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果

2023-03-06

第一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果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内容摘要】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实践、动手、合作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运用信息的手段,来适应高度的信息化社会。

【关键字】 巧设导语师生互动玩中乐学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已6年有余,想起刚接手这门课时,面对小学生的调皮真是束手无策。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地课堂教学方法。因为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想说就说,想玩就玩,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往往教师的精心备课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课,这样更使教师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措施,让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体现,这样的信息课也没有多少学生喜欢上。如此恶性循环,让信息老师失去激情,无法很好展现自己的能力,更别说有何成果了。

我认为要想使课堂效率更高,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通过巧设导语、师生互动、玩中乐学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所以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时,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脑,对计算机的组成比较陌生。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他们既没有弄清原理,也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像这样情况,我会先提问:“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和计算机的组成是否有相似之处?人由什么来控制活动和思想的呢,计算机是否和人一样也需要有部件来控制整个系统运作呢?”一系列对比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容易接受了,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另外,在上课前,我会尝试先给同学们看一些范例。例

如,欣赏一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黑板报„„这样会让学生们在欣赏之余有跃跃欲试的热情。总之,上课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情境,有学头、愿意学。

二、师生互动,保持乐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是保持他们学习乐趣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因为自己的语文、数学成绩不理想,就会有畏惧的情绪,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有的时候不想上信息课,怕被人取笑。所以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例如,在教学《画图》一课时,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概念了,让他们电脑结合美术画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组织学生比赛,让气氛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同时,老师也参与其中。课堂上,小组互相讨论,构建自己的蓝图,喷涂心中的色彩,尽情发挥。不管画的简单与否,学生们都乐在其中。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要画的更好„„”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一比,我觉得我画的更有想象力„„”对画的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当老师鼓励赞扬他们进步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玩中乐学,体验成功

机房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场地,计算机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开放空间。这样学生很容易把信息课当作是电脑玩游戏课,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课堂管理也有很多不良影响。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既然学生很渴望能够自由玩电脑,我们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让学生玩中乐学。通过玩电脑,学生可以掌握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将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去控制,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给学生一点自由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三年级的学生根本静不下心来练习指法。教师如果一味讲解,学生感到很枯燥,不想学。如果强迫其练习,最终结果是,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姿势指法根本不对,只是用一个手指来代替双手的操作,这

样不但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不好的打字习惯。我在教学中就采用了游戏引入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鼠的故事”、“拯救苹果”、“生死时速”等游戏的实践中会发现,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会有学生提出想要打的又对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些游戏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让学生玩了电脑,又让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甚至会让学生热情高涨,想学,想练。

如何让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上40分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当然,并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越严越好,让学生乖乖听话。而是需要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利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区 县 蓟 县 学 校 实验中学 学段及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姓 名 张艳兵 申报级别

县 级

1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直是我们探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必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深深地植根于信息技术的文化背景中,本质上是一种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信息技术的理智的控制,并迁移于后续的学习,使之获得可持续发展学习的能力,因而具有个体性,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关。信息素养以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创设人际互动的情境,用评价调控来控制这一过程,知识、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渗透其中。信息素养内涵是隐性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广泛,能够保持得更久。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而课堂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阵地,怎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要。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

2 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其次,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作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没有主动权,不知道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机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到的只是某个软件的基本操作,没有主动地去经历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过程,也就无法掌握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一般思想,方法和技巧。而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学生现在所学的计算机操作在以后几年内就会逐渐淘汰,而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一般

3 思想,方法和技巧却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仅仅掌握某个软件的操作方法不能算是掌握了信息技术。比如在讲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让学生设计一份报纸,一个通知,写一篇日记,画一幅画及修改一篇文章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又如在学校举行‚知荣辱,树新风‛主题班会比赛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根据主题要求收集素材,用学过的 Powerpoint 制作主题演示文稿。然后通过展示,评选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且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主题演示文稿。

再次,要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路修养。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与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习者为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快速、准确地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教师有必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所需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甄别梳理。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基层教学中,一般采用建立专门的主题网站,由专门教师搜集资源。专题网站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性及资源的丰富性,但代价高,更新慢,不能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的新需求。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现在,网络已很普及,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已经对互联网很熟悉,经常上网,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同学们,你在网上查寻资料的同时,不要因为贪玩和好奇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你们应该有一双‘火眼金星’来识别网上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还专门用讨论教学法组织了‚上网对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讨论活动。

