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2022-06-23

第一篇: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茶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茶食品是新兴的饮食时尚,吃茶更加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有效发挥茶叶的多种保健功能。分析了茶食品的概念,论述了发展茶食品的必要性,阐述了茶食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茶食品;概念;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习俗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由于嗜好不同,有的人不喜欢饮茶,却又期望能够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因此茶食品应运而生。

1茶食品的概念

茶食品如果理解为含茶食品,则自元代以来我国就已有了含茶的食品。元代有一种“玉蘑茶”,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后磨成粉,调拌食用;还有“枸杞茶”,用枸杞和雀舌茶碾成细末后,拌以酥油,用温酒调食。紫笋茶和雀舌茶都是我国古代名优茶,元代人将其加工成含茶的食品。如果理解为茶叶食品,则非常宽泛。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来,茶叶就一直供作药用、食用、饮用。掺茶作食物作饮料是茶食品,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馔食品是茶食品,不用于佐茶而用茶制作的其他糕点和糖果类也是茶食品。与其如此宽泛,不如把茶食品专指将固态茶叶进行深加工处理、掺以其他原料、烹制而成的含茶食品,如茶菜、茶主食、茶零食、含茶饮料等。

茶菜是将茶叶作为主料或辅料烹调制成。茶菜中茶的味道与菜的本味相辅相成,色泽鲜艳能增进食欲,还可降火、利尿、提神、去腻,具有增加营养、促进消化、防治疾病等功效。我国台湾省有清新可口的茶元宝、色鲜味美的祁门红茶鸡丁、别具风味的东方美人茶酒、茶香四溢的碧螺春茶比萨、清新美观的香茶沙拉、营养爽口的冻顶乌龙茶豆腐。我国江浙地区采用西湖龙井茶制成“西湖龙井虾仁”,用碧螺春茶制成的“碧螺春虾仁”等,都别具一番风味。

茶主食是在原有主食的基础上加入茶的成分再加工而成。主要有茶饭、茶粥、茶面条、茶面包、茶饺子等。茶饭、茶粥的做法是用水冲泡茶叶得到茶汤,再用茶汤来煮饭、煮粥。茶面包是取茶叶泡成的浓茶水和面,发酵制成面包。茶饺子是在肉馅内掺入乌龙茶包制而成。这些茶主食清香爽口,倍受欢迎。

茶零食是把茶与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制成茶瓜子、茶糖果、茶果冻、茶冰淇淋、茶果脯、茶巧克力等。零食向来深受欢迎,尤其是女孩子,但是有些人担心吃零食有引发糖尿病、肥胖、龋齿的潜在危险,因此希望有一种健康的零食。茶零食恰恰或多或少满足了这样的心理需求,既能满足享受,又不损害健康。

含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饮料。包括茶可乐、茶汽水、果茶、浓缩茶汁等。

2发展茶食品的必要性

发展茶食品是必要的,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人们养生保健的需要。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世界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中国茶叶出口在不断扩大,目前仍位于肯尼亚、斯里兰卡之后,排在第3位。谋求茶叶的未来发展,加强茶叶深加工是必然趋势。茶食品就是茶叶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我国有些茶区生产的中低档茶,由于内含物比例欠佳,香气、口感不尽人意,往往没有很好的销路。但是中低档茶叶的食用价值仍然存在,因此用其为原料提取茶叶有效成分,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中,或者将其磨成粉末,或者提取浓缩液,直接添加到食品中去,制成营养丰富、茶香可口、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的茶食品,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可丰富市场,更解决了中低档茶叶的出路问题。

茶叶之所以受到人们青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食用茶食品就是“吃茶”,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吃茶”优于“喝茶”。传统的泡饮方式,人们只能摄取到茶叶中的水溶性功能成分,而茶叶中还有许多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的营养保健成分。如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茶叶用沸水冲泡也难以被吸收利用。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因此,这些物质仅靠喝茶无法有效利用,而吃茶可以充分利用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的营养价值。3 茶食品的发展现状

