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三明”建设,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家庭文化,全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四是围绕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社会基础是增强党在全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关键要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要重视激发社会活力,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倾力营造昂扬向上、致力发展的浓厚氛围,让一切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要重视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并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重视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要重视推进“平安三明”建设,全面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责任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确保全市政治安定、社会安宁、生产安全和人民安康。要重视改进群众工作方法,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释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五是围绕巩固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群众基础是党的力量源泉。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关键在于始终坚持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要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策促进就业的方针,在加快发展中开发就业岗位,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中实现转移就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要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要重视并认真解决老区、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加大对口帮扶、科技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扶持的力度,增强贫困乡村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贫困乡村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和农民工讨薪难等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三、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把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在加快三明发展进程中把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削弱。各级党委既要善于发挥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而不取代。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按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级党委(党组)、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坚决完成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始终坚持抓好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起牵头管总的作用。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创建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执政的思想基础。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创建五好领导班子、争做五好领导干部”活动为载体,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既重发展实绩又不简单以数字取人,既重群众公议又不简单以票数取人,既重“四化”方针又不简单以文凭、年龄取人,既重干部标准又不简单以求全取人,既重竞争激励又不简单以考试取人,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推进农村、国有企业、机关、社区、学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建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党的全委会的作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激发执政活力;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厉惩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树立起执政的良好形象。三是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党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关键在领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市委实施意见精神,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特别是要注重提高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成为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手、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高手和破解发展难题的强手,及时研究和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带头抓具体、抓落实、抓深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四是始终坚持联系实际抓好落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最终要看推动发展和工作的实效。要把贯彻全会精神同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果来检验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要把实现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同现阶段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紧紧围绕《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结合起来,按照《决定》要求,认真查找差距,在执政理念和执政素质方面自觉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本文为市委书记###2004年12月26日在中共三明市委六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第四篇: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2008年02月25日09:33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做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也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强调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繁荣农村公共文化,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不大,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也同样存在着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还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

平差距仍然较大。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能不能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广大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文化的支撑,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文化建设,尽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针对广大农村地区,我们要正确把握农村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不仅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开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要努力做到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第一,要切实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加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要重

视完善和发挥现有无线转播台站的作用,利用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力争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要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做好农村接收广播电视的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运行服务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要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加强农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在农村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三是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要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重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四是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要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务“三农”为主的出版单位,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要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五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县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功能,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六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

第二,要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要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是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以及古镇游、生态游、农家

乐等民俗旅游项目。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三是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不断推出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报刊、电台、电视台对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评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使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第一,大力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一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制订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服务规范,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二是逐步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艺术团体以各种形式和企业合作。鼓励电影公司、电影院以“院线制”形式、新华书店以连锁经营形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高经营能力。三是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扶持以公司加农户、专业加工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加强对拓宽农村文化市场的政策调控,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通过各种有效的调控,把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五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农村文化市场,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坚决打击传播色情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大力创新农村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改进和提高农村文化表现形式,不断推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形式,不断创造农民群众广泛接受的文化新方法。要积极推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门类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各种文化形式的共同发展。要综合运用各种文化传播载体,努力形成各展所长、相得益彰的农村文化传播新格局。

第三,大力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加强教育培训,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委、政府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乡村文化监督联络员制度等,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文化发展工作,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先进文化滋润希望的田野,田野就会更加欣欣向荣;先进文化陶冶勤劳的人民,人民定会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就一定会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形成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执笔:杨永利)

