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对未来的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自身特点的限制,使其内部控制问题突出。本文就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基于发展背景,研究意义,分析发展状况,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论文 篇1: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及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五个演变过程,并且对每个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中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演变 启示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

1.内部牵制阶段

20世纪40年代,内部控制处于内部牵制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对责任分配以及业务流程和记录上的交叉控制。内部控制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人员的配备、责任的划分、业务流程等几个方面。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组织内部发生错误,组织运转的有效性主要通过保护组织财产得到实现。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内部控制处于了制度控制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都需要由国家来负责,国家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缺乏企业的主体地位。11届3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策略,推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自由空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蕴涵着内部控制健全机制。在这个阶段内部控制已经划分为了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内部会计制度,另外一个是内部管理制度。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开始有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划分, 内部控制的执行主要依靠形成的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内部控制不仅需要确保组织的财产安全,同时也应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并且遵守管理方法。

3.内部控制的结构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处于了结构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模式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不断地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和会计控制制度、控制程序整合为了一个整体,这时并没有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区分。控制环境能够体现组织的不同利益关系主体对内部控制的看法;会计制度主要的目的是能够分清不同资产、负债的管理职责。

4.内部控制的整合阶段

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深化,经营业务也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层次,分别是控制方法和控制机制。控制方法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控制机制是内部控制得基础。传统上的内部控制的权利配置并没有被过多的关注,这样就严重地阻碍了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所以,应该深入地研究内部控制机制,并且将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这样内部控制就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全部要素,在建立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框架时间,应该充分地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企业非常依赖的环境要素、内部控制的机制和内部控制的程序、信息流动等。

(2)内部控制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企业的董事会、企业的领导层和企业中的其他工人,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劣主要和制定且实施控制政策以及程序的人的因素有关,比如,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的策略等,因此必须非常关注视人的素质。同样的道理,内部控制反过来也可以影响人的行为。

(3)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全属于一个机械性的制度,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按照环境条件的改变执行不同的鼓励和制约策略,有效地确定合适的策略和手段,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属于一个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现新问题-再处理新问题的循环过程。

(4)目前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上的企业正在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各类风险,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对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且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样就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5.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阶段

2004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并且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四个主要目标和八个主要因素。其中,四个主要目标主要包括了报告目标、战略目标、合法目标以及经营目标。八个风险要素主要包括项目的识别、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应对的能力、目标制定的方法、风险评估的策略、信息和沟通的状况、监管的状况。这样内部控制就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主要部分,并且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企业的战略角度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在目标设定中首次提出了战略目标,有利于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摆脱传统内部控制封闭运行、控 制标准和控制方法过于僵化等弊端,促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终极目标链接起来。

(2)企业内部控制把风险管理作为了新的重点。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框架中,风险管理始终和四个主要目标和八个要素紧密相连。其中,“经营目标的制定”因素要求对风险能够识别同时对其进行实时地监控和管理,从而能够保证所选定的经营目标和其风险容量相一致,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由起初的“达到特定目标的方法”的事后控制,转变为目前的事中和事前控制。“风险因素的识别”要素主要考虑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事项的随机性,进而产生了潜在风险和机遇,提高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应该采取全员共同参与、全面管理,但是机会则主要由管理当局在其战略实施中加以考虑,完全反映了其风险导向的观念。“风险应对能力”要素主要关注的是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把风险控制在其允许的范围以内,风险允许范围指的是企业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偏离程度,这样就为企业执行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其关于风险识别、防范和应对等方面的规范,顺应了目前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经济发展的随机性以及风险不断增加,使得内部控制系统正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变化。针对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环境,风险管理相对于管理活动的规范性、资产记录的安全性、法律法规的遵守性更加重要。主要原因在于真正的风险如果到来,即使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得再完美也无能为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把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合二为一,不仅从理论上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而且实现了企业应对风险能力的提高。利用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增值,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关注的焦点。

二、企业内部控制演变过程给予的启示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应该体现中国特色

我国在内部控制上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美国是现代内部控制的发源地,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上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美国的一些做法我国就应该学习。然而,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不等同于盲目的跟风,由于盲目跟风,就会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对象、时机、路径确定等方面无法获得独立,这样会严重地阻止我国创造性成果的产生,最为严重的情况是美国研究什么我国也跟着研究相同的东西,这样就会新的内部控制无法满足我国的管理需求,也不能和我国的管理实际情况相一致。

COSO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非常完善了,然而毕竟是美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中有些内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对于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应该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个充分地了解,不断总结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样制定的内部控制政策才能更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并且能够不断地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观察和总结,最终制定出和外国发达国家内部控制理论不相同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而能够形成具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特色的理论成果,这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

三、我国内部控制应该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评价主要划分为两个主要形式,一个是自愿的方式,另外一个是强制的方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的,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企业自己来完成。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主要的评价方式,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会对有效性发表意见;同时也不存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提出具体的规定。因此以上两种方式的评价方式不存在清晰的评价指标。我国的立法机构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采取深入地研究,从更全面的角度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我国政府部门应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提供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心合.内部控制: 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導向[J].会计研究,2007,(4).