“吃茶”的饮食时尚已经渐渐盛行起来,在我国山西、广东、福建、四川等地茶食品十分畅销。茶饮料如康师傅绿茶、康师傅红茶、统一冰红茶,都已经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在国外,茶食品更是大行其道,如茶末巧克力、绿茶口香糖、茶末豆腐、绿茶冰淇淋等都是市场上的畅销货。茶汽水等产品在欧美国家近年来销售一直呈增长趋势[1]。

福建天福茶食品是我国茶食品的佼佼者。其为天福集团旗下天仁食品厂自产自制的卫生、天然、健康的绿色茶食品,选料上乘、加工工艺先进、质量控制严格,具有低糖、低脂、低热量的特点,且荣获ISO900

1、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现有六大类50余种,包括糖果类、糕点类、茶果类、蜜饯类、炒货类、冲泡类。曾2次被指定为亚太经合会(APEC)高峰会议大会用品及礼品,代表中国茶食品走上了国际舞台。

湖北竹溪县工业园区的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与福建沁园春茶叶公司合资开发有机茶食品,总投资2 200万元,建成全省首家茶食品科研楼和有机绿茶食品生产线。竹溪日产绿茶月饼可达500kg,批量上市。绿茶月饼色泽金黄、酥松可口,散发出绿茶清香,别有风味,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点心。竹溪有机茶超微粉生产线、有机茶月饼、麻饼生产线和有机茶糖果生产线,年可生产有机茶食品800t,创产值5 000万元以上,带动5万茶农增收。

安徽天方茶业公司开发出富硒有机抹茶食品系列,天方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方茶食品有抹茶香酥豆、绿茶泡米酥、红茶酥、抹茶花生、绿茶白芝麻酥、绿茶花生酥、绿茶瓜子、绿茶饼干、绿茶夹心糖、红茶夹心糖、茶香梅、茶香榄、茶香应子等,种类丰富,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其他许多省份茶食品亦有生产。据统计,在2003~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注册168个茶保健食品,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是仅占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总数的4.4%,而且地域发展不平衡。注册产品数量最多的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发达省市,这4个省市的产品数量总和约占全国批准产品总量的62%,其中仅北京地区的产品数量就占到全国同期批准注册产品总量的20.8%,而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注册产

品数量较少,所占比例不足10%,与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形成鲜明对比。茶食品地域发展不平衡原因诸多,有些地区自身不产茶,但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地区经济水平差异[2]。

目前,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于发达国家,低级加工多,高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我国近年茶食品企业在增加、种类在增多,但这些茶食品多数情况下只能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部分茶馆、茶庄才能买到,并没有普遍进入一般超市。而且茶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消费者还不充分了解茶食品。

4茶食品的发展趋势

为了把握人们对茶食品的具体了解程度,笔者进行了市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人没有听过茶食品这个概念。虽然大部分人知道有茶食品,但是也仅仅了解茶味瓜子、茶味糕点等常见茶食品。并有60%的人表示,没有打算主动去购买茶食品。可见茶食品作为新兴产品,还未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有专家估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茶叶消费将会以年均2%左右的速度递增,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同时,茶业的发展会从单纯茶叶向多元化发展。目前茶叶深加工产品已占国际贸易近半数,“吃茶”势头强劲。

由于发展茶食品不仅充分利用了茶叶资源,还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美味的食品,顺应了人们对低热量、高营养、保健化、便捷化、多元化的饮食要求,因此发展前景看好。比如,茶饼干、茶面包、茶叶面、香茶饼等自然清香、老少皆宜。红茶奶糖、绿茶奶糖、茶糕糖等茶糖果色泽悦目、甜而不黏、油而不腻、清香鲜醇。茶果冻带有淡淡茶香、润滑可口、提神开胃[3-5]。茶瓜子不仅口感好,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养生意识的增强,茶食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具有健康、便捷等特点的茶食品将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之中。由于充分利用茶叶所具备的“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5参考文献

[1] 于丽萍.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J].蚕桑茶叶通讯,2009(2):39.

[2] 李靓,林智,吕海鹏,等.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35-4837.

