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中资料管理论文

2022-04-24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微信摘要:“互联网+”时代,微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使图书馆的服务覆盖范围更为广泛,互动性更强,服务速度更快。文章分析了当前图书馆服务的现状,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优化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图书馆中资料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图书馆中资料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模式下文化志愿者的管理实践研究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全民阅读成为我国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知识信息需求日益迫切。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同时存在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获取渠道狭窄,图书馆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志愿者在图书馆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志愿者为读者提供义务帮助,由于志愿者无偿奉献志愿者活动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图书馆志愿大潮影响下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国内80年代将志愿者理念引入图书馆,近年来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日趋完善,但相比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面向公共开放是全民阅读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大举措,图书馆开放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文化志愿者加入高校图书馆管理为读者提供导读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规范化,由于多方面原因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发展,加强志愿者管理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开放;志愿者管理;图书馆服务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重要体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自建国后经历从无到有的历程,新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不断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公共阅读需求,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公共图书馆利用率较低,存在管理制度不合理,电子资源缺乏等问题。学校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分属不同机构,乡镇图书馆无合理藏书,公共图书馆系统供给不足与高校图书馆服务供过于求形成对比,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实现有序开放是解决图书馆服务资源紧张的有效方式。我国五千年历史中很早形成奉献文化,时代发展推动下将参加志愿活动人组织成为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出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30年代西方国家大规模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图书馆志愿者是图书馆文化传播者。我国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部分图书馆发展中出现经费拮据情况,图书馆开始招募志愿者维持运行。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对图书馆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入志愿者管理模式有利于满足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需求。但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发展。本文首先论述高校图书馆开放背景意义,分析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面临的新问题,阐述志愿者在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中的职责作用,调查了解高校图书馆开放下志愿者管理中的问题,针对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师生提供信息交流服务的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成为图书馆提升服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图书馆与社会组织合作参与信息化建设改革。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保证师生学习前提下通过各种措施向社会开放服务,满足社会对知识技能等需求。图书馆对外开放为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阅读等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扩展到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包括借阅教育等多种形式。高校图书馆具有阅读环境舒适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人员配备,馆藏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信息专业涵盖面胶框。一些生物医疗历史文献等资料在专业院校中体量充足;很多大学邻近科技园区,专业知识获取具有地域优势。据统计我国大学图书馆藏书6.6亿册,拥有30%的联机数据库。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利用率较低,表现为学生上课期间馆内资源使用较少,寒暑假期间图书馆长时间关闭。2002年教育部制定《高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读者开放,2015年教育部修订《规程》总则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保证师生学习前提下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向社会用户开展服务。章程倡导高校图书馆维持秩序下为社会公众服务。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服务中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已有80%的高校图书馆对校外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相比国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多数部分对外开放,主要提供空间服务等传统服务。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对外服务管理积累大量经验,形成多样化服务方式。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建立面向新闻媒体数据库,南开大学开发区图书馆合作推动滨海新区发展,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实施三标一体质量管理模式。厦门大学图书馆最早80年代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厦大图书馆为师生提供良好教学服务同时,打破传统封闭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多元化服务方式。图书馆面向社会读者提供纸质书刊借阅,提供知识资源港服务,实现多渠道信息推送等基础性服务。同时依托强大馆藏资源主动与地方区域合作实现深层次对外开放服务,对深化提高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具有很强借鉴意义。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以传统图书馆业务服务为主,需在人力经费方面不断投入,如建设资源库需要学科馆员搜集整理资料,制约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可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应对不足,数字图书馆服务对外开放体现在依托新媒体资源实现多渠道信息推送,为校内师生提供教学服务同时应探索创新多元化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面临信息时代挑战,海量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网络随处可见的信息学术性不足。用户搜索信息资源往往为数字化资源表层,无法访问深层数据内容。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改善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中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引入志愿者管理的意义