[2] 王竹泉.控制结构+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会计研究,2010.

作者简介:冯俊(1971-),男,江苏宜兴人,讲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企业内部控制。

作者:冯俊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论文 篇2:

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控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对未来的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自身特点的限制,使其内部控制问题突出。本文就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基于发展背景,研究意义,分析发展状况,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中小板公司;内部控制

一、民营企业和中小板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意义

在我国中小板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对这些小型企业的研究仍然都集中在其盈利性和公司治理方面。对于企业中的内部控制人们并没有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因此内部控制在中小板公司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以上为背景,分析市场上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提升国内中小板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迅速的扩张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低价可带来低的净利润率,黄金地段的大门店使租赁成本不断攀升,订购样机占用的资金为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了压力,变化的市场需求也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強。基于家电连锁的行业现状企业急需加强内部的经营管理,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包括经营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这就表明市场上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分析

(一)西方国家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中首先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控。它在西方企业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内容自然是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内部控制理论只是简单地成型,随后其慢慢发展控制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采用的控制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再后来对内部控制进行细的划分,将对企业环境的控制列入到内部控制管理范围内,同时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统一为内部控制。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系统得到迅速的发展,互联网的介入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至今为止,西方的国家的多数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多元化,其主要实行的是工会组织制度,但是其各部门之间的约束不具有强制性,联系较为松散。纳斯达克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依靠其良好的内控体制,逐渐占据在美国市场甚至是市场中的市场竞争地位。可见,西方国家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控体制是较为健全的,我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

(二)我国国内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分析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因此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当时江浙一带民营企业中私人股份所占的比例较大,达到了80%,其中约有64%的是大股东,占据企业主要的控制地位,这种治理模式严总导致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内控方面的问题。我国也有一些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健全的中小板企业,如:同洲电子、成霖股份以及信隆实业等等,这些企业现今在其领域都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市场份额。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要学会对我们内部控制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对内控的研究我们更是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企业制度也并没有建立健全。我们一定要学会借鉴,勇于探究,尽早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内部控制标准框架。

三、目前民营企业与中小板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下,政府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仍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许多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相对于内部控制更重视生产经营,对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领悟不够。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都出任着企业要职,实际掌握管理权,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这不符合科学公司的制度,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好的环境基础。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制不够健全

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没有具体到所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企业各个部门不能有效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虽然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和公司中都得到了建立,但是它的主动性还是有待加强。尤其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和公司只是为应付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要求才去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去完善。如果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去执行自己的监督能力企业和公司就不会去完善企业内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总而言之,我们企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没有一定的积极主动性。

(三)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化程度不够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应该包括: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四部分。但是,我们如今多数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从各个企业上交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表面上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都有一定的效果,实际上这些自我评价的结果却无法掩盖各个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大部分公司的内部都存在着一定的违规事项。近年来,国家爆出许多公司企业的违规经营。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的企业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

(四)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待细化

由于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企业必须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做一次自我评价,并且将评价报告交给监督管理部门。但是从上交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报告内容过于空洞,报告内容大多是一些空话,没有任何的价值,只是为了满足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自我评价的内容一定要进行细化,比如说企业内部控制的依据,执行范围,自我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太过简单的自我评价报告只能给人带来假象,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混乱,直至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据报道,至2009年度,严格执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企业仅仅达到了702家,还有许多企业没有实现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其数量约有400家。2014年,共有233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所有样本公司的比例为92.99%;176家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7.01%。可见,我国迄今为止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还存在较大问题,甚至有的企业还未意识到进行其内部自我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四、改善民营企业与中小板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单位的培训与交流

首先,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培训,加强他们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以市场上发生的有内部控制出现违规操作的公司为案例,从而引起重视。除此之外,我们要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好的公司进行总结,借鉴人家的管理经验,合理地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主动性。