4 第

四、通过养成教育,提高学生信息道德修养。信息道德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要求有团队协助精神,积极生活并且能创新意识。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看,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重视的是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的培养是相对薄弱的。故意损坏微机室设备,随意删除系统文件和个人资料的事时有发生,逃课到校外上网浏览器不良信息或玩暴力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要加强平时的养成教育,通过严格执行上机、上网等规则,让学生认识到故意损坏公共财物、乱删、乱改件系统文件和个人资料,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发表损坏社会和别人名誉的言论等行为都是不文明或不道德的。

最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全面提高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搜索更为便捷有效的方式是借助Internet。Internet上的信息如浩瀚海洋,良莠不齐。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要想不受网络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当今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就应该做的事是思考如何才能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中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洪水猛兽,真正的做到让网络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学生接触互联网之前,通过安装屏蔽、过滤软件,设置防火墙和主页等技术手段净化网络,让学生一开始就拥有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教师要在理论课上,组织

5 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一批好的教育类网站,同时学生在上网学习时,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不能让他们漫无目的,要带着问题上网,让他们明确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信息素养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已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素质。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丰富,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和他人交流、协作的途径,但是,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不懂得如何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信息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就不会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益。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既应该包括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处理问题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学校是信息教育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树立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及能力。

第三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由于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知道的知识少,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文本的、视频的,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非常多。教师可以选取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既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月球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检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检阅仪式的盛大与庄严。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我们国家国庆检阅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检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为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对“盛大”“隆重”、“人山人海”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的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在一片片废墟里救援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认真地寻找每一名可能生还的生命,他们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务,为自己赢得了国际赞誉,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学生被视频中救援队员的勇敢、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

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一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网上下载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朗读课文做到有感而发,学生的朗读感情真挚,字正腔圆。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和课文中的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那么美,那么迷人。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的深入而透彻。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生动的情境。在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时,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以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 学生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看到了春天的变化,但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并不美。老师问:“你们还想看看吗?”“想!”老师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五彩缤纷的画面,把春天的美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会说就会写,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生活中感受不到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学生更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一篇课文讲完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们为什么给燕子发专列,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类的信息,举行“鸟类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动物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燕子风采的图画。

4、创作保护动物的文章、诗歌。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何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如何利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陈翼

一、什么是微课?

按照国内微课程发起人,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的理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通俗来说,借助手机、ipad或摄像机将授课教师的操作演示、推理讲解录制下来,或者使用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将屏幕演示和语音讲解录制下来,经后期编辑优化后,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现在最为热门的微课。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优势

在现阶段,微课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毕竟其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电脑,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电脑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1、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还是在拍摄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几乎没有技术方面的屏障。

2、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3、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周的课时量约为 10-14节,也就意味着同样一次课,有可能要重复多遍。这种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指点,考验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精力,甚至失去教学的激情。如果将教师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提升老师上课的效率。而且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又占用了老师的一些时间,为了保证一节课大部分同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教师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了。所以,微课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辅导不同程度的学生。

三、微课的类型

常用的微课类型按照微课的传递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微课有以下几种类型:

1、讲解说明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疑点的讲授为主。

2、操作演示型:针对具体的实例演示其操作步骤、强调细节。这是信息技术课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类型。

3、主题活动型:剖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指导探究方法。

4、解题推理型:针对某个典型的例题或者程序任务的讲解分析,或者是推理演算,重在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四、微课的作用

1、微课可以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

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老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得各自的发展。老师首先是一个组织者和协调者,他需要将知识点按操作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同级别的微课,适合于不同程度的孩子们学习,不用强迫所有的孩子都从简单的开始练习,也不会因为个别同学的起点低,而放弃对他们的教学。微课就像几个老师,同时指导着几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