[3] 董青华.中国茶食及其搭配艺术[J].中国茶叶,2009(2):39-41.

[4] 郭玉琼,詹梓金,赖钟雄.茶叶绿色食品的现状、发展前景及策略[J].福建农业科技,2000(S1):56-57.

[5] 尹凯.农副产品深加工前景好[J].农家科技,2008(7):40.

第二篇: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针对茶叶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战略方针,强化措施,加大扶持,狠抓落实,茶叶产量、茶农收入、企业效益、财政税收、市场份额实现了大幅增长。2009年,全省茶园面积532万亩,居全国第1位,比“十五”末增长62.3 % ;茶叶产量18.3万吨,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57.9 % ;茶产业综合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52%。一批规模化、现代化企业及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普洱茶从传统的“砖、饼、沱”向袋泡、茶粉、茶膏、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拓展,中国茶叶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云茶国内销区版图已从珠三角等传统销区向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拓展,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已经凸现,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二)茶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近年来,云茶产品尤其是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云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普洱茶国家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发布,加之“绿色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国际、国内市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茶产品的需求正在逐年递增。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

西部转移步伐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并将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大对云南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中心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外茶叶主产区受到战乱、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茶叶产量减少、市场推广乏力,为云南茶叶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难得机遇。

(三)加决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全省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云茶产业还存在着原料生产质低量少、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品牌兴茶工作滞后,质量认证进展迟缓、精深加工较为欠缺,加工企业设施落后、销售市场亟待拓展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茶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上对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出口产品面临国际技术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实现我省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跨越的任务十分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在进一步分析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做强做大。

(四)加快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茶产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已成为广大茶叶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和60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快发展茶产业,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

色鲜明产业带,建设云南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到2015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发展到600万亩左右,其中高优茶园面积达到茶园总面积60%以上;茶叶产量达到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重点培育产品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20户龙头企业,其中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企业1 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3户、5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6户、1亿元至5亿元的企业10户;新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4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实现200亿元,将“云茶”培育成为国际一流品牌,把云南打造成国际知名优质茶叶原料基地、高原生态茶叶生产加工和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名优茶集散中心、深厚茶文化溯源中心。

第三篇:担保支持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司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1122”发展战略,紧扣生态茶叶“双十”工程,有效落实茶业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十大战略支撑点布局,不断优化担保服务,大力开展品种创新,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为全市茶叶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植、茶叶品质提升、茶业品牌塑造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

茶叶在我市农产品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茶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茶叶也是我市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竟争加剧,茶产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标准生产基地在我市已初具规模。在服务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公司深刻认识到,大力扶持茶产业融资是我公司服务经济发展最直接、最具体,效果显现最快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我公司不断创新深化服务,本着“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的宗旨,根据公司出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办法》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对各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执行1.4‰—1.6‰担保费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止2012年底,我公司共为全市茶产业企业提供担保67余户次,累计金额15737万元,其中2012年新增8余户次,金额3765万元,目前在保4095万元,占农业产业化企业的45%。为实现到2015年全市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的战略目标,我们提出了担保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是支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支持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等工程,扩大茶园基地。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组织等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在茶叶生产加工区建设标准化茶园。支持茶叶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开发有机茶集中区,打造一批茶叶专业乡镇和村。通过返租倒包、合作社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巾帼创业贷款为回乡创业人员、种茶大户和广大茶农提供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茶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确保生产原材料的优秀品质和稳定供应。二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工程。目前我市绝大部分茶企业还停留在出卖初级茶产品或卖给外地企业进行深加工的阶段,这对我市茶业经济发展、扩大茶品牌影响以及茶企业的长远发展均带来了不利影响。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转型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就要不断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必须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新产品开发,开发速溶茶、袋泡茶、花草茶、奶茶等茶叶新产品,重点支持企业开发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药品、茶保健品、茶饮料、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支持茶叶初制企业优化调整,开展更深层次的加工和技术研发。实现春茶、夏秋茶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茶叶资源效益。