第五篇: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

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近年来,我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总的感觉是政府重视、职能部门思路开阔、工作务实、特色明显,主要反映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配套措施比较完备,社区民主自治的工作基础较好。我区社区建设的起步较早,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的特点是民政对象为服务重点,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白下区社区服务三年规划》;九十年代,我区以争创社区服务的发展为主线,社区服务得到拓展和深化,我区先后被省、市命名为社区服务示范区、社区建设实验区。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几年,社区建设被区党代会列为全区工作的要点,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加大了硬件投入,区社区服务中心等区级标志工程相继建成,各街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区政府于2000年初召开了社区建设大会,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居委会建设的意见》,明确居委会不再重现与社区服务无关的经济活动,居委会职能得到规范,居民主任的工资待遇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按照“六有、六统一”的标准,在硬件上打造“精品居委会”,调整了居委会的规模,进行社区组织体制改革试点,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理清台帐,为社区居委会减负。这些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尽管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至少说明政府对社区民主自治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是充分的,也确定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进入到目前这样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工作力度,社区自治功能得到强化。在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各社区就社区党建、社区居民选举、民主决策、社务公开、社区服务承诺、社区评议、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建立了各项制度,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打下基础。在抓队伍方面,民政局对全区360多名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职能培训,注重提高他们的素质。在2000年游府西街社区直选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获得圆满成功后,2003年又在全区采取以户代表直选方式产生第二届社区居委会。由直接方式产生的社区居委会,不仅架构了新社区组织体系,直选过程的本身也是对居民以及社区工作者的一次直观的民主自治的教育。我区的做法得到了省、市以及国家民政部的高度评价,其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抓社区服务方面,我区始终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来抓,在打造“爱心驿站”、“特殊家庭子女教育辅导站”、“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等老品牌的基础上,最近又创出了“康爱百姓服务站”、“爱心求助门铃”和“社区110”等一大批贴近居民生活新的品牌和亮点,不断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

三、注重工作创新,不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向纵深发展。这几年,区政府和民政局注意了抓工作重点和工作创新,年年上台阶,在探索社区民主自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除游府西街直选社区组成人员取得成功,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外,在淮海路地区成立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撤销淮海路街道办事处行政职能的改革举措,其方向也是正确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将对以后的社区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政府与南师大联合研制的《社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引领了建设规范化社区的方向。2003年,区政府又承担国家民政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城市社区地方治理”的调研课题,经过努力,“社区选举指导纲要”、“城市基层体制改革试点”、“扩大社区参与”三个项目圆满完成。成功举办“全国社区居委会直选培训班”,开展社区直选现场观摩,其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另外,区民政局在培育社区中介组织,促进社区成员自我服务方面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总之,我区的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运行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成绩是显著的,但我们同时也感到,由于体制不顺、改革法规滞后、资金渠道不畅和人们普遍社区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往往是对民主形式尝试和探索较多,但自治的成分很少,社区自治的整体水平与建设政治文明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这一方面,民政局的汇报中着重提到了社区居委会担负过重、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和工作不落实三个方面,我们通过调研认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为此,我们有这样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力度。针对现阶段社区自治氛围不浓和内在动力不足的现状,加强对社区民主自治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和紧贴群众的方式,扩大声势,营造氛围,增强社区建设的合力。同时,建议政府及时召开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全区范围内再动员、再发动,将社区民主自治工作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二、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工作的活力。社区民主自治工作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社区工作的内容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广量大,靠

5、6个居民干部要办好几千人的社区事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除努力协调好社区与物管、街道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外。一方面,要加强对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引导社区志愿者经常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把政府和社区对居民的关怀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能认识更多的群众亲身感受社区工作给他们带头的实惠。另一方面,要在整合社区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政策优惠和适当补贴等措施,积极培育社区中介服务组织,把大量事务性工作交给中介组织去完成,让社区居委会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全部精力用在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上,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民主和自治。

三、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社区民主自治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生事物,要依照有关法律落实好,直接选举、居民代表会议、社务大会、民主评议等各项民主

制度,引领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必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担当这一重任。在注重选人用人的前提下,要强化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要加强对换,不仅要对换主任、副主任、对其他社区工作者也要进行对换,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及时通过民主程序进行罢免。与此同时,建议区政府从区划调整社区规模扩大的实际出发,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落实养老和送保待遇,以稳定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四、要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人大常委会)反映完善社区民主自治的政策法规要求。社区民主自治在法律上的依据是宣传和居委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与街道、物管和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在理论上好象是明确的,即指导、协助、监督,但在实际运作中没有相应的程序规定,所以很难把握,产生不少问题。比如: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都要进社区;但如何进社区?不过社区工作又如何落实到基层?社区的经费如何保证,目前的运作机制仍然没有摆脱“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工作模式,导致社区减负工作的难度很大。我们顾虑根据国务院依法行政纲要和十年内建立法治政府的目标,短期内完善立法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制定一些政策,在省内或者在全市范围内做出统一的规定,这样,将有利于社区民主自治工作健康地向前推进。xx区民政局

上一篇: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下一篇: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演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