2、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教育教学的方式在变,技术能改进我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微课,我们提倡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地去建构,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微课作为课堂演示资源,高效再现操作细节。信息技术课上,操作技能类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有一个步骤没做到位,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全部失败。教师讲解时,不管学生记不记得住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也必须一次性讲完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也许就会因为某一个小步骤不对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使用微课这样一种动态的视频教学,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者辅助文字,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

五、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要精心

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想开发实效性强的微课,必须规范开发流程。有学者认为微课的开发过程一般经历: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以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

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反馈、完善等环节结合起来,微课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研中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的开发设计应该从单个知识点往微课程的开发设计转变,微课本身是碎片化的,单个知识点就能做成一节微课,但只有系列化、联系性、层次化的教学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将一个知识分散,进行梳理和分类,做成几个有层次、连续性的单个微课,对每个微课都进行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制作、微练习等资源的设计开发,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的专题微课程。

六、微课在教与学中的运用要合理

微课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学资源。学生的差异是必然的,目前一般一位教师要面对40位以上的学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教师有责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一节课一般包括课前复习、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知识拓展、小结与练习等五个环节。众所周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运用微课让学生观看问题的详细解析。知识拓展环节,可以选择一些反应社会发展、具有前沿性的课外知识放进微视频中,让学生观看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如作品制作课时,将制作重难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可以自己控制观看进度,基础技能较好的学生能快速掌握制作技巧,完成后还能观看到一些有创意的能开拓自己眼界的资料;而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重复、缓慢的学习每个操作,让其快速、更好的巩固

基本技能,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

七、在信息技术中使用微课不能乱用、滥用。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其前提与依据。信息技术课堂有多种课型:理论知识课,实践性知识课,作品制作评析课。不同课型对微课的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用到微课。如理论性课和作品的评析课,这部分课型更需要的是教师面对面的讲解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乱用微课反而会越俎代庖,形成重复讲授,影响上课的效率与质量。实践性知识课型和作品制作课这些偏重实践的课型,需要学生主动的探究,动手去实践,可以说是实践性非常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处理日常计算机的技巧,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假如对每一个操作都使用微课可能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动力,以及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也容易陷入对微课教学的依赖,所以微课使用也要慎重,应该按需发放,内容也不能过于全面,而应该主要针对难点,或是一些有创意的确实能开拓学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导意义的。微课的内容设计上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显得更为重要。

信息技术课堂的改革,微课给我们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运用好微课可以服务课堂,提升课堂。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希望通过微课这种手段的引进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快乐高效,让微课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春天。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已经十几年了,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通过这次学习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教学经验,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把一些零散的个人看法和心得,来向大家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内,针对我校实际,突出评价和点拨,提出了‚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教学模式

‚以评导学,以点导讲‛

,概括地说:以教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走向前台讲知识、讲方法、讲规律、质疑难、破疑惑,做勇敢 ‚小先生‛。对学生个体的言行现给予评定价值。

评价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学生展示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是多方面的:自评、同学评、小组评、老师评等;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述、文字表达等;评价过程又有过程和终结两种。评价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评价,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评价要做到:一是评价要适时。有时一句适时的轻声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尝试到胜利的欢乐;二是评价要客观,避免使用言过其实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三是不能打压、责备、挖苦、简单行事。

在我们听课时,时常觉得我们的教学正在被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扭曲着。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的赞扬声,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刚开始,觉得很新鲜,时间长了,令人生厌。看看学生,被表扬者,无动于衷,有时觉得表扬来得实在太容易,有时感到莫名其妙;赞美的同学有口无心,鼓掌也随心所欲。得到的小奖品不珍惜随处乱扔。这样的奖品太廉价。

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造成学生的是非观念模糊。降低和歪曲了事实的标准性,使被评价者获取错误信息,同时也混淆了其他学生的视听。

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适时的评价可以给学生合作学习加温;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探究学习走得更远,走向更高。所以,评价到位、适时、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地‚评‛才是认真地‚学‛的先机。

‚学‛指学习形式,研究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可以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化。

在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一直进行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从学生针对导学案进行提前自学到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再到针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合作探究,直至获得成果进行有序展示,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范,作为教师,我们在这一环节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采取更有效的、更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学堂,并尽量缩小两极分化,使每个学生都优收获这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点。

上一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下一篇:提高沟通能力心得体会