强化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财政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茶产业有思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由资金支持为主转为技术支持同步。通过项目助推,积极围绕茶产业发展编报项目,争取并实施好现代茶产业发展项目。依托科技机构,整合科研力量,创建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新技术、新品种“产学研”合作,加强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和资源,农

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科技研发等资金按照项目适宜原则向茶产业倾斜。促进茶产业突破发展。

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培植集约化经营组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资金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在目前资金难以完全满足茶产业发展的情况下,要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就必须集中有限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集约化经营主体,以“企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基础,逐步淘汰质量不高和加工粗糙的小生产厂,通过合并、收购、入股等方式,整合茶叶资源归属于龙头企业,实现茶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支持茶企业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全市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优先扶持以名优茶、技术茶为主的茶叶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发挥资源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在网上设立专卖店、在其它地市设立直营店,借助连锁超市或网络系统,扩大我市茶产品的销售规模。

第四篇:日韩茶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

发布时间: 2006-12-12 10:41:15浏览次数: 87

今年9月,陕西省茶业协会组织陕南茶叶产区部分市、县有关负责人对日本、韩国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考察,日、韩两国的一些经验,对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茶叶产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日本有茶园5万公顷,青一色的蒸青绿茶,总产量10万吨,自给率为84%,进口的绿茶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韩国茶叶以绿茶为主,产量不多,市场上茶叶销售网点很少,喝茶的人也比较少,但讲究茶文化,把茶当作一种文化来消费,每年5月25日的茶节,都举办各式茶艺表演,茶叶、茶食品、茶糕点展销等。

两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茶园均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主要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茶文化及茶旅游设施多分布产区,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二是两国的茶园归茶农个人所有,龙头企业通过茶协会等组织与茶农签订协议,茶农只负责茶叶生产,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企业对收购回的茶叶,先低温保鲜储存,随后根据市场需求,再进行加工、销售,既保护了茶农利益,又保证了市场需求和价格稳定。三是茶叶综合开发率高,茶产品多元化。日本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茶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矿泉水,商店中各种茶食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四是各类茶产品都有严格统一的质量标准,田间耕作、施肥、植保、采摘、运输以及加工、包装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化生产。五是两国非常重视茶叶生产栽培技术研究,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2.1%,茶园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霜电扇等措施。日本平均每亩茶园单产120公斤,是我国茶园平均单产的2倍多。同时,他们在茶树的施肥和用药上,采用环境保护型生产技术,使上市茶叶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六是日本政府对茶农购买肥料、农药、生产机械、种苗等费用实行政府资金补贴,茶农凭购买发票到最基层的“财政所”报销70%,茶农仅承担30%。政府的扶持资金直接补贴到茶农手中,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地防止了中间环节克扣茶农。

陕西省茶叶生产与日本、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省茶叶生产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加强茶叶种植基础建设。省上有关部门会同陕南三市尽快制订《陕南茶叶区域布局规划》,对现有茶叶资源进行普查,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商品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茶叶种植的区域结构和生产布局。

——加快茶叶加工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改造。加快建立茶叶初制场认证体系,择优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场,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提高优质原料生产能力。支持基础较好的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不断提升茶叶企业的加工水平。发挥陕南茶叶的品质优势,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积极研发陕西乌龙茶、茯茶、夏秋茶、袋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等产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物农药、茶叶专用肥料、茶叶加工装备制造、茶叶包装及茶具生产等茶叶相关配套产业,提高行业综合经济效益。

——积极创新茶业流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鼓励有实力的茶叶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扶持区域性茶叶配送体系建设。加快“西安大型中心茶叶批发市场”建设,发挥中心交易市

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信息汇集功能。加强与日、韩交流,增加茶叶出口,拓宽我省茶叶销售渠道。

——着力整合培育陕茶品牌。加快陕西主要茶叶经营企业的商标和商号的注册和保护,尽快形成陕西茶叶的名茶、名地、名牌等完整品牌系列,重点打造“午子仙毫”、“宁强雀舌”、“紫阳毛尖”、“商南仙茗”等大品牌。大宗绿茶可打“陕西绿茶”或“陕西炒绿”品牌。——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及管理,鼓励私营企业、个人购买或重组现有茶叶企业和基地,推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集中,一般产品向优势产品和名优品牌集中。

