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之前要给孩子说不

2022-09-30

第一篇:6岁之前要给孩子说不

父母如何帮助6岁左右的孩子度过叛逆期

孩子才六岁就很叛逆是不是很正常啊,该怎样处理这个阶段孩子的叛逆呢,很多父母面对六岁左右孩子的叛逆更是束手无策,其实只要父母用心这个时段的叛逆是很好处理的。

张丽的儿子童童今年六岁,长的是虎头虎脑的,而且也相当聪明,但是最近张丽向我抱怨童童最近变得很拗,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东西好吃他偏说难吃,让人很无语。其实笔者身边有不少抱怨孩子拗的父母,我告诉张丽不要苦恼,从长远来看这是孩子性格发展的一个部分,是正常现象,其实所谓的拗就是叛逆。

小心,孩子六岁的小叛逆期

对于这样的孩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试着沟通交流并加以纠正:

1、不要他和对着拗

有的父母为了纠正孩子的拗劲,就和孩子对上了,死死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不愿做什么你非要他做什么,他不喜欢什么你偏要他去喜欢……只能说这些父母你不是在帮助孩子渡过小叛逆,反而是激着孩子去叛逆,这种拗对拗的方式或许是你靠着威严获取成功,你会有“老子还是治得了你这个小毛孩的”成功心理,殊不知孩子是从内心你的不服你的,这样他会愈加叛逆。

2、不要顺着他拗

张丽面对童童就是一味的顺从,吃什么买什么,晚上十点多童童要是羊肉串张丽立马叫老公出去买,童童说他们的钢琴教师太肥不好看,非要张丽给他再换个老师,张丽果然在拗不过童童的时候又一次顺从了童童的无理要求,果然又给童童换了教师,有一次童童光着屁股满屋子跑,张丽的母亲教训他几句他就不依了,大大哭大闹,非要报警(想起警察叔叔了)说不喜欢现在的家,本来是自己做错了事,姥姥只是教训了几句就这样撒泼,这样的孩子谁还和他玩,如果一味的顺从孩子就会造成孩子任性、刁蛮、霸道的个性。

3、用心去琢磨

面对120cm左右的孩子的叛逆不能打不能宠,他们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父母只有用心去感化、用行为去感化这个幼崽,譬如,当童童因为钢琴教师太肥而要求张丽给他换教师的时候,张丽大可以用激将法说:就是,这个教师真肥丑死了,咱立刻换掉。这时候拗童童很可能给张丽唱反调,也就不再要求换老师了。等到他慢慢觉得没劲的时候他也就不再叛逆了,还有就是,把他当大人对待,他可以拗’可以叛逆、但是要让他自己承担叛逆的后果,做父母的肯定心疼,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当他尝到叛逆的苦果之后他自然会有所收敛,这时候的孩子的叛逆期不像是18岁左右叛逆期那么明显,现在的他们稍稍懂事,一旦吃了一堑,必会长一智。

第二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0-6岁)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0-2岁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2-4岁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无偿服务(奉献)。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也可以五种都用。

第三篇:与孩子共同成长--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与孩子共同成长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实受益匪浅,《指南》让我拨云见天,茅塞顿开。教育和培养孩子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 既要做孩子的导师,又要做孩子的榜样和朋友,给孩子阳光雨露和春风,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又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它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地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直接通过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被禁锢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南》中都能够找到答案。作为一名家长,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用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因为,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长处,要给他展现机会,让他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增强自信。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家长要使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应有的才能。

二、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

在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发现孩子不够认真时,要将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灵活的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

孩子的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能给孩子做个榜样,让他也能爱说、会说。在此基础上,家长也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尽可能多地创造孩子交流表达的机会。如来园、回家路上,和他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晚饭后活动时,和他交流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家人交流一下。在玩看图说话时,要让孩子看着图先说一句话,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他开动脑筋,说得更好。当然,在孩子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总是要给予肯定。

三、要注重身边的教育。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领域的社会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说教得多,孩子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买水果”的过程中,孩子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卖水果的人交流沟通的,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鲜活的教育。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

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感兴趣,喜欢读书,热爱劳动,喜爱艺术,有教养,有能力,有品位,拥有幸福的人生。作为家长,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授之以渔”,努力使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她们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她们能在浩瀚广袤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所以在今后对子女的教育中,我将继续学习领悟《指南》,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淮海现代城

黄小米的奶奶

2018年3月4日

第四篇:三十岁之前不必在乎的

三十岁之前我们不必在乎失败,因为年轻是你最好的机会;三十岁之前不必在乎失去,因为我们还可以再拥有;

三十岁之前我们不必在乎漂泊,那是因为你有青春和活力啊!又有谁会在三十岁之后漂泊四海呢?