伴随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何创造与时俱进的图书馆体制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面向公众开放图书馆对图书馆服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由于社会读者人数增加,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管理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有利于优化图书馆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需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意识高,为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提供保障。志愿者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可以感受到与群众紧密联系的理念,志愿者对高校图書馆提供服务有独特见解,通过学习实践可以知道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内容方式,志愿者双重身份使其看到图书馆的优缺点,更好的改进图书馆管理中的不足适应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发展。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设有各类场馆,校史馆有校外人员参观,仅靠图书馆员不能满足图书馆开放服务要求,图书馆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可以使志愿者对图书馆产生兴趣,对学校感兴趣的志愿者讲解校史可以展现学校魅力。许多高校图书馆工作与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志愿者在图书馆服务中可以结合专业优势,使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应用锻炼。图书馆可以选用对某专业感兴趣的志愿者,如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的志愿者可以全面掌握工作流程,编制图书馆需要的检索软件等,在实践中参加图书馆服务。

四、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问题分析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取得积极效果,同时由于志愿者管理问题影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开展,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提供岗位单一,志愿者工作成效不高,志愿者管理问题有多方面原因,总结主要原因包括图书馆管理方式粗放,志愿者能力不足等。

自高校引入志愿者管理后高校建立青年志协,但图书館志愿者知名度较小,图书馆志愿者发展中需要更多宣传。高校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时未注意图书馆志愿者存在,在图书馆招募网发布招募信息,学生不了解志愿活动,大部分学生认为图书馆馆员工作是简单整理书架等,对图书馆文化认知存在偏差。新生入学进行入馆教育,但未使新生正确认识图书馆。图书馆志愿者队伍需要更多宣传,需将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图书馆是志愿者服务主体,志愿者与图书馆应相互促进,图书馆应关注合作伙伴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招募通常在秋季新生入学期统一进行,有的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数量众多,招募志愿者能力无法了解,不能安排合适的岗位培训,导致志愿者参加活动积极性降低。

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开展较晚,很多制度细则不规范,高校图书馆未成立专门负责志愿者管理部门,通常由学校不同部门招募志愿者,由于缺乏经费支持,有些图书馆对志愿者活动投入不足。图书馆志愿者认为管理人员分配工作混乱模糊,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安排任务随机,主要根据当日任务安排志愿者工作。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由于缺乏管理监督,志愿者工作心态出现偏差,影响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图书馆安排任务有时与图书馆工作性质无关,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中随时指派参与其他工作,使志愿者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志愿者心理获得感不高,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管理与期待目的不同,影响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积极性。

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中反馈机制不完善,志愿者在岗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工作后很少对问题总结思考,要使志愿者融入团队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志愿者有义务为组织发展贡献力量,调研表明反馈方式自上而下,反馈内容缺乏深度。如何将志愿者反馈意见转化为有效的建议是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反馈内容目的是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从志愿者角度看待管理,了解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感受,为志愿者提供激励措施。

五、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下志愿者管理对策

1.加强志愿者宣传工作

高校图书馆建设官网投入不同,大部分高校关注基本功能建设,忽视功能拓展。高校图书馆官网大多为馆藏检索等,页面设计陈旧刻板,需要从官网首页设计改版,进行结构化设计。高校图书馆很少有志愿者专栏,应将志愿者队伍展现在浏览网页,建设志愿者对外公开专栏,使专栏成为志愿者交流空间。高校图书馆在秋季新生入学时进行入馆教育,基本内容为馆藏介绍,自习室开放时间等,仅围绕图书馆基本业务功能介绍,入馆教育为让新生更多了解图书馆,图书馆是信息汇集中心,可以使学生找到专业重要参考资料,满足社会读者大众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入馆教育可以加入志愿者相关信息介绍,为有志于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学生提供了解途径。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电子产品。图书馆宣传手段要与时俱进,借助更多新媒体方式宣传。有的高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成立新媒体小分队,信息爆炸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记录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记录图文是志愿者的珍贵回忆。志愿者队伍成长记录册记录志愿者的付出汗水,通过微博等渠道宣传,打造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新风貌,鼓励更多人参与,组建专业新媒体队伍进行宣传。