——尽快建立健全“陕茶”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完善陕西各类茶叶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认可标准体系。特别是尽快修订午子仙毫、紫阳毛尖、陕西绿茶的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按照名优茶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增加扶持茶叶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统筹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科技等方面的相关资金,共同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各地的茶叶综合生产能力。

第五篇: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为全面掌握经济危机下全县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策扶持效率,近日,该县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就目前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反映,当前,该县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主要存在六大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产品销售困难。世界金融危机让海外客户实际收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大幅缩水,抑制了海外客户的消费意愿,从而导致欧美和非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茶叶滞销、资金回笼困难、库存积压等问题已经凸现。据统计,全县1-10月茶叶收购2.9万吨,比去年3.1万吨下降8%左右;销售21000吨,较去年下降20%;库存茶叶14000吨,较去年增加20%;茶叶收购总值3.4亿,与去年3.4亿相比总体呈现收购均价增加;茶叶销售金额2.8亿元,与去年的3.1亿元相比下降10%;茶叶库存金额

1.6亿元,较去年1.3亿元增加22%,加之应收账款等因素,全县茶叶欠款达2.2亿元,为历年罕见。

二是茶价急剧下跌。据县内茶叶出口企业反应,从今年8月份起,国际市场茶叶供货就几乎没有订单。自10月份以来,外销茶销价同比一般下跌800~1000元/吨,名优茶每斤下跌5~6元。相对而言,本县本市茶叶好销,外地调拨的茶叶难销;有机无公害茶、高档茶好销,反之则难销;经营稳定,信誉度好的企业茶叶好销,反之则销售困难。目前,该县产品积压严重的商山、五城等乡镇茶叶加工企业大都占年加工量的50%以上。

三是生产成本日益增大,企业亏损严重。首先是收购成本增加,今年毛茶收购价格比去年增加600元/吨,增加了8%左右;其次是加工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煤电的增加,煤由去年560~580元/吨增加到1100元/吨,增加45%;第三是人员工资增长,今年由原来35元/日人增加到40元/日人左右,增加了10%。加上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种种因素导致全县有60%以上企业亏损严重,严重影响了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是税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外汇利率下降,使企业雪上加霜。国税税率比去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地税不论企业盈亏一概征收所得税,银行贷款利率约上升5%,还有欧元、美元汇率下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五是融资更加困难,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今年来受国家银行信贷紧缩政策影响,企业金融贷款普遍挤压。从该县茶叶加工企业来看,金融贷款仅占40%左右,大多数依靠民间借款和自身积累。然而,由于目前茶叶销售困难,库存严重,导致企业欠款难以偿还(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未付茶款)。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企业欠款达2.2亿元之多。若是任其发展,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必然使企业丧失信心,挫伤茶农生产积极性,对来年茶叶产销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是茶叶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严重影响产业发展。首先是在茶叶源头管理上,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进城务工,茶农忽视了对茶叶的管理。其次是初制加工环节不规范,由于茶叶初制厂规模小、数量多、加工工艺落后、生产加工环境不规范,导致产品卫生质量下降。第三是商检、质检部门对出口茶叶质量卫生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也严重影响到茶叶加工出口。

此外,企业生产用地难,基地建设缺少政府协调支持,产品检验、运输监督管理中以罚代管,以及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也日益严重,茶叶精加工企业相互挤压、打价格战,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全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目前该县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帮助全县茶产业渡过难关:一是在省政府兑现出口贸易每美元奖励2分钱、3分钱的基础上,县财政再分别奖励2分钱;二是积极支持省、市、县茶叶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加快茶叶销售,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县政府给予适当奖励;三是所有茶叶企业交纳的地方税收财政所得部分,在年终结算后按50%返还企业;四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真心当好保姆,尽好服务职责。

上一篇:产城融合成功案例下一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