三十岁之前,我们不必在乎失业,因为还可重来;

三十岁之前我们不必在乎太多…

是的我们在乎的太多了,害怕失败,害怕梦做得太美好醒来的失落;害怕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却忘了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健康是我们的财富。

对中年人来说,压力是考验他的韧性,而对我们来说,是唤发潜能,不然又怎叫欲挫欲勇呢?

俗话说:三十而立。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学业已完,事业也略有小成。此时,已没有年少轻狂的浮躁,也不会因年老体弱疾病重重,而是风华正茂,正是打拼天下的时候。

三十岁之前,我们是涉世未深,我们可以快乐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必透支我们健康的体魄在夜寐中伏首作案,红尘共醉,凌乱了谁的年华?三十岁之前,我们正年轻!

但是,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三十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我们要记住,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

追梦的人,三十岁以前不要怕,三十岁以后不要悔,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做一个积极的思维的人。

对于瑞士球王费德勒来说,他传奇般的职业生涯有着很多转折点。从2002年温网击败桑普拉斯而一鸣惊人;到2008年在伦敦被纳达尔终结全英俱乐部的连冠;再到2010年在墨尔本击败穆雷拿下职业生涯第16个大满贯冠军。他的生涯走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30岁,时至今日仍然是很多球员职业生涯的一道分水岭。美国传奇阿加西是一个特例,他在30岁以后仍然两度在澳网称雄,甚至还一度重返世界第一,这告诉我们:三十岁之前,我们还拥有很多,三十岁之后,人生无限可能,我们愈挫愈勇!

然而,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是谁说,成长带来了马不停蹄的忧伤?而所谓的忧伤说到底不过是脆弱者用来掩饰内心惶恐的方式罢了,就像隐匿在浮萍底下的鱼儿,我们一面逃避一面又疯狂地吐着泡泡,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所以三十岁之前,不必在乎太多;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 都说我们能给予世界最大的礼物就是将我们的善意、梦想和希望化为行动去实现它,改变自己。

所以三十岁之前我不必在乎太多失去而应细数拥有,噢!别忘了我还有时间和头脑这两份财富;又怎会一无所有呢?

我的朋友,看完后是否你有所感触呢?因为深有体会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管理学院 财管101 罗丽娟联系方式:15860007201QQ: 793788188

第五篇:为什么要给孩子添加辅食

目前仍有妈妈对于辅食添加存有偏差的观念,误以为母乳、配方奶是最完整、最均衡的营养来源,只要奶量充足,或者孩子不愿意接受固体食物,也就随孩子好了;也有的妈妈却认为奶的营养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应该尽早添加其他食物,而且越多越好。比如说,3—4个月就开始添加米汤、果汁了。事实上,辅食添加或者说是固体食物的引入有很多学问,也有很多的重要目的。

1、补充母乳或配方奶营养成分的不足。婴儿快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铁,而婴儿从母体获得带来的铁在出生四至五个月后耗尽,母乳中铁及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因此,4-6个月后母乳喂养的宝宝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而及时添加辅食,则能弥补乳类的营养不足,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不仅让宝宝能摄取到均衡而且充足的营养,达到各种蛋白质互补,促进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宝宝的食物逐渐从液体向固体(糊状-泥糊状-碎的食物)过渡,有助于体格和行为心理各方面良好发育。

2、训练婴儿咀嚼、吞咽固体食物的能力,促进口腔感知觉的发育和胃肠道消化的能力的发育和成熟。及时添加辅食,可以促进宝宝味觉和口腔对粗糙食物感知觉的发育,使宝宝逐渐从液体食物适应转换成固体食物;可以促进宝宝的乳牙萌出,使牙齿坚固;咀嚼过程可以训练宝宝的口腔和舌运动能力,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蠕动,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发育和成熟,宝宝在出生后一年中,各器官功能在不断的发育成熟中,包括消化功能、肾脏功能、免疫功能,辅食的添加(固体食物的引入)要遵循这一发育规律,从而使宝宝健康的成长。

3、辅食的添加和进食行为的培养对宝宝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辅食添加过程,可以让宝宝模仿学习成人的进食方式。通过用勺自喂、用手抓指状食物自喂、用杯饮水(或奶)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功能、手的精细动作和口腔吞咽协调能力,促进宝宝的感觉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对食物的咀嚼和吞咽训练,促进舌、口腔感知觉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使宝宝适应不同质地和口味的食物,并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