2.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图书馆内部学科不合理。建议加强管理人员思想建设,让管理人员以积极工作态度参与志愿者管理,从后期管理人员招聘中提高管理人员学历层次,弥补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素质偏低情况。利用图书馆情报专业人才在管理中带领内部人员提升管理队伍专业水平。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与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兄弟院校交流合作,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引进图书馆先进管理理念,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图书馆管理具有丰富内涵,建议参加领域学术交流会等,通过会议专家报告吸收前沿专业知识,改进图书馆自身不足。志愿者管理中应转变图书馆工作人员观念,对志愿者管理是平等状态,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双方在友好互信平台才能发挥志愿者优势。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出现中断现象,必须根据问题原因建立文化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要想使管理保持良好态势必须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志愿者活动开展,规范制度有助于引导志愿者服务行为。

3.创新志愿者培训模式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培训大多将岗前培训作为重点,岗位培训缺乏长效机制。对志愿者进行精神文化,图书馆志愿活动情况等内容的培训,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难度大。志愿者培训是志愿者个人学习需求,对志愿者培训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分阶段对志愿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大部分志愿者任期时间短,高校新生为实现自身价值参与志愿者服务,组织要坚持为志愿者提供帮助。传统讲座式培训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志愿者学习需求,志愿者培训需要寻求创新方式,结合志愿者特长兴趣组织活动,如通过开展联谊会等让志愿者在活动中增加技能,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进行网络视频培训等活动,可以与学校其他社团组织相互学习,同其他高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交流。如中科大图书馆志愿者分队进行趣味运动比赛,对不会运动项目的学生进行辅导,志愿者在学习中相互了解沟通感情,增强志愿者队伍活力与凝聚力。图书馆应顺应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意愿,使其参与志愿服务中体会志愿精神价值,如开展活动中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使志愿者帮助他人中提高自身价值。

结语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可以满足公共文化需求,促使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随着我国志愿者服务条例实施,我国志愿者服务日益规范,通过规范化管理志愿者服务趋于组织性。图书馆志愿者志愿服务满足志愿者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追求。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对图书馆的热爱。当前社会阅读量下降趋势明显,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生文化志愿者群体,向校外读者宣传图书馆业务,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参考其他高校先进理念经验,丰富图书馆志愿服务内容。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存在缺少完善制度,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问题,需要图书馆健全志愿者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图书馆要优化志愿者岗位设置,对志愿者采取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热情,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雪.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李佳翼.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周小依.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黄雄平.独立学院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刘静

高校图书馆中资料管理论文 篇2: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问题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微信

摘要:“互联网+”时代,微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使图书馆的服务覆盖范围更为广泛,互动性更强,服务速度更快。文章分析了当前图书馆服务的现状,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在创新2.0模式的推动下,“互联网+”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互联网+”思维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态度和服务模式的转变,提升了高校图书馆馆员对微信等信息交流重要性的认知,增强了馆员对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力,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向信息化、快捷性的方向转型。

1“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1.1“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亟须进行变革

伴随新技术和新信息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其运营和服务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例如,高校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运营模式与读者对信息获取和应用需求之间的差距日渐加大,电子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日渐丰富更是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运作模式及思维方式[1]。在这种状态下,高校图书馆要想保持现有的市场竞争实力,或者提升市场占有额度、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就需要向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转型。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其服务模式缺乏新平台和新的操作途径,必要的技术和专业设备的匮乏使原本习惯于传统服务模式的馆员很难适应新的服务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量的信息和资源通过不同的渠道流向读者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获取渠道、资源更新方式和资源内容、层次及表现形式等逐渐向新时代转化。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交流服务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并重,已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格局。例如,广州图书馆使用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积极向读者推广阅读分享、友创意、羊城学堂等品牌活動,这种服务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读者覆盖面,提高了广州图书馆的影响力[2]。

1.2“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需要新的交流方式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定期召开读者征文演讲比赛、读者座谈会、阅读讲座、知识竞赛、新书推荐、经典导读等活动,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管理平台,使图书馆在与读者的互动方面存在障碍,受到知识层次、年龄、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一些读者在参与图书馆的公益活动时出现应付敷衍的情况,即便是高校图书馆方热情洋溢,也很难保障各类互动方式不流于表面、不走过场等[3],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交流目标,更难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互动。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读者参与活动的资料和数据信息,自然难以反哺高校图书馆运营、服务模式的调整需求。