(二)完善內部控制评价体系,提高内控评价报告质量

企业管理实现制度化已经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一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程序进行管理,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是对企业全面评价的一个过程。我国财政部门也颁发了相关的管理规定,评价报告一定要有全面性,规范性。公司一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自我评价方法,明确自我评价的内容,对企业进行全面规范的评价,填补我们企业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的空缺。这样我们的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并有效。

(三)实现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督

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企业的规模与大型的上市公司相比,他们的规模较小,在公司选择上市前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是其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小规模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首先要加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能在执行权利的时候以权谋私,包庇违规操作行为。对于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公司企业一定要进行整改,只有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之后企业才可以继续运行。对于违规违法的行为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处罚,事态严重者还需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加大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是我们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化的关键手段。政府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四)企业学会自我评价,选择科学管理机构

不同的公司要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特点和员工习惯的行为方式来寻找对其最为有效的治理结构,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然后根据目标任务来分析要办什么事、如何达到目标,最后组成能够发挥作用的管理组织。

(五)完善科学的分配、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的重要资源。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在科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充分激励员工。调动起员工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不仅要要求员工给企业带来财富,在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要分配出部分资金用来鼓励员工,合理的提高他们的薪资标准。在这种制度下来我们的企业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五、小结

市场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我们只有有效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以在市场中占得有利地位。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我们一定要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体系建立健全。将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标准化,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高颖 黄秋菊:辽宁省大连市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作者:高颖 黄秋菊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论文 篇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讨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理论地位、内部控制要素的结构、功能和路径,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论文集中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 我国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框架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一)内部控制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防范管理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

(二)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中小企业概述

1.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为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人或家庭经济组织等。

2.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崛起。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

2.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我國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从调查中发现,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薄弱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2.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应配有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制度。目前,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

3.没有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

中小企业一般不设立监事会,而且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运行中,实施公司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公司日常经营事务的总经理班子重复,总经理掌握公司大多数权利,在职务调整、作业指示、教育培训、人事考核等方面权力较大,而没有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

(二)对内控制度认识有片面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程序的总称,它绝不等同于规章制度,也不等同于内部管理,更不是组织计划。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企业认识不到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

(三)内部环境控制薄弱

1.核心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理念淡薄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风格影响非常大,我国真正的企业家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一套真正的管理理念,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内部控制根本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

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措施缺乏正确理解和判断,不能完全按规定的质量完成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作用。

3.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知识全面、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一般本科会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首选是发达城市的大企业,其次是各大院校、行政事业单位,最后才是中小企业。真正流向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数量就非常有限。

4.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存在

信息系统的好坏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的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可以根据不同用途编制不同的报表内容,输出不同的信息。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与完整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四)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绝对消除,风险和收益并存,没有风险,就不可能有收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

(五)内部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和企业并没有设计自身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负责人通常是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兼任,这样做不仅不符合制度规定,并且造成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毫不重视,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严肃性,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这一潜力的充分发挥,有待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逐步完善。

四、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理论和法规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虽然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在内部控制理论方面试图紧跟国外的先进水平,关注内部控制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在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对内部控制的内容、如何构建等也认识不一,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特定政策和程序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主要反映企业内部管理者、业主、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即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内部人员及其他成分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在培养自身的文化时,应避免一种只注重内部和短期的企业文化,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其与公司的战略目标趋于一致。

(三)加强风险评估建设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是进行良好的风险评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机制也将受到影响。运用一系列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程序等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企业所受的风险性质与程度。

(四)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1.实物资产控制

中小企业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限制非岗位人员接近实物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应对实物资产从取得到报废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把握企业资产的购进、耗用、报废等各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掌握企业资产动态,加强管理。此外,中小企业还必须严格规定限制非岗位内的家族成员接近資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站在企业主体利益的角度。

2.会计系统控制

要求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本企业会计制度,还要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加强财会组织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3.分权、业务授权与审批控制

很多中小企业人员少,工作无法细分,容易产生岗位职责不清、交叉重叠现象。因此严格实行账、钱、物分管原则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中之重。岗位分工的目的是防止单独作业的员工从事或隐藏不正常行为,当企业规模扩大后,企业主无法参与企业的每一项交易活动,就需要进行职责分离,这样可以降低员工舞弊行为发生的频率。

(五)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在企业各个阶层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一个主要力量。

2.加强控制自我评估

中小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控制自我评估”。在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指每个企业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评估,自我评估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主要是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3.强化外部监督

强化外部监督,营造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财政、税收、审计等政府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

作者:王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