1.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需要新的服务平台

近年来,受人力、物力、财力、宣传推广力度、社会参与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和读者到馆率并不高。与之相对的是,数字图书馆的馆藏率和利用率日益增长,如读秀、方正、知网三个数据库的期刊基本可以囊括已经出版的所有中文学术期刊,读者在使用时只需要输入关键词、篇名或作者信息,就可以精准无误地搜索到自己所需的电子期刊。按照这种模式,读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所需文献资源,不仅节约了到图书馆查找纸质期刊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电子期刊可下载、可打印、可通过阅读器快速查找所需段落等优势,还能有效地帮助读者快速浏览、阅读、查找资源。在当前快节奏的时代里,智能设备已无处不在,读者的阅读时间大都以碎片化状态呈现,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不便于携带的纸质期刊相比,数字图书馆更能满足“微时代”读者的全面阅读需求及惯性[4]。

2微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可行性

2.1提升高校图书馆互动性

孙正国:“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问题与优化策略在“互联网+”时代,微信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之一,在无线网络环境及移动数据环境下可免费、低流量地传输信息。高校图书馆在利用微信提升个性化服务时,并不需要开发客户端,仅需要选择符合自身应用的模式或者加载服务内容,即可向关注高校图书馆公众账号的用户推送最新服务信息。在互动交流时,高校图书馆只需要合理调整微信开放接口,就可以在无线网络或者手机客户端、平板客户端等平台上与读者互动,这种运作方式可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与读者碎片化阅读需求不符、互动活动流于形式、平台交流能力匮乏等问题。微信公众账号拥有对用户开放的十多种功能接口,开放或者关闭新功能并不影响原有功能的特质。高校图书馆仅需要登录官方微信公共平台就可以管理信息或者发布信息,还可以对图书馆的公益活动进行宣传与推广,读者只需扫描图书馆的公众号二维码就可以快速、便捷地使用移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

2.2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

与客户端、WAP等相比,微信兼容系统环境与移动设备的能力更强,读者仅需要通过移动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就可以享受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可快速吸纳网络数据库中的各类期刊电子数据,提高了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丰富性,同时能够解决“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能够按照用户的特征以及微信媒体的特征,为用户开发合适的资源,并结合用户的特征为其精准推送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数据与资源。微信公众平台可使用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任意方式或者以上方式的组合模式推送信息,其信息传送形式的丰富性可更为饱满地展示高校图书馆的形象,有利于吸引公众的兴趣与注意力,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各类服务及活动的进一步推广与开展,提升高校图书馆移动化、微信化操作的应用成效。

3“互联网+”模式下微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1账号平台不规范,服务功能成效低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构建是为了便于用户随时随地地获取更多信息。但是,用户在使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时,必须输入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进行搜索和关注,如果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或者没有被用户所获知,那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同样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及效能。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但是因为缺乏实名认证的自觉性,导致其微信公众账号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账号推广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方案,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建立及推广。以上问题不解决,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自然难以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类优质信息服务[5]。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为扩大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广与宣传,甚至会开通多个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公众账号过多不仅会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导致用户的需求和建议难以被及时传递、反馈、解决及应对,这也会变相降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应用成效及馆员的工作成效。

3.2微信公众账号缺少特色,宣传推广目标体验性不足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设计的随意性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没有头像、以馆徽作为头像等,这种设计方式尽管简洁明了,但与高校图书馆的品牌形象未必统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中相关信息及功能介绍与本馆特质的不统一,也很难体现出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同类型图书馆的差异性及自身的特色。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信息时,馆员需要考虑如何稳固粉丝和获取新粉丝,粉丝与新粉丝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需求不统一,因此需要负责微信账号的馆员区别对待,并定期推出主题活动或者系列活动[6]。如果这方面被忽略,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个性特色就很难吸引用户。

3.3缺乏微信推广的微资源,图书馆数据库应用率无法保障

“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会化工具的运用使信息资源利用快餐式发展非常迅速,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微信的特征以及读者的特征开发出符合读者需求的学习资源与微资源,方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微信查询学习资源或咨询相关的问题,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需要为读者增加相应的互动交流功能,也需要精准地向用户推送微型学习和阅读资源,让读者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图书馆提供的优质服务,进而增加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微型资源利用的体验效果。

4“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优化微信服务的策略4.1明确定位,增强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功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范围及服务职能。借助定位及规划,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可在建设之前确定设置、统计、服务、管理、功能五大模块的内容,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读者的特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这五大功能模块的设计要求应该与图书馆的实际服务和功能相一致,模块设计要求合理,以利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能够更为有效地设计活动的主题并发布和推送信息。高校图书馆在实名认证之后,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调整运营策略及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便捷性来加强对图书馆各种社会化服务的宣传[7]。

4.2提升馆员的主动服务能力,统一品牌,强化影响力

为提升馆员服务素质和高校图书馆的即时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需要定期引导馆员主动学习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能力。在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经验及培训经验的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借助论坛、社区等搜索用户所需,继而在实际运营中总结和分享其他高校图书馆提升研发能力及服务能力的经验。鉴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中存在多元化的趋势,图书馆可配合用户的个人阅读需求及进展,统一开展“全民阅读”“共读一书”等活动。由于微信公众号的类型一旦选择就无法更改,因此在选择微信公众账号类型及明确其功能之前,高校图书馆需要按照自身的开发能力及需求,进一步强化管理能力及服务能力[8]。当然,为了便于用户搜索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账号,笔者建议高校图书馆以中文拼音首字母和英文首字母作为微信公众账号的名称。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设立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基础,因此在提供特色服务前需要调查和统计用户需求并为其提供可选择的服务方式,只有在此基础上制订服务及定位规划,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化转型符合以用户为主体的服务转型目标。

4.3加强微型资源的开发,增强读者的体验效果

现阶段,微信及微信公众账号在民众中的普及力度不断加强,而且可以24小时与手机通信功能等同步应用,尤其是可以随时随地帮助高校图书馆传递信息,更利于高校图书馆为客户提供新的泛在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实践应用一方面侧重于如何提高互动性、便捷性、电子化和信息化,另一方面在于丰富高校图书馆电子数据的馆藏并提升高校图书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在完善微信公众账号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可设置在线客服及时回复读者的咨询问题,以便及时发现、思考、讨论、采用用户提供的数据及建议等。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同时,需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将视频、文本、图形、图像等与微信结合在一起,开发出多元化的微型资源,便于读者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高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依据不同读者的特征进行分类,精准地为他们推送学习资源。

4.4提供定制服务,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在具体应用中,高校图书馆可配合用户的个人需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整合和梳理外部资源,这是高校图书馆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协同处理外部資源可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持久竞争力,并保持校内外相关部门的良好沟通,以便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具体来讲,高校图书馆要重视馆内外资源的交流,以校园网为基础,构建理想化的网络服务体系,使之成为校内网络服务平台及校际网络交流平台,同时可以联合不同区位的高校图书馆,有机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完成资源共享的目标。

5结语

“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方式,微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微时代”的网络语言融入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中,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支持服务,从而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戴文彪.高校图书馆微信精准服务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3):97-100,128.

[2]张雅男.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现代交际,2018(8):144-145.

[3]来红琴.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电子世界,2018(8):64-65.

[4]雷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11-114.

[5]段梅,范丽娟,赵晖.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86-89.

[6]屠淑敏,冯亚慧,李玲丽,等.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跨界OR被跨界[J].图书与情报,2015(1):125-130.

[7]崔英姿.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5(5):113-115.

[8]陈敏芳.网络环境下馆员流通服务工作驱动力缺失的防治[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1):58-61.

(编校:周雪芹)第38卷第10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年10月

收稿日期:2018-09-12

作者简介:刘连晓(1975—),临沂第八中学馆员。

作者:孙正国

高校图书馆中资料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研究

摘 要: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图书馆是各类文献资料的聚集地,承担着社会教育的功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的运行能够有效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道德修养,这既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待。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还有所欠缺,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困难与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关注物质需求,对精神需求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尝试开通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广大社会民众的需求,但是在高校图书馆在推进社会化服务的进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障碍,这写困难与障碍都在阻碍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现状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最先是在美国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引起关注,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至今已有30余年,这些研究在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情况的同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还不够。

从实践层面上来说,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主要以简单的资料查阅为主,缺少个性化的服务;此外,服务对象也比较单一,对老年读者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缺乏,而且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时对入馆人数、借阅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难与障碍

(一)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全面

第一,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缺乏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专门法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其最基本的义务,这是由高校图书馆的性质所决定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规中都间接地表明了高校图书馆应对社会开放,开展社会化服务,但是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因此,国家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第二,从地方的角度来看,各级地方政府缺乏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性法规。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出台地方性的图书馆法规,但是出台的法规的内容的广度还不够,比如辽宁省出台的相关法规规定高校图书馆仅向中小学生开放,受众群体较少。地方立法的缺失,导致地方相关部门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也缺少指导,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

第三,从图书馆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图书馆学会缺少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操作章程,具体操作性章程的缺失导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没有可参照的章程可循,在具体操作上没有指导,这就导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难以实现社会化服务的最大化效益。

(二)传统思想的束缚

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是针对学校的教学制定的,如果一旦对社会开放,实现社会化服务功能,进入图书馆的社会人数必定会迅猛增加,这必定会对高校图书馆工作量、秩序维护、文献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且又由于高校图书馆长期几乎不向社会开放,缺乏一定额共享理念和创新意识,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是不太支持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的,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此外,由于社会大众信息意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认识不清,很多社会人士认为高校图书馆只有学生才能进得去,这给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的推进又增加了一层障碍。

(三)缺少动力机制

很多社会民众只有在查阅不到想要的资料的时候才会想到高校图书馆,这也就让社会民众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相关设备的陈旧和资料的不足,但是很少会有人关注由于图书馆的经费不足导致现代化设备和图书的购置有困难。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较其他类型的图书馆而言,较少被社会各界重视,一定程度上缺少社会捐助,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领导缺少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支持,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缺少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

(四)资源成本

图书馆经费短缺一直是社会讨论的话题,高校图书馆的资金短缺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校图书馆的资金短缺直接导致资源成本无法得到满足,会出现诸如馆藏萎缩、设备老化等问题,这很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其次,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的命脉所在,所以资金的短缺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长此以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而且,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增长。

(五)图书馆的设备有限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对图书馆的馆藏工作、人员工作职能等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有的高校的图书馆不具备灵活性和扩展性,虽然高校图书馆新建馆舍,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阅读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紧张,而且馆内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不了社会化服务个性化、综合化、实用化等的要求。另外,高校图书馆资金的短缺直接导致图书馆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引入数量的有限。图书馆设备的有限很有可能会直接导致图书馆资源紧张等问题,阻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的扩招和图书馆资金短缺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难以顺利开展,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高校图书馆又没有自主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校领导的大礼支持,所以光靠公益来支撑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重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成本,并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根据高校图书馆的运作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积极主动性,鼓励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文献资源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不适应

首先,高校图书馆中的图书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全校师生集中用事的要求,其中教学用书比藏书的比例大得多,非专业用书和专业用书之间的数量相差很大,太强的专业文献对那些对其他学科、娱乐有兴趣的学生和读者来说不太适合,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服务的机会。

其次,高校图书馆馆内藏书的地方特色不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最大的地方之一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所以要想改变这个被动局面,高校领导阶层就必须改变服务理念,密切联系社会大众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八)人力资源匮乏

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依附高校来生存和发展的,在人员编制工作上也是由高校确定的,图书馆单方面不能根据工作的发展需求擅自增加工作人员,而且,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匮乏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进程的推进。

三、解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的困难与障碍的策略

首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法规,因为明确的政策法规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顺利开展的强有力保障,从政策上支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吸引社会民众进入图书馆学习、阅读,以为提供社会民众的素质贡献一份力量。再次,高校图书馆要有明确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多种渠道获取国家、社会的捐助,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根据本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制定明确的激励制度,严格惩罚违反规定的员工,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员工在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中的工作热情。最后,高校图书馆要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引入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如果资金短缺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那么图书馆的资源成本和设备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了,引进专业的人力资源也就很好解决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物质需求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需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满足广大社会民主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升国建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要想开展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和资金上的支持,还需高校自身创新意识和信息共享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葛艳,于春莉,徐大勇,程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06)

[2] 员立亭.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述评[J].新世界图书馆.2011(12)

[3] 刘艳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02)

[4] 胡万德,吴瑾.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

(张洪升: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张洪升

上一篇:战略管理中的文化创优论文下一篇: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